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健康養生>冬至吃什麼湯圓還是餃子

冬至吃什麼湯圓還是餃子

知科普 人氣:2.47W

泉州風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説,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閤家以甜丸湯為早餐。有的人家還於餐後留下幾粒米丸,粘於門上,稱“敬門神”。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

冬至將至,又到了中國農曆另外一個重要的節氣。中國是一個熱愛美食的國家,每逢重要的節日總會有特定的必吃的東西!

冬至又叫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冬至又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冬至又被稱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2019年冬至在公曆12月22日,農曆11月27日,星期日。 冬至到

比如説中秋節的月餅、端午節的粽子等等。每到這個時候又會發生南北方習俗的不同,比如甜粽子與鹹粽子。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冬至那些吃的和奇怪的習俗!

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吃湯圓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説。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

一説到冬至,第一反應就是餃子與湯圓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 上以長江未界,南方人吃湯圓,北方人吃餃子。此差異跟南北方不同的生活習慣、物產、文化密切相關,北方人吃餃子是件很方便的事,捏捏就下鍋了,而南方人吃湯圓是件很講究的事,除了湯圓還會做大餐,一大桌

北方地區的餃子

1、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 2、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3、冬至湯圓主要是把餡料放在糯米皮裏包出來的,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

冬至吃什麼湯圓還是餃子

古語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可見冬至吃餃子已經是必不可少的風俗。水餃又叫餃餌,吃水餃是為了祛病驅寒,在嚴冬裏不凍耳朵。據説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梅州客家人冬至很少人家吃餃子的。吃湯圓的也少。 梅州城區的客家人 冬至進補多。以前吃狗肉多。近幾年煲羊肉多。 農村的也是學這風氣,要麼狗肉,要麼羊肉煲。 餃子都北方外地人的習慣。本土客家人很少集中時間搞餃子吃的。偶爾零散自己換口味

江南地區的湯圓

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講究啊 冬至平時吃什麼就吃什麼,至少我家是這樣,沒有北方那麼濃的節日氣息 過年會做很多好吃的,想吃湯圓也可以吃啊

冬至吃什麼湯圓還是餃子 第2張

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地區非常流行。湯圓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着“團圓”“”,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象徵着美好的祝願。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閤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

其中這湯圓還分為甜湯圓和鹹湯圓。

1、北方冬至要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説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2、蘇州人冬至吃餛飩憶西施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而吳國始祖

冬至吃什麼湯圓還是餃子 第3張

難道你們認為冬至只有餃子和湯圓嗎?那你可真out了!下面才是我要講的重點!!!知道不!盤點一下各地冬至奇怪的美食與習俗!

俗話説,“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麼?很多地方都有吃餃子的習俗,並説冬至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當然很多地方的冬至習俗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冬至吃什麼,要看地方來的。 北方冬至要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説法,為何冬至

1.温州的九層糕

冬至又叫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冬至又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冬至又被稱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2019年冬至在公曆12月22日,農曆11月27日,星期日。 冬至到

冬至吃什麼湯圓還是餃子 第4張

温州等沿海地區有冬至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寓意長長久久,步步高昇。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吃什麼?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對於有着“好吃不如餃子”習俗的其他北方人來説,也普遍有冬至吃餃子和餛飩的風俗。 在超市銷售冷凍製品專區可以看到,冷櫃裏擺滿了狀元、哈好妹、

2.四川地區的羊肉湯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 上以長江未界,南方人吃湯圓,北方人吃餃子。此差異跟南北方不同的生活習慣、物產、文化密切相關,北方人吃餃子是件很方便的事,捏捏就下鍋了,而南方人吃湯圓是件很講究的事,除了湯圓還會做大餐,一大桌

冬至吃什麼湯圓還是餃子 第5張

成都人愛冬至的最大原因也必須是——吃羊肉。四川著名民俗學家劉孝昌説,其實冬至在成都的歷史傳統裏就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而冬至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冬至進補”,即冬至這一天要吃羊肉,民間習慣吃蘿蔔燉羊肉湯,認為這樣冬天就不會畏冷。

習俗不同。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

貌似四川的這個習俗不錯啊,吃羊肉湯和火鍋,簡直就是冬天最棒的美食裝備了!

梅州客家人冬至很少人家吃餃子的。吃湯圓的也少。 梅州城區的客家人 冬至進補多。以前吃狗肉多。近幾年煲羊肉多。 農村的也是學這風氣,要麼狗肉,要麼羊肉煲。 餃子都北方外地人的習慣。本土客家人很少集中時間搞餃子吃的。偶爾零散自己換口味

3.莆田的祭祀掃墓

1、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 2、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3、冬至湯圓主要是把餡料放在糯米皮裏包出來的,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

冬至吃什麼湯圓還是餃子 第6張

在莆田,冬至被當作一個僅次於春節的節日,古代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多數在外的家人都會回家祭拜祖先,冬至吃湯圓也是一大習俗。冬至前一天晚上俗稱“冬至瞑”,當天下午家家户户都要祭天祭祖。當然也不是所有莆田人都在冬至祭祀掃墓。大家留言説説各自的冬至習俗吧!

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講究啊 冬至平時吃什麼就吃什麼,至少我家是這樣,沒有北方那麼濃的節日氣息 過年會做很多好吃的,想吃湯圓也可以吃啊

莆田的習俗也真是很奇怪啊,冬至的時候掃墓?那清明節要幹嘛???一臉懵!

冬至是每年公曆12月21或22或23日。鬥指子,太陽黃經270°,為冬至。正月建寅,十一月為子月,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3日這三日。 冬至一般吃薑飯、水餃、湯圓、羊肉湯。北方人一般喜歡吃水餃。南

4.廣東的燒臘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習俗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説。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豐富多彩,諸如餛飩、餃子、湯圓、年糕等。 廈門:排

冬至吃什麼湯圓還是餃子 第7張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

上海人冬至吃什麼【篇一:冬至相關習俗整理】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較

5.湖南湖北地區的赤豆糯米飯

這個沒有特別的講究,靠自己的喜愛決定吧~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葱炒豆腐。冬至吃餃子還有説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

冬至吃什麼湯圓還是餃子 第8張

糯米味甘、性温,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閤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

其實不管是吃餃子湯圓還是羊肉湯,貌似都是一些進補或者帶有美好寓意的東西。但是有一些習俗我還是不太懂!

冬至,俗稱"冬節",在古代是很隆重的節日。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也最受重視。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起源於中國人的陰、陽觀念。陰、陽象徵生命的平衡與協調,中國人相信冬至來臨之時,正是“陰”的黑暗力量與陰寒本性最強烈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冬至快樂到底是餃子,湯圓還是冬至包

俗話説,“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麼?很多地方都有吃餃子的習俗,並説冬至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當然很多地方的冬至習俗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冬至吃什麼,要看地方來的。

北方冬至要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説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並稱之為“餃耳”、“餃子”。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着餃子,心裏仍記掛着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説法。

蘇州人冬至吃餛飩憶西施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而吳國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

在冬至,蘇州人還有吃餛飩的習俗。相傳,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後來,為了紀念西施創造的這種美食,蘇州人便把餛飩定為冬至節的食物。

寧夏冬至要吃“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葱、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羊肉粉湯餃子做法獨特,味道香辣可口,現在已成為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潮汕地區冬至祭祖先、吃甜丸

在潮汕地區,冬至又稱“小過年”,是民間一個大節日。在這一天老百姓要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3396464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在沿海地區,則要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祭拜祖先,為漁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歸來。

潮汕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之説,其中“冬節圓”就是湯圓了,在潮汕地區又叫甜丸,在冬至這一天吃甜丸的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在很久以前,這些甜丸不僅是用來吃,人們還將甜丸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樑之上,一來是這甜丸圓圓的,預示明年豐收、全家團圓,二來是為了答謝老鼠給農民送來五穀種子。如今人們也不在貼甜丸,不過冬至節吃湯圓的習俗依舊流傳至今。

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糯米飯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上海冬至家家吃湯圓

舊時上海,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這一天習慣吃湯圓,來慶祝冬至的到來。用糯米粉做成麪糰,裏面包上各種餡料,做好的湯圓用來祭祖以及互贈親朋。

杭州人一天三頓吃年糕

杭州人喜歡在冬至這一天吃年糕來慶祝。每逢冬至,都會制糕來祭祖或者饋贈親友。在飲食上,三餐都會做不同風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絲炒年糕等等種類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圖吉利,寓意年年長高。

廣東人吃冬至肉

對廣東人來説,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所以,廣東人有句話叫“冬至大過年”。

據介紹,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有些廣東人還有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送臘肉的習俗。為此,各家超市精心設置了紅紅火火的臘味坊,裏面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臘肉、臘腸、臘鴨、火腿、鹹肉、燻肉等,不僅有散裝的,還有袋裝的,讓市民各取所需。為了吸引市民購買,有的超市還派出工作人員,在超市外面擺起臘味品攤檔,向過路的市民銷售臘肉製品。

泉州人“冬節不回家無祖”

每年農曆十一月中旬,約當公曆11月22日(或前、後一天),是冬至節,又稱冬節。冬至為24個節氣之一,特別為人們所重視,泉州人稱冬至為“冬節小年兜”,其重視程度似稍為遜色,但過節時同樣很隆重。

冬至應節食品,各地不一,北方吃餛飩,西北一帶多吃餃,江浙一帶則吃湯圓和麻餈。蘇州人過冬至節所吃的湯圓,又稱“冬至團”,分為粉團和粉圓兩種,《清嘉錄》曰:“有餡而大者為粉團,冬至夜祭先品也;無餡而小者為粉圓,冬至朝供神品也。”泉州人所吃的“冬節丸”,實際上就是《清嘉錄》所介紹的蘇州人應節食品粉圓。節日前夕,家家户户要“搓丸”。有紅、白兩色。“搓丸”手藝細巧,晉江深滬、石獅祥芝、惠安崇武的漁村婦女,搓丸速度快,質量好,粒粒小如魚目珠子,令人讚歎不已,在搓冬節丸的同時,還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瓏的瓜果動物和金錠銀寶,以象徵興旺吉樣有財氣,俗稱“做雞母狗仔”。

泉州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説,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閤家以甜丸湯為早餐。有的人家還於餐後留下幾粒米丸,粘於門上,稱“敬門神”。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但清嘉慶《惠安縣誌. 風俗志》對冬節吃丸是這樣解釋的:“十一月,冬至,陽氣始萌,食米丸,乃粘丸於門。凡陽尚圓,陰尚方,五月陽始生,黍先谷而熟,而為角黍,以象陰,角,方也。冬至陽始生,則為米丸,以象陽,丸、圓也;各以其類象之。夏至不以為節,抑陰也。”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葷素五味,入夜,又舉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餅菜。泉俗過年,一年中只有冬節、除夕和清明節要備辦嫩餅菜,據説都寓有“包金包銀”之意,旨在祈望家庭興旺發達。舊時如屬大宗望族者,還於是日開宗廟詞堂大門,舉行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的那次祭祖,合稱春冬二祭。祭儀十分嚴格,參加者虔敬至誠。

在惠安,冬節除祭祖外,還有一些清明節同樣的習俗,如可於是日前後十大內上山掃墓獻錢,修墳遷地也百無忌諱。

冬至作為一個重要節氣,有關的諺語也不少。如“吃冬節,上冬天;吃清明,下苦坑”。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冬節過後,氣温繼續下降,農活也很少,成了農閒季節,稱“上冬天”。而到了清明節,氣候温暖,草木萌茂,農業生產上多忙於春耕春種,是農民最勞累階段,所以謂之“入苦坑”。但農閒不忘農忙,諺語又及時提醒農民:“冬至百日六是清明。”冬至過後106天就是清明,應該及早準備農耕之事。此外,還有“幹冬節,濕年兜”。“冬至在月頭,嚴寒在年兜;冬至在月末,嚴寒正二月”。“冬至前,米價長,貧兒受長養;冬至前,米價落,貧兒轉蕭索”,等等。

寧夏銀川冬至這一天“頭腦”也能吃!

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五更天當家的早早地忙活起來,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淨、熬湯,熬好後將蘑菇撈出;羊肉丁下鍋烹炒,水汽炒幹後放姜、葱、蒜、辣椒麪翻炒,入味後將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後用醋一醃(清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調和麪、精鹽、醬油;肉爛以後放木耳、金針(黃花菜)略炒,將清好的蘑菇湯加入,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就做好一鍋羊肉粉湯了。這鍋湯紅有辣椒,黃有黃花菜,綠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塊、粉條,黑有蘑菇、木耳,紅黃綠白黑五色俱全,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冬至,老百姓叫鬼節,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餃子,就買吊爐三尖餅子、茴香餅子泡着粉湯吃。羊肉粉湯黃蘿蔔餡餃子,對銀川人來説是司空見慣的飯食,外地人一吃卻讚不絕口。在外地很少見這樣香辣可口的餃子,這也算是銀川的一種特色風味小吃吧。

上海:家家户户做湯圓

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説。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巧克力湯圓

用料:湯圓粉(糯米粉)500克,巧克力250克,堅果果仁碎100克,白糖少許。

做法:用温水與湯圓粉一起和麪,然後把麪糰揪成大小相等的劑子;將巧克力掰成小塊,碾碎;將劑子按扁,中間直接包入巧克力碎和堅果果仁碎及少許白糖,揉成圓球,下入沸水鍋中煮熟,即可食用。

冬至,家鄉習俗是吃餃子還是湯圓?你愛吃啥餡的?

冬至又叫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冬至又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冬至又被稱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2019年冬至在公曆12月22日,農曆11月27日,星期日。

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

其實,我國各地在節日都會有食俗上的差異。比如: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北方,每年冬至,無論貧富都有吃餃子的風俗。

“吃了冬至圓,每*一歲“,在南方,有冬至大過年的説法,寓意團圓的湯圓每家每户必不可少。

“冬至補一補,來年打老虎“,四川、山東一帶 會喝羊肉湯,有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的習慣,以求來年有個好身體、好兆頭。

“喝了冬至酒,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431376636一天長一手”,蘇州有喝米酒的習慣,還會配以滷菜,如滷牛肉、滷羊肉等,在寒冷的冬天不僅可以驅寒,也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祈願。

“九層糕祭祖”,而在我國寶島台灣保存着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祭典之後,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

據歷史記載,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張仲景任長沙太守,常為百姓除疾醫病。後來他的家鄉瘟疫盛行,他依然辭官回鄉,那時正是冬天,他看到人們耳朵都凍傷了,就在外面壘砌鍋台,用羊肉加上驅寒的藥物,再用麪皮包的像耳朵一樣名為“嬌耳”,煮熟分給百姓,百姓吃完渾身熱騰騰的,耳朵不久也就好了。這也就是後來餃子的來歷。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便有了“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的緣由。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飲食習俗及養生食譜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吃什麼?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對於有着“好吃不如餃子”習俗的其他北方人來説,也普遍有冬至吃餃子和餛飩的風俗。

在超市銷售冷凍製品專區可以看到,冷櫃裏擺滿了狀元、哈好妹、灣仔碼頭等各種品牌的速凍餃子和餛飩。不同地方的人們對餛飩的稱呼還不一樣,比如廣東人把餛飩稱為雲吞,湖北人則稱之為包面,江西人稱其清湯,四川人稱抄手。河南人在冬至這天,要吃“捏凍耳朵”。原來,吃“捏凍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餃子的俗稱,據説是吃了餃子後,可以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裏,不會被凍掉耳朵。

冬至吃什麼?江南一帶吃湯圓

古詩有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在江南的超市裏,思念、海霸王等各種品牌的大大小小的速凍湯圓被擺在了顯眼位置,每個品牌的廠家促銷員都擺上一個電磁爐,將煮好的湯圓送給消費者品嚐,以此吸引大家購買。

據瞭解,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之一。廣東潮汕人把冬至稱為冬節。冬至的時候,他們也有吃湯圓的習俗,而且有“吃過冬節圓,就算大一年(歲)”的説法,意思是説,吃了冬至的湯圓,便又長了一歲。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江南百姓在冬至前,常用糯米粉做成麪糰,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蔔絲等餡料,製成湯圓。對於江南人來説,“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因為“圓”有“團圓”、“*”之意,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以此寄寓對來年閤家團圓的祈福。此外,江南水鄉還有在冬至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冬至十款進補食譜

冬令進補多選擇冬至開始,此時進補可發揮最大效應,促進人體陽氣的萌生,消耗相對減少。冬至時節的進補食譜如下:

冬至養生食譜:麻油拌菠菜

冬至養生食譜:麻油拌菠菜

做636f7079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5633966料:菠菜1斤,食鹽、麻油適量。

做法:菠菜洗淨,開水焯熟,撈出入盤,加入適量食鹽,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脈開胸,下氣調中,止渴潤燥。

冬至養生食譜:羊肉燉蘿蔔

做料: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蔔、羊肉洗淨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五六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蔔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温中暖下。對腰膝痠軟,睏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冬至養生食譜:炒雙菇

原料:水髮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澱粉、味精、鹽、黃酒、薑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淨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後,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後,放味精、鹽,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冬至養生食譜:天麻燉烏雞

原料:烏雞1只(約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薑片5g,料酒10g,精鹽適量,香菜段少許。

做法:烏雞放入冷水中,燒開,焯去血沫;中藥洗淨,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口。把烏雞放人砂鍋內,加入薑片、料酒和適量水,燒開後用小火燉約1小時,放精鹽再燉約20分鐘至材料熟爛,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烏雞舒經活血、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鎮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冬至養生食譜:牛膝蹄筋

原料:牛膝10g,豬蹄筋10g,雞肉50g,火腿50g,蘑菇25g,胡椒5g,味精5g,紹酒30g,生薑10g,葱10g,食鹽5g,清湯適量。

做法:將牛膝洗淨浸潤後,切成斜口片;蹄筋放在蒸盆中,加入清水適量,上籠蒸約4小時,待蹄筋酥軟時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時,剝去外層筋膜,洗淨;火腿洗淨後,切成絲;蘑菇水發後,切成絲;生薑、葱洗淨後,切成薑片、葱段;將發脹後的蹄筋切成節,雞肉剁成2cm的方塊。將蹄筋、雞肉放入蒸碗內,把牛膝片擺在雞肉的面上,火腿絲和蘑菇絲調合勻後,撒在周圍;薑片、葱段放人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紹酒、食鹽、清湯,調好湯味,灌人蒸碗中,上籠蒸約3小時,待蹄筋熟爛後,立即出籠,揀去薑片、葱節,調味後即成。

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

冬至養生食譜:山藥魚片

冬至養生食譜:天麻蒸鯉魚

原料:天麻30g,川芎、茯苓各10g,鮮鯉魚1條(1500g),清湯、調料各適量。

做法: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淨;將川芎、茯苓切成*,用第二次米泔水泡;再將天麻放人泡過川芎、茯苓等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將天麻片放人魚頭和魚腹部內,置盤中,然後放人葱、生薑,加入適當清水後,上籠蒸約30分鐘,蒸好後,揀去葱和生薑;另用水澱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功效:降壓去濕,祛風強腎。適於高血壓患者。

冬至養生食譜:山藥魚片

原料:魚肉片400-600g,山藥20-30g,青蘿蔔200g,葱絲、薑絲、胡椒粉、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山藥去皮洗淨壓成細末;魚肉片放人碗中加適量澱粉、精鹽,打入1-2個雞蛋,拌勻後醃約20分鐘,投入熱油中炸熟;鍋中留少許油,燒熱後加入葱絲、薑絲,拌炒片刻,加適量水,燒開後加入山藥末、炸熟的魚片、青蘿蔔絲、精鹽,用小火燉約20分鐘,加胡椒粉和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防治性功能衰退。

冬至養生食譜:地膚子蒸魚

原料:海魚500g,地膚子10g,橘子2個,海帶絲、精鹽、醬油、味精、水澱粉各適量。

做法:將海魚洗淨後,斜劃數刀,用少許精鹽塗抹好;地膚子加適量水小火煎煮30分鐘,用紗布濾取藥液,再加水煎煮20分鐘,濾取藥液,然後將兩次濾取的藥液一起倒人鍋內,加人海帶絲、精鹽、醬油、桔子皮絲再用少許水澱粉勾芡,煮至湯粘稠;將醃好的魚放人蒸碗中,加上葱、濃湯、薑絲蒸熟即成。

功效:增強性功能,防治早衰。

冬至養生食譜:蓮藕豬脊髓湯

原料:連骨豬脊髓500g,蓮藕250g,葱段、薑片、料酒、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蓮藕洗淨,切成厚片;豬脊髓洗淨,入沸水中氽燙後撈出,瀝乾水分。將豬脊髓與藕片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放入葱段、薑片和料酒,用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慢燉約150分鐘至熟,撈去葱段、薑片加入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補髓。適用於陳舊性腰肌勞損所導致的腰痛、腰膝痠軟、四肢乏力等症的輔助食療。

冬至養生食譜:牛內紅棗湯

原料:牛肉250g,紅棗20g,精鹽、料酒、薑片、味精各適量。

做法:牛肉洗淨切小塊;紅棗洗淨。將牛肉塊,紅棗同人砂鍋,加清水適量,放人料酒、薑片,燉至牛肉熟爛,加入精鹽和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補中益氣。

信陽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南人吃餃子百的俗稱。

上以長江未界,南方人吃湯圓,北方人吃餃子。此差異跟南北方不同的生活習慣、物產、文化密切相關,北方人吃餃子是件很方便的事,捏捏就下鍋了,而南方人吃湯圓是件很講究的事,除了湯圓還度會做大餐,一大桌子的菜吃上兩頓。冬至意味着正宗的冬天九到了,古人講究"冬藏",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要早睡晚起順應天氣變化才能養生。不管是湯圓還是餃子,傳説都很温暖,寓意都很美好,只要和家人一起過冬至,吃什麼都行。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稱為“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中國農曆中一個專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起源於春秋時期;中國古代使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地面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屬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為什麼冬至南方是吃湯圓,北方是吃餃子呢?

習俗不同。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百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菜、果、蘿蔔絲度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問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説法。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答,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麪皮,包回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答,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習俗。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要吃餃子也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着“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TAG標籤:#湯圓 #冬至 #餃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