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豆汁是怎麼做的

豆汁是怎麼做的

知科普 人氣:7.92K

豆汁是怎麼做的

豆汁兒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豆汁兒歷史悠久,據説早在遼宋時期就已在北京地區盛行,而豆汁成為宮廷飲料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事情。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老北京豆汁怎麼做的

北京豆汁需要經過泡豆、磨漿、過篩、沉澱、發酵等過程做出來。

1、泡豆

選擇顆粒飽滿的綠豆,經過反覆清洗後,加入兩倍的清水浸泡24小時,直至將綠豆泡到用手可以輕易搓掉豆皮,這一步的泡製時間很關鍵,會直接影響下一步的出漿率。

2、磨漿

將泡好的綠豆中分次加入1:8的清水,水要分次放,別一次都放進去,不然打出來的漿不夠細膩,自然就影響了出漿率,不能充分出漿就產生了浪費。

3、過篩

打碎的豆漿要過篩去掉豆渣,這一步也可以使用豆包布來完成。如果一次過篩後發現豆渣中還存有比較多的漿水,可以用水適當稀釋豆渣,進行二次過篩。

4、沉澱

豆渣和豆漿分離好之後,先讓豆漿沉澱3個小時。期間最好不要晃動它,目的是讓豆漿中的澱粉沉澱。濾出的豆渣您別扔掉,這還能做成另外一道老北京的美食。經過3個小時的沉澱後,把豆漿上層液體倒出,剩下的就是綠豆澱粉了,這個可以做成涼皮或涼粉吃,味道相當不錯。

5、發酵

將分離澱粉後的豆漿放入鍋中,去掉表面浮沫開始發酵。這一步應該算是豆汁兒最重要的環節,每個季節由於温度和濕度不同,所以發酵的時間也要隨之變化。如果是第一次製作豆汁因為沒有引子,所以發酵的時間要比使用引子長一倍左右的時間。

所以第一次製作豆汁兒,在室温28-30度時至少發酵48-72小時。但這個時間也不是無限延長,那樣豆汁兒發酵過頭就變質。

豆汁是怎麼做的

豆汁的做法如下:

1、將綠豆雜質篩淨,淘洗乾淨,放入盆內用涼水浸泡十幾個小時。

2、待豆皮用手一搓就掉時撈出,加水磨成稀糊。

3、每千克綠豆約出稀糊2、65千克,然後,在稀糊內加入1、5千克左右的漿水並逐次加入不少於12千克的涼水過濾,約可濾出粉漿17千克,豆渣2千克。

4、把粉漿倒入大缸內,經過一夜沉澱,白色的澱粉就沉到缸底,上面是一層灰褐色的黑粉,再上一層即是顏色灰綠,質地較濃的生豆汁,最上層是浮沫和漿水,撇去浮沫和漿水,把生豆汁舀出,在煮之前還需要再沉澱一次,夏季沉澱6小時,冬季沉澱一夜,沉澱好後,撇去上面的漿水。

5、鍋內放少許涼水,用旺炎燒沸後倒入生豆汁,待豆汁煮漲並將溢出鍋外時,立即改用微火保温,隨吃隨盛,並佐以辣鹹菜同食。

豆汁是什麼做的

豆汁以綠豆做原料,經燙豆、磨豆、澱粉分離發酵而成。

豆汁兒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

豆汁兒歷史悠久,據説早在遼宋時期就已在北京地區盛行,而豆汁成為宮廷飲料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事情。豆汁兒本來是北京普通百姓的最愛。

乾隆十八年(1754年),有人上殿奏本稱:“近日新興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檢查,是否清潔可飲,如無不潔之物,着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當差。”

於是,源於民間的豆汁成了宮廷的御膳,乾隆皇帝命人把豆汁兒引入宮廷,並召集羣臣共同品嚐這民間飲品,結果眾大臣喝完齊聲叫好。就這樣,豆汁兒同樣成為宮廷飲品。

豆汁叫法

喝豆汁純屬北京人的專利。京外有地方管豆漿叫“豆汁”,有位山東人初到北京,看見招牌上寫着“豆汁”,就進店要了一碗,喝了一口眉頭緊皺,勉強嚥下去後招手叫來店員很客氣地小聲説:“這豆汁別賣了,基本上酸了。”

那夥計説:“好説您哪,不是基本上酸了,根本上就是酸的,這豆汁跟您山東的豆汁不是一碼事您哪!”所以是不是北京人,測驗方法就是叫他喝一口豆汁,若是眉開眼笑,打心裏往外滿意地噓口長氣,就是地道北京人;若是眉頭緊皺,嘴角直咧,甭問這是外來户。

TAG標籤:#豆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