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峨眉雪芽的故事

峨眉雪芽的故事

知科普 人氣:2.93W

峨眉雪芽的故事

峨眉雪芽是一種珍貴的傳統醫藥材料,主要出產於四川省峨眉山區。相傳,峨眉雪芽最早是由一位名叫周靈融的道士所發現的。

周靈融曾在峨眉山修行,一天夜晚他在山上打坐時,突然聽到山間傳來一股清香之氣。他隨聲而至,發現一株野生茶樹上生出了形狀奇特的雪芽。周靈融觀察後發現,這種雪芽用水煮後可以治療許多疾病,並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此後,峨眉山上的道士們發現,這種雪芽不僅味道鮮美,且具有藥用價值,可以治療許多疾病。在傳統醫學中,峨眉雪芽被認為是滋陰降火、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重要藥材。

峨眉雪芽的採摘非常困難,因為它只在寒冷的冬季生長,在峨眉山峯頂,海拔達到2500米以上的地方採摘。採摘的工作要在凌晨進行,因為上午時霧氣會使得雪芽化開,形狀變得難以辨認,從而影響品質。

峨眉雪芽的功效與珍貴性,使得它在市場上價格高昂。但是,由於採摘和生長條件的苛刻,以及需求量的增加,導致野生峨眉雪芽的數量越來越少。因此,人們為了保護峨眉雪芽這種傳統醫藥材料,開始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種植。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峨眉雪芽的佛茶傳説

千載峨眉儒釋道,萬古神水山藥茶。金頂供佛法會在峨眉山茶文化2500多年的歷史上,“峨眉雪芽”不僅被峨眉山道、佛兩門視為防冶百病、排毒養顏、久服輕身而延年益壽的養生飲品,而且在唐、宋、明、清一千多年的歷史上,一直作為貢茶敬獻朝廷。

相傳唐太宗在位時,曾遣藥王孫思邈專程至峨眉山問茶問藥。峨眉山黑水寺茶僧將上品“峨眉雪芽”敬獻唐太宗。自此,“峨眉雪芽”名播長安,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據峨眉山茶史介紹:每逢農曆三月春茶開摘,峨眉山各大寺廟的茶僧們便繁忙起來,開始一年一度的茶事活動。茶僧們踩着茶園中的殘雪,採摘新茶。有一首描述僧尼采茶的偈語,又謂之佛門“採茶調”:“玉手纖纖,禪心淨淨,虔誠頌誦,採供佛前。”依照慣例與規置,黑水寺、萬年寺等擁有御賜茶園的寺廟,皆要將上等“峨眉雪芽”春茶用錦囊蠟封,在朝廷專司茶葉的太監及地方官衙鹽茶的監督下,為新焙的“峨眉雪芽”貢茶舉辦佛茶供佛法會,祈求佛送吉祥,廣濟蒼生;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鼎盛時,數百僧眾與上千香客濟濟一堂,佛幡飄逸,頌經湯湯,迴盪山谷,其場面甚為壯觀。 名人品茶春茶上市的日子裏,珍稀綠茶峨眉雪芽的故鄉峨眉山,都要舉辦一年一度的“品峨眉雪芽,拜十方普賢”茶文化活動。最大的收穫是淘得山中佛門傳承三千多年的養生茶訣,這便是“峨眉山佛門三道茶”。峨眉山是世界野生古茶的發源地,茶事生產活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唐代,始出於道、佛兩門的峨眉雪芽茶葉,已被納入貢茶,成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種茶、製茶、飲茶皆已成為山中眾多寺院的“農禪”活動並納入修為課業。

峨眉山佛門“三道茶”的源起之説,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梁武帝蕭衍在位的公元502—547年之間,始創人是寶掌和尚。寶掌和尚為中印度高僧,公元518年來中國,曾結茅為廬於峨眉山洪椿坪後的寶掌峯,尤喜山中古茶且一日三啖。山僧樵夫異之,寶掌曰:“乃壽道也”。史志文獻記載,寶掌卒於唐顯慶二年,享年130多歲。

由此而傳,歷經數百年的飲用實踐,峨眉山佛門把“寅卯、午未、戌亥”定為每天飲茶養生的最佳時辰。

第一道茶:為晨飲之茶。即寅卯時辰“恭前服用”。僧眾是這樣解釋的:蒼生以食為天,每日數餐五穀雜陳,穢物存於肚腹,濁氣遊於肺腑,百毒浸於經脈,又加之牀榻一宿,人的體內已渾濁不堪,林中的峨眉雪芽能解百毒。故每天凌晨在“出恭”或“如廁”(上衞生間解小便、大便)之前,活水煮茶,清飲3杯,能夠起到化濁為清和排毒養顏的茶療養生效果。

第二道茶:為“午未飲茶”。“午未”即每天上午11時至晌午1時之間。即在齋後(吃午飯)後即刻飲清茶兩杯,可以起到“堅齒”和防百疾的茶療功效。現代科學在臨牀上已經證明,綠茶具有消炎滅菌的作用,人在進餐後,口腔及牙縫中殘留食物的細菌與病毒可以在半分鐘內迅速繁殖。這時,馬上清飲綠茶兩杯涮飲,能夠起到消炎滅菌的茶療效果。

第三道茶:時辰定在“戌亥” 。即每天夜晚寢前的9時至11時。這第三道茶為“濯洗”之用,不用口服。即用清茶濯洗面部,尤其是眼部,能夠起到排毒養顏的效果。濯洗時間一刻鐘即可。

峨眉山佛門“三道茶”的用水與用茶是很講究的,沖泡之水取于山中甘冽之泉,用茶則取於林中生態之茶,兩者相得彰益,品質皆屬上乘,何能不養生?

峨眉雪芽有什麼由來嗎

“峨眉雪芽”始於楚昭,聞於漢晉,發於隋唐,盛名兩宋。最先將峨眉山中野生苦茶擇為飲品的是公元前春秋戰國時期,足履峨眉山覓尋長壽之道的高古隱士,他們是中國原創道教的先驅者。至隋唐,山中道、佛兩門均在農曆三月清明前後採摘新鮮茶芽烘焙香茗,時稱“峨眉雪茗”。

峨眉雪芽的簡介

“峨眉雪芽”是貫穿峨眉山茶史與茶文化中的千古香茗,其稱謂年代久遠。“峨眉雪芽”,唐時名“峨眉白芽”、“峨眉雪茗”。宋明以來,又有“雪香”、“清明香”等雅稱。 自古以來譽稱峨眉名茶中的精品。早於公元7世紀中,即以中國十大名茶的顯赫地位,著錄於茶聖陸羽的《茶經》和李肇的《唐國史補》等古籍之中。

峨眉雪芽作為峨眉山景區最核心產區的優秀代表,肩負着峨眉山停耕還林農民種茶致富的社會責任,承擔着深度挖掘和傳承發揚正宗峨眉山茶文化的歷史使命,為四川茶葉的大繁榮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尤其是、省將“峨眉山茶”、“蒙頂山茶”兩個區域品牌作為打造川茶區域大品牌的重點目標後,擁有“峨眉山茶”最核心的峨眉山景區境內一線產區優勢的峨眉雪芽,倡導有機生態安全理念,打造高品質健康茶典範,更加註重品牌的塑造、茶園的管理、生產的監控和質量的保證,在重塑和提升“峨眉山茶”的道路上首當其衝,已成為“峨眉山茶”的領先品牌。 峨眉雪芽一茶名稱,為中國古代隋末唐初峨眉山佛門茶僧所取,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左右的歷史。據峨眉山佛門茶僧介紹,峨眉雪芽茶葉的名字稱謂同峨眉山獨特的自然氣候緊密相關。峨眉山位於中國雲、貴、川西南邊陲的崇山峻嶺,森林浩瀚、千嶂疊翠,山中茶園掩映於古楠樟柏杉棕竹等山林之間,春華夏茂,霜浸雪潤,同山中奇特的自然氣候有相當大的關係——每逢農曆10月,峨眉山普降瑞雪,漸至隆冬,白雪從山巔披落下來,高景區與中山區的森森盡數被白雪覆蓋,到了第二年農曆的二、三月,即雨水至清明時季,茶園中的白雪尚未融盡,在晝夜温差懸殊的作用下(高山區茶園的晝夜温差大約16°—18°左右,中山區茶園的晝夜温差大約12°左右),雪野中的峨眉山茶新發茶芽且開且合,在冬雪未融的高山林間一一綻放,似白雪翡翠,晶瑩靈透,鵝黃飛綠。

時至唐代唐顯慶年間,峨眉雪芽已名聲大播,已被大唐王朝納為貢茶並冊封。其時,朝廷重修《昭明文選》,負責此項國家重點書籍編修工程的人叫李善。李善在唐代《昭明文選》注本中錄入:峨山多藥草,茶尤好,異於天下。今黑水寺(峨眉山著名古剎,始建於晉代,唐時,被全山寺僧敬崇為峨眉山禪宗祖殿。現為峨眉雪業高山有機茶生產基地)後絕巖種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綠,間出有常,不知地氣所鍾,何以互更。這是古代文獻中有關峨眉山茶之產地、區域、茶葉特徵等最為詳細的記載。譯成現代白話文:峨眉山簡直就是一座奇特的天然植物藥材寶庫,生長在高山密林中的茶葉是天下最好的茶葉,堪稱獨一無二。在峨眉山中有一個叫黑水寺的地方,茶僧在陡峭的山崖和密林中種茶,這種茶非常奇特,味道非常鮮爽,而且從黑水寺茶林採摘的茶芽往往會產生這樣的狀況,有連接二年出現生長的茶芽帶有絨絨的白毫,間隔二年所採摘的茶芽又呈翠色不帶白毫,這種情形非常有規律,不知道是不是黑水寺茶園的土壤與周圍的氣候有什麼特異?若不是如此,為什麼這種'二年白一年綠'的特異情形那麼有規律呢?中國現代茶學泰斗際宗懋院士在其所主編的《中國茶葉大辭典·歷朝歷代名茶附錄》(2002年中國輕工出版社出版)中錄入:年代 唐代/產地 峨眉山/茶名 峨眉雪芽;年代 宋代/產地 峨眉山/茶名 峨眉雪芽。

據佛門相傳,南宋乾道六年即公元1172年,南宗大詩人陸游入蜀任嘉州(今四川省樂山市,距峨眉山30公里)通判,公幹之餘經常歷遊歷峨眉山並與峨眉山中峯寺主持別峯和尚結為僧友。陸游尤喜品飲寺中茶僧所焙峨眉雪芽,曾吟詩讚歎:雪芽近自峨眉得,不減紅囊顧渚春。旋置風爐清樾下,他年奇事記三人。(陸游《劍南詩稿·同何元立蔡肩吾至東丁院《汲泉煮茶》)。至此,峨眉雪芽之名名播天下,成為中國唐宋兩代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峨眉雪芽“仙山藏靈芝,峨眉綻雪芽。”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野生古茶的發源地,“峨眉雪芽”生態原茶所在的峨眉山景區則坐落在世界野生古茶生長的中心地帶。歸納起來有三大不可複製的特徵

林茶共生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特徵 國內外罕見

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54平方公里,是世界野生古茶最早的發源地之一。業已勘查的野生古茶達16種之多。位於四川西南部的峨眉山,同屬於中國茶葉最古老的發源地——雲南、四川、貴州三省範疇之內。而峨眉山之珍稀茶葉資源無論是從品種數量,還是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與條件,亦是三省茶產區中最具生態魅力的——境內數萬畝分佈於海拔800米—1500米崇山峻嶺的峨眉雪芽珍稀綠茶茶園,蓊生於5000多種野生植物構成的浩瀚林海中,形成不同羣落特徵的林茶共生奇觀。2007年5月,來自歐盟有機茶權威認證機構的德國QSI實驗室中心的著名有機茶專家麥克博士一行,深入峨眉山景區海拔1200米處的黃灣鄉黑水村,實地考察了峨眉雪芽茶業建成的3000多畝珍稀有機綠茶茶園。撲入麥克博士眼簾的景像是:羣山環拱,林海如煙如波,蓊生於森林中的茶園生機勃勃,新鮮的空氣沁人肺腑。麥克博士驚慕不已,他説:“我幾乎跑遍了世界上所有的產茶國家和地區,到中國後,也走遍了中國的幾個產茶大省,而峨眉雪芽茶業的高山生態茶園是最棒的。簡直就是上帝特別恩賜給你們的。而且,你們茶園的自然資源和條件都是無法複製,無可取代的。這裏生長的有機茶是世界上最好的有機茶。” 茶園的自然氣候奇特,四季雲霧繚繞,霜浸雪潤

峨眉山風景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千峯百巒,跌宕起伏,林壑深岫,神奇莫測。其獨有的霧淞、雨淞、雪霽等三大奇特自然氣候終年輪值。尤其是到了農曆10月,峨眉山普降瑞雪,白雪覆蓋山中茶園,雪凍期延至第二年農曆二、三月。漫長的雪凍期滅殺了茶園中的自然病蟲害。茶園霜浸雪潤且周而復始,茶葉的品質天生麗質,質量十分安全。

茶園土壤十分肥沃,茶葉富含眾多天然有機營養成分

每年,5000多種野生植物的殘枝落葉大量殞落,2300多種野生動物的殘骸與排泄物入土形成堆積豐厚的腐質殖,茶園土壤中的天然有機營養源源不斷地供給茶樹生長,茶葉富含眾多天然有機營養成分。經國家農業部茶葉質量檢測檢驗中心長期對峨眉雪芽綠茶的質量檢測報告顯示:峨眉雪芽綠茶所含的茶多酚、兒茶素、維生素、氨基酸和蛋白質等主要營養成分以及有利於人體健康的微礦化元素,遠遠高於全國綠茶。

峨眉山茶文化的基本介紹_峨眉山景點介紹

由於峨眉山卓爾不羣的自然環境與得天獨厚的茶葉資源及悠久的宗教文化,形成了品種繁多,品質優異的茶葉生產和茶文化。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峨眉山茶文化的基本介紹,一起來看看。

峨眉山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1、 宗教茶文化概述

  峨眉山茶史始於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峨眉地區先民的農耕文化,始於公元前西周時代最先遁入峨眉山修行尋求長生不老之術的中國遠古原創道教創始人物。如鬼谷先生王翊、楚國隱士陸通。

  公元前135年漢武帝時代,由山中道家焙制的茶已相當有了名氣,漢文帝曾遣使至山中祭祀求之。

  到了隋唐,道、佛兩門經前一千多年聚修和納為課業的茶事(採摘、加工、焙制、貯存;茶儀、儀贈、上貢朝廷)活動已成禮序章制。隨着之前數百年上至朝廷、各地官衙、達官顯貴、寺廟供養施主、一般香客及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峨眉山。作為寺廟禮儀之序的茶飲習尚已成山中道、佛兩門必不可少的儀事活動。接客、引客、看茶、泡茶、品飲、論道等道茶、佛茶之茶藝內涵漸漸形成;山風、林濤、水起風生皆成仙山茶韻。道觀、寺院的茶僧對茶的論説自有心得,代代嫡傳。

  道、釋、儒相滲相融的人文內涵漸長漸豐,大大地豐富了峨眉山茶史發展中的茶文化內涵。由此而產生了不少以吟頌和讚美峨眉山茶的茶詩和文章:

  “風推松林吼,茶烹千古雪”

  “青花捧盞,叩問峨眉鬼谷寶掌山樵千壽何物滋養歲同日月;五千草本,庇佑仙山嘉木仰承上蒼恩澤盡納瑤草芬芳焙成雪芽”

  “清明春寄草堂前,峨眉山翠一囊香”

  峨眉山的道家和佛門所焙制的茶,從不作為商貿交易,施主香客品飲,道觀、寺廟從不收取茶資。皆被道、佛兩門視為儀品,有云遊僧參學他山或有海內外大德高僧前來參拜普賢,佛門都會將寺中上品雪芽作為儀贈禮品。

  2、峨眉山佛茶

  峨眉山佛茶在峨眉山茶史和峨眉山茶文化的發展演繹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歷史長達1900多年。

  峨眉山佛茶的形式,一是從事茶事生產的寺廟眾多,所屬茶園的規模大,年產量佔全山茶葉產量的90%以上;二是各寺廟因地制宜發展茶葉生產中,因水土、海拔高度、植被狀況的差異,茶葉的品質形成不同的特色,在湯、色、味、型上均有細微差別,也形成各自的特色;三是在茶葉加工工藝上,形成了各自的方法;四是通過雲遊參學,引進了其它地方焙茶的技術。

  明代,黑水寺茶僧因地制宜,焙製成功“峨眉白芽”。由於黑水寺巖上茶株受小區域氣候的影響,所產茶葉形成“二年白一年綠”的品相特徵,故取名為“峨眉白芽”。與此同時,對“峨眉雪芽”綠茶因茶園不同,所處的地域不同,佛茶中亦流行有“五峯雪芽”之別,如:“天池峯雪芽”、“競月峯雪芽”、“白巖峯雪芽”、“黑水峯雪芽”、“寶掌峯雪芽”。其間以“黑水峯雪芽”與“寶掌峯雪芽”尤顯珍貴。

  峨眉山佛茶在發展中,從對茶的精神理念到具體的茶事活動,皆形成獨特的文化歸屬。在佛門看來,峨眉山茶是佛之所賜,是隨普賢菩薩駐錫峨眉山並以之作為弘法道場的法意,是降福於眾佛弟子之饋贈。它具有卻百疾、驅穢氣、延年益壽療效的同時,還具備了清心明目、智慧善根、禪悟一切人生的精神意向與菩提心向。“玉手纖纖,禪心淨淨,虔誠頌誦,採供佛前”。

  峨眉山茶文化的歷史

  唐代以後,峨眉山僧眾農禪並重,此中農事即為茶事。在黑水寺、意月峯、白巖峯、天池峯、寶掌峯一帶的中山區,各寺皆有自己的大片茶園,採摘、炒制有自己的技術,形成了獨特的禪茶文化。

  明神宗萬曆年間,由於明神宗朱翊鈞與其母慈聖皇太后獨尊峨眉山,明神宗曾御賜茶園數畝予萬年寺,寺中僧眾在當家主持的引領下,在寺側開地建茶園近十畝,精心管理,每年採焙雪茗進貢。神宗之賞賜之物不為他物而獨為茶園,峨眉山茶事之盛可見一斑。該茶園至今仍歸萬年寺所有,仍年年產茶。

  峨眉山是普賢道場,與普洱茶亦有着殊勝的因緣。在普洱茶區,茶民中世代相傳的一個傳説。相傳7世紀左右,古代南詔國所轄的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發生了大型瘟疫,一時間哀鴻遍野。普賢菩薩為解救蒼生而化身老家,摘取綠葉供百姓煮沸飲用,瘟疫竟不藥而癒。當地居民為感謝菩薩恩德,從此廣種大葉種茶,並因茶葉狀似普賢之耳而將其命名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二者合併而稱“普洱”。此一説,充分表明了當地人民視茶為菩薩恩賜的感激、崇拜之情。

  從佛教史考察,禪茶文化的發端可追溯至唐代。茶文化與禪文化同時興起於唐代,禪茶文化興起之時,正是中國唐密隆盛之期。唐王朝以茶供佛真身舍利,以茶齋僧。唐代茶道與佛教食法相關,僧修禪定,過午不食,但許飲茶助修;在陝西法門寺地宮供奉物中就有唐代皇室系列茶具,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成套茶具。禪茶文化是一個容量很大、範圍很廣、內容豐富的大文化圈,並不侷限於佛教文化。但其主流確是中國佛教的茶道。它由佛而興起,繼由禪而成熟,終因禪而成就。中國佛教不僅開創了自身特有的禪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國本有的茶文化,使禪、茶融為一體而成為中國的禪茶文化。禪茶文化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

  在茶道發源地的中國,有着世界最高水平的中國茶道,卻於唐朝之後逐漸湮沒。隨着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復興中國茶道文化的呼聲愈來愈高,身為中國茶禪學會會長的吳立民先生,把破譯法門寺地宮唐密曼陀羅,挖掘、整理出的《藥師茶供會儀軌》,做為中國茶道之法本,它既可為禪門清修供施之儀,又可為中國茶道表演之用,讓人們看到了中國茶道復興的希望,使得禪茶一體的茶道文化重放光輝。

  1998年末,吳老鄭重的將唐密茶道儀軌傳授給謝美霞女士,並囑其弘揚、傳播“唐密茶道”,讓中國和世界人民對中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茶道文化有所瞭解和認識:唐密茶道《藥師茶供會儀軌》不但是一部教人生活做人之,也是教人即生即身認識人身人生,而改造人身人生之。

  唐密茶道傳承是按中國傳統的師帶徒方式授受、灌頂修學。唐密茶道,集供茶、施茶、飲茶於一體,可觀、可參、可修、可飲。

  峨眉山的茶文化與佛教文化有着緊密的聯繫,二者經過一千多年來相互潤浸、交流、融合,茶文化已經成為峨眉山佛教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峨眉山佛教協會會長永壽大和尚,在觀看了謝美霞居士展示的唐密茶道後,感悟中國茶道的式微,立志弘揚禪茶文化,尋根溯源,着力於人間佛教觸處全是佛法大用的理念,納茶用的藥、飲、藝於道,為此特邀請“唐密茶道”傳人謝美霞女士,在大佛禪院舉辦首屆“唐密茶道”研修班,以收領略佛法之精微、步入茶道之堂奧之功,希望有志之士積極參加。

  峨眉竹葉青屬於綠茶類。產於四川省峨眉山。歷代文人都讚美峨眉之秀麗,唐代詩人元稹有“錦江滑膩峨眉秀”,南宋詩人范成大有“三峨之秀甲天下”的詩句。峨眉山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就有白芽茶被列為貢品。宋代詩人陸游有詩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減紅囊顧渚春。”明代峨眉山白水寺(今萬年寺)種茶萬株,採製入貢。現代峨眉竹葉青是20世紀60年代創制的名茶,其茶名是陳毅元帥所取。

峨眉雪芽的世界佳茗

2013年11月,第十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頒獎禮上,峨眉雪芽再下一城,繼6月份“2013北京國際茶業展”其高山花茶“峨雅雪”與“張一元”並列斬獲花茶類金獎後,在年底“收官”大獎中再斬落“中國茶行業最佳生態茶園”、紅茶類最高獎項“特別金獎”。至此,今年峨眉雪芽已經獲得“2013北京國際茶業展”花茶類金獎、“第十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 中國茶行業最佳生態茶園和紅茶類特別金獎、“2013年成都財富全球論壇”晚宴指定用茶等多項大獎和殊榮,成為川茶行業的領跑者。(此次峨眉雪芽峨雅春、金峨紅、黃精茶皆榮獲特別金獎,加最佳生態茶園共4個獎盃)。

2013年6月,2013北京國際茶業展會共評選出覆蓋所有品類的22款金獎茶,其中花茶競爭最為激烈,最終花茶類金獎由中國頂級高山花茶“峨雅雪”和擁有百年曆史的“中華老字號”傳統老牌花茶品牌“張一元”並列榮膺,驚豔全場,“南北花茶”成為本屆茶博會的“人氣王”。

2013年6月,峨眉雪芽紅茶“金峨紅”、花茶“峨香雪”成為“2013年成都財富全球論壇”晚宴指定用茶。將好客四川的熱情和2013財富論壇的餘熱滲透進茶水中,以品茶之道喻對世界的見解,以一杯留存峨眉山水真味的高山林間清茶品味歷史悠久的川茶文化,品賞蜀國高山茶的獨特韻味。

2012年11月,中外茶壇關注的世界茶聯會舉辦的第九屆國際名茶評比頒獎大會,在浙江杭州閉幕,產於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峨眉山享有“中國珍稀高山林間茶”盛譽的峨眉雪芽二度折桂,在組委會舉辦的“世界綠茶名茶評比”中,再次榮獲“世界佳茗大獎”。

2012年4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其所轄“中國商標網”官方網站及《中華商標》雜誌上公佈,認定峨眉雪芽為“中國馳名商標”;

2010年3月,峨眉雪芽珍稀有機綠茶產品被選入中南海,為川茶爭光,為品牌增輝。

2010年11月,參加世界茶聯合會選址在台灣省台中市舉辦的第八屆國際名茶評比大會,峨眉雪芽珍稀有機綠茶產品,從全球5000多家參評的茶葉品牌中,歷經初評、複評、終評,成為中國唯一一家捧回“世界佳茗大獎”的綠茶品牌。

2011年度中國茶業連鎖加盟十強企業

2011年度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一十七名

國家技術監督總局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通過國家農業部(杭州)中農產品質量認證中心有機茶認證

四川名牌

通過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聯合國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第三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綠茶類)特別金獎

第四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有機茶特別金獎

第六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靈芝茶特別金獎

第六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被評為“中國珍稀有機綠茶”

第六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被評為“中國珍稀綠茶”

四川省質量信用A

通過ISO140100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聯合國全球優秀生態旅遊景區

通過ISO9001:2004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中國茶葉市場消費者滿意十佳品牌榜首

峨眉山產什麼茶

問題一:峨眉山上有什麼好茶? 哇哈哈~去峨眉山喝茶啊~很不錯的選擇啊~~

峨眉山“雪芽綠茶”早在宋代就很有名,陸游曾寫詩讚其“雪芽近自峨眉得,不減紅囊顧渚春”。

峨眉雪芽具有開胃、健脾、提神醒腦之功效,歷來為養生之人所 推崇,《文選.注》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峨山多藥草,茶尤好,異於天下”。泡上一杯峨眉雪芽,定讓你遠離凡塵,興味悠然。

在峨眉山自然大氧吧裏呼吸負氧離子,佛音繚繞中,一杯禪茶……

多寫意畫面,難怪“峨嵋九養”裏的第三養就是:綠茶養生,靜心釋壓。

問題二:峨眉有種茶特別苦是什麼茶 苦丁茶 就是青山綠水

問題三:請問這是什麼茶,有種特別的香氣。只知道產自峨眉山! 您好,這個應該是竹葉青茶,為綠茶類,產於四川省峨眉山。

淘 寶:金寨縣茗香園茶行

問題四:誰推薦下峨眉山有什麼好茶 峨眉山三大茗茶:峨眉雪芽、竹葉青,峨眉紫筍,峨眉雀舌,都可以試試!看個人喜好,4種茶裏面紫筍屬於紅茶。峨眉雪芽、竹葉青、峨眉雀舌屬於綠茶,其實完全基本一樣,只是叫法不一樣不是一個公司產品。

問題五:峨眉山產什麼茶?有沒有一種“外如乞丐茶內如皇帝”的茶 峨眉山有三大名茶:

竹葉青

仙芝竹尖

峨眉雪芽

沒有你説的這種茶。

福建、湘西聽説過這種茶

問題六:峨眉山有什麼特產? 峨眉山土特產品:

峨眉茶葉早在晉代就很有名。峨眉山清觀和尚利用龍洞名茶鮮葉,採用杭州製茶工藝製作綠茶,製造出緊結纖繡,全毫如眉,葉綠湯清,香濃味醇的“峨蕊”,名聞遐邇。萬年寺覺空和尚創造了另一新品種――竹葉青。扁平直滑,形如竹葉而香味濃郁,成為名茶(峨眉山竹葉青茶葉有限公司獨家擁有該商品的專用權)。   中藥峨參:功能為補中益氣、祛瘀生新,主治脾虛腹脹,四肢無力,肺虛喘,老人夜尿,水腫,跌打損傷,腰痛。峨眉黃連習稱“巖連”,野生,在黃連中最負威名,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過去常作為“南品”。天稱“定風草”,是峨眉山的名貴藥材之一,平肝息風藥類中珍品,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此外,峨眉植物茂密,藤蔓縱橫,用野竹和野藤製作的手杖,自然別緻,也是很好的登山紀念品。   蟲白蠟,白蠟蟲雄幼蟲羣,棲於白蠟樹或女貞樹枝條上,分泌白色的蠟質,經加工而成蟲白蠟,屬純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密閉、防潮、防腐、防鏽、潤滑、着光、熔點高(81-85℃)、凝結力強和理化性質穩定等特點,是軍工、電子、輕化、醫藥、食品、精密鑄造、紡織印染、工藝品、高檔傢俱和高級建築等行業的原輔材料。被美譽為“蠟中之王”,因只產於中國,被稱為“中國蠟”,又因主產於四川而稱為“川蠟”。峨眉山市素有“白蠟之鄉”一稱。   峨眉山“獨蒜”:樂山峨眉山種植大蒜的歷史悠久,早就享有“三江九葉靈芝草”之美稱。主要產地在峨眉山山麓、沿峨眉山及周邊地區為最,其蒜苗、蒜薹、蒜砣(蒜頭)的質量也最好。   冬蟲夏草:是峨眉山極名貴的中藥材,與人蔘、鹿茸並列為三大珍品,用作滋補強身。自古冬蟲夏草被當作是一種奇異的藥物。在清代,有人誤認為它冬天變成蟲,夏天變成草;甚至俯它如果不採集,冬天又會再變成蟲。 冬蟲夏草,簡稱“蟲草”。   峨眉黃柏:以樹皮、根皮入藥,性寒、味苦,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多用於熱痢、腸炎、肝炎黃疸、腿膝軟、小便短赤澀痛等病症;又可用於熱毒瘡癰、皮膚濕疹及耳內流膿等;還有類似黃連的廣譜抗菌、降壓、利膽的作用。

問題七:四川有什麼好茶,具體介紹下峨眉山和蒙頂山的茶 峨眉雪芽性價比較高,建議上嘻嘻團,價格6折左右,而且能確保正品,因為是廠家直接發貨

問題八:到了峨眉山可以買茶葉,還有什麼土特產? 宜賓五糧液地理,五糧液原名“雜糧酒”,用飯米、糯米、玉米、高粱、小麥五種糧 *** 心釀製而成。1916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名酒金質獎。川菜

川菜作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國烹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著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採眾家之長,善於吸收,善於創新,享譽中外。 青蜂園的土蜂蜜,產量稀缺,山區放養無污染。相比其他蜂蜜在美容,減肥,養生方面效果更好。傳統養法的土蜂一年取一次。劍門豆腐,歷史悠久,始於三國,淵源流長。素有“劍門天下險”“雄關豆腐絕”的美譽。蘭州劍門豆腐莊位於蘭州最繁華的南關什字,交通便利,營業面積1600多平方米,裝修風格大氣典雅。二十多間包廂都以三國人物命名,進入劍門豆腐莊,古風遺韻迎面撲來,處處顯示出濃郁的文化氣氛。

問題九:峨眉山產哪種茶?急 茶葉和藥材是峨嵋山最有名的特產。

山高出好茶,峨嵋山的中低部是著名綠茶“竹葉青”和“峨蕊”的主產區。其中,竹葉青採摘於清明以前,扁平翠綠,酷似杭州龍井,而風味又別有不同。據説竹葉青的創制者是萬年寺的覺空和尚,其命名者則是陳毅元帥。到峨嵋的遊客在春夏之間可選購應時新茶,為防誤購往年陳茶,最好在有衝沏條件的地方就地品飲之後,再行決定。山道兩側及峨嵋市區內均有一些茶葉專賣店。

峨眉山花毛峯

採摘季節:早春季節。採摘區域:採自峨眉山高山區。製造工藝:採用峨眉山早春高山優質毛峯和高潔清香的茉莉花窖制而成。茶葉特點:外形緊細勻整,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純鮮爽。

雪蘑芋(精裝)

雪魔芋為峨眉山特產,具有質地鬆軟、入口爽鬆,香而不膩,風味獨特等特點。食用方法:食用時經温水浸泡成海綿狀,壓幹水分,切成薄片或細條,配上各種調料,既可涼拌,又可與雞、鴨、鵝、豬肉紅燒,味美可口,獨具風味。成分:魔芋、大米、鹼、蛋白質、澱粉、水份。

峨眉山仙芝竹尖

採摘季節:清明前。採摘區域:採自峨眉山高山區海拔1500以上,終年雲霧繚繞的黑包山茶場。採摘:峨眉山清明前優質鮮嫩茶芽。製造工藝:以峨眉山清明前優質鮮嫩茶芽為原料,以獨特的加工工藝精製而成。茶葉特點:扁平挺秀,形似竹尖,鮮爽甘醇,清香濃厚,湯青葉綠。

峨眉山峨蕊(散裝)

採摘季節:早春季節。

採摘區域:採自峨眉山高山區

製造工藝:採用抖、撒、抓、壓、帶條等傳統工藝精製

茶葉特點:外形緊秀成卷狀,泡之色澤明亮,口感清香馥郁。

峨眉山竹葉青

採摘季節:清明前。採摘區域:採自峨眉山海拔1200米左右雲霧繚繞的高山茶區。採摘:一年一次一芽一葉初展時,每500克消耗嫩芽頭30000??35000個。製造工藝:二八少女靈俏玉指採用抖、撒、抓、壓、帶條等十多道傳統工藝精製。茶葉特點:茶葉具有扁、平、滑、直、尖的特點,泡之香氣清香馥郁,色澤嫩綠油潤,湯色嫩綠明亮,口感清醇淡雅。

峨眉山書型花毛峯

採摘季節:早春季節。採摘區域:採自峨眉山高山區。製造工藝:採用峨眉山早春高山優質毛峯和高潔清香的茉莉花窖制而成。茶葉特點:外形緊細勻整,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純鮮爽。

峨眉山春來花茶

採摘季節:早春季節。採摘區域:採自峨眉山高山茶區。採摘:峨眉山中優質高山炒青。製造工藝:採用優質高山炒青,配以高潔清香的茉莉鮮花精心窖制而成。茶葉特點:香氣芬芳馥郁、純正,滋味鮮爽,經久耐泡。

峨眉山高山翠竹(散裝)

採摘季節:清明前採摘區域:採自峨眉山高山區採摘:每年僅採一次,每500克茶葉消耗嫩芽頭30000---35000個。

製造工藝:採用抖、撒、抓、壓、帶條等傳統工藝精製。

茶葉特點:茶葉具有扁、平、滑、直、尖的特點,泡之清香馥郁,嫩綠明亮,口感清醇淡雅。

問題十:峨眉山茶的茶文化 1、 宗教茶文化概述峨眉山茶史始於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峨眉地區先民的農耕文化,始於公元前西周時代最先遁入峨眉山修行尋求長生不老之術的中國遠古原創道教創始人物。如鬼谷先生王翊、楚國隱士陸通。公元前135年漢武帝時代,由山中道家焙制的茶已相當有了名氣,漢文帝曾遣使至山中祭祀求之。到了隋唐,道、佛兩門經前一千多年聚修和納為課業的茶事(採摘、加工、焙制、貯存;茶儀、儀贈、上貢朝廷)活動已成禮序章制。隨着之前數百年上至朝廷、各地官衙、達官顯貴、寺廟供養施主、一般香客及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峨眉山。作為寺廟禮儀之序的茶飲習尚已成山中道、佛兩門必不可少的儀事活動。接客、引客、看茶、泡茶、品飲、論道等道茶、佛茶之茶藝內涵漸漸形成;山風、林濤、水起風生皆成仙山茶韻。道觀、寺院的茶僧對茶的論説自有心得,代代嫡傳。道、釋、儒相滲相融的人文內涵漸長漸豐,大大地豐富了峨眉山茶史發展中的茶文化內涵。由此而產生了不少以吟頌和讚美峨眉山茶的茶詩和文章:“風推松林吼,茶烹千古雪”“青花捧盞,叩問峨眉鬼谷寶掌山樵千壽何物滋養歲同日月;五千草本,庇佑仙山嘉木仰承上蒼恩澤盡納瑤草芬芳焙成雪芽”“清明春寄草堂前,峨眉山翠一囊香”峨眉山的道家和佛門所焙制的茶,從不作為商貿交易,施主香客品飲,道觀、寺廟從不收取茶資。皆被道、佛兩門視為儀品,有云遊僧參學他山或有海內外大德高僧前來參拜普賢,佛門都會將寺中上品雪芽作為儀贈禮品。 2、峨眉山佛茶峨眉山佛茶在峨眉山茶史和峨眉山茶文化的發展演繹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歷史長達1900多年。峨眉山佛茶的形式,一是從事茶事生產的寺廟眾多,所屬茶園的規模大,年產量佔全山茶葉產量的90%以上;二是各寺廟因地制宜發展茶葉生產中,因水土、海拔高度、植被狀況的差異,茶葉的品質形成不同的特色,在湯、色、味、型上均有細微差別,也形成各自的特色;三是在茶葉加工工藝上,形成了各自的方法;四是通過雲遊參學,引進了其它地方焙茶的技術。明代,黑水寺茶僧因地制宜,焙製成功“峨眉白芽”。由於黑水寺巖上茶株受小區域氣候的影響,所產茶葉形成“二年白一年綠”的品相特徵,故取名為“峨眉白芽”。與此同時,對“峨眉雪芽”綠茶因茶園不同,所處的地域不同,佛茶中亦流行有“五峯雪芽”之別,如:“天池峯雪芽”、“競月峯雪芽”、“白巖峯雪芽”、“黑水峯雪芽”、“寶掌峯雪芽”。其間以“黑水峯雪芽”與“寶掌峯雪芽”尤顯珍貴。峨眉山佛茶在發展中,從對茶的精神理念到具體的茶事活動,皆形成獨特的文化歸屬。在佛門看來,峨眉山茶是佛之所賜,是隨普賢菩薩駐錫峨眉山並以之作為弘法道場的法意,是降福於眾佛弟子之饋贈。它具有卻百疾、驅穢氣、延年益壽療效的同時,還具備了清心明目、智慧善根、禪悟一切人生的精神意向與菩提心向。“玉手纖纖,禪心淨淨,虔誠頌誦,採供佛前”。 3、佛門茶事章制一、山中佛門的茶事活動瀰漫禪意精神,每年春茶開摘之際,茶僧皆要沐浴潔身,在採茶和製茶過程要默頌彌陀,以示敬佛虔誠。每年的第一道新茶必須先敬諸佛與普賢。二、佛茶茶藝皆成禮序儀式。寺院品飲有所區別,茶藝所場十分講究。一般香客品飲,由寺廟中負責接待的知客僧引至客堂看茶,由茶僧敬奉。接待顯貴香客,或著名文人墨客、寺廟供養人、達官顯貴,則引入方丈室或主持室內,用上等茶葉與名貴茶具敬奉。接待人數眾多的朝拜團體,寺中要行茶藝禮序,以佛茶迎客,具體的儀式是,主事茶僧要置以茶器、茶案,銅盆淨手,泉水潤茶,頭開茶敬佛,二開茶奉客。禮儀起始,兩側寺僧禪坐,口頌彌陀,輔以寺中木魚等法器,梵音湯湯,禪意瀰漫。顯客置於下案,靜觀茶僧禮儀禪茶,抑或與眾茶僧......>>

峨眉特產特色食品有哪些

峨眉山藤椒地理標誌產品

峨眉山藤椒,是四川省樂山市的著名特產,四川的樂山市、眉山市均產,其中以峨眉山的藤椒最為出名,由於其果實最為飽滿、芳香自然、出油率高,又被稱為“坨坨椒”。藤椒,又名油椒、香椒子,是一種有獨特香氣和味道的植物,屬芸香科,是重要的油料,香料樹種.高三尺至九尺,樹木暗灰色,多有刺,,單粒複葉叢生,花小而多,其果油多有光澤,其味芬芳易揮發,口感香麻。據《本草綱目》記載:其果入藥具有散寒解毒,散淤活絡,消食健胃,增竟食慾之療效,果實可制幹,提取芳香油,即藤椒油,它具有調味,健脾,去風散寒之功效。 藤椒用……[詳細]

峨眉山礦泉水地理標誌產品

峨眉山礦泉水 四川省峨眉山市綏山鎮、符溪鎮、勝利鎮、雙福鎮、桂花橋鎮、九里鎮、羅目鎮、樂都鎮、高橋鎮、峨山鎮、龍池鎮、大為鎮、沙溪鄉、川主鄉、龍門鄉、普興鄉、新平鄉、黃灣鄉共18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峨眉山市關於劃定峨眉山礦泉水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峨府函〔2013〕55號 四川省(區域性)地方標準DB511181/T6-2014《峨眉山礦泉水生產技術規範》……[詳細]

峨眉蘭花

峨眉山是蘭科植物分佈最集中的地區。已知的有47屬220多種,佔全國150屬的三分之一,佔全國1000種的十分之二。珍稀品種尤多,擁有中國特有種69種,峨眉山特有種48種,比鄰近的秦嶺、神農架、二郎山、金佛山等產蘭地區多出三倍以上。既有分佈於東南亞的種類;甚至有的種類是以峨眉山為界限的。特別引人注意的是,紅門蘭全球約有80種,主要分佈於北温帶。峨眉山雖然只有3種,但峨眉紅門蘭,竟為峨眉山獨家所有。蘭科植物中的蘭花一屬,全球約有50多種,列名上萬,半數以上分佈在我國,由於生境生態的不同,一般分為地性……[詳細]

硃砂蓮

硃砂蓮,峨眉山一種稀有名貴的藥材,歷來視作治療胃腹疼痛的特效藥。最早見於《蜀本草》,叫做闢虺(音悔,一種毒蛇)雷。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此物闢蛇虺有威,幫以雷名之。因而又有背蛇生、躲蛇生的別稱。並説:今川中峨眉、鶴鳴諸山皆有之,根狀如蒼朮,大者若拳。彼人以充方物。因斷面有硃砂色點狀物,味苦如同黃連,故近代以硃砂蓮著稱。據調查,夏季遊山者,因受暑熱而肚馮有或胃痛時,磨水飲服,往往見效較快。    它以根……[詳細]

峨眉山“獨蒜”

樂山峨眉山種植大蒜的歷史悠久,早就享有“三江九葉靈芝草”之美稱。主要產地在峨眉山山麓、沿峨眉山及周邊地區為最,其蒜苗、蒜薹、蒜砣(蒜頭)的質量也最好。獨蒜是大蒜的一個品種,系葱屬百合科二年生宿根草本栽培植物,屬香辛類蔬菜。葉狹長而扁平,葉面較小而直立。幼時多層套疊包裹形成假莖,呈淡綠色,肉厚。長大,葉片逐漸增加,葉梢也隨之加粗,呈淡綠色,表面蠟粉狀,自莖盤中尖抽生的花莖,俗稱“蒜薹”。蒜薹頂端有花序,花形成小鱗莖,稱“蒜珠”,可供毓用。地下鱗莖,稱“蒜砣”,有灰白色的膜被包裹着,內有小鱗莖數瓣,……[詳細]

峨眉山雪魔芋地理標誌產品

雪魔芋是四川樂山市峨眉山特產,採用多年生草本植物魔芋的塊莖加工精製而成,具有質地綿軟,入口味鮮,香而不膩,風味獨特等特點。食用時經温水浸泡成海綿狀,壓幹水分,切成薄片或細條,配上各種調料,既可涼拌,又可燒雞燒鴨。雪魔芋在峨眉山旅遊商品展銷中心、各商場及雜貨店都可以買到。……[詳細]

峨眉雪芽

峨眉雪芽,唐時名“峨眉白芽”、“峨眉雪茗”。宋明以來,又有“雪香”、“清明香”等雅稱。自古以來譽稱峨眉名茶中的精品。早於公元7世紀中,即以中國十大名茶的顯赫地位,著錄於茶聖陸羽的《茶經》和李肇的《唐國史補》等古籍之中。“峨眉雪芽”盛產於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處,常年雲霧空濛的赤城峯、白巖峯、玉女峯、天池峯、競月峯下和萬年寺一帶。冬寒未解,新芽卻披着朝霞晚翠破雪而出。宛如慧眼微合,雖小芽一葉,細細觀之確有 得禪靜之妙。春雨初霽,僧 人口唸彌陀,淨心採摘。必用姆指和食指之尖,輕掐其芽,否則嫩……[詳細]

峨三七

峨三七系狹葉假人蔘、羽葉三七、大葉三七的統稱,屬五加科的多年生草本。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在行醫中發現三七,首載入〈本草綱目〉,説三七"止血、散血、定痛"。峨三七同樣有止血、散瘀、消腫、定痛的功效。性温、味甘、微苦。主滲吐血、咳血、衄(音"女",鼻孔出血)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產後血暈以及跌打瘀血、傷外出血、前腫疼等症,告別是對跌打損傷的療效更高。峨三七以狹葉假人蔘分佈廣,常生長在海拔1700-2700米的九老洞至七裏坡一帶的灌叢中或竹林下。由於它同人參……[詳細]

枯葉蝶

蝴蝶,是大自然的舞姬,美稱“會飛的花朵”。被譽為和平、幸福、愛情忠貞的象徵。蝴蝶在地球上的出現,已有6000多萬年曆史。分佈廣闊、南至赤首襁至北緯83度。垂直分佈可達海拔5000米上下的雪線,小小昆蟲,其高強的耐寒能力使人驚歎。我國約有蝴蝶2000多種。分佈於峨眉的有266種,比素有“蝴蝶天然樂園”之稱的雲南西雙版納、尚多34種。峨眉山的蝴蝶中,以擬態真的枯葉蝶最為著名。枯葉蝶學名枯葉蛺蝶(KALLIAMINACHUS Boisval) ,分佈於我國的西南部和中部,以及緬甸、泰國、尼泊爾、……[詳細]

四川黃姜

黃姜,學名盾葉薯蕷,俗名火藤根、粉黃姜,屬薯蕷科,為多年生草質纏繞藤本植物。其有效成份是根狀莖內含豐富的皂甙配基(即皂素),是合成甾體激素類藥物的起始原料。以黃姜為原料製取的上述特用藥,在國際衞生組織禁用化學合成甾體激素的情況下,目前尚無其它原料可替代。黃姜生產於中國和墨西哥。中國主產區在秦巴山脈,而西南地區是黃姜生長的最佳適生區,尤以川西南的黃姜品位最高,一般生藥含量在3.5%以上。黃姜原產中國及東南亞等熱帶地區,最早的記錄來自公元600年前的西亞地區的亞述。中古時代在歐洲稱之謂印度番紅花,因……[詳細]

峨眉山茶地理標誌產品

峨眉山茶屬綠茶類,其發現、種植、利用與品鑑在峨眉山發源較早,有着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種植、加工工藝,其顯著特點是“扁平直滑、嫩綠油潤、清香高長、鮮醇甘爽”。由於峨眉山卓爾不羣的自然環境與得天獨厚的茶葉資源及悠久的宗教文化,形成了品種繁多,品質優異的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特別是其佛茶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自古峨眉產香茗,峨眉山茶史3000餘年,彌香久遠,茶葉品質優秀譽貫古今。峨眉山茶的特點,一是自然條件優越,二是歷史悠久,三是茶葉資源豐富,四是茶文化濃厚悠遠。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詳細]

峨眉香橙

峨眉香橙屬芸香科,是一種野生常綠喬木,高達3米,樹幹粗直,樹冠似傘,外形壯觀。五月開花,花白而香。十月結果,累實扁圓,一般重100—170克,色橙黃,皮厚,有皺紋,肉瓣整齊,味酸而香特濃烈,完好無損者可存放3月之久。過去山上僧尼多采以供佛,稱為“香緣”。也可作中藥配方之用,有消食、下氣、止噁心、化痰等功效。1980年4月,經四川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育種室化驗,香橙含糖量2.62%,含酸量5.59%,含維生素C39.19%,固形物9.5,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果實。1981年春,樂山地區農業局進行加工貯藏……[詳細]

苦筍

中國是食筍最早的國家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竹筍主要產於中國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擁有相當豐富的營養價值,其特有的粗纖維、豐富的微量元素以及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無污染的生長環境等已使其被認為是 最佳的綠色食品,目前,在日本、加拿大、韓國等地,已被不少人認 為是餐餐必備,天天必食的蔬菜之一。 苦筍又名甘筍、涼筍,野生於重山峻嶺之中,與苦瓜有相似的保健作用,其呈苦味的糖甙有刺激巨噬細胞生成的作用,該細胞有防癌解毒的功效;筍含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腸蠕動,從而縮短膽固醇、脂肪等物質在體內的停留時……[詳細]

土門泡辣椒

土門泡海椒是一種以濕態發酵方式加工製成的浸漬品,是四川泡菜的一種。泡菜的製作工藝,是我國悠久而瑰麗的食文化遺產之一。據美國學者伍德羅夫(J.G.Woodroof)考證,泡辣椒製作技術起源於東方,秦始皇時代就有發酵泡辣椒。其實,曾縱野在《中國飲饌史》中認為,早在春秋戰國以前,我國就已有成熟的泡辣椒製作技術。古羅馬凱撒大帝、埃及女子均喜食泡菜。目前在美國家庭中,75%的人每星期至少要吃一次這種食品。泡辣椒具有營養衞生,風味可口,取食方便,不限時令,利於貯存等優點,因此,在我國東北、湖南、湖北、河南、……[詳細]

峨眉竹葉青

峨眉竹葉青屬於綠茶類,產於四川省峨眉山。峨眉山是我國重點風景旅遊區之一,山門上“天下名山”四個大字是郭沫若所寫。歷代文人都讚美峨眉之秀麗,唐代詩人元稹有“錦江滑膩峨眉秀”,南宋詩人范成大有“三峨之秀甲天下”的詩句。峨眉山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就有白芽茶被列為貢品。宋代詩人陸游有詩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減紅囊顧渚春。”明代峨眉山白水寺(今萬年寺)種茶萬株,採製入貢。現代峨眉竹葉青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創制的名茶,其茶名是陳毅元帥所取。竹葉青茶與佛家、道教的淵源甚長。茶之興盛,隨世而進。西漢末年,佛教傳入……[詳細]

峨眉山獨蒜

峨眉山獨蒜,是四川省樂山市的著名特產,樂山種植大蒜的歷史悠久,早就享有“三江九葉靈芝草”之美稱。峨眉山獨蒜主要產地在峨眉山山麓、沿峨眉山及周邊地區為最,其蒜苗、蒜薹、蒜砣(蒜頭)的質量也最好。峨眉山獨蒜引峨眉山山泉澆灌,峨眉山土地肥沃,施以牲畜肥料,無需施加任何化肥,具有良好的抗病蟲性,無需噴灑農藥,保證了純天然的特點,加上峨眉山獨特的氣候環境,最適宜獨蒜的生長,也形成了峨眉山獨蒜個大、肉厚、純天然、無污染的品質。Dyv 獨蒜是大蒜的一個品種,系葱屬百合科二年生宿根草本栽培植物,屬香辛類蔬菜。葉……[詳細]

峨眉山苦筍

峨眉山苦筍,是四川省樂山市的著名特產,峨眉山苦筍是在四川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品質最好的品種。峨眉山苦筍具有甜脆、味純、富含多種維生素等特點,還有清肝利膽、壯陽之功效。峨眉山苦筍在其生長過程中病蟲害少,需肥不多,無須施用化肥、農藥,純屬天然綠色食品。樂山、峨眉山現已建苦竹基地5萬畝,輻射周邊區縣近7萬畝,年產鮮苦筍12萬噸,加工罐頭10000噸產品暢銷省內外,深受消費者喜愛。vPh 苦筍肉色白,清香微苦,回口爽甜,苦筍採集回來之後必須撕成絲狀,先用開水燙熟再清水泡浸一天,然後方可以烹調。苦筍是……[詳細]

峨眉山峨蕊

峨蕊,四川名茶。產於四川省樂山市轄區的峨眉山市。綠茶類。品質特徵為:條索細緊捲曲纖秀,茸毫成朵如蕊,色澤嫩綠,香氣高潔,滋味醇爽,湯色清亮,葉底黃綠勻嫩。峨眉山是我國著名旅遊勝地,也是我省名茶產地之一,茶園多分佈在800—1200米的萬年寺、清音閣、白龍洞等地,處於羣山環抱之中,茶葉天賦品質極好。峨蕊是採摘清明前十天左右,一芽一葉初展的嫩茶精工細制而成。AuD 峨蕊具有條索緊細,白毫顯露,形似花蕊的特點,故名峨蕊。峨眉山山腰間的清音閣、白龍洞、萬年寺、黑水寺一帶是盛產峨蕊之處。這裏羣山環抱,終年……[詳細]

雪蘑芋

蘑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葉柄成蛇紋色,複葉成掌狀,小葉羽狀,地下莖是球狀,塊莖似芋。經磨粉加工後方能食用。煮熟後成黑色,俗名黑豆腐。峨眉淨水、峨山、雙福、普興、川主等鎮鄉均有出產。峨眉山上上半年缺菜,各大寺廟均儲備蘑芋作菜。雪蘑芋的製作發明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大約在三十年代,千佛頂住持和沿聖渭一天發現一方蘑芋經過幾天冰凍後發泡成了海綿狀,吃起來分外可口,便試製生產,經過多次試製成功。因味道鮮美,且易保存,各大寺廟都開始製作。後來,這一製作方法經過改進完善後延續下來。雪蘑芋就成為峨眉山一大土特……[詳細]

青城雪芽怎麼樣

青城雪芽怎麼樣

青城雪芽挺好喝的,我看過一篇報道是這樣説的,傾城雪雅之所以味道好的原因是青城山,最高海拔2400餘米,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峯巒重疊,雲霧時隱時現,古木參天,曲徑通幽,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稱。在這裏生長的青城雪芽,不僅內質豐富,口感滋味佳,還有十分不錯的保健功能。因此,青城雪芽是內質和營養功能都不錯的茶品。

青城雪芽圖片

產於四川省都江堰市灌縣西南15公里的青城山區。這裏峯巒疊翠,古樹參天,有“青城天下幽”之譽。產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霧雨濛濛,年均氣温15.2℃,年降水量1225.2毫米,日照190天;土層深厚,酸性黃棕紫泥,土質肥沃。陸羽《茶經》中就有對青城茶的記載。五代毛文錫《茶譜》記載:“青城,其橫源、雀舌、鳥嘴、麥顆,蓋取其嫩芽所造”。青城山在宋代就開始設茶場,並形成一套製茶工藝。

“青城雪芽”為50年代創制的新茶品種。青城雪芽外形秀麗微曲,白毫顯露,湯綠清澈。

青城山產茶歷史悠久,宋代即設置茶場,並形成傳統工藝。從建國後於50年代製作出青城雪芽新名茶。經測定,該茶葉內含氨基酸高達484.29毫克/100克。色、香、味、形都臻上乘。1982年被評為四川省優質產品。峨眉山文化是峨眉山世界文化遺產屬性的核心,它涵蓋了峨眉山有文字記載四千餘年的文明發展史。峨眉山文化由峨眉山佛文化、峨眉派武術文化、峨眉山茶文化三大部分組成。其中,峨眉山茶文化空靈俊逸,潤浸於峨眉山佛文化與峨眉派武術文化,又滲融其中,三大文化相互滲透相融。毋以置疑,作為千古香茗“峨眉雪芽”的生態綠茶,則是峨眉山茶文化最具核心的代表。

中國茶業界和世界茶業界有這樣的論定:中國西南地區是世界野生古茶的發源地,川、滇是世界野生古茶生長的中心地帶,然而,茶業界在研究千古川滇茶馬古道或者以“茶馬古道”為題探究川、滇古茶的種植、加工、經營的歷史中,卻很少着墨“峨眉山茶文化”及它的具象“峨眉雪芽”;四川茶業研究在談及川茶發展時,絕大落墨也是以古之“官茶”與商賈謀利為主的“茶販”為題,絕少落墨“峨眉山茶文化”中最具生態魅力與養生功利的“峨眉雪芽”。故而,“峨眉山茶文化”博大精深的豐厚歷史與內涵,仍然窖藏於仙山峨眉。

而在歷史的時空間,“峨眉雪芽”香茗處處留香,我們翻閲從隋唐至兩宋和元、明、清諸朝歷代的浩浩文獻,上至京華,廣及文人墨客,無不聞香織雪芽。

唐代著名詩僧賈島在《送朱休歸劍南》一詩中哦吟道:“芽新抽雪茗”。是可見在唐代“峨眉雪芽”已名揚天下,賈島沒有來過峨眉山,但在京都長安品飲過仙山峨眉雪芽,當然也聽説過“峨眉三月雪中採新茶”奇異景觀故事。唐代學者李善在其所著的《昭明文選注》中記載:“峨山多藥草,茶尤好,異於天下。今黑水寺後絕頂產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綠,間出有常。不知地氣所鍾,何以互更”——這是歷史文獻中,有關峨眉山茶最古老最完整最形象的史記。

宋代文豪蘇東坡嗜飲“峨眉雪芽”且情有獨鍾。賦文《嘉木記》,又自造“東坡壺”終身相伴。

南宋大詩人陸游經常自詡“江南老桑葶”,一生品飲江南諸多香茗,見識品飲“峨眉雪芽”後,喟歎讚譽:“雪芽近自峨眉得,不減紅囊顧渚春”。後遂將哦吟“峨眉雪芽”佳詩納入其《劍南詩稿》。

更有歷朝歷代的道、佛兩門的詩僧與道人留墨心跡:“風推萬鬆吼,茶烹千古雪”——這是一幅何等場面的景觀,寺外大雪飄飄,風動萬鬆,寺內燃壺煮茶,香氣四溢,暖適胃脘。動、靜有致之間,點睛出了峨眉山茶文化的詩化場景,一幅讓人暇想無邊的“峨眉雪芽”香溢風雪圖。

道家們則探究峨眉山茶的養生與延年益壽;“青花捧盞,叩問峨眉鬼谷蒲公寶掌山樵千壽何物溢養歲同日月;五千草本,在佑仙山嘉木上承蒼天福澤盡納瑤草芬芳烘成雪芽”。鬼谷先生為公元前“逍遙派”人物,相傳曾來峨眉山隱修;蒲公則是山中原住民採藥郎,寶掌是中印度高僧,公元四世紀住錫峨眉山洪椿坪後,129歲無疾而終,山樵是山中高壽老叟,這些在千年以前生存條件與醫學尚不發達的歷史高壽叟者,何以“歲同日月”,是否終身品飲“峨眉雪芽”?雖然無法考究,但透過字裏行間,“峨眉雪芽”顯然同這些高壽人物有密切的關聯

這便是窖藏於峨眉山文化中的以“峨眉雪芽”為載體的文化具象,它們般若鴻泥,根植於峨眉山這一片淨土上。是江蘇省宜興南部陽羨遊覽景區的著名特產。宜興市位於江蘇省的最南端,東瀕太湖,南與浙江長興、安徽廣德毗鄰,西接溧陽,北連武進,交通便捷,經濟發達,是中國紫砂茶壺主產地,丁山陶瓷聞名中外,歷來有中國陶都之稱。宜興南部是地勢起伏的丘陵山區,山巒重疊,地勢較高,域內_塢連綿,境內石炭巖溶洞頗多,有洞天世界之美譽,尤以“江南第一古蹟”“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宜興還有“竹海”美稱,那裏翠竹茂密,連崗接坡,層巒疊翠,雄偉壯觀。陽羨雪芽就產在該國家級太湖風景旅遊區內,其茶名是根據蘇軾“雪芽我為求陽羨”詩句而得之。

東漢未年,就已有宜興生產茶葉的記載。唐代,宜興以產陽羨茶進貢著名。唐肅宗年間,常州刺史李棲筠到宜興,有個和尚送來“陽羨茶”,李棲筠會集賓客品飲。茶葉權威陸羽認為陽羨茶“芬芳冠世”以上貢給皇帝,於是陽羨茶被列為貢品。在陸羽的《茶經》中還記載:“常州義興縣生君山懸腳嶺北峯下”,可見唐代陽羨茶之盛名。

宋代,宜興茶葉為文人雅士所喜愛。大文豪蘇東坡留下了“雪芽為我求陽羨,乳水君應餉惠山”的詩句。陽羨茶以湯清、芳香、味醇的特點而譽滿全國。陽羨雪芽採摘細嫩,製作精細,外形纖細挺秀,色綠潤,銀毫顯露,香氣清鮮幽雅,滋味濃厚清鮮,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幼嫩,色綠黃亮。

陽羨茶園,坐落在太湖之濱的羣山環抱之中,雲霧繚繞,空氣清新,土壤肥沃,一九九八年,部份茶地開始不用化肥和化學農藥及除草劑,促進劑,完全按照有機的方式種植,加工並得到了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證。計劃在五年之內有機茶麪積擴大到三百公頃。陽羨雪芽經高温殺青、輕度揉捻、整形乾燥、割末貯藏等四道工序加工而成,成品茶品質特徵為:外形緊直勻細,翠綠顯毫,內質香氣清雅,滋味鮮醇,湯色清澈,葉底嫩勻完整。

陽羨製茶,淵源流長,久負盛名。唐代始做貢茶。1915年在巴拿馬賽會茯金獎,現有茶園三千公頃,年產幹茶四千噸。陽羨雪芽,荊溪雲片和烘炒青,功夫紅茶,紅碎茶多次茯國家獎勵。即是古老的名茶,又是新創制的名茶。是福建三大名茶之一:南有鐵觀音、北有大紅袍、東有綠雪芽,是福建高級綠茶的代表。

青城雪芽為什麼這麼貴

雪芽是綠茶。

雲南雪芽是一種綠茶,採摘於每年初春的最後一場雪後,產量少,採摘難度大,因而特別珍貴。雪芽茶的色香味形俱佳,其幹茶外形秀麗捲曲,白毫顯露,清香淡雅,沖泡後口感鮮醇甘爽,大多數人都適合飲用。

雪芽數以綠茶品種,因採摘於每年初春的最後一場雪後而得名,因產量稀少、採摘難度大而顯得特別珍貴。雪芽茶多見於四川、雲南等地,包括有青城雪芽、峨眉雪芽、陽羨雪芽、綠雪芽、普洱雪芽等品類。

沖泡雪芽茶,一般使用透明的玻璃杯,投茶前先用開水燙洗一次茶杯,用水以山泉水、礦泉水或純淨水為宜,泡出的茶葉口感更佳。投茶3g左右,注入9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1-2分鐘後即可飲用。

青城雪芽

產於四川省都江堰市灌縣西南15公里的青城山區。這裏峯巒疊翠,古樹參天,有“青城天下幽”之譽。產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霧雨濛濛,年均氣温15.2℃,年降水量1225.2毫米,日照190天;土層深厚,酸性黃棕紫泥,土質肥沃。陸羽《茶經》中就有對青城茶的記載。

五代毛文錫《茶譜》記載:“青城,其橫源、雀舌、鳥嘴、麥顆,蓋取其嫩芽所造”。青城山在宋代就開始設茶場,並形成一套製茶工藝。

竹葉青的味道是什麼味道

竹葉青茶茶味清香可口,茶色微黃淡綠,茶湯晶瑩透亮,具有生津止渴、消熱解毒、化痰的功效。竹葉青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直秀麗,勻整、勻淨,幹茶色澤嫩綠油潤;香氣嫩慄香、濃郁持久,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嫩醇爽,葉底完整、黃綠明亮。竹葉青茶產於四川省峨眉山,海拔600-1500米的高山茶園。峨眉山是世界雙遺產地,地處北緯30度,有着8.5億年地質生長史,終年雲霧繚繞,是世界公認的黃金產茶帶。

四川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峨眉山一帶是中國很早種植茶葉的地區。[6]

竹葉青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直秀麗,勻整、勻淨,幹茶色澤嫩綠油潤;香氣嫩慄香、濃郁持久,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嫩醇爽,葉底完整、黃綠明亮。

春季是竹葉青採摘的最佳期間,春季新發出的嫩芽,嫩芽肥厚含有富厚的營養成分,春茶是一年之中最好的茶葉,在清明節前夕峨眉山的茶農開始採摘新茶,春茶以清明,穀雨前採摘的茶葉最好。

竹葉青茶在春季開始採摘,採摘的新葉經過篩分一芽一葉,採摘的新葉經過殺青,揉捻,烘培等工藝製作而成,成品茶以綠色調為主,含有較多的葉綠素,竹葉青茶按照成品茶的顏色和製茶工藝,竹葉青茶屬於綠茶的烘青類茶。[7]

竹葉青的芽葉的採摘要求非常嚴格,他有三個不同的等級來區別相對的好壞。

竹葉青是峨眉山生產的一種很知名的綠茶。竹葉青又名青葉甘露。茶產於四川省峨眉山市及其周遍地區,屬於扁平形炒青綠茶,其清醇、淡雅的風格有口皆碑。

好的品質來自於好的原料。竹葉青的芽葉的採摘要求非常嚴格,根據一級、二級、等不同等級其標準也不同。一般標準是採摘獨芽,形如黃瓜籽,大小勻淨,不帶空心芽,不採紫紅色茶芽,因紫紅芽加工後變黑而影響商品性;其次是採摘一芽一葉初展和一芽一葉開展的芽茶,無芽不採,病芽、焦芽不採,每一等級應作到芽形基本一致。以上可以看出,竹葉青茶對茶葉的原料選取很嚴格,好的茶葉的背後有着無限的努力。[7]

用於製作竹葉青茶的鮮葉十分細嫩,適當攤放後,經高温殺青、三炒三涼,採用抖、撒、抓、壓、帶條等手法,做形乾燥。使竹葉青茶具有扁直平滑、翠綠顯毫,形似竹葉的特點;再進行烘焙,茶香益增,成茶外形美觀,內質十分優異。

去峨眉山旅遊,帶點什麼特產回來好??

在峨眉山市區象城廣場有一家叫“五珍堂”的土特產專賣店,據説是賣峨眉山最道地的土特產,茶葉、藥材、魔芋什麼的都有,貨看上去還不錯,有包裝的,散裝的,而且價格也不貴,野生天麻買成300多一斤,到山上去看的800塊一斤,還沒有這個好!魔芋竹筍也比超市裏面便宜,老闆告訴我們,在山上不要買東西,説花了大價錢買了最差的東西,錢都進了導遊的腰包,不要相信山上貌似山民(土導遊)的人的話 (注意!!)

土特產:(在百度搜的)參考一下吧

茶葉 (竹葉青、普耳茶、玉屏春等)

峨眉茶葉早在晉代就很有名,《華陽國志.蜀志》記載:“南安、武陽皆出名茶。”《文選.注》也有記載:“峨山多藥草,茶尤好,異於天下。”峨眉“雪芽”在宋代就很著名,蘇東坡有“分無玉碗捧峨眉”之句。到了明代峨眉茶又有發展。《峨眉縣誌》記載:“明初賜有茶園,在白水寺(今萬年寺)植茶萬本,為雲水(三雲二水五大寺廟)常住之用。萬曆末為僧典去,至康熙初年乃以金千兩贖還。”在普興場後明代國師寶曇墓塔附近,有《御茶文》碑一通,就碑名知道峨眉茶與貢茶有關。川主鄉玉屏寺一帶也產茶,寺僧也採摘寺周圍茶葉精製入貢。

建國前峨眉山僧人清觀利用龍洞名茶鮮葉,採用杭州製茶工藝製作綠茶,製造出緊結纖繡,全毫如眉,葉綠湯清,香濃味醇的“峨蕊”,名聞遐爾。

萬年寺覺空和尚創造了另一新品種——“竹葉青”。1964年,陳毅副總理來峨眉山,見到這扁平直滑,形如竹葉而香味濃郁的新品種時,讚賞地説,這是竹葉青嘛!因而得名“竹葉青”。該產品已多次在國內外榮獲金獎。(峨眉山竹葉青茶葉有限公司獨家擁有該商品的專用權)現在成為享譽中外的名茶精品,每年銷售量達 20 多萬公斤。

以後,峨眉又生產出“普耳茶”,主銷日本,年出口量約10萬公斤;紅碎茶,主銷東南亞,年出口5萬多公斤。

1985年,峨眉山區又精製出一新品種,外形銀毫捲曲、條索緊細、白毫顯露、湯色清碧、葉片新如初展,味香醇。因系採用原玉屏寺有名新芽,故取名“玉屏春”。

現在,峨眉有茶園約六萬畝,主產於雙福、樂都、普興、川主等鎮鄉,年產茶葉3000噸,其中名茶約300噸。產品已遠銷北京、上海、江蘇、廣東、陝西、、河南等全國二十多個省市,並已銷到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雙福鎮已成為川西南茶葉的重要集散地,峨眉、雅安、宜賓、樂山、夾江、洪雅、沐川、馬邊,峨邊茶葉均進入了該市場,每年來此採購茶葉的省外客商有2000多人次,日交易量最高峯時達10噸。這裏設有航空服務點,今年開市第二天,通過航空發往省外的茶葉就達3000公斤。

雪蘑芋

蘑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葉柄成蛇紋色,複葉成掌狀,小葉羽狀,地下莖是球狀,塊莖似芋。經磨粉加工後方能食用。煮熟後成黑色,俗名黑豆腐。峨眉淨水、峨山、雙福、普興、川主等鎮鄉均有出產。

峨眉山上上半年缺菜,各大寺廟均儲備蘑芋作菜。雪蘑芋的製作發明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大約在三十年代,千佛頂住持和沿聖渭一天發現一方蘑芋經過幾天冰凍後發泡成了海綿狀,吃起來分外可口,便試製生產,經過多次試製成功。因味道鮮美,且易保存,各大寺廟都開始製作。後來,這一製作方法經過改進完善後延續下來。雪蘑芋就成為峨眉山一大土特產品。

香橙

峨眉香橙屬芸香科,是一種野生常綠喬木,高達3米,樹幹粗直,樹冠似傘,外形壯觀。五月開花,花白而香。十月結果,累實扁圓,一般重100—170克,色橙黃,皮厚,有皺紋,肉瓣整齊,味酸而香特濃烈,完好無損者可存放3月之久。過去山上僧尼多采以供佛,稱為“香緣”。也可作中藥配方之用,有消食、下氣、止噁心、化痰等功效。1980年4月,經四川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育種室化驗,香橙含糖量2.62%,含酸量5.59%,含維生素C39.19%,固形物9.5,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果實。1981年春,樂山地區農業局進行加工貯藏試驗,一年之後,無細茵,含糖量8.9% ,含酸量1.9%。1982年,峨眉山礦泉廠將其果汁配製成香橙汽水,香橙灑,經食品飲料發酵所鑑定為後認為:峨眉香橙香氣濃郁獨特優於檸檬香,是現有果香中理想的香型 。香橙酒榮獲1984年四川省飲料食品鑑評會銀牌獎。

鮮筍

峨眉筍子指幹筍而言,是峨眉山著名特產。

峨眉筍歷史悠久。明代胡世安《志竹變》稱“峨山竹品種最繁……僧人幹之餅之,以供餐遺。”峨筍“四季可覓之山中”,資源豐富。到清代已發展成市,“日銷百擔”。成為山區農家副業之一。

峨筍品種很多,有鮮筍、鹽漬筍等。鮮筍以產地分類又有龍洞筍、龍池筍、二峨山筍、四峨山筍……但其味不及大峨山(峨眉山)筍。以竹類分類又有紅花筍,呈紫紅色,莖粗壯,首推大乘寺及龍洞一帶所產,鮮脆而香,有水果味。魚筍,短小白嫩,其它慈竹、苦竹、金竹都可採筍,風味各異。近年,峨眉苦筍產銷量很大,深受消費者喜愛,已銷售成都等地。

製作幹筍則純採用冷竹筍,這種筍分春秋兩季採掘,各處高山都產,原料豐富。

鹽漬筍則採用川主,龍洞秋筍製作。因這兩地原料色白心實,別處所產無這特色。鹽漬筍最受日本人歡迎,每年銷量較大,年產量十多萬公斤。

淺談峨眉山的六道禪茶

淺談峨眉山的六道禪茶

  導語:禪茶是寺院僧人種植、採製、飲用的茶,在古時為少林寺日用之常物,主要用於供佛、待客、自飲、結緣贈送等。禪茶講究將正氣溶入感恩中,將清氣溶入包容中,將和氣溶入分享中,將雅氣溶入結緣中,其精神概括為“正、清、和、雅”。“茶禪一味”的禪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史上的一種獨特現象,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離垢園裏“竹葉青”,紅椿曉雨潤“毛峯”,靈巖疊翠襯“清茶”,白水秋風拂“峨蕊”,神水閣“碧潭飄雪”,金頂仙峯罩“雲霧”。峨眉山茶的精髓在於禪茶合一,每一道茶中都藴涵了曼妙高深的禪理。因而在峨眉山上喝茶不是喝,而是參,參透了這峨眉山的“六道禪茶”,也能參透六種釋家禪理。

   離垢園裏“竹葉青”

  峨眉山下,密林環抱中,有一名為“伏虎寺”的翠庵,在其第一重普賢殿和第二重大雄殿之間有一四方天井,離垢園就隱匿在這伏虎寺內的天井當中。離垢園的神奇,乃因其獨特的地勢環境。每夜三更一股山風順山道石階來到寺廟,因寺廟周圍被參天大樹所包裹,風被林阻,因此便在天井內慢慢形成了旋風,能捲走寺內散落的枯葉。

  竹葉青的由來據説是萬年寺一老僧,一次給陳毅元帥奉上寺廟自制新茶,陳毅元帥見茶葉兩頭尖,中間寬肥,像竹葉,沖泡湯色黃亮,問老僧:此茶何名,僧曰:此茶長於萬年寺後山崖絕頂之處,寺院僧採清明前三五天的一芽一葉,或雙葉,再用特色的方式培制而成,謂之“峨眉雪芽”。

  陳毅元帥見“此茶葉,形似竹葉,葉面上有微毫,但一經水沏則又湯色清亮,於是説道何不叫‘竹葉青’”。從此這道僧茶就多了一個非常具有禪意的名字:“竹葉青”。

  其實離垢園並非一日每時每刻皆無塵,正如竹葉青,葉片上有微毫,也並非絕對的亮澤,但是離垢園一夜山風吹過,待清晨看,再將葉子放入盞中沏,於是園也清了,葉也清了。

   紅椿曉雨潤“毛峯”

  紅椿,指的是峨眉山半山腰上的紅椿坪,這是一座很大的寺廟,因寺院內種有紅椿古樹而得名。至於曉雨,説的則是一種自然現象,它非煙、非霧亦非雨。這情景時常發生在春夏之間的時候,那時天氣夜涼晝暖,晝夜温差造成了蒸發出來的水汽長久不散,如同下雨一樣,可以把人的衣衫打濕。

  峨眉山花毛鋒,產於峨眉高山上,取早春優質毛峯葉為原料,再佐以茉莉花,用特殊的窖藏方法釀造而成。毛峯一般歸入新鮮無發酵綠茶的種類,但是峨眉山的毛峯卻是以獨特的方法將其變為了花茶。其味花香一半、茶香一半,茶香裏伴有花香的濃郁,花香裏又有茶的清馨。

  我知“紅椿曉雨”似幻非幻,似真非真,是空靈的境地的象徵,但空靈的涵義到底是什麼?寺廟的主持高僧聽後一笑,先為我沏一壺峨眉山花毛峯茶,品之覺得味道奇特,問曰:這壺裏香,到底是花香還是茶香?

  高僧笑而不語,反又給我講述了一個“論西瓜”的故事。從前有一人,愛與人爭辯,一人給他出了個難題,西瓜為什麼是圓的而不是方的?此人證來證去不得而解,鬱鬱而終。

  我聽後哈哈大笑:西瓜就是西瓜,西瓜本就是圓的。 高僧聽後隨即也哈哈大笑:對啊,那茶就是茶,香就是香,你又何必那麼執着?

   靈巖疊翠襯“清茶”

  昔日峨眉山老靈巖寺前,向北眺望,從近到遠,從低向高,只見一叢叢的綠、一叢叢的黛,好象一直延伸到了天際邊,這就是著名的“靈巖疊翠”。今峨眉山老靈巖寺已坍塌成了一片廢墟,蒸發得無影無蹤,靈巖疊翠的景象也就成了一個謎。

  峨眉山人管常喝的一種茶葉叫清茶(也稱炒青、草青)。這種茶比較普遍,山上山下的茶肆鋪子裏到處可見,價格也非常便宜。

  初品草青,是在峨眉山的'大佛禪院裏,主持方丈贈我三字:“我念佛”,説此中藴涵着佛家一個高深的禪理,叫我嘗試着自行參透,説罷飄然而去。我百思不得其解,待客僧為我沏上了一壺茶並囑咐:這是師傅叫我為你沏的草青,並饒有興致地為我講述了有關那段草青“更名”的由來,我才恍然大悟, “我念佛,佛念我。”不正是佛家所謂“映照”的禪理嗎?

   白水秋風拂“峨蕊”

  峨眉山的白水秋風,得名於峨眉山中一“白水池”(又名“明月池”),白水池周圍有很多楓葉灌木,每到秋天非常漂亮。傳説李白曾在此聽一名叫廣浚的高僧撫琴。興起寫下了一首《聽蜀僧浚彈琴》的詩歌:“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峯。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鬆。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峨眉山的峨蕊,產於峨眉山黑水寺後的絕壁之上。此茶葉據説是早先相傳在峨眉山一處名為“峨蕊崮”的地方,住着一位仙姑,這個仙姑栽有一株仙樹,一天一個茶農無意中闖進了這個仙姑居住的地方,驚動的仙姑泄了天機,於是仙姑就化為了一株茶苗,茶農將此茶苗帶回去精心培植,就有了後來的峨蕊。其葉子微微卷起,像花瓣,而內中吐露出來濃香,就像被花瓣包裹着的花蕊在吐露芬芳一樣。

  有人説詩與禪是最接近的藝術。詩歌與禪一樣,包涵了很多曼妙的東西,這些東西不能光靠字面去理解去讀,要靠身心合一的境界。李白的聆聽是曼妙禪意的,峨眉山峨蕊也是曼妙禪意的,解讀它們的方式,只於它們先融為一體,這正是佛家所講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神水閣“碧潭飄雪”

  峨眉山的“神水閣”原名“聖水庵”,這裏的水,指的就是門口的那眼“神水池”。此池非常怪異,終年流水不枯,並且在天氣最熱的三伏天裏,依舊保持冰寒,這神水池其實就起的是禪中的警醒作用,時刻冰冷的泉水,提醒着僧侶以及信佛之人,心就如這潭泉水要時刻保持不變,不論周圍環境怎樣改變,這乃是禪中的“大定”。

  峨眉山碧潭飄雪,可謂是峨眉山諸茶中形態最為雅緻的一種。取峨眉山海拔高寒處的茶葉,加以茉莉花瓣窖藏而制,與那“花毛峯”相類似,但其品質更為優良,取的茶葉以及花瓣都是最上上層的。因此沖泡後,茶葉綠幽幽地襯在底下,而白色的花瓣就漂浮在上面,有很分明的層次感。

  在此過路的人都會有個習慣,用神水池中的水洗面,再飲幾口,頓覺神清氣爽;而用此水泡茶,更被認為是上上之選,這樣做不光是為了追求茶的品質,更重要是起到“棒喝”作用。

   金頂仙峯罩“雲霧”

  在峨眉山最能大徹大悟的禪意之地,是在峨眉金頂。在這裏,能看見罕見的“佛光”和“聖燈”,但在金頂這個苦寒之地,幾乎終年冰雪不化,即便是在三伏天氣,也需棉衣、火爐,早年交通不便時,金頂寺廟裏的僧人日子過得非常清苦。

  峨眉山雲霧茶,是一種常年被高山雲霧所籠罩的茶葉,吸收天地日月的精華,口感非常純,因此也被人稱為金頂純芽,屬不發酵綠茶,比較原滋原味,性非常甘寒,就如同峨眉山的金頂絕塞一樣。常年堅持喝這種寒性苦茶的人,都要具備較強的隱忍性格,這樣的性格不能強求,需自然“大徹大悟”。

  早些年,我曾與朋友在峨眉山的金頂上小住,本來約定是住在寺廟之中,終因畏懼消受不住絕頂的清苦,選擇了在金頂中的一處賓館歇息。在峨眉山金頂華藏寺裏,一友人為此還專門還請教了那寺廟的高僧,那高僧已經年愈古稀,面如枯槁,喜怒不形於色。他淡淡地揮手説,你還不能做到隱忍,這不必強求,有緣自然大徹大悟。

;

TAG標籤:#雪芽 #峨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