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健康養生>大腦是如何記憶的

大腦是如何記憶的

知科普 人氣:9.42K

大腦如何儲存記憶?可以想象的出,這個過程非常複雜,涉及多種分子、途徑。現在,一項新的研究通過對神經元進行深入研究,弄清了大腦如何更新制造新記憶所需的分子的機理。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的這一發現是12月22日Neuron雜誌的封面故

科學家認為記憶與大腦中的某種化學物質有關。記憶是人腦對經驗過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它是進行思維、想象等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人類記憶與大腦海馬結構、大腦內部的化學成分變化有關。

記憶是大腦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我們所擁有的知識大部分是通過學習或經驗獲得,並通過記憶保存下來。因此,有人説,記憶是連接一個人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精神膠水”。每個人心中總有些刻骨銘心的記憶。記憶一旦喪失,病人將喪失自我及與他人的聯

大腦是如何記憶的

大腦是如何產生記憶的?這個問題非常複雜,科學家們研究了1個多世紀,到現在為止也是略知一二。一些科學家認為,記憶與大腦中的某種化學物質有關。一些美國科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們把老鼠放在一個有明室和暗室的籠子裏,喜歡黑暗的老鼠總是躲在暗室裏。科學家多次電擊這些老鼠,把它們訓練得害怕黑暗。然後再把這些老鼠腦子裏的化學物質提出來,注射到正常老鼠的腦子裏,結果這些老鼠也變得害怕黑暗了。

從這個問題使我感到有這樣一個實例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計算機的儲存。現代計算機大多是建立在馮.諾依曼體系結構下,該結構的核心思想是“二進制程式存儲計算器”。計算機之所以被稱為電腦而類比於人腦,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也能象人腦一樣存儲信

大腦是如何記憶的 第2張

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任何信息傳到大腦後都形成電信號(跟現實生活中的電流不同,大腦中的電信號是帶負電的納離子的間歇流動,大腦中充滿着納離子,科學家還研究發現河豚毒素的作用原理就是它能阻塞這種納離子的流動,因而具有劇毒),然後在神經元不同的網絡中通行而形成記憶。

大腦的歸檔系統 到出生時為止,大腦就已經形成了40多個不同的功能區,用來控制看、聽、説和肌肉運動。 大腦通過功能區處理所接收的感官數據。這一過程是在感官數據——所有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聞到的和嚐到的——通過五種官能的引入而

能形成記憶的最基本的原因是:大腦的神經元網絡具有可塑性,這是人腦與電腦的本質區別,電腦沒有可塑性。這種可塑性科學家已經證實它的真實存在,不是推測。理論上來講:一個死去的人,如果保持大腦的物理狀態不發生變化,任何長時間之後,通過對大腦施加電流,通過還原技術,完全可以復原這個人活着時候的圖畫,也就是知道他的人生經歷!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們都有自己偏好的歸檔系統,能將一桌子亂七八糟的物品分門別類,有序放入編有索引的檔案櫥櫃。那麼,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建立信息歸檔系統的呢?科學家指出,將信息儲存於大腦後,在需要時迅速將其檢索出來,關鍵在於海馬體。

大腦是如何記憶的 第3張

為什麼有得記憶是長久的,有的記憶是短暫的?比如:我記得今天早晨的早餐,但2個月之前某天的早餐我不記得,但是年前的工作年會那天的早餐我卻記得。這是因為大腦的神經元網絡的可塑性,分兩種,一種是過N小時後回覆原始狀態的可塑性,一種是固化的可塑性(固化是因為大腦中可以合成一種氨基酸,它能固化神經元網絡)。這種固化在什麼情況下產生?就是在人印象深刻的時候。大腦中的電信號,每秒鐘的傳輸速度為100m,對於印象深刻的信息,大腦會反覆不斷的在同一神經元迴路中傳輸,而這種傳輸有一種特性,傳輸的次數越多,傳輸起來越容易,當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激發神經元細胞核中的部分基因片斷,這部分基因指導合成上面所講的固化神經網絡的氨基酸。這就形成了固化的可塑性,因此形成了長久記憶。

人類經由感官所接收到的訊息經由神經傳遞至人腦,然當訊息到達大腦前,大部分的訊息已經被過濾,剩下來要進入大腦皮層的訊號,將在海馬體中暫時儲存,停留在那裏的時間從幾秒鐘至幾個星期不等,此為短期記憶,而感官數據中被認為極重要的一部份

大腦是如何記憶的 第4張

是不是説長久記憶形成之後就不會忘記?不是這樣的。因為大腦中還有一種氨基酸,專門慢慢的破壞這種可塑性,它的目的就是使神經元網絡恢復原始狀態,所以人腦不會因為記憶太多而容納不下,重要的、印象深刻的,固化的可塑性最難被恢復。

1. 第一個記憶週期:5分鐘 2. 第二個記憶週期:30分鐘 3. 第三個記憶週期:12小時 4. 第四個記憶週期:1天 5. 第五個記憶週期:2天 6. 第六個記憶週期:4天 7. 第七個記憶週期:7天 8. 第八個記憶週期:15天 9. 第九個記憶週期是30天 10

電腦能形成記憶是利用了數字信號“1”、“0”,而大腦能儲存記憶是利用了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相結合,帶負電的鈉離子的間歇性流動可以稱之為數字信號,因為這種信號只要產生就不會消失或減弱;而各個神經元連接處是有一定間隙的(大約十萬分之一毫米)這裏的信號傳輸屬於模擬信號,會根據情況不同,傳輸情況也不同。大腦就是利用這種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的無限組合產生了千差萬別的記憶。

你好,我是記憶協會會員,很高興為你解答。 有效提高記憶力,一般來説有兩個途徑(方法): 1、“吃”,是的,吃也可以提高記憶力,而且還是科學家們説的,吃一些富含磷脂的食物可以補充大腦記憶所需,比如魚頭,核桃、花生等植物的籽或核,還有蜂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最強大腦 王峯用什麼方法記憶

你好,我是記憶協會會員,很高興為你解答。

有效提高記憶力,一般來説有兩個途徑(方法):

1、“吃”,是的,吃也可以提高記憶力,而且還是科學家們説的,吃一些富含磷脂的食物可以補充大腦記憶所需,比如魚頭,核桃、花生等植物的籽或核,還有蜂花粉、蜂皇漿等保健品也有一些奇特功效。但是這種方法不是最有效的。

2、“練”,好的記憶力都是練出來的,包括世界級的記憶大師們也都是靠後天訓練培養出來的超級記憶力,一般的,比較有效地訓練方法有三個:

(1)速讀法(又叫全腦速讀記憶):速讀法是在快速閲讀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訓練的,實際上,兩者是同時進行也是相互相成的,別以為閲讀速度快了記憶就差了,因為這裏靠的不是左腦意識的邏輯記憶,而是右腦潛意識的圖像記憶,後者比前者強100萬倍。

通過速讀記憶訓練的朋友都知道,速度越快記憶越好,詳細學習資料你可以到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站”學習,下載軟件練習。

(2)圖像法(又叫聯結記憶術):圖像法也是運用右腦的圖像記憶功能,發揮右腦想象力來聯結不同圖像之間的關係,從而變成一個讓人記憶深刻的故事來實現超大容量的記憶,關於聯結記憶術,“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也有訓練,這個方法是很多記憶大師都在使用的方法。

(3)導圖法(又叫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裏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

(4)如果是正在考試或者正在忙着備考的學生,我建議學習一下精英特,能夠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精英特速讀也是我們協會認可的。希望你早日進步!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望採納。

大腦是如何記憶的?請從分子生物學角度回答。

記憶的過程中神經細胞會合成一些蛋白質形成短期記憶,可能這些蛋白質一段時間後會被降解,所以短期記憶並不持久。短期記憶和海馬體有關。

而長期記憶是由於神經元突觸直接的聯繫發生變化引起的。

希望我的答案能對您有幫助。更多追問追答追答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的話,能否給個採納的機會呢?我會非常感激的,如果我的答案不滿意,我可以盡力回答到您滿意為止。追問但是最近科學家説記憶可能儲存在DNA中,因為蛋白質沒有記憶能力,而DNA卻可以記憶大量的信息,並且這些記憶可以遺傳,這就可以解釋本能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疾病會遺傳,而蛋白質如何記憶?追答我發在評論裏了,看一下吧。

另一個亂回答的人被網友採納了。

大腦是如何進行記憶活動的?

大腦由幾十億神經細胞組成,這些細胞通過巧妙的結構相溝通。它們依靠互相的化學物質交換,形成神經電活動,完成自己的功能,產生各種心理活動,包括記憶。

生物學知識告訴我們,生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每個細胞都有核糖核酸(簡稱RNA)分子和去氧核糖核酸(簡稱DNA)分子。而在神經細胞中RNA分子比其它類型的細胞中多得多。

瑞士科學家海登用大白鼠來做試驗。他訓練大白鼠平衡身體爬越繩索去取得食物等等行為動作,讓它產生一定的記憶。結果發現訓練過的大白鼠,神經細胞裏的核糖核酸的含量比沒作訓練的大白鼠要高出10%左右。這似乎證明核糖核酸與記憶有關。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RNA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質分子,但神經細胞並不負擔製造組織蛋白的任務,那麼,是不是神經細胞裏的RNA有產生特殊“記憶蛋白”的功能呢?

美國的弗萊克斯納夫婦做了另外一個實驗。他們使小鼠學走迷宮。當小鼠剛剛認識了迷宮中的正確道路以後,立即給它們注射一種藥物——嘌呤黴素。這種藥物能干擾由RNA合成蛋白質的過程。於是,小鼠忘掉了它們剛認識的正確道路,走不出迷宮了。這説明雖然小鼠腦子中的RNA依然存在,但由於不能形成蛋白質分子,所以小鼠喪失了“近記憶力”。但是它早已形成的記憶,即“遠記憶力”並沒有失掉。

除了上述與記憶蛋白有關的物質之外,還有沒有其它化學物質在記憶活動中起作用呢?

國外還有個生物化學家烏利也用老鼠做了一個實驗。他把一塊誘餌放在迷宮中,讓老鼠自己找誘餌。結果老鼠要找到誘餌十次左右後才能記住迷宮中的正確道路。如果事先給老鼠注射一種能傳遞神經信息的叫做五羥色胺的化學物質,那麼它只要找到誘餌一次就能把正確的道路記住。

烏利又研究了各種病人體內的物質代謝情況,他發生,當記憶失調時,腦組織中五羥色胺含量下降。他設想用五羥色胺能治療記憶力下降的疾病。此外,內分泌學家發現,腦垂體激素能增進動物的記憶和學習能力。

既然記憶是以蛋白質分子形態存在着,那麼記憶力能不能轉移呢?如果能辦到的話,將來一個科學家死了,他的知識記憶就可以不進棺材而移植到青年人身上,繼續他的事業,這是一個多麼新奇的想象。世界著名的神經化學家喬治?昂加爾認為是可以辦到的。他認為蛋白質分子是由多肽組成的,而多肽又是由多種氨基酸分子有序排列而成。每一種排列次序和組合的結構就代表着一種記憶力。只要把這種化學物質轉移,記憶力也就隨着轉移了。於是他先讓大白鼠受電擊恐怖訓練,使之有記憶之後,就把這隻大白鼠腦中的這種物質提取出來,注射給另一隻未訓練的白鼠,結果這隻未訓練的白鼠同樣了有電擊恐怖憶憶。這是否意味着記憶力已經轉移了呢?

人們還發現,感興趣的易記牢,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腦內有一個專門機構“好感機構”能控制人的情緒。有兩種化學物質腦腓肽支配“好感機構”。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揭開記憶之謎以及記憶能否會轉移等課題的日子不會太遙遠了。

大腦中是怎麼形成記憶的

科學家新近證明,即使記憶明顯出現偏差,大腦也永遠不會忘記每個人當前應該做的事。目前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正在對猴子的聯想記憶進行研究,以弄清楚複雜的記憶過程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科學家指出,記憶主要是通過聯想起作用的。比如當有人試圖回想自己把鑰匙落在什麼地方時,可能會想起把它順手放在起居室了,這讓你想起當時電視里正在播放一則清潔用品廣告等。當他出門買清潔用品時,終於想起來鑰匙落在廚房的案板上了。

大腦的哪部分是管記憶的

好多,你慢慢看啊

大腦(Brain)包括左、右兩個半球及連接兩個半球的中間部分,即第三腦室前端的終板。大腦半球被覆灰質,稱大腦皮質,其深方為白質,稱為髓質。髓質內的灰質核團為基底神經節。在大腦兩半球間由巨束纖維—相連。

具體內容有大腦半球各腦葉、大腦皮質功能定位、大腦半球深部結構、大腦半球內白質、嗅腦和邊緣系統五大部分。

大腦半球表面凹凸不平,佈滿深淺不同的溝,溝間的隆凸部分稱腦回。大腦半球的背側面,各有一條斜向的溝,稱為側裂(lateral fissure)。側裂的上方,約當半球的中央處,有一由上走向前下方的腦溝,稱為中央溝(central fissure)。每一半球又分為四個葉(lobe)。在中央溝之前與側裂之上的部位,成為額葉(frontal lobe),為四個腦葉中之最大者,約佔大腦半球的三分之一;側裂以下的部位,稱為顳葉(temporal lobe);中央溝之後與側裂之上的部分,稱為頂葉(parietal lobe);頂葉與顳葉之後,在小腦之上大腦後端的部分,稱為枕葉(occipital lobe)。以上各腦葉,均向半球的內側面和底面延伸,而在各腦葉區域內,各有許多小的腦溝,其中藴藏着各種神經中樞,分擔不同的任務,形成了大腦皮質的分區專司功能。

各葉的位置、結構和主要功能如下:

1、額葉:也叫前額葉。位於中央溝以前。在中央溝和中央前溝之間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額上溝和餓下溝,被兩溝相間的是額上回、額中回和額下回。額下回的後部有外側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為眶部、三角部和蓋部。額葉前端為額極。額葉底面有眶溝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內方的深溝為嗅束溝,容納嗅束和嗅球。嗅束向後分為內側和外側嗅紋,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區稱為嗅三角,也稱為前穿質,前部腦底動脈環的許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腦。在額葉的內側面,中央前、後回延續的部分,稱為旁中央小葉。負責思維、計劃,與個體的需求和情感相關。

2、頂葉:位於中央溝之後,頂枕裂於枕前切跡連線之前。在中央溝和中央後溝之間為中央後回。橫行的頂間溝將頂葉餘部分為頂上小葉和頂下小葉。頂下小葉又包括緣上回和角回。響應疼痛、觸摸、品嚐、温度、壓力的感覺,該區域也與數學和邏輯相關。

3、顳葉:位於外側裂下方,由顳上、中、下三條溝分為顳上回、顳中回、顳下回。隱在外側裂內的是顳橫回。在顳葉的側面和底面,在顳下溝和側副裂間為梭狀回,,側副裂與海馬裂之間為海馬迴,圍繞海馬裂前端的鈎狀部分稱為海馬鈎回。負責處理聽覺信息,也與記憶和情感有關。

4、枕葉位於枕頂裂和枕前切跡連線之後。在內側面,,距狀裂和頂枕裂之間為楔葉,與側副裂候補之間為舌回。負責處理視覺信息。

5、島葉:位於外側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央鈎分為長回和短回。

6、邊緣系統:與記憶有關,在行為方面與情感有關。

在正常情形之下,大腦兩半球的功能是分工合作的,胼胝體是兩半球信息交流的橋樑,完成各功能區的分工合作。

對大腦半球的功能,可歸納為以下幾點認識:

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每一半球上分別有運動區、體覺區、視覺區、聽覺區、聯合區等神經中樞。由此可見,大腦兩半球是對稱的。

在神經傳導的運作上,兩半球相對的神經中樞,彼此配合,發生交叉作用:兩半球的運動區對身體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兩半球的視覺區與兩眼的關係是:左半球視覺區管理兩眼視網膜的左半,右半球視覺區管理兩眼視網膜的右半;兩半球的聽覺區共同分擔管理兩耳傳入的聽覺信息。

兩半球的聯合區,分別發揮左右半球相關各區的聯合功能。

在整個大腦功能上,兩半球並不是各自獨立的,兩者之間仍具有交互作用;而交互作用的發揮,乃是靠胼胝體的連接,得以完成。

在正常情形之下,大腦兩半球的功能是分工合作的,在兩半球之間,由神經纖維構成的胼胝體,負責溝通兩半球的信息。如果將胼胝體切斷,大腦兩半球被分割開來,各半球的功能陷入孤立,缺少相應的合作,在行為上會失去統合作用。

人類大腦的兩半球,在功能劃分上,大體上是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每一半球的縱面,在功能上也有層次之分,原則上是上層管下肢,中層管軀幹,下層管頭部。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構造。在每一半球上,有各自分區為數個神經中樞,每一中樞各有其固定的區域,分區專司形成大腦分化而又統合的複雜功能。在區域的分佈上,兩半球並不完全相同:其中布氏語言區與威氏語言區,只分布在左腦半球,其他各區則兩半球都有。

運動區(motor area)

運動區是管理身體運動的神經中樞,其部位在中央溝之前的皮質內,身體內外所有隨意肌的運動,均受此中樞的支配。運動中樞發出的神經衝動,呈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方式進行。

體覺區(somatosensory area)

體覺區是管理身體上各種感覺的神經中樞。身體上所有熱覺、冷覺、壓覺、觸覺、痛覺等,均受此中樞的管理。體覺區位於頂葉的皮質內,隔中央溝與運動區相對。體覺區的功能與身體各部位的關係,也是上下顛倒與左右交叉的。

視覺區(visual area)

視覺區是管理視覺的神經中樞。視覺區位於兩個半球枕葉的皮質內,交叉控制兩隻眼睛。由視神經通路(neural pathway)可以看出:每隻眼球內視網膜(retina)的左半邊,均經由視神經通路,與左半球的視覺區連接。這説明左半球的視覺區,同時控制左右兩隻眼睛。同樣,右半球的視覺區也同時控制左右兩隻眼睛。視野(visual field)是指在眼不轉頭不搖的情形下目光所見及的廣闊面;只有出現在視野之內的東西,才有可能看見。視網膜是光線刺激的感受器,其功用相當於照相用的軟片。視神經(optic nerve)是傳導視覺神經衝動的神經元。視交叉(optic chiasma)位於丘腦之下,是視神經通路的交會點。視神經(optic tract)是兩眼視神經衝動會合後通往視覺中樞的通路。

聽覺區(auditory area)

聽覺區是管理兩耳聽覺的神經中樞。位於兩半球的外側,屬於顳葉的區域。每一半球的聽覺區均與兩耳的聽覺神經連接,但與視覺區的特徵又不相同。每一半球的聽覺區,均具有管理兩耳聽覺的功能,其中一半球的聽覺區受到傷害時,對個體的聽覺能力只有輕微的影響。

聯合區(association area)

聯合區是具有多種功能的神經中樞。在每一半球上均有兩個聯合區。其一是從額葉一直延伸到運動區的一*區域,成為前聯合區(frontal association area)。它的功能主要是於解決問題的記憶思考有關。其二是後聯合區(posterior association area),分散在各主要感覺區附近。如:額葉的下部就與視覺區有關,此區域受傷會減低視覺的辨識力,對物體的不同形狀,就不容易辨識。

大腦皮質為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中樞,各皮質的功能複雜,不僅與軀體的各種感覺和運動有關,也與語言、文字等密切相關。根據大腦皮質的細胞成分、排列、構築等特點,將皮質分為若干區。

現在按Brodmann提出的機能區定位簡述如下:

皮質運動區:位於中央前回(4區),是支配對側軀體隨意運動的中樞。它主要接受來自對側骨骼肌、肌腱和關節的本體感覺衝動,以感受身體的位置、姿勢和運動感覺,併發出纖維,即錐體束控制對側骨骼肌的隨意運動。返回

皮質運動前區:位於中央前回之前(6區),為錐體外系皮質區。它發出纖維至丘腦、基底神經節、紅核、黑質等。與聯合運動和姿勢動作協調有關,也具有植物神經皮質中樞的部分功能。

皮質眼球運動區:位於額葉的8樞和枕葉19區,為眼球運動同向凝視中樞,管理兩眼球同時向對側注視。

皮質一般感覺區:位於中央後回(1、2、3區),接受身體對側的痛、温、觸和本體感覺衝動,並形成相應的感覺。頂上小葉(5、7)為精細觸覺和實體覺的皮質區。

額葉聯合區:為額葉前部的9、10、11區,與智力和精神活動有密切關係。

視覺皮質區:在枕葉的距狀裂上、下脣與楔葉、舌回的相鄰區(17區)。每一側的上述區域皮質都接受來自兩眼對側視野的視覺衝動,並形成視覺。返回

聽覺皮區:位於顳橫回中部(41、42區),又稱Heschl氏回。每側皮質均按來自雙耳的聽覺衝動產生聽覺。

嗅覺皮質區:位於嗅區、鈎回和海馬迴的前部(25、28、34)和35區的大部分)。每側皮質均接受雙側嗅神經傳入的衝動。

內臟皮質區:該區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佈在扣帶回前部、顳葉前部、眶回後部、島葉、海馬及海馬鈎回等區域。

語言運用中樞:人類的語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動在一側皮層上也有較集中的代表區(優勢半球),也稱為語言運用中樞。它們分別是:①運動語言中樞:位於額下回後部(44、45區,又稱Broca區)。②聽覺語言中樞:位於顳上回42、22區皮質,該區具有能夠聽到聲音並將聲音理解成語言的一系列過程的功能。③視覺語言中樞:位於頂下小葉的角回,即39區。該區具有理解看到的符號和文字意義的功能。④運用中樞:位於頂下小葉的緣上回,即40區。此區主管精細的協調功能。⑤書寫中樞:位於額中回後部8、6區,即中央前回手區的前方。 返回

大腦半球深部結構

基底神經節:基底神經節是大腦皮質下的一組神經細胞核團,它包括紋狀體、杏仁核和屏狀核(帶狀核)。

紋狀體又包括尾狀核、豆狀核兩部分。紋狀體是丘腦錐體外系重經結構之一,是運動整合中樞的一部分。它主要接受大腦皮質、丘腦、丘腦底核和黑質的傳入衝動,並與紅核、網狀結構等形成廣泛的聯繫,以維持肌張力和肌肉活動的協調。

內囊:內囊位於豆狀核、尾狀核和丘腦之間,是大腦皮層與下級中樞之間聯繫的重要神經束的必經之路,形似寬厚的白質纖維帶。內囊可分三部,額部稱前肢,枕部稱後肢,兩部的匯合區為膝部。

大腦半球內的白質為有髓纖維所組成,也稱為髓質。它分為三類。

連合系:即兩側大腦半球之間或兩側的其他結構之間的纖維束。主要的有3個連合纖維:胼胝體、前連合、海馬連合。

固有連合系:固有連合係為大腦半球同側各部皮質之間互相聯合的纖維。

投射系:投射系是指大腦皮質、基底神經節、間腦、腦幹、脊髓等結構之間的連接纖維,如內囊的纖維,視放射的纖維等。

嗅腦:位於腦的底面,包括嗅球、嗅束和梨狀皮質。

邊緣系統:由皮質結構和皮質下結構兩部分組成。皮質結構包括海馬結構(海馬和齒狀回)、邊緣葉(扣帶回、海馬迴和海馬迴鈎)、腦島和額葉眶後部等。邊緣系統不是一個獨立的解剖學和功能性實體,它是管理着學習經驗、整合新近與既往經驗,同時為啟動和調節種種行為和情感反應的複雜神經環路中重要的一部分。

大腦

大腦主要包括左、右大腦半球,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人類的大腦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思維和意識的器官。大腦半球的外形和分葉左、右大腦半球由胼胝體相連。半球內的腔隙稱為側腦室,它們借室間孔與第三腦室相通。每個半球有三個面,即膨隆的背外側面,垂直的內側面和凹凸不平的底面。背外側面與內側面以上緣為界,背外側面與底面以下緣為界。半球表面凹凸不平,佈滿深淺不同的溝和裂,溝裂之間的隆起稱為腦回。背外側面的主要溝裂有:中央溝從上緣近中點斜向前下方;大腦外側裂起自半球底面,轉至外側面由前下方斜向後上方。在半球的內側面有頂枕裂從後上方斜向前下方;距狀裂由後部向前連頂枕裂,向後達枕極附近。這些溝裂將大腦半球分為五個葉:即中央溝以前、外側裂以上的額葉;外側裂以下的顳葉;頂枕裂後方的枕葉以及外側裂上方、中央溝與頂枕裂之間的頂葉;以及深藏在外側裂裏的腦島。另外,以中央溝為界,在中央溝與中央前溝之間為中央前回;中央溝與中央後溝之間為中央後回。

大腦半球的內部結構是:

(1)灰質:覆蓋在大腦半球表面的一層灰質稱為大腦皮層,是神經元胞體集中的地方。這些神經元在皮層中的分佈具有嚴格的層次,大腦半球內側面的古皮層分化較簡單,一般只有三層:①分子層;②錐體細胞層;③多形細胞層。在大腦半球外側面的新皮層則分化程度較高,共有六層:①分子層(又稱帶狀層);②外顆粒層;③外錐體細胞層;④內顆粒層;⑤內錐體細胞層(又稱節細胞層);⑥多形細胞層。

皮層的深面為白質,白質內還有灰質核,這些核靠近腦底,稱為基底核(或稱基底神經節)。基底核中主要為紋狀體。紋狀體由尾狀核和豆狀核組成。尾狀核前端粗、尾端細,彎曲並環繞丘腦;豆狀核位於尾狀核與丘腦的外側,又分為蒼白球與殼核。尾狀核與殼核在種系發生(即動物進化)上出現較遲,稱為新紋狀體,而蒼白球在種系發生上出現較早,稱為舊紋狀體。紋狀體的主要功能是使肌肉的運動協調,維持軀體一定的姿勢。

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占人體總耗氧量的四分之一,因此氧氣充足有助於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用腦時,需特別注重學習、工作環境的空氣質量。

大腦百分之八十以上由水組成,大腦所獲取的所有信息都是通過細胞以電流形式進行傳送,而水是電流傳送的主要媒介。所以,在讀書或做功課前,先飲一至兩杯清水,有助於大腦運作。

大腦由約140憶個細胞構成,重約1400克,大腦皮層厚度約為2--3毫米,總面積約為2200平方釐米,據估計腦細胞每天要死亡約10萬個(越不用腦,腦細胞死亡越多)。 一個人的腦儲存信息的容量相當於1萬個藏書為1000萬冊的圖書館,最善於用腦的人,一生中也僅使用掉腦能力的10%。人腦中的主要成分是水,佔80%。它雖只佔人體體重的2%,但耗氧量達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佔心臟輸出血量的15%,一天內流經大腦的血液為2000升。大腦消耗的能量若用電功率表示大約相當於25瓦。

聽聽舒緩的音樂,對大腦神經細胞代謝十分有利;與朋友或者陌生人聊天也會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鍛鍊大腦的功能;多讀書多看報,不是用書來消遣時間.而是讓你的大腦愈加豐富起來;觀察周圍的事物,並注意及時往大腦中儲存信息,然後加以記憶,活躍思維.

多少年來,人類的大腦一直是科學家們不懈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目前,腦科學家們公認,人的大腦還有大量的潛力可挖。據報道,不久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布魯斯·米勒博士曾在人的大腦內成功地發現了“天才按鈕”。米勒在自己的實驗室裏對72名因各種原因使大腦受過損傷的病人進行研究,發現了一個規律——一旦人的右顳下受過傷,就有可能變成某個領域的天才。比如,一名9歲的男孩在部分大腦受損後竟成了一名天才的力學專家;還有一位56歲的工程師,大腦右半球皮質的部分神經元因病受到損傷後卻激發了繪畫天分,成了一位大畫家。米勒博士認為這是因為受損神經元壞死後,大腦“天才區”被壓抑了一輩子的天分被釋放出來。

現在,有不少科學家又在關注,能否通過人工手段激活人腦中的那些被壓迫、被忽略的“天才按鈕”。也就是説,通過人工途徑把一個普通人變成天才。對此,米勒博士也曾表示,他有能力藉助手術刀和一兩件神經外科器械,徹底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甚至改變他的個性和信仰。

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科學家認為,藉助磁場切斷*腦內一些區段,就完全可以激活那些超級數學和藝術天分。不久前,澳大利亞科學家在17名志願者身上進行了試驗,結果證明了這一點。研究人員對志願者的整個大腦進行磁刺激,把他們大腦皮質的有關部分斷開幾秒鐘,獲得了驚人的結果。有5個人能很快算出某個日子是星期幾,還有6個人能憑記憶把馬頭畫得一點兒也不差,其餘的人輕易就能記住好幾個通信地址。這些試驗動搖了人們從前的“天才源於勤奮”的信念。在一定程度上,一個人的非凡才能是與生俱來的,關鍵在於如何找到並啟動這些“天才按鈕”。只要人類瞭解了大腦神經元運轉的更多細節,掌握了更尖端、更先進的醫療技術,就有能力將常人變成天才。

對於人腦內的“天才按鈕”,專門研究顱腦科學的俄羅斯神經生理學家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大腦內存在“轉換開關”。莫斯科大腦研究所所長梅德韋傑夫進一步證實了米勒的結論,他認為,被稱為“測錯儀”的神經元是存在的,它是大腦內部的一種“預防機制”,具有某種壓制天才的功能,不讓人們的日常行為舉止偏離常規。每當人們腦子裏出現一個新想法時,“測錯儀”就進入了“這不允許”的制約狀態,使人們自己也覺得這種想法沒多大意思,失去興趣。但如果這個制約機制出了毛病,或者受到外來損害,那些非凡的念頭和天才理論就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這個人就成了天才,但也要冒很大的風險。有不少專家認為,大多數天才的大腦正是因為有毛病才得到了“解放”

TAG標籤:#大腦 #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