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健康養生>什麼是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衞星?

什麼是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衞星?

知科普 人氣:2.8W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滿目戰爭瘡痍的前蘇聯就着手研製洲際彈道導彈和運載火箭。也許是由於戰後美、蘇對峙、冷戰濃雲密佈的原因,當時的蘇聯政府對此十分重視。然而要搞導彈和火箭,需要有資金、技術和人才。最困難的是資金。 由於前蘇聯是

斯普特尼克一號

1957年10月4日。蘇聯宣佈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衞星送入軌道。美國官員宣稱,他們不僅 因蘇聯首先成功地發射衞星感到震驚,而且對這顆衞星的體積之大感到驚訝。這顆衞星重83公斤,比美國準備在第爾年初發射 的衞星重8倍。 蘇聯宣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的斯普特尼克一號是人類第一顆人造衞星,由前蘇聯火箭專家科羅廖夫利用導彈改制而成,為鋁製球體,直徑58釐米,重83.6千克,球體,有4根鞭狀天線,內裝有科學儀器。

是前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發射成功。 斯普特尼克一號是人類第一顆人造衞星,由前蘇聯火箭專家科羅廖夫利用導彈改制而成,為鋁製球體,直徑58釐米,重83.6千克,球體,有4根鞭狀天線,內裝有科學儀器。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

什麼是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衞星?

斯普特尼克一號

1957年10月4日。蘇聯宣佈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衞星送入軌道。美國官員宣稱,他們不僅 因蘇聯首先成功地發射衞星感到震驚,而且對這顆衞星的體積之大感到驚訝。這顆衞星重83公斤,比美國準備在第爾年初發射 的衞星重8倍。 蘇聯宣

是人類第一顆人造衞星,由前蘇聯火箭專家科羅廖夫利用導彈改制而成,為鋁製球體,直徑58釐米,重83.6千克,球體,有4根鞭狀天線,內裝有科學儀器。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升空後發3個星期信號,在軌道中度過3個多月,圍繞地球轉了1400多圈,最後墜入大氣層消失。斯普特尼克一號是航天啟蒙時代的產物,是冷戰時期太空競爭的標誌。

1957年10月4日。蘇聯宣佈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衞星送入軌道。美國官員宣稱,他們不僅 因蘇聯首先成功地發射衞星感到震驚,而且對這顆衞星的體積之大感到驚訝。這顆衞星重83公斤,比美國準備在第爾年初發射 的衞星重8倍。 蘇聯宣

什麼是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衞星? 第2張

斯普特尼克主要構造:

東方紅一號衞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於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 該衞星發射成功標誌着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衞星的國家。

斯普特斯一號衞星斯普特尼克一號的構造很簡單,衞星本體是一隻用鋁合金做成的圓球,直徑58釐米,重83.5公斤。

1955年的一天,前蘇聯航天設計局負責人科羅廖夫忽然靈機一動:既然火箭可以把核彈頭射到數百千米遠的地方,為什麼不可以把核彈頭取下,換上衞星呢?經過幾個月的醖釀,前蘇聯政府終於在1956年1月30日做出了決議,批准發展一顆重型人造衞星,並從

圓球外面附着4根彈簧鞭狀天線,其中一對長240釐米,另一對長290釐米。衞星內部裝有兩台無線電發射機——頻率分別為20.005及40.002兆周,無線電發射機發出的信號,採用一般電報訊號的形式,每個信號持續時間約0.3秒,間歇時間與此相同。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衞星。 地球對周圍的物體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拋出的物體要落回地面。但是,拋出的初速度越大,物體就會飛得越遠。牛頓在思考萬有引力定律時就曾設想過,從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拋出物體,速度一次比一

此外還安裝有一台磁強計,一台輻射計數器,一些測量衞星內部温度和壓力的感應元件及作為電源的化學電池。它的用途是通過向地球發出信號來提示太空中的氣壓和温度變化。

1957年10月4日,在前蘇聯哈薩克共和國威海附近的拜科努爾宇宙飛行器發射場上,矗立着一枚高大的兩級液體燃料運載火箭。 這顆世上首先進入太空的衞星是沿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的。其軌道近地點為228.5千米,遠地點為946.1千米;軌道傾角(軌道平面

歷史意義:

斯普特尼克1號毫無先兆而成功的發射,導致美國的極大恐慌,並造成史潑尼克危機,因此亦激起美蘇兩國之後持續20多年的太空競賽,成為冷戰的一個兩強主要競爭點。?

1957年10月4日,在前蘇聯哈薩克共和國威海附近的拜科努爾宇宙飛行器發射場上,矗立着一枚高大的兩級液體燃料運載火箭。 這顆世上首先進入太空的衞星是沿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的。其軌道近地點為228.5千米,遠地點為946.1千米;軌道傾角(軌道平面

斯普特尼克1號升空的意義,在於通過量度其軌道變化,有助研究高空地球大氣層的密度,併為於電離層作無線電波傳遞提供原始的資料。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的世界第一顆人造衞星“斯帕特尼克1號”進入太空。當這一直徑為23英寸(約58

由於衞星填充了壓縮氮,斯普特尼克1號亦因此作了第一次人造物體作隕石探測的嘗試, 由於高温的隕石穿透了斯普特尼克1號的表面,導致其內壓泄漏,這也為隕石的極端高温提供證據。

1970年,中國成功發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的名稱是“東方紅”一號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衞星重173公斤, 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里,最遠點2384公里,繞地球一週需時114分鐘,用20.009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衞星是哪顆?

1957年10月4日,在前蘇聯哈薩克共和國威海附近的拜科努爾宇宙飛行器發射場上,矗立着一枚高大的兩級液體燃料運載火箭。

這顆世上首先進入太空的衞星是沿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的。其軌道近地點為228.5千米,遠地點為946.1千米;軌道傾角(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面的夾角)為65度;運行週期(繞地球一圈的時間)為96.17分鐘。“人造地球衞星-1”呈圓球形,其直徑為58釐米,星體結構材料是鋁合金的。衞星周圍均布四根彈簧鞭狀天線伸向後方,其中一對天線長240釐米,另一對長290釐米,其無線電頻率為20.005兆赫和40.002兆赫。衞星內裝有兩台功率為1000毫瓦的無線電發射機、化學電池、測量星內温度與壓力的感應元件、磁強計和輻射計數器等,整個衞星僅有83.6千克重。

本回答被提問者採納

世界第一顆人造衞星上天是在哪一年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的世界第一顆人造衞星“斯帕特尼克1號”進入太空。當這一直徑為23英寸(約58

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衞星是什麼時候上天的?叫什麼名字?

1970年,中國成功發*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的名稱是“東方紅”一號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衞星重173公斤, 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里,最遠點2384公里,繞地球一週需時114分鐘,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

世界上第一個人造衞星是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斯普特尼克1號"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

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是前蘇聯製造的,事實上那衞星什麼都做不了,只能發送一個脈衝信號證明自己的存在

當然那是為冷戰而誕生的產物,只想證明自己的政權有這個能力

之後美國人也發*一顆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升空是什麼時候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升空是1957年10月4日。

人造衞星(Artificial Satellite):環繞地球在空間軌道上運行的無人航天器。人造衞星基本按照天體力學規律繞地球運動,但因在不同的軌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場、大氣阻力、太陽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壓的影響,實際運動情況非常複雜。

人造衞星是發射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發展最快的航天器。人造衞星發射數量約佔航天器發射總數的90%以上。

TAG標籤:#人造衞星 #第一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