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健康養生>什麼是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

什麼是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

知科普 人氣:6.43K

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是1970年4月24日發射成功的。 “東方紅一號”衞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於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併發射人

東方紅一號衞星

1970年,中國成功發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的名稱是“東方紅”一號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衞星重173公斤, 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里,最遠點2384公里,繞地球一週需時114分鐘,用20.009

東方紅一號衞星

1970年,中國成功發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的名稱是“東方紅”一號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衞星重173公斤, 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里,最遠點2384公里,繞地球一週需時114分鐘,用20.009

是我國於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按當時時間先後,我國是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衞星的國家。

什麼是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

東方紅一號衞星

1970年,中國成功發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的名稱是“東方紅”一號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衞星重173公斤, 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里,最遠點2384公里,繞地球一週需時114分鐘,用20.009

是我國於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按當時時間先後,我國是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衞星的國家。

東方紅1號衞星重173千克,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送入近地點441千米、遠地點2368千米、傾角68.44度的橢圓軌道。它測量了衞星工程參數和空間環境,並進行了軌道測控和《東方紅》樂曲的播送。

東方紅一號衞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於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從甘肅酒泉衞星發射場發射,

什麼是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 第2張

“東方紅一號”衞星是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當時共做了五顆樣星,結果第一顆衞星就發射成功。該院制定了“三星規劃”:即東方紅一號、返回式衞星和同步軌道通信衞星,而孫家棟則是當時“東方紅一號”衞星的技術負責人。1967年,黨鴻辛等人選擇了一種以銅為基礎的天線幹膜,成功解決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線信號傳遞困難問題。“東方紅一號”衞星因工程師在其上安裝一台模擬演奏《東方紅》樂曲的音樂儀器,並讓地球上從電波中接收到這段音樂而命名。

我國第一顆人造衞星叫“東方紅一號”,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

“東方紅一號”衞星以火車運輸時,鐵路沿線每兩根電線杆間由一位荷實彈的衞兵守衞。於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CZ-1)載著“東方紅一號”衞星從中國西北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

1970年4月24日,隨着《東方紅》的旋律通過廣播電台在神州大地迴盪,我國自行研製的“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衞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繼前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五個能夠獨立發射衞星的國家。 “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衞星是用我國自己研製

“東方紅一號”衞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衞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層密度。衞星為近似球形的72面體,質量173千克,直徑約1米、採用自旋姿態穩定方式,轉速為120/分,外殼表面由按温度控制要求經過處理的鋁合金為材料,球狀的主體上共有四條二米多長的鞭狀超短波天線,底部有連接運載火箭用的分離環。衞星飛行軌道為近地點439公里、遠地點2384公里、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為傾角68.5度的近地橢圓軌道,運行地球一圈週期為114分鐘。“東方紅一號”衞星除了裝有試驗儀器外,還可以以20兆赫的頻率發射《東方紅》音樂,該星採用銀鋅電池為電源。

造地球衞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併發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衞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研製併發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衞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

“東方紅一號”衞星設計工作壽命20天(實際工作壽命28天),期間把遙測參數和各種太空探測資料傳回地面,至同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

人造地球衞星是環繞地球在空間軌道上運行的無人航天器,簡稱人造衞星或衞星。通信及廣播衞星、對地觀測衞星和導航定位衞星,都是開發相對於地面的高位置空間資源的航天器,這類航天器一般又稱為應用衞星。應用衞星是直接為國民經濟、軍事和文化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是什麼時候發射的?

人造地球衞星是環繞地球在空間軌道上運行的無人航天器,簡稱人造衞星或衞星。通信及廣播衞星、對地觀測衞星和導航定位衞星,都是開發相對於地面的高位置空間資源的航天器,這類航天器一般又稱為應用衞星。應用衞星是直接為國民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等服務的人造衞星,是當今世界上發射最多、應用最廣泛的航天器。

衞星技術與多種科學技術的交叉和滲透,產生了一些新技術,如衞星通信、衞星氣象遙感、衞星導航、衞星偵察等,這些技術統稱為衞星應用技術,衞星應用技術在國民經濟、國防建設、文化教育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綜合效益十分顯著。航天技術主要通過衞星應用轉化為直接生產力和國家實力。衞星應用系統是航天工程系統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深入眾多的應用部門發展成為應用部門的新技術系統。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已先後發*約5000多個人造航天器,其中絕大部分是人造地球衞星。我國在1970年發*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衞星質量超過了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等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的總和,這説明我國衞星技術的起步水平高。

通信衞星系統

通信衞星具有通信距離遠、容量大、信號質量好、可靠性高和機動靈活等優點,因此在遠距離通信、數據網絡、電視教育、數據採集、電子郵件、政府行政管理、應急救災、遠程醫療、航海通信、個人移動電話等各種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一顆在赤道上空定點的地球同步衞星可覆蓋地球表面40%強,數顆同步通信衞星和地面站即可組成全球衞星通信系統。目前全世界約有近300顆同步通信衞星,這些通信衞星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80%的國際通信業務,已形成每年數百億美元的最大的航天產業。例如,國際通信衞星組織的衞星已發展到第8代,在軌的衞星有17顆。國際通信衞星8號載有44台轉發器,具有可控C頻段點波束,可提供3個電視頻道和112500路數字話音。

近年來出現了近地軌道移動通信衞星星座。如銥星系統是共有66顆衞星組成的星座,在技術上非常先進,但話費太貴(3美元/分鐘),結果銥星公司破產了。但這個趨勢仍在發展。

對地觀測衞星

對地觀測衞星的種類很多,如資源衞星、氣象衞星、海洋衞星、偵察衞星等。星上裝有各類遙感設備(如相機、輻射計、雷達等),收集來自地球的陸地、海洋、大氣層各種波長的電磁波輻射信息。然後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以識別物質的性質和狀態。這種觀測方式的視野廣闊,不受地理位置和國界的*,可以迅速獲取大面積、甚至全球性的動態變化的信息。空間遙感在幾天內完成的工作量如果用航空遙感需幾個月,用人工勘測則需幾年,甚至不可能完成。空間對地觀測的宏觀性和及時性使許多領域發生了*性的變化。

導航衞星

導航衞星不受天氣的*,可以為衞星、飛機、導彈、船舶、車輛、人員進行導航。導航衞星網由數十顆衞星組成,也稱為導航衞星星座,具有全球覆蓋能力。導航衞星按導航方式不同可分為測速和測距衞星,根據衞星運行軌道的高度可分為低軌道、中高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導航衞星。

目前世界使用最多的全球衞星導航定位系統是美國的GPS系統。它採用時間測距定位原理,可對地面車輛、海上船隻、飛機、導彈、衞星和飛船等各種移動用户進行全天侯的、實時的高精度三維定位測速和精確授時。

GPS系統是由分佈在6個軌道面上的24顆衞星組成的星座。GPS衞星的軌道高度為20000km,星上裝有10-13高精確度的原子鐘。地面上有一個主控站和多個監控站,定期地對星座的衞星進行精確的位置和時間測定,並向衞星發出星曆信息。用户使用GPS接收機同時接收4顆以上衞星的信號,即可確定自身所在的經緯度、高度及精確時間。

GPS系統的軍用定位精度<10m,民用定位精度<100m。美國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廣泛使用了GPS系統。

俄羅斯也有類似的系統,名叫GLONASS系統。但由於俄經濟困難,且衞星壽命短,星座不能保持足夠數目,影響了其正常功能。

歐洲的伽利略系統也屬於導航衞星星座,可能將在最近幾年發射升空。

我國的人造地球衞星的發展

截至2001底,我國共研製併發*48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衞星。不同衞星又組成各種不同的空間(衞星)應用系統,已初步形成了3個衞星系列——實踐號科學實驗衞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衞星系列、對地觀測衞星系列。另外,北斗星導航衞星系列正在形成。

實踐號科學實驗衞星

科學實驗衞星是用於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的衞星,主要利用在實際太空環境下考驗衞星技術中的新方案原理、新技術和新儀器設備,以便為後續的實用衞星做技術儲備。中國自1971年3月3日成功發射實踐一號衞星以來,已經發*實踐二號、實踐二號甲、實踐二號乙、實踐四號、實踐五號。其中實踐二號、實踐二號甲、實踐二號乙是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上天的。

東方紅通信衞星和衞星通信系統

1984年我國成功發*第一顆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衞星——東方紅二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衞星的國家。通過東方紅二號,一舉實現了覆蓋全國的信號傳輸,解決了軍用通信和遠洋船隻的通信問題,徹底改變了邊遠地區通信落後的狀況。

1988年發射的東方紅二號甲是我國首次研製成功的實用通信廣播衞星,有4個C波段轉發器,可以傳輸4路彩色電視信號和2400路雙向電話。通過東方紅二號甲衞星,全國有幾億人通過數千個地面接收站收看電視節目,大大改善了我國的通信和廣播電視傳輸條件。

1997年發射的東方紅三號是我國新研製的一種中容量廣播通信衞星,有24個轉發器,工作壽命為8年。這顆衞星改善了我國的國際通信以及西部邊遠山區的通信狀況。目前東方紅三號的服務艙部分已設計成公用平台,加上不同的有效載荷即可組成各類功能的衞星。

到目前為止,我國先後成功發*6顆通信衞星,對國民經濟和國防事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衞星電視廣播已成為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遠程教育方面,我國目前有5000多個衞星電視教育台,接受遠程教育的人數有2000萬。

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是誰發明的?

張勁夫,1914年6月6日生,安徽省合肥縣(今肥東縣)人,原中顧委常委、國務委員。1956年至1967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黨組*、副院長,主持中國科學院的日常工作,在毛、周總理,以及聶帥的領導下,積極組織中國科學院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參與“兩彈一星”的研製工作,為中華民族贏得國際地位,作出了突出貢獻

我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是中國科學院為主負責,從建議我國搞人造衞星,到“東方紅一號”衞星方案的提出,衞星本體的設計、研製、試驗到初樣的成功,以及空間環境的探索和地面遙控系統的建立等等,都是中國科學院為主完成的。隨着1968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成立,第一顆衞星的最終設計、研製和發射,是國防科委和七機部等部門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國科學院在我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方面做了奠基性、開創性的工作。。

我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是在哪一年發射成功的?

我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成功。

東方紅一號衞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於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該衞星發射成功標誌着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衞星的國家。

衞星設計的工作壽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了聯繫。由於東方紅一號衞星的近地點高度較高,因此東方紅一號衞星至今仍在軌道上。

擴展資料:

東方紅一號衞星的上天,使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5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衞星的國家。該星不僅全部達到了設計要求,而且質量比前4個國家發射的第1顆衞星質量總和還要超出29.8千克(美國的第1顆衞星只有8.2千克)。

同時,在衞星的跟蹤手段、信號傳輸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統等技術領域,也都超過了上述國家第1顆衞星的水平。由於能源系統的保證,東方紅一號衞星上的各種科學儀器實際工作時間遠遠超過了設計額定要求,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遙測參數,為後來的衞星設計和研製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東方紅一號

我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是什麼時候發射成功的

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於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成功。東方紅一號衞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該衞星發射成功標誌着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衞星的國家。

因為化學電池壽命有限,所以東方紅一號設計的工作壽命只有20天,但它實際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至同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了聯繫。在運行期間,衞星把遙測參數和各種太空探測資料傳回地面。

擴展資料

該衞星外形為近擬球體的72面體,直徑約1米,質量為173千克,採用自旋姿態穩定方式,轉速為120轉/分,利用太陽角計和紅外地平儀測定姿態。東方紅一號採用近擬球體的72面體設計外形主要有以下考慮:

一是可使衞星有較大的結構利用空間;

二是在平面上粘貼太陽電池片比在曲面上粘貼更方便可靠;

三是由於衞星採用自旋穩定方式,即衞星自旋軸相對於太陽的取向是不斷變化的,在72面球體上粘貼太陽電池片可便於太陽電池片在不同徑向的面上適當地均勻佈設,使任何時刻太陽電池的總輸出變化很小,這對整星能源系統的設計很有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東方紅一號衞星

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叫什麼名字?

人造衞星“東方紅”1號。

人造衞星的壽命很不一樣,有的只有十幾天,有的可以活到一百歲。這主要是由它們運行軌道的特點決定的。人造衞星的運行軌道都是橢圓形的,但是這些橢圓形並不一樣。“東方紅一號”橢圓形的軌道又大又扁又長。它在離地面很遠的高空運行,那兒,空氣非常稀薄,衞星運行的時候,遇不到什麼阻力,因此壽命就長。有的衞星軌道橢圓形小,離地球比較近,衞星運行的時候,不斷和空氣摩擦,速度越來越慢,圈子越轉越小,最後就會在大氣層裏像流星一樣燒燬。

TAG標籤:#人造衞星 #第一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