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學習教育>2022《活着》大一讀後感

2022《活着》大一讀後感

知科普 人氣:2.84W

2022《活着》大一讀後感怎麼寫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2022《活着》大一讀後感首先可以寫《活着》的創作背景以及內容簡介;2、接着可以寫《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貴悲慘的一生;3、其次可以寫書中令我觸動的情節;4、最後結尾部分可以寫我對於活着這個書名的理解以及從這本書中得到的感悟。

2022《活着》大一讀後感1

他,是不幸的,一生由福至貧,歷經苦難,亡家、喪妻、失兒,而且還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他是幸運的,雖命運坎坷,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可他始終樂觀而堅強地活着。他就是餘華筆下的主人公——富貴。

當我一口氣讀完這小説時,心理特別難受,眼淚更是不爭氣的往下淌。掩卷凝神間,驚詫、憐憫、壓抑……心頭始終有種衝動在胸口蔓延,他的悲,他的苦,他的絕望和希望,他的幸福和苦難,誰人能懂,誰人能訴?

他的一生就如坐過山車,從人生的至高點——一個家纏萬貫的富家少爺一下子跌落到人生的谷底,一夜之間因賭博把所有家產拱手送與了龍二。從此,失魂落魄的富貴把日子浸泡在無邊的痛苦裏,父母在家境敗落後相繼死去,傷痛還未平復,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也離他而去,最後連他唯一的孫子也沒有逃過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個人孤獨地活着。尤其值得慶幸的是無論面對怎樣的打擊,他始終沒有被擊倒,總是依舊熱情地笑對生活,艱難地與命運抗爭着。

讀完最後一篇章,我腦中就不時地出現富貴的影子,一會兒是少年富貴飛揚跋扈的樣子,一會兒是中年富貴憂傷絕望的神情,一會兒又是老年富貴祥和温情的笑容……我慶幸,我不生活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而是出生在這個幸福和諧的新時代;我慶幸,我的生活如蜜糖,在家爸媽愛着,在校老師疼着;我還慶幸,苦難沒有打垮和擊潰小説主人公,富貴在一顰一笑中向我們傳遞着如此巨大的正能量:只要活着,就是幸福。

是呀,面對生活中的苦難,絕望不存在,麻木更不可取。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這是無與倫比的給予,我們又怎能輕言放棄?就如我們心目中的榜樣:身殘志堅的作家史鐵生,扼住命運咽喉的偉大音樂家貝多芬,面對困難不低頭、不退縮的杏林子……他們都有一顆火熱的心,積極地與命運抗爭,去忍受生命賦予他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帶來的苦難,因為他們深深懂得:活着,就要好好地活着。想想他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生活,不快樂地活着?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的美好時光太多太多: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們在父母的呵護下學會説話、學會走路、學會快樂地享受生活中的一切新事物;

上學的時候,在老師的諄諄教誨下,我們獲得了不計其數的知識讓我們從此與智慧結緣;

課外活動時,我們用自己的真誠結交了情同手足的朋友;

……

生活中,懷一顆感恩的心,攜一縷温馨的風,採擷一束温暖的陽光,相信我們的生活會更加芳香,更加明媚。

2022《活着》大一讀後感2

“活着”,作為一個詞語,它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講述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書本開頭主人翁福貴錦衣玉食、腰纏萬貫的紈絝子弟形象便赫然紙上。仗着家裏的財產在城裏穿梭於賭場、青樓。然而,紙醉金迷的生活卻依然會有結束的那天。不知不覺間,他便被賭場的人下老千而敗光家產。但是,當他脱下上等的綢緞玉帛換上粗布麻衣,從烏煙瘴氣的賭場走向厚實廣闊的土地,他以為一切的事物都從頭開始、慢慢變好的時候,故事也才剛剛開始。父親失足、母親病重、妻子癱瘓、兒子醫故、女兒難產、女婿工地事故、外孫吃豆噎死。福貴的一生,最痛苦的不過是見證着一個個親人的接踵離去,而他還活着,活下來承受煎熬的孤獨。孤苦伶仃,無人噓寒問暖,獨嘗世態炎涼。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孤獨在黃昏裏散步,惆悵在夕陽下吟唱離別。或許我們體會不到為何所有親人離世,自己孑然一身在世上活着還有什麼意義。但是每個皓月當空的夜晚,也許都會有一個身影席地坐在屋檐下,凝望月亮和遠方,心中湧起無數回憶,與親人們在深夜徹心交談。到了黎明,他依舊會擼起早已熟悉了的粗布衣的袖子,一人一牛在田間繼續埋頭幹活。

《活着》很簡單,它只是講述了每個人物普普通通的生活,即使生命有時候會很脆弱。但是《活着》卻又很複雜,沉浸於賭場青樓裏的福貴那是活着嗎?對,他有呼吸,他還能走動,但也僅僅是一具長着人模樣的行屍走肉罷了。但是一個個親人由於病痛和意外的離去無不在割剜着他的心。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但福貴依舊選擇活下去,人只要活下去,感到自己活着的意義的時刻遲早會來。

人活着就應該熱愛生活,而説到熱愛生活,人也必須要熱愛不幸、失敗和孤獨。雁會回來,有人逝去有人在。日薄西山,一個身影在田野中直起腰來,一手叉腰,一手拂去額頭的汗珠,望着天邊的晚霞,口中念着老牛的名字——福貴,眼睛變得深邃而堅定。

                       

2022《活着》大一讀後感

2022《活着》大一讀後感3

花了一天半時間吧,把《活着》看完了。也似乎又懂得了些什麼道理。聯想到有些輕生的人十分不該,就在前些天,新車站樓頂還有人嚷嚷着要跳樓,我雖不清楚原因,但相信與福貴一比,定相差甚遠。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作者餘華在書的一開始就點明主旨,也為之後的記敍作鋪墊。

作品採用主人公福貴自述的方式,福貴生動的日常語調及其對命運的屈服,向人們展示了將苟活作為唯一生活目標的狀況,使作品更深刻。其為我們提供瞭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去,一次次徘徊在絕望的邊緣,但他卻有着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

在他發現害死他兒子的兇手之一是春生時,他深明大義,也明白冤冤相報何時了。當春生面臨絕境時,福貴也依舊盡了朋友的職責,勸他要堅強地活着。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惡的一視同仁。

在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想想福貴的經歷,我們就一定會鼓起勇氣繼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有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富貴,而有人只能與福貴一樣勞累一生。在不公平面前,任何的抱怨、逃避都是徒勞,我們可能需要學習福貴身上隨遇而安的精神。

生活給予我們太多無奈與困惑,像福貴那樣經歷了許多仍然頑強生存下去,他對生存其實並無明確認識,只是以一種動物般的求生本能使他延續生命。但他在暮年卻能以一種洞察人生的樂觀來對待生命,這一點對任何人來説都是一種生活的啟迪。

平凡、瑣碎的生活得利地充斥着我們的每一天,隨着歲月的增長,越來越多的激情被淡薄,過往雲煙的經歷和磨練所體現出的是一絲木訥。

在讀了《活着》以後,才真正思考了活着的意義,也釋然了。現在的生活與福貴相比要好許多,但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還在不停抱怨生活對我們的不公,其實這些苦又算得了什麼。

“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歎人類的無力,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壞。只是在生命的盡頭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2022《活着》大一讀後感4

前幾天看了餘華的《活着》,感覺寫的不錯。故事寫富貴一個地主兒子一生的經歷和感受,很不幸的一個人。作者用冷酷的手法描寫着他一個個人生的悲劇,沒有評論,沒有褒貶,沒有同情與憐憫。我想這是作者近乎自然的寫法。自然界對芸芸眾生平等,對人的各種經歷都冷靜而理性的旁觀。

故事中的戰爭場面描寫的很殘酷、無情,同時也非常的真實。戰爭就是死亡,任何一次勝利都是用無數人的血換來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發生在60年代,有慶一個13歲的學生,和學校的學生去醫院鮮血。縣長夫人產後大出血,同學們被組織獻血。先看獻血的人都是未成年的孩子。開始沒讓有慶獻血他還很着急,非常希望能做點好事。結果經檢查,只有他一個人與縣長夫人血型匹配,不幸也就降臨了,醫生不顧孩子的死活,過量的抽取他的血,結果導致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從此消失。讀到這對我的震撼非常大,我也在深深的思索作者這樣構思的原因。弱者和強者之間,強者為了自己的利益,沒有道義,沒有人性,和禽獸一樣犧牲弱者的利益,甚至生命。我以往的觀念在這裏顛覆。

鳳霞和二的之間的相親,我很感動,兩個人都有常人不能接受的缺陷,但他們彼此都不嫌棄對方,都很知足。沒有挑剔,只有滿足。幸福在於知足與感恩。

家珍有病,醫生診斷無法醫治,但是她還是依靠自己頑強的對生命的不放棄的精神,堅強的多活很長時間,直到女兒的離去徹底擊垮了她的精神。多麼堅強的女性,多麼偉大的生命力。

富貴一生經歷種種坎坷,有些是別人強加的,有些是歷史造成的,有些是自己胡來造成的,有些是貧窮造成的。無論那種,他都默默的承受,這也體現最底層人民的弱小與無奈,他的堅韌與堅強,悲傷中練就的樂觀。

一部好的作品之所以好,是很符合歷史的,符合歷史條件下真實的生活。富貴一生坎坷,作者把那個時代人民的經歷命運加到他一個人身上。他堅強的走過來,而且仍然不失對生活的樂觀態度。活着就是要好好的生活,快樂的生活,嚮往人類的美好。

生活是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其他人的看法。按照自己的人生軌跡去生活,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2022《活着》大一讀後感5

前天在《朗讀者》中認識了作家餘華,他的生活經歷和幽默的性格深深地吸引着我,媽媽説她之前在一次徵文大賽中獎勵的名著中有餘華的《活着》,但她沒看過,我爸爸看了説太悲慘,看了心難受,不讓她看。爸爸媽媽上班後好奇心促使我找到了書櫃中的這本書。

怎麼説呢?讀完這本書,很是壓抑。但又感覺十分真實。那個年代的人,心中所想所念想必就是“活着”吧。看這本書的這幾天,晚上很少入眠。感覺一閉眼,徐有福一家的事,從富有到貧窮,從人丁興旺到孤身一人,這中間發生的所有事,所有死去的人,都浮現在眼前。

徐有福他親眼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離去,卻又頑強的活着,很不容易,不得不説他很堅強,在這本書中最讓我感到難受的是徐有慶。有慶這孩子十分懂事。他家人即使有一兩個月都沒吃飽,卻從來不會讓羊餓着,他每天都去給羊割草。他的體育老師説他長大了能當個運動員,出去和外國人比賽跑步。這樣一個能幹懂事的孩子,任誰都會喜歡的很,可就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卻在獻血中丟掉了性命。他的校長,在醫院裏生孩子時出了很多血,一隻腳都跨到陰間去了,學校的老師馬上組織五年級學生到操場上獻血。

這些孩子一聽是給校長獻血,一個個高興得像是要過節了,有慶也不例外,十多個孩子都沒有對上校長的血型,輪到有慶血型才終於對上了。醫院裏的人為了救縣長女人——校長的命,這血就抽個不停了。有慶的嘴脣白了,頭暈,醫院的人都置之不理。有慶的嘴脣都青了,那抽血的人都不停手。等到有慶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抽血的人才慌了。醫生拿聽診器一聽,説心跳都沒了。那醫生只罵了一句抽血的人,便去救縣長的女人了。好狠的心啊,我真想知道那抽血的人的那顆心是不是肉長的,一條鮮活的生命硬生生被抽血抽死了。

讀到最後,我仔細看了看這本書最後的外文版評論摘要,一條來自美國的《西雅圖時報》的評論讓我感受頗深:餘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每個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偶爾有輕鬆的、優美的、善良的時刻。《活着》是一次殘忍的閲讀,餘華不遺餘力地展示誤導的命運如何摧人的生活。

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在現在這個社會上,憑自己的能力,好好地活着,活出精彩的人生。

TAG標籤:#讀後感 #大一 #《活着》 #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