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登鸛雀樓古詩詞

登鸛雀樓古詩詞

知科普 人氣:8.95K

登鸛雀樓古詩詞

登鸛雀樓全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登鸛雀樓的原文是什麼?

1、原文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註釋

①鸛雀樓:古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蒲

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意畫

州府志》記載:“(鸛雀樓)舊在郡城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

②白日:太陽。

③依:依傍。

④盡:消失。 這句話是説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⑤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願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⑥窮:盡,使達到極點。

⑦千里目:眼界寬闊。

⑧更:再。

3、譯文

現代文譯文之一

夕陽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着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4、《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登鸛雀樓》古詩原文

《登鸛雀樓》古詩原文如下:

1、原文:

《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翻譯

夕陽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着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古詩賞析:

首句寫遙望一輪落日向着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羣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這是天空景、遠方景、西望景。次句寫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這是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由西望到東。這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進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特別遼遠。

就次句詩而言,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是詩人目送黃河遠去天邊而產生的意中景,是把當前景與意中景溶合為一的寫法。這樣寫,更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

而稱太陽為“白日”,這是寫實的筆調。落日銜山,雲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顯得更加暗淡,所以詩人直接觀察到“白日”的奇景。至於“黃河”。當然也是寫實。它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飛舞於層巒疊嶂之間。

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從這後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非最高層)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説明這是一首登樓詩。

古詩登鸛雀樓的全文?

登鸛雀樓

朝代:唐朝 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夕陽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着東海洶湧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註釋

1.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説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陽。

3.依:依傍。

4.盡:消失。 這句話是説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願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窮:盡,使達到極點。

7.千里目:眼界寬闊。

8.更:替、換。(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創作背景

該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縣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這首詩是作者三十五歲時寫下的。

王之渙(688─742),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後遷居絳郡(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不久被誣罷職,遂漫遊北方,到過邊塞。閒居十五年後,復出任文安縣尉,唐玄宗天寶元年卒於官舍。王之渙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曾與王昌齡、高適、崔國輔等相唱和,名動一時,「傳乎樂章,布在人口」。其傳世之作僅六首,但都是熱情洋溢的佳作,其中《涼州詞》和《登鸛雀樓》等尤為大氣磅礴,韻調優美,皆可列入盛唐朝表作中。

登鸛雀樓的詩句

《登鶴雀樓》古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鶴雀樓》譯文: 夕陽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着東海洶湧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白日依山盡”寫山,“黃河入海流”寫水。這兩句詩通過詩人運用樸素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欲窮千里目”,寫詩人還想看得更遠,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所以就“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生平事蹟:

王之渙 (688年一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 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幹裏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

王之渙現存生平資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幷州遷居至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遂化遊青山,滅裂黃綬。夾河數千裏,籍其高。後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風,在家十五年,食其日德。雅談圭爵,酷嗜閒放。"

TAG標籤:#古詩詞 #鸛雀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