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綠茶的起源

綠茶的起源

知科普 人氣:1.47W

綠茶的起源

綠茶因成品茶的色澤與沖泡後茶湯顏色均呈綠色格調而得名,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屬於不發酵茶,茶性偏寒,經殺青、揉捻、乾燥工藝製成,適合夏季飲用,代表性品種有西湖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峯等。

綠茶起源於中國,在中國古代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

相傳公元前2700年,中國神農氏發現了茶樹,開始研究並製作茶葉。

而綠茶最早出現在西漢時期,也就是公元前206年至公元9年。

據説,綠茶的製作方法最早是由一位道士發現的。

他在修行中,每天只吃些野菜,結果身體極度虛弱,無法堅持修行。

有一天,他在山林中發現了一株茶樹,並嘗試將其製成茶汁飲下,結果身體大有改善。

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將茶葉加工製作成不同種類。

綠茶是其中一種獨特的茶葉,它是通過採摘新鮮茶葉後,經過輕微加工後乾燥製成的。

與黑茶、紅茶等不同,綠茶沒有經過發酵或是隻發酵了一定程度。

因此,綠茶能夠保留茶葉天然的味道和營養成分,被人們譽為“長壽茶”、“清心茶”。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綠茶表泛指外貌清純脱俗,背後善於心計,玩弄感情的女人。

綠茶婊成為網絡熱詞,始出三亞海天盛筵事件。

據其官方資料顯示,一年一度的海天盛筵是高端生活方式展,除了私人飛機、遊艇、房產展銷,還有多場派對助興。

2、2013年4月3日,海南島三亞舉辦海天盛筵展覽會,引來數以百計的嫩模參加,其中一嫩模孫靜雅涉嫌賣淫及組織賣淫,被曝2013年陪人睡三天賺了60萬。

綠茶婊一詞因而紅爆網絡。

其使用範圍亦早已超越海天盛筵事件。

儘管三亞市委宣傳部稱,對展會期間部分參展商自行組織的客户答謝會是否存在違反有關規定的行為進行調查,但綠茶婊、茶水婊、外圍女等新詞還是在網絡空間傳播。

歷史上最早的茶類是綠茶嗎?

是的,綠茶是歷史上最早的茶類。古代人類採集野生茶樹芽葉曬乾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綠茶加工的開始了,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但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製法開始,到12世紀又發明炒青製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

綠茶為什麼叫綠茶 解析綠茶的命名來源?

據史載,綠茶的名稱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綠茶被稱為“碾茶”、“青茶”、“煮青”,並沒有“綠茶”這個名稱。直到宋代,綠茶的名稱才正式定為“綠茶”。

總之,綠茶之所以被稱為“綠茶”,是因為其製作工藝中的殺青環節使得茶葉保留了原有的綠色。這種名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是我國茶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為什麼宋代人將綠茶命名為“綠茶”呢?其實,這與綠茶的製作工藝有關。在綠茶的製作過程中,由於殺青的處理方式,茶葉保留了原有的綠色,因此得名“綠茶”。

那麼,綠茶為什麼叫綠茶呢?下面我們來解析一下綠茶的命名來源。

總之,綠茶之所以被稱為“綠茶”,是因為其製作工藝中的殺青環節使得茶葉保留了原有的綠色。這種名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是我國茶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綠茶的製作過程。綠茶是經過採摘、殺青、揉捻、烘乾等多道工序製成的。其中,殺青是綠茶製作的關鍵環節。在殺青過程中,將新鮮茶葉高温蒸煮或者用高温烘焙的方式使其失去水分,從而停止茶葉內部的酶促反應,保留茶葉的天然香氣和色澤,形成綠茶的獨特風味。

綠茶飯歷史

1. 綠茶有什麼歷史

綠茶是歷史上最早的茶類。

古代人類採集野生茶樹芽葉曬乾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綠茶加工的開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但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製法開始,到12世紀又發明炒青製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髮展完善。

綠茶 中國大部分名茶為綠茶,如龍井、碧螺春等。在清明前,茶樹剛發芽時採摘的質量最高,為“明前茶”,也稱為“蓮心”或“銀針”;在穀雨前採摘的,稱為“雨前茶”,因為茶葉已展開,也稱“旗”;在立夏前採摘的為“三春茶”,已經有兩片葉展開,也稱為“雀舌”;立夏後再採摘,葉片已變厚,質量最差,為“四春茶”,也稱為“梗片”。

綠茶也是我國茶量最大的茶類,產區分佈於各個產茶省、市、自治區,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生產量最高、質量最優,是我國綠茶生產的主要基地。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綠茶佔國際貿易量的70%以上,銷量遍及北非、西非各國及法、美、阿富汗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2. 綠茶的歷史都講了哪些

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來看,蒙頂山是我國曆有文字記載人工種植茶葉最早的地方。

從現存世界上關於茶 綠茶據傳發源於湖北省赤壁市。元朝末年,朱洪武率領農民起義,羊樓洞茶農從軍奔赴新(疆)蒙(古)邊城。

他們在軍中見有人飯後腹痛,便將帶去的蒲圻綠茶給病者服用。服後,患者相繼病癒。

這件事被朱洪武得知,他記在了心裏。當了皇帝后,朱洪武和宰相劉基到蒲圻找尋隱士劉天德,恰遇在此種茶的劉天德長子劉玄一,劉玄一請朱皇帝賜名。

朱洪武見茶葉,形似鬆峯,香味俱佳,遂賜名“鬆峯茶”,又將長有茶葉的高山,命名為鬆峯山。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朱元璋因常飲羊樓鬆峯茶成習慣,遂詔告天下:“罷造龍團,唯採茶芽以進。”

因此,劉玄一成為天下第一個做綠茶的人,朱元璋成為天下第一個推廣綠茶的人,羊樓洞成為天下最早做綠茶的地方。

3. 中國茶文化的歷史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飲茶始於中國。

茶葉衝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

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

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乾淨。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

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

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温適宜。

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4. 綠茶的歷史

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來看,蒙頂山是我國曆史上有文字記載人工種植茶葉最早的地方。

從現存世界上關於茶葉最早記載的王褒《童約》和吳理真在蒙山種植茶樹的傳説,可以證明四川蒙頂山是茶樹種植和茶葉製造的起源地。綠茶最早起源於巴地(今川北、陝南一帶),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當年周武王伐紂時,巴人為犒勞周武王軍隊,曾“獻茶”。

《華陽國志》是信史,可以認定:不晚於西周時代,川北(七佛貢茶)的巴人就已開始在園中人工栽培茶葉。綠茶據傳發源於湖北省赤壁市。

元朝末年,朱洪武率領農民起義,羊樓洞茶農從軍奔赴新(疆)蒙(古)邊城。他們在軍中見有人飯後腹痛,便將帶去的蒲圻綠茶給病者服用。

服後,患者相繼病癒。這件事被朱洪武得知,他記在了心裏。

當了皇帝后,朱洪武和宰相劉基到蒲圻找尋隱士劉天德,恰遇在此種茶的劉天德長子劉玄一,劉玄一請朱皇帝賜名。朱洪武見茶葉翠綠,形似鬆峯,香味俱佳,遂賜名“鬆峯茶”,又將長有茶葉的高山,命名為鬆峯山。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朱元璋因常飲羊樓鬆峯茶成習慣,遂詔告天下:“罷造龍團,唯採茶芽以進。”因此,劉玄一成為天下第一個做綠茶的人,朱元璋成為天下第一個推廣綠茶的人,羊樓洞成為天下最早做綠茶的地方。

5. 綠茶有多少年的歷史

三千多年(從採集野生茶曬乾收藏的製作開始算起)真正開始作為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製法開始,到12世紀又發明炒青製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幹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綠茶按其乾燥和殺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

綠茶為我國茶量最大的茶類,產區分佈於個產茶省、市、自治區,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生產量最高,質量最優,是我國綠茶生產的主要基地。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綠茶佔國際貿易量的70%以上,銷量遍及北非、西非各國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綠茶銷量佔內銷總量的1/3以上。

同時,綠茶又是生產花茶的主要原料。所以一般我們把茶文化的開始定在公元8世紀,漢唐時期

6. 綠茶的生產歷史是什麼樣的

綠茶的生產歷史可追溯到唐代以前。

唐代陸羽《茶經》中曾記述了古代綠茶製造方法。陸羽在《茶經•三之造》中寫道:對採下的鮮葉,“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

當時採用蒸汽殺青的辦法進行殺青,稱為蒸青。到了南宋,發明了鍋熱殺青,稱為炒青。

至明代,中國綠茶生產基本都改成炒青,綠茶品質不斷提髙。中國綠茶製法9世紀傳人日本,日本目前仍盛行蒸青綠茶,其製茶方法和原理,唐宋時代自中國傳入,沿用至今。

綠茶製法先後傳到越南、俄羅斯、印度等國家,近代還傳人亞洲、非洲的一些產茶國家。由於中國的生產條件(如氣候、土壤、地勢、緯度等)和茶樹品種得天獨厚,加之生產歷史悠久,經驗豐富,採製技術精湛,製成的綠茶品質優異,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因此,千百年來,中國一直是綠茶主要生產國,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保持着絕對優勢。綠茶是一個品目繁多的茶類,在所有的茶類中最為突出,形有長、圓、扁、曲之分,色亦變化萬千。

通常依殺青方法不同,分為鍋熱殺青綠茶(即炒青綠茶)和蒸汽殺青綠茶(即蒸青綠茶)兩大類。

7. 怎樣做綠茶米飯

好好研究一下吧,希望睡醒的小貓我可以幫到你哦~~~*^^*

1.先泡一杯綠茶,用茶葉最好,我今天因為手邊沒有茶葉,所以用的是袋裝的茶,把袋袋撕開了泡的

2.接着就是洗米啦~~分量嘛~就看你自己要吃多少了,今天我弄了一小罐米(就是那種舀米的罐頭),綠茶是泡了一小碗。水要瀝乾哦~~

3.然後呢,就是把綠茶倒進米里面,水面高出米半個指截就好了。綠茶葉也可以倒進飯裏一起煮,這樣會更香哦。還有就是不要把綠茶葉都倒進去,留一點點備用。

4.然後就可以插上電飯煲,安心等待了.

5.飯好了之後,把它盛到碗裏,加一些鹽阿,芝麻什麼的(我沒有芝麻,又怕味道不夠,就加了黑胡椒粉,很好吃的呢~)。前面沒有倒進去的綠茶葉,現在就有用咯,把它也加進飯裏吧。攪拌均勻之後用蓋子蓋上等5~10分鐘

6.然後就可以吃啦~~因為綠茶飯口味比較清淡,所以口味重的朋友可以加一些肉鬆阿什麼的,自由發揮~~

另外,附上其他二則,借鑑參考啦,祝你成功!

*********************************************

綠茶飯DIY製作

材料:

1人份的米飯,肉鬆少許,綠茶葉,鹽,芝麻雲南普洱茶網主要介紹:普洱茶,雲南普洱茶,普洱茶知識,普洱茶的功效,普洱茶減肥,普洱茶的減肥功效,普洱茶的價格,普洱茶的命名,普洱茶的喝法,普洱茶的功效,普洱茶文化,茶馬古道,雲南普洱茶產區,雲南七子餅,下關普洱茶,普洱茶廠家,勐海大益普洱茶,普洱茶歷史等茶葉及茶葉包裝,茶葉圖片的綜合性茶葉網站。

製作方法:

用浸過綠茶的水來煮飯,還可以把綠茶葉也放在一起煮。煮好後,把飯盛到一個寬口的碗中,可以撒些綠茶,然後均勻攪拌,再放上鹽和芝麻,蓋上蓋子等5-10分鐘,待綠茶充分散發香味後打開蓋子,放上肉鬆,再均勻攪拌。平時喝茶後剩下的綠茶葉,也可以用來煮飯。

材料:

綠茶粉末1大勺,瓊脂5克,糖小半杯,鹽1/2小勺,水2杯

製作方法:

在沸水中放入瓊脂,煮開後撈出。用半杯熱水衝開綠茶粉末,注意不要結團。在煮熟的瓊脂中加入1.5杯水,用中火邊煮邊攪拌,煮的過程中要撈出泡沫和懸浮物。加入糖和鹽,等瓊脂完全溶解後加入剛才調好的綠茶水,再煮一會兒,然後將其倒入模子裏,放進冰箱冷凍。

8. 龍井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什麼朝代

龍井茶始產於宋代,明代益盛。

在清明前採製的叫“明前茶”,穀雨前採製的叫“雨前茶”。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説法。

龍井茶泡飲時,但見芽芽直立,湯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葉、俗稱“一旗一”者為極品。 龍井茶是中國著名綠茶。

產於浙江杭州西湖一帶,已有一千二百餘年曆史。龍井茶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的特點。

龍井茶得名於龍井。龍井位於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的龍井茶村。

龍井茶因其產地不同,分為西湖龍井、錢塘龍井、越州龍井三種,除了西湖產區168平方公里的茶葉叫作西湖龍井外,其它兩地產的俗稱為浙江龍井茶。

六大茶類齊全於哪個朝代

國茶文化是中國製茶、飲茶的文化。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發現並利用茶,下面一起來看看六大茶類齊全於哪個朝代。

1、 六大茶類齊全於清朝。中國六大茶類分別是綠茶、烏龍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

2、 綠茶最早起源於巴地(今川北、陝南一帶),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當年周武王伐紂時,巴人為犒勞周武王軍隊,曾“獻茶”。《華陽國志》是信史,可以認定:不晚於西周時代,川北(七佛貢茶)的巴人就已開始在園中人工栽培茶葉。

3、 烏龍茶,亦稱青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後製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品嚐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

4、 紅茶的鼻祖在中國,世界上最早的紅茶由中國明朝時期福建武夷山茶區的茶農發明,名為“正山小種”。武夷山市桐木村家族是生產正山小種紅茶的茶葉世家,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

5、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唐朝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陳櫞教授在《茶葉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系白茶原產地。”可見唐代長溪縣(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種。

6、 因其僅有名稱,能否作為起源證據還有待進一步商榷。有的學者認為白茶始於神農嘗百草時期,湖南農學院的楊文輝先生就持此觀點。他發表的《關於白茶起源時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現早於綠茶。

7、 黃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觀察方法賦予黃茶概念以不同的含義。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黃茶概念,不同現今所指的黃茶,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徵,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都因芽葉自然發黃而得名。

8、 “黑茶”二字,最早見於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陳講奏疏:“以商茶低偽,徵悉黑茶。地產有限,仍第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書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曬一篾,運至茶司,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甘肅通志》)。此茶系蒸後踩包之茶,具有發酵特徵,實為黑茶無疑。

以上就是給各位帶來的關於六大茶類齊全於哪個朝代的全部內容了。

綠茶的由來以及故事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

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

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局部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着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

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中國茶葉發展歷史

縱觀中國茶葉史,中國茶葉經歷了藥用,食用,作酒及飲料幾個階段: 以下讓我們來切身體驗一下茶葉歷史的變遷。

茶葉的傳説: 傳説是在公元前2737年,神農上山採藥,那天我們的醫藥祖先邊採邊嘗,不知不覺中已嚐了近72種中草藥。

草藥中的毒性令他覺得口乾舌燥,渾身非常的不舒服,於是便坐在樹下休息,正在這時,幾片樹葉飄落在他面前,憑着往常的習慣,他又撿起樹葉放入口中嘗試,可是令他驚奇的是,過了一會兒神農開始覺得身體舒暢起來,口也不渴了,渾身好像一下子輕鬆了下來,而口中的樹葉還留給他了一口的清香。

... ...根據記載,茶葉在中國最早是作為藥物使用的。

在我國,傳説茶是“發乎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而盛於宋”茶最初是作為藥用,後來發展成為飲料。

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中記述了以上故事“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支”。

茶 -中草藥和蔬菜-茶葉的發現? 茶樹原產於我國西南地區。

早在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我國就有關於在西南地區發現野生大茶樹的記載。

1961年在雲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發現一棵高32.12米,樹圍2.9米的野生大茶樹,這棵樹單株存在,樹齡約1700年。

起初人們將大的茶葉放在水中煮,茶湯用作藥用,嫩葉則作為蔬菜食用,隨着時間的推移,茶慢慢得成為一種珍貴的食品,只為皇家御用。

茶-酒的替代品_-茶文化的萌芽 茶的珍貴,自然而然,茶成為一種奢侈的飲品,有錢人士僅用它來宴請上賓。

逐漸的,茶慢慢發展成為了酒的替代品。

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了一些以茶養廉示儉的事例。

茶-飲料_-茶文化的形成/興盛 ? 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頂峯,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時期。

茶的引用從皇宮顯貴,王公爵士直至僧侶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國上下幾乎所有人都飲茶。

茶的飲用越來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眾多,開始將茶與詩詞歌賦結合起來。

如大詩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每天吃早茶(“起嘗一甌茗“ 《官舍》),午睡起一碗茶(“起來兩甌茗“《食後》),晚茶(“晚送一甌茶”《管閒事》)。

許多著名的詩詞歌賦出現於那個時代。

世界著名的第一本完整的茶書《茶經》也出於同期。

同時,作茶的技術也隨之而日益進步,人們飲茶的方式從原先的熬煮茶湯變成了只將沸水衝入乾製的茶葉以得茶湯。

茶成為了人們間交流的紐帶,友誼的橋樑。

人們喜歡聚在一起,泡壺好茶,吟詩作樂,享受好時光。

今天,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茶葉的健康價值。

茶,成為了和諧與温馨的象徵

我國六大茶類分別起源於什麼時候呢?

一、綠茶

綠茶是我國最早創制的茶類,自茶葉正式作為飲料後,其基本加工方法就已形成。當時加工方法較為簡單,通常是把野生茶樹上的芽葉採回後,稍微輕揉,曬乾後即為飲用。

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綠茶製法開始。唐時開始出現“蒸青團茶”的製法。到了宋代,蒸青團茶又發展為蒸青散茶。元代時,蒸青散茶製法更為精細,在加工過程中,通常按芽葉老嫩分別進行製作。

綠茶炒青製法的精細工藝是在明代形成的。關於炒青綠茶製作方法,雖有唐代“旋摘旋炒”的記載,但炒青綠茶的製法起源於12世紀末葉,在明代形成。利用乾熱來發揮茶葉的香味,從此綠茶品質有了更大提高。精細的炒青工藝在明代顧元慶《茶譜》、許次紓《茶疏》中都有評述。這種炒青加工工藝,一直沿襲至今。

二、黃茶

現行黃茶的全套生產工藝,約於公元1570年前後形成。

關於黃茶起源,據史料推測,它在公元七世紀就已有生產了。但當時黃茶不同於現在我們説的黃茶,它是由一種自然發黃的黃芽茶樹品種的芽葉製成的。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都因芽葉自然發黃而得名。

而現在所説的黃茶類,是指經過改進,在綠茶製作程序中加入“悶黃”工藝逐漸演變而來的。在綠茶炒青製造實踐中,鮮葉殺青後若不及時揉捻,或揉捻後不及時烘乾或炒幹,堆積過久,都會變黃;炒青殺青温度低,蒸青殺青時間過長,也都會發黃。所以在炒制綠茶的實踐中,就會有意或許無意地發明出了黃茶類茶。這一全套生產工藝,是在公元1570年前後形成的。如黃茶類中產量最高的條形黃茶之一黃大茶,即創制於明代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距今己有四百多年曆史。

三、黑茶

黑茶當是在明末清初開始製造的,比黃茶為遲。

“黑茶”兩字在宋神宗熙寧年代(公元1068-1077年)就出現了,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御史陳講奏疏:“以商茶低偽,徵悉黑茶……官茶易馬,商茶給賣。”《明會典》亦有載:“穆宗朱載垕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令買茶中馬事宜……收買真細好茶,勿分黑黃正附,一例蒸曬……運至漢中府辨驗真假黑黃斤篦。”但16世紀以前的這些記載中的“黑茶”是指由綠毛茶經過加工作色得來的,與我們現在所説“黑茶”(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不同。

湖南黑茶產地始於安化,安化黑毛茶創制於公元16世紀末期,製造上經殺青、揉捻後再渥堆,而後再烘乾;雲南普洱熟茶,要經過殺青、揉捻、曬乾製成曬乾毛茶,而後再經適度潮水渥堆、曬乾等工藝程序,加工技術已經相當複雜,當於黃茶之後。

四、紅茶

“紅茶”一名,始見於明代劉基所撰《多能鄙事》一書(15-16世紀間),陳椽《茶業通史》有述,葡萄牙人科魯茲神甫於1556年到達中國,1560年左右回國後著書中有言:“凡上等人家皆以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紅色。”呈紅色即指紅茶湯。可見1560年以前,就有紅茶了。1607年荷蘭東印度海船首次運銷歐洲的紅茶就是福建省崇安縣(今武夷山市)星村生產的小種紅茶。故可結:福建武夷山首創小種紅茶,時間是在16世紀末與17世紀初之間。

首先創制的是小種紅茶,由炒青發展而來。日曬代替殺青,當是在炒青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揉捻後發現葉色變紅更快,於是逐漸認識了變色的規律。後在揉捻結束堆放片刻,使其發紅更明顯,質的變化更大,而後炒和烘,則色香味完全改變。工夫紅茶是在小種紅茶基礎上演變而來,清朝董天工《武夷山志》(公元1751年)載有小種和工夫的茶名。小種紅茶是鮮葉加工複雜,毛茶加工簡單;工夫紅茶則相反,簡化鮮葉加工,毛茶加工大下工夫,所以叫工夫紅茶。

五、白茶

“白茶”一詞,有多重含義。現在我們所説白茶一般是指微發酵茶,以“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為加工工藝,不揉不炒,成茶外表滿披白毫呈白色,約起源於明代中期,清嘉慶年間(1792-1821年)開始其工藝不斷髮展,咸豐年間(1851-1861年)得以正式形成。

據宋子安在公元1064年前後所著的《東溪試茶錄》中記述,白茶宋代已有,但是當時白茶是指由一種叫白茶茶樹品種製成的白茶,其製法與綠茶製法大體相同,並蒸壓成團茶。直到明代,以“日曬”為主的白茶製作方法開始出現。明代田藝蘅所著《煮泉小品》(公元1554年)中有載:“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近自然……”這就類似於現代白茶的加工工藝中“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

據《福建地方誌》和茶葉專家張天福《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中記載,白茶早先由福鼎創制於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是以“福鼎菜茶”的壯芽為原料,製成銀針,但芽頭瘦小白毫不顯。約在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福鼎選育出大白茶茶樹良種後,於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開始以大白茶芽制銀針,稱白毫銀針。白牡丹繼白毫銀針之後,最早創制於建陽水吉,後傳入政和、福鼎。公元1922年,政和開始創制白牡丹。

而陳椽在《茶業通史》根據相關史料認為,白茶是在19世紀50--60年代創制的。

六、青茶

青茶種類很多,製法繁簡差異很大,故關於青茶的起源,學術界尚有爭議。程啟坤等(2004年)認為,武夷茶的加工工藝,在《王草堂茶説》中有詳細的記載:“茶採後,以竹筐勻鋪,架於風日中,名曰曬青。俟其青色漸收,然後再加炒焙……武夷炒焙施,烹出之時,半青半紅,青者乃炒色,紅者乃焙色也……”此著作成書於清代前期(注:確切年代不可考,一般認為是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因此武夷茶這種獨特工藝的形成,在此時間之前。茶學專家陳椽有考,安溪青茶是福建安溪勞動人民在清雍正年間(公元1723-1735年)創制的,烏龍青茶是在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開始生產的。

青茶製法是從綠茶結合紅茶發展而來,先日光萎凋而後炒青、揉捻及烘乾。當時工夫紅茶品質下降,綠茶遭到印度紅茶衝擊,銷路都不好,影響人民的生活,這就推動了製茶技術的革新,青茶隨之出現。

誰能列舉出來幾大茶類在歷史上出現的先後次序?

眾所周知,我國是個茶葉大國,茶葉是華夏民族日常生活中第一部分。無論是茶葉的製作還是茶文化,在世界上是歷史最為悠久的。我國的茶葉按照茶性的分類可以分為六大類,分別是:綠茶、白茶、黃茶、黑茶、青茶(烏龍茶)、紅茶等,喝了這麼久茶,你知道哪種茶類是最早出現的呢?

綠茶的起源——3000年左右

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是指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而製作的飲品。綠茶是我國最早創制的茶類。

蒸青綠茶工藝脱胎於唐時開始出現“蒸青團茶”的製法。到了宋代,蒸青團茶又發展為蒸青散茶。元代時,蒸青散茶製法更為精細,在加工過程中,通常按芽葉老嫩分別進行製作,元代王禎《農書》第一次提到蒸青之後趁熱揉之,現代意義的蒸青綠茶工藝趨於成熟。

黃茶的起源——1400年左右

黃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觀察方法賦予黃茶概念以不同的含義。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黃茶概念,不同現今所指的黃茶,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徵,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都因芽葉自然發黃而得名 。

在歷史上,未產生系統的茶葉分類理論之前和在眾多消費者中,大都憑直觀感覺辨別黃茶。這種識別黃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葉品質極不相同的幾個茶類,涉及到很多種品質各異的茶葉。

如上面所説的因鮮葉具嫩芽葉而得名的黃茶,而實為綠茶類。還有采制粗老的綠茶,曬青綠茶和陳綠茶;青茶的連心、包種等都是黃湯,很易誤認為是黃茶。

黑茶的起源——1300年曆史

黑茶當是在明末清初開始製造的,比黃茶為遲。但16世紀以前的這些記載中的“黑茶”是指由綠毛茶經過加工作色得來的,與我們現在所説“黑茶”(青磚茶、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不同。

湖南黑茶產地始於安化,安化黑毛茶創制於16世紀末期,製造上經殺青、揉捻後再渥堆,而後再烘乾;雲南普洱熟茶,要經過殺青、揉捻、曬乾製成曬乾毛茶,而後再經適度潮水渥堆、曬乾等工藝程序,加工技術已經相當複雜,當於黃茶之後。

紅茶的起源——400多年曆史

紅茶的鼻祖在中國,世界上最早的紅茶由中國明朝時期福建武夷山茶區的茶農發明,名為“正山小種”。武夷山市桐木村家族是生產正山小種紅茶的茶葉世家,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美國韋氏大辭典,“祁門紅茶”記錄着祁門紅茶的原產地——中國安徽省祁門縣。

小種紅茶由炒青發展而來。日曬代替殺青,當是在炒青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揉捻後發現葉色變紅更快,於是逐漸認識了變色的規律。後在揉捻結束堆放片刻,使其發紅更明顯,質的變化更大,而後炒和烘,則色香味完全改變。

白茶的起源——1800年左右

白茶,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農創制的傳統名茶。白茶是一種採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

史載,東漢時期,一個叫尹珍的青年懷揣家鄉生長自制的“荼”, 拜謁著名儒學大師許慎,遭門丁刁難,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許慎整個府邸充溢着濃郁的茗香。

許慎踱步而出溯源,隨即便邀尹珍入書房,將其“荼”沖泡相觀,但見其外形優美,白色葉底如銀針墜壺,湯色碧綠明亮,品之頓覺味鮮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發其在《説文解字》中對 “荼”的註解,用“檟、茗、蔎” 譯註“荼”字的色、香、味。

青茶(烏龍茶)的起源——1000多年曆史

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酵茶及全發酵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 健美茶”。

烏龍茶起源於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烏龍茶的形成與發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貢茶,也是宋代以後最為著名的茶葉,歷史上介紹北苑茶產製和煮飲的著作就有十多種。北苑是福建建甌鳳凰山周圍的地區,在唐末已產茶。

綠茶完整工藝的形成在哪個時期?

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是指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而製作的飲品。綠茶是我國最早創制的茶類。

蒸青綠茶工藝脱胎於唐時開始出現“蒸青團茶”的製法。到了宋代,蒸青團茶又發展為蒸青散茶。元代時,蒸青散茶製法更為精細,在加工過程中,通常按芽葉老嫩分別進行製作,元代王禎《農書》第一次提到蒸青之後趁熱揉之,現代意義的蒸青綠茶工藝趨於成熟。

綠茶炒青製法的精細工藝是在明代形成的。關於炒青綠茶製作方法,雖有唐代“旋摘旋炒”的記載,但炒青綠茶的製法起源於12世紀末,在明代形成。利用乾熱來發揮茶葉的香味,從此綠茶品質有了更大提高。精細的炒青工藝在明代顧元慶《茶譜》、許次紓《茶疏》中都有評述。這種炒青加工工藝,一直沿襲至今。

什麼是綠茶

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

綠茶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而製作的,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含有的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咖啡鹼、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綠化色澤和茶湯較多保存了鮮茶葉的綠色格調,由此得名。

中國生產綠茶的產地極為廣泛,包括河南、貴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四川、陝西、湖南、湖北、廣西、福建。

綠茶的歷史沿革:

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來看,蒙頂山是我國曆史上有文字記載人工種植茶葉最早的地方。從現存世界上關於茶葉最早記載的王褒《童約》和吳理真在蒙山種植茶樹的傳説,可以證明四川蒙頂山是茶樹種植和茶葉製造的起源地。

綠茶最早起源於巴地(今川北、陝南一帶),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當年周武王伐紂時,巴人為犒勞周武王軍隊,曾“獻茶”。《華陽國志》是信史,可以認定:不晚於西周時代,川北(七佛貢茶)的巴人就已開始在園中人工栽培茶葉。

綠茶是我國最早出現的茶嗎?一般分佈在哪些區域?

我國是茶葉的原產地,有數千年的種植歷史。據《華陽國志巴志》年透露,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四川巴蜀土地就開始人工種植茶樹,作為特產向當時的朱王朝進貢。張易《廣雅》有句話説:在刺巴之間摘下葉子,製作麪包,用大米膏油。這是較早記錄茶葉慣例的文獻。唐朝以前茶葉製作技術不成熟,也沒有廣泛普及。在此之前,茶葉主要以三種方式存在,第一種是生吃,即摘下茶樹,摘下新鮮葉子直接吃,這是藥用價值。第二種還可以用來做名菜,即把茶葉當蔬菜吃,煮稀飯。第三種是幹藏,這種方法直到三國時代才出現。

到唐朝有事的時候,茶葉種植已經完全從巴蜀地區出來,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華南地區廣泛種植。據肉牛《茶經》稱,唐朝已有8大茶葉產區,現分佈在四川、河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10多個省。在茶葉大規模種植的情況下,茶葉製造工藝可以突飛猛進。唐朝主要做蒸青糕茶,偶爾也有產茶製作。這時茶葉其實可以説是綠茶的前身和鼻祖。因為,不管是糖果茶還是山茶,都是通過發酵,用其他方式殺害和乾燥青而製成的。宋朝時期,茶葉進入歷史上第一個旺季,所謂唐城興盛於宋,宋朝茶葉製作工藝有了很大的發展。其中福建建安公差成為最有名的公差。

綠茶,又稱發酵茶。以茶樹新芽為原料,採用殺青、捻、乾等典型工藝製作。根據乾燥和瘦肉的方法,通常分為烤綠、幹綠、幹綠綠茶、蒸綠茶。綠茶形成了清湯綠葉,味道收斂性強的特點。綠茶是歷史上最古老的茶類,距今3000多年前,是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主要分佈在浙江、安徽、江西等地。

代表茶:西湖龍井、彩花毛尖、信陽毛尖、嶗山綠茶、日照綠茶、阿米雪雅、黃山毛峯、洞庭湖、廬山雲霧茶、竹葉清茶、高竹順、太平原崇魁北克、恩施,紅茶也叫發酵茶。以適合製作本產品的茶樹芽葉為原料,經過捻、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那個湯色是以紅色為主而得名的。紅茶可分為小眾紅茶、時間紅茶、紅茶、紅茶,是我國第二大茶類。

TAG標籤:#綠茶 #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