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竹古代的字怎麼寫

竹古代的字怎麼寫

知科普 人氣:1.92W
1. “竹”字的古代寫法是什麼

竹與中國文字結緣最早。可追溯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陶器上,有“竹”的象形符號。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有“竹”的象形符號和與竹有關的文字。古人以竹片作為文字的載體,用牛皮繩串起來編結成書,就是所謂的“韋編”。大教育家孔子勤於讀書, 把牛皮繩多次翻斷,被人們作為“韋編三絕”的佳話傳頌。從戰國到魏晉長達八百年的歲月裏,人們皆用“竹簡”寫字、刻字、著書立説。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竹書紀年》以及《尚書》、《禮記》、《論語》等經典,都寫在竹簡上。由於竹簡的利用,使中國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到殷商時代,為中國文化的發展及歷史文獻的傳存立下了汗馬功勞。以象形表意為特徵的方塊漢字也因竹簡而被固定下來,逐漸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書法藝術。

竹古代的字怎麼寫

揚州“個”園就是因為“個”字長得像竹子,所以起名為“個園”。

2. 古代字寫在竹篇上的叫什麼

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現在一般説竹簡。均用毛筆墨書。漢代簡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

),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

、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

文書。

竹簡多用竹片製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用於書寫文字的木片稱木牘,多用於書寫短文。

簡牘起源於西周,春秋戰國時使用更廣。公元4世紀左右,由於紙已廣泛使用,簡牘才為紙抄本所代替。

3. 竹字繁體怎麼寫

“竹”沒有繁體字,只有異體字:

TAG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