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古代的上字怎麼寫的

古代的上字怎麼寫的

知科普 人氣:1.29W
1. 古代的字是怎麼寫的

中國古代文字演變過程

古代的上字怎麼寫的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草書→ 楷書 → 行書。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 “漢字七體” 。

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會意的造字原則,形聲字只佔20%。主要使用石刀劃刻

金文(鐘鼎文):殷代圖像金文,先秦稱銅為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鐘鼎文、彝器款識。與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顯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實的寫法,使形象生動逼真,渾厚自然。與甲骨文筆道細、直筆多、轉折處多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筆道肥粗,彎筆多,團塊多。主要使用金屬銘刻

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

篆書: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同時期產生了毛筆,主要使用毛筆書寫,之後均主要採用毛筆書寫

大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別創新體,以趨簡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書、史書之稱。因其為史籀所作,故世稱"籀文"。大篆散見於《説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鐘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小篆: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標準字體。由大篆簡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筆力遒勁之意。小篆之形體結構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作了改換歸併。與大篆相比較無象形性。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其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極重大的意義。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

隸書:從小篆向隸書演變的第一步,最顯着的變化是從婉曲的錢條變為平直的筆畫,從無角變成有角。

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

草書: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章草,沿襲多種古文字變化而成。草書本於章草,而章草又帶有比較濃厚的隸書味道,因其多用於奏章而得名。章草進一步發展而成為“今草”,即通常人們習稱的“一筆書”。今草大部分較章草及行書更趨於簡捷。草書給予觀者豪放不羈、流暢之感。

楷書: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體。“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楷書有一種穩重而衍生出寧靜之感;文字因個人書寫的方式、性格之異,而有不同風格的同一字體。

行書:“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書(字)體。行書不同於隸、楷,其流動程度可以由書寫者自由運用。行書表現出浪漫唯美的氣息。行書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美,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2. 古代的“從”字怎麼寫

【子集中】【人字部】從·康熙筆畫:4·部外筆畫:2 《説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為從,向陰為比。士之趨向,不可不慎。 (從)《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 俗平聲。《説文》本作從。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説命》後從諫則聖。又《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於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又《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雲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又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又《廣韻》《集韻》七恭切,促平聲。《廣韻》從容也。《正韻》從容,舒緩貌。《書·君 》從容以和。《禮·中庸》從容中道。又《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又《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詩·齊風》衡從其畝。《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又與蹤通。《史記·聶政傳》重自以絕從。《前漢·張湯傳》從跡安起。又《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韻會》髻高也。《禮·檀弓》爾無從從爾。又《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又《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俗去聲。《説文》本作。隨行也。《詩·齊風》其從如雲。《論語》從我者,其由與。又《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書·囧命》其侍御僕從。《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注》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又《集韻》《類篇》似用切,音頌。同宗也。《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為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為從祖,祖母。《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為名也。又《集韻》子用切。與縱同。《禮·曲禮》欲不可從。《論語》從之純如也。[

3. 古代的我字怎麼寫

一、“我”字的寫法

我,甲骨文像一種有許多利齒的武器,是戌的變形,即超級的戉(鉞),無人可敵的威猛戰器。有的甲骨文簡化齒形。

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略有所變形,甲骨文字形中的利齒狀被寫成了類似的“禾”。篆文承續金文字形。當“我”演變成代詞後,後人再加“口”另造“哦”,表示手持戰具吶喊示威。

古漢字中的人稱來源,體現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識:臉部的正中央為“自”(鼻子,第一人稱),臉部的下邊為“而”(頜須,第二人稱),身體的最下端為“之”(腳板,第三人稱);同樣,威猛的武器為“我”(大戌,第一人稱),而只用於短程集發的弓弩為“爾”(排箭,第二人稱)。

二、造字本義

造字本義:動詞,手持大戉,吶喊示威。

文言版《説文解字》:我,施身自謂也。或説我,頃頓也。從戈。

白話版《説文解字》:我,當事人對自己的稱謂。有的説,“我”是頃頓。字形採用“戈”會義。

擴展資料

“我”的組詞

一、我們 [ wǒ men ]

人稱代詞。稱包括自己在內的若干人。

二、忘我 [ wàng wǒ ]

為了國家、集體的利益而忘掉自己。形容公而忘私:~地勞動。

三、恕我直言 [ shù wǒ zhí yán ]

請原諒我有話直説。

四、自我認知 [ zì wǒ rèn zhī ]

也叫自我意識,或叫自我,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包括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

五、投我以桃 [ tóu wǒ yǐ táo ]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後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我 (漢語漢字)

4. 古代的了字怎麼寫

2、草木之葩也-康熙字典。

【申集上】【艹字部】 康熙筆劃:10 部外筆劃:4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

【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

【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

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

【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

【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幹,一歲再三花。

【説文】本作華。榮也。

從艹??,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虧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於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

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

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為花者。

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於魏晉以下之新字乎。越來越簡化 古代 華”通 “花”。

5. 古代的和字怎麼寫

拼 音 hé hè huó huò hú

筆 畫 8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hé ]

1.相安,諧調:~美。~睦。~諧。~聲。~合(a.和諧;b.古代神話中象徵夫妻相愛的兩個神)。~衷共濟。

2.平靜:温~。祥~。~平。~氣。~悦。~煦。惠風~暢。

3.平息爭端:講~。~約。~議。~親。

4.數學上指加法運算中的得數:二加二的~是四。

5.連帶:~盤托出(完全説出來)。~衣而卧。

6.連詞,跟,同:我~老師打球。

7.介詞,向,對:我~老師請教。

8.指日本國:~服(日本式服裝)。~文。大~民族。

9.體育比賽不分勝負的結果:~棋。~局。

10.姓。

[ hè ]

1.和諧地跟着唱:曲高~寡。

2.依照別人的詩詞的題材或體裁作詩詞:~詩。

[ huó ]

在粉狀物中攪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面。~泥。

[ huò ]

1.粉狀或粒狀物攙和在一起,或加水攪拌:~藥。奶裏~點兒糖。~弄。~稀泥。

2.量詞,指洗衣服換水的次數或一劑藥煎的次數:衣裳洗了三~水。

相關組詞

和麪 和氣 暖和 和好 總和 平和 和平 和聲 附和 温和飽和 緩和 和諧 和睦

6. 古代一字怎麼寫

一,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號“一”既代表最為簡單的起源,也代表最為豐富的渾沌整體。造字本義:最小原始單位,最小的正整數。

金文

、篆文

承續甲骨文字形。一 ,代替混沌太初的整體;二 ,上面的一橫代表“天”,下面的一橫代表“地”;三 ,上下兩橫代表“天地”,中間的一橫代表“人”。

擴展資料

一,讀作yī,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為最小原始單位,最小的正整數,後引申為相同的,無二至的、整體的、全部的、整個的、所有的等。

文言版《説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弌,古文一。

白話版《説文解字》:一,開天闢地之初、萬物形成之始,道立於一體化的渾沌,然後造化分出天地,化成萬物。所有與一相關的字,都採用“一”作邊旁。弌,這是古文寫法的“一”。

“一”在古文中的含義:

①。《狼》:“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一個屠户在晚上回家,擔子裏的肉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

②一邊;一面。《蘭亭集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敍幽情。”(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敍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③專一。《勸學》:“用心一也。”(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一

TAG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