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知科普>综合知识>余姚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余姚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知科普 人气:3.01W

余姚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余姚过年的风俗主要有腊月置年货、送灶神、挑水、糊窗门、准备福礼、掸尘、写春联和舞龙等。

余姚人在腊月里就开始准备过年所需的各种物品,如年糕、糖果、饼干、酒水、肉类、蔬菜等;余姚人在腊月二十三日晚上要送走灶神,灶神是家中的保护神,每年都要上天汇报一家人的善恶;余姚人在除夕早上要去河边或者井边挑水,这是一种祈求来年平安顺遂的习俗;余姚人在除夕前后要用新纸或者新布糊住窗户和门,这是一种驱邪避凶的做法。

余姚过年的风俗有掸尘、写春联、放爆竹、吃豆茶年糕、舞龙等。

1、掸尘:是中国传统年俗之一。

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写春联:是为了庆祝新春佳节所作的对联,其内容多系表示对新年新岁的美好向往和祝福,一般可分为通用、农村、城市、行业用联等细目。

3、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间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做“年”的怪兽。

4、吃豆茶年糕: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年糕年糕年年高升,寓意所有人的工作、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豆茶一般以豇豆或赤豆为主料,有“头头顺流”之寓意。

5、舞龙: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

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余姚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地方,其过年的风俗和许多其他地方的春节风俗相似。

以下是一些余姚过年的常见风俗:

1. 守岁:在除夕夜,家人会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

他们会一起吃年夜饭,互相祝福,留守家中,直到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2. 放鞭炮:在除夕夜和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放鞭炮来驱邪和迎接新年的到来。

鞭炮的声音被认为可以驱走不祥之气,带来好运。

3. 贴春联:人们会在家门口贴春联,春联是一种由对联组成的对联,上联和下联通常是由红色的对联纸书写而成。

春联通常包含吉祥的寓意和祝福的话语,用于迎接新年。

4. 拜年:在新年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

他们会拜访亲戚、朋友和长辈,向他们致以新年的祝福,表示对他们的敬意和问候。

5. 吃年货:在过年期间,人们会准备各种传统的年货食品,如饺子、年糕、鱼等。

这些食品在象征着吉祥和团圆,人们相信吃了这些食物会带来好运和幸福。

6.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在过年期间也非常流行。

人们会表演舞龙和舞狮来庆祝新年,舞龙舞狮被认为可以驱邪和带来好运。

这些是余姚过年的一些常见风俗,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和习俗。

每个地方的风俗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吉祥、团圆和祝福的追求。

1、掸尘:来自又称扫屋、扫求队料受给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

2、写春联: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

它以对包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3、放爆竹:放爆竹是满欢矿候本林特力中国传统民间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做年的怪兽。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天宇。

4、吃豆茶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年糕年糕年年高升,寓意所有人的工作、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豆茶一般以豇豆或赤豆为主料,有头头顺流之寓意。

5、舞龙: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

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6、照蝗虫也叫照坏虫,用草火把燃烧照田间,除一岁侵蚀虫害。

余姚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余姚过年的风俗有掸尘、写春联、放爆竹、吃豆茶年糕、舞龙等。掸尘:是中国传统年俗之一。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写春联:是为了庆祝新春佳节所作的对联,其内容多系表示对新年新岁的美好向往和祝福,一般可分为通用、农村、城市、行业用联等细目。

余姚过年的风俗有掸尘、写春联、放爆竹、吃豆茶年糕、舞龙等。

1、掸尘:是中国传统年俗之一。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写春联:是为了庆祝新春佳节所作的对联,其内容多系表示对新年新岁的美好向往和祝福,一般可分为通用、农村、城市、行业用联等细目。

3、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间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做“年”的怪兽。

4、吃豆茶年糕: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年糕年糕年年高升,寓意所有人的工作、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豆茶一般以豇豆或赤豆为主料,有“头头顺流”之寓意。

5、舞龙: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余姚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余姚春节的风俗有哪些写征文

1、备年货:十二月廿三前后,开始做年糕、办年货、准备菜肴过年。

2、祭祖扫尘:大年三十,家家设影堂祭祖,剪贴春联和元宝、双喜字,家家户户布置一新。

3、吃团圆饭:除夕夜,家家团聚吃年夜饭,因故未到者,须设一盅一筷,以示团圆。然后长辈向晚辈分压岁钱,是夜火烛高照,放鞭炮,合家团聚欢娱,称之守岁。

4、吃汤圆:初一早食豆茶、汤圆、年糕、粽子,谓之头头顺流、团团圆圆、年年高升。

5、拜年:初二开始走亲戚,晚辈向长辈拜年,随带几包糕点,谓之拜岁。长辈向晚辈小孩发拜岁钱或拜岁果子(甘蔗、荸荠等)。

6、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

7、糊窗门:二十四已经扫完尘,二十五就要把旧的窗户纸撕掉,即将去年的不顺心都撕掉,换上干净的新纸,预示来年新的盼头,然后再贴上春联,福字,和窗花来装饰。

8、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间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做年的怪兽。

余姚的过年习俗余姚的节日风俗

余姚过年习俗有:掸尘、写春联、放爆竹、照蝗虫、沏糖茶等。余姚,浙江省辖、宁波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宁绍平原。东与江北区、海曙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区、嵊州市接壤,西连上虞区,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余姚自古人杰地灵,是姚江学派的发祥地,也是王守仁、黄宗羲、蒋梦麟、沈君山等人的故乡。

1、正月十四“照蝗虫”,余姚儿童提纸灯照屋角墙脚、田塍河道,持小锣,边敲边唱:“照蝗虫,兆丰年,蛇虫百脚都死光。”老百姓会在田间地头用稻草扎火把,除蝗虫。

2、掸尘,就是余姚的大扫除,对家或周边进行打扫、对一些器物进行清洁等。杨鹏飞告诉记者:“一些村庄常常组织村民进行大范围的清扫,清理杂草、垃圾,寓意‘干干净净过新年’。

3、写春联,则是余姚延续得比较好的传统习俗。每年,市书法家协会都会组织一批书法家义务为市民写春联。旧时,春联多“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祝福语;如今,春联仍然书写一些吉祥的语句,但内容更加新颖,富有时代气息,也有不少人会贴倒“福”字。

4、放爆竹,是余姚很古老的民间习俗,有“驱邪祈福保平安”之意,年俗中有除夕夜“放关门炮仗”、正月初一“放开门炮仗”等。四明山区古时直接用毛竹烧火,因为竹节燃烧时会发出“砰砰”的声音。出于环保、安全等考虑,建议尽量少“放爆竹”。

5、沏糖茶,它是余姚春节待客的最高礼节,一般用红糖,现在条件好了,用白糖。有人到家里拜年,第一杯要沏糖茶给他,希望他新年的日子像糖一样甜。

余姚过年传统民俗有哪些?

余姚过年传统民俗有:

1、十二月二十起,开始“日”称“夜”,提醒大家诸事抓紧,不要拖过年。二十三夜起,家庭主妇每天都有迎接过年的工作任务。

2、廿三夜,又称“小年夜”,傍晚时送灶神。

3、廿四夜,掸尘(即全家大扫除),清洗准备祭祀的器皿。

4、廿五夜,挑水,务必使家里所有的水缸都满满的。糊窗门,给所有的木格窗户换上新的窗纸。晚上“洗老虎脚”,可使脚力强健。

5、廿六夜,继续准备过年工作,但忌杀生。

6、廿七夜至廿九夜,准备祝福、祭祖用的三牲(鸡、鱼、猪肉)、五牲(加羊肉、鹅)等福礼。中堂或大门口贴年画、春联、福字,尤其注意余姚旧俗福字不能倒贴。

7、清明节,余姚市民在清明期间,会到山间田头采摘艾草,回家制成青嫩的团子和清明麦果,糯糯的米香透着青草的气息,给节日添了一份思念。

8、除夕,中堂或大门口贴年画、春联、福字,尤其注意,余姚旧俗里“福”字不能倒贴。还有请菩萨、谢年,祝福须有男性当家人主持,为保持肃静,有些人家女人、小孩要回避。祝福如果用三牲、五牲,宰杀鸡鹅时要注意留几根尾巴上的长毛。鲤鱼须是活的,祝福结束即放生。

9、中秋节,宁波一带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期间还有请月姑、烧斗香、龙舟竞渡、放船灯等活动。

10、元宵节,正月十四夜姚西姚北一带农民扎火把,到自家田头照坏虫;妇女有请‘屙缸姑娘’(厕神)的习俗。姚南山区一带有拜“仙姑娘娘”的习俗。

余姚过年习俗是怎么样的?

余姚过年习俗是十二月廿三夜前后,做年糕,办年货,准备菜肴过年。

余姚过年从廿三开始。这一天做年糕。办年货。准备佳肴。廿三夜晚送灶君上天。摆供品。扫尘土。三十晚上设影堂祭祖。剪贴春联和元宝、双喜字,家家户户都布置一新!余姚市,浙江省辖县级市,由宁波市代管,位于中国浙江省宁绍平原。

余姚的气候特征:

余姚地处北带季风气候。阳光充沛,雨量丰富,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其四季特征春季暖气流增强,气温曲折回升,时冷时热,降水明显增多,有春寒,倒春寒天气。夏季初夏天气闷热,阴雨连绵,时有大雨、暴雨,为梅雨季节。

盛夏天气炎热干燥,形成伏旱,有时受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炎热、干旱有所缓解。秋季:冷空气逐渐南下,有时秋雨连绵,暖气流偏强时,出现秋老虎天气,间有台风或热带风暴。冬季天气晴冷干燥,有时降雪,遇到春寒暴发,带来严寒。

余姚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我要写作文 最好详细点 !

余姚过年的习俗:十二月廿三夜前后,做年糕,办年货,准备菜肴过年。“三十年夜”,设影堂祭祖,剪贴春联和元宝、双喜字,家家户户布置一新。傍晚分岁,吃年夜饭,家家团聚,因故未到者,须设一盅一筷,以示“团圆”。后长辈向晚辈分“压岁钱”。是夜,火烛高照,放鞭炮,合家团聚欢娱,称之“守岁”。解放以后,此俗尚存,但迷信活动逐渐减少,春联亦推陈出新。80年代以来时兴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电视节目。

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为除夕,俗称“三十年夜”、“过年”。旧时,农历十二月二十至三十,称日为夜,俗称“二十夜、廿一夜、廿三夜……三十夜(月小,廿九称三十年夜)”。廿三夜送灶君上天,此日前要“掸尘”(今称大扫除)。“廿三夜”晚饭前于灶龛前设供祭灶君,撕下灶君像朝天焚烧,称送灶君上天,至除夕换上灶君新像。此俗在余姚农村一些地区尚保留。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零时正,放“开门炮”,祭“天地神”,早食豆茶、汤圆、年糕、粽子,谓之“头头顺流,团团圆圆,年年高升。”祭祖、拜坟岁。逢人拱手护道“恭喜发财”。忌用剪刀、扫帚、秤杆、点灯(未昏即眠);忌说“死”、“输”、“光”等。死了人不报丧,不办丧事,过初五再料理。席上忌食整条鱼,谓之“有头有尾,吃剩有余。”大岚一带还忌早晨打喷嚏,以为一岁不键;忌白天打破碗盏,若打破,则念“大碗生小碗,明年生小倌”,以讨彩解魇。次日开始走亲戚,百年,互赠礼品,给小孩拜岁钱,到正月十八止。解放以后,国家规定春节例假三天,时兴向烈军属拜年和馈赠礼品。迷信活动逐渐减少,走亲戚、拜坟岁尚存。

余姚的春节习俗

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各类节庆活动却并不止于这一天。从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辞旧迎新,至除夕和大年初一达到,欢庆活动一般要到正月十五之后才结束,可谓是中国人的新年“嘉年华”。

正月初一为春节,夏历称元旦、正旦、元日,这一天是真正的大日子。人早起,穿新衣,戴新帽,换新鞋。凌晨祭天地,起床后,口念吉词开大门,谓之“开门炮”。开门炮放三只,越早越好,以示新的一年开始,“早升早发”,炮仗越响越高,寓新年大吉大利,若是“磁、磁”哑炮,则为不吉,马上就说:“吹、吹,今年发财”,再补放。

张挂本族祖宗神像、陈设祭案、供香烛、果品、以待各家祭拜。早上吃“团子”或“豆沙年糕”,寓意“团团圆圆年年好”。旧俗全家吃素,家中器什休息一天,不扫地、不生火、不杀牲、不动刀、不洗衣、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话。忌说“早”,要招来今年跳蚤多;忌点灯,要招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不出门。

每年正月初一,家里第一顿就是豆沙年糕,里面放着红豆、红枣、年糕。下饭的才菜都是素的,比如咸菜豆芽、煎豆腐、香干。不过现在也会吃荤。

还记得小时候,小孩子要早起,然后妈妈会准备好一杯杯糖茶,让小孩子一杯杯端给长辈,长辈就会给敬茶钱。

如果正月初一天气好,拜坟岁必不可少。这天,备炮仗、纸钱冥钞,向三代祖宗坟头磕拜祈新年。不过现在,初一到初三都可以,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了。

上山拜坟岁,小心烟火。心意到了就好了。

初二开始走亲戚,晚辈向长辈拜年,随带几包糕点,谓之拜岁。长辈向晚辈小孩发“拜岁钱”或“拜岁果子”(甘蔗、荸荠等)。同辈与好友之间,谓之“贺新年”,互相以“恭喜发财”等语祝贺,并约好每家办“正月饭”的时间。如亲友中有添新亲,要办“新年饭”,招待的级别比平时的“正月饭”要饭菜更丰盛。

正月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正月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为财神日,经商户男主人“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俗称“开市日”。信佛者初七夜走七座桥,初八拜寺庙。

余姚境内正月有舞狮、甩龙、做戏文等娱乐活动。乞丐上门唱滩簧,“堕民”到东家帮忙,“堕民”是旧时对从事理发、婚嫁行礼时陪侍人的辱称。

正月初五也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正月里,余姚农村普遍有请戏班的习俗。各村轮流做戏,既为春节营造热闹、欢乐的气氛,也为亲友之间贺年、拜岁、办正月饭,增加了助兴氛围。

余姚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余姚的节日习俗主要包括: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零时正,放“开门炮”,祭“天地神”,早食豆茶、汤圆、年糕、粽子,谓之“头头顺流,团团圆圆,年年高升。”祭祖、拜坟岁。逢人拱手互道“恭喜发财”。忌用剪刀、扫帚、秤杆、点灯(未昏即眠);忌说“死”、“输”、“光”等。死了人不报丧,不办丧事,过初五再料理。席上忌食整条鱼,谓之“有头有尾,吃剩有余。”大岚一带还忌早晨打喷嚏,以为一岁不键;忌白天打破碗盏,若打破,则念“大碗生小碗,明年生小倌”,以讨彩解魇。次日开始走亲戚,拜年,互赠礼品,给小孩拜岁钱,到正月十八止。建国后,国家规定春节例假三天,兴向烈军属拜年和馈赠礼品。迷信活动逐渐减少,走亲戚、拜坟岁尚存。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灯节”。十三日至十八日,宗祠挂灯结彩,挨家串户调车子灯,舞狮子灯,演灯头戏,十三日为上灯夜,女孩子穿耳裹足。家家团聚吃汤团,谓之“吃元宵”。中期开始,此俗逐渐消失。1979年灯节复兴。是年,余姚城区“灯展”丰富多彩,泗门镇舞狮子灯活动轰动附近乡村。

清明节——缘门插柳,食艾青麦果、艾青团或饺,还食苜蓿(称“亮眼草子”)。节前节后十余天,宗祠祭祖,家家上坟。城镇男女青年赴郊外赏春色,游览名胜古迹,俗称“踏青”。建国后,渐兴春游,扫烈士墓。上坟尚存。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名“端阳节”。节前姑娘缝制各式香袋,有鸡心形、菱形、粽子形、虎头形等等,内装雄黄、樟脑等香料,或挂床前或佩小孩子胸前。门前悬艾株,插菖蒲。中午,食“五黄”(雄黄酒、雄黄豆、黄鳝、黄豆、黄瓜)、花糕、巧粽、茶叶蛋,取酒中雄黄在小孩额上画“王”字。在后门壁角喷洒雄黄酒,以麦须、艾叶烟熏,以除秽消毒。城区、石堰(今属慈溪市)一带赛龙舟。今仅存吃粽子和茶叶蛋等。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亦名“鬼节”,以素食祭祀祖先,请吃“七月半饭”。七月十三至十八,僧寺办斋,庙宇演目连戏,调吊、调无常、放焰口,超度冤鬼。此俗今废。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八月半”。节前,亲朋互赠月饼等礼品。是夜,合家团聚室外吃月饼、水果赏月,有的还备酒菜酌饮。70年代中期始兴集体赏月。今旧俗复兴。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是日,登高,食花糕。农村裹粽子,山区则食“山芋艿烩鸡娘”。此俗今罕见。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或二十九除夕,俗称“三十年夜”、“过年”。旧时,农历十二月二十至三十,称日为夜,俗称“二十夜、廿一夜、廿三夜……三十夜(月小,廿九称三十年夜)”。廿三夜送灶君上天,此日前要“掸尘”(今称大扫除)。“廿三夜”晚饭前于灶龛前设供祭灶君,撕下灶君像朝天焚烧,称送灶君上天,至除夕换上灶君新像。此俗建国后渐废除,但大扫除一直坚持。廿三夜前后,做年糕,办年货,准备菜肴过年。“三十年夜”,设影堂祭祖,剪贴春联和元宝、双喜字,家家户户布置一新。傍晚分岁,吃年夜饭,家家团聚,因故未到者,虚蛇一盅一筷,以示“团圆”。后长辈向晚辈分“压岁钱”。是夜,火烛高照,放鞭炮,合家团聚欢娱,称之“守岁”。建国后,此俗尚存,但迷信活动逐渐减少,春联亦推陈出新。80年代复兴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电视节目。

安徽过节和余姚过节风俗的异同点

安徽过节和余姚过节风俗的异同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安徽:

1.安徽的节日主要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和端午节为主。

2.安徽人传统上喜欢烧火、点灯、猜谜节目等活动,以庆祝节日。

3.安徽人也会在节日期间悬挂红灯笼、贴春联等来增加节日气氛。

余姚:

1.余姚的节日主要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清明节为主。

2.余姚人会在节日期间悬挂红灯笼,贴春联,烧火点灯,猜谜节目等活动,以庆祝节日。

3.余姚人也会在节日期间放烟花来庆祝节日。

宁波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年夜饭”是年三十里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在这一天,在外地的儿女们再远也会赶回家中团聚。如果实在不能回家,那吃年夜饭时就要空出一个座位,放上碗筷,视作人齐无缺。鳗鲞、红膏炝蟹、鱼、年糕是宁波人必备的年夜菜。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小孩给长辈磕头拜年,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因为“祟”与“岁”谐音,“压祟”即“压岁”,意思是压住鬼怪,不让其作祟。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这天习俗的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

大年初一,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

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次、次、次”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TAG标签:#风俗 #余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