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學習教育>初中學生《童年》讀後感範本

初中學生《童年》讀後感範本

知科普 人氣:2.91W

初中學生《童年》讀後感範本怎麼寫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初中學生《童年》讀後感首先可以寫《童年》這本書的寫作時間和寫作背景;2、其次可以介紹一下作者高爾基與這部作品的關係;3、接着可以寫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長經歷以及從中體現出的社會現實與背景;4、最後可以寫自己從這本書中得到的啟示和收穫。

初中學生《童年》讀後感範本1

以前我覺得父母給我買喜歡吃的東西;接送我上下學,為我做飯,都是理所當然的事,直到我讀了《童年》這本書,我才知道這種幸福生活並不是每個小朋友都可以享受到的。

《童年》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叫阿廖沙的三歲的孩子的成長經歷,他三歲便失去了父親,他的媽媽只好帶着他來到外公家,在外公家只有外婆對他慈愛,包容,其它的親人對他的態度都非常惡劣,特別是那兩個舅舅,他們認為阿廖沙在浪費他們的錢,總想找理由讓外公打阿廖沙,他的幾個表哥也因受到父親的影響去捉弄他、欺負他。

我也有外婆家,也有外公,外婆,兩位阿姨,一個表哥和一個表弟,但是我到外婆家,得到的都是關愛,外婆常常燒我最愛吃的雞和紅燒肉,還給我養了只聰明伶俐的小狗星星;外公總整天笑眯眯的帶我們上山砍竹子,下小溪摸魚,還給我們燒竹筒飯吃;大阿姨燒得一手好菜,還做美味的西點,什麼蛋糕、披薩、烤雞翅等等;小阿姨會給我們買零食,買玩具,還教我和哥哥學習英語;至於我的哥哥,是我最好的玩伴,他比我大兩個月,我們可是從會喝奶開始就天天混在一起玩,他的鬼點子特別多,跟他在一起,總有玩不盡的遊戲,發生在外婆家的一切好事壞事,都有我們倆的份;弟弟就更不用説了,天天纏着我,像我的跟屁蟲一樣,我走到哪裏,他就跟到哪裏,總是纏着想住我們家。

我在我的外婆家,感受到的是無盡的歡樂,但是阿廖沙感受到的卻是痛苦和恐懼,還要承擔失去爸爸媽媽的悲傷。真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啊!跟他相比,我的生活真是無憂無慮,好幸福啊!如果時光能夠穿越,我真想跑到他的身邊,與他分享我幸福。

初中學生《童年》讀後感範本2

在現代的城市中,每個小朋友的童年都是幸福愉悦,天真無邪的,有父母及老一輩人寵着,可是回想幾十年前,世界大戰爆發,各國內亂爆發,封建腐敗的思想傳播着,整個社會都呈現出不好的現象。有的小baby才剛出生就遭遇如此不幸,你們覺得他們的童年會幸福嗎?

高爾基沒有因此而打倒,並給後代許多哲理,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有一個温柔的外祖母,這個外祖母給了他無限的愛,就是這種愛包容了一切,使幼小的高爾基有了一絲希望,並積極與惡環境作鬥爭,做了個有出息的人。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之一,它反映了當時俄國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表達了普通人的理想和期望。書中的主人公阿遼沙是個善於觀察、十分敏感的孩子,敢於與壞事作鬥爭,外祖母則是個富有詩意的形象,她的種種愛對阿遼沙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祖孫情濃,感人至深。

其實生活中,父母對你的愛也是如此。小時候,由於你的好奇心和莽撞做錯了事,父母只會關心你有沒有受傷,而沒有怪罪你的意思。稍微大點了,你和小夥伴鬧了不愉快,起了一些小衝突,雖然説了你幾句,但他們是愛你的,回家後,立馬安慰你幾句。再過了好幾年,你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想法,一聽父母與自己的心思不一,就很是生氣,其實那時父母也是愛你的,他們為了你以後的人生做考慮,希望你能挺過這個叛逆期。從小到大,父母的愛包容了一切,他們把我們好好地保護起來,為我們遮擋“風霜雨雪”,給我們無盡的美好。

所以説,世上的愛能包容一切。

初中學生《童年》讀後感範本3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説。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苦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説是家,不如説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着家裏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於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着。

而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悲慘的畫面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在俄國沙皇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

屠格涅夫説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初中學生《童年》讀後感範本

初中學生《童年》讀後感範本4

童年我和朋友們快樂走過,留下的是開心地笑,是那記憶清晰的趣事。回想起來,心中頓生懷念。但著名作家高爾基的童年卻並不光明。就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用藝術向我們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歷程,以及19世紀俄國社會風貌。故事始於阿廖沙3歲那年,他的父親死去,而他卻不明白什麼叫做死。只看見父親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神情嚇人,外祖母和母親在一旁號啕大哭。後來,阿廖沙跟着母親來到外祖父家裏生活。這個家庭很不和睦,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敵意。他的外祖父是一個小染坊主,性情粗暴,貪婪、自私,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米哈爾和雅科夫同樣粗野,自私自利,對孩子們產生十分惡劣的'影響。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她,又胖又圓,頭髮又黑又密,鼻子軟塌塌的,總穿着一身黑衣服。我認為,她是一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幹、吃苦耐勞、熱愛生活、寬容的人。我想,正是外祖母這些優點和對阿廖沙的呵護激勵着高爾基,才會有他今天的成就。相比之下,我覺得我幸福多了,童年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還有親人朋友的關心。而且每天還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學習,不愁吃穿。

可阿廖沙呢?父母過世後,連唯一的親人都把他趕出了門,每天只能靠撿破爛維持生計,着實令人同情!因此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擁有的美好的東西,更應該懷着一顆灼熱的心去奮鬥,為將來而努力!對生活中種種的困難不可以放棄,要憑藉智慧與力量去戰勝它,使出渾身解數,向命運挑戰!

初中學生《童年》讀後感範本5

這幾天,我讀了《童年》這本書,這使我受益匪淺。他是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著作。通過讀這本書和通過自己的聯想,我明白了現實社會和舊社會的不同。

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幾乎每個人都很幸福,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每個人都可以上學,很輕鬆就可以考上大學。而現在家家户户幾乎都有車,接送也很方便,對於我們來説簡直是幸福的不能再幸福了。而在家裏,每個父母都會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是寵愛,所以生活在這個年代的我們,應該感到十分幸福。

但是讀了《童年》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現實社會和舊社會的截然不同,主人公高爾基的童年是多麼的不幸福,我真對他表示同情,他的父親死後,他進了外祖父家,正好趕上兩個舅舅鬧分家,而且兩個舅舅也不喜歡他,經常罵他是兔崽子。他的外祖父在他犯下錯誤後也會教訓他,甚至是打他。他的母親雖然很愛他,但也會經常打他,好像在這個家裏,他就是一無是處,幸虧他的外祖母還很心疼他,很愛他,要不然他在這個家裏真是沒法過了。

這就是高爾基童年的遭遇,我深深地同情他,也為我的幸福感到慶幸,不過高爾基的外祖父也很心疼他,叫他念詩,和他喝茶,只是在他犯下錯誤後狠狠地教訓他,有時候用鞭子狠狠抽他,這也是對他的關愛。我認為高爾基的童年是極其不幸的。我們作為幸運的孩子,要好好學習,長大報答父母。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高爾基儘管身為名人,卻也有着不幸的童年。所以,我更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好日子。要像高爾基等名人一樣,長大有所作為。

TAG標籤:#學生 #讀後感 #範本 #童年 #初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