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學習教育>傳統端午節的來歷故事

傳統端午節的來歷故事

知科普 人氣:1.33W

傳統端午節的來歷故事

1、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相傳戰國時期,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受到楚王的高度重視。然而,屈原的思想遭到上官大夫金上為首的舊派的反對,金上在楚懷王面前不斷誹謗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雄心勃勃的屈原深感悲痛。他以無法控制的憂鬱和憤怒寫了不朽的詩歌,如《離騷》和《天問》。

2、公元前229年,秦國佔領了楚國的八個城市,然後派使者邀請楚懷王與秦國討論和平問題。屈原看穿了秦王的陰謀,冒着生命危險進宮陳述自己的想法。楚懷王沒有聽,如期參加,一到秦國就被囚禁了。楚懷王憂鬱而生病。三年後,他在秦國去世。

3、楚青帥即位後不久,秦王派兵攻打楚國。青帥慌慌張張地從都城撤退,秦兵佔領了潁城。在流放途中,屈原聽到潁城戰敗的噩耗,他失去了所有的希望,長歎一聲,縱身跳入汩羅江。河上的漁民和岸上的人聽説屈原大夫在河裏淹死了。他們都來到河邊打撈屈原的屍體。人們從家裏拿出粽子雞蛋,扔進河裏。如果魚吃了它們,它們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另一個醫生把雄黃酒倒入河裏,這樣龍和水裏的動物可以被麻醉,屈原醫生的身體也不會受到傷害。此後,每年五月初五那一天,楚國人在河上划龍舟、扔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TAG標籤:#來歷 #端午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