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生活妙招>月全食的形成原理

月全食的形成原理

知科普 人氣:1.41W

月全食的形成原理:

月亮、地球、太陽完全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地球在中間,整個月亮全部走進地球的影子裏,月亮表面變成暗紅色,就會形成月全食。

月全食的成因:

在農曆十五、十六,月亮運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向。這時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亮就會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月食時,對地球來説,太陽和月球的方向相差180°,由於太陽和月球在天空的軌道,分別稱為黃道和白道,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約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陽和月球分別位於黃道和白道的兩個交點附近,有機會形成一條直線,產生月全食。

月全食的形成原理

月全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初虧:月球剛接觸地球本影,標誌月食開始。

食既: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的西邊緣內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

食甚:月球的中心與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切,這時全食階段結束。

復圓: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於食甚時月輪邊緣深入地球本影最遠距離與月球視經之比。

月全食的形成原理 第2張

月食時月面的亮度和顏色可區分為以下5級:0級,非常暗淡,幾乎看不見;1級,稍亮,呈黑黃色,細節難以區分;2級,微亮,呈黑紅色或棕黃色,中心有些暗斑,外側相當明亮;3級,呈磚紅色,能看見月面細節,但很模糊;4級,呈銅紅色,非常明亮,外側很亮,略有藍色,可看到大的細節。觀察月全食時,要對月面的亮度和顏色的級別作出判斷,並記錄下來。同時也要記錄當時的天氣情況。

月全食對於靠太陽照射太陽能帆板供電的人造天體有一定的影響。2007年10月24日升空的中國繞月衞星“嫦娥一號”就在2008年2月底面臨首次月全食的考驗,迎接暫時的“能源”危機和 低温考驗。當月全食發生時,整個月球以及繞月衞星都會“鑽”進地球的巨大身影中,估計有3~4個小時照不到陽光。由於“嫦娥一號”主要靠太陽照射太陽能帆板供電,儘管衞星上裝有蓄電池,但蓄電池只能保障短時間供電。在這段時間裏,衞星上的個別科學設備將暫時關機,讓身在太空的“嫦娥”儘可能“節衣縮食”,確保挺過難關。月食過後,再進行開機控制。整體而言,月食對“嫦娥一號”衞星工作沒有太大的影響。

TAG標籤:#月全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