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潮州功夫茶三個杯子

潮州功夫茶三個杯子

知科普 人氣:1.83W

潮州功夫茶三個杯子

三個杯子的潮州功夫茶:

1. 潮州功夫茶杯:這是一種傳統的、小巧精緻的杯子,通常是由陶瓷或瓷器製成。它的形狀類似於手指形狀,可以幫助茶葉保持温度和味道。這種杯子適合單獨享用潮州功夫茶,也可以組合在一起,以便和朋友分享。

2. 潮州功夫茶觀賞杯:這是一種透明的玻璃杯,適用於欣賞潮州功夫茶的色澤和清澈度。觀賞杯較大,通常還配有一些蔬菜或花卉作為裝飾,以增加視覺效果。這種杯子適合那些喜歡欣賞茶葉細節的茶藝愛好者使用。

3. 潮州功夫茶立杯:這是一種盛飲潮州功夫茶的大杯子,通常有一個平坦的底部和一個圓形的口。杯子的高度可以幫助茶葉釋放其芳香和味道。這種杯子適合享用潮州功夫茶香濃多汁的感受,也可以在家庭聚會或茶友會上使用。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潮汕功夫茶只放三個杯子原因:工夫茶所用的茶具較小,不論是蓋碗還是茶壺,看上去都小一號,一泡茶塞滿泡,分倒入小茶杯,也就只能分到三杯的量。潮州工夫茶藝是廣東座培酸某排每省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潮汕茶道。是中國茶藝中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潮州為什麼喝茶只用三個杯呢?

傳統的潮汕工夫茶一般只有三個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個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用。這種習俗據説是人們為了表示團結、友愛和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

擴展資料:

潮州,廣東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韓江中下游,是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東與福建省的詔安縣、平和縣交界,西與廣東省揭陽市的揭東區接壤,北連梅州市的豐順縣、大埔縣,南臨南海並通汕頭市。 

潮州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成員城市之一,對外開放旅遊城市,閩、粵、贛邊韓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全市地勢北高南低,山地、丘陵佔全市總面積的65%,主要分佈在饒平縣和潮安區北部。全市總面積3679平方公里,下轄潮安區(含楓溪功能區)、湘橋區和饒平縣。2014年末户籍人口為268.8萬人。 

潮州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同時是粵東地區文化中心。歷史上相繼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貿易的始發地。享有”南國邦郡“、“嶺海名邦”、“海濱鄒魯”、“文化櫥窗”、”華僑之鄉“、“國家園林城市”、“潮州菜之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不鏽鋼製品之鄉”、“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

功夫茶的品茶禮儀

1、品茶禮儀傳統的潮州功夫茶一般只有三個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個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

2、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用。這種習俗據説是人們為了表示團結、友愛和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

3、品茶,要先聞香味,然後看茶湯的顏色,最後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剛好分為三口品完。香味從舌尖逐漸向喉嚨擴散,最後一飲而盡,可謂暢快淋漓。

潮汕功夫茶怎麼喝

潮汕功夫茶一般只放三個杯子,潮汕有“茶三酒四”的説法,體現潮汕人禮讓精神。斟茶時,三個茶杯並圍成“品”字,凸顯潮汕人重品德。茶杯七分滿,茶太滿了欺客。最後,主人雙手依長幼次策奉上,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品茶的“品”字是由三個“口”組成的,喝茶時要分成三口,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潮汕地區工夫茶的茶葉以烏龍茶為主,有鐵觀音、大紅袍、鳳凰單叢(樅)等。

功夫茶的泡茶步驟

  茶具。潮汕工夫茶最講究是茶具。潮汕工夫茶有別於其它喝茶方法也在於茶具上,一般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紅泥小火爐、茶盤、茶壺、茶洗、茶杯等等。

  水。是潮汕工夫茶重要的一個元素。茶水,99.9%是水,所以水的質量直接影響到茶口感。一般認識,山泉水最佳,溪水,雪水次之,自來水最後。當然,隨人環境污染的加重,在選擇天然水的時候,要考慮到水資源附近的環境污染情情況。

  水温。不是所以有茶都用100度的水進行沖泡。一般來説,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需要100度的開水。各種芽葉細嫩的綠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茶葉越嫩、越綠,水温就要低。

  茶葉。潮汕地區工夫茶的茶葉以烏龍茶為主,有鐵觀音、大紅袍、鳳凰單叢(樅)等。大紅袍:主產於福建武夷巖,烏龍茶類,此外還有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並稱“四大名樅”;鐵觀音:主產於福建安溪縣,烏龍茶類,半發酵;鳳凰單叢:主產於廣東潮州市鳳凰山,烏龍茶類,為潮汕本地產名茶。

  茶藝。潮州工夫茶一般只放三個杯子,潮汕有“茶三酒四”的説法,體現潮汕人禮讓精神。斟茶時,三個茶杯並圍成“品”字,凸顯潮汕人重品德。茶杯七分滿,茶太滿了欺客。最後,主人雙手依長幼次策奉上,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品茶。品茶的“品”字是由三個“口”組成的,喝茶時要分成三口,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

   潮汕工夫茶的功效

  1.清利頭目。因其氣味輕薄,易於上達頭目,消散蒙上之熱,故可用於頭目昏花之症。

  2.利尿。因其味苦,其氣可下行膀胱,以助氣化行水,故能利尿。

  3.消暑。因其氣輕浮發散,可發泄暑熱之邪,又能下瀉膀胱之水,以除暑濕,故可解暑。

  4.清熱。因其性涼,涼則可瀉其熱,故可用於發熱、煩躁等熱性疾病。

  5.明目。因其氣輕盈,能循肝經達目,揚其障目之邪熱,故能療目疾。

   潮汕工夫茶的簡介

  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亦稱“潮州功夫茶”,是中國古老的漢族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據考,在唐朝時期茶文化已經十分完善,沿海一帶人們都十分喜歡飲茶,在潮汕當地更是把茶做為了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這不僅是因為茶在許多方面有着養生的作用更因為自古以來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工夫茶在潮汕地區代代相傳,盛行不衰,但並非所有人都懂得潮汕工夫茶的沖茶方法。茶葉、茶具、水、火備齊之後,就差沖茶所費的“工夫”。如果烹茶沒有“工夫”,那便不能叫做“工夫茶”,所以潮汕工夫茶之收功全在沖茶之法。

   下面是潮汕工夫茶的8個沖茶步驟:

   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好比打太極拳中的“太極起勢”,是一個預備階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説,這“候水”、“淋杯”都是初試工夫。大約起火後十幾分鍾,砂銚中就有聲颼颼作響,當它的聲音突然將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了,應立即將砂銚提起,淋罐淋杯,再將砂銚置爐上。這時就是第二件事開始了。

   二、納茶

  打開茶葉,把它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面,納茶的工夫就完成了。之所以要這樣做,因為細末是最濃的,多了茶味容易發苦,同時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別粗細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勻,茶味逐漸發揮。

  納茶,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為準,放有七成茶葉在裏面就很夠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濃,味帶苦澀,而且好茶葉多是嫩芽緊卷,一泡以開水之後,舒展開來,變得很大,納茶太多,連水也衝不進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沒有味道。

  納茶是衝工夫茶的第一道工夫。神明變幻,由此起矣。

   三、候湯

  蘇東坡煎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這就是指用這樣沸度的水沖茶最好了。《茶説》雲:“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一沸。銚緣湧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觀茶論》也説:“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鋒進躍為度。”

   四、洗茶

  當水二沸,就可以提銚洗茶了。火爐與茶壺的放置處大約剛好走七步。提銚後走了七步,揭開茶壺蓋,將滾湯環壺口,緣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心(如用蓋甌,只衝一角,然後再衝各角,可同樣忌直衝壺心)。提銚宜高,所謂“高衝低灑”是也。高衝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揮發,由於茶精迅速揮發,單寧則來不及溶解,所以茶葉才不會有澀滯。至於走七步再衝,目的在於使滾水稍涼一點,以免破壞維他命C。

   五、刮沫

  沖水一定要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要見功效了。好茶壺水滿後茶沫浮起,決不溢出(沖水過猛過多,溢出壺面是另一回事),提壺蓋,從壺口輕輕颳去茶沫,然後蓋定。

   六、淋罐

  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於壺上。謂之淋罐。淋罐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外夾攻,使茶香精迅速揮發,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乾,即是茶熟;三是衝去壺外茶沫。

   七、燙杯

  潮汕話説是“燒盅熱罐”,乃是衝工夫茶中的工夫要點。有一位吃茶專家,此老走遍東西南北,到處總結喝茶的經驗,在他喝了工夫茶後説,工夫茶的特點就是一個“熱”字。從煮湯到沖茶、飲茶都離不開這一個字,可謂得其三味矣。

  燙杯,在淋罐之後,用開水淋杯,淋杯時要注意,開水要直衝杯心。燙杯完了,添冷水於砂銚形態的動作,老手者可以同時兩手洗兩個杯,動作迅速,聲調鏗鏘,姿態美妙。有一位外國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聞工夫茶之名,不遠萬里,千方百計,到了中國一定要喝一次工夫茶。在他看到洗茶杯的動作時,不禁讚歎再三,説是比雜技團的工夫還要高明呢。確實,不會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會給燙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説到“姿態美妙”了。

  杯洗完了,把杯中、盤中之水傾倒到茶洗裏去,這時,茶壺外面的水份也剛剛好被蒸發完了,正是茶熟之時。老手於此,絲毫不差,便可灑茶敬客了。

   八、灑茶

  幾經數度工夫,最後一手就是灑茶。灑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

  “低”就是前面説過的,“高衝低斟”的'“低”。灑茶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尊敬。

  “快”也是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

  “勻”是灑茶時必須像車輪轉動一樣,杯杯輪流灑勻,稱“關公巡城”。不可灑了一杯才灑另一杯,因為茶初出,色淡,後出,色濃。“勻”字是很重要的。

  “盡”就是不要讓餘水留在壺中,一點一滴必灑盡,稱“韓信點兵”。第一衝還可以留一點,二、三衝切切不可。灑完以後,還要把茶壺倒過來,覆放在茶墊上,使壺裏之水份完全滴出,這是因為只要沒有水在,單寧就不能溶解,茶就不會苦澀。

  灑茶既畢,趁熱而飲,杯緣接脣,杯麪迎鼻,香味齊到,一啜而盡,三味杯底。據説是“味雲腴,餐秀美,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吻,神明凌霄漢,思想馳古今。”神明變幻,潮汕工夫茶之三味於此盡得矣。

  工夫茶近幾年來,在不少關於茶的文章中“工夫茶”與“功夫茶”的説法不盡一致:説“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好茶;“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泡飲的技巧;“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沖泡技巧等等。《辭海》縮印本中“工”與“功”條目雖雲兩字相通,但又説:工夫:指所費精力和時間;功夫:指技巧。工夫茶與功夫茶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一、“工夫茶”即是指茶葉,在清代時是指紅茶及部分武夷巖茶

  1、清僧釋超全,布衣。明亡後在清康熙三十年入武夷山為僧,與武夷茶結緣。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蘭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氣。鼎中籠上爐火温,心閒手敏工夫細。”説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細”製出來的。這裏的“工夫”顯而易見是力氣、時間之意後來逐漸引申為花費工夫做出的好茶。

  2、清人劉埥,雍正十年在福建崇安縣為令三年,他在《片刻餘閒集》中寫到:“武夷茶高下共分兩種:……巖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樅小種,次則小種,次則小種工夫,次則工夫,次則工夫花茶,次則花香……”説明在20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稱,且為較珍貴之茶。

  3、被稱為當代茶聖的吳覺農先生主編的《中國地方誌茶葉資料選輯》載:武夷巖茶與紅茶都有稱為工夫茶的品種。之後,巖茶就沒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則全指紅茶。如陳宗懋主編的《中國茶經·紅茶篇》中,將紅茶分為正山小種、小種紅茶、紅碎茶三大類,且按地域分為:閩紅工夫、祁門工夫、休寧工夫、川紅工夫、滇紅工夫等等。

  4、肖一山主編《清代通史》卷中載:葡荷兩國,與我國通商較早。明末崇禎十三年(1640年),紅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種茶、白毫等),始由荷蘭轉至英國。這裏工夫茶就是紅茶的一種,也説明“工夫”系茶品。

   二、“功夫茶”則是指泡茶之法

  1、清人俞蛟所編着的《潮嘉風月記》開篇寫道:“工夫茶,烹治之法”,寫的主要是飲茶時的爐、壺、杯等後半篇則是泡法技巧。這説明“工夫”二字是指泡技,而不是指茶葉。是後人誤將“功”寫為“工”,還是俞蛟(浙江人)不知潮州方言將潮州語音“功”、“工”混為一談?不得而知。

  2、“功”、“工”在廣東潮汕、福建閩南的方言中音與義是有區別的。茶聖吳覺農指出:在潮州方言中,“工”音“剛”,“功”音“攻”。我們閩南話中的“工”、“功”的音與潮州相同。義也不一樣:“工”即力氣、時間,“功”為武功、本領、火功。這就説明在茶葉範疇“工夫”與“功夫”是兩個含義。如今盛行的閩式、粵式、台式功夫茶,也完全是指沖泡技法。只要到閩、粵訪談,並用閩南話和潮州方言研究“工夫”與“功夫”,不但能明瞭其區別,且能搞清其由來,因為歷史上此地區均系“功夫茶”品飲法的時興地。

茶具為什麼有三個杯的(潮汕的功夫茶為什麼只有三個茶杯)

潮汕人每天都喝茶,可以説,無茶不潮汕。

潮汕人從小喝茶,自然對品茶有一套自己的見解。

“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茶性靜,人多就鬧了;三隻茶杯置於茶盤之上,正是漢字的“品”字,有品茶的意思。也有人説是品德,人們為了表示團結、友愛和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

潮汕人選壺,特別是小巧的孟臣壺,講究壺柄、壺口、壺嘴三者同在一個水面上,叫“三山齊”;喝茶時,要用拇指食指中指三個手指捏住杯,叫“三龍護鼎”;在接受邀茶時,有“茶無三拖(推辭之意)”的禮俗,因為工夫茶得趁熱品吹,若再三推讓,茶涼了,真味也盡失;因而還要“一啜而盡,三嗅杯底”,才“得工夫茶之三昧”。

每次喝完都會洗杯的,洗杯也是很有講究的,洗杯是公平的意思。潮汕人在外做生意,公平是潮汕人的經商之道,杯不認人,人不認杯,大家都是公平的。

潮汕地區的三杯茶

潮汕地區的工夫茶,講究“一盅三杯”。也就是一個蓋碗,配上三隻品茗杯。顯然,潮汕人認為最理想的飲茶狀態就是三人對飲。這一點,倒是與明代茶學家許次紓的觀點不謀而合。《茶疏·論客》中寫道:“賓朋雜沓,止堪交錯觥籌;乍會泛交,僅須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調,彼此暢適,清言雄辯,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酌水點湯。量客多少,為役之煩簡。三人以下,止熱一爐;如五六人,便當兩鼎爐。”

潮汕人對於為何要用三杯,倒是有着自己的看法。潮汕人愛飲濃茶,因此一定是小碗小壺。若是用容積大的泡茶器,一下子能分出七八杯來,那茶氣就散了。黑茶、白茶都可以用大壺泡,但是烏龍茶則最好選用工夫泡法。因此,三個杯子更多的是保證了茶湯的濃度。只有濃度夠,這茶才能喝得到位。

三人聊天最舒服

只有“素心同調,彼此暢適”的交心摯友,才適合喝茶。

潮汕人喜歡熱鬧,不論事情大小,都是大家商量着來。而議事過程中,則一定要喝茶。那麼,既然要議事,就難免有意見相左的時候。這時,一般都是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形式來決議。但如果是少數服從多數,那肯定投票人數就得是奇數。也只有這樣,才能杜絕打成平手的局面。

一般族中長輩,能夠議事的人畢竟不會很多。那麼一般情況下,就是三個人一起喝茶議事。慢慢地,這茶杯也就固定成三個了。

在潮汕地區喝茶與社交緊密結合。不管是族中大事,還是買賣生意,一般聊起來都要有茶相伴。那麼聊天兒這種事,要是兩個人,有時容易找不到話題,沒聊一會兒就冷場了,顯得很尷尬。要是雙方初次見面,更是需要有個中間人在其中穿針引線。因此,三個人聊天一般會比較舒服。相應地,喝茶人數也就變成三個人最為適宜了。

人數多點兒成不成?當然也並非絕對不可。但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場人數只要一多,效果一定會打折扣。不可否認,人數一多,溝通效率就降低了。所以這潮汕的品茗杯,也就固定在三個了。

與聊天同理,人數越多的茶席就越難掌控,人數越多的茶會,難度也就越大。氣場的把控,紀律的維持,口味的調整,泡茶的難度,無一不是一種挑戰。在此,泡茶與做飯,又是一個道理了,三口之家的飯好做,若是大家庭的飯就難些。要是家裏再來上幾位親朋好友,那我們多會選擇到外面下館子。為什麼?當然是因為眾口難調了。

潮汕地區的功夫茶通常都是3個杯子,這背後有何講究?

潮汕地區的功夫茶通常配備有3個杯子,這三個杯子的背後其實大有講究。潮汕的功夫茶,其實也是潮汕精神文化的一種體現,體現的是潮汕人互相謙讓的美德。因為喝茶的三個杯子擺在一起,就像一個漢字——品,這個品字就代表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品德——謙讓。

潮汕人特別喜歡喝茶,茶文化是潮汕地區的特有文化之一。潮汕的功夫茶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功夫茶道。其實早在唐朝的時候,潮汕地區的茶文化就已經非常完善了。現在的潮汕地區的茶文化,也就是很多年前從父輩祖輩那裏繼承而來的。

潮汕地區喝茶不僅講究茶杯的個數,還要講究茶杯的種類。現在的潮汕地區喝茶用得比較多的茶具是孟臣壺,這種茶具非常地精緻小巧。每盞茶壺泡煮出來的茶一般只夠倒3杯,所以擺放3個茶杯也就是剛剛好,一杯不多,一杯不少。

還有一種説法是,喝茶3人剛剛好。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其實民間流傳着“喝酒4人,喝茶3人,旅遊2人”這種説法。所以説喝茶時,3個人一起喝是最好的。

三個茶杯擺放在一起,形成一個“品”字,是潮汕人精神的體現。“品”字不僅代表的是品茶,還包括了品味人生之味,一個人良好的品行與品德。

潮汕人品茶,也如同潮汕人用的價格茶杯,一般分為三口。三口品完一杯茶是最好的,第一口品的是潮汕茶略帶一點酸味的茶味,第二口品的是潮汕茶入口時的那一抹苦澀,而最後一口則品的是回味時的甘甜。

並且,“三”還有一個意義,那就是——穩固。因為三角形是最穩固的圖形,也是最穩定的一種狀態,也是人生達到平衡時的一種模式!

1 在潮汕地區功夫茶風俗中,不管人數多少,一套功夫茶具一般擺放 多少個杯子?

潮汕地區功夫茶風俗中,一套功夫茶具一般擺放三個杯子,其他杯子可以放在一邊備用。如果人數增加一兩位,也可以再擺出幾個杯子來,通常是三個杯子輪番喝茶。

故有“茶三酒四剔桃二”的説法。

潮州工夫茶,一壺三杯,這三杯是何意?

中國的茶文化在我看來是十分先進的,並且它有它背後的意義,每一種茶都有當地的特色,都有它自己獨特的文化氣息。像我們知道福建地區有白茶,雲南盛產普洱,而一些其他地方則有毛尖鐵觀音等等。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有名的茶,而潮州最有名的是它的功夫茶,其中喝茶有很大的講究,一壺只有三個杯子,這個三個杯子表現了潮州人對萬物的敬意和友好,也體現出了他們的生活態度。

一、 潮州的功夫茶喝的是美好的生活態度

我們都有切身的感受,如果沒有好的生活態度,那麼你生活在最好的地方都感覺沒有意義。潮州的功夫茶就提前的潮州人,他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以及對未來有着美好的期盼。潮州的一壺茶分為三杯,第一杯是酸,第二杯是苦,第三杯是甜。這也意味着人生都是酸甜苦辣,有酸才有甜,甜在最後的時候。有的時候只有苦盡才會甘來,報的初心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這是潮州人的智慧。

二、 潮州人的功夫茶體現了對別人的尊敬

在潮州喝茶,不管有多少人,它的一壺茶只有三個杯子,第一杯給左手的第一位客人,不管他的身份是什麼,也不管他的性別,這就體現了對客人的尊敬,沒有歧視客人的意思。潮州的功夫茶,他將杯子交給不同的人使用,上一個人用了之後,下一個人就用開水燙一燙,然後將帶着温熱的杯子交給他,就有意思促進主人家與客人的團結,更加的敞開心扉友好。

每一種喝茶背後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意義,符合當地人的生活特色,我們去到之後都要尊重這種生活習慣,入鄉隨俗,才能受到主人家的歡迎,感受到那個地方熱烈的文化氣息。潮州的功夫茶有和,精,敬,樂。而他們很好的踐行了這些詞語,用三個杯子化解了很多的矛盾,這也體現了潮州功夫茶的精髓在哪裏。

潮汕喝工夫茶只用三個杯,其中究竟有什麼深意?

潮汕喝功夫茶的時候只用三個唄。它是具有一定的生意的。意思就是,圓形的茶盤上放三個茶杯為放形成一個品質。具有品茶品,得品人生之意。而且品茶也分成三口。第一杯是酸,第二杯是苦。最後一杯是甜。

潮汕人喝功夫茶只用三個唄。朝山喝功夫茶。

潮汕喝功夫茶的時候只用三個唄。它是具有一定的生意的。意思就是,圓形的茶盤上放三個茶杯為放形成一個品質。具有品茶品,得品人生之意。而且品茶也分成三口。第一杯是酸,第二杯是苦。最後一杯是甜。

潮汕人喝功夫茶只用三個唄。朝山喝功夫茶。

潮汕喝功夫茶的時候只用三個杯子,它是具有一定深意的。其意思就是圓形的茶盤上放三個茶杯,圍放形成一個品質。具有品茶、品德、品人生之意。而且品茶也分成三口,第一杯是酸,第二杯是苦,最後一杯才是甜。

茶文化歷史悠久,潮汕工夫茶為什麼必須是三個杯?

茶文化在我國向來都是歷史悠久的傳承,尤其是在潮汕地區更是家家户户的生活常態,可是去過潮汕地區的小夥伴們會從每家每户的茶道招待中發現一個現象或者規矩,那就是展開功夫茶的過程中一定是三個茶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三個杯子有什麼特殊的講究嗎?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解惑,看看這三個杯子到底寓意何為?

首先,潮汕地區的茶道有着自己獨特的講究,而這三個杯子也是潮汕茶道的規矩之一。在潮汕人看來,三個杯子為“品”,是品茶的寓意,對於如此嗜茶的潮汕人來説還有什麼比“品”茶更有滋味的呢?

其次,潮汕人的茶道多以“蓋碗”為主,而常規的蓋碗容量基本上都是150毫升,這150毫升的茶水剛剛夠滿足這三個杯子的容量,不多不少正正好,既不會多出茶水留存在“公道杯”裏影響下一泡的味道,又不會一泡不夠導致杯杯不滿而尷尬,所以在潮汕人的茶道文化裏,還有什麼比“正好”來的更禮貌從容呢?

另外,我國向來都是禮儀之邦,謙讓禮讓是人與人接觸的最佳狀態,如果訪客人數多於三人,那麼在飲茶之間人們必定會互相禮讓,這一來一回的互動也為彼此增加了親近的契機,人情往來或許就從這一杯茶開始了。

小編在福建漳浦地區生活了一年,真正的領悟過潮汕人的茶文化,“以茶會友”對於他們來説是家家户户的常態,即便是鄉下農村小户也是熟練的茶道高手,另外在漳浦地區還有一個“茶學院”,在那裏你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潮汕功夫茶的文化和精髓。

以上就是潮汕功夫茶“三杯”的意義,小夥伴們如果有機會前往福建,可以多多領悟他們的茶道,或許你會發現他們截然不同的品茶文化。

TAG標籤:#杯子 #功夫茶 #潮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