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古文字説明古文字怎麼寫 - 作的古文字怎麼寫

古文字説明古文字怎麼寫 - 作的古文字怎麼寫

知科普 人氣:1.3W
1.古文字説明古文字怎麼寫

古文,是上古時代的文字,也是古代人民陸續造成的文字的總稱。

作的古文字怎麼寫 古文字説明古文字怎麼寫

《岣嶁碑》(4張)

《漢書· 藝文志》尚書類後序:“古文《尚書》者,出於孔子壁中。武帝末,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以其出於孔子壁中,故稱“壁中書”。因漆寫的筆畫,頭粗尾細,形似蝌蚪,故又稱“蝌蚪文”。

這些古文,包括了庖羲氏所作的“龍書”,神農氏所作的“八穗書”,黃帝所作的“雲書",少昊氏所作的”鸞鳳書“,帝嚳所作的“仙人形書”,倉沮時代刻石(二十八字),唐虞時代的字形(六字),夏代的《琱戈銘》、《鈎帶銘》、禹篆二十字、《岣嶁碑》等不同的古文。除此之外,尚有所謂“奇字”一種。奇字,就是古文中比較奇異的字,或謂就是壁中古文的異體。

以上所説各種古代文字,僅是史書上的記載,且久己失傳,實無從稽考。縱有跡象,都為六國詭文,篆勢奇譎,殊難辨認。

2.古代的字是怎麼寫的

中國古代文字演變過程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草書→ 楷書 → 行書。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 “漢字七體” 。

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會意的造字原則,形聲字只佔20%。主要使用石刀劃刻

金文(鐘鼎文):殷代圖像金文,先秦稱銅為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鐘鼎文、彝器款識。與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顯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實的寫法,使形象生動逼真,渾厚自然。與甲骨文筆道細、直筆多、轉折處多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筆道肥粗,彎筆多,團塊多。主要使用金屬銘刻

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

篆書: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同時期產生了毛筆,主要使用毛筆書寫,之後均主要採用毛筆書寫

大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別創新體,以趨簡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書、史書之稱。因其為史籀所作,故世稱"籀文"。大篆散見於《説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鐘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小篆: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標準字體。由大篆簡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筆力遒勁之意。小篆之形體結構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作了改換歸併。與大篆相比較無象形性。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其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極重大的意義。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

隸書:從小篆向隸書演變的第一步,最顯着的變化是從婉曲的錢條變為平直的筆畫,從無角變成有角。

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

草書: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章草,沿襲多種古文字變化而成。草書本於章草,而章草又帶有比較濃厚的隸書味道,因其多用於奏章而得名。章草進一步發展而成為“今草”,即通常人們習稱的“一筆書”。今草大部分較章草及行書更趨於簡捷。草書給予觀者豪放不羈、流暢之感。

楷書: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體。“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楷書有一種穩重而衍生出寧靜之感;文字因個人書寫的方式、性格之異,而有不同風格的同一字體。

行書:“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書(字)體。行書不同於隸、楷,其流動程度可以由書寫者自由運用。行書表現出浪漫唯美的氣息。行書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美,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3.念用古代漢字怎麼寫

古文字指的是古代的文字。在中國則特指秦以前留傳下來的篆文體系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還有蝌蚪文。古文字在歷史中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古文,是上古時代的文字,也是古代人民陸續造成的文字的總稱。

中國文字的演變,大體經歷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幾個階段。

《漢書· 藝文志》尚書類後序:“古文《尚書》者,出於孔子壁中。武帝末,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以其出於孔子壁中,故稱“壁中書”。因漆寫的筆畫,頭粗尾細,形似蝌蚪,故又稱“蝌蚪文”。

這些古文,包括了庖羲氏所作的“龍書”,神農氏所作的“八穗書”,黃帝所作的“雲書",少昊氏所作的”鸞鳳書“,帝嚳所作的“仙人形書”,倉沮時代刻石(二十八字),唐虞時代的字形(六字),夏代的《琱戈銘》、《鈎帶銘》、禹篆二十字、《岣嶁碑》等不同的古文。除此之外,尚有所謂“奇字”一種。奇字,就是古文中比較奇異的字,或謂就是壁中古文的異體。

甲骨文是目前見到的最早而且較系統、成熟的文字。其形成於殷商時期。較更早期的陶文及刻在甲骨上而得名。因最早發現於河南安陽小屯的殷墟里,故又稱“殷墟文字。”系由清末金石文字學家王懿榮在作為中藥的“龍骨”上首先發現,並確定為漢文字的。因其所刻內容多為占卜、祭禮等,故又稱卜辭。甲骨文是用比較類利的刀具契刻於堅硬的龜甲、獸骨上的,因而其特點突出,筆畫以直衝的橫直斜線為主,間有曲弧線。筆畫瘦直,刀鋒畢露。對稱是甲骨文字結字的特徵,如中、羊等。同時其形體不夠固定,筆畫有多有少,寫法也有正有反,如:趾寫成 或 ,雖然結字較方正整齊,但其行文程式不一,有時依刻紋路而變,而且筆畫直硬,方筆居多。

籀文又稱石鼓文,以周宣王時的太史籀所書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石鼓歷經滄桑,南遷北移,幾經輾轉,文字大多剝落,至今僅存清晰字數個,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其書法特點是:書法渾厚自然,用筆園勁挺撥,結體方正,規範嚴謹,形體上較完備。它上承金文,下啟小篆。是金文向小篆過渡的書體。籀文以《石鼓文》和《詛楚文》為代表。

4.“行”用古文字怎麼寫

首先看是哪國的古文字

中國的話又分漢族和另外的55個民族

其中的古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即甲骨文、金文

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等,各種形體逐漸形成

其中的甲骨文再分契文、甲骨刻辭、卜辭、龜版文、殷墟文字等

金文也可以叫鐘鼎文

大篆的代表是現存的石鼓文 小篆也叫秦篆

後面的太多就不説了 而且誰知道什麼時候有考古發掘出了新的 要真正瞭解太複雜

各種古文都是不同寫法 樓主想要那種文字 我寫好發給您

5.逍遙 古文字怎麼寫

一、逍:

文言版《説文解字》:逍,逍遙,猶翱翔也。從辵肖聲。

白話版《説文解字》:逍,逍遙,猶如翱翔。字形採用“辵”作邊旁,“肖”作聲旁。

肖,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小。逍,篆文(辵,行走)(肖,小),造字本義:小步漫行,從容自在。

二、遙:

文言版《説文解字》:遙,逍遙也。又,遠也。從辵聲。

白話版《説文解字》:遙,逍遙。又可解釋為,迢遠。

字形採用“辵”作邊旁,“䍃”作聲旁。“ 䍃 ”既是聲旁也是形旁,是“搖”的省略,表示轉圈。遙,篆文(辵,行走)(“搖”,轉圈),造字本義:比喻山迴路轉,遠行跋涉。

6.人的古文字是怎麼寫的

日月明空曌——關於“曌”字的由來

一日,武則天心血來潮,想為自己取一個好字,可是琢磨了好幾日,還是沒有找到最合適的,就決定向天下文人徵求最吉利的字,於是一張徵求御字榜文貼到了長安城牆上。

話説少林寺有一個燒火的和尚,叫明空,此人除了方丈教會自己的僧號,斗大的字不認識幾個。

這一日,明空到長安買菜。買菜回來,到城牆處,他忽然覺得肚子疼,想上茅廁,抬頭看到城牆上貼一張紙,也沒細想就撕了下來,準備如廁用。

守侯此皇榜的御卒見好幾日沒人揭榜,就到一旁的西瓜攤吃西瓜。御卒吃完西瓜回來,正好看到明空揭榜,心中高興:總算有人揭榜了,自己可以覆命了。

御卒見明空揭了榜想走,急了,上去就把明空拽住:“和尚你不能走!”

明空見一個當兵的拉住自己,不知道怎麼回事,問到:“官爺,為什麼不讓我走啊?”

御卒就把武則天徵字的事講了。

明空一聽,一屁股坐到地上,昏過去了!等到御卒把他叫醒,明空嚎啕大哭,哀求到:“官爺,我不知道哇,我哪裏會測字啊,您放過我把,我把御榜再貼上去,您看行嗎?”

御卒一聽搖頭到:“不行,你必須和我進宮!”明空見求情不行,只好跟御卒去見武則天。

明空一路上又懊惱又害怕,懊惱自己莽撞揭了御榜,害怕自己會掉腦袋。但是,他不想就這樣稀裏糊塗地死了,於是腦筋一轉打定了注意。

武則天聽説有人揭了榜,很是高興。連忙讓揭榜人進殿。

明空顫顫悠悠進殿,見到武則天連忙跪倒請罪。武則天見進來一個和尚,又請罪,問到:“和尚,是你揭榜了嗎,你為何請罪啊?”

明空低着頭説:“我是出家人揭御榜恐怕不合適,有辱聖明!”

武則天一笑説:“無妨,你到説説你為我測的字是什麼?”

明空到這時候只有豁出去了,説:“我這個字,字典裏沒有。”

武則天説:“那你寫出來吧!”

於是武則天命左右給明空拿去紙墨。明空歪歪扭扭地寫了一個“曌”字,這是明空在路上想好的,他就認識自己這兩個字啊,所以乾脆把二字疊加,變個“曌”出來。

武則天一看這個字,呵,還挺獨特,問到:“和尚,這字怎麼讀啊?”明空一愣,這他到忘記了。好在他還算機靈,眼珠一轉道:“日月當空普照大地,就叫照吧!”

武則天聽了大喜,賞賜明空10萬兩銀子重建少林寺。明空歡歡喜喜地回少林寺了。

後來,武則天作了皇帝,還為這個字作了一首打油詩:

日月當空曌,則天長安笑;一朝作皇帝,世間我最傲

7.漢字的古文字和行書的寫法

用筆特點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準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行書的用筆有以下幾個特點:

米芾行書(7張)

[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

[2]以歟側代替平整;

[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複的點畫;

[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畫的呼應;

[5]以圓轉代替方折;

結構特點

大小相兼。就是每個字呈現大小不同,存在着一個字的筆與筆相連,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

收放結合。一般是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多數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轉換,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體。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中宮緊結,凡是框進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劃圈的筆畫留白也是越小越好。佈局上字距緊壓,行距拉開,跌撲縱躍,蒼勁多姿。

濃淡相融。行書書寫應輕鬆、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麼草。

TAG標籤:#古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