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存銀行也能有高收益這種存款靠譜嗎

存銀行也能有高收益這種存款靠譜嗎

知科普 人氣:2W

來源:簡七讀財(jane7ducai)

存銀行也能有高收益這種存款靠譜嗎

*免責聲明:文章所提及的產品僅作科普,無任何利益相關。投資有風險,請做出獨立判斷。

最近,在京東金融上,發現了一款新產品:保底年化收益2.25%,最高能拿到5.4%的1年期存款產品。

看上去保底收益並不高,但其實想要拿到最高5.4%的收益,幾乎是百分百確定的事。

為什麼這麼説呢?

第1則

-THE FIRST-

我們先從一個小故事説起。

初中生小明,平時考試均分都在70、80左右。這天,家裏來了兩個舅舅串門:

大舅對小明説:“你加把勁兒,考到90分,大舅獎勵你500塊零花錢。”

二舅表示反對:“別給孩子太大壓力。只要你考5分以上,二舅都會獎勵你500塊。”

換做是你,也一定會一口答應二舅吧!畢竟這麼大的分值範圍,這筆獎金簡直是穩賺了。

京東的這款產品,就讓我看到了如同故事裏滿滿“二舅的愛”——產品掛鈎倫敦金價,在到期日只要金價定格在每盎司300~2200美元間,就可以穩收5.4%的年化收益。

同時,介紹中還註明:近三年倫敦金價漲跌區間一直維持在每盎司1046~1375美元間。

畫成圖大概就是這樣的:



除非極端情況,這筆最高收益可以説是穩贏。當然,如果有個萬一,那你還有2.25%的保底收益——等同於兩年期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也不算太虧。

第2則

-THE SECOND-

那麼,這樣一個“傻有錢”的產品,到底值不值得投呢?

年化5.4%的高收益、背後有銀行信用擔保,看上去的確很有吸引力。但其中也隱藏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點——

1  

未來可能會下架

雖説,這款產品打着“結構性存款”的旗號。關於這類產品的性質,咱們之前也介紹過:

「結構性存款就是把你的錢的大部分放在存款裏,作為安全投資的基礎;小部分錢,購買一些金融衍生工具,用這小部分的錢來謀求更高的收益。」

但是,一般的結構化存款產品,應該是在一個較小較高的區間範圍內達成了預期:就像大舅的條件,考到90分才給獎勵,這樣才是合理的。按這樣的標準來判斷,這個產品只能算是一個“偽結構性存款”產品。

早在今年5月份,就有報道説相關的監管政策或將出台,來規劃結構性存款的部分業務。換句話説:監管明確後,這類產品面臨下架的可能性並不低。

2:高收益不一定持續

之後,我又翻了翻京東上的同類產品,發現都是小規模銀行發行的,目的應該都是利用高利息變相“攬儲”。

以這隻產品為例,背後的提供方是一家成立於2017年6月的地方性銀行,主要服務於當地小微企業。

理論上説,銀行也是存在倒閉風險的,這一點對小銀行來説更是如此。一旦產品背後的經營者出現問題,那麼個人存款保證金最多獲賠50萬元。

再者説,該產品畢竟主要依託於存款收益,所以上述的高收益勢必難以長期存續。

就像我們曾經介紹的富民寶,也是在京東金融上線:目前收益,已經從4.7%降到了4.6%,難保未來不會出現更大的下滑。

天上不會掉餡兒餅,長期的高收益低風險產品,背後的運行邏輯仍值得推敲。大家在選擇投資之前,還是要多瞭解、多調查。

第3則

-THE SECOND-

不少朋友看完這款產品和我感歎:之前還覺得把錢存銀行收益不行,原來銀行存款還可以這麼玩?

其實,除了這樣的“擦邊球”產品,最近也有越來越多的新型銀行存款產品出現。

比如:還是京東金融上,“銀行精選”板塊,就有不少年化4%、5%以上的新型存款產品。





再比如,在微眾銀行上,有款5年期5%收益的銀行定期存款,比同期國債利率還要高一些。





如果你有筆錢想要投資,但又很重視本金安全,那這些新型銀行存款產品也不失為一種可選項。

最後,還是再提醒一句:“結構性存款”並不等於保本和低風險,關鍵仍是產品所掛鈎的投資領域,所以謹慎投資仍是關鍵。

看清產品規則,瞭解清楚背後的風險,再出手也不遲喲~

內容來源:鳳凰財經

TAG標籤:#銀行 #存款 #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