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甲骨文的志是怎麼寫的

甲骨文的志是怎麼寫的

知科普 人氣:3.15W
1. 寧靜致遠甲骨文怎麼寫

一、“寧靜致遠”甲骨文的寫法(注:目前尚未發現“靜”、“致”的甲骨文,只能提供金文):

甲骨文的志是怎麼寫的

二、寧靜致遠,讀音níng jìng zhì yuǎn,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隻有心境平穩沉着、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有所作為。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實現)遠大的目標。寧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恬和、安寧,如一泓秋水,映着明月。

三、出處

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道家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同: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葛洪:無為自化,清靜自在。

四、例句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所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非讀書不能達到的境界。

3、恬淡待事,寧靜致遠是畫卷的底色,精神的享受,知識的豐富,素質的提高,品質的培養,為生活添彩。家吃心中的信念,不變做人的準則,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奔向既定的目標,為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4、臨大事靜氣為先,遇險灘寧靜致遠。

5、外面紅塵滾滾,我自風清月朗;他人忙於應酬,我只寧靜致遠。

6、母校正在用新的氣象為學生創造寧靜致遠優雅先進的學習環境;正在用新的光輝來兑現她務本維新厚積薄發的承諾。對此,雖然我們已經畢業,但仍然感到無比的自豪,因為我們的成長得益於母校的發展壯大;母校的成長永遠激勵着我們不斷進步。我們願同母校一起成長。

7、他待人謙恭謹慎;學習孜孜不倦;生活簡單樸素,有寧靜致遠的精神境界和嚴謹自律的道德品質。

2. 衰字甲骨文是怎麼寫的

沒有衰這個甲骨文 衰(cuī ) 【名】 古代用粗麻布製成的毛邊喪服〖mourninggarmentsofhemp〗 共喪衰亦如之。

——《周禮·天官·內司服》 無衰麻之服。——《荀子·禮論》 子墨衰致,樑弘御戎,萊駒為右。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衰衣(衰服。古代的喪服);衰杖(居喪用的麻致與哭喪棒);衰冠(喪服,衰衣喪冠) 下,從上到下的次序〖orderfromtopdownward〗。

如:衰殺(等差);衰構(分門別類構擬文辭) 【動】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標準遞減〖decreaseprogressively〗。如:衰分(古代數學名詞。

謂從大漸差而小);衰序(衰次。按一定比數遞減的次序);衰徵(衰政。

視土地之差等以徵税) 減少〖reduce〗。如:衰少(減少);衰乏(減少缺乏) 衰(shuāi ) 【動】 (會意。

從衣,從冄(rǎn)。“冄”象草毛茸茸的樣子。

是“蓑衣”的“蓑”的本字。(suǒ)本義:蓑衣。)

力量減退,衰落,沒落。與“盛”相對〖decline;wane〗 衰則氣復反入。

——《素問·瘧論》。注:“謂病衰退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莊公十年》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又如:衰末(衰落微末);衰旺(衰落與旺盛);衰季(衰微末世);衰廢(衰敗頹廢);衰宗(歿落殘敗的宗族);衰門(寒門);衰薄(頹廢澆薄。

多指道德風尚) 減少;削弱〖fail;decline〗 其周德之衰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注:“小也。” 昔周道衰微。

——《穀梁傳序》。疏:“謂衰弱陵遲。”

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辭·屈原·涉江》 日食飲得無衰乎?——《戰國策·趙策》 又如:風勢漸衰;衰頹(衰敗);衰止(衰減而止息);衰乏(衰退疲乏);衰色(指姿色衰減的女子) 枯萎;凋謝〖wither〗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唐·白居易《惜牡丹花》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宋·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雨灑江天》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樂府詩辭·長歌行》 又如:衰紅(凋謝的花);衰條(枯枝);衰黃(枯黃) 【形】 衰老〖oldandfeeble;decrepit〗 年衰志憫。——《淮南子·主術》。

注:“老也。” 人之老也形蓋衰。

——《呂氏春秋·去宥》。注:“肌膚消也。”

而臣衰,竊愛憐之。——《戰國策·戰策》 其無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時採,則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宋·沈括《夢溪筆談》 又如:衰顏(衰老的容顏);衰暮(老年;晚年);衰宂(衰老宂廢);衰年(衰老之年);衰枯(衰老幹枯);衰耄(衰老;年老糊塗) 人老時鬢髮疏落變白〖greying〗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陸游《劍南詩稿》 又如:衰白(人老時鬢髮疏落變白);衰鬢(年老而疏白的鬢髮。

多指暮年) 衰弱〖weak;feeble〗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唐·杜甫《石壕吏》 又如:衰癃(衰弱多病);衰邁(衰弱老邁);衰困(衰弱困頓);衰窿(衰弱抱病) 懈怠〖slack;sluggish〗 年既老而不衰。

——《楚辭·涉江》。注:“懈也。”

又如:衰葸(懈怠畏懼);衰惰(怠惰);衰墮(懈怠)。

3. “為”字的甲骨文怎麼寫

“為”字的甲骨文寫法可參考上圖。

拼音:wéi,wèi

筆劃:4

五筆:YLYI

部首:丶

結構:單一結構

繁體:為

五行:土

筆順:點、撇、橫折鈎、點

不同讀音的釋義:

“wèi”

1.〈介〉

因為,由於

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做)。——《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為是(因為是,為的是);為甚(為什麼)

2.替,給

為王吹竽。——《韓非子·內諸説上》

為長安君計短。——《戰國策·趙策》

為楚王作劍。——晉·幹寶《搜神記》

為王作劍。

為國戍輪台。——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又如:為容(替人美言推薦);為我去商店買東西;他的律師為他處理這個事件;為人謀而不忠乎?

3.為了

為市鞍馬。——《樂府詩集·木蘭詩》

則眾何為。——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不為怨者故。

生為之飽。——清·周容《芋老人傳》

又如:為國捐軀(為國家獻出生命);為好成歉(將好事變成壞事);為許(為此)

4.表示動作行為所向,可譯為“向”、“對”、“朝”

為具言所聞。——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不足為外人道。

為弟子説前代事。——清·周容《芋老人傳》

”wéi ”

1.〈介〉

被——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不為酒困。——《論語·子罕》

為鄉里所患。——《世説新語·自新》

為予羣從所得。——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為操所先。——《資治通鑑》

悉為逆據。——《廣東軍務記》

又如:不為表面現象所迷惑;為賊所盜;為敵所敗

2.於,在——表示時間或處所

今之時人,辭官而隱處為鄉邑之下。——《淮南子》

3.和——表示並列關係

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孫丑下》

犀首以樑為齊戰於承匡而不勝。——《戰國策》

4.則,就——表示承接關係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

5.如,若——表示假設關係

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史記》

6.或,抑——表示選擇關係

助教顧良戲之曰:“汝姓何,是荷葉之荷,為河水之河?”妥應聲曰:“先生姓顧,是眷顧之顧,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傳》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為一日五來,為當異日也。”——《詩·周頌·思文》疏

不審先生樑朝出仕,為復隱居?——《太平廣記》

又如:為復(還是,抑或);為是(抑或;還是);為當(抑或;還是)〈助〉

7,。的,之——用於名詞性偏正結構中

豈弟君子,四方為則。——《後漢書》

8.賓語前置的標誌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孟子》

附於單音形容詞後,表示程度、範圍的加深或擴大。如:大為高興;廣為宣傳

附於表示程度的單音副詞後,加強語意。如:廣為流傳;更為重要

用於句尾,表示反詰、疑問,多與“何”相配合使用。如:何樂而不為

用於句尾,表示感歎

予無所用天下為。——《莊子》

何命焉為。——《墨子·公輸》

4. 甲骨文是怎麼發現的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當地的農民在採收花生時,偶然撿到一些龜甲和獸骨,被當成中藥賣給藥鋪,清末金石學家王懿榮和學生趙軍偶然在中藥材上的“龍骨”片發現有古文字[1][2],經過查證後才知道是商代國都所在地。

但後人考證王懿榮並非發現甲骨文的第一人,其他尚有王襄[3]、孟定生、劉鶚、端方、胡石查[4]等人。最初,在古物中獲利的人為壟斷甲骨文,故意把出土地點説成是湯陰或衞輝,學者多受其誤導。

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由董作賓領導,第一次有計劃對甲骨文的考古發掘,共有六人蔘加,至1937年,前後共進行十五次;發掘地點,除了洹水南岸的小屯村以外,更擴大到後岡、和洹水北岸的侯家莊西北岡、高井台子、大司空村等地。一共出土龜甲、獸骨有二萬四千九百多片。

抗戰期間,工作被迫停止,有大量的甲骨隨同眾多文物等被運往日本,達一萬二千多片。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當地的農民在採收花生時,偶然撿到一些龜甲和獸骨,被當成中藥賣給藥鋪,清末金石學家王懿榮和學生趙軍偶然在中藥材上的“龍骨”片發現有古文字[1][2],經過查證後才知道是商代國都所在地。

但後人考證王懿榮並非發現甲骨文的第一人,其他尚有王襄[3]、孟定生、劉鶚、端方、胡石查[4]等人。最初,在古物中獲利的人為壟斷甲骨文,故意把出土地點説成是湯陰或衞輝,學者多受其誤導。

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由董作賓領導,第一次有計劃對甲骨文的考古發掘,共有六人蔘加,至1937年,前後共進行十五次;發掘地點,除了洹水南岸的小屯村以外,更擴大到後岡、和洹水北岸的侯家莊西北岡、高井台子、大司空村等地。一共出土龜甲、獸骨有二萬四千九百多片。

抗戰期間,工作被迫停止,有大量的甲骨隨同眾多文物等被運往日本,達一萬二千多片。王懿榮(1845年—1900年),字正儒,號廉生,金石學家。

山東福山(煙台福山區)人。光緒六年(1880年)年科舉中進士,授翰林。

1894年,受命擔任國子監祭酒。他酷愛金石,喜歡收藏古玩。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年,王懿榮患瘧疾,他的學生趙軍(一説是僕人)在從達仁堂藥店抓藥時發現刻有文字的龍骨,自此對帶有文字符號的龍骨產生興趣,王懿榮經過長期研究,最終確定龍骨上的文字是中國古代漢字——甲骨文,並確定其時代是商代。1933年王漢章在《古董錄》中指出,王懿榮“細為考訂,始知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則確在篆籀之前”。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年,王懿榮任京順團練大臣。光緒二十六七月廿日(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東安門,王懿榮曰“吾義不可苟生”,投井自盡,全家壯烈殉國。

諡號文敏,“文敏識龜”指王懿榮發現甲骨文(一説最早發現甲骨文的是孟廣慧、王襄[1]),身後其次子王崇烈(字漢輔),遵照父親生前的叮嚀,將五千多片甲骨全部贈與劉鶚。著有《福山金石志》、《天壤閣雜記》、《漢石存目》、《求闕文齋文存》,皆收入《王文敏公遺集》。

在京故居位於東城區王府井北面的錫拉衚衕。王懿榮紀念館位於煙台市福山區。

王襄(1876年~1965年),字綸閣,天津人。甲骨文最早的研究者之一。

1910年在北京農工商部高等實業學堂礦科畢業,任職於天津、福建各省鹽務稽核所,與書法家孟廣慧友好。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濰縣古董商範壽軒來王襄家,提到河南湯陰(實是安陽)發現刻有文字的甲骨,孟定生認為可能是古代的簡策,促範壽軒前往收購。

翌年(1899年)秋,範壽軒買了一批甲骨帶到天津,王襄和孟廣慧各自收購了一些。其餘的甲骨,範壽軒帶到北京,又賣給王懿榮。

接着王襄陸續在北京、天津購買到四、五千片甲骨。1953年任天津文史研究館館長。

著有《簠室殷契類纂》,是最早的一部甲骨文字典,釋字873個,1929年增訂再版,釋字957個。另有《簠室殷契徵文》(1925年)、《古文流變臆説》(1964年)。

孟廣慧(1867年—1939年),字定生,號遠公,天津近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祖籍山東鄒縣,世居天津,從小從父學書法,12歲能摹寫何紹基字,喜好古物,收集各朝代出土文物。

著有《兩漢殘石編》、《定生藏泉》。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冬十月濰縣古董商範壽軒至天津,告知安陽殷墟小屯村發現甲骨,孟定生以為是古代的簡策,促範壽軒前往收購,翌年(1899年)秋,範壽軒帶了一批甲骨帶到天津,廣慧共收購甲骨431片。

後來430片歸楊富村收藏,後又歸廣慧的學生李鶴年。[1]1951年,李鶴年保留30片,其餘400片轉售給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

TAG標籤:#甲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