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茶道術語的解釋

茶道術語的解釋

知科普 人氣:2.05W

茶道術語的解釋

茶道是一種日本傳統文化,其中包括許多術語和詞彙,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術語和它們的解釋:

1. 抹茶 (Matcha):一種由抹茶粉和熱水製成的濃茶。

2. 茶碗 (Chawan):用於盛放抹茶的碗,通常是陶瓷製作的。

3. 茶筅 (Chasen):用於攪拌抹茶的竹製筷子。

4. 茶匙 (Chashaku):用於取抹茶粉的竹製勺子。

5. 茶道具 (Chadōgu):茶道所使用的各種器具,包括茶碗,茶筅,茶匙等。

6. 茶室 (Chashitsu):專門用於茶道的房間,其中包含座位,茶具等。

7. 茶事件 (Chaji):茶道儀式中的一個重要場合,包括茶點,茶道表演等。

8. 和菓子 (Wagashi):傳統的日本甜點,通常作為茶道儀式中的點心。

9. 茶湯 (Chayu):由抹茶和熱水混合而成的一種讓顧客品嚐的茶。

10. 茶牀 (Chadana):茶道儀式中用於躺卧的墊子,通常用草蓆製作。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藝茶道術語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藝茶道術語,一起來看看。

  茶藝茶道術語

  1、茶性:專指茶湯入口後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澀度,常用“強、弱”來形容。

  2、茶質:指茶湯入口後,湯質在口腔中的飽滿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來表達。

  3、香氣:鮮葉在製作工藝中產生,主要由茶葉中游離型兒茶素產生。在口腔中,上顎、舌面、舌下、兩頰、咽喉間感覺明顯。

  4、苦、澀:苦是一種味道,澀是一種感覺。苦是由茶葉內含物中的茶鹼產生,澀是口腔中細嫩組織收斂的表現。

  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轉化後產生甘甜的過程。

  6、生津:指兩頰、舌面、舌底、有小氣泡不斷的湧出。

  7、收斂性:品茶後,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現的緊繃感,多為澀感的表現。

  8、甘韻、甜質:是甘與甜的表達方式。

  9、水性:指茶湯帶給口腔的每種不同的感覺,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層次感:層指重疊之象,次指先後順序。指茶湯香氣和滋味在口腔中轉變的感覺。

  11、喉韻:品茶後,茶湯帶給喉嚨的感覺,如甘、潤、燥。

  12、飽滿:指茶湯物質豐富而帶給口腔的一種充實感。

  13、煙燻味:由人工烘焙時產生,並非指不好的氣味,有火香味,隨時間陳化,會揮發轉化而產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湯時帶有鮮味,像新鮮的酸果味。

  15、酸味:在揉捻後未曬乾,壓制時所含水分過高而產生。

  16、水味:在儲藏中產生,帶有植物腐爛的氣味。

  17、青味:殺青温度不夠或時間不足而產生,嚴重時會有“青腥味”。

  18、鎖喉:品茶後,咽喉過於乾燥,吞嚥困難、緊縮發癢等不適感,人會微覺不安、煩躁等。

  19、茶氣:是由茶葉中有機鍺與多糖類結合而溶於水產生。茶氣在老茶中易出現,常表現有打嗝、身體發暖、發熱、發輕汗等。

  20、陳韻:經時間陳化而產生的韻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舊茶中易感到。

  21、香氣內斂:香氣不張揚,其香在水,用心則有,不用心則無。

  22、茶水分離:茶湯入喉,嘴裏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氣。

  23、入口即化:茶湯入口,不用有意識的吞嚥,自然入喉。

  24、爽朗:經歲月的陳化倉儲優良的茶湯入喉後,口腔爽朗,牙齒有清晰感。

  25、舌底鳴泉:生津的最高境界,重點在“鳴”字,接連不斷之意。

  26、藥香:百年陳年老茶的共同特徵,藥香濃郁通常是對老茶香氣的最高表達。

  茶藝茶道的品飲方法

  茶類不同,花色不一,其品質特性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茶,品的側重點不一樣,由此導致品茶方法上的不同。

  1.高級細嫩綠茶的品飲

  高級細嫩綠茶,色、香、味、形都別具一格,討人喜愛,品茶時,可先透過晶瑩清亮的茶湯,觀賞茶的沉浮、舒展和姿態,再察看茶汁的浸出、滲透和湯色的變幻,然後端起茶杯,先聞其香,再呷上一口,含在口,慢慢在口舌間來回旋動,如此往復品賞。

  2.烏龍茶的品飲

  烏龍茶的品飲,重在聞香和嘗味,不重品形。在在實踐過程中,又有聞香重於品味的(如台灣),或品味更重於聞香的(如東南亞一帶),潮汕一帶強調熱品,即灑茶入杯,以拇指和食指按杯沿,中指抵杯底,慢慢由遠及近,使杯沿接脣,杯麪迎鼻,先聞其香,爾後將茶湯含在口中迴旋,徐徐品飲其味,通常三小口見杯底,再嗅留存於杯中茶香。台灣採用兵是温品,更側重於聞香。品飲時先將壺中茶湯趁熱傾入公道杯,爾後分注於聞香杯中,再一一傾入對應的小杯內,而聞香杯內壁留存的茶香,正是人們品烏龍茶的精髓所在。品啜時,先將聞香杯置於雙手手心間,使聞香杯口對準鼻孔,再用雙手慢慢來回搓動聞香杯,使杯中香氣盡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享用。至於啜茶方式,與潮、汕地區無多大差異。

  3.紅茶品飲

  紅茶,人稱迷人之茶,這不僅由於色澤紅豔油潤滋味甘甜可口,還因為它品飲紅茶,除清飲水思源外,還喜歡調飲,酸的如檸檬,辛的如肉桂,甜的台砂糖,潤的如奶酪。

  品飲紅茶重在領略它的香氣,滋味和湯色,所以,通常多采用壺泡後再分灑入杯。品飲時,先聞其香,再觀其色,然後嘗味。飲紅茶須在品字上下功夫,緩緩斟飲,細細品味,方可獲得品飲紅茶的真趣。

  4.花茶品飲

  花茶,融茶之味花之香於一體,茶的滋味為茶湯的本味,花香為茶泌之精神,茶中學教師與花香巧妙地融合,構成茶湯適口、香氣芬芳的特有韻味,故而人稱花茶是詩一般的茶葉。

  花茶常用有蓋的白瓷杯或蓋碗沖泡,高級細嫩花茶,也可以用玻璃杯沖泡,高級花茶一經沖泡後,可立時觀賞茶在水中的飄舞、沉浮、展姿,以及茶汁的滲出和茶泡色澤的變幻。當沖泡2~3分鐘後,即可用鼻聞香。茶湯稍涼適口時,喝少許茶湯在口中停留,以口吸氣、鼻呼氣相結合的方法使茶湯在舌面來回流動,口嘗茶味和餘香。

  5.細嫩白茶與黃茶品飲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製作時,通常將鮮葉經萎凋後,直接烘乾而成,所以,湯色和滋味均較清淡。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湯黃葉,通常製作是示經揉捻,因此,茶汁很難浸出。

  由於白茶和黃茶,特別是白茶中的白毫銀針,黃茶中的君山銀針,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因此是以觀賞為主的一種茶品。當然悠悠的清雅茶香,淡淡的澄黃茶色,微微的甘醇滋味,也是品賞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品飲前,可先觀茶幹,它似銀針落盤,如松針鋪地,再用直筒無花紋的玻璃杯以70℃ 的開水沖泡,觀賞茶芽在杯水中上下浮動,最終個個林立的過程,接着,聞香觀色。通常要在沖泡後10分鐘左右才開始嘗味。這些茶特重觀賞,其品飲的方法帶有一定的特殊性。

 

品茶的術語有哪些,代表了什麼?

關於茶的味道描述有:濃強、鮮濃、甜濃、回甘、水味等,關於茶湯色的描述有黃綠、橙黃、深黃、紅豔等,關於茶的品質的描述有鎖喉等,還有關於茶香味的描述,掛杯、陳香等。這些術語在品茶的時候尤其用的多。

茶的味道濃強就表示這杯茶的味道濃厚,入口以後,茶的苦澀味能很快轉換為甘甜味,具有收斂性,同時對口舌又有刺激感。鮮濃就是指茶的味道鮮香舒適。回甘就是指由苦到甜的一個過程,茶剛進入口中時是有點苦澀的,但慢慢地就會品嚐出甜味,這就是回甘。水味就是指茶的味道寡淡,這是由於茶葉製作過程中不夠乾燥,有點潮濕,含水量過高,所以泡茶的時候才會有水味。茶湯的顏色就是對茶水顏色的描述,一般比較直白。黃綠就是綠中有點黃,橙黃就是黃中帶點紅,深黃就是很暗,除此以外還有青暗,紅豔等。

能夠擁有陳香的香氣,那都是老茶了。這種香氣就是指茶發酵過後散發出來的氣味,這種氣味能讓人感覺身心愉悦,舒適。但是除了老茶,一般的茶也有自己獨特的香氣,這種香氣同樣能給人帶來舒適的感覺。掛杯就是指茶的香氣在杯壁中停留的時間,時間越長,代表茶的品質越好。

關於品茶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術語。茶氣,茶氣指的是喝完茶後人體出現的反應,一般就是人體能感覺到温暖、發熱,這樣的茶氣也通常出現在老茶中。還有鎖喉,鎖喉就是當茶入口以後喉嚨不舒適,感覺被東西堵住了一樣,這樣的情況一般都是在製作過程中出現問題或者是茶葉的原料問題而導致的,所以鎖喉就是形容品質不佳的茶。

泡茶的專業術語,泡茶的專業術語

泡茶的專業術語,我整理,歡迎閲讀!

  在與友人品茶論茶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提到一些茶道中專業性的術語,比如高香、醇正、悶氣、等詞彙。如果不瞭解茶道的話,往往我們都只能一知半解,不能完全領悟到其中的意思,我介紹一下那些我們在喝茶過程中經常用到的茶道術語。

  一、幹茶色澤術語

  油潤:幹茶色澤鮮活,光澤好。

  枯暗:色澤枯燥,無光澤。

  調勻:葉色均勻一致。

  花雜:葉色不一,形狀不一。此術語也適用於葉底

  二、湯色術語

  清澈:清淨、透明、光亮、無沉澱物

  鮮豔:鮮明豔麗,清澈明亮

  鮮明:新鮮明亮,此術語也適用於葉底

  深:茶湯顏色深

  淺:茶湯色淺似水

  明亮:茶湯清淨透明

  暗:不透亮。此術語也適用於葉底

  混濁:茶湯中有大量懸浮物,透明度差

  沉澱物:茶湯中沉於碗底的物質

  三、香氣術語

  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純正: 茶香不高不低,純淨正常

  平正: 較低,但無異雜氣

  低:低微,但無粗氣

  鈍濁: 滯鈍不爽

  悶氣: 沉悶不爽

  粗氣:粗老葉的氣息

  青臭氣: 帶有青草或青葉氣息

  高火: 微帶烤黃的鍋巴或焦糖香氣

  老火: 火氣程度重於高火

  陳氣: 茶葉陳化的氣息

  劣異氣:煙、焦、酸、餿、黴等茶葉劣變或污染外來物質所產生的氣息,使用時應指明屬何種劣異氣

  四、滋味術語

  回甘:回味較佳,略有甜感

  濃厚:茶湯味厚, *** 性強

  醇厚:爽適甘厚,有 *** 性

  濃醇:濃爽適口。回味甘醇。 *** 性比濃厚弱而比醇厚強

  醇正:清爽正常,略帶甜

  醇和:醇而平和,帶甜。 *** 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強

  平和:茶味正常、 *** 性弱

  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後就淡而無味。同義詞 和淡;清淡;平淡

  澀:茶湯入口後,有麻嘴厚舌的感覺

  粗:粗糙滯鈍

  青澀:澀而帶有生青味

  苦:入口即有苦味,後味更苦

  熟味:茶湯入口不爽,帶有蒸熟或悶熟味

  高火味:高火氣的茶葉,在嘗味時也有火氣味

  老火味:近似帶焦的味感

  陳味: 陳變的滋味

  劣異味:煙、焦、酸、餿、黴等茶葉劣變或污染外來物質所產生的味感。使用時應指明屬何種劣異味

  五、葉底術語

  細嫩:芽頭多。葉子細小嫩軟

  柔嫩:嫩而柔軟

  柔軟:手按如綿,按後伏貼盤底

  勻: 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澤等均勻一致

  雜: 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澤等不一

  嫩勻:芽葉勻齊一致,嫩而柔軟

  肥厚:芽頭肥壯,葉肉肥厚,葉脈不露

  開展:葉張展開,葉質柔軟。 同義詞舒展

  攤張:老葉攤開

  粗老:葉質粗梗,葉脈顯露

  皺縮:葉質老,葉面捲縮起皺紋

  瘦薄:芽頭瘦小,葉張單薄少肉

  薄硬:葉質老瘦薄較硬

  破碎:斷碎、破碎葉片多

  鮮亮:鮮豔明亮

  暗雜:葉色暗沉、老嫩不一

  硬雜:葉質粗老、堅硬、多梗、色澤駁雜

  焦斑:葉張邊緣、葉面或葉背有局部黑色或燒傷斑痕

功夫茶茶道的術語

  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由於這種泡茶的形態極為講究。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功夫茶茶道的術語,一起來看看。

  功夫茶茶道的術語

  嗅茶:主人取來上好的茶葉,告知該品種的特點。風味,依次傳遞賞識嗅品一番。

  温壺:未放置茶葉之前,先將開水衝入空壺,謂之“温壺”,温壺之水倒進茶船——即茶盤,一種紫砂淺盆。

  裝茶:應備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氣。雜味混入,通常將茶葉裝至茶壺的2/3,甚至滿溢,數目之多令人咂舌。

  潤茶:沸水衝入壺中,至滿,使竹筷颳去壺麪茶沫,立即傾於茶船或茶海——一種較大的茶杯。

  沖泡:再衝入開水,但不要沸滾的,這便是第一泡茶。

  澆壺:蓋上茶蓋澆之開水,使壺內壺外温度一致。

  温杯:等候茶水泡好確當兒,用剛才温壺及潤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這是一種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壺本身也不外一個拳頭大小)。

  運壺:在泡好第一泡茶時,提壺沿茶船邊緣運行數週,俗稱“遊山玩水”,為的是不讓壺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倒茶:將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開,依次往返澆注,又稱“巡河”,或將壺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時一杯倒滿再倒第二杯,免得濃淡不均,這是一般飲者輕易犯的錯誤。

  敬茶:尊老愛幼。互相謙讓,這是中國人的世代相傳的精神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

  品茶:功夫茶全套方法中最講究的一環,從賞識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並舉,玩味再三,確如白居易詩云:“盛來有佳色,咽罷餘芬芳。”蘇東坡也説:“從來佳茗似佳人。”可見個中之味,餘味無限。特別看見那些個精於此道,鬚髮皆白的老“茶迷”,3個指捏1枚四螺般大拇指大小的袖珍小茶盅,騰挪於鼻脣之間,或嗅或啜為所欲為。且雙目微閉,如痴如醉,彷彿打坐的道人,外界萬物全然不覺,讓人不能不驚奇名茗的神奇功效。

  功夫茶的泡茶程序

  焚香靜氣:焚品檀香,造就幽靜、平和氣氛

  葉嘉酬賓:出示所泡茶葉讓客人觀賞

  火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為上,用火煮沸

  孟臣淋漓:即湯洗茶壺,惠孟臣是明代紫砂壺製作家,後人把名茶壺喻為孟臣

  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放入紫砂壺內

  懸壺高衝:又稱高山流水,把盛開水的壺提高沖水,充分激盪茶葉,使茶葉翻動,清潔茶葉

  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葉更清潔(不喝)

  重洗仙顏:用開水淋洗茶壺,即洗淨茶壺外表又提高壺温

  若琛出韻:即湯洗茶杯,(若琛清初),以擅長製茶杯而出名,後人把茶杯喻為若琛甌

  玉液回壺:即把已泡好的茶水倒入另一個茶壺使茶湯更為均勻

  遊山玩水:沿着杯壁斟茶一圈

  關公巡城:依次來回往各杯低斟茶水

  韓信點兵:壺中茶水少許時,則住各杯點斟茶水(又稱蜻蜓點水或觀音滴水)

  三龍護鼎:用母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此法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比喻三龍,此時另一手可做護杯姿勢

  喜聞幽香:即聞烏龍茶的香味

  鑑賞三色:認真觀看茶水在杯中的上中下三種顏色,故稱三色

  初品奇茗:觀看、聞香後開始品茶湯味道(三口為一品)

  盡杯謝茶:起身喝盡杯中之茶,以謝茶農栽種,製作佳茗,恩典感謝茶藝小姐盡心熱情敬獻茶藝、茶禮。

 

茶禮的茶道術語

陳香白説茶道有‘七義一心’。

茶禮是其諸義理之一。

負水齋説:所謂茶禮,就是一種以茶為媒的人們借茶事活動在一起共同修身養性的生活禮儀;茶禮是一種在飲茶的特定環境下,相關人員約定成俗(或大宗師的倡導下形成)的行為模式,它是在人們的‘趨同’意識下形成的;茶禮是當事人通過參與有秩序的置器、控制水火、沏茶、品飲茶湯,互增情誼、交流學習及增進社會意識的行為模式及其方。

茶禮是茶道不可分割的部分。

在茶道中,茶禮是與茶藝(後茶藝)聯繫最為緊密的部分之一。

茶禮的載體是茶事活動的全體人員,也就是説‘茶禮的中心是人’茶禮的目的是以茶為媒、以茶事為契機,溝通思想、交流感情;與茶禮緊密相聯繫的茶藝,它的中心是“茶(從幹茶到茶湯到煥發為茶人的茶情等)”,它的首要目的的養生,主要要求治茶人對茶理的通曉。

至於茶情,它的產生則依賴於飲者們各自的藝術修養。

在二十世紀時,現代人類學家們認識到人類有着兩種交織着存在狀態:“物質存在”與“精神存在”,認識到人類是由兩種要素構成的:一個是動物的,一的是文化的。

因為,人類有着兩種基因:動物基因與文化基因;於是人類學的研究有了“體質人類學”與“文化人類學”兩大方向。

現代茶道研究的方向與分類同人類學的研究方法有相似之處。

現代茶道要解決的問題有兩點,一個是提供科學養身的飲茶方法,另一個是提供人格的方法。

也就是茶道是能夠促進人類高質量地“物質生存”和“精神生存”的方。

簡言之,茶道體系中就是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養身與修身。

從現代人類學的認識來看,茶禮與茶理就是分別解決飲茶人羣(人類的一部分)兩種需求的方法。

茶禮解決精神需要,茶理解決肉體需要。

顯而易見,茶文化學者陳香白是認識到茶禮是解決人們精神需要的作用的茶道義理。

茶禮作為一種日常生活禮儀,它也是社會禮儀的一部分,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穩定社會秩序、協調人際關係的功能。

它來源於中國幾千年的‘尊老敬上’和‘和為貴’的文化思想,是人類在漫長的飲茶歷史中積澱下來的表達情感的慣用形式。

‘茶禮’在於茶事活動,是把茶道精神形式化、規範化、制度化。

作為制度與規範,它是茶事引導和茶道思想體現的方法之一,是維護茶事相關人員之間交流溝通的各種禮節儀式的總和。

作為茶事的制度與規範,它是需要茶事活動全體人員共同實施、維護的。

作為社會之禮,可以維護社會秩序;作為茶事之禮,可以維護茶事相關人的情誼秩序。

茶禮是什麼?茶禮是人倫之禮;茶道是人倫之道。

茶道人道,茶道仁道。

人通茶理為要道;人通茶禮是要道。

‘茶禮’是通向幸福的橋!

茶道是什麼?

茶道的基本精神

中國人視道為體系完整的思想學説,是宇宙、人生的法則、規律,所以,中國人不輕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劍有劍道,鏈摔跤搏擊也有柔道、跆拳道。在中國飲食、玩樂諸活動中能昇華為“道”的只有茶道。

第一節 什麼是茶道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一、日本對茶道的解釋日本人把茶道是位日本文化的結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近幾百年來,在日本致力於茶到時間的人層出不窮,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近幾年才開始有學者給茶道下定義。

久鬆真一先生則認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為契機的綜合文化體系,它具有綜合性、統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藝術、道德、哲學、宗教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其內核是禪。

熊倉功夫先生從歷史學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種室內藝能。藝能 使人本文化獨有的一個藝術羣,它通過人體的達到人陶冶情操完 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湯文化研究會倉澤行洋先生則主張:茶道十一深遠的哲理為思想背景,綜合生活文化,是東方文化之精華。他還認為,“道是通向徹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面對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如何給茶道下定義,可難為了日本學者。

二、我國學者對茶道的解釋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響,“茶道”一詞從使用以來,歷代茶人都沒有給他下過一個準確的定義。直到近年對茶道見仁見智的解釋才熱鬧起來。

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説、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 一心”。

周作人先生則説得比較隨意,他對茶道的理解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説,可以稱作為忙裏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 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其實,給茶道下定義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茶道文化的本身特點正是老子所説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時,佛教也認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給茶道下一個定義,把茶道作為一個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祕感,同時也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過用心靈去悟道時產生的玄妙感覺。用心靈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靜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淺魚讀月 ”,有的“月穿江底水無痕”,有的“江雲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無聲蛙自語”,有的“清江明水露禪心”。有的“疏枝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有的則“雨暗蒼江晚來清,白雲明月露全真。”月之一輪,映像各異。“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個茶人的心中對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

第二節 中國茶道“四諦”

中國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樸實謙和,不重形式。飲茶也是 這樣,不像日本茶道具有嚴格的儀式和濃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畢竟不同於一般的飲茶。在中國飲茶分為兩類,一類是“混飲”,即在茶 中加鹽、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紅棗,根據個人的口味嗜好,愛怎麼喝就怎麼喝。另一類是“清飲”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 有損茶本味與真香的配料,單單用開水泡茶來喝。“清飲”又可分為四個層次。將茶當飲料解渴,大碗海喝,稱之為“喝茶”。如果注重 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可稱之為“ 品茶”。如果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則可 稱之為“茶藝”。而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參禪悟道,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和 人格上的澡雪,這在世中國飲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同於茶藝,它不但講求表現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內涵。

什麼是茶道的精神內涵呢?日本學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歸納為“和、敬、清、寂”。茶為茶道的四諦、四則、四規。“和”不僅強調主人對客人要和氣,客人與茶事活動也要和諧。“敬”表示相互承認,相互尊重,並作到上下有別,有禮有節。“清”是要求人、茶具、環境都必須清潔、清爽、清楚,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寂” 是指整個的茶事活動要安靜、神情要莊重、主人與客人都是懷着嚴肅的態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個茶事活動。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諦史創於村田珠光,400多年來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為準則。

茶道是什麼?茶藝又是什麼?

中文“茶道”一詞,以具體的可考文獻來看當時指的是泡茶的操作方式。大致就是泡茶的道道。中文“茶藝”一詞是現代台灣人擬定的詞彙,起初在擬定名字的時候是想叫作茶道的,但由於日本文化中也已經有茶道一詞,最後命名為茶藝。當時他們在工夫茶泡法的基礎上想學着日本加入許多儀式性內容,最後變成了一系列類似服務員表演的操作,出現了所謂的茶藝表演……當然,也就是操作方式。不過,事實上日語“茶道”中的這個“道”也正是中文“藝”的釋義。所以這幾個詞在古今中國,以及日本都是同一個意思。只是現代中國泡茶方式在現代術語上叫作“茶藝”。許多中文資料會用“茶道”一詞來描述古代泡茶方式,如“唐代煎茶道”、“宋代抹茶道”、“明代泡茶道”。(當然唐代煎茶道和日本煎茶道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不過涵義仍然相同,而且當時的中國茶道體系比後來的茶藝和日本茶道複雜得多。個人尚未考證以上三個詞彙是否由現代人創造,也許是由於日本文化中仍然保留着“抹茶道”、“煎茶道”這兩個名詞。但也因為唐宋時期中國對日本的文化影響達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而“茶道”一詞的出現也早於日本六七百年,所以這個日語詞彙是來自於中文的可能性亦相當大。在現代一部分中國人將“茶道”中的“道”字理解為喝茶喝出來的哲學修養,也有人認為中國人才不會像日本人一樣把自己的技藝吹捧到“道”的高度。這也是現代中國人對“茶道”、“茶藝”理解上最大的兩個糾結點。但其實無論如何理解都無可厚非。畢竟過去那個“茶道”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已被“茶藝”取代了。

茶道的意思

  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 來説,可以稱作為忙裏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 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的意思,一起來看看。

  茶道的意思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 .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

  古人品茶講究六境:擇茶、選水、侯火、配具、環境和品飲者的修養,其一招一式有極嚴格的要求和相應的規範。

  宋代品茶有一條法則,叫做“三點”: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景色宜人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明代品茶要求更為嚴格細緻,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吟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含,十一會心,十二賞鑑,十三文僮。“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點不得法;二惡具,茶具不清潔;三主客不韻,主人,客人舉止粗俗;四冠裳苛禮,過於拘束禮儀;五葷餚雜陳,茶貴清,一案葷腥,不能辨味;六忙見,沒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間案頭多惡趣,環境佈置俗不可耐。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的説法.

  古人品茶講究六境:擇茶、選水、侯火、配具、環境和品飲者的修養,其一招一式有極嚴格的要求和相應的規範。

  宋代品茶有一條法則,叫做“三點”: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景色宜人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明代品茶要求更為嚴格細緻,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吟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含,十一會心,十二賞鑑,十三文僮。“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點不得法;二惡具,茶具不清潔;三主客不韻,主人,客人舉止粗俗;四冠裳苛禮,過於拘束禮儀;五葷餚雜陳,茶貴清,一案葷腥,不能辨味;六忙見,沒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間案頭多惡趣,環境佈置俗不可耐。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的説法.

  中國茶道的精神

  廉、美、和、敬 和韓國的茶禮一樣,中國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中國雖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濃,而是將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給人們留下了選擇和發揮的餘地,各層面的人可以從不同角度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茶藝形式和思想內容,不斷加以發揮創造,因而也就沒有嚴格的組織形式和清規戒律。只是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着茶文化熱潮的興起,許多人覺得應該對中國的茶道精神加以總結,歸納出幾條便於茶人們記憶、操作的“茶德”。已故的浙江農業大學茶學專家莊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雜誌上發表的《茶文化淺議》一文中明確主張“發揚茶德,妥用茶藝,為茶人修養之道 ”。他提出中國的茶德應是“廉、美、和、敬”,並加以解釋:廉儉有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具體內容為:

  廉——推行清廉、勤儉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減少‘洋飲’,節約外匯。

  美——名品為主,共嘗美味,共聞清香,共敍友情,康起長壽。

  和——德重茶禮,和誠相處,搞好人際關係。

  敬——敬人愛民,助人為樂,器淨水甘。

  大約與此同時,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程啟坤和研究員姚國坤在1990年6期《中國茶葉》雜誌上發表的《從傳統飲茶風俗談中國茶德》一文中,則主張中國茶德可用“理、敬、清、融”

  四字來表述:

  理——“理者,品茶論理,理智和氣之意。兩人對飲,以茶引言,促進相互理解;和談商事,以茶待客,以禮相處,理智和氣,造成和談氣氛;解決矛盾糾紛,面對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氣,促進和解;寫文章、搞創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腦,思路敏捷。”

  敬——“敬者,客來敬茶,以茶示禮之意。無論是過去的以茶祭祖,公平是今日的客來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塵,品茶敍舊,增進情誼;客人來訪,初次見面,敬茶以示禮貌,以茶媒介,邊喝茶邊交談,增進相互瞭解;朋友相聚,以茶傳情,互愛同樂,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愛之舉;長輩上級來臨,更以敬茶為尊重之意,祝壽賀喜,以精美的包裝茶作禮品,是現代生活的高尚表現。”

  清——“清者,廉潔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舉,也是現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現。1982年,首都春節團拜會上,每人面前清茶一杯,顯示既高尚又文明,‘座上清茶依舊,國家景象常新’,表明了我國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天強調廉政建設,提倡廉潔奉公,‘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發揚。‘清’字的另一層含義是清心健身之意,提倡飲茶保健是有科學根據的,已故的朱德委員長曾有詩云:‘廬山雲霧茶,示濃性潑辣。若得長年飲,延年益壽法。’體會之深,令人敬佩。”

  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誼之意。舉行茶話會,往往是大家歡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説有笑,其樂融融;朋友,親人見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氣氛融洽,有水融之感。團體商談,協商議事,在融洽的氣氛中,往往更能促進互諒互讓,有益於聯合與協作,使交流交往活動更有成效。由此可見,茶在聯誼中的橋樑組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兩位專家還認為:中國的茶,“能用來養性、聯誼、示禮、傳情、育德,直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之所以能適應各種階層,眾多場合,是因為茶的、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於中華民族的平凡實在、和誠相處、重情好客、勤儉育德、尊老脘二甲苯的民族精神。所以,繼承與發揚茶文化的優良傳統,弘揚中國茶德,對促進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在此之前,台灣的范增平先生於1985年提出中國“茶藝的根本精神,乃在於和、儉、靜、潔。”

 

茶道的含義是什麼?

茶道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

品賞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

功夫茶文化則起源於中國廣東省潮汕地區。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説始於神農時代,少説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華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

擴展資料:

茶道的由來

茶道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由此可見,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

呂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於我國明朝中後期)千利休成為日本茶道高僧後,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並根據《詩經》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範仍源於中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茶道

百度百科-茶文化

功夫茶茶道術語,功夫茶茶道術語

功夫茶茶道術語,我整理,歡迎閲讀!

  喜聞幽香:主人取來上好的茶葉,告知該品種的特點。風味,依次傳遞賞識嗅品一番。

  葉嘉酬賓:從賞識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並舉,玩味再三。

  春風拂面:等候茶水泡好確當兒,用剛才温壺及潤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

  懸壺高衝:將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開,依次往返澆注,又稱“巡河”,或將壺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

  玉液回壺:互相謙讓,這是中國人的世代相傳的精神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

  孟臣淋漓:未放置茶葉之前,先將開水衝入空壺,謂之“温壺”,温壺之水倒進茶船。

  火煮山泉:蓋上茶蓋澆之開水,使壺內壺外温度一致。

  若琛出韻:再衝入開水,但不要沸滾的,這便是第一泡茶。

  遊山玩水:在泡好第一泡茶時,提壺沿茶船邊緣運行數週,俗稱“遊山玩水”,為的是不讓壺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TAG標籤:#茶道 #術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