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武夷山母樹大紅袍簡介

武夷山母樹大紅袍簡介

知科普 人氣:1.34W

武夷山母樹大紅袍簡介

武夷山母樹大紅袍是中國傳統名茶之一,生長在中國福建省武夷山的巖壁上。它是一種烏龍茶,具有獨特的肉桂香和聞名於世的巖韻,茶湯鮮爽濃厚,回甘悠長。傳説武夷山的一位窮苦茶農的母親在治病時在大紅袍茶樹下采集了一叢野生茶葉,用以治療兒子的疾病。事後,這棵茶樹長勢旺盛,茶葉品質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被認為是有神奇效力的“大紅袍”,成為了閩南名茶中的佼佼者。大紅袍生長在崎嶇的山石間,生命力頑強,常年受到喀斯特地貌、特有的電石質土壤和濃濃的雲霧包圍的環境影響,使頂級大紅袍產量極少,茶葉價值頗高。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母樹大紅袍的介紹

武夷山天心巖九龍窠懸崖峭壁上現存的6棵茶樹,樹齡已有350多年,被稱為大紅袍母樹。

為保護大紅袍母樹,武夷山有關部門決定對其實行特別管護,自2006年起,當地對6株大紅袍母樹實行停採留養,茶葉專業技術人員對大紅袍母樹實行科學管理,並建立詳細的管護檔案,嚴格保護“大紅袍”茶葉母樹及周邊的生態環境。

大紅袍母樹

大紅袍母樹的習性、分佈?

名山出名茶。

早在公元二世紀,福建武夷山就開始種植茶葉。南北朝時期,武夷巖茶已聲名遠播。

生長在武夷天心巖九龍窠高巖峭壁上的六株“大紅袍”母樹,兩旁巖壁矗立,日照短,氣温穩定,巖上終年有涓涓細泉從巖頂滴落,滋潤茶樹,隨水而落的枯葉、苔蘚等植物腐爛形成的有機物,不斷為茶樹補充養分,使母樹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中生長,品質超羣。傳統精湛的加工技術,更使母樹所產“大紅袍”巖韻獨特,馳名中外。

“大紅袍”母樹所產茶葉極少,六株母樹年僅產茶1公斤,古代被列為貢品,價值連城。去年11月25日廣州茶會上,廣州著名酒樓南海漁村以18萬元人民幣,買走了20克母樹“大紅袍”。

武夷山開闢大紅袍旅遊文化線路以來,眾多海內外遊客加入探奇尋寶行列,一睹“大紅袍”母樹風采。

母樹大紅袍產於哪裏? -

在第七屆中國武夷山大紅袍茶文化節上,重量僅為20克的母樹大紅袍茶葉竟然拍賣出了20.8萬元的高價,是目前所有茶品中,價格最為昂貴的一種茶。

大紅袍產於福建省的武夷山區,景區內的天心巖九龍窠是出產高品質武夷巖茶的地方,共中尤以大紅袍最為名貴,號稱“茶中之王”。大紅袍是一種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茶水橙黃明亮,香氣持久,滋味醇和的茶品。

清代,這種極為珍貴的茶品僅有母樹6株,年產量不到1000克。20世紀80年代初期,科學家們試驗的大紅袍茶葉無性繁殖獲得成功,大紅袍茶樹開始大面積種植開來。

目前在武夷山區大紅袍茶園有4萬多畝。

大紅袍母樹一年產量是多少?

大紅袍母樹,從2007年10月10日起,不再採摘。

自從2000年武夷山申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成功後,武夷山大紅袍母樹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列為重點保護對象。

2003年,武夷山市 *** 向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為現有六株(有兩株為無性繁植所生)大紅袍母株投保一億元人民幣產品責任保險。

武夷山決定2007年起,對大紅袍母樹實行特別管護:停止採摘大紅袍母樹茶葉,確保其良好生長;茶葉專業技術人員對大紅袍母樹實行科學管理,並建立詳細的管護檔案;嚴格保護“大紅袍”茶葉母樹周邊的生態環境。

2007年10月10日,“烏龍之祖 國茶巔峯——武夷山母樹大紅袍送藏國家博物館”儀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門大殿舉行。最後一次採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樹大紅袍茶葉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 *** 贈送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

大紅袍母樹三棵六株,為什麼這麼叫?是三棵還是六棵?

母樹看去有六顆,但只有三棵是。另外三棵是北斗無性繁殖出的。

1、產於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優異。中國特種名茶。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巖韻”明顯。除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暑、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嚐到巖茶之顛的禪茶韻味。注重活 、甘、清、香。

2、名稱來歷: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 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 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脱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狀元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狀元回朝後,恰遇皇后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 九龍窠(讀 kē)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採製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從此,武夷巖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 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傳説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

3、形態特徵:植株灌木型,樹冠半披張,樹高可達2米以上,主幹尚明顯,分枝較密,葉梢向上斜生長,葉,一般在6~7cm,長者可達11~11cm;寬一般3cm左右,寬者可達4~4.3cm,中葉型,近闊橢圓形,先端鈍略下垂、葉緣略向面、葉綠光亮,葉肉稍厚微隆質脆、 葉尚淺尚明27~28對,葉脈79對,花型尚大,直徑3cm左右,花瓣6片,萼片5片、花絲稀疏稍長,高低不齊, 二倍體,茶果中等。嫩芽梢尚壯,深綠微紫,夏梢葉更顯帶紅毫尚顯,萌芽、開採期比肉桂品種遲,一般在5月10日左右(緩冬年份)。

三從六株大紅袍母樹的價值?

母樹大紅袍,清代即已名揚天下的大紅袍母樹僅6株,生長於武夷山景區天心巖九龍窠,是武夷巖茶高貴品質的象徵,具有豐厚的文化內涵。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母樹大紅袍無性繁殖獲得成功;1995年省科委組織專家鑑定認為,“無性繁殖的大紅袍保持了母本的優良特徵特性,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態環境下,可以大面積推廣。”目前,武夷山大紅袍茶葉生產已具一定規模,全市可供製作的大紅袍茶園面積有4萬多畝。

,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根據聯合國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大紅袍母樹作為古樹名木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是為貢品,無價。

武夷山大紅袍是什麼茶類

武夷山大紅袍是烏龍茶。

武夷山大紅袍是烏龍茶,半發酵,茶性平和,主產於福建武夷山,是採用新梢芽葉(開面三四葉)為原料,經特定的半發酵工藝製成,成品大紅袍具有顯著的巖骨花香,且耐沖泡,香氣持久,適合日常沖泡飲用。

武夷山大紅袍:

大紅袍產自武夷山,武夷山是我國國家級重點保護區,武夷山的地質絕大部分是火山礫巖、紅沙巖及頁巖組成。適宜的土壤成就了巖茶的優良內質。

氣候温和,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温在18~18.5℃之間;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山峯巖壑之間,有幽澗流泉,山間常年雲霧瀰漫,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左右。茶園大部分在巖壑幽澗之中,四周皆有山巒為屏障,日照較短,更無風害,十分適宜茶樹生長。

產自於大紅袍母樹的茶葉,對於大紅袍茶葉來説,它的每一顆母樹都是非常的珍貴,要知道大紅袍的母樹生長條件,那是非常的罕見,迄今為止發現的大紅袍母樹都是生長在武夷山的懸崖峭壁之上。

大紅袍四大品種是什麼 大紅袍四大品種是什麼的呢

1、大紅袍四大品種為母樹大紅袍、純種大紅袍、拼配大紅袍、商品大紅袍,母樹大紅袍為武夷山九龍窠石壁上6株母樹製成的大紅袍,純種大紅袍是無性繁殖栽培品種製成的茶品,拼配大紅袍是兩種以上的巖茶拼配製成,而商品大紅袍是將武夷巖茶與大紅袍視為等同的茶品。

2、母樹大紅袍。母樹大紅袍是指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石壁上的那個母樹大紅袍,九龍窠位於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內,這六棵母樹也是到武夷山遊玩的遊客必去的景點!現如今母樹大紅袍也早已停止採摘。

3、純種大紅袍。大紅袍指的是純種大紅袍,也就是從母樹上的某一品系進行單獨無性繁殖栽培而形成的品種,母樹大紅袍因為它含有三個品種:奇丹、北斗和雀舌,那麼現在比較公認的是奇丹,也就是把奇丹看作為純種大紅袍。

4、拼配大紅袍。拼配大紅袍,也就是由兩種以上的武夷巖茶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拼配出的、口感更佳的拼配大紅袍,也叫商品大紅袍。

5、商品大紅袍。武夷巖茶的公共品牌,因為大紅袍的知名度比較高,2006年開始武夷山、市為了更好地推廣武夷巖茶,決定把大紅袍作為武夷巖茶的公共品牌,也就是把大紅袍作為對外宣傳的統一品牌名,作為一個公共品牌,大紅袍與武夷巖茶就是一種等同的關係,這也就是市面上都把武夷巖茶叫作大紅袍的一個原因。

為什麼説真正的母樹大紅袍就是武夷山景區內的那六株?

真正的武夷山大紅袍母樹僅6株,生長於景區天心巖九龍窠,是武夷巖茶高貴品質的象徵,具有豐厚的文化內涵。長期以來,每到春茶採摘季節,武夷山都要組織由專家、科技人員組成的採摘、製作隊伍,採出數量有限的茶青,經過精心製作,製作出彌足珍貴的大紅袍。珍貴的‘大紅袍母樹茶’年產量不足一公斤。其餘都是無性繁殖而來。

武夷大紅袍母樹介紹大紅袍是中國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狀元”之美譽,乃巖茶之王,堪稱國寶。大紅袍茶樹為灌木型,樹冠半展開,分枝較密集,葉梢向上斜生,葉近闊橢圓形,尖端鈍略下垂,葉緣微向面翻,葉色深綠光澤,內質稍厚而發脆,嫩芽略壯,顯毫,深綠帶紫。

 大紅袍為千年古樹,稀世之珍。現九龍窠陡峭絕壁上僅存6株,系植于山腰石築的壩欄內,有巖縫沁出的泉水滋潤,不施肥料,生長茂盛,樹齡已達千年。於每年5月13日~15日高架雲梯採之,產量稀少,被視為稀世之珍。從元明以來為歷代皇室貢品。武夷大紅袍,屬於單樅加工、品質特優的“名樅”,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製而成。成品茶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有明顯“巖韻”特徵,飲後齒頰留香,經久不退,沖泡9次猶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被譽為“武夷茶王”。

大紅袍”名樅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巖峭壁上,巖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這裏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温差大,巖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大紅袍茶樹現有6株,都是灌木茶叢,葉質較厚,芽頭微微泛紅,陽光照射茶樹和巖石時,巖光反射,紅燦燦十分顯目。關於“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説呢,傳説天心寺和尚用九龍窠巖壁上的茶樹芽葉製成的茶葉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這位皇官將身上穿的紅袍蓋在茶樹上以表感謝之情,紅袍將茶樹染紅了,“大紅袍”茶名由此而來。“大紅袍”茶樹現經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的試驗,採取無性繁殖的技術已獲成功,經繁育種植,已能批量生產。

大紅袍歷史有多少年?

350多年。

大紅袍為千年古樹,稀世之珍。現九龍窠陡峭絕壁上僅存4株,系植于山腰石築的壩欄內,有巖縫沁出的泉水滋潤,不施肥料,生長茂盛,樹齡已達千年。於每年5月13日~15日高架雲梯採之,產量稀少,被視為稀世之珍。從元明以來為歷代皇室貢品。

武夷大紅袍,屬於單樅加工、品質特優的“名樅”,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製而成。成品茶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有明顯“巖韻”特徵,飲後齒頰留香,經久不退,沖泡9次猶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被譽為“武夷茶王”。

擴展資料:

來歷

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大紅袍茶泡予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並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

狀元回朝後,恰遇皇后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採製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

從此,武夷巖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武夷大紅袍

母樹大紅袍始於什麼時期?

武夷山母樹大紅袍中國最貴的樹,非福建武夷山的母樹大紅袍莫屬了。世界上僅存的幾株武夷母樹大紅袍是全國最富盛名的茶之一,名氣不亞於龍井、普洱等。自古以來,這幾棵樹每年生產的茶葉都是直接上貢國家,時期還有士兵看守。03年的時候,更是為它投保了1億元人民幣!母樹大紅袍位於武夷山九龍窼的懸崖峭壁上,天心巖下永樂禪寺之西的九龍巢陡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因為武夷山地勢比較高,所以這裏早晚的温差非常大,而絕佳的土壤和獨一無二的氣候條件,孕育了這裏國家級的茶樹,被奉為歷代皇室貢茶。母樹大紅袍不僅數量上,年產量也非常有限,母樹大紅袍年產8兩。據説當年毛偉人曾送4兩大紅袍給美國總統被其吐槽小氣。但毛後來解釋説本國已經送出了“半壁江山”給美國了,美國總統才明白這大紅袍的重要性!那如果普通人想要喝怎麼辦?沒錯,拍賣!98年20克的純種大紅袍賣出了15.68萬元高價,05年則以20.8萬20克的價格賣。而07年之後,再有錢也喝不到了,因為決定停止對母樹大紅袍的採摘,最後的20克送給了國家博物館珍藏。大紅袍被譽為烏龍茶中的茶聖,大紅袍的母樹現僅存6株,樹齡是350年左右,2005年20克的大紅袍就拍出了20.8萬的高價!此後母樹大紅袍被封存保護,不在採摘,由於產量低,所以市面上的母樹大紅袍基本絕跡了,如果有人經銷母樹大紅袍,請不要相信,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大紅袍,是經過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反覆實驗,採用無性繁殖技術培育出的第二代,第三代大紅袍品種!

母樹大紅袍與普通大紅袍有什麼區別

母樹大紅袍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景區的大紅袍母樹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根據聯合國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大紅袍母樹作為古樹名木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那麼母樹大紅袍與普通大紅袍有什麼區別?

1、 母樹大紅袍:位於武夷山景區九龍窠內,共有6個品系(皆由種子發芽長成)6株茶樹,不是同一個品種,葉型、發芽期等都不一樣。

2、 純種大紅袍:指母樹大紅袍中的某一品系單獨扦插繁育(無性繁殖)栽培後,單獨採製加工而成的大紅袍。此大紅袍也不能稱為二代、或三代大紅袍,因為無性繁殖不存在代數。

3、 商品大紅袍:指母樹大紅袍中某兩個以上品系的茶葉拼配在一起的大紅袍(一般有4—5個品系的茶葉)。每個品系也都是用無性繁殖培育移栽的,此大紅袍也不能稱為二代、或三代大紅袍。

以上就是關於母樹大紅袍與普通大紅袍有什麼區別的全部內容。

母樹大紅袍為什麼叫三棵六株?

真正的武夷山大紅袍母樹僅6株,其中三棵是奇丹、雀舌、北斗,另外三棵是北斗無性繁殖出來的後代,並不等於母樹,這也是為什麼母樹大紅袍有三棵六株一説。

大紅袍市場因其具有稀有資源珍貴、茶香怡人被稱為“茶中之王”,堪稱中國國寶,在武夷山國家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最突出的大紅袍品質是香氣馥郁幽藍的花,香持久,“巖韻”明顯。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一些香味。明代,武夷巖茶大紅袍成為皇室貢茶。武夷山當地為保護大紅袍,便將其母樹保護起來。

擴展資料:

二十世紀30年代當地曾派兵把守,新中國成立之後,有關部門仍僱傭一農户長年看管.自從2000年武夷山申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成功後,武夷山大紅袍母樹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列為重點保護對象。

2003年,武夷山市向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為現有六株(有兩株為無性繁植所生)大紅袍母株投保一億元人民幣產品責任保險。

武夷山決定2006年起,對大紅袍母樹實行特別管護:停止採摘大紅袍母樹茶葉,確保其良好生長;茶葉專業技術人員對大紅袍母樹實行科學管理,並建立詳細的管護檔案;嚴格保護“大紅袍”茶葉母樹周邊的生態環境。

2007年10月10日10時10分,“烏龍之祖 國茶巔峯——武夷山母樹大紅袍送藏國家博物館”儀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門大殿舉行,2005年5月3日最後一次採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樹大紅袍茶葉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贈送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

什麼是大紅袍母茶

大紅袍母茶,指的是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巖峭壁上生長的6棵茶樹所產的茶葉。這些茶葉每年產量不到1公斤。1972年美國總統訪華,毛也就送給尼克松總統200克大紅袍母茶,而當年母茶的產量也就500克。

現在在武夷山大量種植的大紅袍茶樹,就是從武夷山懸崖峭壁上的7棵茶樹剪切移植到山下的。這7棵茶樹可以説是山下許多茶樹的母親,所以説,那7棵茶樹產的茶葉就被稱為“母茶”。

全中國能喝到大紅袍“母茶”的人沒幾個,市面上是不會出售的。

TAG標籤:#母樹 #大紅袍 #武夷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