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影響影視製片進度因素分析 - 劇組拍攝進度表怎麼寫

影響影視製片進度因素分析 - 劇組拍攝進度表怎麼寫

知科普 人氣:1.02W
1.影響影視製片進度因素分析

電影和電視劇的生產和其他有形產品的生產方式不一樣,它沒有固定的生產線,沒有固定的車間廠房,它沒有固定的管理和技術人員搭配,它的生產環境隨着不同的產品內容要求的不同而不同,變化因素的不可測性使得影視劇的生產的管理和控制帶來了很大的不便。通過研究數十部電影和電視劇生產過程,通過歸納分析,影響生產進度有下面關鍵因素:

劇組拍攝進度表怎麼寫 影響影視製片進度因素分析

外景地。故事發生的場景是劇中起着很重要的敍事作用,對刻畫人物性格和營造畫面的真實感和藝術感覺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劇情的需要有可能選擇風光旖旎的外景地,也可能選擇風沙狂吹的外景地,有可能是高原地帶。製片部門低估外景地周邊的環境,會延誤工期。比如,《可可西里》中外景地可謂環境惡劣,看過影片的人也能感受得到,劇組人員有的承受不了那缺氧的高原氣候,有病的,有薪酬都不要了,中途開小差的,100多人的攝製組,最後就剩了60多人。最終工期超了一個多月,投入增加了300多萬。選擇外景地時,外景地之間的距離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轉場耽擱太多的時間的話,同樣會造成延誤工期現象。如果在某景地需要“眾人”來烘托大場面,這裏就會存在一個問題,在影片拍攝的外景地,找這些“眾人”好找不好找,時間成本有多大。比如,《射鵰英雄傳》在外景地拍攝戰鬥場面時,就遇到了這些麻煩,由於當時在內蒙的外景地不是很理想,前不挨村,後不着店,人比較少,所以《射》戲在拍攝過程當中,劇組組織了當地牧民做羣眾演員,可是許多牧民早晨到劇組領完衣服就穿者回去做生意了,到晚上收工時還衣服領取工資,所以,在這些大場面的拍攝中存在着很大的缺憾。

外景地的情況最具複雜性,不可預測的事情太多。如果和當地政府關係處理不當,也會存在延誤工期的問題。比如,本來答應租或借用的場景突然不讓用了。外景地的選擇和確定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工程,謀略在前,決勝千里,在分解劇本和尋找外景地過程中,一定要具有這樣的思維:如果出現了……的情況,該怎麼辦?

季節。為了追趕工期,或者拍攝之前就確定了放映或播放檔期,或者劇情是跨季節,那麼,劇組就有可能冬天拍夏天的戲,夏天拍冬天的戲,或者一個季度內拍出四個季度的戲,比如,《八路軍》主要戰場在北方,拍攝時間在2005年1月,播放時間定於反法西斯戰爭60週年時機,所以,必須在一個冬天拍出四個季度的效果,所以,季節內可能出現的氣象問題必須考慮周全,仔細勘察外景地,瞭解當地的氣象狀況,防範措施做在前面。

天氣狀況。天氣變化無常,是人類所不能控制的。因天氣原因不得不停工的現象時有發生,對於一箇中等左右的影片,一天不開工就意味着60、70萬元的成本伏之東流。寒冷冬天的天氣會令拍攝進度極其緩慢,設備需要保暖,演員時間久了會凍僵,難以發揮出表情戲。還有,在拍攝一場戲時,昨天是晴天,今天突然下了大雪,這樣,光線和亮度都不接,這都可能影響工期進度。我們無法左右天氣,所以最好的辦法是,開拍前應該準備出兩套或三套方案。

劇組人員製作水平和合作狀況。劇組人員整體制作水平的高低決定着影片質量的高低,高質量的團隊製片人的主要職責是統管全局,負責一部影片從策劃、拍攝、後期製作整個生產過程的人、財、物的調配、協調、監控和管理工作,前期負責市場調研、籌集資金,組織招聘創作班子,制定拍攝計劃和編制預算,製作過程負責和各個製作小組的資源調配、協調溝通和監控工作。從職業素質上,即要懂得管理,又要懂得藝術。製片人是劇組的總指揮,其運作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影片的拍攝質量和拍攝進度。

導演。商業時代的導演至少應具有兩方面的能力:一是將劇本上的文字翻譯成令觀眾爽心悦目並心靈受到人性情懷洗禮的“視聽語言”,這就需要導演具有豐富深刻的藝術修養,二是要對投資人負責,因為沒有資金的投入,導演空有一腔的抱負也難以實現。目前,經考證導演市場,延誤拍攝進度的導演大致有三種:一種是職業素養不夠的;二是對因初次執導自己風格之外的類型性不熟悉的;三是導演對影片藝術水準要求非常認真。第一種是顯而易見的,不用做更多的解釋。

演員。演員是一部戲中最重要的因素,沒有演員不成戲。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演技又好的演員既能保證影片的質量又能保證工期。遇到耍大牌或經常遲到或因以前未溝通好而拒絕演出某些場面的演員,延誤工期是一定的了。

2.劇組工作人員的工作、分配情況

製片人:一部影片裏最高負責人(尋找資金,建立劇組) 製片主任:管理整個劇組 導演:創作組中最高負責人(調動全劇組的積極性,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拍片計劃) 監製:後期製作中的最高負責人(後期剪輯中做監督工作) 策劃人:對製片人負責(負責影片的除劇本以外的案頭工作) 編劇:對製片人和導演負責(創作劇本和在第一時間裏修改劇本) 藝術指導:對導演負責(負責影片中整體的影調定位) 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

負責統籌指揮影片的籌備和投產,有權改動劇本情節,決定導演和主要演員的人選等。 製片人大多懂得電影藝術創作,瞭解觀眾心理和市場信息,善於籌集資金,熟悉經營管理。

電影生產中有時把製片人稱為監製,通俗講“製片人”就是投資者或者能夠拉來贊助的人。 電影製片人(Produ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

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製代表它管理攝製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監製(Executive Producer)。監製通常受命於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製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

製片(Production Manager,可直譯為製作經理)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嚮導演和監製負責。 在攝製組中,製片和統籌是兩個職務。

製片分很多部門的製片,生活製片是管理劇組的生活的,後勤的一切,吃喝拉撒睡的管理人員;現場製片是管理現場的紀律和保證主創部門的順利創作的管理人員;生產製片是管理劇組的場景的的製作陳設等的管理人員(在以前的電影廠,生產製片還負責怎個劇組的拍攝計劃這個部分已經劃給統籌了);外聯製片顧名思義就是聯繫劇組在外拍攝場景的接洽的管理人員(就像一個單位的公關部門);各個製片部門上面有製片主任,製片主任上面有執行製片人(有的直接面對製片人,執行製片人介乎於製片主任和製片人之間),下面有若干劇務,就是幹一些具體事務的人員,製片部門的人不介入劇組的整個藝術創作,相當於一個單位的後勤部門。 統籌,在一個劇組當中相當於一個單位的辦公室主任的角色,屬於導演部門,要負責怎個劇的拍攝計劃,每天要拍攝什麼都要有統籌來安排,要跟每一個部門都要協調好,首先是美術部門的場景能否順利的完工,演員是否到位,製片部門是否把場地聯繫好,還要跟導演溝通要拍攝多少天,先拍什麼後拍什麼,等等,在劇組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作為我們劇組,有專門的統籌跟大家協調場景,每天的拍攝計劃都是導演和攝影親自跟統籌安排.(網絡綜合備存資料) 製片組設有製片主任、製片、財務人員、劇務及後勤保障人員等。 導演組設有導演、副導演、場記、動作導演、特技導演等。

攝影組設有攝影師、副攝影師、攝影助理、機械員、燈光師、燈光助理。 美工組設有總美工師、美工設計及服裝、道具、化裝等小組,根據場景製作需要和拍攝時對服、化、道的要求安排適量置景工和服、化、道等方面的人員。

錄音組設錄音師和錄音員。 以上除了演員組還有製片人或出品人和編劇作詞作曲演唱。

製片人或出品人是一部片子的總負責人,相當於一家公司的董事長。有出品人又有製片人時,則製片人是出品人所聘請,出品人是大製片單位的負責人,但對於片子的製作職責是一樣的。

製片人工作的最主要內容是負責組織制定並監督實施影視劇攝製計劃與攝製預算。在沒有劇本或劇本不成熟的情況下,製片人還要負責組織必要的劇本創作工作。

製片人對確定影視片的風格,包括確定導演在內的攝製組主要成員的構成,確定主要演員的人選方面負有重要責任。在預算不足的情況下製片人還要負責籌措資金。

有的製片人負有發行的責任。 製片主任對製片人負責,是製片人最主要的助手。

主要工作是協助製片人編制影視劇的預算、制定拍攝計劃、保證攝製組日常工作的正常運作及控制資金的支出。製片主任還要根據製片人的授權與要求,代表攝製組聯繫外景場地,聯繫人員等協調並簽署協議。

現在還有副製片人的説法,副製片人實際上履行製片人應履行的職責,有時這個頭銜會授予某個製片主任或者副導演,以表彰他們做出的超過份內的貢獻。 製片相當於製片主任助理,主要工作負責拍攝現場運轉協調,管理生活與車輛調度的後勤等,負責協調美術道具等,製片對製片主任負責,沒有獨立決定權。

還有的設有生活製片主任等。 劇務對製片負責,處理製片。

3.在拍電影劇組裏場計是幹什麼的

影片拍攝階段的一項工作內容,也指擔任這一工作的專職人員。

主要任務是將現場拍攝的每個鏡頭的詳細情況:鏡頭號碼、拍攝方法、鏡頭長度、演員的動作和對白、音響效果、佈景、道具、服裝、化裝等各方面的細節和數據詳細、精確地記入場記單。由於一部影片是分割成若干場景和數百個鏡頭進行拍攝的,拍攝時不能按鏡頭順序進行,因此,場記所作的記錄有助於影片各鏡頭之間的銜接,為導演的繼續拍攝以及補拍、剪輯、配音、洗印提供準確的數據和資料。

影片完成後,這些記錄還可供製作完成台本之用。

TAG標籤:#拍攝 #進度表 #製片 #劇組 #進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