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課程設計報告怎麼寫 - 製冷原理課程設計結論怎麼寫

課程設計報告怎麼寫 - 製冷原理課程設計結論怎麼寫

知科普 人氣:8.26K
1.課程設計報告怎麼寫

一、電子課程設計報告的格式安排 1. 摘要 2. 目錄 3. 前言/引言 4.正文 5. 結論 6. 參考文獻 7. 附錄 二、摘要 1. 要求: 完整、準確、簡練。

製冷原理課程設計結論怎麼寫 課程設計報告怎麼寫

2. 包含內容: (1) 所進行設計或研究工作的主旨、緣起、目的等。即:為什麼要進行這一工作? (2) 設計工作的主要內容、過程,採用的方法及取得的成果。

即:做了什麼工作? (3) 結論及其價值或意義 3. 關鍵字(key words): 一般3~5個,最能代表報告內容特徵,或在報告起關鍵作用,最能説明問題的詞組。 4. 注意: (1) 摘要應用第三人稱書寫; (2) 不得引用他人的著作; (3) 摘要應排除本學科已成常識的內容; (4)同義詞不要並列為關鍵字。

三、前言(序言、緒論、引言、導言 ) 前言主要説明為什麼要從事本設計工作(課題意義),本課題相關技術的現狀與特點,擬採用的方案或路線 。 可以有以下的一些內容: 1. 本課題的背景、目的、意義 。

2. 本課題的技術指標或設計要求、研究方案、技術路線與特點。 注意:(1) 不要與摘要雷同; (2) 學科中的常識內容、科普內容不必贅述。

四、正文 正文是整個論文的核心部分,應包括所進行設計或研究的整體內容。 主要包括: 1. 設計要求:(基本要求,提高要求) 2. 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3. 電路設計;(包括方案比較,設計計算等內容) 4. 實驗、調試及測試結果與分析。

五、結論 結論是對整個設計工作的總結,不只是前面實驗結果部分已作出的研究結果的簡單重複,應概括出整個設計工作的結論性意見或認識。 要求:措詞嚴謹、邏輯嚴密、文字準確。

此外結論部分有時可以包括作者提出的建議、下一步工作的設想及改進意見等 注意: (1) 不要以第一人稱(我)來書寫; (2) 不要對在設計過程中的常識性錯誤進行 討論。 六、參考文獻 本部分列出撰寫論文過程中所參考的文章、書本及其它文獻。

1. 書寫格式: 序號→主要作者→文獻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月 →卷號(期號)→頁碼 2. 舉例: [1] 樑宗善. 電子技術基礎與課程設計.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4. [2] a.p.goutzoulis and d.r.pap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cousto-optic devices, marcel dekker, new york, 1994 (按時間順序) 3. 注意:(1) 作者或責任者不明時,註明“佚名”。 (2) 序號應與文內引用註釋號相同。

2.實驗報告的結論怎麼寫實驗

實驗報告常用的內容與格式如下

1、實驗名稱以及姓名學號: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寫成“驗證什麼”、“分析什麼”等。

2、實驗日期和地點:比如2020年4月25日,物理實驗室。

3、實驗目的:目的要明確,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公式、算法,並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實驗設備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調試方法。一般需説明是驗證型實驗還是設計型實驗,是創新型實驗還是綜合型實驗。

4、實驗設備(環境)及要求:在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實驗用物,藥品以及對環境的要求。

5、實驗原理:在此闡述實驗相關的主要原理。

6、實驗內容:這是實驗報告極其重要的內容。要抓住重點,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考慮。這部分要寫明依據何種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進行實驗。詳細理論計算過程。

7、實驗步驟:只寫主要操作步驟,不要照抄實習指導,要簡明扼要。還應該畫出實驗流程圖(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再配以相應的文字説明,這樣既可以節省許多文字説明,又能使實驗報告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擴展資料:

實驗報告的特點:

1、正確性,實驗報告的寫作對象是科學實驗的客觀事實,內容科學,表述真實、質樸,判斷恰當。

2、客觀性,實驗報告以客觀的科學研究的事實為寫作對象,它是對科學實驗的過程和結果的真實記錄,雖然也要表明對某些問的觀點和意見,但這些觀點和意見都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提出的。

3、確證性,確證性是指實驗報告中記載的實驗結果能被任何人所重複和證實,也就是説,任何人按給定的條件去重複這頂實驗,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觀察到相同的科學現象,得到同樣的結果。

4、可讀性,可讀性是指為使讀者瞭解複雜的實驗過程,實驗報告的寫作除了以文字敍述和説明以外,還常常藉助畫圖像,列表格、作曲線圖等文式,説明實驗的基本原理和各步驟之間的關係,解釋實驗結果等。

3.課程設計的小結怎麼寫

原發布者:燈在握指

心得體會通過這次課程設計,讓我更加深刻了解課本知識,和以往對知識的疏忽得以補充,在設計過程中遇到一些模糊的公式和專業用語,比如説經濟刮板運輸機及皮帶運輸的選擇,在選擇選擇刮板皮帶運輸選型時,在使用手冊時,有的數據很難查出,但是這些問題經過這次設計,都一一得以解決,我相信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我為搞清楚的問題,但是這次的課程設計給我相當的基礎知識,為我以後工作打下了嚴實的基礎。雖然這次課程是那麼短暫的2周時間,我感覺到這些天我的所學勝過我這一學期所學,這次任務原則上是設計,其實就是一次大的作業,是讓我對課本知識的鞏固和對基本公式的熟悉和應用,計算力學和運動學及預選電動機過程中的那些繁瑣的數據,使我做事的耐心和仔細程度得以提高。課程設計是培訓學生運用本專業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對三年所學知識的複習和鞏固。同樣,也促使了同學們的相互探討,相互學習。因此,我們必須認真、謹慎、踏實、一步一步的完成設計。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可能會認真的去學習和研究,也可能會自己獨立的完成一個項目,我相信無論是誰看到自己做出的成果時心裏一定會很興奮。此次設計讓我明白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

4.課程設計報告如何寫

原發布者:Lavendersqzl

課程設計報告標準格式數據挖掘與決策支持課程設計報告內容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摘要(300~400字):主要説明用什麼方法解決什麼問題,得出什麼結論目錄1.概述2.課程設計任務及要求2.1設計任務2.2設計要求3.理論設計3.1問題選擇3.2數據來源:調查問卷或者統計年鑑3.3modeler使用3.3.1modeler數據預處理3.3.2modeler模型選擇4.結論分析就modeler的結果進行調理分析5.建議對策6.收穫、體會和建議7.參考文獻關於數據挖掘課程設計報告格式的補充説明(1)摘要和正文用宋體小4號字,英文小四號“TimesNewRoman”字型,全文統一,行間距為1.5(2)圖表用宋體5號字(3)公式序號應右對齊,公式應儘可能居中(4)選用標準A4複印紙(210mm*297mm)。版芯(打印尺寸):160mm*247mm(不包括頁眉行、頁碼行),即頁邊距上、下、左、右各25mm。(5)裝訂:雙面打印印刷,沿長邊裝訂。(6)頁碼編號形式:摘要、目錄用羅馬數字順序編寫;頁碼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頁,字號與正文字體相同,頁底居中,數字兩側用圓點或一字橫線修飾,如-3-。(7)一級標題用宋體三號加黑,居中二級標題用宋體四號加黑,左對齊三級標題用宋體小四號加黑,左對齊正文首字符空兩個漢字(8)公式號:(2-1),引用時:式(2-1)圖號:圖2-1,引用時:圖2-1表號:表2.1,引用時:表2.1

5.空調製冷原理

最佳答案 - 由提問者1年前選出 首先,我們想講一下空氣調節,空氣調節是按人們的要求,把室內或某個場所的空氣調節到所需的狀態。

調節的內容包括温度、濕度、氣流,以及除塵和污染空氣的排除等等。 温度調節是指增加或減少空氣的顯熱。

濕度調節是指通過調節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來增加或減少空氣的潛熱。氣流調節是根據需要調節工作或生活環境的空氣流速。

除塵和污染空氣的排除是指濾去空氣中的灰塵,消滅空氣中的細菌,除去空氣中的有害氣體,除去它們的臭氣,並對空氣離化。完成這一功能,就要用到空氣調節器。

下面來看一下空調製冷和制熱原理。炎夏之日,道路上灑水會使人感覺涼快,這是因為水蒸發時從地面和空氣中奪取熱所致。

同樣道理,注射前以酒精進行皮膚表面消毒時,會感到局部清涼,這也是因為酒精蒸發時從皮膚奪取熱所致。因此液體蒸發時,會從周圍奪取熱,周圍變冷;與此相反,氣體液化時,將熱散發給周圍,周圍變熱。

這便是空調製冷及暖氣的原理。製冷方法共有蒸汽壓縮式製冷,蒸汽吸收式製冷,蒸汽噴射式製冷,吸附式製冷,空氣膨脹製冷、渦流管制冷等七種。

各種製冷方法大體上可分為2類:1、輸入功率製冷:如蒸汽壓縮式製冷、熱電製冷。2、輸入熱量製冷:如吸收式製冷,蒸汽噴射式製冷、吸附式製冷。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的兩種形式的空調機:窗式和分體式(櫃式)空調。它們各自有些特點和優缺點,在這裏介紹一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結合兩種空調的特點來選擇您將購買的空調種類。

窗式空調器是一種可以安裝在窗口上或者牆洞上的小型空調器,它的所有部件都在一個機器內,安裝和調試都比較簡單。窗式空調器有冷風型、電熱型和熱泵型三種。

冷風型窗式空調器只具有降温、通風、除濕等功能,而沒有升温的能力。 電熱型窗式空調器不但具備了冷風型空調器的功能,而且還具備了升温的功能。

只是熱能的來源是利用電熱絲得到的。 熱泵型窗式空調器,其功能與電熱型空調器相同,只是升温的熱能來自於冷凝器的放出的熱量。

窗式空調器一般由製冷系統、空氣循環系統、電氣系統和制熱系統等四部分組成。其中冷風型空調器沒有制熱系統。

窗式空調器有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安裝方便等特點,適用於卧室、辦公室、家庭小計算機房等場所使用。 分體式空調器就是把空調器分成室內機組和室外機組兩部分,把噪聲比較大的軸流風扇、壓縮機以及冷凝器等安裝在室外機組內。

把蒸發器、毛細管、控制電器和風機等室內可缺少的部分安裝在室內機組中。我們稱這種由室內機組和室外機組構成的空調器為分體式空調器。

分體式空調器具有如下幾個優點: (1)外形美觀、式樣多、佔地小、噪聲低、使用靈活。 (2)由於分成室內機組和室外機組,室內機組安裝位置靈活,可以由多個室內機組和一個室外機組配套使用。

室外機組的外形尺寸不受限制。 (3)噪聲很低,可以低於40?50dB,窗式空調器的噪聲在60dB左右。

(4)分體式空調器不影響室內採光,不會產生窗户隨空調器振動的現象。 (5)安裝檢修方便。

所以分體式空調器適用於現代家庭。 分體式空調器噪音的國家標準是:製冷量在2500--4500W的分體空調器,國家標準規定,室內機噪音小於48分貝?室外機噪音小於58分貝。

空調器的平均使用壽命是10-12年 要購買一個合適自己的居室的空調,需要對空調製冷量進行估算,大概的方法式這樣的:首先了解一下一個概念:空調匹數,原指輸入功率,包括壓機、風扇電機及電控部分,因不同的品牌其具體的系統及電控設計差異,其輸出的製冷量不同故其製冷量以輸出功率計算。 一般來説,1匹的製冷量大致力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應乘以1.162,故1匹之製冷量應力2000大卡*1.162=2324(w),這裏的w(瓦)即表示製冷量,則1.5匹的應為2000大卡x1.5x1.162=3486(w),以此類推,根據此情況,則大致能判定空調的匹數和製冷量,一般情況下,2200W一2600W都可稱為1匹,4500(w)-5100(w)可稱為2匹,3200W一3600W可稱為1.5匹。

製冷量確定後,即可根據目己居室之實際情況估算製冷量,選擇合適的空調機。家用電器要消耗製冷量的較大部分,電視、電燈、冰箱等每w(瓦)功率要消耗製冷量1(w),門窗的方向也要消耗一定的製冷量,東面窗150W/m2,西面窗280/m2,南面窗180W/m2,北面窗100W/m2,如是樓頂及西曬可考慮適當增加製冷量。

在選擇空調時,請您根據以上介紹,估算一下自己的製冷量大小,從而選到滿意的空調機。

6.課程設計怎麼寫

課程設計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封面(根據自己的個性設計)2.目錄3.主界面(介紹這次設計的課題、人員、目標、任務、人員分工)4.主要過程(要告訴別人你的這個作品該怎麼用)5.程序流程圖(用圖來表示主要過程)6.核心源程序(你覺得這個作品它具備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就將實現這個功能的代碼給COPY下來)7.主要函數(你程序代碼裏用的函數中你覺得重要的或是難的)8.心得9.附錄(你完成這次課程設計參考的書,這個可以多寫一點,以示用心認真)

我第一次做課程設計時寫報告就是這麼寫的.你參考參考.希望能對你有些幫助

7.製冷設備原理

製冷設備是製冷機與使用冷量的設施結合在一起的裝置。設計和建造製冷裝置,是為了有效地使用冷量來冷藏食品或其他物品;在低温下進行產品的性能試驗和科學研究試驗;在工業生產中實現某些冷卻過程,或者進行空氣調節。物品在冷卻或凍結時要放出一定的熱量,製冷裝置的圍護結構在使用時也會傳入一定的熱量。因此為保持製冷裝置中的低温條件,就必須裝設製冷機,以便連續不斷地移去這些熱量,或者利用冰的熔化或乾冰的昇華吸收這些熱量。製冷設備的冷卻方式有直接冷卻和間接冷卻兩種。直接冷卻是將製冷機的蒸發器裝設在製冷裝置的箱體或建築物內,利用製冷劑的蒸發直接冷卻其中的空氣,靠冷空氣冷卻需要冷卻的物體。這種冷卻方式的優點是冷卻速度快,傳熱温差小,系統比較簡單,因而得到普遍應用。間接冷卻是靠製冷機蒸發器中製冷劑的蒸發,從而使載冷劑(例如鹽水)冷卻,再將載冷劑輸入製冷裝置的箱體或建築物內,通過換熱器冷卻其中的空氣。這種冷卻方式冷卻速度慢,總傳熱温差大,系統也較複雜,故只用於較少的場合,如鹽水製冰和温度要求恆定的冷庫等。[1]

按照冷卻目的和冷量利用方式的不同,製冷裝置大體可分為冷藏用製冷裝置、試驗用製冷裝置、生產用製冷裝置和空調用製冷裝置四類。

冷藏用製冷裝置主要用於在低温條件下貯藏或運輸食品和其他貨品,包括各種冰箱、冷庫、冷藏車、冷藏船和冷藏集裝箱等。

TAG標籤:#結論 #報告 #製冷 #課程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