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

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

知科普 人氣:3.01W

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

1. 《中國茶文化》 作者:李樹生

2. 《茶經》 作者:陸羽

3. 《古今茶錄》 作者:宋玉

4. 《茶史》 作者:韋康

5. 《茶經注》 作者:俞存根

6. 《中國茶道發展史》 作者:熊佳美

7. 《茶館》 作者:老舍

8. 《茶與中國文化》 作者:曹峻

9. 《中國茶藝》 作者:黃寶懷

10. 《茶,一種文化》 作者:吳思

11. 《茶園故事》 作者:嚴歌苓

12. 《茶文化與中國現代化》 作者:姚宗文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問: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答:西孫歲祥方茶 文化 有着幾百年的歷史,也湧現很多的關於西方茶文化的論文。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一起來看看。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篇1:中西茶文化比較分析參考文獻[1]朱亞夫.意義的七種類型和英語詞彙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005(9):28-30,35[2]馬曉俐.茶的多維魅力———英國茶文化研究[D].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08.[3]王霓.跨文化視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較[J].人民論壇,2011(A12):142-143.[4]柳菁.目的論指導下的茶名外宣翻譯問題與對策研雀鄭究[J].語文學刊,2014(4):51-54.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篇2: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較參考文獻[1] 徐先玲,李相狀.中國茶飲文化[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2] 關劍平.茶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 徐永成.英倫的茶文化[M].上海:文化 教育 出版社,1990 (4).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篇3:茶文化中西方涵義芻議參考文獻[1]白靖宇.文化與翻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2]葛傳.陸谷孫等.新英漢詞典(增補本).上海譯文出版.>>>下一頁更多精彩“西方茶文化則搏論文參考文獻” 問:茶飲料的參考文獻?急求、、、答:[1] 鄭紅髮. 名優綠茶加工方法[N]. 湖南省茶葉研究所(410125),2009.[2] 汪鬆能,李永火,江茗. 名優綠茶生產與儲藏保鮮[J]. 桑蠶茶葉通訊(江西省婺源茶校),2000,02,28.[3] 李全,樑貴秋,陸飛等. 對桑綠茶加工技術的探虧喚討[J]. 廣西蠶業,2009,46(4).[4] 農豔芳. 生化技術在茶葉深加工中的應用[J]. 中國茶葉加工,1997,(2).[5] 任俊銀. 高新技術在茶葉加工中的應用[J]. 中國學術電子雜誌,1999,(4).[6] 權啟愛. 高新技術在茶葉深加工中的應用[J]. 茶葉機械雜誌,1998,(2).[7] 許小芹,汪勝華. 潛山縣無公害名優綠茶加工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09,(11).[8] 納新. 新型茶葉食品的加工[J]. 中國食品.[9] 綠茶加工新技術及設備的開發研究[J]. 茶研院科技處,2009,(1).[10] 林秀雲,林劍素,王忠. 茶葉中微生物污染初探[J]. 茶葉科學技術,1996,(1).[11] 朱建一,肖宏儒,鍾成義模空沒. 綠茶加工過程中有害微生物污染試驗研究[M]. 南京: 農業裝備技術出版社,2010,36(1): 23-27.[12] 張方舟旦納,林正和. 烘青綠茶加工過程中微生物的污染及其控制技術[M]. 福建: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184-187.答:[1]姚國坤、陳陸祥空佩芳【飲茶保健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年.[2]陳文華【中國茶文化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年.[3]屠幼英【茶與早瞎健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4]駱少君宴餘【飲茶與健康】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年.答:哪方面的 詩詞歌賦? 製作方法與過程? 茶詩茶歌? 用途?.........問:茶文化論文,急急答:建議自己寫這樣深刻槍手要鈔票的就是這些!!希望可以幫到你!!祝你健康幸福!!答:安溪,茶葉網,有這方面的資料。答:搜索引擎找不到。建議買相關書籍!

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

  西方茶 文化 有着幾百年的歷史,也湧現很多的關於西方茶文化的論文。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一起來看看。

  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篇1:中西茶文化比較分析

  參考文獻

  [1]朱亞夫.意義的七種類型和英語詞彙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005(9):28-30,35

  [2]馬曉俐.茶的魅力———英國茶文化研究[D].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08.

  [3]王霓.跨文化視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較[J].人民論壇,2011(A12):142-143.

  [4]柳菁.目的論指導下的茶名外宣翻譯問題與對策研究[J].語文學刊,2014(4):51-54.

  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篇2: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較

  參考文獻

  [1] 徐先玲,李相狀.中國茶飲文化[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

  [2] 關劍平.茶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徐永成.英倫的茶文化[M].上海:文化 教育 出版社,1990 (4).

  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篇3:茶文化中西方涵義芻議

  參考文獻

  [1]白靖宇.文化與翻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2]葛傳.陸谷孫等.新英漢詞典(增補本).上海譯文出版.

>>>下一頁更多精彩“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 

茶文化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翁輝東《潮州茶經》是研究潮汕工夫茶的重要經典之一;陸羽的《茶經》更是經典中的經典,還有宋微宗的《大觀茶論》等等;望採納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5篇

  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包含了物質文化層面,而且還藴藏着深厚的精神文化。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一起來看看。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1

  茶文化構建休閒旅遊的實證研究

  摘要: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產茶聖地,其歷史悠久、風景獨特。以地方茶為中心進行深度休閒旅遊項目開發,不僅是地方地區旅遊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同時也為中國茶文化旅遊的開發增添異彩。本文通過介紹地方茶文化資源的特色與優勢,分析地方茶文化休閒旅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茶文化旅遊項目開發過程中的有效管理路徑。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2

  茶文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

  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的核心和精粹,是體育運動最高級的產物。同樣體育精神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在體育運動中產生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不僅指導着體育運動愛好者如何更好的從事體育運動,更是給每個有思想的人以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啟迪。中國在漫長的體育運動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體育精神,這與長期在中國傳統文化薰陶下形成的茶文化有一些相通之處。本文主要探討茶文化與中國體育精神的互通融合。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3

  茶文化中企業制度建設研究

  摘要:

  中國是全世界公認的茶的發源地,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精神財富。從中國茶文化中提取出來的茶道精神,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瑰寶,其基本精神更是富含儒家、道教、佛教三教的哲理,運用這些理論研究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能更清晰的發現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並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4

  高職教學過程中茶文化分析

  摘要:

  我國高職教學事業自建國以來處於不斷髮展變化的趨勢,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職教學走過了輝煌的歷程,是國家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一部分。文章從茶文化視角闡述了高職教學的內涵、主要內容及實踐形式等方面,對開放式高職教學進行評析,探索高職教學過程中教育的內容與不足,最後得出相關結論與啟示。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5

  茶文化與音樂共通性研究

  摘要: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國文化中擁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所代表的茶文化凝結了中國文化的精髓,是我國優秀文化的代表和千年來我國曆史文化的結晶。品茶日益成為現代社會人緩解工作生活壓力,尋找知己思考人生陶冶情操甚至是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種有效方式。傳統音樂作為我國文化中又一大瑰寶,集合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是我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紹了茶文化和傳統音樂的各自特點,再以兩者的共通性作為重點研究對象,最後以茶文化中傳統音樂的應用為切入點進一步闡述了兩者的美妙結合。

 

關於茶葉的參考文獻

茶葉(a tea leaf)

怎樣鑑定茶葉的好壞?【八項指標】

九項指標:

外形五項:整碎、色澤、嫩度、條形、淨度;

內質四項:湯色、香氣、滋味、葉底。

茶葉的定義

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講

茶拉丁學名: 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在植物分類系統中

屬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

山茶目(Theales)

山茶科(Theaceae)

山茶屬(Camellia)

茶亞屬(Thea)

茶組(Camellia sect thea.L)

下又分兩個種:茶種(中國種)、普洱種。

茶屬雙子葉植物,約30屬,500種,分佈於熱帶和帶地區,我國有14屬,397種,主產長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屬Camellia和何樹屬Schima等均極富經濟價值。喬木或灌木;葉互生,單葉,革質,無托葉;花常兩性,稀單性,單生或數朵聚生,腋生或頂生;萼片5-7,覆瓦狀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數,覆瓦狀排列;雄蕊極多數,稀少數,分離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顆;果為一蒴果,或不開裂而核果狀

我們一般所説的茶葉就是指用茶樹的葉子加工而成,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的一種飲品。

科學家發現>>茶葉在壺中煮沸抗癌效果更顯著

科學家發現,用壺煮制的茶水更有利於健康。與簡單的在盛有沸水的杯子裏泡茶相比,煮茶水的方法可以釋放出更多的抗癌化學物質。

阿伯丁郡洛維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茶葉在壺中煮沸5分鐘,抗氧化劑的濃度達到最高峯。抗氧化劑能吸收與癌症和心臟病有關的有害自由基。科學家讓一些參與者飲用在壺中泡製長達10分鐘的茶,然後對他們血液中的多酚(植物自然產生的抗氧化劑)水平進行檢測。他們發現那些飲用泡製5分鐘的茶水的人比飲用泡製10分鐘的茶水的人血液中的抗氧化劑水平高60%。泡製3分鐘和5分鐘的茶水中的抗氧化劑水平的差異是30%。參加試驗者飲用一小時在壺中泡製5分鐘的茶水後,血流中的抗氧化劑水平上升了45%。茶葉在壺中泡製更長時間並沒產生更多的有益成分。他們還發現向茶水中添加牛奶不會影響茶的抗氧化劑成分。

中國現代名茶有數百種之多,根據其歷史分析,有下列三種情況:

有一部分屬傳統名茶,如西湖龍井廬山雲霧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峯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銀針雲南普洱茶蒼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銀針白牡丹安溪鐵觀音鳳凰水仙閩北水仙武夷巖茶祁門紅茶等。

另一部分是恢復歷史名茶,也就是説歷史上曾有過這類名茶,後來未能持續生產或已失傳的,經過研究創新,恢復原有的茶名。如休寧鬆羅、湧溪火青、敬亭綠雪、九華毛峯、漢家劉氏茶、龜山巖綠、蒙頂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貴定雲霧、青城雪芽、蒙頂黃芽、陽羨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黃芽、顧渚紫筍、徑山茶、雁蕩毛峯、日鑄雪芽、金獎惠明、金華舉巖、東陽東白等等。

還有大部分是屬於新創名茶,如婺源茗眉、南京 雨花茶、無錫毫茶、茅山青峯、天柱劍毫、嶽西翠蘭、齊山翠眉、望府銀毫、臨海蟠毫、千島玉葉、遂昌銀猴、都勻毛尖、高橋銀峯、金水翠峯、永川秀芽、上饒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針、遵義毛峯、文君綠茶、娥眉毛峯、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紅茶、黃金桂、 秦巴霧毫、漢水銀梭、八仙雲霧、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烏龍茶是中國茶的代表,是一種半發酵的茶,透明的琥珀色茶湯是其特色。

最能體現中國茶文化特色的當數烏龍茶,因為烏龍茶的品嚐比較講究,沖泡也頗費工夫,因而人們稱它為“功夫茶”。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樹最早出現於我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西雙版納地區。但是有部分學者認為茶樹的原產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沒有。但他們不知中國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而且還有“茶樹王”。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藥學專著,自戰國時代寫起,成書於西漢年間。這部書以傳説的形式,蒐集自遠古以來,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其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據考證:這裏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説,遠在上古時代,傳説中的炎帝,親口嘗過百草,以便從中發現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內多次中毒。但由於服用茶葉而得救。這雖然是傳説,帶有明顯的誇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藥用開始的。

據考察,“茶”字最早出現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暉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後,在此之前,“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義是“苦菜”,上古時期人們對茶還缺乏認識,僅僅根據它的味道,把它歸於苦菜一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人們認識到它與一般苦菜的區別及其特殊功能時,單獨表示它的新字也就產生了。

茶與糧食,佔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於氣候等原因,當地並不產茶,官府為了增強控制少數民族的力量,對茶葉的供給採取限量,直接分配的辦法,以求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與此同時,官府不僅控制茶葉的供應,而且,以少量的茶,交換多數的戰馬,給兄弟民族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就是歷史上的“茶馬互市”。

茶葉作為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流傳到我國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成為當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了茶這種植物,最先利用了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形成為我國和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如我國史籍所載,在未知飲茶前,“古人夏則飲水,冬則飲湯”,恆以温湯生水解渴。以茶為飲則改變了人們喝生水的陋習,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於茶在歐美一帶,被認為“無疑是東方賜予西方的最好禮物”,“歐洲若無茶與咖啡之傳入,飲酒必定更加無度”,“茶給人類的好處無法估計”,“我確信茶是人類的救主之一”,“是偉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國飲茶及茶的生產和貿易,除朝鮮、日本以及中亞、西亞一帶是唐朝前後就從中國傳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紀以後,特別是近200年以來才傳入發展起來的。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着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之聲譽。 編輯摘要

茶飲料的參考文獻?急求、、、

[1] 鄭紅髮. 名優綠茶加工方法[N]. 湖南省茶葉研究所(410125),2009.

[2] 汪鬆能,李永火,江茗. 名優綠茶生產與儲藏保鮮[J]. 桑蠶茶葉通訊(江西省婺源茶校),2000,02,28.

[3] 李全,樑貴秋,陸飛等. 對桑綠茶加工技術的探討[J]. 廣西蠶業,2009,46(4).

[4] 農豔芳. 生化技術在茶葉深加工中的應用[J]. 中國茶葉加工,1997,(2).

[5] 任俊銀. 高新技術在茶葉加工中的應用[J]. 中國學術電子雜誌,1999,(4).

[6] 權啟愛. 高新技術在茶葉深加工中的應用[J]. 茶葉機械雜誌,1998,(2).

[7] 許小芹,汪勝華. 潛山縣無公害名優綠茶加工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09,(11).

[8] 納新. 新型茶葉食品的加工[J]. 中國食品.

[9] 綠茶加工新技術及設備的開發研究[J]. 茶研院科技處,2009,(1).

[10] 林秀雲,林劍素,王忠. 茶葉中微生物污染初探[J]. 茶葉科學技術,1996,(1).

[11] 朱建一,肖宏儒,鍾成義. 綠茶加工過程中有害微生物污染試驗研究[M]. 南京: 農業裝備技術出版社,2010,36(1): 23-27.

[12] 張方舟,林正和. 烘青綠茶加工過程中微生物的污染及其控制技術[M]. 福建: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184-187.

論關於茶文化的論文2篇

  茶道是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論關於茶文化的論文,一起來看看。

  論關於茶文化的論文1

  茶文化中茶藝教育研究

  摘要:

  本文通過對茶文化的角度對茶藝教育的研究對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內容進行分析,最後闡述了茶文化與茶藝教育之間的關係,試圖為茶藝教育提供一種更有價值的理念與模式。

  關鍵詞:

  茶文化;茶藝教育;結構體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質行為文化與精神心理文化。隨着文化的發展進步,文化不再是一種單純的形態,而是一套價值體系。茶文化正是這種文化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茶文化作為人類歷史發展的代表,以茶葉作為基礎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演變,而且許多傳統的飲茶習俗還保留至今,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寶貴財富。隨着人類對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漸滲透到現代教育之中,成為一門專業化的教育課程。在關於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組織更科學有效的茶文化體系,構建茶文化的應用領域,是當前教育領域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茶文化發展的核心內容。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些學者就呼籲應當將茶文化作為專門的學科進行研究,茶文化有的研究對象,有一定的研究內容,有標準的價值體系。茶藝是茶文化的主要組成內容,隨着茶文化的不斷髮展進步,茶藝教育已經成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內容。隨着當前茶藝活動的日漸繁榮,對於茶藝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許多高校為了滿足社會發展需要,於是開設了茶藝課程。茶藝課程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礎。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領域

  茶藝教育作為茶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識,以滿足茶藝活動的各種需求。對於茶文化的研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區分。由於茶文化的發展現狀,如果要構建出一個統一完善的教育體系是不現實的,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可以構建不同的結構體系,使彼此之間相互補充完善。對於茶藝教育來説,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職業培訓,所培養的是專業型人才,是在科學系統化的知識基礎上能夠滿足社會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會崗位,因此,只有以專業的茶文化知識作為支撐,茶藝人才的培養也要符合教育規律,要充分明確茶文化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相關性,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2.1茶藝專業的目的是滿足社會需求

  隨着茶文化的發展演變,最先吸引人們關注的是飲茶的規範化和藝術化,即茶藝。茶藝不僅展現了茶活動的技術性,同時也更傾向於藝術性和思想性,茶藝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的審美特性和藝術形態,因此被稱之為茶藝。茶藝的方式也十分豐富,無論是民俗生活還是普通飲茶活動都有茶藝的存在,人們在追求思想與精神的淨化與昇華時也有茶藝,在現代茶葉宣傳推廣中,茶藝也必不可少。如何推廣更為科學的飲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藝這種藝術形態中宣傳樹立茶品牌都成為當前茶文化的研究內容,茶藝是因社會需求而產生的崗位,茶藝也成為專業人才就業的領域。茶藝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之一,提供了專門的職業與人才,而在他們背後,則是與茶文化內涵密切相關的科學進步,如果沒有茶文化的基礎與支撐,茶藝是無法真正確立起地位的。

  2.2茶藝專業課程的構成

  無論是從社會需求來看,還是從茶藝的結構層面來看,茶藝所涉及的學科內容十分豐富,主要的課程知識結構包括以下幾個系列。首先是茶葉學。茶葉學的課程主要可以分為茶葉種植、加工、茶綜合利用茶健康等內容。學科主要側重於茶的應用以及民族體質的提升作用。其次是經營學。主要是從經濟管理的角度研究茶產業的發展經營,主要包括茶葉外貿業務、茶旅遊等內容。再次是茶藝學,主要包括茶藝、茶具、茶道、茶俗等內容,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對飲茶的形式、制度和技術等方面進行研究。最後是茶史學,主要包括茶文化發展史、茶文學、茶與哲學思想等內容,是從不同的角度學習飲茶文化及相關的文學藝術研究。

  2.3茶藝內容的相關性

  茶藝教育是具有茶文化特徵的專業教育,教育內容與知識結構的研究對象相一致,二者不僅發揮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關聯性。首先,茶葉學是茶藝教育中的基礎內容,也是茶藝課程中的基礎內容,主要研究對象是茶葉,只有以茶葉作為科學基礎,才能使茶文化得到穩固的發展,茶藝教育才能經得起檢驗。茶葉也是茶藝教育中最具實物特徵的文化代表。茶葉的研究是極具知識性與藝術性的學科。其次,茶史是茶藝課程的主幹內容,研究對象是飲茶文化歷史。由於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茶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史學、文學以及哲學等綜合內容,厚重豐富的茶文化內涵,進一步促進了茶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再次,茶藝學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主要以茶的行為實踐作為研究對象,因此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茶藝學是一門綜合的實踐學科,主要是以茶史為基礎背景,利用茶葉這一實物,演繹出豐富而具有創造力的飲茶方式,同時對茶葉的生產經營、經濟發展都有較積極的推動作用。茶藝是一門特殊的文化學科,也是體現茶文化的重要形式,從茶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進一步豐富了茶文化的知識結構與表現形式。最後,茶經營學也是茶藝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研究對象是飲茶的經濟法則。經濟的發展與文化密切相關,學生在接受茶藝教育時,不僅要符合發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夠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獲得專業的提升與肯定,並從職業發展中獲得經濟收入。茶藝教育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和教養性,因此,將茶文化與茶經營學相融合,使茶文化能夠在現代經濟發展中激發出更鮮活的力量,才能有效促進茶藝的良性發展。

  3茶文化在茶藝教育中的價值體現

  茶文化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通過茶文化的滲透,茶藝教育能夠與人類的本性更加協調,使人在真善美等方面獲得更好的融合發展。茶文化的價值與茶藝目標價值是相一致的,這也使茶藝教育的意義更具典型性。

  3.1真的價值

  茶藝教育是一門實物教育,是以茶文化為基礎,具有求真的價值體現。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對客觀物質的求真。茶文化是以茶葉為載體,通過對茶葉的質量鑑別、沖泡技術、品飲方法的學習和研究,對其內在的規律進行歸納總結,以獲得其真的價值所在。茶文化的這一價值體現在茶藝教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茶藝作為一種茶文化藝術形態,在教育實踐中也要求學生要遵守物質求真的價值觀,以獲得更真實有效的科學規律,有助於對茶文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其次,是對健康的求真。茶不僅是人們生活中的主要飲品,更有益於人體健康,通過多項科學實驗證明,茶葉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茶的養生功能被不斷的推崇,使茶成為世界上的健康飲品之一。最後,是對歷史文化的求真。文化與歷史是相互融合的,文化就是歷史,歷史也是文化,雖然歷史不可重演,但可以通過茶文化延續歷史,使茶文化的歷史得以還原,從茶文化史中可以更真實地看到中國文化的精彩一面。

  3.2善的價值

  茶文化中有善的價值內涵,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導的至誠為德,儘性是善。在茶文化中,有盡茶之性和盡茶具之性,即再遠大的理想也要通過實踐而實現,而在實踐過程中,要通過至誠來實與物的情感連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文化雖然是歷史的還原與再現,但始終離不開現代人的思想與感覺,茶文化有深厚的茶德精神,從特性到人性,最終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價值,這也是善的價值最形象的體現。茶文化不僅是文化的體現,也是人們價值觀的體現。只有滿足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茶習俗,才能與人們的生活意義相符合。同時,通過專業化的茶藝形態,能夠促進人們的完善生活,體現人們的價值觀,在繼承了歷史文化價值的同時更明確了生活的信念,使人們的生活理想超越了生活的人文意義。茶藝教育既營造了一種獨特的茶文化氛圍,同時也為社會生活的平和高雅塑造了文化榜樣。

  3.3美的價值

  美是人類的天性,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體現,是人類對自由的想象與追求。茶藝中展現出的獨特藝術魅力正是茶藝之美的體現。茶藝之美是形式與內容美的統一,展示茶藝形式的同時也體現出其內在美。茶藝的形式美主要是由茶、水、器、環境的組成,茶藝的內在美實質上是泡茶的意境之美,茶藝活動體現了一種人與茶相融的意境之美,是最接近生活的藝術表現。茶藝之美主要包括外在美與內在美。外在美主要體現在茶葉、茶具、茶環境、茶技藝之美。內在美是指茶體現出的人格之美,以儒家思想為基礎,以提升茶藝的修身養性之樂,實現人與茶的和諧。通過茶藝教育,能夠培養學生豐富的人生情感,情順萬物、對應自然等思想情感。茶文化體現了怡情養性的和諧之美,茶文化的美是規範的美,是高潔的美,是自然的修養,是對於人生的無限憧憬與熱愛。

  4結束語

  茶文化是中華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是人們在幾千年歷史文化發展中形成的獨特藝術形態。以茶文化為基礎和支撐,為茶藝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樣本,使茶藝的外在形式和內在思想之美得以體現,對於學生專業技能與人文素養的培養有着積極的影響力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玲.關於中國茶文化學的科學構建及有關理論的若干問題[A].茶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會.茶文化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17-29.

  [2]莊晚芳,王家斌.研究茶文化,振興茶業,促進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A].茶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會.茶文化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30-34.

  [3]胡塞爾.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25-226.

  [4]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298-300.

  [5]硃紅纓.以茶文化促進茶產業品牌經濟發展[J].浙江樹學學報,2003(4):18-24.

  [6]朱永興,王岳飛.茶醫學研究[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論關於茶文化的論文2

  茶文化與茶室空間設計研究

  摘要:

  文章簡單介紹了茶文化與茶室,針對茶文化與當代茶室空間設計的結合途徑進行了分析,旨在為茶室設計與茶文化結合提供參考。

  關鍵詞:

  茶文化;茶室;空間設計

  俗話説“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茶”在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茶葉大國,茶種類繁多,茶文化歷史悠久,並且隨着茶文化的發展,飲茶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飲茶自然需要場所,茶室、茶樓、茶館以及茶亭等修建數量不斷增多,隨着人們審美需求、精神需求的不斷增加,對茶室空間設計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對我國現階段的茶室空間設計現狀進行分析,在設計風格方面過於平俗,並不能夠充分的體現茶文化的文化性、趣味性。如何提高茶室空間設計水平已經成為困擾眾多茶室設計人員的難題。因此,本文針對茶文化與當代茶室空間設計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茶文化與茶室簡介

  1.1茶文化簡介。關於茶的起源,各家眾説紛紜,公元前200年的史書《爾雅》中記載了野生茶樹,《茶經》中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還有許多學者認為茶最早起源於秦漢時期等。隨着人們對茶的認識與理解,經過大量的移植、繁殖與生產,形成了現如今的規模。茶文化的發展可以概括為“發乎神農,聞與魯周公,興與唐而盛於宋”,隨着中國其他傳統文化的發展,茶文化才有瞭如今的程度,並且茶文化融合了道家、佛家以及儒家等思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1.2茶室簡介。茶室始於我國唐代,盛唐時期茶文化盛行,文人雅士逐漸開始鍾情於茶文化,並建造了獨特的茶事,為中國茶禮、茶藝、茶道等的傳播提供了便利。茶室設計中不斷引入風景,為了防止出現室內風景衝突的問題,需要在保留茶文化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室內空間設計,營造獨特的室內環境,以便於為茶客、友人提供休息、飲茶的場所,同時還能夠從事文娛活動。

  2茶文化與茶室空間設計的結合途徑分析

  2.1空間設計。茶室空間設計應該包括服務枱、展示廳、茶庭、水池、庭院、長廊、茶室、儲物室以及大廳等等,為了防止在設計的過程中出現重複的問題,應該嚴格規範所有茶室的空間大小,既可以利用簡單的空間佈局對室內空間進行劃分,營造一種清靜、簡單的氛圍,也可以採用複雜的幾何形體進行室內空間的劃分,體現出室內空間的不穩定因素,對茶室整體空間進行協調與制約。同時,還可以根據飲茶者的愛好,對茶室空間進行劃分,設置不同的功能區域,主要包括茶室、茶廊、茶亭以及茶庭等,以我國西南地區為例,當地人偏好露天飲茶,特別是在迴廊、庭院中。

  2.2功能設計。在進行茶室設計時,應該根據茶室的不同功能分區進行相應的設計,主要包括品茗區、煮茶區、泡茶席。主要以泡茶席功能區設計為例,泡茶席也稱之為茶席,是舉辦茶會以及茶室品茗的核心區域,泡茶席是提供奉茶、飲茶以及泡茶的場所,泡茶席設計時應該有供茶客就坐和泡茶的地方,在舉辦茶會時,如果客人圍繞在茶桌邊,品茗的茶杯可以放在桌子上,因此可以省略奉茶的環節;如果客人眾多,則應該將茶座設計在距離泡茶席較遠的位置,此時需要設計奉茶環節。現階段,多功能茶室的休憩功能應該為客人提供席地而坐、卧或者躺的場所,例如,採用大炕牀、地台或者榻榻米等,也可以將椅子改成坐墩、。茶桌是泡茶席必不可少的工具,為了方便移動,應該採用收納方便、具有摺疊功能的茶桌。為了實現泡茶的目的,泡茶席應該具備以下茶器:其一,主茶器,主茶器包括茶杯、蓋置、壺墊、茶盅、茶碗、茶壺以及奉茶盤等;其二,儲茶器,用於存放茶粉或者茶葉的器具,例如茶甕、茶罐等;其三,備水器,用於棄置茶水、茶渣以及準備泡茶用水的設備或者茶器,例如水盂、水瓶以及煮水器等;其四,輔茶器,為了方便泡茶的輔助器具,例如計時器、茶拂、茶巾以及茶荷等。同時,還應該在泡茶席掛適當的字畫,擺放適當的飾品、雕塑,薰點適當的香料等,為品茶之人營造寧靜、沉靜的氛圍。

  2.3茶室交通設計。茶室交通應該根據茶室建築户型進行設計,主要包括衞生間、水池、服務枱、展覽室、庭院、茶室、大廳以及入口等,現代茶室空間設計應該重視不同空間的結合,防止出現空間組合重複的問題,以此提高室內空間交通設計的獨特性,更好的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例如,為了營造自然、現代感以及力度感,應該採用竹格柵進行頂棚設計,用於大廳、廊道頂部,還可以用竹子建造幕牆,營造茶室空間的現代感。在進行開敞式茶室空間設計時,應該重視與室外空間、環境的相結合,並增加自然因素和趣味性因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2.4服務設計。現代茶室服務設計指的是各功能區的附屬設施,主要包括儲物室、員工室、經理室以及衞生間等,在進行上述服務設施設計時,應該避免出現茶室功能與服務功能相沖突的狀況,同時還應該重視服務設計與茶室整體氛圍的協調性與一致性,以此為茶客提供便利的服務,而不至於對茶室客人造成不良的影響。

  2.5照明設計。照明設計直接影響整個茶室的環境氛圍,因此,在進行茶室照明設計時應該充分的考慮人工照明與自然光照,人工照明應該根據茶室的整體環境選擇合適光源、顏色、尺寸的燈具,自然光照應該在茶室設計不同形狀的採光口,通過門窗、側面開洞等吸取自然光。照明設計中燈具設計至關重要,在進行燈具設計時應該選擇與茶室整體設計風格相一致的燈具造型,並重視燈光顏色、發光方式的選擇。現階段,最常用的燈具形式包括枱燈、地燈、壁燈、投光燈以及吊燈等,照明方式包括側面投光、直接照明以及整體照明等。茶室內不同區域燈具的選擇也不同,在大廳應該選擇白熾燈進行漫射照明,儘可能的應用暖色光源;在服務枱應該採用具有方向性的嵌入式筒燈,以此起到展示櫃展示產品和服務枱服務茶客的作用;在室外水池應該採用投光燈,將投光燈鑲嵌在水池內壁,用透明玻璃將表面封住,在夜間燈光直接投射到水面;公共場合的指示燈,通常分為走廊道路指示燈、室內通路指示燈以及應急避難指示燈。指示燈應該選擇固定的色彩,以此起到安全指示的作用。

  2.6裝飾設計。在進行茶室空間設計時,為了營造獨特的氛圍,應該重視室內空間裝飾設計,插花、掛畫以及焚香等在茶室空間設計的應用非常廣泛。具體表現為:其一,插花設計,插花是美化茶室環境的重要材料,同時還能夠清靜身心、迴歸自然,茶室插花包括禪茶花、文人茶花兩種,禪茶花主要集中在日本茶室中,文人茶花多講究自然,儘可能地避免出現對稱現象,茶室的插花不一定有花,可以用枝條、葉子、果實等,但是禁止使用假花假草,現場插花也是茶室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佈置茶室時也可以自己到林間尋花覓枝,這樣既能夠美化室內環境,又能夠增加了迴歸自然的意境;其二,掛畫,掛畫是美化茶室的重要裝飾品,在選擇掛畫時應該選擇值得鑑賞或者表達心意的掛軸,例如,在重陽茶會上,可以懸掛墨菊圖,這樣能夠增加茶會的趣味和意藴;其三,焚香,茶道點香的氣味不能含有雜氣,在迎客時焚迎客香,客人在門口能夠聞到清新、若有似無的氣味,能夠使茶席更加寧靜、安詳,如果讓可燃鑑賞香具,則應該擺設與整個茶室風格相匹配的香具。

  2.7傢俱設計。現階段,市場上的茶室傢俱風格主要包括現代主義風格、休閒式風格、田園風格、日式風格以及中式風格,在選擇傢俱時應該選擇和茶室風格相匹配的傢俱,茶室中的傢俱包括博古架、茶具、茶盤、茶沙發、茶凳、茶几等,傢俱的選擇應該根據室內空間大小、茶人的喝茶習慣等選擇。同時,傢俱材料選擇也至關重要,不同材質進行搭配,能夠為人們的視覺、審美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傢俱的材料種類眾多,例如塑料傢俱、皮質傢俱、竹藤傢俱、鋼材傢俱、木質傢俱以及玻璃傢俱等,根據茶室的整體風格選擇相應的材料。例如,田園式風格,應該選擇竹藤傢俱、木質傢俱等。

  2.8地面設計。茶室地面設計應該重視簡素之美,木材具有生命力與親和力,受到廣大設計師和茶客的青睞,採用人工亞光木,不僅能夠呈現材料的本色材質,還能夠呈現隨意、自然的形態,呈現一種灑脱、淡薄、自然的本色之美。茶室地面設計應該保證視野的開闊性,根據室內的環境氛圍採用相應的地面材料,例如石材、磚材、木材、玻璃等,綜合應用上述材料,進行別具匠心的拼貼,能夠折射出茶人的特殊精神品質、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在進行地面形狀設計時,可以採用變化、起伏、曲折以及蜿蜒等形狀,給人一種韻律美、節奏感以及層次感。地台空間是抬高部分室內地面,突出的地面非常醒目,在造型上能夠吸引人的目光,展現主人的性格,同時還能夠開闊視野,愉悦茶人的心情。下沉空間是下沉室內地面,在茶室內分割出一個富有變化、界限明確的空間環境,給人以寧靜感隱蔽感以及新奇感,特別是在繁華的都市環境,下沉空間能夠放鬆人的神經,給人以輕鬆、愉悦的感受,這種迴歸自然、恬靜、休閒的地面形式,受到越來越多都市人的青睞。

  3結束語

  總而言之,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分支,茶室作為體現、傳播以及傳承茶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進行茶室空間設計時,應該充分的將茶文化融入到茶室空間設計中,為茶客營造充滿茶文化的茶室氛圍。因此,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應該合理的運用茶文化,創造寧靜、恬淡的環境,讓人們在吃茶、品茶的過程中領悟與體會到傳統茶文化,藉助茶室空間所獨具的靈魂,放鬆精神,在喧囂的現代城市中,實現內心的平靜發展。

  參考文獻:

  [1]華永.論我國傳統茶文化與現代茶室空間設計[J].福建茶葉,2015(6):160-161.

  [2]馬平.茶座的室內空間設計分析[J].福建茶葉,2016(1):75-76.

  [3]李文君,張君暘,張建華.茶庭與茶室空間的“靜”設計[J].上海商業,2015(6):38-41.

  [4]陳麗昀,李雅娜,郗金標.山水精神在茶室環境設計中的運用[J].山東林業科技,2013(5):107-110.

  [5]沈丹陽,劉毅,沈化林等.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茶室環境設計中的應用[J].傢俱與室內裝飾,2013(10):80-81.

 

茶具設計參考文獻(細談茶文化的內涵與茶具設計)

眾所周知, 茶的起源最早是在中國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孕育着許多的文明。也發生過很多奇蹟般的故事。飲食的發展牽動着每一箇中國人的情懷,而這個領域的一大新突破,就是茶的出現。茶發展到後期,也逐漸走向了世界,甚至成為了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千百年來,人們嘗試着從茶文化之中尋找更深層次的內涵。當然 茶文化的內涵與茶具設計 之間,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茶具,顧名思義,就是飲茶時所用到的器皿。和其他種類的餐具一樣,茶具從出現到發展,再到不斷精化的過程,也是隨着茶文化的發展而發展的。喝茶的過程並不僅僅是對於茶本身的享用,更多的是對茶所藴含精神的一種享受。

用器和品飲,這些都是人們在不斷吸收茶文化的一種過程。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對於 茶文化的理解越來越深入 , 茶具的發展就會隨之增強 。茶具的製作工藝越發精良時,人們也會格外地注重茶的品飲。並且隨着人們審美情趣的提高,茶文化中所藴含的深層次的文化品格,也被挖掘出來,這其實是一個 不斷循環遞進的過程。 所以可見,我國的茶文化和茶具設計之間,是存在着諸多關聯的。 二者既相互依存,也相互促進 ,形成了一種良好的互動狀態。

據記載,我國國內所保存的有關茶文化的史書典籍相當多。尤其是在中國古代,茶文化的歷史地位是非常高的,人們對於茶都持有一種推崇的態度,這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深藏在人們記憶裏的一種文化。茶的歷史發源地在中國,光是 中國的茶書典籍就有上百種 。當然,其中有很多典籍都描述了 茶具的誕生和發展 。就比如陸羽所編寫的號稱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記錄瞭如飲茶的原理,製作茶的工藝,甚至茶具的“四之器”。這些都代表了 茶文化與茶具是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一、歷代茶文化與茶具的關聯發展

01.唐茶與越窯青瓷茶具

唐朝的社會發展速度較快,社會安定繁榮,到處是一片祥和安定的景象,對於茶文化來説, 唐朝的大環境決定了茶文化最終由萌芽走向了成熟。 而陸羽的《茶經》也是在唐朝時期撰寫的,它詳細地總結了當時社會人們的飲茶習慣。唐濤所推崇的煮茶方式被稱為“煎茶法”,就是將茶葉放入一種被稱作“釜”的器皿之中,用火煮沸,再倒入碗中飲用,這種方法可以説是最為通俗且流行的。

當然, 唐朝時期的煮茶器還有風爐,喝茶用的器具還有茶甌 ,甚至出現了可以用來儲存茶葉的茶盒。可以説,唐朝已經具備了茶具的雛形,這其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就是越窯青瓷了,這是一種青色的瓷器。茶葉在煮出來時,會呈現出紅色,將茶倒入青澀的瓷器裏,茶的顏色則會變為綠色。而唐代的茶文化中也對於綠色的茶極為推崇,所以當時,人們一般使用的就是越窯青瓷的茶具。

02.宋茶與建窯黑盞

到了宋代,用火煮茶的方式不再流行了,開始出現了一種名叫“點茶法”的泡茶方式,這樣一來,唐代的茶具也就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宋代人在飲茶時所使用的茶具叫做茶瓶,這種器具的使用與宋代所流行的“鬥茶”文化是脱不開關係的。 鬥茶最早起源於晚唐時期,到了宋代開始逐漸發展起來 ,那時的很多著作之中,都有對於鬥茶文化的描述,宋代詩人范仲淹就曾寫過一首《鬥茶歌》:“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鬥美。”可見,鬥茶已經成為了一種大眾都喜聞樂見的活動了。

在鬥茶時,對於茶湯的顏色、均勻程度都有很大要求。為了能夠更好地觀察到這些細微的變化,一種名叫建窯黑盞的瓷器, 成功吸引了各路鬥茶人士的目光 。黑窯茶盞在很多方面,都展現出了極高的藝術價值。除了方便觀看茶的成色之外,它的造型也十分奇特,口大底小,易於茶葉的傾倒;量度也中規中矩,而且胎體比較厚重,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建窯黑盞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釉色十分美觀,雖然顏色單一,只有黑白兩色 。但是在燒製過程中,釉面上出現的紋路形態不一,各有其獨特之處,審美價值也極高。

03.明茶與紫砂壺

明代時期飲用的茶開始偏向於芽茶,芽茶煮泡過程中所出的茶湯是黃白色的,已經不再是宋代的白色了,所以在茶具的使用上,也不再偏向於建窯黑盞這一類的器具,而是興起了用紫砂壺沖泡茶葉的方法。

紫砂壺的出現和明朝社會的發展是脱不開關係的 ,明朝多推崇較為簡潔的飲茶方式,尤其是到了明朝中後期,人們開始更加註重茶湯本身所呈現出來的韻味,品茶時主要側重於茶的味和香兩個方面。紫砂壺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也符合當時社會人們對於茶具的要求,所以逐漸開始風靡起來。明代馮可賓的《茶箋》中也有對紫砂壺流行的原因的描述:“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擱。”

當然,紫砂壺在泡茶方面也具有諸多優點:首先, 紫砂壺主要是用砂錘鍊出來的,含鐵量較高 ,且大部分屬於開口型的設計,具有極好的透氣性,可以更好地儲存茶的香氣;其次,它也具有很強的適應冷熱變換的能力,耐熱性較好;最後,紫砂壺的外在形象比較古樸典雅,能更好的與茶文化中所藴含的柔靜思想相融合,展現出一種高雅的情趣。

04.清茶與富含特色的地域茶具

到了清代,茶文化的主要內涵基本上承襲了明代,但是各地開始形成了風格各異的飲茶方式,人們對於茶具的要求也逐漸苛刻起來。

浙江和江蘇等地,依舊流行着用紫砂壺泡茶的方式,在品飲茶的過程之中,既要觀察茶湯的成色,又要對茶的香味、茶葉沖泡之後的形狀進行一定的考量,從多個方面去感受茶文化的魅力,這些地區飲茶時所用的茶杯也相對較小。

長江以北一帶, 則更喜歡用蓋碗茶具沖泡茶湯 ,使用的茶葉一般都以紅茶和花茶為主,為了能夠有效地保持茶的香氣,有時也會選擇用大瓷壺泡茶。蓋碗茶具還有一個主要的功能是可以有效地保持茶的温度,像是在北方這樣冬天比較寒冷的地區,最適合用蓋碗泡茶。

廣東和福建一帶,有飲用功夫茶的嗜好,操作技藝十分的繁瑣,講究頗多,製作功夫茶時所選用的茶葉一般是烏龍茶葉,色味濃郁。

二、茶具和茶文化具有相同的藝術價值

01.功能和美感相互協調

在中國古代,飲茶不僅僅是一種物質享受,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所以 格外注重器具的樣式形態 。作為茶具,除了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之外,在外形上也要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要能夠帶給人一種視覺衝擊,也要體現 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融合 。

茶具在造型設計方面,要有一種展現形態的美韻,以器物的形態去表達出 茶文化的深刻底藴 ,要有 情、美、形、味的相互結合 。除此之外,茶具還可以通過線條的張弛有度,面的曲折柔和,還有色彩的明暗濃淡,來彰顯出不同種類的文化,可以是張揚個性的,也可以是清新婉轉的。

再加上一些花草、字畫、蟲鳥百獸的裝飾,不同材料的配套設計,茶具在使用過程中就可以彰顯出茶文化所藴含的審美情趣。

02.都體現出了道德精神和價值觀念

茶具本身就是以一種載體的概念出現的,它可以起到一定 承載感情 、 託物言志 的作用,中國古代的許多文人志士都會將自己對於茶文化的獨特見解運用各種有型語言刻畫在茶具上面,這也是茶具為什麼不是單一的商品,而是形態各異的原因之一。因為不同的形態就代表了不同的審美情趣。

比如宋代,各種銅製茶具和陶瓷茶具開始出現,逐漸代替了之間的金銀茶具,這主要是因為銅製茶具更加便於製作,而且價格較低,平常人家也可以使用,陶製的茶具還要能夠有效的保存茶的香氣。但是唐宋時期人們的煮茶方式相對來説比較繁瑣,這種複雜的程序一直到明清時期,紫砂壺開始出現的時候才被徹底打破。在用紫砂壺煮泡茶的過程中則更加註重茶本身的韻味。用簡單質樸的方式表達了一種 崇高的道德精神。

03.品飲環境的相互協調

在品茶的過程中,周圍的環境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茶具的使用與品飲環境的氣氛烘托出了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起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情景交融”,所以説,在沖泡不同種類的茶葉時, 環境和茶具也要相應地做出調整 ,並不是所有的茶文化都是在同一環境現出來的。

這樣的環境下,茶具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開始出現了居家茶具、茶館茶具、旅行茶具等多個種類,品飲環境的相互協調就顯得格外重要。

簡單來説,茶具的用器過程,就是茶的品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得到美的感受,也能從中領略到茶文化的精神,二者相互融合,激發出了一種獨特的韻味。

參考文獻:

《茶史探索》

茶文化元素應用畢業論文

  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其茶文化包含了、經濟、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內容,對於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借鑑意義。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眾多文化領域中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個性。

  茶文化元素應用畢業論文範文篇一

  《 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

  摘要: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元素不僅具有豐富的內涵且廣泛運用於現代平面設計中。

  茶文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不僅豐富了平面設計的形式,還賦予了現代平面設計特殊的人文價值和時代意義。

  本文從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出發,對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索,希望在弘揚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的同時,推動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和改革。

  關鍵詞:茶文化元素;現代平面設計;應用

  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具有色彩各異的傳統文化,而這些傳統文化元素的存在,也是彰顯本民族特性的重要標誌。

  中國傳統茶文化具有十分豐富的元素,在長期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其形式發生了紛繁複雜的變化,但基本內涵和基本精神仍舊保持不變。

  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其茶文化包含了、經濟、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內容,對於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借鑑意義。

  現代平面設計注重對空間和佈局的把握,十分符合傳統茶文化的要求和特徵。

  現代平面設計主要受到中國經濟文化環境和中國人審美觀念的影響,傳統茶文化元素的理念逐漸滲透到平面設計領域,且產生了重大影響。

  1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種類豐富,且具有十分深刻的人文內涵。

  文化元素的演變和發展要經歷漫長的過程,是一定社會環境和生產力作用的結果,承載了一定時期的社會變遷和人文風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印記。

  而提到中國傳統的茶文化元素,其更多地展示了精神和意境方面的內容,彰顯了一種超然物外的處世態度和生活方式。

  應用於當代平面設計中,我們更多地去考慮其在現代平面設計造型、設計理念及審美水平上的體現和使用。

  目前,根據有關專家及學者的界定,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主要包括紫砂壺、竹子、青磚、古木、根雕等。

  紫砂壺以其優美的雕刻藝術而聞名,同時將詩詞、書畫、文學進行了完美的融合,是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

  紫砂壺上的題詞不僅深刻再現了古代某一時期的人文歷史風貌,也包含了社會倫理及社會階級關係方面的內容,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鑑賞性,彰顯了濃厚的文化情懷。

  而竹子則是現代平面設計中常用的意象之一,竹子不僅具有婀娜多姿的外形,且具有深刻的寓意,因此深受人們和設計師的喜愛,竹子包含高雅、瀟灑等含義,常用來表現居住者高雅的情懷和高遠的人生追求。

  竹子運用到現代平面設計中主要是通過將其內在意境引申到設計理念中實現的,從而營造高潔、致遠的藝術氛圍和文化精神,恰好與人們所追求的居住環境相吻合,滿足了人們對於平面設計的要求和期望。

  此外,青磚、古木及根雕作為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的主要表現形式,也藴含着十分濃厚的文化意義和實用價值。

  青磚象徵着樸實無華的生活態度和簡潔的生活方式,與現代平面設計中“線條簡約”這一理念相吻合,古木則多具有懷舊氣息,古木這一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增強了平面設計作品的復古性,滿足了某一特定羣體對於平面設計的要求,增加了平面設計的歷史氣息和人文價值。

  根雕作為一種十分精美的藝術品,其具有鮮明的歷史內涵和文化意義,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不僅僅大大增強了平面設計的細膩和人文性,還增強了平面設計的可欣賞性和審美價值。

  2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2.1從材質上探討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規劃設計環境是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重要應用,而對於環境的規劃和營造,材質是首先需要考慮的方面[1]。

  樹根與藤椅、石茶磨樁及紫砂壺則是構造設計環境經常使用的文化元素。

  中國傳統建築作品中常用的材質是體現建築和設計特色的重要方面之一,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具有天然、樸素、自然的特點,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平面設計的原本面貌和精神實質,為平面設計作品增加了較高的人文性特徵。

  在平面設計中,關於中式設計風格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中式風格的建築多采用木材作為主要設計材質,如紅木、檀木等;第二,中式風格建築講究以精美的紋路和細膩的色澤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給予觀賞者以舒適、自然的審美享受,如木窗、中式傢俱;第三,中式建築追求和諧的整體規劃和佈局理念,強調凸顯中正合一的佈局特點。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及設計手法的多樣化,現代平面設計多使用智能化技術和電子技術創造虛擬的場景和氛圍,大大降低了現代設計的人文氣息和適用性,而將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應用到現代平面設計中,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不足,給現代平面設計增加了人文性和生命氣息,這也是現代平面設計所追求的人文關懷精神。

  而歐式設計則多使用大理石、花崗石等進行材質安排,不僅注重帶給人完美的藝術享受,還追求獨一無二的設計理念和設計精神,歐式平面設計講究空間的開闊,而空間的開闊則主要通過特殊的材質來體現。

  2.2從擺設佈局上探討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茶文化元素對現代平面設計擺設佈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要求現代平面設計擺設佈局應該從大局出發,體現設計的整體意識和設計的和諧精神,強調在設計師統一的指揮和規劃下,實現設計佈局與擺設的協調,注重對平面設計佈局的優化[2]。

  首先,現代平面設計佈局要注重休閒文化元素的融入。

  例如,在平面設計中加入簡約大方的裝飾畫和其他具有特色的茶文化裝飾物,不僅僅體現了平面設計強大的裝飾功能,給人以美的藝術感受和體驗,還凸顯現代平面設計獨特的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

  其次,現代平面設計要按照不同區域功能區的劃分來展開,同時結合一定地區實際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進行設計資源的合理利用。

  現代平面設計在對大致的設計思路進行規劃後,要注意突出現代平面設計的重點,即在景觀設置和植物配置方面體現平面設計特色,注重對文化元素的使用和整合。

  現代平面設計講究對文化元素的合理利用,即通過各種途徑優化設計思維,使得茶文化元素的使用達到和諧統一的局面。

  強調元素與元素之間相互配合,互為補充,如在平面設計中使用竹子這一意象,在對竹子的分佈進行確定後,還要使用其他裝飾物和竹子進行搭配,優化擺設的整體佈局,設計師在平面設計中對紫砂壺、屏風、竹子、帷幔等的結合使用,深刻地體現了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的審美價值,也推動了現代平面設計朝着人文性和時代性方面發展。

  2.3從空間層次上探討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茶文化元素對現代平面設計空間層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要求空間層次應該充分利用空間資源,並利用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合理的構想,展現歷史和自然的人文風光,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3]。

  現代平面設計的空間結構主要是針對特定區域而言的,區域文化特色決定了空間結構的深度和廣度,而傳統茶文化則將傳統茶文化元素進行整合,通過設計師的構思和處理,抽象為一系列的設計理念,將文化元素應用到平面設計的具體環節之中,使得有限的環境空間,體現無限的藝術魅力和茶文化氛圍。

  此外,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空間層次中的應用要求平面設計注重設計景觀與空間的協調,空間是有限的,因此,在一定的空間領域佈置一定的景觀,也是提升平面設計審美價值的要求。

  現代平面設計大致包括空間環境設計、裝修設計和裝飾陳設設計等三個互為又相互制約的部分,而對這三個部分的空間結構規劃過程則是對設計資源的整合和處理過程,要求三個部分的空間結構不對其他部分造成不良影響,三個部分的空間分配要做到科學、合理,從而彰顯了傳統茶文化元素中和諧統一的思想內涵。

  例如,可以使用屏風進行分隔,以此營造特定的意境,設置虛擬的空間場景,使得使用者在有限的空間層次中感受到無限的空間感。

  2.4從氛圍、意境上探討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有關於茶文化論文的摘要

  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有關於茶文化論文的摘要,一起來看看。

  有關於茶文化論文的摘要:茶文化下的茶葉包裝色彩呈現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消費需求在不斷的增加,產品的包裝色彩在整個消費和銷售領域中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我國作為茶葉的發源國,茶葉市場十分繁榮,茶葉品種眾多。隨着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茶葉產品要想在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就要將茶葉包裝色彩的設計做好,這是提高茶葉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包裝色彩的運用,不僅能夠使茶葉產品得到美化,還能夠推動茶葉產品實現更多的經濟價值。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對茶葉包裝色彩的運用有着重要的影響。本文首先對我國的茶文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然後逐步探討了在茶文化的影響下茶葉包裝色彩呈現的種種方式。

  有關於茶文化論文的摘要:茶文化中音樂教育探討

  目前在我國的高等院校中,普遍開設有音樂教育的相關課程,這一課程並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音樂素養。在茶文化專業的課程中,也應當開設音樂教育的課程,因為在對茶文化的學習過程中,要對茶文化進行深層次的理解,需要藉助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想象力相對於知識來説是無窮無盡的,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塑造音樂素養,提高音樂欣賞的品位,從而增強藝術鑑賞能力。音樂也能夠賦予茶藝生命力與靈魂,讓茶藝表演更加生動,更加有感染力,音樂教育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茶文化,更好地去鑑賞茶文化,更好地將音樂與茶文化相結合,創造出更好的茶藝表演,所以音樂教育在茶文化的學習中有重要的作用。

  有關於茶文化論文的摘要:茶文化中音樂教育的運用

  茶文化是起源於中國的一個獨特的文化層面。茶文化自古以來就以它的包羅萬象性和豐富多彩性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它包括茶具、茶詩、茶道、茶藝和茶禪等等很多方面。茶文化是一個內容廣泛的文化,如要真正地體味到茶文化的內涵和韻味需要有較高的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而音樂作為一種兼具韻律美和藝術美的存在物,無疑會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所以説音樂教育有利於人們培養對茶文化的尊崇,將音樂教育與茶文化相結合,使得兩者相得益彰,可以創造出更富美感的存在狀態。可以説,音樂賦予了茶藝以靈魂,茶藝賦予了音樂以形象。所以將音樂教育與茶文化綜合運用起來就顯得尤為重要。

  有關於茶文化論文的摘要:茶文化中企業制度建設研究

  中國是全世界公認的茶的發源地,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精神財富。從中國茶文化中提取出來的茶道精神,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瑰寶,其基本精神更是富含儒家、道教、佛教三教的哲理,運用這些理論研究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能更清晰的發現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並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求茶文化論文2000字

淺談中國茶文化 林馥茗 (福建農林大學園藝系 福州 350002) 摘要 我國是茶樹發源地,也是發現和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中國飲茶之久、 茶區之廣、茶藝之精、名茶之多、品質之好、堪稱世界之最。中國茶文化有4000 多年的歷史,內容廣泛,它 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既有物質的、又有精神的。茶文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合。“清茶一杯”、“客 來敬茗”,既有物質上的享受,又“精行儉德”,陶冶情操。代表了高雅樸實的民族風尚。茶文化是華夏優秀 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十分豐富。一個茶字可以寫一部文化史,可寫一部外交史,又可寫一部詩 史,還可寫一部禪史。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對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將相, 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挑夫販夫,平民百姓,無不以茶 為好。人們常説:“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 見茶已深入人民各階層。茶文化從廣議上講,分為茶的自然 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 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 講,着重於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 茶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以下就是對其所做的概括介紹。 1 茶文化啟蒙的時期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 年,其 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 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 “荼陵”,即湖南的茶陵。三國魏代《廣雅》中最早記載了 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 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它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 化。 2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時期 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兩晉 南北朝時,一些有眼光的家便提出"以茶養廉",以對抗 當時的奢侈之風。魏晉以來,天下亂,文人無以匡世,漸 興清淡之風。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於是多 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賢。後來清 淡之風發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飲終日不醉的畢竟是少數, 而茶則可長飲且始終保持清醒,於是清淡家們就轉向好茶。 所以後期出現了許多茶人。漢代文人倡飲茶之舉為茶進入文 化領域開了個頭。而到南北朝時,幾乎每一個文化、思想領 域都與茶套上了關係。在家那裏,茶是提倡廉潔、對抗 奢侈之風的工具;在詞賦家那裏,茶是引發思維以助清興的 手段;在佛家看來,茶是禪定入靜的必備之物。這樣,茶的 文化、社會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國茶文化 初現端倪。隨着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 世,茶已經脱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 的精神、社會作用。 3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時期 唐朝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文 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 形成還與當時佛教的發展,科舉制度,詩風大盛,貢茶的興 起,禁酒有關。唐朝陸羽自成一套的茶學、茶藝、茶道思想, 及其在780 年所著《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茶經》 非僅述茶,而是把諸家精華及詩人的氣質和藝術思想滲透其 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 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奠定了 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 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 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 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 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 寺院茶禮、文人茶道。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為主的茶 文化。 4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時期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 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組成的“湯社”、佛教 徒的“千人社”等。其文化較唐朝進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 方面是宮廷茶文化的出現,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間鬥 茶之風的興起。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 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 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 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

滿意請採納

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

  西方茶 文化 有着幾百年的歷史,也湧現很多的關於西方茶文化的論文。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一起來看看。

  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篇1:中西茶文化比較分析

  參考文獻

  [1]朱亞夫.意義的七種類型和英語詞彙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005(9):28-30,35

  [2]馬曉俐.茶的魅力———英國茶文化研究[D].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08.

  [3]王霓.跨文化視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較[J].人民論壇,2011(A12):142-143.

  [4]柳菁.目的論指導下的茶名外宣翻譯問題與對策研究[J].語文學刊,2014(4):51-54.

  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篇2: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較

  參考文獻

  [1] 徐先玲,李相狀.中國茶飲文化[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

  [2] 關劍平.茶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徐永成.英倫的茶文化[M].上海:文化 教育 出版社,1990 (4).

  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篇3:茶文化中西方涵義芻議

  參考文獻

  [1]白靖宇.文化與翻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2]葛傳.陸谷孫等.新英漢詞典(增補本).上海譯文出版.

>>>下一頁更多精彩“西方茶文化論文參考文獻” 

茶文化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翁輝東《潮州茶經》是研究潮汕工夫茶的重要經典之一;陸羽的《茶經》更是經典中的經典,還有宋微宗的《大觀茶論》等等;望採納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5篇

  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包含了物質文化層面,而且還藴藏着深厚的精神文化。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一起來看看。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1

  茶文化構建休閒旅遊的實證研究

  摘要: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產茶聖地,其歷史悠久、風景獨特。以地方茶為中心進行深度休閒旅遊項目開發,不僅是地方地區旅遊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同時也為中國茶文化旅遊的開發增添異彩。本文通過介紹地方茶文化資源的特色與優勢,分析地方茶文化休閒旅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茶文化旅遊項目開發過程中的有效管理路徑。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2

  茶文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

  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的核心和精粹,是體育運動最高級的產物。同樣體育精神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在體育運動中產生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不僅指導着體育運動愛好者如何更好的從事體育運動,更是給每個有思想的人以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啟迪。中國在漫長的體育運動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體育精神,這與長期在中國傳統文化薰陶下形成的茶文化有一些相通之處。本文主要探討茶文化與中國體育精神的互通融合。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3

  茶文化中企業制度建設研究

  摘要:

  中國是全世界公認的茶的發源地,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精神財富。從中國茶文化中提取出來的茶道精神,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瑰寶,其基本精神更是富含儒家、道教、佛教三教的哲理,運用這些理論研究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能更清晰的發現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並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4

  高職教學過程中茶文化分析

  摘要:

  我國高職教學事業自建國以來處於不斷髮展變化的趨勢,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職教學走過了輝煌的歷程,是國家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一部分。文章從茶文化視角闡述了高職教學的內涵、主要內容及實踐形式等方面,對開放式高職教學進行評析,探索高職教學過程中教育的內容與不足,最後得出相關結論與啟示。

  論茶文化的論文摘要5

  茶文化與音樂共通性研究

  摘要: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國文化中擁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所代表的茶文化凝結了中國文化的精髓,是我國優秀文化的代表和千年來我國曆史文化的結晶。品茶日益成為現代社會人緩解工作生活壓力,尋找知己思考人生陶冶情操甚至是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種有效方式。傳統音樂作為我國文化中又一大瑰寶,集合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是我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紹了茶文化和傳統音樂的各自特點,再以兩者的共通性作為重點研究對象,最後以茶文化中傳統音樂的應用為切入點進一步闡述了兩者的美妙結合。

 

關於茶葉的參考文獻

茶葉(a tea leaf)

怎樣鑑定茶葉的好壞?【八項指標】

九項指標:

外形五項:整碎、色澤、嫩度、條形、淨度;

內質四項:湯色、香氣、滋味、葉底。

茶葉的定義

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講

茶拉丁學名: 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在植物分類系統中

屬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

山茶目(Theales)

山茶科(Theaceae)

山茶屬(Camellia)

茶亞屬(Thea)

茶組(Camellia sect thea.L)

下又分兩個種:茶種(中國種)、普洱種。

茶屬雙子葉植物,約30屬,500種,分佈於熱帶和帶地區,我國有14屬,397種,主產長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屬Camellia和何樹屬Schima等均極富經濟價值。喬木或灌木;葉互生,單葉,革質,無托葉;花常兩性,稀單性,單生或數朵聚生,腋生或頂生;萼片5-7,覆瓦狀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數,覆瓦狀排列;雄蕊極多數,稀少數,分離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顆;果為一蒴果,或不開裂而核果狀

我們一般所説的茶葉就是指用茶樹的葉子加工而成,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的一種飲品。

科學家發現>>茶葉在壺中煮沸抗癌效果更顯著

科學家發現,用壺煮制的茶水更有利於健康。與簡單的在盛有沸水的杯子裏泡茶相比,煮茶水的方法可以釋放出更多的抗癌化學物質。

阿伯丁郡洛維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茶葉在壺中煮沸5分鐘,抗氧化劑的濃度達到最高峯。抗氧化劑能吸收與癌症和心臟病有關的有害自由基。科學家讓一些參與者飲用在壺中泡製長達10分鐘的茶,然後對他們血液中的多酚(植物自然產生的抗氧化劑)水平進行檢測。他們發現那些飲用泡製5分鐘的茶水的人比飲用泡製10分鐘的茶水的人血液中的抗氧化劑水平高60%。泡製3分鐘和5分鐘的茶水中的抗氧化劑水平的差異是30%。參加試驗者飲用一小時在壺中泡製5分鐘的茶水後,血流中的抗氧化劑水平上升了45%。茶葉在壺中泡製更長時間並沒產生更多的有益成分。他們還發現向茶水中添加牛奶不會影響茶的抗氧化劑成分。

中國現代名茶有數百種之多,根據其歷史分析,有下列三種情況:

有一部分屬傳統名茶,如西湖龍井廬山雲霧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峯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銀針雲南普洱茶蒼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銀針白牡丹安溪鐵觀音鳳凰水仙閩北水仙武夷巖茶祁門紅茶等。

另一部分是恢復歷史名茶,也就是説歷史上曾有過這類名茶,後來未能持續生產或已失傳的,經過研究創新,恢復原有的茶名。如休寧鬆羅、湧溪火青、敬亭綠雪、九華毛峯、漢家劉氏茶、龜山巖綠、蒙頂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貴定雲霧、青城雪芽、蒙頂黃芽、陽羨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黃芽、顧渚紫筍、徑山茶、雁蕩毛峯、日鑄雪芽、金獎惠明、金華舉巖、東陽東白等等。

還有大部分是屬於新創名茶,如婺源茗眉、南京 雨花茶、無錫毫茶、茅山青峯、天柱劍毫、嶽西翠蘭、齊山翠眉、望府銀毫、臨海蟠毫、千島玉葉、遂昌銀猴、都勻毛尖、高橋銀峯、金水翠峯、永川秀芽、上饒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針、遵義毛峯、文君綠茶、娥眉毛峯、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紅茶、黃金桂、 秦巴霧毫、漢水銀梭、八仙雲霧、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烏龍茶是中國茶的代表,是一種半發酵的茶,透明的琥珀色茶湯是其特色。

最能體現中國茶文化特色的當數烏龍茶,因為烏龍茶的品嚐比較講究,沖泡也頗費工夫,因而人們稱它為“功夫茶”。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樹最早出現於我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西雙版納地區。但是有部分學者認為茶樹的原產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沒有。但他們不知中國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而且還有“茶樹王”。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藥學專著,自戰國時代寫起,成書於西漢年間。這部書以傳説的形式,蒐集自遠古以來,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其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據考證:這裏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説,遠在上古時代,傳説中的炎帝,親口嘗過百草,以便從中發現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內多次中毒。但由於服用茶葉而得救。這雖然是傳説,帶有明顯的誇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藥用開始的。

據考察,“茶”字最早出現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暉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後,在此之前,“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義是“苦菜”,上古時期人們對茶還缺乏認識,僅僅根據它的味道,把它歸於苦菜一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人們認識到它與一般苦菜的區別及其特殊功能時,單獨表示它的新字也就產生了。

茶與糧食,佔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於氣候等原因,當地並不產茶,官府為了增強控制少數民族的力量,對茶葉的供給採取限量,直接分配的辦法,以求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與此同時,官府不僅控制茶葉的供應,而且,以少量的茶,交換多數的戰馬,給兄弟民族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就是歷史上的“茶馬互市”。

茶葉作為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流傳到我國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成為當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了茶這種植物,最先利用了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形成為我國和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如我國史籍所載,在未知飲茶前,“古人夏則飲水,冬則飲湯”,恆以温湯生水解渴。以茶為飲則改變了人們喝生水的陋習,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於茶在歐美一帶,被認為“無疑是東方賜予西方的最好禮物”,“歐洲若無茶與咖啡之傳入,飲酒必定更加無度”,“茶給人類的好處無法估計”,“我確信茶是人類的救主之一”,“是偉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國飲茶及茶的生產和貿易,除朝鮮、日本以及中亞、西亞一帶是唐朝前後就從中國傳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紀以後,特別是近200年以來才傳入發展起來的。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着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之聲譽。 編輯摘要

茶飲料的參考文獻?急求、、、

[1] 鄭紅髮. 名優綠茶加工方法[N]. 湖南省茶葉研究所(410125),2009.

[2] 汪鬆能,李永火,江茗. 名優綠茶生產與儲藏保鮮[J]. 桑蠶茶葉通訊(江西省婺源茶校),2000,02,28.

[3] 李全,樑貴秋,陸飛等. 對桑綠茶加工技術的探討[J]. 廣西蠶業,2009,46(4).

[4] 農豔芳. 生化技術在茶葉深加工中的應用[J]. 中國茶葉加工,1997,(2).

[5] 任俊銀. 高新技術在茶葉加工中的應用[J]. 中國學術電子雜誌,1999,(4).

[6] 權啟愛. 高新技術在茶葉深加工中的應用[J]. 茶葉機械雜誌,1998,(2).

[7] 許小芹,汪勝華. 潛山縣無公害名優綠茶加工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09,(11).

[8] 納新. 新型茶葉食品的加工[J]. 中國食品.

[9] 綠茶加工新技術及設備的開發研究[J]. 茶研院科技處,2009,(1).

[10] 林秀雲,林劍素,王忠. 茶葉中微生物污染初探[J]. 茶葉科學技術,1996,(1).

[11] 朱建一,肖宏儒,鍾成義. 綠茶加工過程中有害微生物污染試驗研究[M]. 南京: 農業裝備技術出版社,2010,36(1): 23-27.

[12] 張方舟,林正和. 烘青綠茶加工過程中微生物的污染及其控制技術[M]. 福建: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184-187.

論關於茶文化的論文2篇

  茶道是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論關於茶文化的論文,一起來看看。

  論關於茶文化的論文1

  茶文化中茶藝教育研究

  摘要:

  本文通過對茶文化的角度對茶藝教育的研究對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內容進行分析,最後闡述了茶文化與茶藝教育之間的關係,試圖為茶藝教育提供一種更有價值的理念與模式。

  關鍵詞:

  茶文化;茶藝教育;結構體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質行為文化與精神心理文化。隨着文化的發展進步,文化不再是一種單純的形態,而是一套價值體系。茶文化正是這種文化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茶文化作為人類歷史發展的代表,以茶葉作為基礎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演變,而且許多傳統的飲茶習俗還保留至今,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寶貴財富。隨着人類對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漸滲透到現代教育之中,成為一門專業化的教育課程。在關於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組織更科學有效的茶文化體系,構建茶文化的應用領域,是當前教育領域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茶文化發展的核心內容。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些學者就呼籲應當將茶文化作為專門的學科進行研究,茶文化有的研究對象,有一定的研究內容,有標準的價值體系。茶藝是茶文化的主要組成內容,隨着茶文化的不斷髮展進步,茶藝教育已經成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內容。隨着當前茶藝活動的日漸繁榮,對於茶藝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許多高校為了滿足社會發展需要,於是開設了茶藝課程。茶藝課程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礎。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領域

  茶藝教育作為茶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識,以滿足茶藝活動的各種需求。對於茶文化的研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區分。由於茶文化的發展現狀,如果要構建出一個統一完善的教育體系是不現實的,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可以構建不同的結構體系,使彼此之間相互補充完善。對於茶藝教育來説,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職業培訓,所培養的是專業型人才,是在科學系統化的知識基礎上能夠滿足社會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會崗位,因此,只有以專業的茶文化知識作為支撐,茶藝人才的培養也要符合教育規律,要充分明確茶文化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相關性,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2.1茶藝專業的目的是滿足社會需求

  隨着茶文化的發展演變,最先吸引人們關注的是飲茶的規範化和藝術化,即茶藝。茶藝不僅展現了茶活動的技術性,同時也更傾向於藝術性和思想性,茶藝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的審美特性和藝術形態,因此被稱之為茶藝。茶藝的方式也十分豐富,無論是民俗生活還是普通飲茶活動都有茶藝的存在,人們在追求思想與精神的淨化與昇華時也有茶藝,在現代茶葉宣傳推廣中,茶藝也必不可少。如何推廣更為科學的飲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藝這種藝術形態中宣傳樹立茶品牌都成為當前茶文化的研究內容,茶藝是因社會需求而產生的崗位,茶藝也成為專業人才就業的領域。茶藝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之一,提供了專門的職業與人才,而在他們背後,則是與茶文化內涵密切相關的科學進步,如果沒有茶文化的基礎與支撐,茶藝是無法真正確立起地位的。

  2.2茶藝專業課程的構成

  無論是從社會需求來看,還是從茶藝的結構層面來看,茶藝所涉及的學科內容十分豐富,主要的課程知識結構包括以下幾個系列。首先是茶葉學。茶葉學的課程主要可以分為茶葉種植、加工、茶綜合利用茶健康等內容。學科主要側重於茶的應用以及民族體質的提升作用。其次是經營學。主要是從經濟管理的角度研究茶產業的發展經營,主要包括茶葉外貿業務、茶旅遊等內容。再次是茶藝學,主要包括茶藝、茶具、茶道、茶俗等內容,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對飲茶的形式、制度和技術等方面進行研究。最後是茶史學,主要包括茶文化發展史、茶文學、茶與哲學思想等內容,是從不同的角度學習飲茶文化及相關的文學藝術研究。

  2.3茶藝內容的相關性

  茶藝教育是具有茶文化特徵的專業教育,教育內容與知識結構的研究對象相一致,二者不僅發揮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關聯性。首先,茶葉學是茶藝教育中的基礎內容,也是茶藝課程中的基礎內容,主要研究對象是茶葉,只有以茶葉作為科學基礎,才能使茶文化得到穩固的發展,茶藝教育才能經得起檢驗。茶葉也是茶藝教育中最具實物特徵的文化代表。茶葉的研究是極具知識性與藝術性的學科。其次,茶史是茶藝課程的主幹內容,研究對象是飲茶文化歷史。由於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茶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史學、文學以及哲學等綜合內容,厚重豐富的茶文化內涵,進一步促進了茶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再次,茶藝學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主要以茶的行為實踐作為研究對象,因此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茶藝學是一門綜合的實踐學科,主要是以茶史為基礎背景,利用茶葉這一實物,演繹出豐富而具有創造力的飲茶方式,同時對茶葉的生產經營、經濟發展都有較積極的推動作用。茶藝是一門特殊的文化學科,也是體現茶文化的重要形式,從茶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進一步豐富了茶文化的知識結構與表現形式。最後,茶經營學也是茶藝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研究對象是飲茶的經濟法則。經濟的發展與文化密切相關,學生在接受茶藝教育時,不僅要符合發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夠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獲得專業的提升與肯定,並從職業發展中獲得經濟收入。茶藝教育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和教養性,因此,將茶文化與茶經營學相融合,使茶文化能夠在現代經濟發展中激發出更鮮活的力量,才能有效促進茶藝的良性發展。

  3茶文化在茶藝教育中的價值體現

  茶文化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通過茶文化的滲透,茶藝教育能夠與人類的本性更加協調,使人在真善美等方面獲得更好的融合發展。茶文化的價值與茶藝目標價值是相一致的,這也使茶藝教育的意義更具典型性。

  3.1真的價值

  茶藝教育是一門實物教育,是以茶文化為基礎,具有求真的價值體現。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對客觀物質的求真。茶文化是以茶葉為載體,通過對茶葉的質量鑑別、沖泡技術、品飲方法的學習和研究,對其內在的規律進行歸納總結,以獲得其真的價值所在。茶文化的這一價值體現在茶藝教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茶藝作為一種茶文化藝術形態,在教育實踐中也要求學生要遵守物質求真的價值觀,以獲得更真實有效的科學規律,有助於對茶文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其次,是對健康的求真。茶不僅是人們生活中的主要飲品,更有益於人體健康,通過多項科學實驗證明,茶葉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茶的養生功能被不斷的推崇,使茶成為世界上的健康飲品之一。最後,是對歷史文化的求真。文化與歷史是相互融合的,文化就是歷史,歷史也是文化,雖然歷史不可重演,但可以通過茶文化延續歷史,使茶文化的歷史得以還原,從茶文化史中可以更真實地看到中國文化的精彩一面。

  3.2善的價值

  茶文化中有善的價值內涵,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導的至誠為德,儘性是善。在茶文化中,有盡茶之性和盡茶具之性,即再遠大的理想也要通過實踐而實現,而在實踐過程中,要通過至誠來實與物的情感連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文化雖然是歷史的還原與再現,但始終離不開現代人的思想與感覺,茶文化有深厚的茶德精神,從特性到人性,最終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價值,這也是善的價值最形象的體現。茶文化不僅是文化的體現,也是人們價值觀的體現。只有滿足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茶習俗,才能與人們的生活意義相符合。同時,通過專業化的茶藝形態,能夠促進人們的完善生活,體現人們的價值觀,在繼承了歷史文化價值的同時更明確了生活的信念,使人們的生活理想超越了生活的人文意義。茶藝教育既營造了一種獨特的茶文化氛圍,同時也為社會生活的平和高雅塑造了文化榜樣。

  3.3美的價值

  美是人類的天性,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體現,是人類對自由的想象與追求。茶藝中展現出的獨特藝術魅力正是茶藝之美的體現。茶藝之美是形式與內容美的統一,展示茶藝形式的同時也體現出其內在美。茶藝的形式美主要是由茶、水、器、環境的組成,茶藝的內在美實質上是泡茶的意境之美,茶藝活動體現了一種人與茶相融的意境之美,是最接近生活的藝術表現。茶藝之美主要包括外在美與內在美。外在美主要體現在茶葉、茶具、茶環境、茶技藝之美。內在美是指茶體現出的人格之美,以儒家思想為基礎,以提升茶藝的修身養性之樂,實現人與茶的和諧。通過茶藝教育,能夠培養學生豐富的人生情感,情順萬物、對應自然等思想情感。茶文化體現了怡情養性的和諧之美,茶文化的美是規範的美,是高潔的美,是自然的修養,是對於人生的無限憧憬與熱愛。

  4結束語

  茶文化是中華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是人們在幾千年歷史文化發展中形成的獨特藝術形態。以茶文化為基礎和支撐,為茶藝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樣本,使茶藝的外在形式和內在思想之美得以體現,對於學生專業技能與人文素養的培養有着積極的影響力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玲.關於中國茶文化學的科學構建及有關理論的若干問題[A].茶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會.茶文化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17-29.

  [2]莊晚芳,王家斌.研究茶文化,振興茶業,促進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A].茶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會.茶文化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30-34.

  [3]胡塞爾.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25-226.

  [4]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298-300.

  [5]硃紅纓.以茶文化促進茶產業品牌經濟發展[J].浙江樹學學報,2003(4):18-24.

  [6]朱永興,王岳飛.茶醫學研究[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論關於茶文化的論文2

  茶文化與茶室空間設計研究

  摘要:

  文章簡單介紹了茶文化與茶室,針對茶文化與當代茶室空間設計的結合途徑進行了分析,旨在為茶室設計與茶文化結合提供參考。

  關鍵詞:

  茶文化;茶室;空間設計

  俗話説“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茶”在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茶葉大國,茶種類繁多,茶文化歷史悠久,並且隨着茶文化的發展,飲茶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飲茶自然需要場所,茶室、茶樓、茶館以及茶亭等修建數量不斷增多,隨着人們審美需求、精神需求的不斷增加,對茶室空間設計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對我國現階段的茶室空間設計現狀進行分析,在設計風格方面過於平俗,並不能夠充分的體現茶文化的文化性、趣味性。如何提高茶室空間設計水平已經成為困擾眾多茶室設計人員的難題。因此,本文針對茶文化與當代茶室空間設計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茶文化與茶室簡介

  1.1茶文化簡介。關於茶的起源,各家眾説紛紜,公元前200年的史書《爾雅》中記載了野生茶樹,《茶經》中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還有許多學者認為茶最早起源於秦漢時期等。隨着人們對茶的認識與理解,經過大量的移植、繁殖與生產,形成了現如今的規模。茶文化的發展可以概括為“發乎神農,聞與魯周公,興與唐而盛於宋”,隨着中國其他傳統文化的發展,茶文化才有瞭如今的程度,並且茶文化融合了道家、佛家以及儒家等思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1.2茶室簡介。茶室始於我國唐代,盛唐時期茶文化盛行,文人雅士逐漸開始鍾情於茶文化,並建造了獨特的茶事,為中國茶禮、茶藝、茶道等的傳播提供了便利。茶室設計中不斷引入風景,為了防止出現室內風景衝突的問題,需要在保留茶文化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室內空間設計,營造獨特的室內環境,以便於為茶客、友人提供休息、飲茶的場所,同時還能夠從事文娛活動。

  2茶文化與茶室空間設計的結合途徑分析

  2.1空間設計。茶室空間設計應該包括服務枱、展示廳、茶庭、水池、庭院、長廊、茶室、儲物室以及大廳等等,為了防止在設計的過程中出現重複的問題,應該嚴格規範所有茶室的空間大小,既可以利用簡單的空間佈局對室內空間進行劃分,營造一種清靜、簡單的氛圍,也可以採用複雜的幾何形體進行室內空間的劃分,體現出室內空間的不穩定因素,對茶室整體空間進行協調與制約。同時,還可以根據飲茶者的愛好,對茶室空間進行劃分,設置不同的功能區域,主要包括茶室、茶廊、茶亭以及茶庭等,以我國西南地區為例,當地人偏好露天飲茶,特別是在迴廊、庭院中。

  2.2功能設計。在進行茶室設計時,應該根據茶室的不同功能分區進行相應的設計,主要包括品茗區、煮茶區、泡茶席。主要以泡茶席功能區設計為例,泡茶席也稱之為茶席,是舉辦茶會以及茶室品茗的核心區域,泡茶席是提供奉茶、飲茶以及泡茶的場所,泡茶席設計時應該有供茶客就坐和泡茶的地方,在舉辦茶會時,如果客人圍繞在茶桌邊,品茗的茶杯可以放在桌子上,因此可以省略奉茶的環節;如果客人眾多,則應該將茶座設計在距離泡茶席較遠的位置,此時需要設計奉茶環節。現階段,多功能茶室的休憩功能應該為客人提供席地而坐、卧或者躺的場所,例如,採用大炕牀、地台或者榻榻米等,也可以將椅子改成坐墩、。茶桌是泡茶席必不可少的工具,為了方便移動,應該採用收納方便、具有摺疊功能的茶桌。為了實現泡茶的目的,泡茶席應該具備以下茶器:其一,主茶器,主茶器包括茶杯、蓋置、壺墊、茶盅、茶碗、茶壺以及奉茶盤等;其二,儲茶器,用於存放茶粉或者茶葉的器具,例如茶甕、茶罐等;其三,備水器,用於棄置茶水、茶渣以及準備泡茶用水的設備或者茶器,例如水盂、水瓶以及煮水器等;其四,輔茶器,為了方便泡茶的輔助器具,例如計時器、茶拂、茶巾以及茶荷等。同時,還應該在泡茶席掛適當的字畫,擺放適當的飾品、雕塑,薰點適當的香料等,為品茶之人營造寧靜、沉靜的氛圍。

  2.3茶室交通設計。茶室交通應該根據茶室建築户型進行設計,主要包括衞生間、水池、服務枱、展覽室、庭院、茶室、大廳以及入口等,現代茶室空間設計應該重視不同空間的結合,防止出現空間組合重複的問題,以此提高室內空間交通設計的獨特性,更好的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例如,為了營造自然、現代感以及力度感,應該採用竹格柵進行頂棚設計,用於大廳、廊道頂部,還可以用竹子建造幕牆,營造茶室空間的現代感。在進行開敞式茶室空間設計時,應該重視與室外空間、環境的相結合,並增加自然因素和趣味性因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2.4服務設計。現代茶室服務設計指的是各功能區的附屬設施,主要包括儲物室、員工室、經理室以及衞生間等,在進行上述服務設施設計時,應該避免出現茶室功能與服務功能相沖突的狀況,同時還應該重視服務設計與茶室整體氛圍的協調性與一致性,以此為茶客提供便利的服務,而不至於對茶室客人造成不良的影響。

  2.5照明設計。照明設計直接影響整個茶室的環境氛圍,因此,在進行茶室照明設計時應該充分的考慮人工照明與自然光照,人工照明應該根據茶室的整體環境選擇合適光源、顏色、尺寸的燈具,自然光照應該在茶室設計不同形狀的採光口,通過門窗、側面開洞等吸取自然光。照明設計中燈具設計至關重要,在進行燈具設計時應該選擇與茶室整體設計風格相一致的燈具造型,並重視燈光顏色、發光方式的選擇。現階段,最常用的燈具形式包括枱燈、地燈、壁燈、投光燈以及吊燈等,照明方式包括側面投光、直接照明以及整體照明等。茶室內不同區域燈具的選擇也不同,在大廳應該選擇白熾燈進行漫射照明,儘可能的應用暖色光源;在服務枱應該採用具有方向性的嵌入式筒燈,以此起到展示櫃展示產品和服務枱服務茶客的作用;在室外水池應該採用投光燈,將投光燈鑲嵌在水池內壁,用透明玻璃將表面封住,在夜間燈光直接投射到水面;公共場合的指示燈,通常分為走廊道路指示燈、室內通路指示燈以及應急避難指示燈。指示燈應該選擇固定的色彩,以此起到安全指示的作用。

  2.6裝飾設計。在進行茶室空間設計時,為了營造獨特的氛圍,應該重視室內空間裝飾設計,插花、掛畫以及焚香等在茶室空間設計的應用非常廣泛。具體表現為:其一,插花設計,插花是美化茶室環境的重要材料,同時還能夠清靜身心、迴歸自然,茶室插花包括禪茶花、文人茶花兩種,禪茶花主要集中在日本茶室中,文人茶花多講究自然,儘可能地避免出現對稱現象,茶室的插花不一定有花,可以用枝條、葉子、果實等,但是禁止使用假花假草,現場插花也是茶室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佈置茶室時也可以自己到林間尋花覓枝,這樣既能夠美化室內環境,又能夠增加了迴歸自然的意境;其二,掛畫,掛畫是美化茶室的重要裝飾品,在選擇掛畫時應該選擇值得鑑賞或者表達心意的掛軸,例如,在重陽茶會上,可以懸掛墨菊圖,這樣能夠增加茶會的趣味和意藴;其三,焚香,茶道點香的氣味不能含有雜氣,在迎客時焚迎客香,客人在門口能夠聞到清新、若有似無的氣味,能夠使茶席更加寧靜、安詳,如果讓可燃鑑賞香具,則應該擺設與整個茶室風格相匹配的香具。

  2.7傢俱設計。現階段,市場上的茶室傢俱風格主要包括現代主義風格、休閒式風格、田園風格、日式風格以及中式風格,在選擇傢俱時應該選擇和茶室風格相匹配的傢俱,茶室中的傢俱包括博古架、茶具、茶盤、茶沙發、茶凳、茶几等,傢俱的選擇應該根據室內空間大小、茶人的喝茶習慣等選擇。同時,傢俱材料選擇也至關重要,不同材質進行搭配,能夠為人們的視覺、審美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傢俱的材料種類眾多,例如塑料傢俱、皮質傢俱、竹藤傢俱、鋼材傢俱、木質傢俱以及玻璃傢俱等,根據茶室的整體風格選擇相應的材料。例如,田園式風格,應該選擇竹藤傢俱、木質傢俱等。

  2.8地面設計。茶室地面設計應該重視簡素之美,木材具有生命力與親和力,受到廣大設計師和茶客的青睞,採用人工亞光木,不僅能夠呈現材料的本色材質,還能夠呈現隨意、自然的形態,呈現一種灑脱、淡薄、自然的本色之美。茶室地面設計應該保證視野的開闊性,根據室內的環境氛圍採用相應的地面材料,例如石材、磚材、木材、玻璃等,綜合應用上述材料,進行別具匠心的拼貼,能夠折射出茶人的特殊精神品質、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在進行地面形狀設計時,可以採用變化、起伏、曲折以及蜿蜒等形狀,給人一種韻律美、節奏感以及層次感。地台空間是抬高部分室內地面,突出的地面非常醒目,在造型上能夠吸引人的目光,展現主人的性格,同時還能夠開闊視野,愉悦茶人的心情。下沉空間是下沉室內地面,在茶室內分割出一個富有變化、界限明確的空間環境,給人以寧靜感隱蔽感以及新奇感,特別是在繁華的都市環境,下沉空間能夠放鬆人的神經,給人以輕鬆、愉悦的感受,這種迴歸自然、恬靜、休閒的地面形式,受到越來越多都市人的青睞。

  3結束語

  總而言之,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分支,茶室作為體現、傳播以及傳承茶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進行茶室空間設計時,應該充分的將茶文化融入到茶室空間設計中,為茶客營造充滿茶文化的茶室氛圍。因此,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應該合理的運用茶文化,創造寧靜、恬淡的環境,讓人們在吃茶、品茶的過程中領悟與體會到傳統茶文化,藉助茶室空間所獨具的靈魂,放鬆精神,在喧囂的現代城市中,實現內心的平靜發展。

  參考文獻:

  [1]華永.論我國傳統茶文化與現代茶室空間設計[J].福建茶葉,2015(6):160-161.

  [2]馬平.茶座的室內空間設計分析[J].福建茶葉,2016(1):75-76.

  [3]李文君,張君暘,張建華.茶庭與茶室空間的“靜”設計[J].上海商業,2015(6):38-41.

  [4]陳麗昀,李雅娜,郗金標.山水精神在茶室環境設計中的運用[J].山東林業科技,2013(5):107-110.

  [5]沈丹陽,劉毅,沈化林等.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茶室環境設計中的應用[J].傢俱與室內裝飾,2013(10):80-81.

 

茶具設計參考文獻(細談茶文化的內涵與茶具設計)

眾所周知, 茶的起源最早是在中國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孕育着許多的文明。也發生過很多奇蹟般的故事。飲食的發展牽動着每一箇中國人的情懷,而這個領域的一大新突破,就是茶的出現。茶發展到後期,也逐漸走向了世界,甚至成為了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千百年來,人們嘗試着從茶文化之中尋找更深層次的內涵。當然 茶文化的內涵與茶具設計 之間,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茶具,顧名思義,就是飲茶時所用到的器皿。和其他種類的餐具一樣,茶具從出現到發展,再到不斷精化的過程,也是隨着茶文化的發展而發展的。喝茶的過程並不僅僅是對於茶本身的享用,更多的是對茶所藴含精神的一種享受。

用器和品飲,這些都是人們在不斷吸收茶文化的一種過程。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對於 茶文化的理解越來越深入 , 茶具的發展就會隨之增強 。茶具的製作工藝越發精良時,人們也會格外地注重茶的品飲。並且隨着人們審美情趣的提高,茶文化中所藴含的深層次的文化品格,也被挖掘出來,這其實是一個 不斷循環遞進的過程。 所以可見,我國的茶文化和茶具設計之間,是存在着諸多關聯的。 二者既相互依存,也相互促進 ,形成了一種良好的互動狀態。

據記載,我國國內所保存的有關茶文化的史書典籍相當多。尤其是在中國古代,茶文化的歷史地位是非常高的,人們對於茶都持有一種推崇的態度,這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深藏在人們記憶裏的一種文化。茶的歷史發源地在中國,光是 中國的茶書典籍就有上百種 。當然,其中有很多典籍都描述了 茶具的誕生和發展 。就比如陸羽所編寫的號稱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記錄瞭如飲茶的原理,製作茶的工藝,甚至茶具的“四之器”。這些都代表了 茶文化與茶具是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一、歷代茶文化與茶具的關聯發展

01.唐茶與越窯青瓷茶具

唐朝的社會發展速度較快,社會安定繁榮,到處是一片祥和安定的景象,對於茶文化來説, 唐朝的大環境決定了茶文化最終由萌芽走向了成熟。 而陸羽的《茶經》也是在唐朝時期撰寫的,它詳細地總結了當時社會人們的飲茶習慣。唐濤所推崇的煮茶方式被稱為“煎茶法”,就是將茶葉放入一種被稱作“釜”的器皿之中,用火煮沸,再倒入碗中飲用,這種方法可以説是最為通俗且流行的。

當然, 唐朝時期的煮茶器還有風爐,喝茶用的器具還有茶甌 ,甚至出現了可以用來儲存茶葉的茶盒。可以説,唐朝已經具備了茶具的雛形,這其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就是越窯青瓷了,這是一種青色的瓷器。茶葉在煮出來時,會呈現出紅色,將茶倒入青澀的瓷器裏,茶的顏色則會變為綠色。而唐代的茶文化中也對於綠色的茶極為推崇,所以當時,人們一般使用的就是越窯青瓷的茶具。

02.宋茶與建窯黑盞

到了宋代,用火煮茶的方式不再流行了,開始出現了一種名叫“點茶法”的泡茶方式,這樣一來,唐代的茶具也就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宋代人在飲茶時所使用的茶具叫做茶瓶,這種器具的使用與宋代所流行的“鬥茶”文化是脱不開關係的。 鬥茶最早起源於晚唐時期,到了宋代開始逐漸發展起來 ,那時的很多著作之中,都有對於鬥茶文化的描述,宋代詩人范仲淹就曾寫過一首《鬥茶歌》:“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鬥美。”可見,鬥茶已經成為了一種大眾都喜聞樂見的活動了。

在鬥茶時,對於茶湯的顏色、均勻程度都有很大要求。為了能夠更好地觀察到這些細微的變化,一種名叫建窯黑盞的瓷器, 成功吸引了各路鬥茶人士的目光 。黑窯茶盞在很多方面,都展現出了極高的藝術價值。除了方便觀看茶的成色之外,它的造型也十分奇特,口大底小,易於茶葉的傾倒;量度也中規中矩,而且胎體比較厚重,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建窯黑盞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釉色十分美觀,雖然顏色單一,只有黑白兩色 。但是在燒製過程中,釉面上出現的紋路形態不一,各有其獨特之處,審美價值也極高。

03.明茶與紫砂壺

明代時期飲用的茶開始偏向於芽茶,芽茶煮泡過程中所出的茶湯是黃白色的,已經不再是宋代的白色了,所以在茶具的使用上,也不再偏向於建窯黑盞這一類的器具,而是興起了用紫砂壺沖泡茶葉的方法。

紫砂壺的出現和明朝社會的發展是脱不開關係的 ,明朝多推崇較為簡潔的飲茶方式,尤其是到了明朝中後期,人們開始更加註重茶湯本身所呈現出來的韻味,品茶時主要側重於茶的味和香兩個方面。紫砂壺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也符合當時社會人們對於茶具的要求,所以逐漸開始風靡起來。明代馮可賓的《茶箋》中也有對紫砂壺流行的原因的描述:“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擱。”

當然,紫砂壺在泡茶方面也具有諸多優點:首先, 紫砂壺主要是用砂錘鍊出來的,含鐵量較高 ,且大部分屬於開口型的設計,具有極好的透氣性,可以更好地儲存茶的香氣;其次,它也具有很強的適應冷熱變換的能力,耐熱性較好;最後,紫砂壺的外在形象比較古樸典雅,能更好的與茶文化中所藴含的柔靜思想相融合,展現出一種高雅的情趣。

04.清茶與富含特色的地域茶具

到了清代,茶文化的主要內涵基本上承襲了明代,但是各地開始形成了風格各異的飲茶方式,人們對於茶具的要求也逐漸苛刻起來。

浙江和江蘇等地,依舊流行着用紫砂壺泡茶的方式,在品飲茶的過程之中,既要觀察茶湯的成色,又要對茶的香味、茶葉沖泡之後的形狀進行一定的考量,從多個方面去感受茶文化的魅力,這些地區飲茶時所用的茶杯也相對較小。

長江以北一帶, 則更喜歡用蓋碗茶具沖泡茶湯 ,使用的茶葉一般都以紅茶和花茶為主,為了能夠有效地保持茶的香氣,有時也會選擇用大瓷壺泡茶。蓋碗茶具還有一個主要的功能是可以有效地保持茶的温度,像是在北方這樣冬天比較寒冷的地區,最適合用蓋碗泡茶。

廣東和福建一帶,有飲用功夫茶的嗜好,操作技藝十分的繁瑣,講究頗多,製作功夫茶時所選用的茶葉一般是烏龍茶葉,色味濃郁。

二、茶具和茶文化具有相同的藝術價值

01.功能和美感相互協調

在中國古代,飲茶不僅僅是一種物質享受,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所以 格外注重器具的樣式形態 。作為茶具,除了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之外,在外形上也要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要能夠帶給人一種視覺衝擊,也要體現 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融合 。

茶具在造型設計方面,要有一種展現形態的美韻,以器物的形態去表達出 茶文化的深刻底藴 ,要有 情、美、形、味的相互結合 。除此之外,茶具還可以通過線條的張弛有度,面的曲折柔和,還有色彩的明暗濃淡,來彰顯出不同種類的文化,可以是張揚個性的,也可以是清新婉轉的。

再加上一些花草、字畫、蟲鳥百獸的裝飾,不同材料的配套設計,茶具在使用過程中就可以彰顯出茶文化所藴含的審美情趣。

02.都體現出了道德精神和價值觀念

茶具本身就是以一種載體的概念出現的,它可以起到一定 承載感情 、 託物言志 的作用,中國古代的許多文人志士都會將自己對於茶文化的獨特見解運用各種有型語言刻畫在茶具上面,這也是茶具為什麼不是單一的商品,而是形態各異的原因之一。因為不同的形態就代表了不同的審美情趣。

比如宋代,各種銅製茶具和陶瓷茶具開始出現,逐漸代替了之間的金銀茶具,這主要是因為銅製茶具更加便於製作,而且價格較低,平常人家也可以使用,陶製的茶具還要能夠有效的保存茶的香氣。但是唐宋時期人們的煮茶方式相對來説比較繁瑣,這種複雜的程序一直到明清時期,紫砂壺開始出現的時候才被徹底打破。在用紫砂壺煮泡茶的過程中則更加註重茶本身的韻味。用簡單質樸的方式表達了一種 崇高的道德精神。

03.品飲環境的相互協調

在品茶的過程中,周圍的環境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茶具的使用與品飲環境的氣氛烘托出了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起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情景交融”,所以説,在沖泡不同種類的茶葉時, 環境和茶具也要相應地做出調整 ,並不是所有的茶文化都是在同一環境現出來的。

這樣的環境下,茶具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開始出現了居家茶具、茶館茶具、旅行茶具等多個種類,品飲環境的相互協調就顯得格外重要。

簡單來説,茶具的用器過程,就是茶的品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得到美的感受,也能從中領略到茶文化的精神,二者相互融合,激發出了一種獨特的韻味。

參考文獻:

《茶史探索》

茶文化元素應用畢業論文

  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其茶文化包含了、經濟、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內容,對於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借鑑意義。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眾多文化領域中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個性。

  茶文化元素應用畢業論文範文篇一

  《 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

  摘要: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元素不僅具有豐富的內涵且廣泛運用於現代平面設計中。

  茶文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不僅豐富了平面設計的形式,還賦予了現代平面設計特殊的人文價值和時代意義。

  本文從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出發,對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索,希望在弘揚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的同時,推動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和改革。

  關鍵詞:茶文化元素;現代平面設計;應用

  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具有色彩各異的傳統文化,而這些傳統文化元素的存在,也是彰顯本民族特性的重要標誌。

  中國傳統茶文化具有十分豐富的元素,在長期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其形式發生了紛繁複雜的變化,但基本內涵和基本精神仍舊保持不變。

  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其茶文化包含了、經濟、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內容,對於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借鑑意義。

  現代平面設計注重對空間和佈局的把握,十分符合傳統茶文化的要求和特徵。

  現代平面設計主要受到中國經濟文化環境和中國人審美觀念的影響,傳統茶文化元素的理念逐漸滲透到平面設計領域,且產生了重大影響。

  1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種類豐富,且具有十分深刻的人文內涵。

  文化元素的演變和發展要經歷漫長的過程,是一定社會環境和生產力作用的結果,承載了一定時期的社會變遷和人文風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印記。

  而提到中國傳統的茶文化元素,其更多地展示了精神和意境方面的內容,彰顯了一種超然物外的處世態度和生活方式。

  應用於當代平面設計中,我們更多地去考慮其在現代平面設計造型、設計理念及審美水平上的體現和使用。

  目前,根據有關專家及學者的界定,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主要包括紫砂壺、竹子、青磚、古木、根雕等。

  紫砂壺以其優美的雕刻藝術而聞名,同時將詩詞、書畫、文學進行了完美的融合,是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

  紫砂壺上的題詞不僅深刻再現了古代某一時期的人文歷史風貌,也包含了社會倫理及社會階級關係方面的內容,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鑑賞性,彰顯了濃厚的文化情懷。

  而竹子則是現代平面設計中常用的意象之一,竹子不僅具有婀娜多姿的外形,且具有深刻的寓意,因此深受人們和設計師的喜愛,竹子包含高雅、瀟灑等含義,常用來表現居住者高雅的情懷和高遠的人生追求。

  竹子運用到現代平面設計中主要是通過將其內在意境引申到設計理念中實現的,從而營造高潔、致遠的藝術氛圍和文化精神,恰好與人們所追求的居住環境相吻合,滿足了人們對於平面設計的要求和期望。

  此外,青磚、古木及根雕作為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的主要表現形式,也藴含着十分濃厚的文化意義和實用價值。

  青磚象徵着樸實無華的生活態度和簡潔的生活方式,與現代平面設計中“線條簡約”這一理念相吻合,古木則多具有懷舊氣息,古木這一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增強了平面設計作品的復古性,滿足了某一特定羣體對於平面設計的要求,增加了平面設計的歷史氣息和人文價值。

  根雕作為一種十分精美的藝術品,其具有鮮明的歷史內涵和文化意義,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不僅僅大大增強了平面設計的細膩和人文性,還增強了平面設計的可欣賞性和審美價值。

  2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2.1從材質上探討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規劃設計環境是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重要應用,而對於環境的規劃和營造,材質是首先需要考慮的方面[1]。

  樹根與藤椅、石茶磨樁及紫砂壺則是構造設計環境經常使用的文化元素。

  中國傳統建築作品中常用的材質是體現建築和設計特色的重要方面之一,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具有天然、樸素、自然的特點,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平面設計的原本面貌和精神實質,為平面設計作品增加了較高的人文性特徵。

  在平面設計中,關於中式設計風格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中式風格的建築多采用木材作為主要設計材質,如紅木、檀木等;第二,中式風格建築講究以精美的紋路和細膩的色澤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給予觀賞者以舒適、自然的審美享受,如木窗、中式傢俱;第三,中式建築追求和諧的整體規劃和佈局理念,強調凸顯中正合一的佈局特點。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及設計手法的多樣化,現代平面設計多使用智能化技術和電子技術創造虛擬的場景和氛圍,大大降低了現代設計的人文氣息和適用性,而將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應用到現代平面設計中,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不足,給現代平面設計增加了人文性和生命氣息,這也是現代平面設計所追求的人文關懷精神。

  而歐式設計則多使用大理石、花崗石等進行材質安排,不僅注重帶給人完美的藝術享受,還追求獨一無二的設計理念和設計精神,歐式平面設計講究空間的開闊,而空間的開闊則主要通過特殊的材質來體現。

  2.2從擺設佈局上探討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茶文化元素對現代平面設計擺設佈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要求現代平面設計擺設佈局應該從大局出發,體現設計的整體意識和設計的和諧精神,強調在設計師統一的指揮和規劃下,實現設計佈局與擺設的協調,注重對平面設計佈局的優化[2]。

  首先,現代平面設計佈局要注重休閒文化元素的融入。

  例如,在平面設計中加入簡約大方的裝飾畫和其他具有特色的茶文化裝飾物,不僅僅體現了平面設計強大的裝飾功能,給人以美的藝術感受和體驗,還凸顯現代平面設計獨特的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

  其次,現代平面設計要按照不同區域功能區的劃分來展開,同時結合一定地區實際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進行設計資源的合理利用。

  現代平面設計在對大致的設計思路進行規劃後,要注意突出現代平面設計的重點,即在景觀設置和植物配置方面體現平面設計特色,注重對文化元素的使用和整合。

  現代平面設計講究對文化元素的合理利用,即通過各種途徑優化設計思維,使得茶文化元素的使用達到和諧統一的局面。

  強調元素與元素之間相互配合,互為補充,如在平面設計中使用竹子這一意象,在對竹子的分佈進行確定後,還要使用其他裝飾物和竹子進行搭配,優化擺設的整體佈局,設計師在平面設計中對紫砂壺、屏風、竹子、帷幔等的結合使用,深刻地體現了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的審美價值,也推動了現代平面設計朝着人文性和時代性方面發展。

  2.3從空間層次上探討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茶文化元素對現代平面設計空間層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要求空間層次應該充分利用空間資源,並利用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合理的構想,展現歷史和自然的人文風光,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3]。

  現代平面設計的空間結構主要是針對特定區域而言的,區域文化特色決定了空間結構的深度和廣度,而傳統茶文化則將傳統茶文化元素進行整合,通過設計師的構思和處理,抽象為一系列的設計理念,將文化元素應用到平面設計的具體環節之中,使得有限的環境空間,體現無限的藝術魅力和茶文化氛圍。

  此外,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空間層次中的應用要求平面設計注重設計景觀與空間的協調,空間是有限的,因此,在一定的空間領域佈置一定的景觀,也是提升平面設計審美價值的要求。

  現代平面設計大致包括空間環境設計、裝修設計和裝飾陳設設計等三個互為又相互制約的部分,而對這三個部分的空間結構規劃過程則是對設計資源的整合和處理過程,要求三個部分的空間結構不對其他部分造成不良影響,三個部分的空間分配要做到科學、合理,從而彰顯了傳統茶文化元素中和諧統一的思想內涵。

  例如,可以使用屏風進行分隔,以此營造特定的意境,設置虛擬的空間場景,使得使用者在有限的空間層次中感受到無限的空間感。

  2.4從氛圍、意境上探討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有關於茶文化論文的摘要

  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有關於茶文化論文的摘要,一起來看看。

  有關於茶文化論文的摘要:茶文化下的茶葉包裝色彩呈現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消費需求在不斷的增加,產品的包裝色彩在整個消費和銷售領域中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我國作為茶葉的發源國,茶葉市場十分繁榮,茶葉品種眾多。隨着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茶葉產品要想在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就要將茶葉包裝色彩的設計做好,這是提高茶葉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包裝色彩的運用,不僅能夠使茶葉產品得到美化,還能夠推動茶葉產品實現更多的經濟價值。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對茶葉包裝色彩的運用有着重要的影響。本文首先對我國的茶文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然後逐步探討了在茶文化的影響下茶葉包裝色彩呈現的種種方式。

  有關於茶文化論文的摘要:茶文化中音樂教育探討

  目前在我國的高等院校中,普遍開設有音樂教育的相關課程,這一課程並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音樂素養。在茶文化專業的課程中,也應當開設音樂教育的課程,因為在對茶文化的學習過程中,要對茶文化進行深層次的理解,需要藉助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想象力相對於知識來説是無窮無盡的,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塑造音樂素養,提高音樂欣賞的品位,從而增強藝術鑑賞能力。音樂也能夠賦予茶藝生命力與靈魂,讓茶藝表演更加生動,更加有感染力,音樂教育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茶文化,更好地去鑑賞茶文化,更好地將音樂與茶文化相結合,創造出更好的茶藝表演,所以音樂教育在茶文化的學習中有重要的作用。

  有關於茶文化論文的摘要:茶文化中音樂教育的運用

  茶文化是起源於中國的一個獨特的文化層面。茶文化自古以來就以它的包羅萬象性和豐富多彩性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它包括茶具、茶詩、茶道、茶藝和茶禪等等很多方面。茶文化是一個內容廣泛的文化,如要真正地體味到茶文化的內涵和韻味需要有較高的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而音樂作為一種兼具韻律美和藝術美的存在物,無疑會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所以説音樂教育有利於人們培養對茶文化的尊崇,將音樂教育與茶文化相結合,使得兩者相得益彰,可以創造出更富美感的存在狀態。可以説,音樂賦予了茶藝以靈魂,茶藝賦予了音樂以形象。所以將音樂教育與茶文化綜合運用起來就顯得尤為重要。

  有關於茶文化論文的摘要:茶文化中企業制度建設研究

  中國是全世界公認的茶的發源地,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精神財富。從中國茶文化中提取出來的茶道精神,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瑰寶,其基本精神更是富含儒家、道教、佛教三教的哲理,運用這些理論研究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能更清晰的發現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並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求茶文化論文2000字

淺談中國茶文化 林馥茗 (福建農林大學園藝系 福州 350002) 摘要 我國是茶樹發源地,也是發現和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中國飲茶之久、 茶區之廣、茶藝之精、名茶之多、品質之好、堪稱世界之最。中國茶文化有4000 多年的歷史,內容廣泛,它 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既有物質的、又有精神的。茶文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合。“清茶一杯”、“客 來敬茗”,既有物質上的享受,又“精行儉德”,陶冶情操。代表了高雅樸實的民族風尚。茶文化是華夏優秀 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十分豐富。一個茶字可以寫一部文化史,可寫一部外交史,又可寫一部詩 史,還可寫一部禪史。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對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將相, 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挑夫販夫,平民百姓,無不以茶 為好。人們常説:“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 見茶已深入人民各階層。茶文化從廣議上講,分為茶的自然 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 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 講,着重於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 茶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以下就是對其所做的概括介紹。 1 茶文化啟蒙的時期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 年,其 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 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 “荼陵”,即湖南的茶陵。三國魏代《廣雅》中最早記載了 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 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它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 化。 2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時期 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兩晉 南北朝時,一些有眼光的家便提出"以茶養廉",以對抗 當時的奢侈之風。魏晉以來,天下亂,文人無以匡世,漸 興清淡之風。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於是多 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賢。後來清 淡之風發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飲終日不醉的畢竟是少數, 而茶則可長飲且始終保持清醒,於是清淡家們就轉向好茶。 所以後期出現了許多茶人。漢代文人倡飲茶之舉為茶進入文 化領域開了個頭。而到南北朝時,幾乎每一個文化、思想領 域都與茶套上了關係。在家那裏,茶是提倡廉潔、對抗 奢侈之風的工具;在詞賦家那裏,茶是引發思維以助清興的 手段;在佛家看來,茶是禪定入靜的必備之物。這樣,茶的 文化、社會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國茶文化 初現端倪。隨着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 世,茶已經脱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 的精神、社會作用。 3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時期 唐朝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文 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 形成還與當時佛教的發展,科舉制度,詩風大盛,貢茶的興 起,禁酒有關。唐朝陸羽自成一套的茶學、茶藝、茶道思想, 及其在780 年所著《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茶經》 非僅述茶,而是把諸家精華及詩人的氣質和藝術思想滲透其 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 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奠定了 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 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 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 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 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 寺院茶禮、文人茶道。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為主的茶 文化。 4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時期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 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組成的“湯社”、佛教 徒的“千人社”等。其文化較唐朝進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 方面是宮廷茶文化的出現,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間鬥 茶之風的興起。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 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 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 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

滿意請採納

TAG標籤:#論文 #參考文獻 #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