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新女婿大年初一能吃螃蟹嗎

新女婿大年初一能吃螃蟹嗎

知科普 人氣:1.37W

新女婿大年初一能吃螃蟹嗎

新女婿大年初一能吃螃蟹。正月初一沒有不能吃螃蟹的忌諱,如果新女婿對螃蟹過敏那就不能吃了。人們過年常吃的海鮮有花甲、生蠔、螃蟹、蛤蜊、龍蝦等。春節,即中國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又稱過年、過大年,是集除舊佈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早期人類的原始信仰與自然崇拜,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藴含着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大年初一是春節的第一天,被視為非常重要的日子。根據傳統習俗,大年初一的飲食要遵循一些禁忌,其中之一就是忌食螃蟹。這是因為螃蟹的發音與抓(zhā)的發音相似,而抓在漢語中象徵着爭鬥、爭吵等不和諧的意味。因此,傳統上認為在大年初一食用螃蟹可能會帶來不吉利的象徵意義。

然而,現代社會有很多人對傳統習俗的遵循程度有所不同。一些人可能會遵守這些傳統禁忌,尤其是在與長輩或傳統家庭團聚時。而另一些人則可能較為靈活,更注重個人喜好和舒適度。因此,是否可以在新女婿大年初一吃螃蟹,最終取決於他所處的文化背景和個人家庭的傳統觀念。

家中白事能吃螃蟹嗎?

每個地方的風俗不同,在我們這裏有白事的時候,是不能吃帶殼的東西的。比如螃蟹,大蝦等等。

“白事”吃的飯菜比較簡單。一個是因為主家剛剛失去親人,顧不上。二是因為親人屍 骨 未 寒,大吃大喝也讓人無法接受。

隨着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白事”吃的飯菜,也漸漸多了花樣。由燉大鍋菜,變成了炒大鍋菜。菜的品種也由一個變為8個(農村吃飯8人一桌)。以菜為主,沒有太貴的菜餚。炒青菜,炒青椒,炒玉瓜,炒菜花,白菜燉豆腐,炒豆芽,涼拌黃瓜,唯一一個葷菜,是炒雞塊。

下面來看一道白色菜的做法。

白菜豆腐做法

做法一:

材料

白菜250克,北豆腐200克,排骨兩塊,粉絲250克(選擇性添加),調料:鹽3克,胡椒粉3克

做法

1、排骨洗淨,先燙過去除血水,衝淨泡沫後,重新加開水煮開,加料酒一大匙,小火慢燉。

2、白菜洗淨,切成長條。豆腐切成長方塊。粉絲用開水泡發後備用;

3、排骨湯煮好後,放入白菜,再放入豆腐、粉絲,用文火將白菜熬爛;

4、出鍋前加少許鹽和胡椒調味即可。根據個人喜好點幾滴香油,注意別放多了,因為放多了反而會遮蓋了白菜湯原有的清香,其實不放也很好喝的。

做法二:

材料

白菜,豆腐,排骨,大蒜,生薑,桂皮,鹽

1、排骨洗乾淨,加桂皮和鹽(入味)直接大火煮開,換成小火燉,燉的期間用勺子撈掉浮在表面的沫子;

2、燉至九分熟的時候,倒掉三分之一的湯,加入清水,放入拍好的大蒜的生薑,豆腐切塊放入;

3、最後放入白菜,煮的時間根據個人口味

大年初一禁忌有哪些 大年初二回孃家的禁忌

大年初一禁忌:

1、不能説不吉利的話

2、出嫁的女兒,大年初一不可以在孃家

3、不可以打掃衞生

4、早上不可以喝粥

5、不可動針、線、刀

6、不能劈柴火

7、不能借錢

大年初二回孃家的禁忌:

1、忌回門禮為單

2、忌洗衣

3、忌午睡

4、忌倒污水、垃圾,掃地

擴展資料:

正月初一,是農曆年、月、日的開始,這一天是農曆正月的頭一天; 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 。

春節俗稱過年,是中國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拜年,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

隋代杜台卿在《玉燭寶典》中説:“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大年初一最忌諱做什麼?

小時候,大年初一禁忌很多,畢竟新一年的第一,為了途吉利,要説吉利的話,恭喜發財,而不能説相反的話,不能縫補衣服,有句老話叫大年初一拿了針,一年走不通。不能洗衣服,搞衞生,團年飯的魚是整條魚一起煮,魚頭不尾不能吃,要留到元霄節,説是有頭有尾,見到長輩要拜年,平輩説恭喜發財,晚輩給糖果或花生,瓜子之類,親戚的小孩發過小紅包,老人也要送點禮物拜年。還有不能打破,或把家裏不用的東西丟掉,意思是要聚財,還有不能理髮等等。萬一把家裏東西不小心打碎了,要説碎碎平安,小孩説了不吉利,或不該説的話,要説小孩不懂事,百無禁忌,百無禁忌。吃飯時,不能説哪樣沒有了,應説有有有,反正多説好話,不説不吉利的話。

這個問題要回答起來實在是太廣泛了,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答案,重點還是在於,各地和個人最在乎什麼,那大年初一就最忌諱做什麼了。

那麼,我嘗試把這個大問題,以小孩、和老人三個大的年齡階層,分別回答:

這個年齡階段,我認為大年初一,最忌諱的當然是“任性”,簡單解釋就是不要在行為上,惹家中大人、老人生氣。

為什麼這麼説呢,很簡單,其一,在大年初一,大人對小孩最大的期望就是“開開心心”過節,所以,小孩只要做到讓自己開心,對大人來説,就是“對”的;

其二,在大年初一,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個大聚會的時期,不管是大家還是小家,都團聚在一起,那麼此時,小孩們也在一起,可能一年到頭,大家見不了幾面,有機會在這個開心的日子聚在一起,要是小孩“任性”地鬧一番,惹惱了大人們生氣的話,不管是在面子上,還是實際的臉色上,都不好過,大人們不“爽”了,小孩自然也會被“記”上一筆,秋後算賬,得不償失。

以現在這個時期來算的話,大部分的大人們都是在60、70、80、90年代的位置,這個年齡段,我認為在大年初一,最忌諱的就是“不聽話”,其實這個可以延申為“反傳統”。

因為這幾個年代出生,生活的大人們,基本都見證了高速發展的時代節奏,所以對於傳統的“忌諱”,會有一定的兩面性,要麼支持,要麼牴觸。

在我看來,如今大年初一主要“執行”團聚的,就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大人們,所以,不管是支持還是牴觸,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況,還是聽老人的話,比較好。

要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大家都開心,這個大年初一,才能過得皆大歡喜。

其實這個年齡階段,才是最知曉大年初一最忌諱的人羣,當然,好的忌諱該堅持,不好的就該果斷拋棄。

他們出生於30-50年代左右,當時的 社會 ,正是傳統與新時代的磨合期,所以很多傳統的“忌諱”都被他們傳承下來了,所以,對於現在的小孩和大人來説,聽他們的準沒錯。(當然,比較反人性的“迷信”還是要保持理智對待)

那麼,以我們南方這邊的小地方,舉例:

1.大年初一要“和平”,忌吵架,罵人等:

因為傳統習俗認為,如果一年的開頭,以吵架、罵人等不好的習慣開始的話,那麼這一年都會習慣性地吵架、罵人,不好的開頭,寓意一年的不順遂。

2.大年初一忌“勤”:

這一點説起來,有點“迷信”,説的是,一年的開頭,不要太勤勞了,該休息,因為如果從年頭開始“忙”,就會“忙”到年尾,説明這家沒“本事”,只會出體力,沒用“腦子”做事,才會有“忙年”。(有點像鼓勵勞逸結合?!)

3.大年初一忌“藥”:

這其實和傳統“一年開頭”的思想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説,如果一年的開頭吃“藥”的話,那麼這一年都會病懨懨的,也是不“吉利”的。

4.大年初一忌“要債”:

這一點,也是一個關於“吉利”的問題,大年初一,閤家團聚,不管是去人家家裏要債,還是被人找到家裏要債,都是“不好”的做法,輕則傷感情,重則傷“身體”。

我認為大年初一最忌諱做什麼,小孩最忌諱“任性”,無端惹大人們生氣,破壞氣氛,吃力不討好;

大人們最忌諱“不聽話”,不管是支持傳統“禁忌”,還是反對傳統“不吉利”都好,還是多聽、多順着老人們的“忌諱”,全家開心,才是真正的過個好年;

老人們最忌全都堅持“忌諱”,應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時代在變化,好的傳統該堅守,不好的就應該果斷拋棄,家裏人都開心,才是過個好年。

大年初一最忌諱哭,這是一年最喜慶的日子,如果你哭了,不是感動的哭,而是傷心的哭,那是多麼大的悲傷呀。我們的習俗是,這一天一定要喜慶,一定要滿嘴好話,讚揚。

大年初一最好別吵架,啥事都讓一步兩步的,我們都説大年初一都吵架,那一年都要吵架了,圖吉利的話,有啥都想開點,過了大年初一再説。

大年初一最忌諱借錢,也忌諱向人討債。之前的規矩大年三十是最後一天討債的,大年初一跟人要錢,會被人揍的,出元宵節之後才敢要債的。

大年初一的忌諱還真不少,總之平時的小毛病在大年初一就會被放大,有個槓桿作用的意思。

不知道有沒有年初一出生的,不知道有沒有年初一相親的,使詭計的人肯定不少,求幽默求 娛樂 呀。很多地方,尤其是縣城、農村,大年初一會聚集在一起,多是怡情的活動,我想也很忌諱被派出所的帶走吧。

春節期間不能,但最忌諱大年初一被人帶走吧,那也是一年不好的兆頭。

有人説大年初一上班也很傷神感慨,你這一天在上班嗎?辛苦了。

要説大年初一最忌諱做什麼,最忌諱不吉利。

具體忌諱哪些不吉利呢?諸如,打碟子打碗等打碎器皿的事兒,還有説話不能帶有不吉利的字眼,初五之前不能吃泡飯(南方人也許不講這個)等等其它被看做不吉利之事。

對於打碎器皿的事兒,老人們是很忌諱的,據説打碎了器皿會在新的一年裏對家人身體 健康 不利,説會出疾病之苦或,血腥之災。若不慎打破,馬上口吐呸、呸、呸,説“碎碎(歲歲)平安”,方得以心慰。

過年説不吉利的話,大多數人都很在乎,大年初一的一年的開頭就應圖個吉利,比如像“死”“少”等不吉利字眼儘量不講,不能一不高興就使小性説“不活了、去死”。還有做的飯、用的東西不能説”太少了”,如果覺得少得要説“不多”,就是少的意思,否則會覺得年開頭就少,一年日子都會緊緊巴巴的不寬裕。

除了以上説的,還有其他一些不宜説,不宜做的事各地講究不一。

國人喜歡圖吉利,雖然也是無根無據的事,但還是願意圖個吉利,圖個心理安慰。只要大家高興,能開開心心平平安安過年就是好事。

大年初一禁忌其實很多的,但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比如我們家鄉這裏,就有些讓人匪夷所思。

第一,最重要的是不能亂説話,這些在昨天大人都會教好小孩子,千萬不要説些死生病倒黴等等不好言語。假如小孩子不懂事,説了不該説的,大人會呸呸呸,雙手合一,童言無忌童言無忌。

第二,儘量早起接財神,越早越好。越早意味着財神賜福賜財給你的比別人的多,所以在農村,人人都比賽起早接財神。

第三,不能出門,更不能把錢用出去,意思是在新的一年裏,錢財只進不出,今年財源會滾滾進家門。

第四,吃昨晚剩下的魚,一般在昨晚會多煮點魚,留在初一早上吃,年年有魚,年年有餘就是這樣意思。

第五,不能掃地拖地,有垃圾也不能掃,更不能丟出去,確實是垃圾多的話,堆在一起,初三再丟出去。垃圾就是財喜,丟垃圾就意味着失財。

第六,千萬不要跟別人要債或者借錢,對雙方都是不好的兆頭,這樣的話一整年都會缺錢,需要借錢度日。

第七,不能洗頭洗澡,一般昨晚洗得乾乾淨淨,已換了新衣服。説是初一水神值班,不能勞水神新年初一開始工作,讓他休息來年好服務人。

第八,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孃家,説是如果女兒初一回孃家的話,女兒可能姻緣不幸福,有離婚的危害。也有説法初一回孃家,會給孃家兄弟帶來不吉利的事。

第九,只能跟自己父母爺奶拜年(只能是自家長輩),有這種説法,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姑娘(姑媽)。

大年初一忌諱什麼?不同地方有不同風俗習慣了。我們廣東這邊大概就如下幾點:

1、不能掃地,掃地就是意思把一年財氣給掃走,實在要掃就要從外向內掃,垃圾還不能倒掉放屋子角落。

2、不能吃藥了,不吃藥意思身體一年平平安安,健 健康 康'(現這一點年輕人很少去忌諱,真病了還是要吃藥, 健康 重要)

3、不去討債,也不讓別人討債了。意思這一年好運來,不要過去衰運了。

4、父母兄弟姐妹不吵架,代表一家人和和睦睦,家和萬事興了。

5、不到別人家過夜了,意思就是閤家團圓。

6、不能説髒話,粗話,晦氣話,罵人的話反正就是不吉利話,這大家都懂

我知道就這些忌諱。其實這些是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的,只不過是滿足人的心理需要,在新一年希望平平安安,健 健康 康,能掙到錢。一家開開心心歡度春節

中國人的大年初一歷來主張和和美美,如果從講究上來説,忌諱的事可多呢。

1、不掃地。如果誰打掃室內外衞生,會被認為是把一年的財運都掃出去了。

2、不吵架。如果大年初一家裏有人吵架,這一年之中都會賭氣,不得順心。

3、不打孩子。如果大年初一就訓斥或打罵孩子,很容易讓家裏充斥着晦氣。

4、不理髮。不光是大年初,正月理髮死舅舅這是老話呢。

5、不討債。再難過的年,也不能出去討債,否則,這一年都不可能時來運轉。

6、不借錢。大年初一,不管有什麼急事,都不要借錢,這和上一條相類似。

7、不出門。一家人團團圓圓在家過初一,最好不要出去,尤其是。

總之,還有不少忌諱。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已經破壞這些禁忌,自我意識越發強烈的情況下,只顧自己開心快樂,這倒是能理解。但是如果一個人高興了,讓全家人不開心,這就不應該了。

我國的傳統習俗數不勝數,要説大年初一最忌諱做什麼,可能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忌諱。我就跟大家説説我們湖南這邊大年初一最忌諱什麼吧,雖然有些東西確實是迷信,但也算是人們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吧。

在我們湖南,大年初一是不能洗澡洗頭髮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反正長輩們都不允許,可能是擔心洗走一年的財運和 健康 吧。所以我們一般都是在除夕夜把身上洗的乾乾淨淨,然後大年初一換上漂亮的新衣服,喜慶洋洋的。還有就是不能去理髮,其實我們那邊整個正月都不能去理髮的,不然你就等着被你你舅舅揍吧。

大年初一,吃飯的時候我爸媽都不會讓我們擺放碗筷的,就是擔心我們手一抖把筷子和碗碟掉到地上摔爛了。碗碟一破意味着破產,這是非常不吉利的。如果真的一不小心打破了,要記得説“歲歲平安”。

大年初一是不能掃地和倒垃圾的,即使地上再髒,也不要去動掃帚。因為這樣會掃走、倒走一年的財運和風水。所以我們一般都是前一天把家裏打掃的乾乾淨淨的。

我一直都有午睡的習慣,不然下午總是毀感覺頭昏腦漲,沒精打采的。但是大年初一我爸媽是絕對不允許我午睡的,早上必須早起,白天不能再去牀上躺着休息了。不然會一整年都沒有精神,容易生病。

大年初一,一定不要去花錢。我小時候就因為這個捱過罵,拿着壓歲錢去村裏的商鋪買辣條吃。結果被我爸媽罵的狗血淋頭,説我是個破財童子,會弄的我家一整年都賺不到錢。還有就是也不要借給別人錢,反正就是錢財只進不出就對了。另外,初一也不要上門去討債,這個是大忌諱,上門討債不管是對債主還是欠錢那一方,都是非常不吉利的。

大年初一嚴禁罵人,這也是我們最舒服的一天了,無論我們犯了多大的錯,長輩們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大年初一就是要喜氣洋洋,不能有任何不和諧的聲音,不然一整年都會不順心,感覺很晦氣。

我們那邊是初一不出門,初二初三才回孃家的。如果誰傻乎乎的初一回孃家,那肯定要被拒之門外,罵的你狗血淋頭。因為老人迷信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初一回孃家會把孃家吃窮的。

以上這些就是我們那邊大年初一比較忌諱的事情了,當然還有一些小忌諱,不過那個無關痛癢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小時候一直搞不懂長輩們為何對這些事情如此忌諱,感覺他們好迷信。現在長大了之後吧,其實也還是覺得很迷信,哈哈。

初一忌諱的事太多,不好説那個事是最忌諱的。

概括面説: 一切不吉利的、不中聽的、不愉快的話一概不説,除做飯外,各種生產的事,非娛樂的事統統的不幹。比如説,不動哭聲,不發生爭吵,不損傷物件,不借錢借物,不理髮洗衣等等。

大年初一的事,唯有祭祖、做飯、吃飯及多樣的愉樂。

在農村大年初一是有很多講究的,除了不能吵架和哭以外,在這一天家裏垃圾是不能往外倒的,另外,這一天就連上廁所也不可在外,寓意肥水不留外人田,打牌也有講究,要麼不打,要麼不能輸,當然這是很難辦的,上了牌桌就會身不由己的,初一決不能帶孩子去新華書店買書,買書就是買一年的輸,還有説話不能説不吉利的話,當然這是農村的民俗禁忌,我們還是要給予尊重,這兩年還學會了初一不能唱*一無所有*和*苦行僧*這兩首歌,看看人家大佬就知道了,總之一句話,三十和初一熱熱鬧鬧,要的就是全家人的那份開心和滿足。

初一到初五的禁忌

1、初一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着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裏也不可以打碎傢俱,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説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2、初二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孃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3、初三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説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4、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説説,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户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5、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衞生。

鞭炮從裏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説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大年初一的風俗有哪些(大年初一的禁忌與講究)

大年初一的風俗有哪些

1、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放三枚叫“連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祿壽禧”;放五枚叫“五福臨門”;放六枚叫“六六大順”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人人見面互道一聲“新年好”,這新的一年也就開始了。

2、拜神

同時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廟裏燒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順利平安。正月初一這天,廣州街坊會凌晨祭祖拜神,起牀焚香、放炮仗,意為“搶春”。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講究的,先擺好酒和茶,事先要準備好雞、雞血、魷魚、豬肉等食物,雞血要擺放在雞身上。給祖先像上三炷香後就可以開始祭祖了。祭祖完後,紅紅火火新的一年就開始了。

3、吃齋

吃過了年三十的大魚大肉後,初一當天第一頓飯,全家人卻要吃素食。“齋”與“災”同音,而吃齋也意味着“吃災”,將新的一年中的各種災難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初一午飯吃齋,用粉絲、腐竹、髮菜、冬菇等煮一鍋“羅漢齋”,寓意這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天吃完,往後就可大魚大肉,祈求來年順利,所以有“年初一吃齋,勝過吃一年齋”的説法。

4、飲屠蘇酒

屠蘇酒是一種藥酒。在古代習俗中,元日全家飲屠蘇酒,以祛不正之氣。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緻。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先飲酒以示祝賀,而年長者過一年少一年,後飲以示挽留。

5、吃年糕

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國人的傳統,寓意着“節節高”。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大年初一的禁忌與講究

大年初一的禁忌與講究

大年初一的禁忌與講究,春節俗稱過大年”是我傳統節日。這天是一年的頭一天,人們都希望一年的開始百事遂意,有個好兆頭,在這一天也是有一些禁忌,下面分享大年初一的禁忌與講究。

大年初一的禁忌與講究1

初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家拜年。“男女依次拜長輩,主者牽幼出謁親友,或遺子弟代賀,謂之拜年。”這在我國民間已成為傳統的習慣。

關於為什麼拜年,民間有這樣的傳説,相傳,古時候有一種怪獸,長着血盆大口,異常兇猛,人們把它叫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它便出來挨家挨户地殘食人羣。人們只得把肉食放到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裏,直到初一早上,才開門互相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未被“年”吃掉。這樣拜年之風綿綿相傳。

到了宋代,士大夫們感到互相登門拜年太耗費時日,便用名帖相互投賀。類似現在的賀年片,宋代的賀年片稱名刺,是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着自己的姓名和地址的卡片。朋友之間在農曆正月初一這一天互相贈送,甚至不大熟悉的人也送一張,以廣交朋友。明代,投寄賀年片之風更甚:“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到了清代康熙年間,賀年片開始用紅色硬紙片製作。當時流行一種“拜盒”,將賀年片放到錦盒裏送給對方,顯得莊重。時期的賀年片,從設計到印刷,越來越藝術,內容也更加豐富。它從一種寫有單純祝福詞語的卡片,發展成兼有書法、圖畫、詩詞的精緻玲瓏的藝術小品,送給友人更增添了節日的'情趣。

舊時拜年大體有這樣幾種:

第一種是屬員拜上司的年;第二種是同身份的人,為聯絡感情,拉關係不得不去走一趟。第三種是至親家裏有長輩的,做晚輩的一定要去拜年。要走進內宅給長輩磕頭。

民間大年初一的忌諱也很多:

一忌動用掃帚。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還會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

二忌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石家莊許多地方還保留着這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

三忌吃稀飯。在以前只有窮人才會吃稀飯,所以留下初一一定要吃乾飯的習慣,表示一整年都會很富有。四忌動針線。有句俗語是説“初一動針線,挑了龍筋長針眼”就是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針眼一樣小的意思。五忌出嫁的女兒回孃家。初一回孃家意指會把孃家吃窮。所以初二才成為回孃家的日子。

七忌借錢。初一借了別人的錢,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給別人錢,財產外流整一年。八忌跟仍在睡覺的人拜年。如果在別人還沒起牀時給對方拜年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牀中。九忌喪服未滿的人上門拜年。

大年初一的禁忌與講究2

1、忌動針線

初一動了針錢,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針眼一樣小。婦女也不得動針線,否則一年到頭和別人爭吵不休。

2、忌斧子劈木柴

“初一斧子劈開柴,劈開再也回不來”

3、忌借錢

“初一借了別人的錢,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給別人錢,財產外流整一年”

4、早餐忌吃稀飯、葷食和藥品

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飯表示家裏整年度都會很富有,因為過去認為窮人家才吃稀飯,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萬神盛會,表示所有的神出來拜年,因此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葷,要吃素。

5、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牀

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牀,這樣表示對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6、已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孃家

過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意指着會把孃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孃家。

7、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

起牀以後還得走親戚拜年,如果年初一時喜歡睡懶覺的親戚還在睡夢中,不要跟對方拜年,等對方起牀再拜年,因為這樣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牀中”。

8、忌吃藥

大年初一服藥,一年都會生病,因此年前要把藥收拾起來,不能留着藥過年。

9、禁忌動刀剪

“初一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

10、不可午睡

過年期間白天睡午覺,表示“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裏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11、忌倒污水、掃地

過年期間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真是折磨死有潔癖的小夥伴。

12、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

過年期間不要讓人從自己口袋掏東西,這樣表示整年度錢財都會被人家掏走。

13、忌向人討債

過年期間不管是被要債或者是跟人家要債的人在一整年間都會很倒楣,因此忌諱向人討債。記得要在年前還清債務,如果已欠過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門討債,否則會倒黴一整年!

14、忌洗衣

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要洗衣服。

15、不説不吉利的字眼

避免説出“死”、“病”、“輸”、“敗”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_、説“童言無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後果。

16、忌殺生

殺生必見血光,為不祥之兆,會引災禍發生。

17、忌啼哭

不能打人、罵人以及哭泣,以保持好兆頭。此外,還忌小孩説髒話、年輕人打架鬥毆、家裏人抬槓伴嘴。

18、忌打盤、碗、酒具等易碎物品

當家人由於不慎打碎了易碎物也不要緊,只要趕快説上一句:“歲來好,歲來好,歲歲平安”,就會化兇為吉了。

大年初一的禁忌與講究3

初一早晨吃芹菜餡兒的餃子意思是一年都勤快。但也有禁忌哦,那就是大年初一忌打破碗、鏡子等玻璃、陶瓷器物品,以防破財破運,若真不小心打破了補救方式就是用紅紙包起來,先放置在神桌上,默唸歲歲平安,吉祥話語,等待破五日再丟棄。

大年初一可以睡懶覺,可不要催人起牀,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同時大年初一早上忌吃稀飯、忌吃葷食與忌吃藥,古時候窮人才會吃不起飯而吃稀飯,若於大年初一吃稀飯會導致一整年的貧窮,另外大年初一忌殺生,所以也不適宜吃葷食。初一也儘量不要吃藥,除非重病外,健康的人不適宜在這一天吃補藥。

大年初一早上很早就起牀,具體幾點,一般是一大家子人在除夕商定好的。不可大聲説話,也不要多説話,不能説不吉利的話。更不能罵人和打架。這一些都是為了過一個和和美美快樂祥和的春節。

大年初一,注意不要打破碗盤之類的東西,這是大家都知曉的了。但是,如果一個不留神打破了,特別是有小孩子的,千萬忍住,不能動怒,不是還有歲歲平安一説嘛。

大年初一,不要打掃和清理垃圾。大家來玩,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嘮嗑,吃了東西留下的包裝外殼等,這一天不用急着打掃,那樣放着就行。

大年初一,不要洗澡,也不要洗衣服。這個説法的意思是不要把財運給洗走嘍。

大年初一,白天不能睡覺。因為早上起來的太早,你會很困,特別是中午的時候,可是不管你多想睡會,也最好忍到傍晚再休息。

大年初一,不要吃藥。這個禁忌,很明顯就是祈求保佑身體健康啦。

大年初一,不能拿刀、剪子、針、線一類的東西,也不能摸石頭、水泥等一類的寒涼之物。其用意當然是圖個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啦。

春節初一到十五的風俗

1、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初一早晨,人們要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人們早早起牀,打扮整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正月初一這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

2、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被稱為“正月不空房”。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初二還會祭財神。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過去,老北京的大商號會在這天大舉祭祀活動,祭品還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發大財。

3、正月初三

在全國大部分地方,“回孃家”的時間一般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東等地,卻是初三才“回孃家”。北方一些地區將初三稱為“掃帚日”。因為這天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掃帚打掃房間了,而且在打掃的時候要從外往裏掃,表示聚財的意思。

在南方地區,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認為這一天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長約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的吉利話,貼在前門和後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挑出外面倒掉。

4、正月初四

按照傳統習俗,正月初四是諸神降臨人間的日子,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説。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因此,初四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將三牲、水果、酒菜等供品備齊,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

5、正月初五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衞生。鞭炮從裏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説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

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在這天,家家户户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這一天也是傳説中財神的生日,也是迎財神的吉日。上海舊曆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6、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被稱為“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這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在北京地區,家中的婦女偶爾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門上的掛箋也可摘下來同時扔出去。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稱六六順。

這天也是店鋪開張的日子,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舊時,老闆和店員們會在這一天猛搖算盤,用秤桿敲打秤盤,讓店內響聲一片,取“響響噹噹,大吉大利”之意;門板也要貼上“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大紅對聯,以示吉利。

7、正月初七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佔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高中狀元。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南方一些地區,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裏,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8、正月初八

相傳正月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初八這天也叫順星節,傳説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

長輩還要向兒孫講“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保持“慎獨”的重要性,因為“流年照命星宿”時刻在監視着每個人的一舉一動。

9、正月初九

民間認為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謂的“玉皇誕”、“天公生”,亦稱“天日”。這一天,道觀要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誦經禮拜。家家户户於此日都要望空叩拜,舉行最隆重的祭儀。

此日待人處事皆講求和氣,不可冒犯天神。民間的祭天儀式自初九的凌晨開始,一直到天亮為止。在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須齋戒沐浴,以莊嚴敬畏的心情舉行祭拜。

10、正月初十

相傳,正月初十是石頭節,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否則會傷了莊稼。這一天還忌開山打石和以石蓋屋,並有向石頭焚香祭拜、午間供奉烙餅的習俗。

11、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相傳在西南地區,尤其是湘西,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多迎祀於家,占卜諸事。正月十一還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

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孃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12、正月十二:搭燈棚、烤火節、過老鼠節、包餃子、“點丁”日

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活動有藏剪刀,收舊鞋,捏老鼠嘴,搭燈棚等。在石家莊南部一些地區的漢族民間,至今還保留沿承着正月十二烤柏火的風俗習慣。

北京的習俗有抖空竹、搖風車、敲鑼鼓等遊樂活動,人們還可以走親訪友、結伴出遊、製作燈籠、排練花會

13、正月十三:燈頭生日、滾龍燈、扎彩燈、吃湯圓、祭祀關公、做“聖蟲”、祭海、放海燈

漢族風俗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説。

14、正月十四:喝亮眼湯、試花燈、食糟羹、拜臨水娘娘、吃麥流、吃“糊辣羹”、伏羲誕辰日、守財神、偷青、走大橋、卜紫姑、卜流花

正月十四即農曆正月第十四天,作為漢族傳統農曆節日之一,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活動有喝亮眼湯,試花燈,食糟羹,拜臨水娘娘等。到了這一天,年基本已經過去了,之後便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過後,年就宣告結束了。

15、正月十五:元宵節、燈會、吃元宵、演社火、走百病、偷菜、捏生肖、祈娃娃、拜晚年、遊燈、聽香、燒旺火、猜燈謎、搶燈裘。

年三十和初一的禁忌

我國的傳統習俗,除夕晚上,古人皆圍着爐子吃飯,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動筷子,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員飯的家人擺碗筷,寓意閤家團圓,幸福美滿。

年夜飯尤為重要,而且年夜飯不要吃得太快,每樣菜最好都要吃一口,因含有吉祥意味,所以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

如:芥菜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預示年首才能長長久久;菜頭表示好、彩頭;全雞象徵全家福;吃魚丸、蝦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餐桌上唯有魚不能吃,表示富裕和年年有餘之意。

已經出嫁的女兒大年初一不可以回孃家。意指初一回孃家會把孃家吃窮,特別是家裏有兄弟的。

年初一早餐忌吃稀飯,藥品。

年初一的上午要吃乾飯,表示家裏整年都會很富有,不要吃藥,祈求一年身體健康。當然重病患者除外。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牀,表示對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的做事情。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表示這樣會讓對方一整年在病牀中。禁動刀子和剪子,俗語:"初一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

大年初一能燒百日嗎

燒百天的話,可以在大年初一到二十九收,但是我建議你用焚香來代替

大年三十,初一到十五,最不能犯的禁忌是什麼?

過去的老祖宗告訴我們,過年的三十日,不能打壞東西。初一,初二不能掃地,不能倒水。所有的事都要在三十日晚上做好。其它的日子要注意哪一些我也記不清了。事情確實也有點碰巧,不記得哪一年三十日中午,我們在爺爺奶奶家裏團年,吃飯時我妹妹的碗底沒碰沒打突然掉了。我們小孩子還不懂,還在哈哈笑。其實大人們心裏很不好過,沒不作聲。奶奶突然説沒關係,沒關係!發了!發了!後來沒過多久,我奶奶去世了。講句心裏話,我不信這個,可能是巧遇。這些唯心方面的東西,在我們這代人中早已破了,也沒針麼!

大寒、小寒就過年,我孩子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春節的到來。儘管春節的時候有很多的説道,有很多的約束。但是我還是喜歡那過年時凍梨又甜又冰爽的味道。還是喜歡早晨一起來枕頭底下就有一份厚厚的壓兜錢。還是喜歡到了年三十夜晚的時候就有新衣服穿。

所以説,特別怕特別響的就是這個年。在我們東北這個地方,寒冬臘月的春節往往都是很熱烈,很讓人盼望。但是有一些禁忌是一定要記得的,大年三十的早上,對聯兒一定要在12點之前貼出去。這目的就是掙一個好彩頭,盼一個好開端。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裏的燈都要開着。這預示着燈火輝煌,事業輝煌,家庭輝煌的寓意。預示着新的一年燈火輝煌,亮亮堂堂的好生活來到。大年三十這一天,就不能亂説一些不好的話,要是亂説會受到老人的責備的。

大年初一的早上是不可以掃地的,因為這樣會掃走了運氣,掃走了福氣。會影響一年的好運。並且這一天,出嫁的女兒也不能回孃家。反正都是一系列的。説到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從臘月三十(除夕夜)開始,到正月十五(大年)結束,到底有多少禁忌我不太清楚,我就將我知道的告訴大家

臘月三十那天必須貼春聯,和飯桌上得有魚,飯後,一家人將家裏家外打掃乾淨,將要到凌晨零點時,將家中的所有燈全部打開,照亮屋裏。不管是家中老人還是小孩,都要守歲(凌晨後,正月初一),才能上牀睡覺

初一,不能説些不吉利的話,不能睡懶覺和不能掃地,不能將用過的水倒在地上,要用容器將水裝起,初二才能倒,也不能隨便用錢,還有就是不能用刀和不能洗衣服

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帶上老公和孩子回孃家,給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拜年,不管是天南還是地北

初三,陸陸續續地開始,到親朋好友家中拜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大年結束

要説禁忌,恐怕還是臘月三十和正月初一最多,在還是小孩子的時候,這兩天感覺過得心驚膽顫的,害怕自己在不經意時説錯了話,又要受到大人的責怪

為什麼説現在過年沒有以前那麼熱鬧?因為有很多的習俗沒有了,以前的規矩改變了,如:放鞭炮和舞獅子,耍龍燈等,再也看不見了,年味慢慢地變淡了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在我們地區禁忌如下:

年三十貼春聯必須在12點前完成,供奉祖先、財神和保家仙也必須在12點前完成。出嫁女兒不能在家過年。

除夕夜必須所有房間燈全亮到初一天明,不許吃蒜,必須在00:00點前接神燃放鞭炮。必須合衣守歲。掃地倒拉圾必須等到初一天明。出嫁女兒不能在家過除夕。

初一出嫁女兒不能在家過春節。

初二出家女兒可回孃家。

初三不出行。

初四不出行。

初五即“破五”,吃餃子放鞭炮,一些習俗可破除了。

初六開業曰。

初七,人日,不許動口角。

初八穀日。

初九,祭天。

初十,忌使石磨等。

正月十一岳父請女婿吃飯,即子婿日。

從正月十二到正月十四準備元宵節。

正月十五女兒不許在孃家過節。晚上所有房間燈必須全亮,還要送燈。

春節自我國古代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 歷史 ,正月裏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禁忌,鉛華收集有以下:

初一:不能掃地,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若非掃不可,必須從外往裏掃。

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孃家,要夫婿同行,俗稱“迎婿”。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得帶上禮品,且在孃家吃午飯,晚飯前得趕回婆家。

初三:又稱“赤狗日”,少外出拜年,相傳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

初四:祭財神,不宜遠出。

初五:俗稱“破五”,即“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這天要放炮,從裏往外放,還要打掃衞生。

初六:商店、酒樓慢慢開始營業,這天就可以把節日的垃圾清理掉。

初七:即人日。人日不能處決罪犯,家長在這一天也不能教訓孩子。

初八:即穀日。傳説是諸星下界的日子。

初九:即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

初十:即石日。這天磨、碾等石制工具不能使用。

十一:即子婿日。岳父宴請女婿。

十二至十五:大家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

其實還有一些忌諱,比如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舅;初一至初五,不能動剪刀、針線;正月不借錢;正月不説髒話;正月不打碎器具;等等。

以上為鉛華收集的一些忌諱,方家批評指正,大家若是知道更多,請私信鉛華。

都説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看看天南地北的我們,是否有一樣的風俗和禁忌呢?

除夕當日,當然是有“忌口”的禁忌,不能説與“死”字相關的話,諧音也不行!想想小時候多少次因為這個被吼呀!但是小孩子也很難的,被吼了也不能在屋裏哭!要不説是會黴一年。

吶,吃飯的時候還必須把筷子拿穩咯,不能掉在地上…

初一,既是懶人的福音又是懶人的噩夢!説是福音,是因為這一天,忌打掃、扔垃圾、洗頭洗澡、動剪刀。因為垃圾也是“財”,這一天不能往外掃財,所以不打掃,更忌往外花錢。

説是噩夢,是因為這一天忌睡懶覺!大家都得早早起來,吃完湯圓就往遠處走,走得越遠越好。到了初一中午,我們這邊是忌葷的,都吃青菜豆腐面,要吃素喲~

而在我們這邊,初一也忌到別人家裏去走動,所以,一般初一都是在自己家,拜年活動都是從初二開始的。

再往後,還有“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的説法,也就是忌在初七這天出遠門,在初八這天歸家。不過讀書君查詢了一下,這條跟其他地方似乎不太一樣呢。

嗯,還有一點,在整個臘月下旬到正月十五,我們這邊都是忌算命卜卦的,有這方面需求的夥伴們,都是需要等到正月十五才出動。

最後再説一點,偶私下覺得,為了家庭和諧,促進身心 健康 , 初一到十五,最應該忌的是工作 !!!哈哈哈。

在假期最後一天,祝大家新年快樂呀!新的一年裏,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隆重的節日,除夕夜至正月十五都是較為歡慶的日子,所以有很多言舉行止必須注意。

首先在言語上不要帶有悲慘病死等字眼,什麼“高興死”、快樂死、“”等更不能説髒話或消極悲傷的言語,聽了就不舒服。

大年初一是一年的開始,應注意一些事項:早餐不能吃稀飯,兆頭不好,一出門就遇上陰雨天,不能掃地更不能倒垃圾,小心把財氣掃走了,最多隻能掃在牆角,而且掃地還要往裏面掃。

另外初一儘量不要洗澡了,同樣會把運氣洗掉,正月這十多天最好不要去問醫生或看病人,更不能去參加與高興相反的活動,送紅包應該是雙數,錢的張數也應雙數,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會懂。

當然各個地方的講究都不盡相同,但做人應該心態平衡,天天開心,不要糾結過往那些不愉快的事,人應往好處想,那些好運也因為你的心情而降臨,大家試試看,每天都保持好的心情,相信2020年將更出色。

説不吉利的話

我在五幾年的一年裏,過年初二老人給我二毛錢我們高興的去買糖,找回的零錢丟了,還哭鼻子,想起往事好 搞笑 ,快七八十歲了,還是經常回憶小時的事喲。人總是越老為什麼光回憶過去的那些事。可笑吧。

新的一年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風俗禁忌有哪些

大年初一

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着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裏也不可以打碎傢俱,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説聲“歲 (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禁忌:

1、大年初一忌打破碗、鏡子等玻璃、陶瓷器物品,包括美容用品的玻璃瓶等器皿。以防破財破運,若真不小心打破了補救方式就是用紅紙包起來,先放置在神桌上,默唸「歲歲平安」吉祥話語,等待破五日再丟棄。

2、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頭、洗衣物,才不會將財富與財運洗掉。

3、大年初一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牀,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

4、大年初一早上忌吃稀飯、忌吃葷食與忌吃藥,古時後窮人才會吃不起飯而吃稀飯,若於大年初一吃稀飯會導致一整年的貧窮, 另外大年初一忌殺生,所以也不適宜吃葷食,因而台語有句俗諺「初一早吃菜恰贏吃一年齋」,初一也儘量不要吃藥,除非重病外,健康的人不適宜在這一天吃補藥。

5、大年初一不煮新飯,要吃除夕留下的過年飯。寓意去年的東 西吃不完,到今年還有剩餘。

6、大年初一忌睡午覺,依古訓「禁晝寢」勸人不要懶散,若於大年初一睡午覺會影響事業運。

7、大年初一、二忌洗衣,傳説者兩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大年初二

出嫁的女兒回孃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禁忌:

1、大年初二,女兒回孃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孃家的禮物必需成雙。

2、大年初一、二忌洗衣,傳説者兩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大年初三

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説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禁忌:

1、大年初三老鼠娶親忌點燈。

2、大年初三赤狗日忌拜年,赤狗為熛怒之神,遇之不祥,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

大年初四

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説説,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户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禁忌:

忌出遠門,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守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

大年初五

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衞生。鞭炮從裏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説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禁忌:

一定要將過年期間所製造的垃圾清掃乾淨,謂之「送窮」,否則會帶來窮困。

大年初六

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傳説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禁忌:

馬日——“送神”的日子,店鋪開始復業。

大年初七

這一天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佔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禁忌:

1、大年初七,為七煞日,諸事不宜尤其是出遠門。

2、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煙花,啟煙火的習俗,是“火的生日”。

大年初八

這一天是穀日,傳説是穀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説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禁忌:

穀日——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廟往往在這天設壇祭星,接受佈施。

大年初九

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台灣新竹不少信眾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曆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並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禁忌:

天爺生日——玉皇大帝誕辰,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

大年初九為天公生,為玉皇上帝聖誕,忌曬衣服,也不能挑肥糞。

大年初十

這一天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説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繫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着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禁忌:

石頭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動用,甚至燒香祭拜石具。

正月十一

這一天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孃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正月十二到十五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麼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這一天少不了還要吃元宵、湯圓。正月十六夜則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着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後笑哈哈的看着別人的燈籠着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的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燬。

新女婿過年帶東西了 初一再過來還要帶東西嗎?

新女婿過年帶東西了,初一再過來還是應該帶點東西,因為之前帶是準備過年的東西,初一再過來是拜年,新女婿拜年來空着手總不太好看吧。所以還是應該再帶些東西過來。

哪些人不能吃螃蟹?螃蟹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螃蟹是生活中很常見的水產類食物,因為其味道可口迷人,加上營養價值豐富,因此深受很多人喜愛,但是吃螃蟹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那麼哪些人不能吃螃蟹?螃蟹的食用禁忌有哪些?不能吃螃蟹的人有很多,下面就來詳細瞭解哪些人不能吃螃蟹吧。

1、哪些人不能吃螃蟹

1.孕婦

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可能導致流產。中醫認為,蟹爪能催生下胎,因而孕婦或有習慣性流產者慎食。

2.老年人

老年人不宜多食螃蟹。因老年人消化系統臟器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差,故食蟹應以品嚐為主,不宜多食。而幼兒因消化器官發育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較差,所以也不宜多食螃蟹。

3.有過敏史的病人

一些本來就有過敏史的病人,吃螃蟹後,因蟹中含有異種蛋白質會產生過敏反應。有的人吃完螃蟹之後全身出現紅色風團,有的是長小紅疹子,瘙癢難忍,嚴重的還會出現過敏性休克。

4.感冒發燒的病人

感冒發燒的病人也不適宜吃蟹,以免加重症狀。清代食養專着《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蟹,多食發風,積冷,時感未清,痰嗽便瀉者,均忌。傷風發熱、腹瀉者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吃後易使感冒難愈或使病情加重。

5.脾胃虛寒的人

中醫還認為,由於螃蟹是水生動物,屬於“寒性”,所以一些脾胃虛寒的人進食後也不容易吸收。

6.痛風患者

螃蟹屬於高嘌呤食物,而嘌呤在人體內的代謝終產物尿酸會加重痛風患者病情。嘌呤代謝異常或者痛風患者一定要遠離螃蟹,更不能嘗試“螃蟹+啤酒”的“痛風套餐”。

7.肝炎患者

肝炎患者的胃黏膜容易出現充血,膽汁分泌失常,可以説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都比較差,因此對螃蟹中所含的蛋白質是難以消化、吸收的,這類病人進食螃蟹後常常會出現腹脹、嘔吐等症狀。

8.腎功能不全者

不論是由何種因素引起的腎功能不全的人,當攝入蛋白質、氨基酸後,都可使腎臟負荷加重,加快腎衰竭的進程,所以對腎功能不全的病人來説,吃蟹只能嚐嚐味道。

9.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要儘量少吃,這是因為螃蟹中含大量膽固醇,吃多了會使那些指標達到更高。

10.膽囊炎、胰腺炎患者

患有膽囊炎、胰腺炎的病人同樣不宜吃螃蟹。這兩種病都屬於消化系統的問題,螃蟹中大量的蛋白質進入這些病人的消化系統,無疑會加重他們膽囊和胰腺的負擔,對病情會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會引起疾病的急性發作。

11.心血管疾病患者

螃蟹除了富含蛋白質,還有很高的膽固醇,攝入過多膽固醇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來説無異於雪上加霜,輕則消化不良,重則可能會成為中風、心臟病發作等的誘因。

2、吃螃蟹的正確方法

很多人都表示自己喜歡吃螃蟹,卻不會吃螃蟹,常常亂嚼一氣,或是乾脆只吃了蟹黃,把蟹腿直接扔掉。有美食家稱,不會吃蟹的人,一般是連殼帶肉,一口咬下去,然後嚼幾下,連殼帶肉吐出來,這樣真正食入肚內的蟹很有限。有的讀者在受訪中表示,他們吃蟹的時候是先掀起蟹殼,吮食蟹膏,然後再拗開蟹身分成兩邊,吃完一邊再吃另一邊,最後吃蟹鉗、蟹爪。美食家分析,這些人都是不懂得吃蟹,不能真正體會到螃蟹的美味。

據瞭解,螃蟹正確的吃法是,先把螃蟹身上圓形的蓋子揭開,如果是母的,你會在肚子的地方看到黃澄澄的蟹黃,這是螃蟹身上最好吃的東西。而在螃蟹兩邊靠近大腿的地方有一些白的像刷子毛一樣的東西,那是不能吃的。吃完蟹黃,就可以吃蟹肉了,蟹肉是白色像魚肉一樣的東西。

吃螃蟹的時候,最好把螃蟹掰成兩半,這樣可以把白花花的蟹肉暴露出來。現在的一些酒店在烹飪螃蟹的時候,也直接把螃蟹掰成兩半,讓蟹黃和蟹肉直接裸露在食者面前。螃蟹腿一般都是留到最後才吃,這是因為吃螃蟹腿很費時間,而且腿裏肉不多,當然,吃螃蟹的時候要儘量把腿吃完,這不僅是因為腿裏的肉好吃,還可以避免造成浪費。

温馨提醒:蟹肉雖然營養豐富,但所含的膽固醇偏高,若是加上蟹黃、蟹膏,那就更可觀了,因此有這方面顧慮的人(如患有膽結石、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體質、腸胃不適的人),在食用時可得節制,以避免影響健康。

3、螃蟹選購須知

一看:蟹的背甲殼呈青灰色,有光澤,腹為白色,色澤光亮,臍上部無印跡,肢體連接牢固呈彎曲形狀。

二掂:對經眼看外觀符合要求的海蟹,逐個用手掂一掂它的分量,手感重的或稱較沉的為肥狀的蟹。

三剝:剝開海蟹的臍蓋,若殼內蟹黃凝聚成形,則此蟹為好蟹。

四拉:海蟹的腿都完整無缺,輕拉蟹腿有微弱彈力,表明是新鮮海蟹;若不新鮮的海蟹,輕拉蟹腿,不僅沒有微弱力,而且蟹腿容易斷落。

五聞:如聞到海蟹有腥臭味,説明海蟹已變質,不能再食用。食用變質的海蟹極易造成食物中毒。

4、螃蟹不能吃的部位

1、蟹腮:蟹的呼吸器官,裏面很髒。打開蟹殼後首先去除。

2、蟹腸:裏面有蟹的排泄物。

3、蟹胃:躲在蟹黃裏的三角包兒。同蟹腸一樣,也有蟹的排泄物。

4、蟹心:也叫蟹六角板。這個東西在蟹黃中,不好找,但它成六角形,樣子很顯眼。

大姨媽來了能吃螃蟹嗎

不能吃螃蟹的,螃蟹屬於寒涼的食物,女性在月經期間食用了螃蟹容易造成氣滯血瘀,讓體內的經血不能排乾淨,還會加重痛經的症狀,嚴重者可導致經血迴流至盆腔,使具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碎片種植到盆腔內,出現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甚至會導致不孕症,所以在月經期間不要吃螃蟹。尤其是脾胃虛寒、宮寒的女性,更要注意不能在經期吃螃蟹。 女性在月經期要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免着涼,飲食上應該多吃一些温補的食物,避免吃辛辣、生冷、油膩、難以消化的食物。

經期生活起居注意事項:

在月經期裏應儘量避免游泳、盆浴、過性生活,所用的衞生巾必須保證清潔、柔軟,否則可能促使細菌上行進入子宮腔,引起炎症,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日後不孕。至於衞生栓(即內置式衞生棉條)的使用,除了要清潔勤換外,夜間最好不予使用。因為,衞生栓的吸水量是有限的,而夜晚熟睡之後,不可能及時更換,此時的經血外流受阻,很可能逆流入盆腔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症。此外月經期還要避免劇烈的體育運動,因為它也是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危險因素之一。

另外,還有不正常的新陳代謝、低血糖及甲狀腺機能減退等原因。有人認為生活、學習緊張、睡眠是不好,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也是諸多原因中的一個,對某些婦女而言,感覺精疲力竭還會其他症狀。

TAG標籤:#大年初一 #吃螃蟹 #女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