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朗讀是讀一句看一句嗎

朗讀是讀一句看一句嗎

知科普 人氣:3.37K

朗讀是讀一句看一句嗎

朗讀是讀一句看一句。因為朗讀不僅是把字讀正確,還要根據一句話表達的意思和句中、句子結尾的標點符號從而進行語音、情感的變化,因此朗讀是讀一句看一句。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大聲的閲讀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閲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朗讀是閲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於發展智力,獲得思想薰陶。朗讀有助於情感的傳遞。朱熹要求學生從小養成正確朗讀的習慣,還要求讀書必須逐字逐句透徹理解,進而深入體會,反覆揣摩。而且朗讀中,可以讓某個字突出出來,讓人更加能理解讀的文字的意思。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自讀古詩按什麼什麼什麼的順序朗讀?

自讀古詩可以按照這樣的順序朗讀

首先讀題目,大概理解主題,其次看作者,瞭解其生平所處的時代,最後看內容,一句句翻譯其內容和表達的情感。

學播音的尾音好糾正嗎。

既然已經意識到,就應該在練習的時候注意控制自己,形成習慣,另外多聽多讀一些材料,可以聽材料原音是怎麼朗讀尾音的,多模仿,一定要多讀,慢慢的就不會這麼刻意的注重尾音了。

朗誦、朗讀的理論和技巧的探討

一、什麼是朗讀?

朗讀是朗誦別人的作品,因此在讀的時候,朗讀者必須尊重作者的原味。依據內容的段落、詞句所包含的主旨與情感,原原本本的運用語言的技巧,以優美的節奏,高、低、輕、重、強、弱、快、慢的音調,把原作品詞句的意態、語氣,生動的表現出來,進而產生賞心共識的感受。朗讀是一種美讀,可以刺激聽者的興趣,並在情緒上引起共鳴作用。

在國語文教學中,朗讀是頗重要的一門課,因為聲音的優美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使學生更加了解文章內容及情意。而再一年一度的國語文比賽時,朗讀也是其中一項,在教學上的重視度及分量可想而知。那麼,什麼是朗讀呢?簡單地説朗讀就是以清晰響亮的聲音,正確標準的國語,把語文教材(多半是別人的作品)有感情地讀出來。透過朗讀,可以把文字透徹地表達,使書面、靜態的字句充滿立體動態感,是教學的最佳示範。學生透過朗讀可以增加語文的趣味性,並且學習正確的語音、語法、語調、語氣...充分欣賞文學的美。朗讀除了給學生示範以外,主要的目的還在輔助講解課文,用聲音把文字作最佳詮釋。因此,當教師朗讀時,學生必須專注看課文,以瞭解課文中的形、音、義,並充分掌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二、朗讀的類型 【摘錄自台中師院副教授陳弘昌博士之文章】

(一)範讀法:這是示範性的朗讀,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教師讀給兒童聽,然後由兒童仿讀。一種是由朗讀得特別好的同學進行範讀。範讀可以讀全文,也可以讀一段或一句。主要是給學生示範,所以必須做到正確、清楚,流利而帶有感情。齊讀法:是全班或全組兒童,同時齊聲朗讀。因為只求齊一聲調,因此往往容易變成唱讀。同時,因為齊讀不容易發現兒童讀音的錯誤,因此這種方式要儘量少用。

(二)伴讀法:是教師或優等生伴着兒童讀,兒童可隱隱約約聽出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進。

(三)輪讀法:每個兒童輪流讀,這種讀法有比賽的性質。低年級的課文短,可以一個小朋友讀完全文後,再請另一個讀。

(四)接讀法:是一篇課文分由幾個兒童接着讀的方式。教師可指名一個兒童讀,讀到中途沒有到一段落,再指另一個兒童接着讀下去。這種讀法可隨時喚起兒童的注意力,同時充滿趣味性。

(五)領導讀:是由教師或朗讀得特別好的學生,帶領朗讀的方式。教師或優等生先讀一句,或先讀一小段,兒童跟着讀一句或一小段。如此繼續進行,直到全文讀完為止。

(六)交互讀:甲組讀第一句,乙組讀第二句,甲組再讀第三句,乙組再讀第四句,依次輪流,周而復始。

(七)分組讀:分組、分行或分排讀,並互相矯正錯誤。 自由讀:全班同學每人同時自由地低聲朗讀。由於不必與別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邊讀邊思考。

(八)指名讀:由教師指名一個兒童來讀,讀完了一段或兩段以後,另請一個同學接讀。

(九)表情讀:課本如為韻文,可讓兒童依字句的長短,音樂的節奏,用姿勢、動作、表情的方法朗讀。

(十)抽籤讀:在全體兒童的名籤中,誰被抽中,就由誰站起來朗讀。

(十一)對話讀:兒童劇要用對話讀,也就是分角色讀,此方式較活潑而有助理解。

(十二)高低音讀:甲兒童高音朗讀,乙兒童低音相和。這是一種靠聲音高低產生變化的方式,兒童可在興味盎然中變化音調朗讀,感覺新鮮而有趣。

三、引讀 【台東師院語教系何三本教授之文章】

※定義:引讀,就是在學生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文章的寫作特點,在關鍵性的地方提點一下,引導學生朗讀的一種方式。引讀不同於‘領導讀’或‘交互讀’,‘領導讀’是教師讀一句,學生跟着讀一句;‘交互讀’是甲組讀第一句,乙組讀第二句。引讀則要求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根據教師的提綱挈領,經過思考理解,收到口誦心傳的朗讀效果。

※引讀的四種進行方式:

(一)提示式:如記敍文一類的課文,教師可以朗讀課文每段落或句子的開頭部分,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提示語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敍述層次,以引導學生朗讀。提問式教師設計一系列問題,要求學生根據這些問題,朗讀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回答透過這個方式,學生可以瞭解課文內容,而且更容易掌握文章的表達技巧。

(二)插敍式:如詩歌一類的課文,由於語言比較精煉,不易理解,如能運用散文鋪寫的插敍方式引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領會其中意境。

(三)添詞式:句子與句子之間,可以有因果、總分、分合、並列、遞進、轉折、假設等邏輯關係,文章中有些地方沒有使用關聯詞語時,在引讀的時候,便應添進去,使關係清楚顯示,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四)有聽眾的朗讀:朗讀時使用別人不知的材料,考驗聽者理解的程度,稱為‘有聽眾的朗讀’。這種方式一方面練習朗讀,一方面訓練聽眾。在日常生活中聽比講的機會多,聽的人應該知道如何一面聽一面運用思想,將別人敍述的要點和主要意義分析出來。因此,這是一種讀與聽並重的方法。

※有聽眾的朗讀練習方法如下:

(A)分兩組朗讀:將全班學生分為兩組,每組分別準備一種朗讀材料(事前不讓另一組知道)。朗讀時,第一組朗讀,第二組靜聽。朗讀完了,教師考察聽的那一組瞭解的程度。然後再由第二組朗讀,第一組靜聽。

(B)個別的朗讀:朗讀前,將全班分成若干組,各組的每個兒童各自在課外讀物中,選擇一篇簡短材料,上課時輪流向同組兒童宣讀自己所準備的材料,然後全組共同批評討論。

(C)表演性的朗讀:選可以表演的材料,分給擔任表演的兒童,令其分別擔任朗讀,其餘兒童為聽眾。

如果遇到詩歌、韻文等課文,可以配合音樂課教導吟唱,藉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兒童瞭解中國文字聲韻之美,並捕捉詩、感染詩境中的美感,用情以運聲,由聲以表情,提升心靈境界。

四、朗讀指導,應遵照的注意事項:

朗讀宜在對課文內容及生字新詞有所認識之後才指導。

教師先要範讀,以供兒童模仿,故教師必須注意字音聲調的正確,以及語調上的抑揚頓挫。

注意兒童發音是否正確,如要糾正誤讀,宜在兒童全文讀完之後,師生共同修正。

朗讀的語調要自然,聲量要合宜,少用大聲齊讀,以免影響隔壁班的同學上課。

朗讀是一句一句地讀,要擴張視音距,而非一字一字地讀。要讀出標點符號來,驚歎號的讀法與問號有別,句號讀法當然與逗號不同。 要指導學生各類型句子的讀法,如陳述句聲調要平,疑問句聲調由低而高,祈求句聲調要緩,命令句收音快速,感歎句慢而沉重。

聲情與文情相配合,注意文章有不同的旨趣。如雄壯的、悲哀的、激昂的、淒涼的等不同的文情,應以不同情感的語調朗讀。

每次朗讀的時間,應以兒童當時學習的情境來決定,最多不超過十五分鐘。

兒童程度較低,或教材較難時,即使中年級,也可採用朗讀指導,以提高兒童的理解。

五、朗讀慣用符號

朗讀符號並沒有統一的規定,然而在上完上一次朗讀及朗誦理論及技巧探討的課程後,我找到朗讀的慣用符號,

讀者可以採用其中一種,或擷取各種的精華,另創一種朗讀符號。最重要的是自己使用起來能得心應手,不易產生錯誤就可以。

六、朗讀的技巧

(一)停頓 通常不管是説話或朗讀很自然都要換氣,就是話與話之間的停頓時間。此停頓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來表情達意,使聽話的人更能領略説話者或朗讀者的意思。停頓時間的長短與段落、句子與標點符號都有關連。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停頓時間最長,接着是句子與句子之間,而標點停頓的時間則較短。以標點符號來説,又因符號不同而停頓的時間也跟着改變。句號、問號、感歎號與刪節號的時間較長,分號、破折號、冒號次之,逗號較短,頓號最短。有時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由於語氣的需要也要暫時停頓,這種停頓雖也有斷句的作用,但是氣不可以中斷。

(二)速度 文章的體裁和內容影響朗讀的速度,通常表現高興、緊張、害怕、激動、憤怒等內容時速度較快,悲傷、失望、生病、哭泣等內容的速度較慢。

不過,跟停頓一樣,速度也不是堅守原則一成不變。為了更準確表達作品的情感,可隨時有變通的處理方式,務必要靈活運用。正如唱一首歌一樣,有人能把歌曲的速度和該停頓的地方處理得宜,也就是詮釋得很恰當,就能引起聆賞者內心的共鳴。反之,若把握得不得當,旋律不對或節奏不準,我們就説他唱得不好。‘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這一句話,也可作為朗讀技巧的重要參考。

(三)輕重 因為重讀的字詞不同,感覺所強調的重點就不一樣,重音用得適切,可以使語句的意思更加鮮明,而表達不同的意義。

(四)升降 升降指的是語句裏的聲音高、低、升、降的變化。語句裏有了這些變化,才會有動聽的語調。所謂聲音的高低升降就是抑、揚、頓、挫的搭配。搭配得宜,節奏感好,詞句就富有音樂的美感。句調的升降變化,雖是對整句説的,但是一句話句調特別顯著的變化,卻是表現在最末一個音節上。一般句調有四種變化:

高升調:前低後高,語氣上揚,表示鼓勵、號召、反問、申訴等感情。

降抑調:前高後低,語氣降低,表示果敢、堅決、自信、讚揚等感情。

平直調:整句語句平直舒緩,沒有明顯的高低變化,表示悲痛、冷淡、莊嚴等感情,一般的敍述或説明也用平直調。

曲折調:句子的高低,有曲折變化。一般開始和結尾,聲音都比較低,中間聲音升高,表示驚訝、懷疑、諷刺、雙關等複雜的感情。

朗讀方法有哪些?

1.自由朗讀——主動查閲,動筆反思

案例:《回聲》《天上的街市》

思考:什麼是自由朗讀?真正的自由朗讀,是斷斷續續的,是反反覆覆的,是寫寫畫畫的,是用心琢磨的,是既不影響別人讀書,也不被別人所影響的,全身心投入的朗讀。自由朗讀之所以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行為,關鍵就在於他擁有思維的自由,是在自己的思維主導下的朗讀,想自己所想,讀自己所讀,寫自己所寫。但實際上,小學生是不具備自由朗讀能力的。我們經常發現,某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輕而易舉地學會有感情的朗讀好某個句子,讀地活靈活現。然而你讓他自由的朗讀課文,他除了嘰哩瓜啦地念上一遍,卻不知道自由朗讀該幹些啥——關鍵在於老師的指導。

怎樣的自由朗讀才是有效的?“自由朗讀”不是放手讓學生“想怎樣讀就怎樣讀”,而是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地引導。

讀書之前,字典放桌面。字典是一位無聲的老師,只有這位老師站在學生的眼前,碰到問題的時候學生才會主動的查閲。字典既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又能引導學生形成紮實良好的學習習慣。

讀書之時,必須執筆。不動筆墨不讀書,筆是一位無聲的朋友,只有手中握有筆的時候,他才可能記錄自己的思維,留下自己的疑惑。

讀書之後,要及時反思。課文讀完之後,要想一想自己到底弄明白了哪些問題,又遇上了哪些新問題。這既是對剛才讀書的總結,又是為下一步交流學習做準備。當然,這就要求老師在學生讀完課文之後,要留充足的時間給學生深入的思考,不能學生一放下課本,就立馬提問討論交流。一個真正展開了自由朗讀的學生,朗讀結束之後,他會有許多的事情要做,有許多的問題要思考。一個掌握自由朗讀權的學生,如果遇上讀不明白的地方,他必須得停下來思考;如果遇上讀不通順的地方,他必須得反反覆覆地讀上好幾遍;如果遇上新的發現,如:精妙之筆或者疑惑之處,他必須得拿起筆來寫寫畫畫。這才是真正的自由朗讀。

這裏強調的是一定要引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尤其是高年級。在閲讀過程中,圈圈點點,心有所感,筆墨追錄,三言兩語,生動傳神。把讀書感想、疑難問題,隨手批寫在書中的空白地方,以幫助理解,深入思考,併為彙報交流打下好基礎。

2.範讀——提供模仿,激發

案例:《回聲》《天上的街市》

思考:範讀的功能有二:一是讓學生把握了朗讀的情感基調,找準朗讀的感覺,便於學生學習模仿;二是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範讀讀得好,學生會自然的加以品味、體驗、模仿,久而久之,教師的朗讀功夫會逐漸轉化成學生的朗讀能力。當前,朗讀教學中存在現象就是讓學生自己愛怎樣讀就怎樣讀,在學生自己讀後指名讀,點了幾個學生讀都沒有能讀好,教師卻總會再請,屢次受挫,學生越讀越沒趣。此時,如果及時進行範讀,效果勢必事半功倍。老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親身示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導,特別是低年級教師範讀尤為重要。

範讀既可以是教師範讀,也可以是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來進行範讀。範讀是高水平的朗讀,必須真正起到示範的目的。需要強調的是,教師的範讀只是引路,在學生受到直觀、形象的啟示之後,教師就應該要求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按自己的理解去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3.指名朗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指名朗讀是閲讀課中最常見的。它的目的是瞭解個別學生把握文章的程度,再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教師、其他學生指出和朗讀者自查等途徑予以糾正,共同提高,這是指名朗讀的關鍵。所以,指名朗讀時,要注意真正通過“指名”,達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目的。

4.評讀——且讀且評,評導結合

案例:一位老師的教學小論文

課堂上,我努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學習主人,常鼓勵學生互相評,互相合作,常對讀不好的孩子説:別人的點評就是對你的最大幫助,讀不好沒關係,老師和同學會幫助你,所以,你要勇敢的站起來。聽老師這麼一説,原來膽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學生讀完後,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評讀,如“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哪裏讀得好?你能像他那樣讀嗎?”“哪裏讀得還不夠,你能讀得比他更好嗎?“誰也想來展示一下?”……同時,我也經常參與到孩子的評讀之中,“學生第一遍讀的不好,就給予第二遍、第三遍的機會,直到讀好為止。”一段時間下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評讀效果明顯。在課堂中,經常可以看到學生競相表現自己的讀,展示自己的讀,幫助別人的讀,常聽到孩子説:老師,我覺得XX哪裏讀得很好;老師,我覺得XX讀出了秋天的美;我覺得XX還讀得不夠高興,應該是(該生讀),同時再給那位同學一次機會;當聽到同學聲情並茂的朗讀,他們會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經常還可以看到學生在課堂上對老師的“範讀”,用掌聲鼓勵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會勇敢地來挑戰老師,“老師,我想和你挑戰!”“老師,我想和你比一比!”

朗誦的技巧

1、正確、深入的理解

朗誦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準確地表現出來,需要透過字裏行間,理解作品的內在含義,首先要清除障礙,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詞、成語典故、語句等的含義,不要囫圇吞棗。望文生義。

其次,要把握作品創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的基調,這樣才會準確地理解作品,才不會把作品念得支離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內容。

2、深刻,細緻的感受

有的朗誦,聽起來也有着抑揚頓挫的語調,可就是打動不了聽眾。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誦者對作品的感受還太淺薄,沒有真正走進作品,而是在那裏“擠”情、“造”性。聽眾是敏鋭的,他們不會被虛情所動。

朗誦者要喚起聽眾的感情,使聽眾與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須仔細體味作品,進入角色,進入情境。

3、豐富、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時,往往伴隨着豐富的想象,這樣才能使作品的內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動起來,就好象親眼看到、親身經歷一樣。這樣通過深入的理解、真摯的感受和豐富的想象,使己動情,從而也使人動性。

4、注意停頓

我們在朗讀時,既不能一字一停,斷斷續續地進行,也不能字字相連,一口氣唸到底,無論是朗讀者還是聽眾,無論是生理要求,還是心理要求,朗讀中的停頓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顯示語法結構的需要,更是明晰表達語、傳達感情的需要。

朗讀的停頓必須服從標點符號,多數情況下,書面語中有點號的地方同朗讀時的需要有停頓的地方是一致的。點號表示的停頓,可以分為四級,見下表:頓號、逗號、冒號、分號、句號、問號、感歎號。

句號、問號、感歎號的停頓比分號長些;分號的停頓要比逗號長些;逗號的停頓比頓號長些;而冒號的停頓則有較大的伸縮性:它的停頓有時相當於句號,有時相當於分號,有時只相當於逗號。

擴展資料:

1、範讀法

示範性的朗讀,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教師讀給兒童聽,然後由兒童仿讀。一種是由朗讀得特別好的同學進行範讀。範讀可以讀全文,也可以讀一段或一句。

主要是給學生示範,所以必須做到正確、清楚,流利而帶有感情。齊讀法:是全班或全組兒童,同時齊聲朗讀。因為只求齊一聲調,因此往往容易變成唱讀。同時,因為齊讀不容易發現兒童讀音的錯誤,因此這種方式要儘量少用。

2、輪讀法

每個人輪流讀,這種讀法有比賽的性質。低年級的課文短,可以一個小朋友讀完全文後,再請另一個讀。

接讀法

一篇課文分由幾個兒童接着讀的方式。讀到中途沒有到一段落,再指另一個人 接着讀下去。這種讀法可隨時喚起人的注意力,同時充滿趣味性。

領導讀

帶領朗讀的方式。先讀一句,或先讀一小段,他人一句或一小段。如此繼續進行,直到全文讀完為止。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朗誦

朗讀有哪些技巧

朗讀好─篇文章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需要吐字標準,清晰,流暢,不能磕磕絆絆。

第二,需要語句的間隔,停頓,注意呼吸與朗讀的協調,不能一口氣讀完。

邏輯性停頓:別稱注重停頓,就是指以便突顯某一事情,注重某一見解,表述某類情感,而在句中_有標點符號的地區作適度的停頓。如:“_有_片綠葉子,_有縷裊裊炊煙。

情感停頓:情感停頓是以便突顯某類情感而做出的間歇性,這類停頓一般_如今情感明顯處,例如哀痛絕、氣憤無比、興奮異常等。

第三,需要感情的流露,要結合文章的基調來決定情感的表達,不能毫無感情。

第四,需要語句的抑揚頓挫。

第五,最重要的是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朗讀訓練策略談 朗讀教學的基本策略

朗讀作為語文實踐和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於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領悟語言規律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筆者就創設情境進行朗讀訓練的策略談幾點看法:

  一、教師朗讀示範,喚起學生模仿的

  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就會有多高,甚至超過老師。教師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示範,將對文本的理解感受用聲音傳達給學生,使學生產生模仿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備課時要下工夫把朗讀練好。要讀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才行。

  二、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有深度的朗讀

  訓練朗讀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在理解的基礎上品詞品句,這是一種個體的深度朗讀。

  例如,《荷花》一課中有這樣一段話: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寫荷花的這個“冒”字,內涵豐富,卻不易為學生所感悟。學生的朗讀僅僅停留在技巧層面。可以先引導學生理解這個“冒”字,提問“冒”字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字?學生回答換成長、鑽、伸、露、探等。教師在引導學生用心讀讀前後幾句話,體會怎樣長出來才可以叫做冒出來。那是一種怎樣的長?這些白荷花冒出來以後,彷彿想幹什麼呢?

  一個簡簡單單的“冒”字,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反覆玩味之後,學生對於荷花的神韻之美便有了更深的理解,理解之後的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三、教師語言描摹,喚醒學生鮮明的視像

  教師用生動具體的語言為孩子描繪一幅幅畫面,使孩子眼前出現鮮明的視像,引領孩子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從而將感情投入到字裏行間的朗讀中。

  如,指導學生朗讀《一夜的工作》中“他一句一句地審閲,看完一句就用鉛筆在那一句後面畫一個小圓圈。他不是普通的瀏覽,而是一邊看一邊在思索,有時停筆想一想,有時還問我一兩句。”這一部分時,教師可以用語言為學生描摹具體可見的場景,使學生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同學們,難道總理他這樣審閲的僅僅是最後一個文件嗎?不是!何止是這個文件呀!大家看――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坐在那張不大的寫字枱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審閲的第一份文件,只見他――(示意學生接讀)”

  “夜很靜,人們早已經進入了甜美的夢鄉,而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依然坐在那張不大的寫字枱前,只見他――(示意學生讀下去)”

  “東方發白,天將破曉,敬愛的周總理揉了揉疲倦的雙眼,拿出了今天晚上他要審閲的最後一個文件,只見他――(全體學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讀了起來)”

  通過語言描摹的畫面,學生彷彿看見了周總理那認真負責的一夜,對總理的崇敬之情化作了精彩的朗讀。

  四、運用多媒體效果,點燃學生朗讀的

  多媒體介入課堂,聲、形、色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對於激發朗讀興趣,加深文字理解都有幫助。

  例如:教學《第一場雪》一課雪後美景一段。學生交流理解了“粉粧玉砌”、“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等詞句後,教師播放一段大雪過後美景的錄像片,學生對美景有了一個更為直觀的感受,朗讀起來欣喜讚歎之情溢於言表,朗讀訓練效果會更好。

  五、多種形式練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朗讀訓練的形式多種多樣,從人數上説有指名讀、同桌讀、小組讀、全班讀等;從形式上分有開火車讀、比賽讀、配樂讀、分角色讀等;從教師的組織形式看有範讀、引讀、領讀、品讀等。當然我們還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形式調動學生練讀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朗讀水平。

  六、充滿個性的評價,鼓起學生朗讀的信心

  教師中肯激勵的評價,也是激發朗讀興趣的有效手段。可以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基本要求去評價,如“這個新詞讀得非常正確,咱們請他再讀一遍。”、“這個句子比較長,你能讀得這樣流利,可見你平時對朗讀是下了工夫的。請你再朗讀一遍。”、“你讀得很有感情,彷彿把我們帶到了美麗的草原,謝謝你。”也可以從對文本的理解程度去評價,如“你已經理解了,但是光有理解沒有感受不行,光有感受沒有感情更不行,請你再帶着感情讀一讀。”、“你真的讀懂了!讀書時每一個句子,每一個詞,每一個字,甚至每一個標點都可以讀出感情來。”、“你的聲音雖不高亢,但在平靜的敍述中卻飽含了深深的沉痛,我想你的心情一定和邱少雲的戰友一樣。”總之,充滿個性的評價,不但對朗讀技巧加以指導,而且對加深理解、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都有促進作用。

如何朗讀好短文:短文朗誦的技巧

常用的朗誦基本技巧有:停連、語速、節奏、重音、句調(語調)。

第一節停連

停連,指的是朗讀中聲音的中斷和延續。

停連是口頭語言的重要因素,沒有停連的口頭語言是不存在的。語言中的停連不單是人們生理上換氣的需要,也是顯示文章語意、表達感情的需要。

停連的作用:

1、朗誦者在朗誦時生理上的需要;

2、句子結構上的需要;

3、可充分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

4、給聽者一個領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餘地,幫助聽者理解文章含義,加深印象。

古時候有個由於停連造成的一個笑話:

一位吝嗇的富人準備請一位私塾先生教其子女讀書。當問及伙食標準時,私塾先生寫下了“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富人將其理解為“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便請了這位先生。但教書第一天,當私塾先生看到席上只有一碟蔬菜時便勃然大怒,拿着條子説,明明説好的“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你怎麼不守諾言呢?!

通過這個笑話可以看出,停連的不同完全可以造成意思的改變,所以在朗讀時不是隨意就可以停連的。

用於表示停連的符號:

∧ 停頓號。不論有無標點符號均可用。若用於有標點處,表示停頓的時間再長些。

∣(▲)挫號。表示把詞或短語分開,停頓時間很短,不換氣,通常用在句子中沒有標點的地方。

︽間歇號,表示較長時間停頓,可換氣。一般用於層次、段落之間。

⌒ 連接號。只用於有標點符號的地方,表示縮短停頓時間,連起來讀。

﹏延長號。可用於任何詞、詞組、句、段落之後,表示聲音的延長。

一、停頓

一般來説,停頓可以分為很多種,這裏介紹常用的五種:區分性停頓、呼應性停頓、並列性停頓、強調性停頓、心理性停頓。

1.區分性停頓

朗誦是為了聽,停頓恰當,才能讓人聽懂。如果停連安排不當,聽者也許會理解成別的意思。因此就有一個對要讀的文句中的漢字進行組合、貫穿的技巧。這對於感彩的突出也有明顯的作用。

區分性停頓有兩種較常見的情況:一種是區分語法關係的;另一種是突出強調感彩的。

(1)區分語法關係.

在某家衞視中文台中曾聽到過這樣的斷句:“玩抓小偷的遊戲”,由於停頓位置不當,讀成了“玩∧抓小偷的遊戲”,意思變得讓人莫名其妙。其實正確的位置應該是“玩∧抓小偷的遊戲”。

最貴的一張值八百元。

最貴的一張∧值八百元。

最貴的∧一張值八百元。

[練習]思考一下,下面的句子應該在哪裏停頓?

A.親愛的爸爸媽媽歡迎您!

答案:

親愛的爸爸媽媽:∧歡迎您!

親愛的爸爸:∧媽媽歡迎您!

親愛的:∧爸爸媽媽歡迎您!

B.我們三個人一組。

答案:

我們∧三個人一組。

我們三個人∧一組。

C.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答案: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突出感彩.

我們完全可以在聽得懂的情況下,運用區分性停頓,使思想更明晰,感彩更豐富。

例如:劇烈的疼痛使得巴尼只覺得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事是保持清醒。 ——《難以想象的抉擇》

我們可以通過強調巴尼所遭受的巨大痛苦,來突出他的抉擇的確使令人難以想象的。可以讓人產生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心情狀態。因此,此句可以讀成:

劇烈的疼痛∧使得巴尼只覺得眼前一片漆黑。

2.呼應性停頓

呼應性停頓是在有呼有應的句子中體現呼應關係的停頓。對這種停頓的句子在朗讀前一定要弄清句子之間的呼應關係,比如誰是“呼”,誰是“應”;一個句子裏有幾個“呼”,幾個“應”;是先“呼”後“應”,還是先“應”後“呼”等等。例如:

現在播放∧路遙的長篇小説《平凡的世界》。

在這裏“播放”是“呼”,“路遙的長篇小説《平凡的世界》”是“應”。

呼應性停頓,有逐層呼應,即大呼應套小呼應;也有一呼幾應、幾呼一應的情況。再如:

A.現在,我向大家介紹∧唐代大詩人杜甫∧揭露∧統治階級橫徵暴斂的詩篇。

這是個典型的逐層呼應結構其中,“介紹……詩篇”是大呼應,“揭露……橫徵暴斂”是小呼應。

B.他∧當過演員,在大學裏教過書,還幹了幾天電工。

這是個一呼幾應的句子,“他”是一呼,後三個短語都是應。

C.他很有才華,演員、教師、電工∧都幹得不錯。

這一句是幾呼一應。

[練習]根據呼應性原則,下面的句子應該在哪裏停頓?

A.現在播送∧氣象台∧今天早晨發佈的∧10月中旬的天氣預報。

答案:“播送”是呼,“天氣預報”是應。

B.他∧當過演員,在大學裏教過書,還幹過幾年木工。

答案:“他”是呼,後面幾個短語是應。

3、並列性停頓

並列性停頓,是指作品裏屬於同等位置、同等關係、同等樣式的詞語之間的停頓。例如: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這裏“母親” 、“兒子”是並列關係,“要走什麼樣的路” 、“為什麼”也成並列關係。這樣處理,有利於形成並列的感覺,使語義明確。同時也有利於形成節奏感。

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這裏的“山” 、“水” 、“太陽的臉”是並列關係,“山怎麼樣” 、“水怎麼樣” 、“太陽的臉怎麼樣” 、也成並列關係。

[練習]思考一下:下面的句子應該在哪裏停頓?

此時,草地上一片歡聲笑語。有的嬉鬧,有的捉魚,有的玩水,還有的在採摘草地上的不知名的小黃花。

答案:此時,草地上一片歡聲笑語。有的∧嬉鬧,有的∧捉魚,有的∧玩水,還有的∧在採摘草地上的不知名的小黃花。

4、強調性停頓

為了強調某個句子、詞組、或詞,就在前邊或後邊、以至前後同時進行停頓,使所強調的詞句突現出來。例如:

自古稱作天塹的長江,被我們∧征服了。

為了強調“征服”在其前停頓一下。

沒有一片綠葉,沒有一縷炊煙,沒有一粒泥土,沒有一絲花香,只有∧水的世界,雲的海洋。

為了強調“只有”,所以在只有的後面停頓一下。

[練習]思考一下:下面的句子應該在哪裏停頓?

1.森林爺爺一點兒也不着慌。

答案:森林爺爺∧一點兒也不着慌。(突出了森林爺爺的鎮定。)

2.自古被稱作天險的長江,被我們征服了。

答案:自古被稱作天險的長江,被我們∧征服了。(突出“征服”長江的英雄氣概。)

5、心理性停頓

心理停頓需要對作品的理解、整體的把握才能做到。心理停頓是由心理情緒決定的,它考驗的是朗誦者的整體素養。例如:

A.她嚇昏了,轉身向着他説:“我……我……我丟了∧佛來思節夫人的∧項鍊了。

表現因心情極度緊張而造成生理上血流、呼吸的滯礙和語言上雙脣、舌頭不靈。

B.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説,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最後一課》

“放學了”後有較長停頓,表現先生沉痛的思緒和回味:“祖國淪陷了,最後的一課結束了!什麼時候能再用自己的民族語言上課呢?”感慨無限。然後又回到了現實中,説出“你們走吧”。“走吧”之前稍稍頓一下,能夠表現此時的悲傷與依依不捨之情。

[練習]思考一下:下面的句子應該在哪裏停頓?

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答案: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朗讀這一句時,在“春天的腳步”後面停頓一下,可以表現出人們對春天即將到來的欣喜、興奮之情。

二、連接

連接是指不中斷、不休止的地方。只用於有標點符號的地方,表示縮短停頓時間,連起來讀。連接分為直連和曲連兩種。

1.直連(有標點但內容連接緊密,不用換氣,頓號最典型)。例如:

A.山川、⌒河流、⌒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粧玉砌的世界。

B.你的為人不如他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萬分之一!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萬分之一“這三個排比之間就應該連起來讀,中間不要間斷。

2、曲連。曲連的感覺是似停非停、達到聲斷意連,環環緊扣的感覺。(短句間的逗號,前一個詞語的尾音與後一個詞語的開頭有間隙,但不換氣):

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練習]找準連接,標上符號並試着讀出來。

1.“……人羣裏,年長的是大娘,大爺,同年的是大哥,大嫂,兄弟,姐妹,都是親人。又彷彿隊伍同時是羣眾,羣眾又同時是隊伍,根本分不清……”

——(《歌聲》)

答案:“……人羣裏,年長的是大娘,⌒大爺,同年的是大哥,⌒大嫂,兄弟,⌒姐妹,都是親人。又彷彿隊伍同時是羣眾,⌒羣眾又同時是隊伍,根本分不清……”

這一段文字的字裏行間,閃現着作者和鄉親們興奮、激動之情,洋溢着親切、感人的場面。朗讀時,語速較快,銜接較緊,須做些連接處理。

2.《祝福》中的一段:

阿呀,我的太太!您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話。我們山裏人,小户人 家,這算得什麼?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哪有這一注錢來做聘禮?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強幹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將她嫁到山裏去。

答案:阿呀⌒,我的太太!您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話。我們山裏人,⌒小户人家,這算得什麼?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哪有這一注錢來做聘禮?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強幹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將她嫁到山裏去。

綜合練習(文中所標符號僅供參考)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在無數藍色的眼睛▲和棕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一雙寶石般的∧黑色的眼睛,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在無數白色的皮膚▲和黑色的皮膚之中,

我有着大地般∧的皮膚,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我是∧中國人﹏

黃土高原▲是我的胸脯,

黃河流水▲是我沸騰的血液,

長城▲是我揚起的手臂,

泰山▲是我站立的腳跟。

我是∧中國人﹏

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

我的祖先∧最早開始耕耘,

我是指南針、印刷術的後裔,

我是圓周率、地動儀的子孫。

在我的民族中

不光有史冊上▲萬古不朽的∧

孔夫子、⌒司馬遷、⌒李自成、⌒孫中山,

還有那文學史上▲萬古不朽的∧

花木蘭、⌒林黛玉、⌒孫悟空、⌒魯智深。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我是中國人﹏

在我的國土上▲不光有▲

雷電轟不倒的∧長白雪山、⌒黃山勁鬆,

還有那風雨不滅的∧井岡傳統、⌒延安精神!

我是∧中國人﹏

我那黃河一樣粗獷的聲音,

不光響徹在∧聯合國的大廈裏,

大聲發表着∧中國的議論,

也響徹在∧奧林匹克的賽場上,

大聲高喊着∧“中國得分”。

當掌聲把五星紅旗託上藍天,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我是∧中國人﹏

我那長城一樣巨大的手臂,

不光把採油鑽桿▲鑽進外國人

預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

也把通信衞星▲送上祖先們∧

夢裏也沒有到過的白雲;

當五大洲▲傾聽∧東方聲音的時候,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我是∧中國人,

我是莫高窟壁畫的傳人,

讓那翩翩欲飛的壁畫與我們同往。

我就是∧飛天,

飛天∧是我們。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詩歌的朗讀技巧

詩歌都比較相通的,需要你的閲讀理解能力和語言發揮,找到一篇學習經驗文字,希望對你有幫助:

説起朗誦,總會有很多人想到舞台,或者想到課堂,亦或是想到相關的聊天室。其實朗誦的確需要特定的場合和語境來烘托出一種意境。下面我就談的自己對朗誦的粗淺看法。

一、普通話和朗誦的關係。我把普通話比喻成大樹的根,有了根,樹幹才能牢固在地面之上,但是有很多朋友會問,學好了普通話卻沒有學好朗誦,這是為什麼呢。普通話其實是個咬字和讀音的基礎,對朗誦來説還需要體會其中氣息的運用,字詞的滑音,還有斷句方式,文章意境的把握,甚至於配樂的結合等因素決定。如果認真學習普通話的教學書籍的話,也許問題的根本就會更深入,尤其是裏面的平仄音的問題,音調的問題,在考試的時候往往對字音嚴格,對情感運用和音色控制就沒有考查的那麼細緻了。所以任何一門藝術或者説技能都需要深入瞭解和練習,才能明白本源和專業區別,普通話很棒不等於朗誦的味道很棒,更不等於配音或者其他職業技能很強大,這點要非常明確,基礎有了,僅僅是開門的鑰匙,

而不是武功祕籍。。。

二、朗誦的要點是什麼?剛才説的比較籠統,這個問題的回答就需要細節了。首先,我們的前提是你有了説普通話的基礎,那麼你有沒有文學修養呢,或者有沒有文字的良好閲讀感呢,這個是閲讀量和個人修養的有關係的了。為什麼這麼問,因為朗誦之前必須要掌握文字的意義,甚至寫作背景。怎樣把文字中的景象用聲音表達就成了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比如我們一般會選擇現代詩歌或者古詩詞曲來選材。那麼我們就要深刻的詩歌中的意境,作者的創造時期,如果你的閲讀感覺融入文中,才能身臨其境,讓你和聽眾在你的聲音中慢慢的,靜靜的體會此情此景此人此事此筆落的瞬間。其次,句子的情感要有起落,和連貫,斷錯等明顯的對比,經常説的就是抑揚頓挫,可是揚的不是,挫的不是鋪墊,也就效果大跌,朗誦要結合文字的理解,甚至是你自己的理解能夠符合語言的邏輯,才能真正體會出這個文章中的高低起伏,感情的走向,才能讓人的耳朵聽出其中的主旋律,才能讓人也會跟着你的聲音一起共鳴。還有,個別的朋友在朗誦時候過於強調咬字,把感情和滑音,詞語段落的過渡忽視了,這點有點丟了西瓜撿芝麻的意味了,注意朗誦也有他的旋律和語感,不能單純為咬字而忘記了重要的該有的情愫。

朗讀句子的語氣有哪些

問題一:朗讀的語氣有哪些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主要手段.新大綱要求:小學各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

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如何讀好一篇課文呢?這裏我以《水鄉歌》一課為例,淺談朗讀三步曲.

(1)初讀,正確地讀.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要從小處做起,字字清晰,發揮文中的拼音的作用,可結合生字詞的正音進行.

學生可圈出課文中的生字詞,讀準字音;接着讀通長句子;然後分段讀;最後把整篇課文連起來讀一讀.讀前可以聽老師範讀或聽錄音.還可以幾個同學組成朗讀小組,請朗讀能力較好的學生帶動薄弱的學生或大家比賽讀,仔細聽,看誰讀得正確,待會兒大家再來評一評.這樣使初讀的目標切切實實落在“正確地讀”上.

(2)熟讀,流利地讀.熟讀課文,要求讀得流利,琅琅上口,不讀破詞句.這是朗讀課文的第二階段.這個階段也可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

進行.如《水鄉歌》一課重點介紹水鄉的三多,在學生初讀課文理出課文描寫了水鄉的水多、船多、歌多,再抽出這三個自然段重點練習朗讀

.一可以對課文更熟悉;二也能在讀中感悟.朗讀中,幾個比較難讀的句子抽出來訓練,讀流利了再回到課文中去讀,一段一段地讀流利,全

篇課文就能夠讀流利了.

(3)細讀,讀出一定的感情.詞句的理解可在朗讀中進行.實際上“理解詞句”和“有感情地朗讀”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説,正確地理

解詞句就能正確地讀出情感,而在讀出句子的感情的同時又加深了對詞句的理如讀第一自然段時可想一想這段話中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

麼? (池塘一個連一個,處處綠水蕩清波.) 你為什麼喜歡這一句?讀一讀(讀音稍延長,讀出水鄉的水多). 看標點符號讀,如“水鄉

什麼多?水多.”(疑問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讀得活躍一些;陳述句要讀得肯定.)

另外,在指朗讀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加強良好的讀書習慣的培養.如:在初讀課文時,要藉助拼音給自己正音;在練讀階段要注意不用手指讀,換行讀時不要轉動頭,養成專心讀書的習慣,在熟讀了課文讀得流利時,注意不拖腔帶調,同時讀書的聲音要洪亮.

問題二:朗讀句型的語氣有哪幾種及示例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主要手段.新大綱要求:小學各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 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如何讀好一篇課文呢?這裏我以《水鄉歌》一課為例,淺談朗讀三步曲. (1)初讀,正確地讀.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要從小處做起,字字清晰,發揮文中的拼音的作用,可結合生字詞的正音進行. 學生可圈出課文中的生字詞,讀準字音;接着讀通長句子;然後分段讀;最後把整篇課文連起來讀一讀.讀前可以聽老師範讀或聽錄音.還可以幾個同學組成朗讀小組,請朗讀能力較好的學生帶動薄弱的學生或大家比賽讀,仔細聽,看誰讀得正確,待會兒大家再來評一評.這樣使初讀的目標切切實實落在“正確地讀”上. (2)熟讀,流利地讀.熟讀課文,要求讀得流利,琅琅上口,不讀破詞句.這是朗讀課文的第二階段.這個階段也可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 進行.如《水鄉歌》一課重點介紹水鄉的三多,在學生初讀課文理出課文描寫了水鄉的水多、船多、歌多,再抽出這三個自然段重點練習朗讀 .一可以對課文更熟悉;二也能在讀中感悟.朗讀中,幾個比較難讀的句子抽出來訓練,讀流利了再回到課文中去讀,一段一段地讀流利,全 篇課文就能夠讀流利了. (3)細讀,讀出一定的感情.詞句的理解可在朗讀中進行.實際上“理解詞句”和“有感情地朗讀”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説,正確地理 解詞句就能正確地讀出情感,而在讀出句子的感情的同時又加深了對詞句的理如讀第一自然段時可想一想這段話中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 麼? (池塘一個連一個,處處綠水蕩清波.) 你為什麼喜歡這一句?讀一讀(讀音稍延長,讀出水鄉的水多). 看標點符號讀,如“水鄉 什麼多?水多.”(疑問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讀得活躍一些;陳述句要讀得肯定.) 另外,在指朗讀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加強良好的讀書習慣的培養.如:在初讀課文時,要藉助拼音給自己正音;在練讀階段要注意不用手指讀,換行讀時不要轉動頭,養成專心讀書的習慣,在熟讀了課文讀得流利時,注意不拖腔帶調,同時讀書的聲音要洪亮.

問題三:現代漢語中的句子的語氣類型?表示語氣的手段有哪些 主要靠語氣詞和語調.

從語氣角度看,現代漢語句子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歎句四類,分別表示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感歎語氣.例如:

陳述句,有時可帶語氣詞“了、的、呢、罷了、嘛、啊”等,表達出來時具有平和的陳述語調.疑問句,有時可帶語氣詞“呢”“嗎”“啊”等,具有上升和加強的疑問語調.

問題四:詩句的朗讀語氣有哪些? 《中華古詩詞》是視頻,有朗讀也有詩詞意境,和寫作技巧講解,一首8分鐘左右。

普通話朗讀基本要求

2017年普通話朗讀基本要求

  在朗讀的準備過程中,朗讀者獲得了對朗讀內容的深刻理解和具體感覺,但這並不能保證在朗讀過程中就能準確地傳達自己的理解和感覺。那麼,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普通話朗讀基本要求,歡迎大家閲讀瀏覽。

  一、掌握髮音標準

  朗讀要用標準的普通話,發音要標準。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意普通話和方言在語音上的差異

  (二)注意多音字的不同讀音

  多音字的區分,要着重弄清其不同的義項,根據不同的義項記住其不同的讀音。如:

  舍:宿舍(shè) 舍(shě)棄

  處:處(chǔ)理 處(chù)長

  供:提供(gōng) 供(gòng)述

  (三)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類推引起的誤讀

  由於字形相近把甲字讀成乙字,這種誤讀十分常見。如:已—己 戍—戌 撥—拔 肓—盲

  由偏旁本身的讀音或由偏旁組成的較常用的字的讀音,去類推一個生字的讀音而引起的誤讀,也很常見。

  所謂“秀才識字讀半邊”,指的就是這種誤讀。如:弓弦 發酵 攝影 駕馭 酗酒 矩形

  (四)注意異讀詞的讀音

  普通話詞彙中,有一部分詞(或詞中的語素),意義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習慣上有兩個或幾個不同的讀法,稱為“異讀詞”。

  異讀詞的不同讀音,主要是使用場合不同而造成的,所以要着重分清其不同的使用場合。大多數情況是一個音使用場合“寬”,另一個音使用場合“窄”,只要記住“窄”場合的讀音就行。如:

  血:口語讀xiě;書面語讀xuè

  薄:口語讀báo;書面語讀bó

  二、把握文章基調

  (一)理解文章內容

  就是首先要熟悉文章,從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精神實質。只有透徹地理解內容,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準確地掌握文章的情調與節奏。這樣,朗讀時才能正確地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

  1、瞭解作者的思想和文章的時代背景。

  2、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這是深刻理解文章內容的關鍵。

  (二)把握文體特點

  不同體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朗讀要求。

  1、抒情性作品,應着重熟悉其抒情線索和感情格調。

  2、敍事性作品,應着重熟悉作品的情節與人物性格。

  3、論説性文章,需要通過逐段分析理解,抓住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明確文章的論據和論述方法;或者抓住文章的説明次序和説明方法。

  總之,只有掌握了不同文章的特點,熟悉了文章的內容,才能準確把握不同的朗讀方法。

  三、設計朗讀方案

  在深刻理解文章內容和把握文體特點的基礎上,設計出通過語音的具體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的具體方案。方案的設計要注意兩點。

  一是要根據不同文體,不同題材,不同語言風格,以及不同聽眾對象等因素,來確定朗讀的基調。

  二是對文章要有整體考慮。例如文章中寫景的地方怎麼讀?在什麼地方?怎麼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頓等。

  四、保持良好狀態

  朗讀過程中,必須獲得並保持正確的朗讀狀態。正確的朗讀狀態有共性的一面,叫做一般狀態;也有個性的一面,叫特殊狀態。

  朗讀狀態包括心理狀態與生理狀態兩大方面,不過,心理狀態是主導方面。

  朗讀狀態不佳,或過分緊張,張口結舌;或過分懈怠,無精打采;或激動萬分,千頭萬緒;或追求技巧,三心二意;或腔調固定,色彩單一,這一切都會嚴重影響朗讀效果。因此説,朗讀狀態正確與否,是朗讀成敗的關節,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積極主動 信心百倍

  正確的朗讀狀態,首先是精神狀態正確。為了準確傳達朗讀的內容,獲得以事省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效果,朗讀者要由衷地去感受作品內容的深刻和豐富,去預見它對聽者具有的.多方面教益,以及可能從中獲得的美感享受。

  朗讀者要引發出自己的朗讀願望,要有朗讀的主動性。

  但是,朗讀時往往會出現缺乏信心、不夠主動的狀態。其原因有兩方面:

  一是過分緊張:眾目睽睽,大庭廣眾之下,不好意思。

  二是過於懈怠:好像是迫不得已才朗讀,心不在焉,傳達不出朗讀的內容,沒有感情,不積極主動。這種狀態,“睜眼懶看字,念字懶張嘴”,比緊張要壞得多。

  要克服朗讀中緊張或懈怠的不良狀態,需要從兩方面注意:

  首先要克服畏難思想,樹立信心,認識到朗讀並不神祕,只要下功夫,人人都有可能學好。

  同時還要認識到,要真正朗讀好並不是輕而易舉的,得下苦功夫才行。

  這樣,朗讀時才能夠獲得從容而不懈怠,積極而不急促的正確狀態。

  (二)全神貫注 進入作品

  所謂全神貫注,就是在朗讀中注意力集中,排除干擾,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都傾注在朗讀中,傾注在朗讀的作品中。

  所謂進入作品,就是把作品的內容和語言,化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化為自己的思維過程和心理活動;要設身處地、身入其境,加強形象感受;要盡力引發思想情感的運動狀態,緊緊抓住與聽者的情感

  交流。這樣就會排除各種干擾,專心於朗讀。

  (三)動腦動心 有感而發

  在朗讀的準備過程中,朗讀者獲得了對朗讀內容的深刻理解和具體感覺,但這並不能保證在朗讀過程中就能準確地傳達自己的理解和感覺。也就是説,如果在朗讀時不能把自己的深刻理解和具體感受再一次喚起,不能在形之於聲時既動腦又動心,不能句句情動於衷,有感而發,那麼,任何最充分的準備都有可能功敗垂成。因此,動腦動心,有感而發就是在朗讀過程中用心體察,做到情動於衷而形於言。

  (四)速看慢讀 由己達人

  除背誦外,朗讀總是要按照原文的順序依次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存在着“看、想、讀”三個環節。正確的朗讀狀態,要求朗讀者正確處理這三者的關係。

  朗讀過程是一個雙軌行進的過程,這是朗讀的重要規律,掌握了它,就可以把看和讀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朗讀質量。

  如:蓖麻∧一天天地▲越長越高。

  在這裏,朗讀前一切必要的準備工作都會發揮作用。在對全文理解、感受的基礎上,看見“蓖麻”,不但有它的形象,而且也會同時產生“長高”的感受,讀“蓖麻”時,心中十分清楚重點在後面。層次、主題、背景、目的、重點、基調等等,都融化在字句中,整體感受和具體感受共同體現在字句中。看中有想,想中有讀,讀中有看。三股繩絞織在一起,牽動着有聲語言走向預定的目標。

  在“看、想、讀”的過程中,究竟看到哪裏才開始讀,讀到哪裏再往下看。這是更為複雜的問題,它因人而異,也因文而異。一般地講,主要有如下方面:

  1、標點符號的影響。看到可停頓的標點符號,會發生兩種情況。一是不再向後看,等待讀完,甚至回味遐想,然後再看下面的詞語;二是越過標點符號,繼續向後看。

  這兩種情況,同停頓的位置與時間及停頓前後的銜接有關。

  回味遐想,用於較完整的意思之後,一般有較長的停頓。繼續向後看,用於詞語關係尚不明確、或雖明確但需緊連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在層次段落之後,在回味遐想的句子之後,不要等到停頓時間已滿,應該馬上出聲時再去看後面的詞語,這樣很容易造成思想感情上的空白;也不要在上文的思路還未展開,感彩應稍延續時就急忙看下文,那樣,上文的思想感情的運動狀態就會受到

  某些提前進入腦際的詞語的干擾,甚至會馬上中斷、轉移。這樣,朗讀便可能出現急促、慌亂的語流。

  2、由於聽者是從聲音上感知文章的,所以要求看和想非常迅捷,而讀,就要從容。這就是“速看慢讀”的意思。

  (1)速看。“速看”包含着“速想”,並用“想”把看和讀化為有機的整體。速看是一種要求,沒有絕對統一的速度。

  一方面因人而異,有的人“字斟句酌”,有的人“一目十行”。不過,正確的方法是不能過細,也不能過粗。過細,會影響朗讀的順暢;過粗,會影響朗讀的深度。

  另一方面,文章的某些部分需要快看,另外的部分又需要慢看,因此,看的速度不能一成不變。那樣會造成脱離思想感情的運動狀態,忽視了“看是為想,想中去讀”的重要性,把朗讀的“看”同閲讀的“看”混淆了。

  (2)慢讀。讀得從容,才能由己達人。“滾瓜爛熟”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它缺乏與聽者的交流,即使自己讀自己聽也缺乏體味的過程。

  為了讓聽者聽清,獲得感受、產生共鳴,“讀”一定要慢,比“看”要慢。

  朗讀的速度,一般情況下,每分鐘240字為宜,但不能用這個速度去讀每一篇文章的每一句話。這裏主要是説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太快,連滾帶爬,含混不清;太慢,渙散鬆懈,黏黏糊糊。所以,太快太慢都會使聽者生厭。

  總之,看,是迴歸自我,所以準備得越成熟,速度就越快,想得也就越準確深刻。讀,是由己達人,要適應有聲語言及於耳、入於心的特點,就要慢些。

  放鬆心身,並不是懈怠,而是能鬆能緊,需要鬆時即鬆,需要緊時即緊。而不是自始至終全緊,或自始至終全鬆。

  用聲自如,並不是完全像平時説話那樣用聲,但也不是完全脱離自己説話時的聲音,而是選取自如聲區,選取最佳音域、最佳音量。不要使用那種勉強的聲音、做作的聲音,特別不要追求高音大嗓,不要追求虛聲虛氣,不要摹仿別人的聲音,甚至改變自己自如的“本色”聲音。

  放鬆心身,用聲自如,目的是使朗讀者在朗讀過程中保持一種彈性狀態,以自身最大的優勢,表情達意,言志傳神。

  彈性狀態,是指相關器官都處於能根據朗讀需要而伸、縮、鬆、緊、剛、柔、緩、疾的積極活動的狀態。

  彈性狀態是一種運動狀態,不但能積極地推進語流,還能自覺地進行調節。如朗讀過程中發覺聲音偏高,就可以在適當時機把聲音降低一些;發覺氣息過促,也可以有意識地沉緩下來。而這種調節不會分散注意力。

  當然,彈性狀態也有自己的侷限,這侷限的範圍和程度因人而異,如有的人音量較小、音高偏低、氣息不足等。每個朗讀者都應認識自己的不足,以便揚長僻短。

  總之,在良好的朗讀狀態下,朗讀者能操控自如、心口相應地完成朗讀任務。而朗讀狀態不好,就會嚴重影響朗讀效果。

  (六)克服固定腔調

  固定腔調,是指在朗讀時使用某種固定不變的聲音形式,不管什麼內容、什麼體裁,也不管語體風格,都同樣對待,千篇一律。

  固定腔調的形成原因很多,最根本的是對朗讀缺乏正確認識。從朗讀狀態上看,一成不變的朗讀狀態,是造成固定腔調的直接原因。另外,相習相沿也是形成固定腔調的原因之一。

  固定腔調主要有如下四種:

  1、唸書腔:就是照字念音,或有字無詞,或有詞無句。詞或詞組沒有輕重格式的區分,更沒有具體感受的充實。聽不出完整的句和段,毫無思想感情的流露。

  唸書腔的主要問題是停頓多,停頓位置和時間長短都差不多,輕重音處理不當,語氣近似。如:“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

  這句話用唸書腔讀,把“今天”讀成中重格式;“是”字拖長;“開學的”讀成中中重格式;“的”不但不讀輕聲,反而讀成重位音節;“第一天”也讀成中中重格式,“一”的重音位置消失。

  可見,用唸書腔讀這句話,就會只讓人聽到“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這些割裂的詞語,聽不出詞語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更談不上語氣的色彩和分量。

  唸書腔還保留着識字的明顯痕跡,這在小學低年級中更為普遍,值得重視。

  2、朗誦式:朗讀與朗誦是不同的。朗誦要用誇張、渲染的聲音,顯得生動引人,不僅洋溢,而且音調鏗鏘。朗誦是一種表演藝術,而朗讀更為實用。因此不能用朗誦的方法去朗讀。

  除了唸書腔和朗誦式外,固定腔調還有“唱書調”和“唸經式”等,也都必須避免。

  要克服固定腔調,主要應注意如下兩點:

  一是要增強語感。所謂語感,有兩方面的含義:既是指對於語言信息接收、儲存的能力,又是指對於語言信息發出、駕馭的能力。朗讀中存在的固定腔調,同朗讀者語感較差有很大關係。因此只有增強語感,才能很好克服固定腔調。

  二是要注意狀態。要打破固定腔調,使語流符合朗讀規律,必須改變言不由衷、消極被動的朗讀狀態,加強思想感情的運動,切實把握語氣的色彩和分量,注意氣息、聲音的變化,使語言充滿活力。

;

TAG標籤:#朗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