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阿詩瑪石像簡介

阿詩瑪石像簡介

知科普 人氣:1.46W

阿詩瑪石像簡介

阿詩瑪石像,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阿詩瑪村,是中國著名的少數民族女英雄阿詩瑪的紀念碑。石像高16.98米,造型栩栩如生,非常逼真。阿詩瑪石像建於1986年,由當地群眾集資奉獻所建,是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詩瑪是一位雲南舊石器時代部落的女性首領,她經營與維護著自己的一片家園並輕易取悅族人,成為了家族和部落的領袖。阿詩瑪英勇有為,在戰爭和生活中都表現出了不屈的精神,被譽為“彝族的孫中山”。“一萬年以後,人們仍會欣賞阿詩瑪的胸懷與堅定,她的精神沒有被歲月風化。”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石林著名石象是什麼

阿詩瑪石像。小石林(阿詩瑪景區)裡最有名氣的景點當數“阿詩瑪”,由大自然風化形成的“阿詩瑪”人物石像,形象惟妙惟肖,十分生動。猶如“阿詩瑪”姑娘頭戴毛巾,胸掛首飾,揹著盛滿果實的大籮筐,昂首挺胸向前走。當夜幕降臨,彩燈映照,更是五彩斑斕,嫵媚動人。

擴充套件資料

主要景點

1、小石林

小石林(阿詩瑪景區),寬厚墩實的石壁像屏風一樣,將小石林(阿詩瑪景區)分割成若干園林。小石林(阿詩瑪景區)裡最有名氣的景點當數“阿詩瑪”,當夜幕降臨,彩燈映照,更是五彩斑斕,嫵媚動人。 

2、大石林

大石林由密集的石峰組成,有如一片石盆地。這裡的石林直立突兀,線條順暢,並呈淡淡的青灰色,最高大的巖柱高度超過40米。其中有“蓮花峰”、“劍峰池”、“千鈞一髮”、“極狹通人”、“象距石臺”、“幽蘭深谷”、“鳳凰梳翅”等典型景點,最著名的當數龍雲題詞“石林”之處的“石林勝境”,而“望峰亭”為欣賞“林海”的最佳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昆明市石林風景區

石林阿詩瑪石像怎麼看

從正面看。阿詩瑪化身石,位於昆明市東石林風景區內,從正面看是阿詩瑪,反面看是阿黑哥。石林阿詩瑪石像是石林風景區著名的景點,也是人們懷念阿詩瑪、重溫那個美麗傳說的好地方。

阿詩瑪的簡介

阿詩瑪是彝族--撒尼人的經典性傳說。聰明、善良、美麗、勤勞的農家姑娘阿詩瑪與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相愛。頭人的兒子軟硬兼施地阿支追求阿詩瑪,阿詩瑪堅決不從。阿支賊心不死,央媒人海熱帶著厚禮前去婚,又被斷然拒絕。於是 ,阿支趁阿黑去遠方牧羊之機,派人將阿詩瑪劫走。阿詩瑪乘隙將與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擲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獲訊趕回救援。途中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開出通道 ,縱馬馳騁,快速前進。阿支用盡種種威脅和利誘手段,都不能使阿詩瑪屈服。阿支惱羞成怒,正要舉鞭毒打阿詩瑪,阿黑及時趕到。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賽歌,一決勝負。阿支賽輸,但仍不甘心,又企圖用暗箭殺害阿黑。阿黑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門和大廳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眾家丁用力拔箭,箭卻紋絲不動。阿支懾服,只得將阿詩瑪釋放。阿詩瑪和阿黑喜悅地同乘一騎回家。他倆來到溪邊,下馬小憩。阿支帶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將阿詩瑪淹死。阿黑悲憤地呼喚著她的名字,但阿詩瑪已化為一座巍峨的石像,千年萬載,長留人間。正像當地民間歌手所詠唱的:"十二崖子上,站著一個姑娘,她是天空中一朵花,她是可愛的阿詩瑪。"長詩採用浪漫的具有神話色彩的詩性手法,凸顯人物的善與美、智慧與力量、勤勞與勇敢。

看了阿詩瑪石像的感想

石林風景區中,由大自然風化形成的“阿詩瑪”人物石像,形象惟妙惟肖,十分生動。猶如“阿詩瑪”姑娘頭戴毛巾,胸掛首飾,揹著盛滿果實的大籮筐,昂首挺胸向前走。

阿詩瑪是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她所處的時代是封建社會,時興包辦婚姻,也正是彝族社會興盛買賣婚姻的時代;同時,在彝族傳統社會還流行搶婚。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女性是沒有婚姻自由的。從同一時代的女性文學作品如《阿冉略》,《阿嫫尼惹》,《甘嫫阿妞》等的女性命運而言,都無一例外地沒能擺脫悲劇的下場,而且她們的控訴多於反抗,順從多於抗爭,沒有誰堅持鬥爭到底。她們的命運雖然令人同情,但激發不起人們與不合理的社會與傳統鬥爭的。相比較而言,對於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傳統習俗,只要是違背了阿詩瑪的意志,她態度鮮明,立場堅定,敢於反抗,敢於鬥爭,為爭取人身自由,婚姻自主和人生的幸福快樂的而不惜犧牲生命。她的思想行動成為婦女解放運動的楷模,她無愧婦女解放運動先驅的稱號。

阿詩瑪是什麼人,有什麼傳說

阿詩瑪是彝族--撒尼人。

小石林有一個“阿詩瑪”石,風風雨雨,她都在那裡翹首以待,等待阿黑哥的到來。

相傳土司熱布巴拉家向阿詩瑪家提親,沒有結果,便把阿詩瑪搶走。這事被阿黑哥知道了,他翻過七七四十九座山,從遠方牧場匆匆回去救阿詩瑪。回到家後,阿詩瑪已被搶走三天三夜了。他又騎上神馬跨過九九八十一條河趕到熱布巴拉家。經過幾番周折,終於救出了阿詩瑪。

阿詩瑪和阿黑哥歡天喜地,騎馬踏上歸途。他們不知走了多少路、跨過幾條溝、翻了幾座山。天黑下來了,風大起來了,為了早日到家,他們顧不上這些,還是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一陣亂風過後,天上烏雲滾滾,四野雷聲隆隆,眼看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他們只好雙雙下馬,但在黑夜裡什麼也看不見,結果兩人迷了路。這時風又大,雨又急,看是看不見,喊是喊不應。山洪下來,水越來越深,他倆走散了,誰也找不到誰。洪水漸漸退去後,阿詩瑪和阿黑哥又碰到一起,但兩人都已迷失方向。他們正犯愁時,一隻嗡嗡叫的小蜜蜂朝他們飛來。蜜蜂圍繞他們轉了三圈後,開始講話了:“嗡嗡嗡,嗡嗡嗡,今晚就來家歇,我家就在巖洞中。”於是阿詩瑪同阿黑哥朝著小蜜蜂飛的方向走去。

蜜蜂領著阿黑和阿詩瑪進了石林,這裡又溼又滑,阿詩瑪伸手想找個癩石頭扶扶,不料一下粘在了崖壁上,再也下不來了。她只好傷心地對阿黑哥說:“阿黑哥啊阿黑哥,快快想法救下我,去找白豬、白公雞,拿來祭獻神爺。”

阿黑哥聽後,又傷心又著急,他擦乾眼淚,又翻過四十九座山,八十一條河,最後找來白公雞,但是走遍九村十八寨,就是找不到白豬。沒辦法,他只好找來一頭黑豬,又到山上挖來一筐白泥巴。他把泥巴和成漿,塗在黑豬身上充白豬,這樣白豬和白雞都有了。可就在他高高興興準備回石林時,由於連日奔波太疲倦了,爬過最後一座山後,一坐下來便睡著了。這時,沒斯帕瑪(老天爺)又下起一場大雨,雨水把他從夢中澆醒,過去看豬時,黑豬身上的白泥巴早被雨水衝得乾乾淨淨。崖神祭不成了,阿詩瑪也救不下來,阿黑後悔莫及,他呼天喚地大哭一場,但崖神不鬆手,阿詩瑪就永遠粘在那塊大石頭上。天長日久,在雨水的不斷沖刷下,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那個樣子。阿詩瑪石像旁的那一池水,就是當時把白豬衝成黑豬的那場雨水積下的。

以上回答你滿意麼?

阿詩瑪是什麼民族是什麼人

阿詩瑪,是彝族撒尼人的經典傳說中的主人公。生活在叫阿著底的地方,一個貧窮的家庭中,阿爹阿媽希望女兒像金子一樣發光,因此給她起名阿詩瑪。

她漸漸地長大了,像一朵豔麗的美伊花。阿詩瑪繡花包頭頭上戴,美麗的姑娘惹人愛,繡花圍腰亮閃閃,她能歌善舞,那清脆響亮的歌聲,她繡花、織麻樣樣能。

聰明、善良、美麗的阿詩瑪與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相愛。頭人的兒子軟硬兼施地阿支追求阿詩瑪並將她關進牢籠婚,阿詩瑪堅決不從。

阿黑趕來相救,妒火燃燒的阿支,放出洪水吞噬了這對戀人。最後,阿詩瑪迴歸大自然--變成了一座美麗的石像,永駐石林。

擴充套件資料:

1、阿詩瑪以民族歌曲表現形式表現彝族人民

《阿詩瑪》是流傳在彝族撒尼人民口頭上的一支美麗的歌,是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體創作,它充分體現了撒尼人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人情。

《阿詩瑪》的原形態是用撒尼彝語創作的,是撒尼人民經過千錘百煉而形成的集體智慧結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2、阿詩瑪這個人物的影視藝術表現形式表現彝族人民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樂歌舞片《阿詩瑪》,於1982年獲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屆國際音樂最佳舞蹈片獎。

自此民間敘事長詩《阿詩瑪》搬上熒屏,開始享譽海內外。從那時起,一個勤勞善良、能歌善舞、不畏強權的阿詩瑪形象,活在了國人的心中,另有同名的香菸和景點。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阿詩瑪

阿詩瑪的傳說

從前,在阿著底地方,貧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個美麗的姑娘,爹媽希望女兒像金子一樣珍貴閃光,便給她取名叫“阿詩瑪”。阿詩瑪姑娘不僅長得漂亮,也能歌善舞,許多小夥子都喜歡她。她愛上了青梅竹馬的孤兒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節,她和聰明勇敢的阿黑訂了親。財主熱布巴拉的兒子阿支也看上了美麗的阿詩瑪,便請媒人去說親,但不管怎樣威脅利誘,都無濟於事。

熱布巴拉家乘阿黑到遠方放羊之機,派人搶走了阿詩瑪並強迫她與阿支成親,阿詩瑪誓死不從,被鞭打後關進了黑牢。阿黑聞訊,日夜兼程趕來救阿詩瑪,他和阿支比賽對歌、砍樹、接樹、撒種,全都贏了阿支。熱布巴拉惱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隻猛虎撲向阿黑,阿黑三箭將猛虎射死,並救出了阿詩瑪。

擴充套件資料:

阿詩瑪的原形態是用撒尼彝語創作的,是撒尼人民經過千錘百煉而形成的集體智慧結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它主要流傳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彝族撒尼人聚居區,分為南北兩個大同小異的流派。

《阿詩瑪》源遠流長。關於《阿詩瑪》起源時間,學界看法不一,有研究者認為萌發於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時期,形成於封建社會時期,跨越了若千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用撒尼彝語創作並以口耳相傳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流傳至今。

由於千百年來都用撒尼語傳播,直到近現代,外界才知道《阿詩瑪》。

你知道阿詩瑪的傳說故事嗎?

阿詩瑪的傳說故事很神奇,而且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石林裡面不僅有武俠,同時還有一個姑娘叫做阿詩瑪。相信很多人僅僅只是看過阿詩瑪,但是從來都沒有去過雲南。阿詩瑪是一個美麗而又善良的彝族小姐姐,她喜歡善良而又勇敢的阿黑哥。在火把節中阿詩瑪和阿黑哥兩個人訂了婚。但是地主兒子因為喜歡阿詩瑪,所以不樂意,然後就偷偷的將阿詩瑪給抓走了。

決鬥

阿黑哥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就一個人翻山越嶺去了地主家。然後通過彝族的決鬥方式,用唱山歌將地主的兒子打敗了。按照習俗,如果對歌失敗,那麼就應該放了這些人。但是反派通常都是不講道理的,而且地主兒子在看到這個場景之後就不樂意了。然後就和河神串通,放出河水將他們沖走了。洪水退去之後,阿詩瑪就變成了石人像,而阿黑哥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愛人。

忠貞不渝的愛情

但是他無時無刻都在想念著愛人,每天吃飯的時候他都會盛著包穀飯,然後端著飯碗走出門,對著石崖子大喊愛人的名字。那個石崖子石像就會應聲,然後喊阿詩瑪,直到現在大家都會試著向石崖子喊阿詩瑪,而且還能夠聽到回聲。可以看到阿詩瑪是一個悽美而又動人的故事,阿黑哥和阿詩瑪之間忠貞不渝的愛情打動了大家。

永遠流傳的故事

他們之間的美好被地主兒子給破壞了,但是他們卻沒有放棄去守護彼此。即使阿詩瑪變成了石人像,但是他一直都在陪伴著自己的阿黑哥。阿黑哥雖然失去了愛人,但是他也一直都在思念著自己的愛人。他們的這份愛情讓人感動,也讓人覺得驚天動地。他們的淳樸以及率真沒有一個好的結局,但是他們的故事卻永遠流傳在大家的心中。

阿詩瑪是什麼人

阿詩瑪是彝族撒尼人的傳說人物。

傳說:

從前,在阿著底地方,貧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個美麗的姑娘,爹媽希望女兒像金子一樣珍貴閃光,便給她取名叫“阿詩瑪”。阿詩瑪姑娘不僅長得漂亮,也能歌善舞,許多小夥子都喜歡她。

在火把節上,她和聰明勇敢的阿黑訂了親。財主熱布巴拉的兒子阿支也看上了美麗的阿詩瑪,便請媒人去說親,但不管怎樣威脅利誘,都無濟於事。

熱布巴拉家乘阿黑到遠方放羊之機,派人搶走了阿詩瑪並強迫她與阿支成親,阿詩瑪誓死不從,被鞭打後關進了黑牢。阿黑聞訊,日夜兼程趕來救阿詩瑪。

狠毒的熱布巴拉父子不肯罷休,勾結崖神,乘阿詩瑪和阿黑過河時,放洪水捲走了阿詩瑪。十二崖子的應山歌姑娘,救出阿詩瑪並使她變成了石峰,變成了回聲神。

擴充套件資料

阿詩瑪的傳承:

1、阿詩瑪的文化的傳承:阿詩瑪以民間口頭敘事的形式呈現出來,做為該地區民間文學的代表之作,在傳承和交流中多多少少也發生著變異和融合,民間文學與民間傳說所表現出來的地域性,口頭性和變異性在這部神話史詩中也體現出來。

2、阿詩瑪的故事傳承:在路南石林彝族地區,總共流傳下來的有40多個版本,每一個彝族村子,都有自己的阿詩瑪,每個版本的故事概述,結局都各有不同。

3、阿詩瑪的精神傳承:文化來源於生活,民間文學來源於民間文化生活和生產活動。亦如阿詩瑪故事中所傳達的精神思想,以成為地域民族的一種精神象徵和人生標杆,默默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勇敢的追求很好的生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阿詩瑪

阿詩瑪是哪個民族?

是彝族。

阿詩瑪,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阿詩瑪》是彝族撒尼人傳統文化的突出表現形式,寓含撒尼人的精神、信仰、價值取向,涉及撒尼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具有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研究素材的特殊價值。

歷史淵源

阿詩瑪的原形態是用撒尼彝語創作的,是撒尼人民經過千錘百煉而形成的集體智慧結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它主要流傳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彝族撒尼人聚居區,分為南北兩個大同小異的流派。

擴充套件資料:

演唱方式

撒尼民間的阿詩瑪主要以演唱形式傳播,其演唱時有不同的旋律和不同的調式。在悲傷的場景裡用帶有傷感的旋律演唱;在喜慶的場景裡,用帶有歡快的旋律演唱。

傳承人王玉芳的阿詩瑪傳唱以傳統曲調為主,內容卻不乏即興發揮。比如唱到勞動片段時,有時她會一邊編麻繩一邊唱歌,大意是好好織麻獻給國家。

小調、曲調不斷重複,歌詞時有即興發揮。這也就是王玉芳自己所說的“想怎麼唱就怎麼唱,心裡怎麼想就怎麼唱”。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阿詩瑪

TAG標籤:#石像 #阿詩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