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知科普>综合知识>i茶叶的冲泡方法

i茶叶的冲泡方法

知科普 人气:1.84W

i茶叶的冲泡方法

1、烫杯,准备一壶热水,倒入泡茶器具中浸泡,5分钟后将水倒掉,放在一旁备用;

2、置茶,先用茶匙拨取茶叶放入茶荷中,赏茶之后再从茶荷拨到茶杯中;

3、冲水,一手高提水壶,让水流缓缓下落,使茶叶随之翻滚,最后加盖闷20秒左右。

1、烫杯,准备一壶热水,倒入泡茶器具中浸泡,5分钟后将水倒掉,放在一旁备用;

2、置茶,先用茶匙拨取茶叶放入茶荷中,赏茶之后再从茶荷拨到茶杯中;

3、冲水,一手高提水壶,让水流缓缓下落,使茶叶随之翻滚,最后加盖闷20秒左右。

1. 准备干净的茶壶和茶杯,选取合适的茶叶放入茶壶中,一般每人一杯需要5-8克茶叶。

2. 将茶壶置于茶杯上方,用热水冲洗茶壶和杯子,同时加热茶壶和杯子,约20秒左右。

3. 倒掉用于冲洗的热水,将热水倒入茶壶中,浸泡茶叶约3-5秒钟,然后将茶壶口向下,倒掉茶汁,这一步是为了去除茶叶表层的杂质,使茶汤更加清澈。

4. 再次倒入热水,浸泡茶叶,这一次的时间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叶而定,通常是30秒至1分钟左右。

5. 分享茶汤,先倒少量的茶汤在各个杯子中,然后再重复一遍,直到茶壶中的茶汤全部倒入为止。

6. 冲泡过程通常可以重复2-3次,之后茶叶就失去了继续冲泡的效果,可以把茶叶倒掉,用新茶叶再次冲泡。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茶叶的泡法茶叶该怎么泡

1、首先用热水冲淋所有的茶具,既是为了清洁卫生,也可以提高茶具的温度,使后续冲泡时茶温相对稳定。温杯后沥干茶具中的水分,便可以投放茶叶,根据个人口味喜好来放即可。

2、投茶后开始注水冲泡,将沸水冲入茶具之中,以八分满为宜。前面三四泡基本上都是快速出汤,时间不宜超过10秒,后面随着冲泡次数多了,浸泡时间会适当延长。

3、出汤时需要先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上放置茶滤,以过滤茶叶渣。再由公道杯注入各个品茗杯中,此时不必急于饮用,需要先观汤色,再闻茶香,最后才啜汤赏味。

茶叶冲泡方法和技巧 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下关于茶叶的冲泡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讲的哦。

茶叶

古人对泡茶用水十分讲究,他们的选择,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水要甘而洁;二是水要活而清鲜;三是贮水要得法。

陆羽《茶经》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所指山水即是泉水。

因此古人品名茶,要用名泉之水,比如品西湖龙井就要用虎跑泉水。

在古人的茶文化中,茶与泉是不可分的。

茶叶的冲泡方法

1.煮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点茶法

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水冲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这时水融,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点花茶法

为明代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泡茶法

此法时清以至现代,为民间广泛使用,自然为人熟知。不过,中国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区别。由于现代茶的品种五彩缤纷,红茶、绿茶、花茶,冲泡方法皆不尽相同。大体说,以发茶味,显其色,不失其香为要旨。浓淡亦随各地所好。近年来宾馆多用袋装泡茶,发味快,而又避免渣叶入口,也是一种创造。饮休既是精神活动,也是物质活动。所以茶艺亦不可墨守成规,以为只有繁器古法为美。但无论如何变,总要不失茶的要义,即健康、友信、美韵。因此,只要在健康思想的指导下,作些改进是应该的。当代生活节律不断变化,饮茶之法也该越变越合理。法简易行,但过简通俗读物是韵味佳趣。古法不易大众化,但对现代工业社会过于紧张的生活,却是种很好的调节。所以,发掘古代茶艺,使再现异彩,也是极重要的工作。

据说福州茶艺馆已恢复斗茶法,使沫饽、重华再观,实在是一雅举。谈饮法,不仅讲如何烹制茶汤,还要讲如何分茶。唐代以釜煮茶汤,汤熟后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时沫饽要均。宋代用点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点;也可以用大汤钵,大茶筅,一次点就,然后分茶,分茶准则同于唐代。明清以后,直接冲泡为多,壶成为得要茶肯。自泡自吃的小壶固然不光,但更我的是起码能斟四、五碗的茶壶。所以,这种壶叫作茶娘式,而茶杯又称茶子。五杯至十几杯巡注几周不停不撒,民间称为关公跑城。技术稍差难以环注的也要巡杯,但需一点一提,也是几次才均匀茶汤于各碗,引谓韩信点兵。

茶叶是怎么冲泡的?

随着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喝茶也越来越受到欢迎。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许多人可以追求更好的茶。不过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是“很好”的茶,怎么泡出来也就那么回事呢?

这里,我们来深入地说说“泡茶”这件事。01

泡茶的实质

茶叶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工序叫做揉捻,就是以机械力作用于茶青,按压、揉搓,使叶片里的风味物质——如带来苦、涩、鲜、甜、香的物质——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果胶质和茶多糖类,一部分被带到了叶片表面,一部分保留在叶片中,这样在泡茶时,先是叶片表面的可溶性物质溶解在水里,继而叶片里面的物质移动到叶片表面,然后再溶解到水中,形成有一定黏稠度的、滋味丰富的茶汤。也就是说,泡茶,实际上是一个物质溶解的过程,水为溶剂,可溶性的风味物质为溶质,溶质溶解的量,决定了茶汤的浓度;溶解的速度,影响了茶的耐泡度;各种物质溶解得是否和谐,影响茶汤的适口性。

风味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量、溶解速度和平衡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茶叶的老嫩、茶条完整还是细碎、揉捻的紧结还是疏松,以及水浸出物总量的多少。当然也会受到水温、放多少茶叶、浸泡时间、甚至泡茶容器的形状等因素的影响,情况非常复杂,很难一言以蔽之。

以前,普通人家喝的茶叶,大多档次不高,原料相对比较成熟甚至粗老,叶片不容易吸水下沉,叶片里的可溶性物质少,且不容易溶解到水中,所以要多放茶叶,并且用刚烧开的沸水冲泡,才能泡出滋味。在那个物质不甚丰富的年代,食物的浓度高就意味着好啊!

现在,制茶技术不断精进,茶叶品种也很丰富,人们的茶叶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都提高了,各种档次的茶叶都能喝到,很多优质茶叶,一味地多放茶开水泡,并不利于风味的表达,茶汤浓强但协调不足。

要想每种茶叶都泡好喝,是要下点小功夫的,中国茶品种丰富,同一个品种恐怕还有好几个级别,需要反复冲泡实践比对,才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方法,所谓熟能生巧嘛!

如果把泡茶比喻成一支交响乐队,那么泡茶者就是指挥,好喝的茶如同好听的乐曲,泡茶的过程,便是驾驭的过程。

02

怎样才能泡好茶

首先我们要确认,怎样才算把一泡茶“泡好”了。好喝、这款茶应有的品质特征表达出来了、好的风味能够维持相对长的时间,应该是“泡好”的三个基本指标。

泡好一款茶,首先要了解泡茶的“三要素”——置茶量、泡茶水温和浸泡时间。

初学泡茶的人经常为壶里放多少茶而发愁,茶叶放少了茶汤寡淡没滋味,放多了茶汤苦涩影响口感。泡茶高手常用“茶水比”这个术语来描述茶叶的用量,就是茶叶和水(其实是指茶具的容积)的比例。

在用专业器具和方法泡茶时,通常的茶水比在1:15—1:25之间,因茶叶特性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的绿茶、黄茶、白茶、红茶和花茶,可以选择1:25这个比例,即1克茶叶配25毫升的水。如果茶壶或盖杯的容积是100毫升,放4克茶叶,泡出的茶汤浓淡适中。乌龙茶和黑茶往往追求浓厚口味, 采用1:15茶水比的时候比较多。

如果是日常闷泡法泡茶,茶水比多在1:50—1:100之间,而煮茶呢,因为持续的高温,茶叶就要再少放一些,以1:150—1:200的茶水比为宜。

以上数据虽然精准,但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比如有时候我们无法得知泡茶壶的容积,就只好用简单的目测法,来确定放多少茶叶来。对于茶壶和茶杯来说,它的容积和高度是呈正比的,以容积不超过400毫升的壶或杯子为例,外形紧细或者近球形的茶,置茶量以铺满容器底部、厚度约0.5厘米为宜;如果比较疏松的茶,厚度在1-1.5厘米之间比较适中。

确定好茶叶量,泡茶水温也是有讲究的。通常形容不同水温的术语有:

高温水,指90-100℃的水;中温水,指90℃~80℃的水;低温水,指80℃以下的水。还有常温水、冰水等等。

大致的规律是,水温高,茶香明显,茶汤滋味浓强,容易显苦涩;水温低,茶香不高,茶汤滋味柔和但容易寡淡显水味。多数绿茶原料较嫩,咖啡因含量高,容易泡苦,用低温水泡比较好。红茶、白茶、花茶及黑茶,用中温水泡就很好喝,但像乌龙茶、普洱生茶和一些老茶,最好用高温水冲泡,才能使它们特有的风味尽情展现。对苦味和咖啡因比较敏感的人,可以尝试用温热水、甚至冰水来泡茶,损失一些香气,但茶汤几乎是不苦的。

总之,泡茶水温同烹饪的火候一样,可以根据茶叶特点和我们想要的风味进行调整。冬天泡茶,由于环境温度低、茶具散热快,泡茶水温可以比平时略高。刚从冰箱里取出的茶叶温度较低,第一泡的水温可以提升一个级别,第二泡恢复正常。如果茶叶比较碎,甚至茶末居多,泡茶水温可以降一个级别,减轻苦涩。

茶泡的好不好,和每一泡的浸泡时间有很大关系。在专业泡茶的场景中,当置茶量、水温都是固定值,浸泡时间便成了泡茶高手们的角力点,单位精确到秒。

绿茶、乌龙茶和普洱生茶,风味易受浸泡时间的影响,所以在练习冲泡这些茶的时候,要先学会心中默默数秒,有时候差四五秒,茶汤滋味就有很大差别。白茶、红茶和黑茶,对浸泡时间更宽容一些,浸泡40秒还是60秒,差别不是很大。总之,专业泡茶,是以“秒”为单位来计算泡茶时间的。

如果是日常闷泡法,茶叶放的少了,浸泡时间自然就要长一些,以分钟计,高温水冲泡的话,一般3-5分钟比较好喝。如果是冷泡,浸泡时间就要按小时计算了,1个小时—4个小时之间,茶汤比较容易好喝。

最后,茶叶耐不耐泡,即一定份量的茶叶,能跑几次、几水或几杯,其实是和茶叶等级、置茶量、水温和每一泡的浸泡时间有关,泡茶高手,常常能够把一款茶冲泡更多次数、茶汤依旧协调好喝,这是需要长期实践、不断比对琢磨,才能达到的境界。

03

泡茶最好用什么茶具

泡茶是个技术活儿,最终目的是借助适当的器具和方法,把茶水泡好喝。而喝茶又是一件生活化的事情,不同生活场景下,其实都可以泡茶喝茶,方上略作调整即可。

如果对茶叶进行专业品鉴,从色香味形各个方面鉴赏茶叶的美,可以用紫砂壶、瓷壶或瓷质泡茶盖碗来泡茶,紫砂壶保温又透气,比较容易把茶泡的香韵平衡、特质尽现。瓷质盖碗虽然持握上有一定难度,新手容易被烫到,但浸泡时间好掌握,揭盖闻香比较方便。瓷壶介于两者之间,虽然冲泡的表现力不如紫砂壶,但一把壶什么茶都能泡,维护上不用像紫砂壶那么小心翼翼,倒也是个巨大的优点。

如果在办公室泡茶,可以使用带过滤内芯的泡茶杯,茶叶放在滤芯内,泡上一两分钟可以把滤芯连茶叶一起取出来,此时的茶汤保持在一个适口的浓度,不会因为茶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而变得浓度过高不好喝,这叫“茶水分离”。办公室的忙碌没有规律可循,有时候刚泡上一杯茶就去处理公务了,等想起来喝茶,这杯茶已经又苦又涩难以下咽了。所以,在办公室泡茶,宜使用可以茶水分离的泡茶杯,又不会显得太过高调。

日常生活中,人比较多的时候泡茶,可以用三才杯或者大容积的茶壶泡茶。三才杯指的是直接喝茶用的盖碗,每个人人手一杯,蓄水、饮用随个人心意,但三才杯不适合泡白茶或者乌龙一类叶片比较大或者舒展的茶叶,泡绿茶、红茶和花茶都还是不错的。大容积的茶壶,无论是瓷壶、紫砂壶还是玻璃壶、铁壶或银壶,聚会时使用比较方便,只要把置茶量和浸泡时间计算好,一次能泡出很多适口的茶汤,主宾从容。

出门在外,旅途劳顿,喝茶是一种很好的减轻疲劳、补充水分的方式。但是,旅行毕竟不方便携带易碎品,热水也不一定走哪儿都有,便携式的保温杯,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了。只要是正规产品,保温杯泡茶是安全的,只是茶叶长时间浸泡在高温水中,容易苦涩浓强。所以,旅途中用保温杯泡茶时,可以进行三个方面的调整,一是少放点茶叶,茶水比以1:250为宜,二是可以把保温杯里的水温调整到80°C以下,三是可以选择原叶袋泡茶,或者将茶叶装进无纺布小茶袋,再放到保温杯里冲泡,方便饮用和清理。另外,保温杯还特别适合做冷泡茶,尤其是盛夏时节,一口沁凉的冰茶入口,爽酷极了。

04

泡茶用什么水好

泡茶用水首先要符合食品安全中有关饮用水的要求,干净卫生,各项指标合格。从这点来说,在户外自然环境中接取的山泉水、湖泊溪流水这些没有经过净化和检测的水,泡茶时煮沸时间要稍微延长一点,而且这些水要随用随取随烧,不要储藏,以免微生物大量滋生。

泡茶的水对茶叶风味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硬度和酸碱值(pH值)。

水的硬度主要指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的含量,包括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碳酸氢盐[Ca(HCO3)2、Mg(HCO3)2]所形成的硬度,这些硬度经加热之后可以分解成沉淀物从水中除去,所以被称为暂时硬度。而非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和盐等盐类所形成,这类硬度不能用加热分解的方法除去,所以称为永久硬度,如CaSO4、MgSO4、CaCl2、MgCl2、Ca(NO3)2、Mg(NO3)2等。

我们暂且以碳酸钙浓度表示的硬度把水大致分类:

· 0~75mg/L 极软水

· 75~150mg/L 软水

· 150~300mg/L 中硬水

· 300~450mg/L 硬水

· 450~700mg/L 高硬水

· 700~1000mg/L 超高硬水

· >1000mg/L 特硬水

泡茶使用极软水、软水和较低硬度的中硬水,都是不错的选择,后面几种水质过硬,即水中钙镁离子含量太高,会影响茶香的释放,也会影响风味物质的溶出,令茶汤或寡淡、或苦涩。比如自来水,硬度一般介于硬水和高硬水之间,泡出的茶香气和滋味至少降低了两三个档次。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山泉水和矿物质水硬度也非常高,它们喝起来是很好的水,有的售价不菲,但并不适合泡茶。

如何获知水的硬度呢?可以购买一支检测水的硬度计。一般来说,硬度计显示数值在200以内的水,都可以放心地用来泡茶。

硬水可以通过煮沸去除一部分硬度,也可以使用活性炭吸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使用纯净水等软水泡茶,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茶叶的色香味。

酸碱度描述的是水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用pH来表示。热力学标准状况时,pH=7的水溶液呈中性,pH<7者显酸性,pH>7者显碱性。水中含有一些离子,所以有的水呈弱酸性,有的水呈弱碱性。

泡茶用水的pH值主要通过茶多酚的变色而对茶汤颜色有些许影响。同样一款茶,同时用弱酸性水和弱碱性水冲泡,前者汤色浅谈明亮,后者汤色略深一点,而对滋味的影响差异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如果泡汤色原本就浅淡的茶叶,如绿茶、黄茶、轻发酵的乌龙茶等,可以选择弱酸性水,而泡红茶、老茶这类汤色偏深的茶,不妨选择弱碱性水,使汤色更加红浓明亮。

水中铁离子的含量,也会影响茶汤的颜色和滋味。铁离子含量过高时,茶汤寡淡失衡,冷却后还会在表面形成一层褐色的薄膜状沉淀物,很不好看。水管生锈、煮水器镀层破损生锈等情形下,水中铁离子容易超标,因此再次印证了“铁壶煮水可以补铁”等说法是无稽之谈。

茶叶的正确冲泡方法

茶叶的冲泡:

1 、洗盖杯,汤杯底使其有温度;

2 、放入茶叶,同时盖着杯盖甩动几下,再闻干香;

3、第一次冲水用开水,同时冲水时速度迅速;

4 、快速的出水,尽可能的把水倒干净;

5 、到入杯子,洗杯;

6 、观其汤色,闻其香,这样洗茶步奏就结束了;

7、第二次泡茶讲究的是品其口感,水温要把控在85度左右;

8、在盖杯中停留的时间在20s左右即可;

9、出水时速度要快,同时要尽可能的把茶倒出;

10、倒茶讲究的是每个杯子要均匀,以客为主,同时只能最多倒到8层满;

这次在观其色,闻其香,品其韵,那么茶叶的基本泡法就是这样,因每泡茶叶不同的特点泡茶水温和静止时间都要把握的当

茶叶怎么冲泡 茶叶冲泡方法

1、用沸水冲泡,注意控制温度

刚烧开的水温度高,可使茶叶中不耐高温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等)大量破坏,并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温宜按茶叶老、嫩来分,老茶可用95℃的开水直接冲入;嫩茶则应低些,80℃左右比较适合。

2、第一次茶要过滤

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污染,茶叶表面总残留一些农药,相应的头遍茶农药等有害物质浓度也高。所以应让头遍茶水发挥“洗茶”的作用,弃之不饮。

3、同一茶叶不要泡多次

茶宜常饮而不宜多饮,应随饮随泡,不要搁置太久。茶叶泡的过久,内中很多对人体不利的物质被泡了出来。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脂、芳香物质等可以自动氧化,不仅茶汤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尝价值;同时由于茶水搁置时间太久,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茶水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多,而影响卫生。茶泡三四杯后就没有再泡的必要了。

4、合适的茶水比   

茶叶和水的比例因茶叶的种类及喝茶者的浓淡喜好有所不同。绿茶的茶叶与水的比例一般以1∶50为宜,常用150毫升的水冲3克茶叶,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红茶的茶叶与水的比例与绿茶相当。黑茶的茶叶用量一般是绿茶的2倍,即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25。乌龙茶的投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

5、选择茶具   

选对茶具是泡茶、赏茶、品茶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冲泡绿茶时可以根据茶叶的品质选杯子,品相好、细嫩名贵的绿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可以使用透明玻璃杯,以便欣赏“茶舞”。一般品质的茶叶可以用瓷杯,泡绿茶不要盖杯盖,否则茶汤容易变黄。红茶为了观色,也可用玻璃杯或是用白色瓷器衬托其红色茶汤,但不同的是,使用盖碗杯冲泡更能发挥红茶的浓郁香气。乌龙茶也适合用盖碗杯冲泡,方便闻香和赏叶底,还可以用紫砂壶来冲泡,能使茶汤醇厚,香气不散。普洱茶一般用紫砂壶、盖碗杯都可以。

茶的泡法的正确方法

1、冲泡茶时,不用滚水,宜将开水稍微放一会儿,待温度降至80°C左右再冲泡;

2、若是冲泡茶粉,用50℃左右的温开水冲泡即可。绿茶不可泡得太浓,不然会影响胃液的分泌;

3、若是冲泡老茶,用95°C的开水冲泡。

一、泡茶注意:

1、冲泡茶叶第一泡不要喝,冲了热水后摇晃一下即可倒掉,这叫洗茶。

2、冲泡好的茶汁要在30~60分钟内喝完,因为时间过长茶里的营养成分会变得不稳定。

3、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喝茶最好用冷开水浸泡,因茶叶中的抗糖尿病成分不耐温。

二、泡茶用水:

水质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茶汤之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古人十分注重泡茶用水之选择。

1.水要甘而洁。

2.活而清鲜。

3.储水要得法;容器要洁净,忌晒阳光。

4.感官指标:色度不能超过15度、浑浊度不能超过5度,不得有异味、异色及肉眼可见物。

5.化学指标:正常PH值为6.5〜8.5,总硬度不能高于25度。

6.氟化物不能超过1.0毫克/升,氰化物不能超过0.05毫克/升。

7.细菌总数在1毫升水中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在1升水中不得超过3个。

各种茶叶的正确冲泡方法

茶的不同冲泡方法
绿茶:用80℃~85℃的水冲泡,现泡现饮。绿茶属于非发酵茶,比较常见的有西湖龙井和碧螺春。这种茶比较嫩,不适合用开水冲泡。适宜温度为80℃~85℃,茶水比为1:50,冲泡时间为2~3分钟。现在泡着喝最好。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茶多酚会被破坏,茶汤不仅会变黄,而且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消散。最好用瓷杯冲泡绿茶。冲泡时,先用1/4的水湿润茶叶,然后用水冲洗20秒或半分钟。一般绿茶是不盖的,不然茶汤会变黄。
红茶:先用热水泡一杯,再用开水冲泡。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常见的有高档功夫红条茶和红碎茶。与绿茶不同,高水温浸泡能促进有益成分的溶出。所以红茶最好用刚烧开的水冲泡,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冲泡时间3~5分钟。高档功夫红茶可冲泡3~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2次。最好用玻璃杯冲泡红茶,这样可以享受茶叶在水中的翻滚和舒展。具体方法可采用浇注法。先在杯中倒入约1/10的热水烫杯,然后倒入3-5g茶叶,再沿玻璃壁倒水冲泡。盖上红茶,让它更香。
乌龙茶:用开水多次冲泡。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泡乌龙茶最好用专业的茶壶或者有碗盖的杯子,而且要用100℃的开水。乌龙茶抛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比用的壶或碗多一半或一半以上,泡好后盖上盖子。泡乌龙茶的时候,旁边要有一个水壶。水开了,要马上倒,第一泡要倒出来。你可以用倒出来的水把所有杯子都弄湿,然后倒进开水里喝。乌龙茶可冲泡多次,品质好的可冲泡7-8次,冲泡时间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红茶:先把茶叶洗干净,然后用开水冲泡。红茶是后发酵茶,在储存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仍能自然陈化,在一定时间内越陈越香。以普洱茶为代表的红茶,也要用100℃的开水冲泡。第一次冲泡红茶时,用10~20秒快速洗茶,即先将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稍后倒掉水,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既过滤掉了茶叶中的杂质,又使茶汤更加醇厚。后续冲泡时间一般为2~3分钟。普洱茶一般用专业茶具冲泡,如茶壶、茶杯,用量一般是绿茶的两倍。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为了保持茶叶的清香,最好使用金属离子含量低的“软水”,比如纯净水、优质矿泉水等。
再爱也不要喝变质的茶
茶叶不易妥善保管,容易吸潮发霉,而有些人出于对茶的爱,又舍不得扔掉发霉的茶叶。变质的茶叶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病菌,绝对不能食用。如果优质茶叶浸泡后放置时间过长,茶汤也会因氧化和微生物繁殖而变质,这样的茶不能再喝了。
头道茶
因为现代茶叶在种植、加工、包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农药、化肥、粉尘等物质的污染。第一口茶其实就是洗茶的水,所以要尽快冲进开水,这样泡出来的茶才是最卫生的茶。焦茶
炒多了的茶叶失去了营养,味道不好。
茶叶冲泡时间长
如果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脂类、芳香物质等会自动氧化,不仅使茶汤颜色变深、口感变差、香气降低,还会失去其品尝价值;而且由于茶叶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P和氨基酸因氧化而减少,茶汤的营养价值也大大降低。同时,由于茶汤搁置时间过长,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茶汤中的微生物(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多,非常不卫生。
凉茶
茶宜湿热饮之,而凉茶有寒滞痰积之弊。也就是说,温茶、热茶能使人思路清晰,耳聪目明;凉茶对身体有寒凝血瘀的副作用。

茶一般是用高温水冲泡的,但是水温太热就不能喝了。太热的茶刺激喉咙、食道和胃。如果长期喝太热的茶,可能会引起这些器官的病变。根据国外的研究,经常喝温度超过62摄氏度的茶的人更容易损伤胃壁,患胃病。喝茶的温度应该在56摄氏度以下。
跨味茶
有些味道是有毒的,比如油漆和樟脑。
浓茶
浓茶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茶碱等。,很气人。喝浓茶会导致失眠、头痛、耳鸣、头晕,对胃也不好。有的人喝了会有呕吐感。
隔夜茶
尤其是已经变味的茶,即使没有变味,大部分还是会滋生和滋生大量的细菌。因为茶叶含有大量蛋白质,大部分不溶于热水,残留在茶叶中。水温高了,茶叶上的蛋白质就会腐烂。放置一夜后,会有一种酵素菌。同时,茶叶中残留的大量单宁酸会变成具有刺激性的强氧化物,刺激肠胃,引起炎症。所以隔夜茶不适合喝。
当然,一成不变的隔夜茶还是有它的医疗作用的。比如隔夜茶富含酸和氟化物,可以防止毛细血管出血;如果患有口腔炎、舌痛、温疹、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生疮脓肿,可用隔夜茶治疗;眼睛发红或经常流泪,每天多次用隔夜茶洗眼能起到奇效;每天早上刷牙前后或饭后,漱口几口隔夜茶,不仅可以口气清新,还可以坚固牙齿,等等。
老人不宜喝生茶
所谓生茶,是指杀青后不经揉捻直接烘干的焙炒绿茶。这种茶外观自然翠绿,成分与鲜叶所含成分基本相同。低沸点醛醇类化合物转化挥发不多,香气严重绿。老年人喝这种绿茶,对胃黏膜刺激很大,喝后容易胃痛;年轻人喝酒后也会感到胃部不适,也就是俗称的“刮胃”如果误买了这种生茶,最好不要直接泡。可以放在不油腻的铁锅里,用文火慢慢煎,烤去绿气,产生微微的栗子香味后再喝。

正确的泡茶方法?

泡茶小技巧有哪些?

茶的冲泡方法和步骤怎样冲泡茶

1、绿茶:用80℃~85℃水冲泡,现泡现饮。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比较常见的有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这类茶比较细嫩,不适合用刚煮沸的水泡,以80℃~85℃为宜,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佳,冲泡时间为2~3分钟,最好现泡现饮。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茶汤不但会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散失。冲泡绿茶最好用瓷杯。冲泡时先用1/4水把茶叶润一润,过20秒或半分钟再冲水饮用,泡绿茶一般不盖盖子,否则茶汤会发黄。

2、乌龙茶:用沸水多次冲泡。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泡乌龙茶最好用专业的紫砂壶或盖碗杯,并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乌龙茶的投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盖。泡乌龙茶时边上要有个煮水壶,水开了马上冲,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润一下,然后再倒入开水冲泡饮用。乌龙茶可冲泡多次,品质好的可冲泡7~8次,每次冲泡的时间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3、黑茶:先洗茶,再沸水冲泡。黑茶是后发酵茶,在储存中仍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自然的陈化,在一定时间内,还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冲泡时也要用100℃的沸水。第一次冲泡黑茶,要用10~20秒钟快速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儿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不仅滤去了茶叶的杂质,而且使泡出的茶汤更香醇。后续冲泡时间常为2~3分钟。普洱茶一般用专业的茶具来泡,紫砂壶、盖碗杯都可以,投放量一般是绿茶的2倍。

4、红茶:先用热水烫杯,再沸水冲泡。红茶是全发酵茶,常见的有高档工夫红条茶和红碎茶。与绿茶不同的是,高水温浸泡能够促进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冲泡时间以3~5分钟为佳,高档工夫红条茶可冲泡3~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2次。最好用玻璃杯来冲泡,这样能欣赏到茶叶在水中的翻滚舒展。具体方法可使用中投法,先在杯中倒入大约1/10的热水烫杯,再投入3~5克茶叶,然后再沿玻璃杯壁倒水进行冲泡。泡红茶要盖上盖子,这样茶香会更浓郁。

茶叶怎么泡 茶叶冲泡方法介绍

1、温具,将茶杯洗净,用开水稍微烫过,此为温杯。

2、置茶,将茶叶放入高温烫过的茶杯中,用85摄氏度的开水冲泡,水量盖过茶叶稍多一些即可,等茶叶舒展片刻,将水倒掉。其目的是使茶叶完全苏醒过来,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并且茶叶中的一些杂质,碎末,此时也随之流出,使得下一步冲泡的茶质将更清新,洁净。

3、冲泡,可适当提高水壶的位置,由上而下,水流如瀑布一般落入杯中,叫杯底的茶叶泡个澡。注意泡茶的水温80-90度为好。

4、倒茶,待茶汤凉至适口,且慢慢品尝。

TAG标签:#冲泡 #茶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