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生活妙招>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知科普 人氣:2.37W

一、1763年,科學家羅蒙諾索夫首先表明觀點:石油起源於植物。 二、1876年,化學家門捷列夫提出了“碳化説”。他認為,地球上有豐富的鐵和碳,在地球形成初期,它們可能化合成大量碳化鐵,以後又與過熱的地下水作用,就生成碳氫化合物。

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石化油和生物沉積變油兩種學説,後者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這裏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無機成因説

碳化説:

1876年化學家門捷列夫:石油是地下深處的金屬碳化物與下滲的水相互 作用所生成。生成的石油蒸氣在衝向地殼的過程中冷凝形成油氣藏。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説,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 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第2張

宇宙説:

1889年索柯洛 夫:碳氫化合物是宇宙所固有的,在地球處於熔融階段時即已存在於氣圈之中了,以後地球 冷卻被吸附凝結在地殼上部形成油氣藏。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屍體,生物的細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則是由碳、氫、氧等3種元素組成的。生物遺體沉降於海底或湖底並被淤泥覆蓋之後,氧元素分離,碳和氫則組成碳氫化合物。 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發現3000種以上的碳氫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第3張

巖漿説:

蘇聯庫德樑採夫(1949,10),在紀念宇宙説六十週年時突然由有機説的觀點轉變 為無機説,認為地球深處的巖漿中,含有C、H,還有O、N、S及石油中其他灰分元素。 在6000℃—12000℃下,C、H可形成甲基,到3000—4000℃可形成次甲基,隨着温度降低, 可形成甲基,最後形成甲烷,甲炔基可聚合形成各種烴,在温度、壓力適合時形成石油。

煤炭形成主要是以森林植被為主,是在冰川期時,雪崩埋在地下的森林炭化得來的!(所以一般在山區地區容易形成煤。) 石油主要是海洋和大面積低窪地區(如大面積的湖泊)為主,主要是大量的藻類和含油植物和動物屍體為主! 煤是一種可燃的黑色或

其證據是:巖漿巖、變質巖中相繼發現油氣藏,但是不排除有百分之一的石油天然氣來自於無機成因。

1、煤炭是千百萬年來植物的枝葉和根莖,在地面上堆積而成的一層極厚的黑色的腐植質,由於地殼的變動不斷地埋入地下,長期與空氣隔絕,並在高温高壓下,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積巖,這就是煤炭的形成過程。 2、經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第4張

有機成因也就是乾酪根生烴理論

1、石油的形成: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屍體,生物的細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則是由碳、氫、氧等3種元素組成的。生物遺體沉降於海底或湖底並被淤泥覆蓋之後,氧元素分離,碳和氫則組成碳氫化合物。 大量產生碳氫化合物的巖石即稱為“石油源巖

一種分子式未定,有固定的化學成分,主要由C、H、O和少量S、N組成,沒有固定的分子式和結構模型。Durand等對世界各地440個乾酪根樣品的元素分析結果表明,平均C佔76.4%,H佔6.3%,O佔11.1%,三者共佔93.8%,含有苯環,羥基,羧基,碳碳單雙等官能團。

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巖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巖,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第5張

生物遺體在缺氧和和富含H2S的還原環境中,經過細菌的分解作用,使富含脂肪和蛋白質的有機質遺體分解為微小的富含C、H的有機團——乾酪根,並與泥質混合形成腐泥。因大量沉積物覆蓋而埋藏於地下深處(1500~3000m)的腐泥,在一定的温度(60~150℃)和壓力(300Pa)條件下,其中的乾酪根發生熱降解形成石油。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説,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 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第6張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石油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説,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

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擴展資料:

性質

具有代表性的大慶石油屬低硫石蠟基石油,已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431366364開採酌石油以低硫石蠟基居多。這種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高,凝點高,能生產出優質的煤油、柴油、溶劑油、潤滑油及商品石蠟,直餾汽油的感鉛性好。

有的石油硫含量高,膠質含量高,屬含硫石蠟基。其直餾汽油餾分產率高,感鉛性也好。柴油餾分的十六烷值高,閃點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經精製後可生產輕柴油與專用柴油。潤滑油餾分中,有一部分組分的粘度指數在90以上,是生產內燃機油的良好的原料。

有的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較高,屬低硫環烷一中間基。其汽油餾分感鉛性好,且也富含環烷烴與芳香烴,故也是催化重整的良好原料。柴油餾分的凝點及硫含量均較低,酸度較大,產品需鹼洗。減壓渣油經氧化後可生產石油建築瀝青。

另有些低凝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也低,屬低硫中間基。適於生產一些特殊性能的低凝產品,同時還可提取環烷酸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石油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石油的用途十分廣泛,如果沒有石油的話,整個社會都會陷入混亂之中。所以石油被人們稱為“國發經濟的血液”、“黑色的金子”。

在遠古時代,地球上草木繁盛,飛鳥走獸在自由自在地尋找食物。後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的森林被埋進了地底,許多動物的屍體也被一起埋了進去。

經過幾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歲月,地底下的動植物逐漸在高温高壓的自然條件下,演變成液體的石油,並且透過砂土彙集在一起,這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63039就形成了地下油田。

人類使用石油作燃料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1400年前,我國人民就已開始開採石油,用來照明、煮飯。不過古代人不把它叫石油,而叫做“石漆”、“石脂水”、“猛火油”。一個叫唐蒙的人寫了一本書《博物記》,裏面就提到甘肅南部的山中,有一種會流出“水”的山巖。這種山巖形成一些像竹籃大小的坑,坑裏流出來的“水”像肉湯一樣肥膩,用火一點就會燒着,這就是被古人稱為“石漆”的石油。

“石油”的名字,是宋代科學家沈括給起的。有一年,沈括到甘肅、陝西一帶考察,當晚住在老鄉家裏,老鄉為沈括點上石油作燃料的油燈。沈括看到這種油燃着時煙很大,於是他就把這些煙炱收集起來,製成了墨汁。沈括對自己的發現非常滿意,認為自己的這項發現一定會被人們廣泛採用。他把這件事記錄在他寫的《夢溪筆談》一書中,並正式將這種油取名為石油。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黏百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度。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問於化石燃料。目前對石油的形成有兩種説法:一種認為石油是在基性巖漿中形成的;另一種説法是由各種有機物如動物答、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版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權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是埋藏在地下千萬年前的有機質,經歷了長期的演化才變成復的。

石油形成的原因是自然科學領域和石油地質學界爭論最激烈,也最富挑戰性的問題之一。這不僅因為石油的成分複雜,而且大部分是流體,能夠流動,它們在地下的儲藏地往往不是其制“誕生地”——是經過運移才聚集的(天然氣更是如此)。這與其他的煤、鐵等礦產顯著不同。從18世紀70年代至今,人們對石油的成因先後提出了幾十zd種假説。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被人們稱為“黑色的金子”,它對於人類而言是生存攸關的重要能源。

石油是由地質時期的動植物的遺體在地下高壓高温及微生物作用下,經過漫長而複雜的化學變化逐漸形成的一種較為黏稠的液體礦藏,它也是原油及原油的加工產品的總稱。凡是從油田開採出來還沒有經過加工處理的石油叫做原油。原油通常情況下是深褐色、黑色的,但是,也有綠色,甚至無色的原油,這主要由開採地的特質所決定,原油不溶於水,有特殊的氣味,密度也比水小,溶、沸點不固定。

石油大多在地下(或海底)深埋着,它屬流體礦物,所以通常只需打豎井之後通過採開採。在打成一口油井的初期,由於地層下有很大的壓力,油層內的石油經常受壓力驅使而自動向上噴,這時就可以採用“自噴採油法”採油。自噴採油不但設備簡單、管理方便,而且開採經濟,產量也高,是當前較為理想的採油方式,一般採用先進技術且條件好的油井可保持幾年、有時會保持十幾年的自噴形式。已過自噴期的油井或油層壓力較低,石油只能夠流入井裏但卻沒有能力再往地面上噴射,此時要採用機械採油方法亦即通過安裝在井上的俗名叫“磕頭機”的抽油泵往上抽油。使用磕頭機抽油的油井也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維持一定的產量。

現代生活一刻也離不開石油,它是工業的血液,是最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而西亞則是世界上的最重要的石油產區。

根據*漂移學説的解釋,西亞原本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經過滄海桑田的多次變化之後,古地中海的範圍漸漸縮小,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帶來的泥沙也在不斷地縮小波斯灣的面積。以波斯灣為中心的淺海地區是一片古老台地,這些地區主要進行的是升降運動,它們的褶皺運動非常平緩。升降運動形成4000~1.2萬米的非常厚的沉積層。從結構上看,因為褶皺運動不是十分強烈,所以形成一系列平緩而巨大的簡單穹隆或背斜構造,這種構造對貯油貯氣極為有利。例如舉世聞名的沙特加瓦爾背斜構造,長240千米,寬35千米,這裏形成了原油儲量達到100億噸以上的聞名遐邇的加瓦爾油田。

西亞的緯度偏低,它的這種緯度偏低的地理條件造成生物數量相當繁多;西亞地區所擁有的“兩河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431363061”、廣闊的淺海的大量泥沙形成相當良好的還原環境;平緩的地質構造和沉積層為原油的儲備提供了優良的儲油條件,這些就是西亞成為世界儲油最豐富地區的自然原因。

TAG標籤:#石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