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健康養生>小寒養生五大講究是什麼?

小寒養生五大講究是什麼?

知科普 人氣:2.17W

注意做好冬至養生的準備喲!古人對冬至的説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 中醫學認為“天人相應”,冬至到小寒、大寒的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在此期

小寒養生五大講究是什麼?

小寒,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標誌着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當太陽到達黃經285°(小寒)時,對於神州大地而言,標誌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來了。那麼,小寒養生有哪些講究呢?

小寒節氣養生“棗”之道 上火吃棗等於火上澆油 大棗對於人體的保健養生好處大家都 對於大棗,有哪些禁忌誤區需要注意呢?下面針對這個問題回答一下大家的疑問,特別是很

1.忌食生冷辛辣

小寒是與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相比較而言,“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 養生就顯得非常重要,那麼小寒如何養生呢? 多吃温熱食物、梨、臘八粥 這個時期,雖是

胃部就像一個纖弱的嬌小姐,十分的嬌貴,稍有不注意就容易引發它的不滿。冬天天氣本身就很寒冷,一些生冷的食物寒性更大。在這個時候吃的話容易直接刺激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縮,輕則引起食慾不振,重則還可能會導致嘔吐、抵抗力降低等等。同理,辛辣的食物一樣是具有強刺激性的,大量食用容易導致急性胃炎的發生。

根據中醫理論,24節氣中的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同的養生重點,今天是小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在這段時間裏,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又該有選擇地攝取哪些食品來保養自己

2.規律進食才健康

第三,運動時務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陽氣外泄。情志養生:動靜結合,保精養神中醫 真氣從之”狀態,方可使心神安靜自如,含而不露,祕而不宣,給人以愉悦之美。小寒時節寒

現代人,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經常是忙的忘了吃飯,或者是即使很餓也無法抽空去吃飯。長此以往,是對胃部的最大刺激。尤其在冬季,胃部本身就容易發病,如果再不能飲食規律的話,就更容易引起胃酸分泌異常,加重胃部的負擔。因此,每天按時有規律的吃飯才是最佳的保胃措施。如果不能一天三頓正點進食的話,可以改為一天5-6次,分次進食,一次少量,只要是每天有規律的即可。這樣不僅可以保護我們的腸胃,還不會耽誤到其他的事情。

在小寒節氣,我們吃什麼能養生呢?首席中醫養生專家、中國中醫研究院楊力教授提示我 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所以,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則仍是《

3.“保胃戰”吃軟不吃硬

“臘八粥”原料 飲食上“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 哮喘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防寒,合理調整飲食,注意早預防,樹立科學的養生觀和養生之法。

有胃病的朋友都知道,胃部敏感的時候,如果吃了一些“硬菜”,比如大魚大肉等,就會覺得很不舒服。確實,正因如此,對於腸胃的保護,我們應該採取軟兵政策。粥、麪條、熱牛奶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除此之外,在飲食製作過程中,也應該儘量選擇蒸、煮、燴、燉等烹飪方法,以減少對胃粘膜的刺激。

牲畜也要加料,“人到小寒衣滿身,牛到大寒草滿欄。”小寒節氣還要講究養生與食補。 同時,也不會選擇做易出汗的劇烈運動。對於在外打拼的遊子,小寒則是“思歸節”。小

4.食物選擇有講究

狗肉的習慣,也是一種補。但不要千篇一律,本着缺什麼補什麼,順其自然為好。因此,一定 增強禦寒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養生途徑。 俗話講:“藥補不如食補”,在小寒節氣到來之

要想保護好自己的腸胃,還要注意在冬季,胃寒的人比較的多,因此,應該適當選擇一些能夠暖胃的食物,像是小米,糯米、羊肉、狗肉、老薑、黑豆、大棗等。因胃酸而引起胃部不適的,要少吃點玉米麪、韭菜、土豆、豆類等、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引起胃部的脹痛,同時也應禁食濃縮肉湯以及酸性食物,如乳類,澱粉等,並控制食鹽的食用量,而在胃酸分泌減少的時候,飲食調整則正好相反。

  氣候特點: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大寒、小寒表示 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黃帝內經》) 。 養生關鍵:“

5.運動保暖兩手抓

則適合進補“羊腎紅參粥”,有益氣壯陽的作用。 菜飯 小寒節氣,老南京講究吃菜飯,其來 是冬季補氣補血的進補佳品,鈣質也多。 母雞燉湯,搭配點養生材料會更好。家裏有什麼

身體的健康離不開經常性的運動,一個好的身體才能夠抵禦疾病的侵襲,讓你的腸胃在冬季不會過於受到傷害。同樣,胃部保暖很重要,温度過低會使腹部然受涼,導致胃腸不適。因此,在這個季節就不要再選擇過短的衣服了。

人體四季如何養生?中醫觀點是天人合一,如《內經》上説,人體要順天時,即順五運六氣的 經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是冬季。冬季 “寒”, 寒氣襲人,是氣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着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語説“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説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古時,如皋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着時代變遷,已漸漸淡化,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不想讓一點點皮膚暴露在空氣中~ 那麼小寒節氣是什麼,為什麼會這麼冷呢? 小寒是農 講究的。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

【食譜推薦】

小寒、大寒段時間年冷季節時期尤其要注意提防關節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發作要注意防寒 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雖説現我們吃餃子了醫治凍瘡冬令進補仍傳統養生之道

1.山藥羊肉湯

且極端最低氣温卻出現在小寒,所以其實大寒小寒在廣西寒冷程度是差不多的。 其實每 全區大部有小到中雨,其中桂東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 習俗及養生注意: 小寒節氣,宜吃羊

配料:羊肉500克,山藥150克,姜、葱、胡椒、紹酒、食鹽適量。

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為冬季。在這為期3個月的嚴冬季節中,其氣候特點是寒冷。從草 亦可煮粥,熬湯的時候加入幾顆也是很好的選擇。所以,大棗是居家冬季的養生必備品。

做法:羊肉洗淨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姜葱洗淨用刀拍破備用;淮山片清水浸透與羊肉一起置於鍋中,放入適量清水,將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鍋中,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燉至熟爛即可食之。

  二、起居護養要適度(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

功效:補脾胃,益肺腎。

四八月,防着涼,早晚注意加衣裳。 六月六,曬衣服,減少疾病添幸福。小寒大寒,凍死老漢 講究衞生類諺語 常講衞生,百病不生。乾乾淨淨一身輕, 不乾不淨生百病。 鍛鍊是金

2.素炒三絲

配料:幹冬菇1.5兩,青椒2個,胡蘿蔔1根,植物油、白糖、黃酒、味精、鹽、水澱粉、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冬菇水發洗淨,擠幹水分,切成細條,胡蘿蔔、青椒洗淨切絲。鍋內放油燒熱,將三絲入鍋煸炒後,放黃酒、糖、再煸炒,然後加鮮湯、鹽,待湯燒開後加味精,用澱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盤內即可。

功效:健脾化滯,潤燥。飲食禁忌:狗肉忌與綠豆,杏仁,菱角同食。患有頑固性皮膚瘙癢症者忌食香菇。

3.絲瓜西紅柿粥

配料:絲瓜500克,西紅柿3個,粳米100克,葱薑末、鹽、味精適量。

做法:絲瓜洗淨去皮,切小片西紅柿洗淨切小塊備用。粳米洗淨放入鍋內,倒入適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絲瓜、葱薑末、鹽煮至粥熟,放西紅柿、味精稍燉即成。

功效:清熱,化痰止咳,生津除煩。(患有痤瘡的人可長期食用)

4.太子參燉鵪鶉

配料:鵪鶉肉250克、瘦豬肉100克、黨蔘15克,淮山30克,桂圓肉10克,枸杞子15克,芡實10克。

做法:將鵪鶉肉、瘦豬肉洗淨,切塊,黨蔘、淮山、桂圓肉、枸杞子、芡實洗淨,一同放入砂鍋,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燉煮1.5小時,調入精鹽即成。

功效:補五臟、益中氣

5.遠志棗仁粥

配料:遠志10克,酸棗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遠志、棗仁、粳米洗淨。粳米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後放入遠志、棗仁,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養血安神

6.山藥枸杞蒸雞

配料:肉雞1只(約1000克),北芪15克,黨蔘20克,山藥40克,枸杞30克,水髮香菇、筍片各25克,調料適量。

做法:將肉雞宰殺,掏出內臟,洗淨備用;將北芪、黨蔘、山藥、枸杞、香菇、筍片洗淨,放入雞內,將雞的切口縫好,置乾淨的盤上,上蒸籠蒸大約1小時即成。

功效:補脾益腎

7.首烏煲雞蛋

配料:雞蛋2個,何首烏30克,山楂15克,陳皮6克,醬油、八角、精鹽、白糖、山薑片各適量。

做法:將雞蛋、醬油、精鹽、八角、白糖、生薑片一併投入砂鍋中,文火煮沸20分鐘,取出雞蛋,浸泡於冷水中,剝去蛋殼,再將去殼的雞蛋放入砂鍋中,煮沸約15分鐘,除藥渣即成。

功效:健脾益腎,益氣養血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冬至養生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再過幾天,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又要到了。

這真是“大雪冬至新年到,小寒大寒又一年”。自然界裏一個四季輪迴的結束,同時,又藴育着一個新的春天、新的勃勃生機的始發。

在此,懇請各位網友一定要在年終前的百忙中,注意做好冬至養生的準備喲!

古人對冬至的説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也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所以各地歡慶的風俗也不相同。南方冬至這一天有食“冬至丸”或曰“冬至團”的習俗;在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又叫“嬌耳”、“扁食”;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户户吃水餃。”據傳説,這種習俗,是因紀念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説法,因此冬至過後要更加註意防寒保暖,“防寒護陽”是這一時期的關鍵。外出要注意增加衣服的禦寒功能,戴好圍巾和衣帽,特別要注意下半身衣褲和鞋襪的保暖功能;這一時期尤其要注意預防關節炎和心腦血管病的發作,天氣寒冷時老年人最好減少外出。

中醫學認為“天人相應”,冬至到小寒、大寒的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在此期間應注意“冬藏”。所謂“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季最寒冷的時候,應該養精蓄鋭、休養生息,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早睡晚起”,順應天時,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建議大家在冬至前後,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息,睡好子午覺);合理用腦,避免疲勞過度;節慾藏精,節制房事。精神調養要注意:戒怒戒躁,保持愉快的心情。

根據中醫學“冬至是一陽生”的觀點,冬至及隨後的三九天,也是進補的最佳時節,此時進補,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氣。使閉藏之中又醖釀着勃勃生機,有助於陽氣的升發,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為來年春天陽氣的生髮打下堅實的基礎。關於進補的注意事項,詳見《一年四季説養生·冬》。

“氣始於冬至”。按照中醫理論,“虛則補之”的原則,進補有許多方法,按體質可分為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之分;另外,還可分為“藥補”和“食補”之分,兩者相比,“藥補不如食補”,但無論食補還是藥補,均應依據體質的不同及年齡、性別等具體情況區別對待。關於按體質不同的進補食品,請詳見《一年四季説養生·冬》。

冬至時節,除以上所陳述過的的食養食品外,還可多吃些堅果,以御風寒。如可多吃些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之類的堅果等。

中醫認為堅果性味偏温熱,在其他季節吃容易上火,而冬季天氣較冷,很多人吃後不存在這個問題。另外,堅果大多有補腎健腦、強心健體的作用,而冬季對應的五臟是腎臟,所以,冬季進補多吃堅果很有好處。此外,冬季吃堅果還有禦寒的作用,可增強體質。當然吃堅果也要適量,且因人而異。

關於核桃、栗子和榛子的食用功效,本博已在前幾期的博文中有所介紹,在此不再重複。

核桃的適應人羣:適合所有人。適用量:每次20克。

需注意的是:因核桃含有較多脂肪,所以一次吃得太多,會影響消化。

再有,吃核桃仁時,表面的褐色薄皮不要剝掉,這樣會損失掉一

部分營養。

栗子適合人羣:所有人都可食用,因含糖及澱粉高,對於過於肥胖的人要少吃。

適用量:每次30克左右。

榛子適應人羣:所有人。適用量:每次30克左右。

花生

營養價值:花生中蛋白質含量豐富,每100克花生可提供身體每日所需的蛋白質一半以上,另外含有豐富的纖維、鎂、鐵、鋅及維生素D。花生還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B6、煙鹼酸、核黃素及銅、鉀、鋅、鎂等礦物質,同時藴含豐富纖維。

中醫觀點:常吃花生有養血補血、補脾潤肺、滋潤肌膚的效果。因花生紅衣有補脾胃之氣,能達到養血止血的作用,因此吃花生時可連皮一起吃。

不適合吃的人:跌打淤腫的病人,消化功能不好的中老年人,膽囊切除的人。適用量:每次20至30克左右。

杏仁

營養價值:杏仁含多種礦物質,鈣含量高。杏仁含氨基酸種類也非常齊全。研究發現,吃杏仁可降低心臟病風險。杏仁還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另外杏仁有潤肺排毒的作用,有養顏益壽的作用。但其熱量高,最好減少其他油脂類攝取。

中醫觀點:杏仁是一味常用的中藥,有止咳化痰、潤腸通便的作用。對於年老體弱的慢性便祕者來説,吃杏仁效果最佳。杏仁有苦甜之分。甜杏仁可作茶點果品,苦杏仁有毒,不能生吃,入藥多為煎劑。

適合人羣:所有人。因杏仁有通便作用,所以消化功能差、大便稀、常腹瀉的人要少吃。適用量:每次20克。

最後,祝大家冬至愉快!

小寒應該如何養生?

1.早睡晚起。《素問調神大論》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人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維持平衡。

2.注重保暖。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之一,此時着衣應以保暖為第一要務。 在此節氣裏,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温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説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此節氣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頭頸、背、手腳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注意頭部保暖,不僅外出要戴帽子,還要做好出門前、臨睡前別洗頭等生活細節。注意背部保暖,日常可着件棉或毛背心,以保腎陽。對於老年人,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另外,因“冬應腎”,冬季養生可以多做叩齒和泡腳。冬天經常叩齒,有益腎、堅腎之功;腎之經脈起於足部,足心湧泉穴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並按揉腳心,可助腎中陽氣升發,有利健康。

俗話説:“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進入小寒節氣,也已進入數九寒天,飲食上要以“補”為主。民諺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之説,説明冬季進補的重要性。

小寒飲食應以温補為主,尤其要重視“補腎防寒”。羊肉是小寒節氣温補的首選食物。《本草經集註》中説:羊肉入脾、胃、腎經,其性味甘熱,可温中健脾、補腎壯陽、益氣養血,主脾胃虛寒、食少反胃、瀉痢、腎陽不足、氣血虧虛、虛勞羸瘦、腰膝痠軟、陽痿、寒疝、產後虛羸少氣、缺乳等。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而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痠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等虛症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

除了多吃羊肉以外,還可多食用黨蔘、黃芪、何首烏、當歸等補氣補血、滋補肝腎的藥膳。小寒飲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冬季喝熱粥也非常適合,如羊肉粥,以温補陽氣;麥片粥,養心除煩;核桃粥,養陰固精;紅薯粥,滋補肝腎;大棗粥,可使人感覺周身温暖,精力倍增;山藥粥,則有養腎補血的功效。

注重温補的同時,要注意小寒 “食宜雜”,即食物要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還要適當多吃苦味食物,因為苦味食物可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起到養腎的功效。

運動養生:避寒就温,固護陽氣

民間有諺語説:“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善於養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以取得養肝補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比如瑜伽、太極拳、散步、慢跑、跳繩、踢毽、打球、做操等,都是適合冬季鍛鍊的項目。

但冬季鍛鍊要注意:

第一,不宜太早。最好要在太陽出來,氣温有所升高後再進行身體鍛鍊。在出現大風、霧霾、寒冷空氣襲來的天氣時,最好不要在室外進行鍛鍊,可以在室內進行一些簡單的鍛鍊活動。儘量減少晚間外出活動次數,以免傷陽。

第二,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第三,運動時務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陽氣外泄。

小寒節氣吃什麼養生 四款食譜有效進補

小寒節氣養生“棗”之道 上火吃棗等於火上澆油 大棗對於人體的保健養生好處大家都知道,而且大棗的補血氣功能真的很不錯,也難怪很多女性都把大棗作為保健養生的絕佳食物之一。那麼,對於大棗,有哪些禁忌誤區需要注意呢?下面針對這個問題回答一下大家的疑問,特別是很多上火的人喜歡吃棗,簡總就是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 大棗對身體有很多補益作用,因此民間流傳着“一日吃仨棗,一輩子不顯老”的説法。中醫認為,大棗性味甘温,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病後體弱、貧血患者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都可以通過大棗調理身體。但是,大棗屬於藥食同源之品,有自己獨特的藥性,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不辨體質,一律用大棗進補,有時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甚至還會幫倒忙。尤其下列4類人,最好少吃或不吃大棗。痰濕偏盛者 這樣的人常表現為舌苔厚膩、口甜或口中發膩、食慾不振,平時常感覺胃部脹滿,嚴重者會伴有頭暈、噁心、嘔吐、眼瞼及面部浮腫等症狀。大棗的滋膩之性容易助濕,使得痰濕停留在體內難以清除,進而加重上述不適。這種體質的人更適合吃薏仁、紅小豆、山藥、絲瓜等健脾利濕的食物。愛上火的人 這類人體質偏熱,經常出現便祕、口臭、咽喉牙齦腫痛等上火症狀,而大棗性味甘温,偏於温補,若大量食用,猶如火上澆油 感冒初期患者 感冒初期,入侵人體的風寒或者風熱之邪正盛,若此時食用大棗,其黏膩的性質常常會導致邪氣滯留,造成“閉門留寇”的後果,使得體內的病邪難以驅除,不利於恢復。糖尿病患者 大棗含糖量較多,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病情加重。因此,血糖高的人不宜多吃大棗。

查查小寒到了如何養生?

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是與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相比較而言,“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進入一年中的寒冷季節,古人認為,此時天氣寒冷,但還未到達極點。小寒過後即進入最為寒冷的“三九天”。小寒節氣養生就顯得非常重要,那麼小寒如何養生呢?
  多吃温熱食物、梨、臘八粥
  這個時期,雖是寒冷,但陽氣也在緩慢的積攢、上升,飲食上是個進補的大好時節。但切不要貪戀膩厚、辛辣的食品。俗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是一種補,而民俗中在小寒節氣養生有適當多吃點羊肉、狗肉的習慣,也是一種補。
  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比如,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葱、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鱅魚、鰱魚、蝦、海蔘等。
  小寒節氣養生飲食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臘八粥,傳統的做法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葡萄乾等作為配料。通常只需要取其中的數種熬粥即可。臘八粥有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補氣養血的功效,可以作為早餐或者晚飯主食。
  冬季因為室內温暖,而且天氣含早,很容易上火,所以這些梨就成為最佳的水果,醫*載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心肝經。主治熱嗽,止渴,治客熱中風不語,止心煩、氣喘。能夠調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中藥材泡腳
  俗話説“寒從腳下生”。小寒節氣養生,公眾還要特別注意腳部保暖。保健專家指出,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整體,足部可以反應內臟的病症。反過來,保護好足部又能增加內臟的功能。所以不要認為足部保暖是局部保暖,實際上,足部保暖是身體整體抗寒防病的一種保護。
  中醫認為,“血遇寒則凝”,所以小寒節氣養生做好驅寒非常重要。中國吃網提醒,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中藥泡腳,可以用當歸、紅花、雞血藤等中藥材放於鍋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温水中泡腳使用。泡腳之後可以用5分鐘揉搓足心湧泉穴,可以收到較好的驅寒效果,還可以促進睡眠。
  穿厚衣服睡覺不健康
  冬季穿衣要有一定的件數和適宜的厚度。羽絨服有一定的厚度,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都能給人帶來適宜的衣服小氣候。皮類服裝幾乎可以阻絕衣服內的空氣對流,冬季外出時着皮裝,保暖效果最佳。
  穿衣忌衣領過高過緊。衣領過緊會使頸部血管受到壓迫,使輸送到腦部和眼部的營養物質減少,進而影響視力,也會影響頸椎的正常活動,容易導致頸椎病。有些穿高領衣服的人在轉頭時速度過快,會誘發心動過緩甚至心臟驟停以及低血壓,造成腦部血流的減少和暫時中斷,嚴重者可出現暈厥、面色蒼白、神志不清。
  嚴寒的時候,用“嚴嚴實實”來保暖或養生並不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專家提醒,在寒冬如果穿太多衣服活動或休息,反而對身體健康不利。因為人在睡眠時大腦、肌肉進入休息狀態,心臟跳動次數減少,肌肉的反射運動和緊張減弱,中樞神經活動減慢,此時*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勞,使身體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
  由於人體皮膚能分泌和散發出一些化學物質,若和衣而眠,無疑會妨礙皮膚正常的“呼吸”和汗液的蒸發。衣服對肌肉的壓迫和摩擦還會影響血液循環,造成體表熱量減少,即使蓋上厚被子,也會感到寒冷。最後中國吃網提醒,在寒冷的冬天不宜穿厚衣服睡覺。
  外出要戴帽
  在應對嚴寒的時候,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添加衣物,但往往身上穿得十分厚實而忽視了頭部的防寒,甚至把帽子視為無足輕重的東西。其實,人的頭部和整個身體的熱平衡有着密切的關係。民間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的説法。在寒冷的條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體熱就會迅速從頭部散去。這種熱散失所佔的比例是相當大的。冬天在室外戴一頂帽子,即使是一頂單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在寒冷冬季,很多人外出喜歡戴口罩。對此,養生專家表示,戴口罩確實可以防止呼吸道疾病,又能抵禦寒冷。但戴口罩必須口鼻都要遮着,同時小寒節氣養生要注意清潔口罩。青少年和壯年人不提倡多戴口罩,應該常接受寒冷的考驗,使抗病能力增加,這樣對健康有利。
  鍛鍊因人而異
  小寒節氣正處於“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但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切不可盲目,即使身體強健的人,也要講究一下鍛鍊的方式和方法。可每週參加2—3次的健身運動,如游泳、打網球、打保齡球等。平時生活中要經常散步、慢跑、做操等。另外,還應注意室內通風,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户外鍛鍊一定要注意天氣變化,惡劣天氣,暴風驟雨、天氣嚴寒、大霧陰霾,就不宜進行户外鍛鍊,只有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的天氣,才適宜户外鍛鍊,最好等太陽出來後再進行户外鍛鍊。
  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在此節氣裏,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温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説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小寒應該如何養生?

根據中醫理論,24節氣中的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同的養生重點,今天是小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在這段時間裏,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又該有選擇地攝取哪些食品來保養自己呢?方法每年的一月五日前後是小寒節氣。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從字面上理解,大寒冷於小寒,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比大寒冷,可以説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常有“冷在三九”的説法,而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節氣內。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為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説:“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按當時的情況延續至今而已。據説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如今各種藥膳火鍋成了全國百姓消寒壯熱的美味佳餚。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進補的問題,特別是青年人,自恃體強而暴飲暴食,飢飽寒熱無度,最終引來無窮後患。唐代名醫孫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説明飲食物對人體的作用。小雪節氣雖已數九寒天,人們大補特補無可非議,但進補當中不可無章無法,應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則,瞭解飲食宜忌的含義,元代《飲食須知》強調:“飲食,以養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縱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興禍患。”所以我提醒諸位在進補時不要被 “五味之所傷”,青年人更應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補。一般説來,青年人機體代謝旺盛,所需蛋白質和熱量較老年人多,而熱量主要來源於碳水化合物、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於糧食之中,故青年人應保證足夠的飯量,注意粗細糧的比例搭配,並攝入適量的脂肪,在選用藥膳進補時應考慮這一因素。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特點,往往有些人因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招來不速之客——“青春痘”,學名痤瘡,它給年輕人帶來無盡的煩惱。這裏向年輕朋友簡單談幾句痤瘡的病因和預防。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究其病因和內分泌功能障礙有關,而皮脂腺活動是受內分泌和精神因素影響的。青少年時期由於體內雄性激素水平增高,皮脂分泌增多,導致皮脂淤積,形成毛囊口角化栓塞,增多的皮脂不能及時排除,因而形成了痤瘡。為避免痛苦發生,首先要注意個人衞生,温水洗臉常洗澡,少吃油膩辛辣寒涼食品,多吃水果蔬菜,避免便祕發生,禁止用手擠捏,否則痤瘡消退疤痕依在。在治療上中醫將其分為四型:肺經風熱,脾胃濕熱,衝任不調,熱結血瘀型。方藥分別用[枇杷清肺飲]加減,[龍膽瀉肝湯]加減,[加味逍遙散]加減,[四物湯]加減。總之,得了痤瘡要及時請大夫診治,切不可自行處理。説到進補,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説法。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即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在冬令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温補為宜。常用補藥有人蔘、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羊肉、狗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鮁魚和海蝦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

TAG標籤:#養生 #小寒 #五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