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健康養生>運動損傷後幾種實用的現場急救止血技巧

運動損傷後幾種實用的現場急救止血技巧

知科普 人氣:2.9W

運動損傷的現場急救原則 :急救(Emergency treatment)是對意外或突然發生的傷病事

冷敷法

可以採取冷敷的方法,冷敷可以收縮毛細血管,減少局部的充血,還可以抑制神經的感覺,所以經常看到運動員用冰塊冷敷,可以止血止痛消腫,冷敷一般和加壓包紮,抬高傷肢等方法一起使用。

運動損傷後幾種實用的現場急救止血技巧

一、急救的意義、原則和注意事項 急救(Emergency treatment)是對意外

抬高傷肢法

可以採用抬高傷肢法,就是把受傷的肢體抬起來,超過心臟的位置,這樣出血部位壓力就會降低了。

訓練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和運動技術,科學地增加運動量。對於不同性別、年齡、水平及健康狀況

這種方法可以用於四肢的小靜脈出血,毛細血管出血。

一、急救的意義、原則和注意事項 急救(Emergency treatment)是對意外

繃帶加壓包紮後可以採用這個方法。

運動損傷後幾種實用的現場急救止血技巧 第2張

兩種常見的運動損傷的簡易急救技術 1、止血出血可分為外出血和內出血兩種。在開放這裏介紹以繃帶為

加壓包紮法

如果有傷口,先處理傷口,然後用無菌紗布覆蓋,再用繃帶正確包紮,包紮要擴大範圍,如果現場找不到無菌紗布,可以用消毒的衞生巾和餐巾都可以。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小靜脈和毛細血管止血。

運動損傷後幾種實用的現場急救止血技巧 第3張

熱愛運動的人經常會遇到損傷的問題,如果不瞭解一些現場急救措施,會使傷情擴大。常見的運動損傷一般都有局

加墊屈肢法

如果是小臂,手,小腿或者腳步出血,沒有造成關節的錯位,骨折,損傷等,可以直接用棉墊或者繃帶卷夾在關節彎曲處,然後彎曲小腿或者小臂,再用繃帶固定好彎曲的姿勢,最好用“8”字型纏繞。

運動損傷後幾種實用的現場急救止血技巧 第4張

運動損傷的現場急救原則 :急救(Emergency treatment)是對意外或突然發生的傷病事

直接指壓法

如果是動脈出血,需要趕快壓緊,可以直接用手指頭按壓住出血動脈的近心端,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先消毒,然後用消毒過的紙巾或者手帕蓋住傷口,然後再用手指壓住出血部位。

運動損傷後幾種實用的現場急救止血技巧 第5張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人會出現一些問題,運動損傷,這種情況非常的常見,嚴重的影響到了身體健康,所以,

止血帶法

止血帶一般都是用橡皮做的,止血的時候直接在需要止血的部位纏緊,打個活結即可。

一、急救的意義、原則和注意事項 急救(Emergency treatment)是對意外

有的止血帶可以充氣,只需要將自帶的止血帶纏繞在部位上,然後充氣讓止血帶壓迫出血部位即可。

運動損傷後幾種實用的現場急救止血技巧 第6張

訓練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和運動技術,科學地增加運動量。對於不同性別、年齡、水平及健康狀況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運動損傷的現場急救原則

運動損傷的現場急救原則 :

急救(Emergency treatment)是對意外或突然發生的傷病事故,進行緊急的臨時性處理。其目的是保護傷病員的生命、避免再度傷害、減輕傷病員痛苦、預防併發症,併為傷病員的轉運和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因此,無論何種急性損傷,做好來現場急救都是十分重要的。

急救時必須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先,做好休克的防治。骨折、關節源脱位、嚴重軟組織損傷或合併其他器官損傷時,傷員常因出血、疼痛而發生休克。在現場急救時,要注意預防休克,若發生休克,必須優先搶救休克。其次,急救必須分秒必爭,力求迅速、準確、有效,做到快救、快送醫院處理。

救護人員的態度要和藹可親,語言親切、婉轉zhidao;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保持鎮靜,切不可驚慌失措或顧此失彼,即使出現危急情況也應鎮靜地進行有條不紊的搶救 工作;急救技術要力求熟練敏捷。經急救處理後,應陪伴傷員到醫院,並向醫生介紹發病情況和急救經過。

運動損傷現場急救方法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人會出現一些問題,運動損傷,這種情況非常的常見,嚴重的影響到了身體健康,所以,平時大家需要注意合理的進行保健,並且要注意一些急救方法。這樣才能減少損失,那麼運動損傷現場急救方法都有哪些?

運動損傷現場急救措施

1、擦傷

即皮膚的表皮擦傷。如擦傷部位較淺,只需塗紅藥水即可;如擦傷創面較髒或有滲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創後再塗上紅藥水。

2、肌肉拉傷

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鐘,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

3、挫傷

由於身體局部受到鈍器打擊而引起的組織損傷。輕度損傷不需特殊處理,經冷敷處理24小時後可用活血化瘀酊劑,局部可貼傷濕止痛膏;在傷後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熱敷,約1周後可吸收消失。較重的挫傷可用雲南白藥加白酒調敷傷處幷包扎,隔日換藥1次。每日2~3次理療。

4、扭傷

由於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擰扭了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及肌腱所致。多發生在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傷,其治療方法也不同。

1.急性腰扭傷可讓患者仰卧在墊得較厚的木牀上,腰下墊一個枕頭,先冷敷,後熱敷。

2.關節扭傷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扭傷時,將扭傷部位墊高,先冷敷,兩三天後再熱敷。如扭傷部位腫脹、皮膚青紫和疼痛,可用陳醋半斤燉熱後用毛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65646332巾蘸敷傷處,每天2~3次,每次10分鐘。

5、脱臼

即關節脱位。一旦發生脱臼,應囑病人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彎成直角,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掛在頸上,再用一條寬帶纏過肩部和*,在對側*作結。如脱臼部位在髖部,則應立即讓病人躺在擔架上送往醫院。

6、骨折

常見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出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對開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納,以免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傷口作初步包紮、止血後,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院處理。

骨折後肢體不穩定,容易移動,會加重損傷和劇烈疼痛,可用木板、塑料板等將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如一時找不到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直關節固定於軀幹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於對側的肢體上。懷疑脊柱有骨折者,需平卧在牀板或擔架上,軀幹四周用衣服、被單等墊好,不致移動。不能抬傷者頭部,以免引起傷者脊髓損傷而發生截癱。昏迷者應伏卧,頭轉向一側,以免嘔吐時將嘔吐物吸入肺內。

7、腦震盪

在運動中頭部受到器械打擊,或身體從高處摔下時,常會引起腦震盪,表現為短時間的神志不清,幾分鐘後才清醒,醒後有不同程度的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全身無力等。嚴重者失去知覺後,會出現瞳孔放大,脈搏、呼吸微弱,面色蒼白,肌肉鬆弛等現象。急救時應讓患者安靜平卧、頭部冷敷、身體保暖,在送往醫院途中,儘量避免震動和顛簸。

當出現了這種情況以後,不要盲目的進行活動,尤其是出現了腦震盪的人羣,要全面的進行急救,平時大家需要注意急救方法,以免造成韌帶拉傷,而且也要注意護理,平時大家在鍛鍊的時候,要注意全面地進行調節,以免造成更多的意外

簡述運動損傷的現場急救原則

一、急救的意義、原則和注意事項

急救(Emergency treatment)是對意外或突然發生的傷病事故,進行緊急的臨時性處理。其目的是保護傷病員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傷害、減輕傷病員痛苦、預防併發症,併為傷病員的轉運和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因此,無論何種急性損傷,做好現場急救都是十分重要的。

急救時必須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先,做好休克的防治。骨折、關節脱位、嚴重軟組織損傷或合併其他器官損傷時,傷員常因出血、疼痛而發生休克。在現場急救時,要注意預防休克,若發生休克,必須優先搶救休克。其次,急救必須分秒必爭,力求迅速、準確、有效,做到快救、快送醫院處理。

救護人員的態度要和藹可親,語言親切、婉轉;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保持鎮靜,切不可驚慌失措或顧此失彼,即使出現危急情況也應鎮靜地進行有條不紊的搶救 工作;急救技術要力求熟練敏捷。經急救處理後,應陪伴傷員到醫院,並向醫生介紹發病情況和急救經過。

二、運動損傷的急救方法

(一)急救包紮法

包紮有固定夾板或敷料,*傷肢活動,避免加重傷情;保護創口,預防或減少感染;支持傷肢,使之保持舒適的位置,減輕疼痛和壓迫止血,防止或減輕腫脹等多種作用。包紮時,動作要柔和、熟練、包紮的鬆緊度應適中,過緊會妨礙血液循環,過鬆則起不到包紮的作用;繃帶包紮要從傷部遠端開始,包紮結束時,繃帶末端要用膠布粘合固定或將繃帶末端留下了段,縱形剪開縛結固定,但縛結不要在傷口處。

1.繃帶包紮法 要根據包紮部位的形態特點,採用不同的包紮方法。

(1)環形包紮法:用於包紮肢體粗細均勻的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和額部等,也是其他包紮法的開始或結束時使用的包紮法。包紮時,先張開繃卷帶,把帶頭斜放在傷肢上並用拇指壓住,將卷帶繞肢體一圈後,再將帶頭的一個小角反折,然後繼續繞圈包紮,每圈都蓋住第一圈,包紮3~4圈即可。

(2)螺旋形包紮法:用於包紮肢體粗細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包紮時先作2~3圈環形包紮,然後將繃帶向上斜形纏繞,每圈都蓋住前一圈的1/2~1/3。

(3)反折螺旋形包紮法:用於包紮肢體粗細相差較大的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包紮時,先做2~3圈環形包紮後,用左拇指壓住繃帶上緣,將繃帶向下反折,向後繞並拉緊繃帶,每圈反折一次,後一圈壓住前一圈的1/2~1/3,反折處不要在創口或骨突上。

(4)“8”字形包紮法:多用於包紮肘、膝、踝等關節處。方法有二:一是先在關節處作幾圈環形包紮後,將繃帶斜形環繞,一圈在關節上方纏繞,一圈在關節下方纏繞,兩圈在關節凹面相交,反覆進行,逐漸離開關節,每圈壓住前一圈的1/2~1/3,最後在關節上方或下方作環形包紮結束。二是先在關節下方作幾圈環形包紮後,將繃帶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地來回作“8”字形纏繞,使相交處逐漸靠攏關節,最後作環形包紮結束

2.三角巾包紮法:三角巾應用方便,適用於全身各部位的包紮,這裏只介紹手、足和頭部包紮法。

(1)手部包紮法:三角巾平鋪,手指對向頂角,將手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底邊橫放於腕部。先將三角巾頂角向下反折,再將三角巾兩底角向手腕背部交叉圍繞一圈,在腕背打結。

(2)足部包紮法:與手部包紮法基本相同。

(3)頭部包紮法:三角巾底邊置於前額,頂角在後,將底邊從前額繞至頭後,壓住頂角並打結。若底邊較長,可在枕後交叉後再繞至前額打結。最後把頂角拉緊並向上翻轉固定。

3.前臂懸掛法 分大、小懸臂帶兩種

(1)大懸臂帶:常用於除鎖骨和肱骨骨折以外的其他上肢損傷。將三負巾的頂角置於傷肢的肘後,一底角拉向健側肩上,傷肢屈肘90度角,前臂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再將三角巾的另一底角向上翻折幷包住前臂,兩底角在頸後打結。最後拉直頂角並向前折回,用膠布粘貼固定。

(2)小懸臂帶:常用於肱骨或鎖骨骨折。先將三角巾摺疊成約四橫指寬的寬帶,也可用寬繃帶或軟布帶代替。將寬帶的中間置於前臂的下1/3處,屈肘90度角,寬帶的兩端在頸後打結。

(二)止血法

據研究,健康*平均每kg體重約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2623939有血液75ml,總血量可達4000~5000ml。若急性大出血達到全身總血量的20%,即可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口渴等急性盆血的症狀;若出血量超過全身血量的30%時,將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對外出血的傷員,尤其是大動脈的出血,必須立即止血;對疑有內臟或顱內出血的傷員,應儘快送醫院處理。這裏主要介紹外出血的幾種止血方法。

1.繃帶加壓包紮法 用數層無菌敷料覆蓋創口,再用繃帶加壓包紮,以壓住出血的血管而達到止血效果,同時抬高傷肢。它適用於小動脈、小靜脈和毛細血管出血的止血。

2.指壓法 在動脈行走中最容易被壓住的部位稱為壓迫點。指壓法的要領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在相應的壓迫點上用拇指或其餘四指把該動脈管壓迫在鄰近的骨面上,以阻斷血液的來源而達到止血的效果。這是動脈出血時的一種臨時止血法,所加壓力必須持續到可以結紮血管或用止血鉗夾住血管為止。常用的壓迫止血法有:

(1)顳淺動脈壓迫止血法:一手扶傷員的頭並將其固定,用另一手拇指在耳屏前上方一指寬處摸到搏動後,將該動脈壓迫在顳骨上(圖7—11)。它適用於同側前額部或顳部出血的止血。

(2)額外動脈壓迫止血法:在下頜角前約1.5cm處摸到搏動後,用拇指將該動脈壓迫在下頜骨上(圖7-12)。它適用於同側面部出血的止血。

(3)鎖骨下動脈壓迫止血法:在鎖骨上窩內1/3處摸到搏動後,用拇指把該血管壓迫在第一肋骨上(圖7-13)。它適用於肩部及上臂出血的止血。

(4)肱動脈壓迫止血法:將傷臂稍外展、外旋,在肱二頭肌內緣中點處摸到搏動後,用拇指或示、中、環三指將該動脈壓迫在肱骨上(圖7-14)。它適用於前臂及手部出血的止血。

(5)指動脈壓迫止血法:手指出血時,用健側手的拇、食兩指壓迫患 指兩側指根部(圖7-15),並抬高患 肢。

(6)股動脈壓迫止血法;傷員仰卧,患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溝中點稍下方摸到搏動後,用雙手拇指重疊(或掌根)把該動脈壓迫在恥骨上(圖7-16)。它適用於大腿和小腿出血的止血。

(7)脛前、脛後動脈壓迫止血法:在踝關節背側,於脛骨遠端摸到搏動後,把該動脈壓迫在脛骨上;在內踝後方,將脛後動脈壓迫在脛骨上(圖7-17)。它適用於足部出血的止血。

運動損傷的現場急救原則是什麼?

訓練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和運動技術,科學地增加運動量。對於不同性別、年齡、水平及健康狀況的人,訓練時在運動量的安排上應因人而異、循序漸進。例如,年齡小的在訓練內容上,應把全面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結合起來,並以全面身體訓練為主;在運動量的安排上應考慮到他們的生理特點,與成年人比較起來訓練時間要短些,強度、密度要小些。準備活動要充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不少運動傷是由於準備活動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訓練前做好準備活動十分必要。準備活動可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e69da5e887aa7a6431333332633061興奮性,克服機體機能活動的生理惰性,為正式練習作好準備。準備活動能增加肌肉中毛細血管開放的數量,提高肌肉的力量、彈性和靈活性,同時地可以提高關節韌帶的機能,增強韌帶的彈性,使關節腔內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韌帶的損傷。在進行準備活動時,既要軀幹、肢體的大肌肉羣和關節充分活動開,同時也要注意各個小關節的活動。準備活動還應增加一些專項素質的內容。注意間隔放鬆。在訓練中,每組練習後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勞,防止由於局部負擔過重而出現的運動傷,組與組之間的間隔放鬆非常重要。在間隔時間內,一些運動員對這一問題重視不夠,他們在每組練習後往往站在一旁不動或千篇一律地做些放鬆跑。這樣並不能加快機體疲勞的消除,再進行下組練習時還易出現損傷。由於各個項目的練可內容不同,間隔放鬆的形式也應有所區別。例如,着重於上肢練習的項目,在間隔可做些放鬆慢跑;着重於下肢的項目結束後,可以在墊子或草地上仰卧,將兩腿舉起抖動或做倒立。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血液的迴流,改善血液的供給,另外也能使活動肢體中已疲勞的神經細胞加深抑制,得到休息,這對於消除疲勞及防止運動傷有着積極意義。防止局部負擔過重。訓練中運動量過分集中,會造成機體局部負擔且過重而引起運動傷。例如,膝關節半蹲起跳動作過多,易引起髕骨損傷;過多地練習鴨步可引起膝內則副韌帶及半月板的損傷。因此,在訓練中應避免單調片面的訓練方法,防止局部負擔量過重。加強易傷部位肌肉力量練河。據統計,在運動實踐中,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運動傷最為多見。因此,加強易傷部位的肌肉力量練習,對於防止損傷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加強股四頭肌力量的練習可以防止膝關節損傷,而防止肩關節傷則應加強三角肌、肩胛肌、胸大肌和肱二頭肌的練習。除上述幾條以外,搞好醫務監督,遵守訓練原則,加強保護,注意選擇好訓練場地,也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內容。鍛鍊中由於外力使關節活動超出正常生理範圍,造成關節周圍的韌帶拉傷、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這稱作關節韌帶扭傷。最容易發生關節韌帶扭傷的部位在膝關節、手指關節和踝關節。關節韌帶扭傷後,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後易再次扭傷。急性損傷發生後,應立即停止活動,以減少出血。立刻用冷水衝損傷部位或用冰塊冷敷局部以達到止血的目的。然後覆蓋繃帶加壓包紮防止腫脹。韌帶完全斷裂或懷疑併發骨折的,在加壓包紮後必須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經過 24 ~ 48 小時後,損傷部位的內出血已停止,這時可用温熱毛巾熱敷或按摩以消腫和促進血液吸收。在進行温熱敷時,温度不要太高,時間不宜太長,按摩時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滲出、水腫或發生再出血。為了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應注意動靜結合,在沒有疼痛感覺的前提下進行早期活動。基本痊癒後,應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練習,提高關節的相對穩定性。一、擦傷 即皮膚的表皮擦傷。如果擦傷部位較淺,只需塗紅藥水即可;如果擦傷創面較髒或有滲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創後再塗上紅藥水或紫藥水。二、肌肉拉傷 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於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疼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 30 分鐘,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三、挫傷 由於身體局部受到鈍器打擊而引起的組織損傷。輕度損傷不需特殊處理,經冷敷處理 24 小時後可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中成藥,加理療。四、扭傷 由於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造成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撕裂所致。多發生在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及腰部。急性腰扭傷 讓患者仰卧在墊得較厚的木牀上,腰下墊一個枕頭,先冷敷後熱敷。關節扭傷 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扭傷時,將扭傷部位墊高,先冷敷 2~3 天后再熱敷。如扭傷部位腫脹、皮膚青紫和疼痛,可參照 “ 肌肉拉傷 ” 的處理。五、脱臼 即關節脱位。一旦發生脱臼,應囑病人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妥善固定後送醫院治療。六、骨折常見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過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對開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納,以免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傷口作初步包紮、止血後,找木板、塑料板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懷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門板或擔架上,軀幹四周用衣服、被單等墊好,不致移動,不能抬傷者頭部,這樣會引起傷者脊髓損傷或發生截癱。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患者頭頸部,不使其在運輸途中發生晃動,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院處理。只要掌握了以上知識,在運動中認真防護,就可以儘可能地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並能在損傷後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減少併發症與後遺症。預防損傷的 10 個主要方法:1 、暖身運動:走、踏步、分並跳、伸展等2 、使用適當和慢的方法,聽取教練的建議3 、學習防止運動損傷的技術和理論4 、投資運動鞋、扶腕、護膝等5 、 10% 增加的原則,一週內不要增加頻率、強度、持續時間過 10% ,循序漸進。6 、保持有氧運動和無有氧運動的鍛鍊均衡。同時參加一些力量和柔韌練習防止受傷。7 、你的身體需要時間去恢復,鍛鍊但不使身體受傷。8 、運動前不要空腹、運動的前中後要飲足夠的水。9 、參加不同的訓練如:交*訓練鍛鍊不同的肌肉羣10 、根據自己的身體及時調整運動,如果在某部位運動產生痠痛,可以考慮是減輕運動或停止本回答被提問者採納

簡述運動損傷的現場急救原則

一、急救的意義、原則和注意事項

急救(Emergency treatment)是對意外或突然發生的傷病事故,進行緊急的臨時性處理。其目的是保護傷病員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傷害、減輕傷病員痛苦、預防併發症,併為傷病員的轉運和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因此,無論何種急性損傷,做好現場急救都是十分重要的。

急救時必須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先,做好休克的防治。骨折、關節脱位、嚴重軟組織損傷或合併其他器官損傷時,傷員常因出血、疼痛而發生休克。在現場急救時,要注意預防休克,若發生休克,必須優先搶救休克。其次,急救必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2623939須分秒必爭,力求迅速、準確、有效,做到快救、快送醫院處理。

救護人員的態度要和藹可親,語言親切、婉轉;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保持鎮靜,切不可驚慌失措或顧此失彼,即使出現危急情況也應鎮靜地進行有條不紊的搶救 工作;急救技術要力求熟練敏捷。經急救處理後,應陪伴傷員到醫院,並向醫生介紹發病情況和急救經過。

二、運動損傷的急救方法

(一)急救包紮法

包紮有固定夾板或敷料,*傷肢活動,避免加重傷情;保護創口,預防或減少感染;支持傷肢,使之保持舒適的位置,減輕疼痛和壓迫止血,防止或減輕腫脹等多種作用。包紮時,動作要柔和、熟練、包紮的鬆緊度應適中,過緊會妨礙血液循環,過鬆則起不到包紮的作用;繃帶包紮要從傷部遠端開始,包紮結束時,繃帶末端要用膠布粘合固定或將繃帶末端留下了段,縱形剪開縛結固定,但縛結不要在傷口處。

1.繃帶包紮法 要根據包紮部位的形態特點,採用不同的包紮方法。

(1)環形包紮法:用於包紮肢體粗細均勻的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和額部等,也是其他包紮法的開始或結束時使用的包紮法。包紮時,先張開繃卷帶,把帶頭斜放在傷肢上並用拇指壓住,將卷帶繞肢體一圈後,再將帶頭的一個小角反折,然後繼續繞圈包紮,每圈都蓋住第一圈,包紮3~4圈即可。

(2)螺旋形包紮法:用於包紮肢體粗細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包紮時先作2~3圈環形包紮,然後將繃帶向上斜形纏繞,每圈都蓋住前一圈的1/2~1/3。

(3)反折螺旋形包紮法:用於包紮肢體粗細相差較大的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包紮時,先做2~3圈環形包紮後,用左拇指壓住繃帶上緣,將繃帶向下反折,向後繞並拉緊繃帶,每圈反折一次,後一圈壓住前一圈的1/2~1/3,反折處不要在創口或骨突上。

(4)“8”字形包紮法:多用於包紮肘、膝、踝等關節處。方法有二:一是先在關節處作幾圈環形包紮後,將繃帶斜形環繞,一圈在關節上方纏繞,一圈在關節下方纏繞,兩圈在關節凹面相交,反覆進行,逐漸離開關節,每圈壓住前一圈的1/2~1/3,最後在關節上方或下方作環形包紮結束。二是先在關節下方作幾圈環形包紮後,將繃帶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地來回作“8”字形纏繞,使相交處逐漸靠攏關節,最後作環形包紮結束

2.三角巾包紮法:三角巾應用方便,適用於全身各部位的包紮,這裏只介紹手、足和頭部包紮法。

(1)手部包紮法:三角巾平鋪,手指對向頂角,將手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底邊橫放於腕部。先將三角巾頂角向下反折,再將三角巾兩底角向手腕背部交叉圍繞一圈,在腕背打結。

(2)足部包紮法:與手部包紮法基本相同。

(3)頭部包紮法:三角巾底邊置於前額,頂角在後,將底邊從前額繞至頭後,壓住頂角並打結。若底邊較長,可在枕後交叉後再繞至前額打結。最後把頂角拉緊並向上翻轉固定。

3.前臂懸掛法 分大、小懸臂帶兩種

(1)大懸臂帶:常用於除鎖骨和肱骨骨折以外的其他上肢損傷。將三負巾的頂角置於傷肢的肘後,一底角拉向健側肩上,傷肢屈肘90度角,前臂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再將三角巾的另一底角向上翻折幷包住前臂,兩底角在頸後打結。最後拉直頂角並向前折回,用膠布粘貼固定。

(2)小懸臂帶:常用於肱骨或鎖骨骨折。先將三角巾摺疊成約四橫指寬的寬帶,也可用寬繃帶或軟布帶代替。將寬帶的中間置於前臂的下1/3處,屈肘90度角,寬帶的兩端在頸後打結。

(二)止血法

據研究,健康*平均每kg體重約有血液75ml,總血量可達4000~5000ml。若急性大出血達到全身總血量的20%,即可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口渴等急性盆血的症狀;若出血量超過全身血量的30%時,將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對外出血的傷員,尤其是大動脈的出血,必須立即止血;對疑有內臟或顱內出血的傷員,應儘快送醫院處理。這裏主要介紹外出血的幾種止血方法。

1.繃帶加壓包紮法 用數層無菌敷料覆蓋創口,再用繃帶加壓包紮,以壓住出血的血管而達到止血效果,同時抬高傷肢。它適用於小動脈、小靜脈和毛細血管出血的止血。

2.指壓法 在動脈行走中最容易被壓住的部位稱為壓迫點。指壓法的要領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在相應的壓迫點上用拇指或其餘四指把該動脈管壓迫在鄰近的骨面上,以阻斷血液的來源而達到止血的效果。這是動脈出血時的一種臨時止血法,所加壓力必須持續到可以結紮血管或用止血鉗夾住血管為止。常用的壓迫止血法有:

(1)顳淺動脈壓迫止血法:一手扶傷員的頭並將其固定,用另一手拇指在耳屏前上方一指寬處摸到搏動後,將該動脈壓迫在顳骨上(圖7—11)。它適用於同側前額部或顳部出血的止血。

(2)額外動脈壓迫止血法:在下頜角前約1.5cm處摸到搏動後,用拇指將該動脈壓迫在下頜骨上(圖7-12)。它適用於同側面部出血的止血。

(3)鎖骨下動脈壓迫止血法:在鎖骨上窩內1/3處摸到搏動後,用拇指把該血管壓迫在第一肋骨上(圖7-13)。它適用於肩部及上臂出血的止血。

(4)肱動脈壓迫止血法:將傷臂稍外展、外旋,在肱二頭肌內緣中點處摸到搏動後,用拇指或示、中、環三指將該動脈壓迫在肱骨上(圖7-14)。它適用於前臂及手部出血的止血。

(5)指動脈壓迫止血法:手指出血時,用健側手的拇、食兩指壓迫患 指兩側指根部(圖7-15),並抬高患 肢。

(6)股動脈壓迫止血法;傷員仰卧,患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溝中點稍下方摸到搏動後,用雙手拇指重疊(或掌根)把該動脈壓迫在恥骨上(圖7-16)。它適用於大腿和小腿出血的止血。

(7)脛前、脛後動脈壓迫止血法:在踝關節背側,於脛骨遠端摸到搏動後,把該動脈壓迫在脛骨上;在內踝後方,將脛後動脈壓迫在脛骨上(圖7-17)。它適用於足部出血的止血。

TAG標籤:#現場 #運動 #止血 #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