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IT科技>原子核是什麼東西

原子核是什麼東西

知科普 人氣:3.1K

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中子不帶電,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因此原子核就帶正電荷。 物體或構成物體的粒子所帶的正電叫正電荷。 人們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是正電荷。表示符號為“+”;人們規定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是負電荷,表

原子核是什麼東西

原子核的定義

物體都是由分子(當然也有離子,就物體課來説,你可以這樣理解)組成的。 而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原子是原子核和圍繞在核外的電子組成的(好比太陽系,太陽比作原子核,電子比作九大行星,這樣類比不科學,但是,有一定相似處,要有量子力學的知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中。各種元素的原子核中所含的質子和中子數都不相同。原子核有的穩定,有的不穩定,不穩定的原子核能放出射線,並衰變成另一種元素的原子核。

你這裏所説的核子和原子核,是指舉例子説,氦原子核裏面有2個質子和兩個中子,你説的所謂的核子就是上面説的中子質子吧,中子和質子能結合到一起,是一種叫強相互作用力的把他們結合到一起,不然質子和質子都帶正電,他們就會把互相攤彈開,不能

原子核的性質

人們一直以為電子和原子核之間是真空.可實際上,最近幾年以來,人們通過研究發現,電子和原子核之間也存在能量、場.也就是説,電子和原子核之間不是真空.所以應該是高密度的以太,不過,現在的理解上,説是真空也是可以的……因為還沒有定論

原子核極小,體積只佔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但原子核的密度卻極大,在極小的原子核裏卻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質量。而且原子核的能量極大,構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之間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能克服質子之間所帶正電荷的斥力而結合成原子核,使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核不發生。當一些原子核發生裂變或聚變時,會釋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即原子能。

核武器,就是利用能自持進行的原子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時釋放的巨大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毀傷破壞效應的武器。 核武器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從廣義上説核武器是指包括投擲或發射系統在內的具有作戰能力的核武器系統。核武器通常指

原子核的發現情況

什麼都沒有。。。。這東西是死的。。。。人也看不見。。自己yy的。。。等那天能看見了、、、看就可以了。。。這東西的話。。沒有辦法的。。。。

迄今為止,已發現的穩定原子核265種,60種天然放射性核,人工合成有2400種核,然而在核素圖上,由中子滴落線、質子滴落線及自裂變半衰期大於1μs的邊界內所包圍的核素應有8000餘種,這表明有一大半核尚未被人們認識。根據目前的情況,考慮到可能的生成與鑑別方法,估計還可能被生成或鑑別600種左右的新核素,它們是世界各地有關實驗室不惜耗費重金搜索的目標。

核聚變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壓),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並伴隨着巨大的能量釋放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原子核中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變化(從一種原子核變化為另外一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是什麼東西賦予了核外電子圍繞原子核做圓周運動的動能

`核外電子之所以可以圍繞原子核轉動是因為原子核是帶正電的,而核外電子是帶負電的,它們之間有一個吸引力的存在,而當電子圍繞原子核做圓周運動時產生一個離心力,就和這個吸引力抵消。所以核外電子才能圍繞原子核運動。

反物質是什麼東西

【反物質】

是一種人類陌生的物質形式,在粒子物理學裏,反物質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質是由反粒子構成的。反物質和物質是相對立的,會如同粒子與反粒子結合一般,導致兩者湮滅並釋放出高能光子或伽瑪射線。

1932年由美國物理學家卡爾·安德森在實驗中證實了正電子的存在。隨後又發現了負質子和自旋方向相反的反中子。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300多種基本粒子,這些基本粒子都是正反成對存在的,也就是説,任何粒子都可能存在着反粒子,2010年11月17日,歐洲研究人員在科學史上首次成功“抓住”微量反物質。2011年5月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美國科學家合作製造了迄今最重反物質體子——反氦4。2011年6月5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宣佈已成功抓取反氫原子超過15分鐘。

【反物質主要特點】

在多數理論家看來,宇宙中正反物質的大尺度分離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三千萬光年的範圍內沒有反物質天體,已説明宇宙中大塊的反物質是不存在的。但是理論家也相信,極早期宇宙中正反物質應當等量。這樣,需要做的事是尋找物理機理,來説明宇宙如何才能從正反物質等量的狀態過渡到正物質為主的狀態。這裏,理論家也遇到了非常尖鋭的困難。

按照大爆炸理論,甚早期宇宙介質的温度非常高。粒子間的熱碰撞會成對地產生任何基本粒子。當粒子的成對湮滅與成對產生達到統計平衡,宇宙介質就是一切基本粒子構成的混合氣體,且任一種穩定或不穩定的粒子都有接近相等的數密度。至於重子和反重子的數目是否嚴格相等,這不是由物理規律決定,而是由初條件決定的。

在理論家看來,在最初的宇宙中正反粒子應當等量才自然。但是易於看出,若這想法是對的,重子的守恆性立即會給出與事實明顯不符的推論。當宇宙的膨脹使氣體温度降至10 ^13 K以下,由於粒子的熱動能已不夠,熱碰撞成對產生重子已不可能。於是湮滅過程將使正反重子的數目同時迅速下降。最終,宇宙中將既沒有重子,也沒有反重子。這顯然不是真實宇宙的情景。事實上,今天宇宙中光子的數目最多.重子的數目是它的十萬萬分之一左右,反重子的數目很可能還要低許多量級。如果重子數B的守恆性是嚴格的物理規律,要宇宙從正反重子等量的狀態演化成今天這樣的狀態是不可能的。然後,理論家又不能相信在原始的宇宙中重子就會多於反重子,那麼問題的出路在哪兒?

重子數B的守恆性肯定是嚴格成立的物理規律嗎?至今難以計數的粒子實驗確實沒有發現過一個破壞重子數守恆的事例,但是這並不説明它一定是嚴格的規律。回顧一下化學的發展可作借鑑。化學反應是元素的重新組合。經驗表明,在重組合的前後,每一種元素的原子數是守恆的,無數的化學實踐表明沒有例外。想把汞變金的鍊金術的失敗,更從反面提供了證明。但是有了核反應的知識後人們已清楚知道,汞變成金完全可能,關鍵在於要有高的能量讓原子核發生變化。化學反應是在粒子能量小於1MeV的條件下進行的,這條件下原子核不能相互接觸,核反應就不能發生。若過程中粒子的能量超過1MeV,原子核之間就能充分接近,那麼原子核就能變化了,原子數的守恆性也就隨之破壞了。由此看來,原子數在化學過程中的守恆不是偶然的,但是它僅是低能下的唯象規律,而不是普遍成立的自然規律。借鑑同樣的道理,重子數的守恆性也可能僅是一定能量範圍的唯象規律,而不是普遍成立的。當粒子的能量更高,重子數的守恆性完全可能會不成立,這正是今天的理論家看到的出路。

從70年代中期起,粒子物理中由弱電統一理論的成功,掀起了研究相互作用大統一的潮流。按這樣的理論,高能下發生破壞重子數守恆的過程是自然的事,粒子物理中的這一潮流與宇宙學解決正反物質不對稱疑難的需要不謀而合了。於是這疑難問題作為粒子物理和宇宙學的交叉領域而得到了很多進展。人們已清楚,要從正反物質等量的早期宇宙演化出今天正物質為主的狀態,除了重子數守恆須可能被破壞外,正反粒子的相互作用性質還必須有適量的差別。由於超高能下的粒子物理規律至今還沒有被掌握,因此實際上自然界是否確實具備這兩個要素,尚不能回答,人們正在試探和摸索之中,如果今天的宇宙中只有正物質天體是事實,問題是否能按這思路得到解決也還並不完全肯定。

總之,為徹底揭開宇宙反物質之謎,前面還有漫長路要走。人們已能預料,這問題的解決不僅對認識宇宙是重要的,它對物理學的影響也將是很深刻的。

下面是小説《天使與魔鬼》(丹·布朗著)中提到的一些:

反物質是人類目前所知的威力最大的能量源。它能以百分之百的效率釋放能量(核裂變的效率是百分之一點五)。反物質不造成污染,也不產生輻射,一小滴反物質就可以維持整個紐約城全天的動能。先別過於樂觀,其中可隱藏着危機……

反物質極不穩定,它可以把接觸到的任何東西化為灰燼……連空氣也概莫能外。僅僅一克反物質就相當於20萬噸當量的核*的能量——比當年扔在廣島的那顆原子彈要強20多倍。

當物質與反物質接觸,原子最外層的電子因為所帶電荷相反而抵消,原子核中的質子也因同樣的原因相互抵消,而反中子因磁性與中子相反而與中子進行強烈的碰撞發出驚人的能量。愛因斯坦曾計算過這種完整的能量釋放比率,跟這種完全的能量釋放相比,核裂變就像劃燃一根安全火柴一樣微不足道。

在EVE等太空類遊戲中也有所涉及,比如以此為背景的反物質彈。

分子和原子,量子各是什麼東西?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與原子 都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質量和體積都非常小,彼此間有間隔,在不停地運動,都既有種類之分,又有個數之別,都不顯電性。分子總是在不斷的運動。

量子是現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最早是由德國物理學家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他假設黑體輻射中的輻射能量是不連續的,只能取能量基本單位的整數倍,從而很好地解釋了黑體輻射的實驗現象。

後來的研究表明,不但能量表現出這種不連續的分離化性質,其他物理量諸如角動量、自旋、電荷等也都表現出這種不連續的量子化現象。這同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經典物理有根本的區別。量子化現象主要表現在微觀物理世界。描寫微觀物理世界的物理理論是量子力學。

擴展資料:

分子的特性:

1.分子之間有間隔。例如:取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之後,體積小於100毫升。

2.一切構成物質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温度越高,分子擴散越快,固、液、氣中,氣體擴散最快。由於分子的運動跟温度有關,所以這種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例如:天氣熱時衣服容易曬乾。

3.一般分子直徑的數量級為10^-10m。

4.分子很小,但有一定的體積和質量。

5.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原子的力量很大,其中原子核的能量被釋放之後會有相對的危害。但也有好處,就是我們善於利用的話是可以幫助我們的。其中原子核的放射我們可以讓植物吸收來減少我們的傷害。

但我們通常可以做的是儘量少用有原子能量的東西,這樣可以減少傷害了。要善於觀察和及時瞭解新的方法才可以更好地預防。

量子物理學是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學科,是研究原子、分子以至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和性質的基本理論。

量子理論的突破首先出現在黑體輻射能量密度隨頻率的分佈規律上。1900年10月,由於普朗克解釋黑體輻射現象,將維恩定律加以改良,又將玻爾茲曼熵公式重新詮釋,得出了一個與實驗數據完全吻合普朗克公式來描述黑體輻射。

普朗克提出能與觀測結果很好地符合的簡單公式,實驗物理學家相信其中必定藴藏着一個尚未被揭示出來的科學原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原子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分子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量子

原子、原子核、光量子、電子、正電子…………諸如此類極小的東西,是如何確定它們的質量、大小、以及性質

不帶電離子可以利用該原子光譜的吸收峯來判別,帶電粒子可以利用其在磁場中運動偏轉的不同來計算質量,光子沒有靜質量,只有動質量,根據m=hv/c^2計算出v是光的頻率,c是光速,h是普朗克常數更多追問追答追問我不是問公式我不是問哪個字母表示什麼是用什麼實驗得知它們的大小,性質,質量?追答質量向我上面説的原理的大概我和你説了追問小弟弟有那麼好的知識基礎,但也不能限於書本的知識啊!追答質譜儀

太陽裏究竟是什麼東西竟能燃燒那麼久???

目前認為太陽的能量來源是大量的氫元素產生的核聚變反應.就是説太陽那裏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核試驗。

太陽的一生是從星雲開始的,最後一直到紅巨星、白矮星,成為太陽的死骸,這一過程大約要經過100億年,也就是説再過50億年將是太陽的死期,而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將在太陽變成膨脹的紅巨星時被其吞掉.如果我們人類能生存到那個時代的話,就只能飛到其他星球上去生活了

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能量.這種能量是由四個氫原子核在高温高壓的條件下聚變成一個氦原子核而釋放出來的.我們知道,一個氫原子核的原子量是1.00728,一個氦原子核的原子量是4.0015,4個氫原子核的質量應為4.0292.當4個氫原子核聚變成1個氦核時,就要虧損0.0276個單位的質量,其中,1克氫核聚變成氦核時要虧損0.0069克的質量.這就是説,太陽能的產生是以消耗質量為代價的,而且這些質量轉化成太陽輻射就不再屬於太陽了.太陽每秒鐘要損失大約400萬噸的質量,對於巨大的太陽質量來説簡直太微不足道了.從太陽誕生到目前的50億年中,太陽僅消耗了0.03%的質量,即使再過50億年也僅消耗太陽質量的0.06%.

TAG標籤:#原子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