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春聯特點和結構

春聯特點和結構

知科普 人氣:8.04K

春聯特點和結構

1、春聯特點:春聯是寄情抒懷,希望一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春、頌盛世之意。在我國,無論塞北、江南,鄉村、城市,機關、軍營,都有貼春聯的習慣。各行各業有不同的喜慶聯語,但有一點相同,那就是都洋溢着春的氣息、時代的氣息和喜悦的氣氛。

2、春聯的結構: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對稱、詞性相同、平仄相對。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春聯的內容和結構有什麼特點

春聯內容特點:

  1、春聯多是寄情抒懷,希望一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春、頌盛世之意.在我國,無論塞北、江南,鄉村、城市,機關、軍營,都有貼春聯的習慣.各行各業有不同的喜慶聯語,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洋溢着春的氣息、時代的氣息和喜悦的氣氛

  2、春聯用語一般輕鬆歡快,喜氣洋溢,切情切景,大紅色彩配上吉祥話語,為春節平添了歡樂氣氛.在古時,人們撰貼春聯主要是突出其喜慶氣氛,多用一些吉祥詞句,而不過分追求其內容.新中國成立以後,時代賦予大地以新的生機,春聯也相應有了新的變化注意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在以歌頌祖國、自由、勞動、團結等為主題的春聯大量湧現,給人以全新的感覺。

  春聯的結構特點:

  1、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

  2、對仗,即詞性相同。

  3、平仄相對。

春聯有什麼特點

一、形式特點:

1、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

2、對仗,即詞性相同。

3、平仄相對。上聯尾字為仄音(上聲、去聲),下聯尾字為平音(陰平、陽平)。

二、內容特點:

1、春聯多是寄情抒懷,希望一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春、頌盛世之意。

2、春聯用語一般輕鬆歡快,喜氣洋溢,切情切景,大紅色彩配上吉祥話語,為平添了歡樂氣氛。

三、春聯的基本要求

1、字句相等

春聯不限定字數、句數,常見的有四言聯、五言聯、七言聯和十一言聯等。所謂幾言聯就是單聯由幾個字組成。像四言聯,上下聯都由四個字組成。如果春聯長一點,單聯中可能不是一句,而是分為兩句或更多,那麼上下聯要保持一致,不能上聯是一句,下聯是兩句。

2、詞性相當

春聯要求上下聯相對應的詞或詞組的詞性要相對一致,或者説盡可能地相同。要了解漢字詞性的活用功能,如形容詞可以活用為動詞,動詞有時也可以活用為形容詞。現代漢語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量詞六類,虛詞包括副詞、連詞、介詞、助詞、歎詞、語氣詞六類。那麼上下聯相對應位置上詞的詞性就要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副詞對副詞,等等。

3、結構相稱

上下聯在句法結構上必須互相照應,彼此對稱。現代漢語中的句子由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六種成分組成,單句句型結構分為主謂式、主謂賓式、無主句式、包孕句式、倒裝句式和獨詞句式。

4、節奏相應

所謂節奏,主要指一個句子在音節上的停頓或間歇,比如“明月/鬆間/照”,其節奏就是“二二一”。春聯就是要通過聯句中有規律的停歇和韻律的變化,體現和諧的節奏感和音樂美。因此,上下聯間的這種節奏(包括聲律和語意兩個方面)要相同或相應,即儘可能地保持一致。

5、平仄相反

平仄相反是指在春聯創作時,要注意上下聯互相對偶的字要求平仄對立,即平對仄、仄對平,這樣才能達到陰陽相對、音韻和諧的審美效果。

擴展資料:

禁忌

在春聯創作實踐中,自覺不自覺地違律違規的情況屢見不鮮,故提出以下三個“避免”:

一是避免合掌。上下聯對仗的字詞的意義要儘量避免雷同,如“神州”對“中國”、“千秋”對“萬代”等都是不合適的。

二是避免上下聯出現不規則的重複字。有規則的重複字是春聯創作中一種很好的修辭手法,能增強表現力。當然也有例外,如“之”“乎”“者”“也”等虛詞在春聯中就允許在上下聯中同位重複。

三是避免上強下弱。成聯後要注意上下聯氣勢上的匹配,做到輕重相當。若上聯氣盛,下聯氣弱,即“虎頭蛇尾”,此乃寫聯的大忌。

參考資料:春聯-百度百科

春聯的三大特點是什麼?

春聯的三大特點是:

1、上下聯字數相等、結構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

2、對應位置詞性相同。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對的位置上。

3、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按韻腳來分,上聯韻腳應為仄聲,下聯韻腳應為平聲,謂之“仄起平收”。

春聯的寓意:

為春節增添喜氣的氣氛。春聯都是紅底黑字或者紅底金字,加之各種紋飾,符合新春的喜慶和歡樂,為春節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表達美好的祝願和願景。春聯中的紋飾,如魚,寓意年年有餘;美好的語言,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等美好的祝福語表達了人們對來年的美好渴望。

民間説法有避兇免難的作用。這一説法來源於“年獸”的傳説,據説年獸怕紅,於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貼對聯,就是為了驅除年獸,因此貼對聯的習俗流傳至今,表達了人們避兇免難的願望。

春聯的特點有哪些?

一、形式特點:

1、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

2、對仗,即詞性相同。

3、平仄相對。上聯尾字為仄音(上聲、去聲),下聯尾字為平音(陰平、陽平)。

二、內容特點:

1、春聯多是寄情抒懷,希望一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春、頌盛世之意。

2、春聯用語一般輕鬆歡快,喜氣洋溢,切情切景,大紅色彩配上吉祥話語,為平添了歡樂氣氛。

擴展資料:

春聯的由來: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説,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

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户都要貼春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春聯

春聯的特點是什麼 春聯的特點介紹

1、不限定字數、句數,常見有四言聯、五言聯、七言聯和十一言聯等。幾言聯即單聯為幾個字組成,如較長單聯分為兩句或更多,上下聯要保持一致。

2、創作時,上下聯互相對偶的字平仄對立,即平對仄、仄對平,達到陰陽相對、音韻和諧的審美效果。

3、過聯句中有規律的停歇和韻律變化,體現和諧的節奏感和音樂美。因此上下聯間的節奏(包括聲律和語意兩個方面)要相同或相應,儘可能保持一致。

4、上下聯在句法結構上須互相照應,彼此對稱。現代漢語中的句子由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六種成分組成,單句句型結構分為主謂式、主謂賓式、無主句式、包孕句式、倒裝句式和獨詞句式。

5、上下聯相對應的詞或詞組的詞性要一致。現代漢語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量詞六類,虛詞包括副詞、連詞、介詞、助詞、歎詞、語氣詞六類。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副詞對副詞等。

春聯的結構是怎麼樣的?

春聯的結構是:上聯、下聯、橫批三個部分組成。

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另外,對聯除了對仗等要求外,一般應上仄下平,就是上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上聲和去聲,下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在平聲。橫披多為四字,過去寫橫披是從右往左橫寫,現今多從左往右寫,從右自左寫當屬正式寫法。

春聯的上下聯區分方法有:

1、按音調平仄分

春聯比較講究音調平仄,上聯最後一個字為仄音,下聯最後一個字應是平聲。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滿人間萬民歡”(“歡”是平聲)。

2、按因果關係分

“因”為上聯,“果”為下聯。比如“方向正確城鄉富,英明衣食豐”,因為只有“城鄉富”這個“因”,才會有“衣食豐”這個“果”。

3、按時間先後分

時間在前為上聯,時間在後為下聯。比如“風送鶯歌辭舊歲,雪伴梅香迎新春”,“辭舊歲”在前,“迎新春”在後。

4、按空間範圍分

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後。比如“勤儉持家家道昌,團結建國國事興”。這副春聯中的“國”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國”在後。

春聯有什麼特點

春聯特點:不限定字數、句數,常見有四言聯、五言聯、七言聯和十一言聯等。幾言聯即單聯為幾個字組成,如較長單聯分為兩句或更多,上下聯要保持一致。創作時,上下聯互相對偶的字平仄對立,即平對仄、仄對平,達到陰陽相對、音韻和諧的審美效果。

春聯多是寄情抒懷,希望一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春、頌盛世之意。用語一般輕鬆歡快,喜氣洋溢,切情切景,大紅色彩配上吉祥話語,為平添了歡樂氣氛。

春聯的基本要求:字句相等下聯要保持一致;詞性相當要求上下聯相對應的詞或詞組的詞性要相對一致,或者説盡可能地相同;結構相稱。上下聯在句法結構上必須互相照應,彼此對稱;節奏相應。所謂節奏,主要指一個句子在音節上的停頓或間歇;5、平仄相反。平仄相反是指在春聯創作時,要注意上下聯互相對偶的字要求平仄對立。

春聯創作實踐中,自覺不自覺地違律違規的情況屢見不鮮,故提出以下三個“避免”:

一是避免合掌。上下聯對仗的字詞的意義要儘量避免雷同,如“神州”對“中國”、“千秋”對“萬代”等都是不合適的。

二是避免上下聯出現不規則的重複字。有規則的重複字是春聯創作中一種很好的修辭手法,能增強表現力。當然也有例外,如“之”“乎”“者”“也”等虛詞在春聯中就允許在上下聯中同位重複。

三是避免上強下弱。成聯後要注意上下聯氣勢上的匹配,做到輕重相當。若上聯氣盛,下聯氣弱,即“虎頭蛇尾”,此乃寫聯的大忌。

春聯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春聯在寫法上的特點有:春聯的上下兩聯彼此相對,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繫,一幅對聯的上聯和下聯,結構必須完整統一,語言也必須鮮明簡練,而且春聯的上下聯字數一般是相等的,等等。

春聯的特點

上下聯字數相等,這是春聯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有時也會有另類的現象,不過情況極少,春聯不僅字數要相等,詞組的數量也要相等,詞組要對應。

對聯上下聯一般還要聲律相對,也就是平仄相對,這主要是為了讀起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悦耳動聽,春聯就是要通過韻律體現和諧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春聯的上下聯不能出現語義重複,對聯是文章中最精練的文體,決不允許浪費筆墨,為了以較少的文字提供較多的信息,必須避免上下兩聯都是同一意思。

對聯的組成和特點有哪些

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其中對聯的組成和特點有:

  1、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2、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既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又是一種優秀的文化遺產;

  3、對聯在實際運用中,上,下聯文字不管多長,一般都沒有標點,這是格式上的一種特殊講究;

  4、從文學史的角度看,楹聯,系從古代詩文辭賦中的對偶句逐漸演化,發展而來;

  5、一副標準的對聯,是由相互對仗的兩部分所組成,前一部分稱為上聯,後一部分稱為下聯。

春聯的結構和對法

上下聯每個詞組的結構和整個聯句的句式結構應相同,簡稱為“結構相稱”。 這是詞性相當要素擴展到詞組、語句結構上的規則。 具體説,就是上下聯在句法結構上互相照應,彼此對稱。 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

如果上聯是主、謂、賓結構,下聯是主、謂、補結構,就沒有對好。 這也叫做句式失對。 在要求大的句法結構對稱的同時,小的詞組也要做到句法一致。

對聯的結構對應規則。

TAG標籤:#春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