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區域地質概況 - 區域地質概況怎麼寫

區域地質概況 - 區域地質概況怎麼寫

知科普 人氣:7.04K
1.區域地質概況

一、區域地層該區位於河北平原北部,新生代地層十分發育,但由於受基底構造制約和構造運動影響,地層厚度和巖性巖相變化較大。

區域地質概況怎麼寫 區域地質概況

由新而老共有第四系堆積物和新、老第三系地層。1.第四系(Q)根據《廊坊地區南部農田供水水文地質勘探報告》本區第四紀地層厚度為510m,其地層巖性由老而新依次為:(1)全新統(Q4):厚度約26m,巖性多以灰、灰綠、黑灰和黃灰色亞砂土、亞粘土為主,其次為粘土,砂層只在局部出現,且多以粉細砂為主,厚薄不均並多含粉土。

(2)上更新統歐莊組(Q3o):底板埋深148m,厚度122m,下部巖性以灰黃、黃灰或灰、黃綠灰色亞砂土、亞粘土為主,砂層為中砂、粉細砂層,含鈣質結核;上部巖性以灰黃、黃灰色亞砂土、亞粘土為主,砂層為細砂、粉細砂層,含鈣質結核。(3)中更新統楊柳青組(Q2y):底板埋深354m,厚度206m,下段厚度為96m,地層巖性主要以灰黃、黃灰夾鏽斑和灰棕黃色的亞粘土為主,砂層為中砂、細砂層;上段厚度約110m,以黃灰、灰綠、灰棕黃色夾鏽斑的亞砂土、亞粘土為主。

砂層為中砂、細砂層,含鈣鐵質結核。(4)下更新統固安組(Q1g):底板埋深510m,厚度156m,由沖積物組成,下部以棕紅色夾有鐵鏽黃、錳黑、鈣白等斑紋構成雜色粘土為主,夾有中砂、細砂層;上部以紅棕色、灰褐色亞粘土、粘土夾中、細砂為主,含鈣核。

2.新第三系地層(N)區內埋深在500~600m以下,為一套衝、洪積相沉積,主要由礫砂巖、泥巖、泥質粉砂巖組成,底部普遍存在底礫巖層。是礦泉水和地下熱水的主要產出層位,底板埋深800~1500m。

3.老第三系地層(E)在本區埋深在800~1500m之下,為一套河流、湖泊相沉積,主要由砂巖、粉砂巖、泥巖組成,夾灰質頁巖和少許玄武巖薄層。是本區主要的儲油、氣地層。

底板埋深1480~3300m。二、區域地質構造廊坊市城市規劃區位於中朝準地台(Ⅰ級構造單元)華北斷拗(Ⅱ級構造單元)東部,隸屬於冀中台陷(Ⅲ級構造單元)廊坊—固安凹陷(Ⅳ級構造單元)之上。

其北側與北北東向大廠凹陷相鄰;南東與武清—霸州凹陷相接;南臨牛鎮凸起;西北面為大興凸起。本區斷裂構造發育,活動斷裂強烈,特別是第三紀以來的活動性斷裂及隱伏斷裂,是誘發本區地震的直接因素。

4條較大活動性斷裂分別是桐柏斷裂、夏墊斷裂、河西斷裂和大王務斷裂。主要特徵見第二章。

三、地質災害概況廊坊市城市規劃區屬平原區,主要地質災害有突發性地質災害和緩變性地質災害。突發性地質災害有地震、地裂縫等;緩變性地質災害有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

根據《河北省(包括天津市、北京市)地震地質初步研究》報告資料,廊坊地區(包括天津市)為全省六個地震活動較強地區之一,雄縣—安次地震地質背景帶上存在6級以上地震危險。據歷史資料記載,廊坊市自公元294~1993年底,全市範圍內就發生了100餘次地震,其中4級以上的地震49次,6級以上的地震3次,震源深度5~39km,其中8~25km的深度分佈較集中。

1994~1999年,該區域共發生地震79次,是多震區域。根據河北省水資源局有關報告提供,廊坊市自20世紀40~70年代以來地面緩慢下沉,80年代後期以均加速度下沉。

1981~1983年年均沉降21.51mm,1983~1988年年均沉降量為24.05mm,1988~1998年年均沉降量為30.47mm,至1998年沉降中心累計沉降量已達548.23mm,沉降範圍逐漸擴大。廊坊規劃區尚未發現地裂縫。

2.河北區域地質概況

河北省自然資源中,地表地貌多樣,礦產藴藏、海洋海塗等資源都比較豐富,而水資源相對不足。全省地表面積共18.77萬平方公里,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等各種地貌類型皆有。耕地總面積651.7萬公頃(6.52萬平方公里),佔地表總面積34.7%;有林地面積367.38萬公頃( 3.67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17%。境內礦種比較全,已發現的礦種共100多種,探明儲量的有60多種,其中尤以鐵礦石、石灰巖、煤、石油等更為豐富。

唐山地貌多樣,土質肥沃,是多種農副產品的富集產區。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質地優良、分佈集中、易於採選。目前已發現並探明儲量的礦藏有 47 種。煤炭保有量 62.5 億噸,為全國焦煤主要產區;鐵礦保有量 57.5 億噸,是全國三大鐵礦區之一。石油、天然氣、石灰巖、黃金等儲量也十分巨大。

3.實習區區域地質概況是什麼

野外實習是學習地質和從事地質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基礎環節。

在與實習老師交談中,她對我説:野外實習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中國地質大學歷來重視野外實踐教學,學地質就是和地球打交道,問題要從自然界中提出,解決的方法也要從認識自然中獲得。

地學是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六大基礎自然科學之一,它不僅強調學科發展的理論性,更強調這門學科的實踐性。為了使學生提高對野外實踐的認識,通過野外實習更進一步地瞭解自然,學校在學生學習完“普通地質學”或者“地球科學概論”等有關地質專業基礎課後,馬上安排野外實習。

通過教學實習使學生們能夠理論聯繫實際,增強感性認識,同時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在艱苦的條件下,鍛鍊意志,強健體魄。幾十年來,野外實習已成為中國地質大學地質類專業教學的傳統和特色。

她告訴我野外教學實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把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變為感性認識,以此培養日後的野外工作能力,掌握野外作業的方法。比如説,在制定野外工作計劃的時候首先是要了解和掌握調查區域的區域地質概況。

一般的説,已有前人做過調查工作的區域,當你準備再去調查的時候,前人的調查資料會是你重要的參考資料,蒐集分析這些資料將會使你的調查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調查區域沒有任何資料供你參考,那麼你可能就是這個區域從事地質調查的先行者,當你領略了風餐露宿,篳路藍縷的艱苦之後,你的調查成果將會使你充滿自豪感。

秦皇島實習基地的區域地質概況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A.地層實習區的地層屬於晉冀魯豫地層區、燕遼地層分區、秦皇島小區,是華北型地層(所謂地層,是指一切成層巖石的總稱,包括變質的和火山成因的成層巖石在內)。在地質調查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關於一個地區的地層層序及其相鄰地區地層層序之間的對比關係。

不同的地區地層形成的具體層序是差別很大的,所以,地層的對比必須有一個客觀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把不同地區的地層單位,根據它們的巖石性質、化石特徵進行對比,以此確定這個地層的層位及其年代。

在實習區這個地層區中,最老的地層是新太古界。變質年齡距今2500百萬年。

在新太古代末期(距今2412~2600百萬年)發生了大規模的巖漿侵入,形成了花崗巖。在這個區域內缺少古元古界和中元古界。

可以見到新元古界沉積不整合地覆蓋在新太古代花崗巖的上面。在這個區域內新元古代地層則缺少這個時期的晚期沉積。

寒武紀至奧陶紀中期發現有以碳酸鹽巖、頁巖、粉砂巖為主的海相地層的沉積。在晚奧陶世至早石炭世普遍缺少沉積,自晚石炭世至二疊紀時期開始出現了海陸交互相沉積、陸相沉積。

自此以後,該區域沒有再受到海侵。B.巖漿巖和變質巖巖漿巖也被稱為火成巖,所謂的巖漿巖是指由地下深處一種熾熱的含有大量揮發性成分的硅酸鹽熔融體(即巖漿)冷卻凝固後所形成的巖石。

由巖漿直接形成的巖漿巖,包括侵入巖和火山巖。秦皇島地區處於燕山造山帶東段,東部與太平洋板塊相鄰。

在這個區域內,造山帶活躍的內力地質作用使巖漿巖和變質巖的分佈十分廣泛。巖漿巖:實習區巖漿巖發育,巖石類型比較齊全。

見秦皇島地區巖漿巖發育一覽表。變質巖:實習區內的變質巖類型比較齊全,包括區域變質巖、動力變質巖和混合巖等類型(所謂變質巖是指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內經過內力地質作用,如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使原來的固體巖石發生變化,而改變形成為新的巖石)。

而區域變質巖是主要的類型。實習區內新太古代區域變質巖形成於距今3000~2800百萬年。

如金山嘴、老虎石、聯峯山頂等地都屬於這種類型。C.構造僅從字義上來理解,構造應該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間的安排、組織及其相互關係,同時也指結構。

地質學中與構造一詞發生關係的有構造運動和地質構造。構造運動表現為地殼的機械運動,也稱為地殼運動。

通常構造運動速度緩慢,往往不能被人們直接感覺到。然而,在特殊的情況下,構造運動則表現得快速而強烈,是可以被我們感覺到的,比如地震。

地震可以引發山崩、地陷、海嘯。構造運動往往使地殼或巖石圈的物質發生變形和變位,結果會引起地表形態的劇烈變化,如形成山脈、海陸變遷、大陸分裂、大洋擴張等,還會引起地層的變化(傾斜或彎曲)、巖石塊體的錯動和斷裂。

因此,構造運動在地質作用中處於最重要的地位。地質構造則是指經過構造運動之後引起的巖石變形、變位後出現的結果。

最基本的地質構造有褶皺和斷裂。實習區位於中朝準地台燕山台褶帶山海關台拱區。

中朝準地台是我國最古老的地台區,最初的陸核形成於距今3000百萬年前,結晶基底固結形成於距今1700百萬年前。在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早期,燕山地區是一個近東西方向擴展的海洋,它的中心地區沉積了近萬米厚的地層。

古生代時期海域範圍縮小,海水的深度也變淺,局部地區上升為陸地,主要沉積了淺海及海陸交互相的地層,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海陸變遷的過程。中生代以後,燕山地區的地殼活動增強,出現了強烈的巖漿活動和構造變形。

D.礦產在實習區內有豐富。

4.如何描述一個區域自然地理概況

從它的:地理位置、自然氣候、地質地貌、主要的生物種類、主產什麼農作物、主要的礦產資源或者其他獨有的資源,這些方面進行描述。

比如:四川,位於中國西南腹地,地處長江上游,佔地面積達到48萬平方公里,盆地地形,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川最低海拔300-700米,最高海拔4000-4500米,是最典型的盆地地形。

四川是全國的農產品供應大省,是國家最大的糧、油、豬生產基地之一。產作物油菜籽、甘蔗、茶葉、毛竹等作物。同時,四川礦產資源豐富且種類比較齊全,能源、黑色、有色、稀有、貴金屬等均有分佈。

四川還是國寶熊貓的棲息地,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擁有豐富的植被種類,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著名的卧龍熊貓基地就位於四川。

同時四川的是我國的氣象災害多發地之一,發生頻率高,範圍大,主要是乾旱,暴雨、洪澇和低温等也經常發生。同時地殼活動比較頻繁,是近現代地震多發區之一。

不是很嚴謹,也不是特別全面,僅供參考。其實描述的語句儘量簡單,易於閲讀。

5.縱斷面地質概況怎麼寫

縱斷面地質概況的寫法:

(一)地形地貌

本工點位於**地區,地勢平坦、開闊,闢為農田、果園,工點與既有隴海鐵路並行,場地範圍分佈灌溉溝渠,有鄉村道路通過,跨越**公路,交通較便利。

(二)地層巖性及工程地質條件

工點範圍地層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層及上更新統衝洪積形成的黏性土、粉土及砂類土,地層巖性、狀態、厚度及其物理力學指標詳見橫斷面、縱斷面、地層物理力學指標一覽表。

(三)特殊地質、不良地質

1、軟土和鬆軟土:在本路基範圍內,(2)3-2層軟塑粉質粘土、(2)4-2、(2)5-2層稍密狀粉土、粉砂層,均為鬆軟土層,結構鬆軟,壓縮性高、強度低,工程特性差。

2、地震液化:地震動峯值加速度為0.10g,動反映譜週期為0.40s,且地下水較發育,根據《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範》,採用標準貫入試驗方法對上部粉土及粉細砂層進行液化判別,該路基範圍內上部飽和粉土、粉細砂層為可液化土,當發生Ⅶ級地震時會發生液化,液化深度2.45m~14.85m,液化指數16.764~74.064,抗液化指數0.443~0.998,設計時應執行《鐵路抗震設計規範》相關規定。

(四)水文地質條件

地下水類型為第四系孔隙潛水和巖溶水,第四系孔隙潛水局部略具承壓性,透水性好的粉土、砂土為主要含水層,主要接受地下徑流及大氣降水、地表水入滲補給,水量較小;巖溶水主要賦存於灰巖節理裂隙、溶隙、巖溶管道中,主要接受第四系孔隙潛水和地下徑流的補給,水量豐富。地下水具有明顯的動態變化特徵,隨季節、降水量變化而變化,測時地下水埋深2.8~3.7m,標高35.88~40.39m。地下水主要以地下徑流及人工開採為主要排泄方式。

6.河北區域地質概況

河北省自然資源中,地表地貌多樣,礦產藴藏、海洋海塗等資源都比較豐富,而水資源相對不足。全省地表面積共18.77萬平方公里,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等各種地貌類型皆有。耕地總面積651.7萬公頃(6.52萬平方公里),佔地表總面積34.7%;有林地面積367.38萬公頃( 3.67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17%。境內礦種比較全,已發現的礦種共100多種,探明儲量的有60多種,其中尤以鐵礦石、石灰巖、煤、石油等更為豐富。

唐山地貌多樣,土質肥沃,是多種農副產品的富集產區。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質地優良、分佈集中、易於採選。目前已發現並探明儲量的礦藏有 47 種。煤炭保有量 62.5 億噸,為全國焦煤主要產區;鐵礦保有量 57.5 億噸,是全國三大鐵礦區之一。石油、天然氣、石灰巖、黃金等儲量也十分巨大。

7.地質報告怎麼寫

地質實習報告

地質實習報告是對實習中見到的各種地質現象加以綜合、分析和概括,用簡練流暢的文字表達出來。寫實習報告是對實習內容的系統化、鞏固和提高的過程,是寫地質報告的入門嘗試,是進行地質思維的訓練。報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質素材為依據,報告要有鮮明的主題,確切的依據,嚴密的邏輯性,報告要簡明扼要,圖文並茂。報告必須是通過自己的組織加工寫出來的,切勿照抄書本。

報告章節如下:

第一章緒言,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 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佈的特點,然後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佈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係、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巖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巖石特徵、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章 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徵,分別敍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徵(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佈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徵、接觸關係、構造運動情況、巖漿活動過程等説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徵。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後記,説明實習後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報告中文字要工整,圖件要美觀。報告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班級、姓名、寫作日期等。並進行裝訂。

TAG標籤:#概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