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王士讓發現鐵觀音的故事

王士讓發現鐵觀音的故事

知科普 人氣:2.08W

王士讓發現鐵觀音的故事

王士讓發現鐵觀音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據説,當時一個茶農在福建省武夷山採摘茶葉時,發現一株茶樹生長在清澈的泉水旁邊,產量極為豐富。這名茶農採摘了樹上的茶葉並將其帶回村裏,之後他在閩南地區開始種植這種茶葉。

後來,一個名叫王士讓的茶商聽到了這個故事,並前往武夷山採購了這種茶葉,名為“鐵觀音”。他將這種茶葉帶回福建福州,向當時的皇帝獻茶,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和讚賞。自此,鐵觀音茶名聲漸揚,成為中國最著名的茶葉之一。

王士讓發現鐵觀音的故事不僅講述了一個有關茶文化和中國傳統的故事,也反映了中國人才智的傳承和創新能力的體現。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 鐵觀音始祖王土讓

相傳, 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鬆巖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兒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着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順着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問,找到夢中的條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條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裏,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 鐵觀音。

二、“王説”乾隆賜名

相傳,安溪西坪南巖仕人王土讓[清朝雍正十年副貢、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廣黃州府靳州通判,曾經在南山之麓修築書房,取名“南軒”。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與諸友會文於“南軒”。每當夕陽西墜時,就徘徊在南軒之旁。有一天,他偶然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與眾不同,就移植在南軒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烏潤肥壯,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讓奉召人京,謁見禮部侍郎方苞,並把這種 茶葉 送給方苞,方侍郎間其味非凡,便轉送內廷,皇上飲後大加讚譽,垂問堯陽茶史,因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 鐵觀音 ”。

2. 鐵觀音發源地王説

八馬鐵觀音好。

鐵觀音起源於福建省安溪縣,歷史悠久,被譽為茶王。安溪鐵觀音有着獨特的魅力,回味甘甜濃郁,沖泡7次仍有餘香!喝了之後,就像初戀一樣,讓人脣齒留香戀戀不忘!那麼鳳山和八馬哪家鐵觀音好呢?下面就給大家細説一下。

鳳山和八馬哪家鐵觀音好

鳳山和八馬哪家鐵觀音好 鐵觀音買哪個牌子好

1.鳳山鐵觀音(安溪鐵觀音集團)

福建安溪鐵觀音集團是一家專業從事烏龍茶生產、加工、銷售、科研和茶文化傳播的綜合性茶葉集團。公司前身是國有福建省安溪茶廠,始建於1952年,已有65年曆史。現工廠名為“福建安溪茶廠有限公司”,廠址位於福建省安溪縣官橋五里鋪。“鳳山”是旗下知名品牌。鐵觀音集團自成立以來,贏得了數百項榮譽,彰顯品牌高標準與追求。

2.八馬鐵觀音(八馬茶業)

八馬茶業有限公司起源於百年前的“信記”茶行。公司負責人王文禮先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鐵觀音發現者王士讓的第十三代傳人。他是中國鐵觀音市場份額較大的茶葉生產商。目前,安溪鐵觀音八馬茶產業銷量連續五年全國第一,八馬茶產業在鐵觀音發源地安溪被評為“2017年度優秀納税人”,再次獲得行業納税第一名。

鳳山和八馬哪家鐵觀音好?現在人們每天買衣服買鞋都是去看品牌,買鐵觀音茶也不例外。但是,至於茶葉品牌,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喜歡的品牌也不同。所以無法直接判斷鐵觀音哪個牌子最好。每個牌子會因人而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 鐵觀音茶王

鐵觀音如何判斷其品質,在鬥茶比賽中,一般按照喝茶順序評比五項。即:茶幹外形(10分)、湯色(5分)、香氣(30分)、滋味(45分)、葉底(5分)。

幹茶外形(10分)

4. 鐵觀音王士讓

創立時間,1997年7月28日。總部地址,廣東深圳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源於百年前的“信記”茶行,掌門人王文禮先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也是鐵觀音發現者王士讓的第十三代傳人。

公司旗下有安溪八馬茶業有限公司(為公司總部並具體負責產品生產和外銷)、深圳八馬茶業連鎖有限公司(負責全國自營連鎖)、廈門八馬茶業有限公司(負責加盟及福建自營)。目前,公司參與管理茶園基地50000多畝,現有西坪和龍門兩個加工廠,總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年加工能力6000噸。

5. 鐵觀音的王説

鐵觀音為什麼叫鐵觀音?鐵觀音,我想把名字拆開分為,物理維度和傳説維度兩部分來看待這個問題。

一、物理維度

首先,我們以物理角度來理解。鐵,代表着結實、沉重。而鐵觀音茶,葉片特別肥厚,且是開面採摘,具備了其重實的物理基礎。

此外,烏龍茶的特殊加工工藝,經過重複的包揉之後,使得其外形足夠緊結,呈蜻蜓頭青蛙腿狀。

再者,鐵觀音由於其特殊的發酵過程,使得鮮葉中會導致結構疏鬆的物質如青味、苦澀等在製作過程中一點一點去除。

故而茶幹手感特別之沉重,而品質越好的,其幹茶就會越沉重。

因為其沉重如鐵,所以叫鐵觀音。

二、傳説維度

1、魏説

那麼,接下來我們從另外的一個維度來看看。這種説法神話色彩相對濃厚些,據説跟觀音菩薩託夢有關。

相傳,1725年前後,安溪堯陽鬆巖村有個叫魏蔭的茶農,誠心敬奉觀音菩薩。

有一天晚上,觀音菩薩託夢與他,次日他依照夢中指引,在山上的石頭縫中找到了鐵觀音茶樹。

因為是觀音託夢,所以就叫鐵觀音。

2、王説

關於為什麼叫鐵觀音,我想下面這個説法不能不説,那就是乾隆皇帝命名。

據説乾隆年間,堯陽有個叫王仕讓的書生,有一次無意間在南山發現了一棵鐵觀音茶樹。

這茶樹製作的茶葉烏潤肥壯,氣味超凡,香氣馥郁,滋味甚好。

1741年,王仕讓進京期間帶上了這款茶。幾經輾轉,乾隆皇帝喝到了,感覺甚好,欣喜之餘便賜名,於是細細掂量茶葉,認為其茶條形緊結、烏潤重實,重若玄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便賜名為“鐵觀音”。

因為皇帝賜名,故而“鐵觀音”之名名正言順。

以上是關於為什麼叫鐵觀音的三種説法,您覺得哪種靠譜呢?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搜索:鐵觀音100茶葉網,歡迎感興趣的朋友一起探討研究茶葉!

南馳鐵觀音茶的安溪鐵觀音發源地的美麗傳説

相傳,在安溪西坪堯陽南巖(今安溪縣西坪鎮南巖村)有位仕人叫王士讓,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出生,雍正十年(1732年)中副車,乾隆十年(1745年)任湖廣(今湖北)黃州府蘄州通判,卒任上。王士讓平生喜歡收集奇花異草,曾築書房於南山之麓,名為“南軒”。乾隆元年(1735年)春,王士讓告假回家,訪親問友,親朋們經常聚集於南軒。每於夕陽西墜,他總徘徊於南軒之旁。一日,王士讓見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異於它種,遂移植在南軒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壓枝繁殖。這株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後,烏潤肥壯,氣味超凡,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讓奉召赴京,在拜謁禮部侍郎方苞時,以此茶饋贈。方苞品其味非凡,遂轉獻內廷。乾隆飲後甚喜,召見王士讓垂問堯陽茶史。王士讓如實稟告此茶發現始末。乾隆細察、掂量此茶,認為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便賜名為“鐵觀音”。

説因為這兩個美麗的傳説,安溪鐵觀音茶葉既有“觀音賜茶”又有“皇帝賜名”,不但與觀音菩薩結下不解之緣,而且與乾隆皇帝搭上關係,一經問世就以其獨特的“觀音韻”和“蘭花香”的優異品質一炮打響,為廣大茶人所喜愛,馳名中外,譽滿天下。清末台灣著名歷史學家、詩人連橫在《劍花室詩集》中曾以“茶”為題作詩二十二首,其之七為:

安溪競説鐵觀音,露葉疑傳紫竹林。

一種清芬忘不得,參神同徵木犀心。

當然,以上兩種是傳統的説法,而我以為下面這種説法更具有説服力。

鐵觀音原產地安溪縣,此地為帶季風氣候,這裏的民諺説:“四季有花常見雨,嚴冬無雪有雷聲”,可謂得天獨厚。內安溪羣山環抱,土質大都是紅壤,呈弱酸性,非常適宜於茶的生長,又可謂得地之靈氣。安溪鐵觀音條索肥壯,捲曲緊結,湯色金黃明亮,香氣馥郁,清香悠長,品之滋味濃郁,醇厚甘鮮,入口留餘香,回味甘甜帶蜜味,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正是獨特的天時地利讓安溪鐵觀音茶葉“沐日月之精,收山巒之氣,得煙霞之華,食之能治百病”。常飲鐵觀音茶,有益於祛病保健,養生長壽,猶如觀音菩薩保佑一般。加之安溪鐵觀音茶葉色有獨特的烏潤砂綠鐵色,故稱之為“鐵觀音”,這樣解釋,順理成章,我以為更恰當。

秋高氣爽時節,太陽初露端倪,我和茶葉著名品評專家林榮溪先生倆人隨着寶馬車輪的高速飛轉,向着西坪的方向,奔馳在茶鄉大地上……

30多千米的路程,二刻時辰就來到了鐵觀音的“王説”發源地--安溪縣西坪鎮。

福建農大畢業後就來安溪紮根二十多年的惠安人﹑文雅謙和的西坪鎮黃秀宗向我們講述了鐵觀音發源地的美麗傳説:

三百多年前,書生王士讓在讀書時,因偶然間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與眾不同,就移植在南軒的茶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年年繁殖,枝葉茂盛,圓心紅葉;採製成品,氣味非凡,泡飲之後,香馥醇味,沁人心脾。1741年,時任湖廣黃州府蘄州通判的王士讓奉召進京,晉謁禮部侍郎方望溪,方侍郎轉贈內廷,當朝的乾隆皇帝品償後:認為其烏黑結實,沉重如鐵,味香形美﹑形似觀音,賜名為:“鐵觀音”。從此,古老的茶鄉大地流傳着:鐵觀音發源地“王説”。

鐵觀音發源地也因王士讓的讀書處在堯陽的南山之麓,故名:“南軒”。

筆者聽完黃的簡介後,認為是:“皇帝欽點狀元”--“王説”。

正是有了這樣一個美麗的佳話,西坪堯陽成為遐爾聞名的鐵觀音發源地--更讓“烏龍茶鐵觀音”從此飲譽神州大地,鐵觀音成了“安溪”的地理名片,西坪成了鐵觀音茶葉的重點產區,衍生出倆位國家級“鐵觀音非遺”傳承人--王文禮﹑魏月德。

鐵觀音的歷史…

鐵觀音

1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着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王士讓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王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王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託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高山鐵觀音的起源

安溪縣誌記載清朝西坪鎮南巖村有位仕人叫王士讓,發現鐵觀音母茶樹。精心培育後,這株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後,氣味超凡、香馥味醇。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讓奉召赴京,轉獻內廷。乾隆認為此茶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便賜名為“鐵觀音”據安溪縣西坪鎮南巖村王氏族譜記載:王三言字永信,生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他創辦梅記茶行。十九世紀末,由於印度、錫蘭(斯里蘭卡)、印尼等國家茶葉出口猛增,烏龍茶一度出現滯銷局面。為打開銷路,茶農出身的他首創布巾包揉法使之“形、色、香、味”兼備,身價倍增。業務迅速拓展到海外,一九零三年光緒授予他奉政大夫(同知職銜)。閩浙總督兼福建巡撫許應騤為福星居泰山樓授“大夫第”匾。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遣季子金玉創辦“泰山茶行”於台北;遣孫炳炎增設“梅記茶行”於吧城(印尼)。王永信一躍成為內安溪首富,他廣行善事,樂捐善款,聞名遐邇。

鐵觀音的由來有怎樣的傳説?

傳説1725年前後,西坪堯陽松林頭有一老茶農魏蔭,他勤於種茶,又信奉觀音,每日晨昏必在觀音像前敬獻清茶一杯,數十年如一日從未中斷。

一夜,熟睡中的魏蔭夢見自己荷鋤出門,走到一溪澗邊時,在石縫中發現一棵茶樹,枝壯葉茂,芬芳誘人。魏蔭覺得奇怪,正想探身採摘,突然傳來一陣狗吠聲,把一場好夢驚醒。

第二日清晨,魏蔭循着夢中的路線尋覓,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果然有一棵如夢中所見的茶樹,這茶樹葉形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

他喜出望外,於是將茶樹移植進家中的一口破鐵鼎中,悉心培育,經過數年終於壓枝繁殖,棵棵茁壯,葉葉油綠。等到成熟後採摘下來,精心炮製,果然茶質特異,香韻非凡,視之為家珍,密藏在罐中。

此後,每逢貴客嘉賓臨門,魏蔭就取出來沖泡品評,凡飲過此茶的人,都讚不絕口。

一天,有一位私塾先生飲過茶後,便驚奇地問:“此屬何種好茶?”

魏蔭便把夢中所遇和移植經過,告訴了這位私塾先生,並説因為此茶發現於崖石之中,崖石又威武像羅漢,並且又移植在鐵鼎中,想稱它為“鐵羅漢”。

私塾先生搖了搖頭道:“有的羅漢猙獰可怖,好茶怎麼能夠用這樣的俗稱。這茶是觀音託夢所獲,還是稱‘鐵觀音’為好!”

魏蔭聽後,連連稱妙,從此就將此茶命名為鐵觀音。

另外還有一個傳説:清朝時,安溪西坪堯陽南巖有一讀書人叫王士讓,他曾在安溪西坪的南山山腳下建了一個書房,取名為“南軒”。

王士讓經常與朋友一起在南軒吟詩作文,獨自一人時,就喜歡在夕陽西墜時在南軒之旁漫步。

一天,偶然間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棵茶樹與眾不同,於是移植到南軒的苗圃裏,朝夕料理,精心培育。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棵茶樹年年繁殖,枝葉越長越茂盛。這茶樹圓葉紅心,採製成品後,則烏潤肥壯,氣味超凡;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

1732年,王士讓中副貢,後來他出任湖廣黃州府蘄州通判,1741年奉召進京,晉謁禮部侍郎方苞時,便以此茶饋贈。

方苞品後覺得茶質非凡,茶味醇香,於是轉獻內廷。

乾隆帝飲後龍顏大悦,召見王士讓詢問堯陽茶史,因為這種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便賜名為“鐵觀音”。

鐵觀音

鐵觀音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1736年,八馬先祖王仕讓發現安溪好茶,呈乾隆皇帝,御賜“鐵觀音”,皇家貢茶由此誕生。

鐵觀音源起:

1736年,八馬先祖王仕讓發現安溪好茶,呈乾隆皇帝,御賜“鐵觀音”,皇家貢茶由此誕生。

鐵觀音傳承:

王氏家族三百年、十三代人事茶,一直恪守八馬鐵觀音24定律製茶,層層磨礪,練就鐵觀音的傳統經典;

2009年,八馬掌門人王文禮先生因對安溪鐵觀音製作技藝的研究及傳承的貢獻,而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國家非遺(鐵觀音製作技藝)傳承人”;

因為專注,昔日的皇室貢茶蜕變成今日的八馬鐵觀音,尊貴猶勝當年。

鐵觀音傳奇:

如今,鐵觀音已是中國茶葉品類之翹楚,得益於安溪鐵觀音的品牌優勢,八馬在連鎖、出口、電商等均領先行業;

今天,八馬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鐵觀音生產商、銷售商。

安溪鐵觀音茶的歷史典故

“鐵觀音”之茶名的由來是有歷史典故的:

唐末宋初,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住在安溪駟馬山東邊聖泉巖的安常院,他自己做茶並傳授鄉民,鄉民稱茶為聖樹。元豐六年(1083年),安溪大旱,請來普足大師祈雨果驗,鄉親留普足大師於清水巖,他建寺修路恩澤於鄉民。他聽説聖茶的藥效,不遠百里到聖泉巖向鄉民請教種茶和做茶,並移栽聖樹。

一天,普足大師(清水祖師)沐浴梵香後前往聖樹準備採茶,發現有美麗的鳳凰正品茗紅芽,不久又有山羌(俗稱小黃鹿)來吃茶葉,他眼見此情景,非常感歎:“天地造物,果真聖樹”。清水祖師回寺做茶,用聖泉泡茶,他思忖:神鳥、神獸、僧人共享聖茶,天聖也。此後,天聖茶成為他為鄉民治病之聖方。

清水祖師也將自己種茶及作茶的方式傳給鄉民。南巖山麓,一位退隱打獵將軍 “烏龍”,因他上山採茶追獵無意發明搖青工藝及發酵工藝,做出的天聖茶香氣更足,味更甘醇。鄉親向他學習,以後,用此工藝做的茶大家都叫烏龍茶。

王士讓告假回鄉訪親會友,在南巖山麓發現此茶。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讓奉召赴京師拜謁禮部侍郎方苞,攜茶相贈。方苞品後,自感為茶中珍品,遂轉獻乾隆,乾隆召見王士讓詢茶來處,王細説茶之來源,乾隆細觀茶葉形似觀音臉重如鐵,便賜名為“鐵觀音”。

挑選優質鐵觀音有以下幾個技巧:

一、觀外形

觀外形:就是觀看幹茶顆粒的結實、緊密程度。越緊結越好,越鬆散越差。平常泡茶時,有的人拿起蓋杯上下搖動,聽茶葉撞擊蓋杯所發出的聲音是否清脆悦耳,就是辨別顆粒緊結程度的一種表現。

勻整度:就是觀看幹茶顆粒大小的均勻整齊程度。越勻整越好,顆粒大小差別越大越差。

悦目度(順眼度):幹茶表面色澤越翠綠或烏黑髮亮越好,越暗淡失色越差。

二、聞香氣

香氣濃郁持久,帶有蘭花香、生花生仁味、椰子香或者果甜香等,氣息清純,香氣持久的就是上品茶。如果香氣不純、香氣弱、不持久的就是品質較差的茶。

三、看湯色

茶湯具備適度的金黃,清澈見底,又光亮奪目就是品質較好的鐵觀音,反之就是品質較差的茶葉。

四、品滋味

爽口度:茶湯入口,滋味甘醇爽口,感覺良好,就是好茶;反之就是品質較差的茶葉。

飽滿度:茶湯在口腔裏,要有濃濃的茶滋味,不能太淡,也不能太苦太澀。如果滋味太淡或者太苦太澀,就不是上品茶,不過這得以沖泡規範為前提。

回甘度:茶湯喝過之後,口腔和喉底會慢慢生津、回甘,回甘效果越明顯的越好,回甘越不明顯的就越差。

五、看葉底

柔嫩度:茶葉沖泡四遍或者多遍以後,茶渣越向下沉的越好,茶渣越集結的越好,説明嫩度好。如果茶渣鬆散,向上膨脹、拱起的就越差。

肥厚度:茶渣葉片越肥厚的越好,越薄的越差。

發白度:就是茶葉沖泡到最後茶味淡了,不再衝泡時,將杯蓋翻開約2分鐘後,茶渣葉片越發白越好,越暗淡失色的越差。

誰是鐵觀音真正的創始人?

茶樹良種“鐵觀音”樹勢不大,枝條披張,葉色深綠,葉質柔軟肥厚,芽葉肥壯。採用“鐵觀音”良種芽葉製成的烏龍茶也稱“鐵觀音”。因此,“鐵觀音”既是茶樹品種名,也是茶名。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鄉,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着兩種歷史傳説,一説是西坪茶農魏飲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賜給的一株茶樹,挖來栽種而成;另一説是安溪堯陽一位名叫王士讓的人在一株茶樹上採葉製成茶獻給皇上,皇上賜名“鐵觀音”而得。

一、“魏説”--觀音託夢

相傳, 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鬆巖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兒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着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順着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問,找到夢中的條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條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裏,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

二、“王説”--乾隆賜名

相傳,安溪西坪南巖仕人王土讓[清朝雍正十年副貢、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廣黃州府靳州通判,曾經在南山之麓修築書房,取名“南軒”。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與諸友會文於“南軒”。每當夕陽西墜時,就徘徊在南軒之旁。有一天,他偶然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與眾不同,就移植在南軒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烏潤肥壯,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讓奉召人京,謁見禮部侍郎方苞,並把這種茶葉送給方苞,方侍郎間其味非凡,便轉送內廷,皇上飲後大加讚譽,垂問堯陽茶史,因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鐵觀音”。

還有一些傳説與以上兩種傳説類似。這些傳説的共同點是,茶樹都與觀音菩薩有關,故而茶名之中有“觀音”二字。而之所以冠以“鐵”字,又有兩種解釋:一是由於茶樹葉片在太陽下閃爍着“鐵色”之光,另一種説法是茶經過發酵後,“茶色如鐵”。

安溪鐵觀音主產區在西部的“內安溪”,這裏羣山環抱,峯巒綿延,雲霧繚繞,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壤,土層深厚,特別適宜茶樹生長。鐵觀音原產於福建安溪縣西坪。“內安溪”為帶季風氣候,這裏的民諺説:“四季有花常見雨,嚴冬無雪有雷聲”,可謂得天獨厚,羣山環抱,土質大都是紅壤,呈弱酸性,非常適宜於茶的生長,又可謂得地之靈氣。安溪鐵觀音條索肥壯,捲曲緊結,湯色金黃明亮,香氣馥郁,清香悠長,品之滋味濃郁,醇厚甘鮮,入口留餘香,回味甘甜帶蜜味,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安溪鐵觀音“沐日月之精,收山巒之氣,得煙霞之華,食之能治百病”。常飲鐵觀音茶,有益於祛病保健,養生長壽,猶如觀音菩薩保佑一般。加之安溪鐵觀音茶葉沖泡之後,量重如鐵,形如觀音,故名"鐵觀音"。

鐵觀音源自鬆巖魏蔭所創 “鐵觀音“這個惟妙惟肖的芳名,是何時何地和在什麼情況下,誰給她定名?以往,曾有人認為:鐵觀音源自鬆巖魏蔭所創。此説乃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一:魏蔭發現,加以培育研究,其時名為“魏蔭種”。國家首屈的茶葉研究專家、中華全國供銷社杭州茶葉研究所所長駱少君女士認為,產於安溪西坪鬆巖村的魏蔭鐵觀音茶是傳統的鐵觀音茶,鬆巖地域是鐵觀音最早的產地。福建省常委會農委副主任、省茶葉協會會長、高級農藝師馮庭儉先生認為,《安溪縣誌》早有記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於鬆巖村。在福建省茶葉部門工作了一輩子的福建省農業廳經作處老專家李冬水,五十年代曾在西坪任區長,經調查也證實鐵觀音是魏蔭首種。年逾八十的陳伴水先生也説:解放前後的教科書,也只説安溪鐵觀音茶為安溪西坪鬆巖魏蔭所發現。

王氏成名。時堯陽人王仕讓任朝廷副貢奉召進京,謁禮部侍郎方望溪,以魏蔭種為禮品饋贈方,而方轉進乾隆皇帝,乾帝飲之覺其味香色美,形沉似鐵,美如觀音,遂賜其名曰:鐵觀音。然近數十年來,在安溪西坪鎮鬆巖與堯陽兩村兩族產生了兩説的激烈爭論,一為魏論,即魏蔭夢觀音託夢發現乃及成名;一為王説,乃王仕讓發現以及進貢成名。兩説爭論不已,然追根溯源,《安溪縣誌》所載,安溪人流傳;專家證實,鬆巖村魏蔭發現是真,王仕讓轉進、乾隆賜名也是史實,故兩者功不可沒,若無魏蔭無以得其佳品,若無王仕讓無以獲其御賜美名,所以兩者俱是創始人,無可厚非。由於傳統鐵觀音和目前市面上比較鮮綠的鐵觀音有所區別,其主要是為了迎合現在市場消費者的視覺和味覺,對傳統鐵觀音製作工藝進行相應的改進(或改變);且業界對後者的定位和定性還未達成一個共識,故此文對有別於傳統做工的觀音暫稱為“現代鐵觀音”。

鐵觀音TeiGuanYin原產福建省安溪縣。據《清水巖志》載:“清水高峯,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老寮等屬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飲之不覺兩腋風生,倘遇陸羽,將以補茶話焉”,説明安溪唐代已產茶。到明代茶產稍盛,《安溪縣誌》有“常樂、崇善等裏貨(指茶)賣甚多”的記載。18世紀後期安溪茶户有了較大發展。詩人阮 錫在《安溪茶歌》中有“安溪之山鬱嵯峨,甚陰常濕生叢茶。居人清明採嫩葉,為價甚*保萬家……”之句。隨之茶區農民還選育出許多優良茶樹品種,其中以鐵觀音製茶品質為最優。

來歷:

一是“魏説”相傳,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後,西坪堯陽松林頭(今西坪鄉鬆巖村)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信奉觀音,每日晨昏必在觀音佛前敬獻清茶一杯,數十年不輟。一夜,魏蔭在熟睡中夢見自己荷鋤出門,行至一溪澗邊,在石縫中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芬芳誘人。魏蔭好生奇怪,正想探身採摘,突然傳來一陣狗吠聲,把一場好夢擾醒。翌晨,魏蔭循夢中途徑尋覓,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發現一株如夢中所見的茶樹,細加觀察,葉形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異於他種。他喜出望外,遂將茶樹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鐵鼎裏,悉心培育,經數年壓枝繁殖,株株茁壯,葉葉油綠。便適時採製,果然茶質特異,香韻非凡,視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貴客佳賓臨門,沖泡品評,凡飲過此茶的人,均讚不絕口。一天,有位塾師飲了此茶,便驚奇地問“這是何好茶?”魏蔭便把夢中所遇和移植經過,詳告塾師,並説此茶是在崖石中發現,崖石威武似羅漢,移植後又種在鐵鼎中,想稱它“鐵羅漢”。塾師搖頭道:“有的羅漢猙獰可怖,好茶豈可俗稱。此茶乃觀音託夢所獲,還是稱‘鐵觀音'才雅!”魏蔭聽後,連聲叫好。

二是“王説”。相傳,安溪西坪堯陽南巖(今西坪鄉南巖村)仕人王士讓,清雍正十年(1732)中副貢,乾隆十年(1745)出任湖廣(今湖北)黃州府蘄州通判,曾築書房於南山之麓,名為“南軒”。清乾隆元年(1736)春,王與諸友經常會文於南軒,每於夕陽西墜,徘徊於南軒之旁。一日,見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異於他種,遂移植南軒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年年繁殖,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烏潤肥壯,氣味超凡;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晉謁禮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饋贈。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轉獻內廷。乾隆帝飲後,甚喜,召見士讓詢問堯陽茶史,以其茶烏潤結實,沉重“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為“鐵觀音”。

關於鐵觀音的傳説,鐵觀音的故事

鐵觀音屬於烏龍茶類。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更是中國十大名茶中烏龍茶類的代表。屬於半發酵茶類,鐵觀音清香雅韻。發明於福建安溪。那麼本期民間故事,就帶你一起來了解鐵觀音,看看鐵觀音這名字的由來有什麼樣的故事。

  一是魏説:

  相傳,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後,西坪堯陽松林頭(今西坪鄉鬆巖村)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信奉觀音,每日晨昏必在觀音佛前敬獻清茶一杯,數十年不輟。一夜,魏蔭在熟睡中夢見自己荷鋤出門,行至一溪澗邊,在石縫中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芬芳誘人。魏蔭好生奇怪,正想探身採摘,突然傳來一陣狗吠聲,把一場好夢擾醒。

  翌晨,魏蔭循夢中途徑尋覓,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發現一株如夢中所見的茶樹,細加觀察,葉形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異於他種。他喜出望外,遂將茶樹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鐵鼎裏,悉心培育,經數年壓枝繁殖,株株茁壯,葉葉油綠。便適時採製,果然茶質特異,香韻非凡,視為家珍,密藏罐中。

  每逢貴客佳賓臨門,沖泡品評,凡飲過此茶的人,均讚不絕口。一天,有位塾師飲了此茶,便驚奇地問:“這是何好茶?”魏蔭便把夢中所遇和移植經過,詳告塾師,並説此茶是在崖石中發現,崖石威武似羅漢,移植後又種在鐵鼎中,想稱它為“鐵羅漢”。塾師搖頭道:“有的羅漢猙獰可怖,好茶豈可俗稱。此茶乃觀音託夢所獲,還是稱‘鐵觀音’才雅!”魏蔭聽後,連聲叫好。

  二是王説:

  相傳,安溪西坪堯陽南巖(今西坪鄉南巖村)仕人王士讓,清雍正十年(1732)中副貢,乾隆十年(1745)出任湖廣(今湖北)黃州府蘄州通判,曾築書房於南山之麓,名為“南軒”。清乾隆元年(1736)春,王與諸友經常會文於南軒,每於夕陽西墜,徘徊於南軒之旁。

  一日,見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異於他種,遂移植南軒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年年繁殖,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烏潤肥壯,氣味超凡;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晉謁禮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饋贈。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轉獻內廷。乾隆帝飲後,甚喜,召見士讓詢問堯陽茶史,以其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為“鐵觀音”。

木柵鐵觀音的歷史傳説

中國茶的瑰寶——鐵觀音,原產於福建安溪,安溪素有“茶樹寶庫”之稱,有一千多年產茶歷史,境內著名品種除鐵觀音外尚有肉桂、黃棪、奇蘭、桃仁、佛手、梅佔及大葉烏龍等,而製茶之品質則以鐵觀音種為最優。

福建省的鐵觀音茶栽培據考有兩百多年曆史,鐵觀音茶的命名由來有許多的傳説。

傳説之一:據傳説,清代時安溪堯陽南巖山,有位王士讓(王士讓,字尚卿,清康熙六年(1687年)生於安溪縣崇信裏堯陽鄉,清雍正十年(1732)以五經應試中副貢;乾隆十年(1745)任湖廣(今湖北)黃州府蘄州同判,卒任上。著有《六經訓解》,平生喜愛收集奇花異草,築書房於南巖山麓名為“南軒”,書房旁闢有花圃。乾隆元年(1736年)春,王士讓告假回鄉訪親會友,到南巖山麓遊覽,在一片荒園亂石間,發現有株生態獨特的茶樹,香氣撲鼻,遂移植於南軒的花圃裏。經過壓枝繁殖,細心照料,於是枝葉茂盛,園葉紅心。採製成茶後,茶幹烏潤肥壯,氣味超凡。開湯品嚐,氣香味醇。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讓奉召赴京,在拜謁禮部侍郎方苞時,攜茶相贈。方苞品飲後,頓感氣味非凡,疑為神品,逐轉獻內廷。乾隆帝飲後甚喜,召見王士讓垂詢堯陽茶事。王奏稟此茶發現始末。乾隆帝細察、掂量茶葉,認為其茶條型烏潤結實,重若玄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便賜名為“鐵觀音”。自此,鐵觀音就有了“貌似觀音重如鐵”之説。據《清水巖志》載:“清水高峯,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老寮等屬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飲之不覺兩腋風生,倘遇陸羽,將以補茶話焉”,説明安溪唐代已產茶。到明代茶產稍盛,《安溪縣誌》有“常樂、崇善等裏貨(指茶)賣甚多”的記載。18世紀後期安溪茶户有了較大發展。詩人阮錫在《安溪茶歌》中有“安溪之山鬱嵯峨,甚陰常濕生叢茶。居人清明採嫩葉,為價甚賤保萬家……”之句。隨之茶區農民還選育出許多優良茶樹品種,其中以鐵觀音製茶品質為最優。

傳説之二: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着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託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蜻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木柵鐵觀音系清光緒年間,木柵茶師張乃妙、張乃幹兄弟受當地茶業公司之派,前往安溪引進純種茶苗,在木柵樟湖山(今指南里)上種植,因此地土質與氣候環境均與安溪原產地相近,所以生育良好製茶品質亦十分優異。

鐵觀音的典故是什麼?

名稱由來  一、“魏説”--觀音託夢

相傳, 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鬆巖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着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順着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找到夢中的茶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茶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裏,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

二、“王説”--乾隆賜名

相傳,安溪西坪南巖仕人王土讓[清朝雍正十年副貢、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廣黃州府靳州通判,曾經在南山之麓修築書房,取名“南軒”。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與諸友會文於“南軒”。每當夕陽西墜時,就徘徊在南軒之旁。有一天,他偶然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與眾不同,就移植在南軒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烏潤肥壯,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讓奉召人京,謁見禮部侍郎方苞,並把這種茶葉送給方苞,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轉送內廷,皇上飲後大加讚譽,垂問堯陽茶史,因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鐵觀音”。

還有一些傳説與以上兩種傳説類似。這些傳説的共同點是,茶樹都與觀音菩薩有關,故而茶名之中有“觀音”二字。而之所以冠以“鐵”字,又有兩種解釋:一是由於茶樹葉片在太陽下閃爍着“鐵色”之光,另一種説法是茶經過發酵後,“茶色如鐵”。

安溪鐵觀音主產區在西部的“內安溪”,高山海拔1045米鐵觀音發源地----安溪縣藍田鄉,這裏羣山環抱,峯巒綿延,雲霧繚繞,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壤,土層深厚,特別適宜茶樹生長。鐵觀音原產於福建安溪縣西坪。“內安溪”為帶季風氣候,這裏的民諺説:“四季有花常見雨,嚴冬無雪有雷聲”,可謂得天獨厚,羣山環抱,土質大都是紅壤,呈弱酸性,非常適宜於茶的生長,又可謂得地之靈氣。安溪鐵觀音條索肥壯,捲曲緊結,湯色金黃明亮,香氣馥郁,清香悠長,品之滋味濃郁,醇厚甘鮮,入口留餘香,回味甘甜帶蜜味,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安溪鐵觀音“沐日月之精,收山巒之氣,得煙霞之華,食之能治百病”。常飲鐵觀音茶,有益於祛病保健,養生長壽,猶如觀音菩薩保佑一般。加之安溪鐵觀音茶葉沖泡之後,量重如鐵,形如觀音,故名“鐵觀音”。

TAG標籤:#鐵觀音 #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