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2020茶行業分析報告

2020茶行業分析報告

知科普 人氣:3.86K

2020茶行業分析報告

由於COVID-19的影響,2020年的茶行業經歷了許多挑戰和變化。消費者面臨着健康和安全的問題,並且許多茶莊園和茶葉加工廠面臨着生產和銷售的困難。不過,在這種情況下,茶行業整體的發展還是呈現出一些積極的趨勢。

首先,茶行業的線上銷售經歷了快速增長。由於消費者偏向於避免到實體店購買,茶葉在線上平台上的銷售額呈上升趨勢。一些茶葉品牌也積極將自己的產品推向網絡平台。

其次,茶行業開始加速數字化轉型。許多茶葉莊園和企業實現了在線銷售,交易和配送。同時,也開始推廣數字化的產地體驗和雲服務來保持消費者的興趣。這種數字化轉型可以提高銷售效率和服務質量。

除此之外,健康飲品市場的增長趨勢也在推動茶行業的發展。茶葉因其對身體健康的益處而被許多消費者所認可,而茶行業也升級了許多茶葉配方以應對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最後,茶行業也在拓展境外市場。中國茶葉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和認可,許多茶葉品牌也開始將產品出口到亞洲,歐洲和北美等市場。

總之,雖然面臨着挑戰,但2020年茶行業的發展呈現出了多元化和市場化的趨勢。茶企需要採取更多的線上推廣和數字化轉型策略,同時也應該優化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未來茶葉行業發展有哪些趨勢?

趨勢分析一:中國成為全球茶葉重點消費市場

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中國茶葉消費總量和人均消費總量呈持續上升趨勢,2019年國內茶葉市場銷售額已達到2739.50億元。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隨着消費升級、健康理念提升,中國茶葉消費持續增長,消費佔全球市場銷售額的比重逐年攀升,正逐漸發展成為全球茶葉消費的重點市場。

趨勢分析二:直播破局,茶企營銷線上化

疫情期間,直播帶貨成為各行業進行營銷的新模式,農產品也藉助直播的東風開啟線上營銷模式,並取得很好的成效。其中,茶企也在“直播熱”的助力下不斷加碼線上營銷,2020年中國茶葉的線上市場規模達到265億元,同比增長12.8%。未來,短視頻直播等線上營銷將會成為茶企常態化的營銷方式之一。

趨勢分析三:頭部茶企品牌效應凸顯(一)

數據顯示,2020年雙十一當日,淘系電商平台上Top100的茶行業店鋪交易總額為4.25億元,其中Top10的店鋪的交易總額為2.29億元,佔Top100店鋪成交總額的53.9%。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流量向頭部集中,頭部茶企品牌效應凸顯,而且全渠道佈局完備的成熟品牌在雙十一期間發力明顯。隨着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未來資源向頭部企業集中,強者恆強是必然趨勢。

參考資料來源:

《艾媒諮詢|2020年中國茶葉行業市場現狀及用户調研分析報告》

茶葉市場分析

我國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目前全國茶葉種植面積達1770萬畝,年產茶葉75萬噸,年產值85億元。江蘇是全國茶葉加工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全國十大名茶有兩個產自江蘇,全省種植面積為28萬畝,年產茶葉1.2萬噸左右,以名優茶為主。我市茶葉生產集中在西部丘陵地區,近年來,我市各地不斷加大茶葉擴面和更新改造力度,以“綠楊春”為代表的名特優茶產量不斷提高,全市茶葉生產呈現穩步推進態勢。據統計,全市現有茶園3.5萬畝,其中今年新拓0.4萬畝;春季產茶250噸,其中名特優茶76噸,佔30.4%;春茶總產值達4770萬元,名特優茶產值為3100萬元,佔65%。

綜觀茶葉市場,具有明顯的市場走勢:

一是茶葉市場消費保持穩中有升,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沒有大起大落現象。世界人均年消費茶葉近500克,英國人均年消費2460克,日本人1005克,愛爾蘭3170克,中國330克,香港特別行政區1370克。有理由説茶葉消費潛力很大。發展茶葉生產具有廣闊前景。

二是更取向消費名特優新茶葉。從“物質”轉向“感覺”的消費變化已逐漸顯現。茶葉消費依據不同地區的飲用習慣而不同,但主要趨向消費名特優新茶。目前消費市場中,低檔茶滯銷,大宗粗茶積壓,而價格昂貴的名優茶、名牌茶走俏,高檔茶暢銷不衰。名優茶的價格起碼要高於一般茶葉50%以上。僅僅揚州市場,每年名特優茶的需求量就達到300噸左右。近年來,優質“綠楊春”春茶每斤價格一直穩定在300元左右,新上市的茶葉有的每斤高達1000多元。

三是更加註重茶葉的安全。隨着人民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以及進口國各種重金屬及農藥殘留標準的不斷提高,茶葉生產今後必須更加重視無公害生產,建立優良的茶葉生產生態環境和嚴格的無污染加工流程,超標茶葉今後在市場將無立足之地。

四是更加註重產品的包裝。茶文化將進一步得到發揚光大,優質的茶葉包裝是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想了解下新式茶飲在不同城市的發展現狀,有相關報告嗎?

剛好上個月收到了SIAL國際食品展給我發的《新式茶飲品牌經營》,裏面也有提到關於新式茶飲在不同線級城市的發展規模,你可以到SIAL國際食品展(上海)的官網、小程序SIAL在線看看,應該還可以領取的。我記得上有統計了19個重點城市核心商圈茶飲門店的佔比情況,東莞62.17%、佛山57.62%、寧波51.92%、廣州49.56%、北京41.72%等等,從這個數據來看,擁有較高顏值、明顯的精神愉悦屬性、較高的消費頻次等品類特徵,讓茶飲門店已經成為了城市消費的重要業態。除了上海31.86%和重慶36.83%,所統計的19座城市重點商圈的茶飲門店佔比均在40%以上,明顯高於咖啡店,茶飲門店在頭部城市新消費場景與潮流碰撞的重點商圈都已經找到了明確的存在感。但不得不説,新式茶飲在大眾心中的佔比非常大了,尤其是一二線城市新式茶飲門店的滲透率達到66%,逐步成為都市白領的日常飲品,其中新一線城市的消費者最愛喝新式茶飲,訂單量總數是最高的,其次才是二線城市、三線城市。上的內容報告太多了,這裏就不一一細説了⌄如果對這一塊比較感興趣,那你可以到SIAL國際食品展的上海或者深圳展會現場看看,能夠看到很多全國各地關於新式茶飲的品牌展商,也能瞭解到不少新式茶飲相關的市場趨勢變化,乾貨滿滿哦!對了,上海展會是2022年12月7-9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展的,深圳展會是10月31日-11月2日。展會還會有SIAL世界食品產業峯會,屆時可以留意一下。

奶茶店行業市場調查分析

現製茶飲行業目前處於消費升級2.0時期,隨着我國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升,人們對飲品口感要求不斷提高,現製茶飲相較於傳統茶飲口感更好、選擇更加豐富因為備受消費者青睞。與此同時,人們對食品健康要求的提升使得新式茶飲在短期內實現彎道超車,我國現製茶飲市場快速爆發。其中高端現製茶飲市場規模增長較快,市場集中度較高。從市場份額來看,喜茶在高端現製茶飲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現製茶飲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目前國內現製茶飲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奈雪的茶(02150.HK)。

本文核心數據:現製茶飲行業市場規模和集中度、高端現製茶飲行業市場規模、高端現製茶飲行業市場份額和集中度

1、高端現製茶飲市場規模增長快

2015年以前,我國現製茶飲行業處於連鎖發展時期,誕生多個全國性的連鎖品牌。2015年-2019年,現製茶飲中新式茶飲快速發展,強調“現制”到“鮮制”的轉變,典型特徵為在飲品中加入新鮮水果、奶製品、燒仙草等食材,重視飲品的顏值,好看好喝,這一階段誕生了包括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等品牌,屬於連鎖茶飲消費升級1.0時期。

2020年起,茶飲細分市場進一步規模化發展、頭部茶飲品牌開始佈局二三線城市,從產品創新走向產品、渠道、品牌共振,現製茶飲行業目前處於消費升級2.0時期。

隨着我國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升,人們對飲品口感要求不斷提高,現製茶飲相較於傳統茶飲口感更好、選擇更加豐富因為備受消費者青睞。與此同時,人們對食品健康要求的提升使得主打更有品質的茶基和更為健康的配料的新式茶飲在短期內實現彎道超車,我國現製茶飲市場快速爆發。2020年,我國現製茶飲市場規模達1136億元,同比增長6.87%。

現製茶飲店除了銷售現製茶飲外,同時還銷售烘焙產品等其他交叉銷售產品。其中,平均售價不低於20元的高端現製茶飲市場正在大幅增長。2020年中國高端現製茶飲店銷售總額為152億元(包括現製茶飲及烘焙產品等其他較差銷售產品),2015-2020年的複合增長率高達80.2%。

2、高端現製茶飲市場集中度較高

目前,中國現製茶飲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低,產品競爭較為激烈。以奈雪的茶招股書公佈的我國現製茶飲的品牌集中度來看,2020年,現製茶飲行業前3的品牌市場份額合計29.5%,排名前7的品牌市場份額合計為50.4%,市場集中度較低。

在現製茶飲行業中的高端現製茶飲市場集中度較高,2020年我國高端現製茶飲行業前3的品牌市場份額合計49.8%,排名前7的品牌市場份額合計為57.1%。

3、喜茶在高端現製茶飲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從各高端現製茶飲品牌的市場份額來看,喜茶和奈雪的茶在我國高端現製茶飲市場佔據重要地位。2020年,在我國高端現製茶飲品牌中,喜茶的市場份額最高為27.7%,其次是奈雪的茶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式茶飲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將超1000億,其中藴藏了怎樣的商機?

新式茶飲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是説這種新的與奶茶相對應的飲料,具備更大的商機,這個商機就得看你能不能抓住了,可以説它跟奶茶差不多,但是跟奶茶有區別,兩者是在市場競爭上有很大的重複度的,也就是説面向的客户都差不多。

新式茶飲它所採取的製作流程更加方便快捷,因為奶茶的話是由顧客來了點了一杯奶茶,然後把一些輔料加進去,然後再調配封裝,這個算是一杯奶茶完事兒了更加側重於這個奶茶本身的味道,我點了這杯奶茶,我喝了之後它好不好喝,這是我最直觀的體驗吧,不好喝的話我下次肯定不點了呀,所以傳統奶茶的製作裏面添加了很多的糖,添加了一些食品添加劑,讓這個奶茶的口感變得更好。

而與之相對應的新式茶飲,它所採用的是流程式的製作方法,把水果輔料這些東西提前裝到杯子裏面,然後會調配通用的。飲料汁放在一個保鮮櫃裏面,需要的時候直接接一倍封裝可以了,而且這更側重於營養,側重於外在的顏值口味之類的,當然也是考慮的,但是它的含糖量不會像傳統奶茶那麼高,而且更適合年輕人買一杯奶茶或者買點好吃的都要拍照發朋友圈,這個需要他在外在的顏值設計上是更棒的。

這個市場可以説是一個新興的市場,能夠真正做好了當然也不錯,因為它添加了更多的輔料,最突出的就是水果,然後就是它更側重於這個東西的顏值,營養含量不再單純的側重於它的口味了,所以説它跟傳統奶茶還是有差別的,如果能夠把這個東西做起來,你們的這個成本能夠控制住,利潤能夠保持住,最終肯定能實現你所謂的財富自由發財致富的夢想。

茶飲經濟的未來市場如何?

—— 以下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式茶飲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現製茶飲在2010年開始發跡,2015年起新式現製茶飲逐漸興起,目前已經邁入消費升級2.0時代。現製茶飲從起初的網紅產品逐漸下沉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消費品,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現製茶飲線下銷售受到較大的衝擊,線上渠道逐漸成為主要的銷售渠道,現製茶飲行業也邁入數字化發展階段。

一、現製茶飲產業鏈全景圖

隨着我國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升,人們對飲品口感要求不斷提高,現製茶飲相較於傳統茶飲口感更好、選擇更加豐富因為備受消費者青睞。與此同時,人們對食品健康要求的提升使得主打更有品質的茶基和更為健康的配料的新式茶飲在短期內實現彎道超車,我國現製茶飲市場快速爆發。

現製茶飲上游環節為原材料供應環節,主要包括製作茶飲所必須的農副產品,農副產品包括水果、茶葉、乳製品、動物奶油、椰果、木薯粉等;現製茶飲產業鏈的中游環節為茶飲設計、製作和包裝環節;產業鏈的下游為現製茶飲的流通環節,分為線下門店和線上外送兩種渠道。

先前,由於現製茶飲注重品質以及服務質量的特性使得各茶飲品牌將主要精力放在線下門店的經營以及開拓,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線上渠道成為新的銷售爆發點,依託於我國成熟的外賣市場以及微商城、小程序等新興銷售渠道已經成為現製茶飲的重要銷售渠道。

二、現製茶飲發展歷程

1、現製茶飲步入連鎖茶飲消費升級2.0時代

2015年之前現製茶飲快速發展,誕生多個全國性的連鎖品牌,包括快樂檸檬、COCO、一點點等,整體上看,2015年之前屬於現製茶飲的連鎖發展時期;

2015年-2019年,現製茶飲中新式茶飲快速發展,強調“現制”到“鮮制”的轉變,典型特徵為在飲品中加入新鮮水果、奶製品、燒仙草等食材,重視飲品的顏值,好看好喝,這一階段誕生了包括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等品牌,屬於連鎖茶飲消費升級1.0時期;

2020年起,茶飲細分市場進一步規模化發展、頭部茶飲品牌開始佈局二三線城市,從產品創新走向產品、渠道、品牌共振,包括7分甜、茶顏悦色、SEVENBUS等,現製茶飲行業自此進入連鎖茶飲消費升級2.0時期。

2、新式現製茶飲迎合消費升級 帶動現製茶飲消費發展

新式現製茶飲相較於傳統茶飲所做出的升級與創新使得新式現製茶飲的功能多樣化,從而帶動了我國新式茶飲消費的發展。其主要表現在產品原料、飲品外觀以及場景三個方面,而場景又可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場景,當前線下門店消費場景為主要的銷售渠道。

三、後疫情時代的現製茶飲市場供需

1、疫情影響下,現製茶飲門店擴張放緩

現製茶飲分類包括了:茶飲(純茶、傳統奶茶、新式茶飲)、咖啡及其他鮮榨果汁、鮮奶酸奶店等。根據美團點評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我國現製茶飲門店數量達到41萬家,一年內增長了74%。

現製茶飲門店快速擴張主要來自消費者對常規飲料的替代和消費羣體對“健康茶飲”的需求。截至2019年底,我國現製茶飲門店數量為50萬家左右。

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人流量鋭減,茶飲店關店關店數量上升,新店擴張也受到影響。通過高德地圖查詢,截至2020年6月底,中國現製茶飲門店數量大致在48萬家左右,較年初減少2萬家。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一線城市奶茶店日均銷量在100杯左右,二線城市日銷量在60杯左右,其他三四五線城市日銷量在40杯左右。假設每個現製茶飲門店日均銷量為70杯,則2019年,中國現製茶飲消費量達到127.8億杯。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人流量減少,現製茶飲門店日銷量預測有所下滑,初步估算日銷量下降至65杯,2020上半年,中國現製茶飲消費量在56.9億杯左右。

2、疫情催化新式現製茶飲邁入數字化發展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餐飲消費行業備受打擊,“復甦”成了新式茶飲企業共同的課題。以奈雪的茶、喜茶為代表的頭部品牌迅速調整策略,依靠精耕會員體系、入駐電商平台、發力新零售、小程序以及數字化運營等措施盤活流量,新式現製茶飲進入數字化發展階段。

根據奈雪的茶聯合CBNData發佈的《2020新式茶飲》顯示,54%的消費者選擇通過線上渠道購買新式茶飲,與2019年相比,新式茶飲線上訂單佔比提升近20%。除了可以縮短排隊等候時長,無接觸也是消費者選擇線上點單的主要原因。

用户的“向線上遷移”也使得新式茶飲品牌更加註重會員的精細化運營,通過預點單、積分商城、專屬評價渠道等方式加深與消費者間的連接,精耕會員體系成為提高用户黏性和復購率的重要舉措。“”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奈雪的茶、喜茶的會員數均突破3000萬。

3、量價齊升,我國現製茶飲市場規模突破千億

近年來,我國消費升級帶來現製茶飲行業量價齊升,2016-2019年,中國現製茶飲市場規模持續快速增長。2019年,中國現製茶飲市場規模(包括傳統奶茶、傳統茶飲、新式茶飲,咖啡現飲,其他鮮榨果汁、鮮奶酸奶等)達到1405億元。2020年上半年,現製茶飲市場規模為626億元左右。

四、現製茶飲競爭格局

1、頭部平台進行差異化競爭以求脱穎而出

目前中國現製茶飲行業沒有壟斷性行業龍頭出現,市場競爭主要以區域性市場競爭為主。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來成立的現製茶飲品牌,例如喜茶、奈雪の茶等,將自身定位為“新式茶飲”,與傳統的奶茶店區別開來。

相比傳統奶茶,新式現製茶飲的現泡茶更加具有茶的底藴,但是與傳統茶飲相比,牛奶和其他配料又改良了茶的口感,淡化了茶的屬性。在選購飲品時,僅以品類為基礎,並不涉及茶的品牌,茶葉本身質地對口感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通過淡化茶的屬性,新式現製茶飲拋開了歷史文化中“品茶”的包袱,定位更加年輕,成為了更加貼合當下潮流的休閒消費飲品。

除了通過產品方面的差異化經營,在營銷方面,頭部品牌也推陳出新,不斷通過品牌跨界合作以創造熱度和吸引消費者,打造新網紅產品,與其跨界合作的品牌方包括服飾類、美粧類、生活類、食品類、餐飲類、媒體類、娛樂類、藝術類等。

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飲品牌通過差異化競爭,已經從眾多現製茶飲品牌中脱穎而出,通過百度指數查詢,近半年來,新式茶飲中喜茶、茶顏悦色、奈雪的茶、一點點等品牌關注度較高。

根據前瞻統計,截至2020年6月,喜茶在全國擁有521家門店,奈雪的茶擁有323家門店。

2、直營品牌注重品質打磨 加盟品牌着重市場拓展

目前,現製茶飲品牌的經營分為加盟和直營兩種,其中直營模式現製茶飲品牌成立較晩,集中在2012年之後,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悦色的門店數量排名前三;主營產品較新穎,客單價偏高,注重產品的品質的把控。

加盟模式現製茶飲品牌成立較早,部分頭部品牌擁有超過1000家的門店,總部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台灣等地,產品客單價較低,快速拓展市場擴大品牌傳播範圍是這些品牌搶佔消費者心智的關鍵。

3、新式茶飲賽道資本熱度持續走高 奈雪喜茶備受青睞

根據奈雪的茶聯合CBNData發佈的《2020新式茶飲》顯示,2020年,超40億元人民幣進入新式茶飲市場。除了聚焦奈雪的茶和喜茶兩大頭部品牌外,資本也看到更多腰部品牌, 如古茗、七分甜等。

五、現製茶飲發展趨勢

1、資本型品牌“站在巨人肩膀上”實現彎道超車

現製茶飲中資本型品牌以新式茶飲品牌為主,2018年起爆發的新式茶飲領域競爭愈發激烈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該領域的幾個特性招致新進入者不斷,這些特性包括進入門檻低、低技術壁壘、高產品同質性以及高運營複製性;二是資本助力,為領域中的原有品牌以及創業者提供了支持。

新式現製茶飲在資本市場的追捧下,使得這些品牌沒有了後顧之憂,專注於業務本身的開展,從而產生了如喜茶、樂樂茶等新進入者實現“彎道超車”的現象。

2、自建供應鏈成為品牌的護城河

隨着現製茶飲行業競爭的愈發激烈,品牌的競爭已經從產品競爭逐漸延伸,供應鏈優勢以及成為現製茶飲品牌打造產品和品牌獨特定位的護城河。目前,市面上熱度較高的品牌均開始加大供應鏈管理投入,其中奈雪的茶和喜茶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最強,這也是這兩個品牌能從眾多品牌中脱穎而出的關鍵。

3、現製茶飲市場迎來“補償性消費”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現製茶飲的消費量有所下滑,隨着疫情的結束,現製茶飲市場迎來“補償性消費”, 根據微信發佈的大數據顯示,3月以來消費者開始“補償性消費”,茶飲的小程序下單筆數環比增幅高達744%,遠高於小吃、甜品、快餐等,在餐飲行業中恢復最快。

4、下沉市場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隨着消費升級的逐步下沉,我國現製茶飲業未來在二、三線城市將擁有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根據美團數據顯示,三線及以下城市現製茶飲店比兩年前增加了138%,而一線城市的增長率僅為59%,一線城市現製茶飲門店數量趨於飽和,二三線城市的發展空間較大。

如何評價目前新式茶飲行業的營銷方式?

新茶飲消費者畫像分析

根據美團數據,90後是新茶飲市場消費的“主力軍”,2022年佔消費者比重的50.96%。而00後是新茶飲市場消費逐漸崛起的另一股“新勢力”,是唯一一個連續三年增長的年齡層,消費佔比從2020年的9.6%增長至2022年的13.42%。

從男女比例來看,女性對新茶飲產品的消費普遍高於男性,2022年女性佔比達到65.09%。

注:上圖從內圈到外圈依次為2020、2021、2022年數據。

新茶飲消費者品類偏好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聯合慧辰股份對“Z世代”(出生於1995年~2010年)新茶飲消費者調研情況,30.5%的受訪者將水果茶列為最喜歡的茶飲類型;其次是奶茶,佔比為27.6%;奶蓋茶排名第三,佔比為16.4%。

新茶飲消費價格區間及頻次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54.9%)的受訪者最常消費的新茶飲單價區間為11元-20元,屬於中端茶飲品牌;其次為10元以內的品牌,有22.2%的受訪者選擇。由此可見,中低端產品仍是年輕人羣消費主流。

從消費頻次來看,約33.3%的受訪者每月新茶飲消費在1-2次,26.8%的受訪者每月喝新茶飲頻次在3-4次。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式茶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茶葉營銷的市場現狀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世界上發現和利用茶樹最早的國家。改革開放以來,茶葉行業已逐漸成為主產區農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出口創匯的優勢農業行業,備受國家重視。2019年,我國不僅是世界第一大茶葉種植國、世界第一大產茶國,還是全球茶葉出口的主要國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茶葉進出口增長受阻,貿易形勢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

1、茶葉行業進出口現狀:出口為主

2017-2019年我國進出口總量呈上漲趨勢,2019年中國茶葉出口數量達36.66萬噸,同比2018年增長0.5%;進口量4.56萬噸,同比增長19.3%。我國茶葉出口規模遠大於進口規模。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物流不暢,企業開工延遲,中國茶葉對外業務遭受阻滯,進出口量都出現了下滑。2020年上半年,出口總量下降,為17.6萬噸,同比下降1.7%;出口總額為9.94億美元,同比減少7.7%。

2、細分產品進出口特點分析

我國出口的主要茶葉品類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2019-2020年,綠茶是主要茶葉出口品類,2019年中國綠茶出口達30.39萬噸,佔出口總量的82.8%。2020年上半年,綠茶出口量佔比提高到了84.3%。

我國進口茶葉中主要產品為紅茶。2019年紅茶進口量為3.64萬噸,佔總量的79.9%;2020上半年我國紅茶進口比例變化不大,佔比80.2%。

2019到2020上半年我國茶葉進出口均價均出現了整體下滑,但是,紅茶的進出口均價卻出現了逆勢上升。2020年上半年我國茶葉出口均價為每千克5.22美元,進口均價為每千克2.54美元;紅茶的出口均價從每千克9.91美元增長到了每千克12.14美元,進口均價從每千克3.46美元增長到了每千克3.7美元。反觀其他主要茶種例如綠茶、烏龍茶的進出口均價都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3、進出口地區分佈現狀

從出口省市來看,近幾年中西部地區發展較快,中國茶葉出口省市向中西部戰略轉移的趨勢明顯。具體來看,浙江省繼續保持領先,上半年茶葉出口7.8萬噸,佔全國茶葉出口總量44.4%,同比下降1.1%;其後四位依次是安徽省、湖南省、福建省、湖北省,茶葉出口量分別為3.1萬噸、1.7萬噸、1.2萬噸和8,205噸。其中,安徽省、福建省、湖北省茶葉出口實現逆勢增長,同比分別上升17.8%、6.7%和4.7%。

2019年我國茶葉出口六大洲129個國家和地區。亞洲和非洲是我國最主要的茶葉出口市場,合計佔出口總量和出口總額的80%以上。按量排序,主要出口國家有依次是摩洛哥、烏茲別克斯坦、美國和加納,摩洛哥佔出口總量的22.7%;

2020年上半年,我國對摩洛哥、烏茲別克斯坦、加納等國的茶葉貿易總體穩定且呈不同程度增長;對美國的茶葉出口大幅下滑,同比下降了33.4%。在當地嚴峻的疫情形勢下,物流不暢、需求不穩以及實施入境貨物管控措施等是影響茶葉訂單執行或新訂單萎縮的主要因素。

2019年按進口量,印度和斯里蘭卡是我國進口茶葉的主要供應國,分別按進口量佔比30.8%和29.5%,其次是越南、印度尼西亞和肯尼亞等其他國家和地區。

2020年上半年源自斯里蘭卡和印度的茶葉進口量分別為5328噸和4122噸,同比分別下降為19.1%和19%,佔我國上半年茶葉進口總量的30.8%和23.9%。

4、進出口趨勢展望

雖然2020年全球被疫情席捲使得茶葉進出口規模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但是由於利好等方面,在未來茶葉進出口規模還是有望增加,但是茶葉進出口的市場單一和結構失衡現象會繼續保持下去。

——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如何看待茶葉這個行業,它未來的發展前景在哪裏

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發展概況

——茶葉類型情況:綜合發展模式悄然形成

按照品類進行比較,2022年獲得有效評估的126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中,產品涵蓋多種茶類的品牌有46個,由綠茶延伸出其他茶類的品牌居多,其中37個以綠茶為主,3個形成了一綠一紅的產品格局;單一綠茶類品牌的比重雖依然超過其他茶類,佔比達34.92%,綜合來看,中國茶產業普遍存在着綠改紅、綠改白、單一品類改綜合品類等產品結構調整變化,綜合生產、加工多種茶類的發展模式在悄然形成。

——區域分佈情況:品牌地域覆蓋四大茶區

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地域範圍覆蓋全國四大茶區16個省(市、自治區)。其中69個品牌來自江南產區,其次是西南產區26個品牌,華南產區18個,江北產區13個。浙江,福建和安徽3省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數量位列前三甲,分別為20個、16個和13個。有效評估品牌數量在10個以上的省份還有湖北、四川和湖南3省。

中國茶葉公用品牌價值發展情況

平均價值——持續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

比較近3年品牌評估數據,近3年來,有效評估品牌的平均品牌價值在持續增長,但增長幅度逐年下降,2022年平均品牌價值與增長率分別為23.15億元和4.37%。可見,表明近3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價值增速在減慢。

區間分佈——半數以上品牌處於相對較低水平

按照品牌價值大小區間分佈可見,此次評估中,品牌價值高於50億元的品牌共7個,品牌價值處於20億~50億元的品牌數量最多,達到了56個,佔44.44%;價值處在10億~20億元之間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佔26.19%;品牌價值在10億元以下的有31個。結合品牌價值平均數與中位數情況可知,半數多的茶葉企業產品品牌的品牌價值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

省份品牌——江浙品牌溢價能力領先

其中品牌價值最高的是西湖龍井,為79.05億元,其餘分別是普洱茶(78.06億元)、信陽毛尖(75.72億元)、瀟湘茶(68.42億元)、福鼎白茶(52.22億元)、洞庭山碧螺春(50.99億元)和大佛龍井(50.04億元)。

然而,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收益的跨度很大,如西湖龍井這樣的品牌價值與品牌收益同時表現強勢的品牌,風毛麟角。結合品牌所在省份情況可知,江蘇、浙江兩省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在品牌溢價能力上顯著高於其他省份的品牌。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茶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現在茶葉市場好做嗎?

近期的茶葉市場相比早幾年,顯然較為低迷,這裏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界的原因。

自身的原因,茶藝的傳承是一項枯燥,需要時間沉澱的事情,現在很多年輕人沒有辦法靜下心上,無法做到全身心投入在打磨技藝裏面,很多老一輩製茶人的手藝都漸漸失傳,機器製茶取代了傳統的手工藝製茶,這裏面,是傳統文化的丟失,但也無可奈何,畢竟花費大量的時間學制茶,不一定賺得到錢,這也導致大量失去風味的茶葉流向市場,引起了市場的不滿。

外界的原因,就是品牌渠道化以及電商的衝擊,淘寶上面大量的品牌化茶葉對實體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有廣告渠道的店殺死了沒有廣告的農家好茶,就拿我家來説,很多從我家批發茶葉的人,在淘寶上面搞品牌,投廣告,最終以數倍於原價的價格銷售,這也搶走了很多潛在客户。

還有一點就是,煙酒茶本來是節假日用來送禮的良品,國家大量打擊貪腐,收禮問題後,現在很多人都不買茶葉送禮了,這也導致茶葉銷量的下滑,不過這對整個國家倒是好事

我國茶葉行業發展不利因素

1.茶葉生產資源消耗度高

如在茶葉生產加工中,清潔能源普及度低,部分地區仍以燒柴燒炭為主,能耗高、污染重。

2.生產方式制約,資源利用率偏低

茶葉生產仍以名優茶為重點,原料側重細嫩茶青,造成生產資源部分浪費,茶葉單產偏低而茶價偏高,國際市場競爭力不足;對勞動力依賴度高,茶葉機械化生產連續性差、全程覆蓋率低,階段性勞動力短缺現象嚴重;茶園現代化管理技術水平不足,缺少統一規劃,生產效率低、成本高、資源利用率也低。

3.產業延伸有限,結構單一

仍以常規茶葉產品銷售為主要產出,而產品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以及服務業規模有限、延展不足,另一方面產能過剩,緩解能力有限;現有的生產資源未能完全實現生產支撐向服務支撐的轉化;行業之間生產跟風問題普遍,產品同質化嚴重、內部競爭激烈、區域間差異化不明顯,現有資源優勢開發和市場預判不足。

4.經營方式落後,社會化生產融入不足

經營模式未能跳脱行業侷限,另外社會綜合生產資源引入力度不足、對產業提升貢獻率低,對新資源、新技術、新模式的採納和利用相對偏低。茶葉品牌影響力和拉動作用有限,缺少專業化營銷服務機構支撐,品牌價值釋放度低。

我國茶葉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多元化挖掘茶葉資源

飲茶方式、茶文化、茶舞、採茶戲表演等都成為茶葉資源發展中的重要內容。在現代茶葉科學的推動下,將茶葉中的各種有益成分進行萃取和提煉所形成保健藥品,以及開發食品等,充分挖掘茶葉的資源,實現茶葉資源價值鏈條的有效延伸,以及應用價值的最大化。

這一點,對於解決產能過剩、庫存積壓問題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2.一帶一路”帶來戰略機遇

“一帶一路”市場空間巨大,將促使關聯地區(中西部地區等)硬件條件改善、未來出口通關更加方便快捷,將會給我國茶葉產業帶來極好的戰略機遇。

3.“互聯網+”行動提供計劃機遇

“互聯網+”的概念相信大家早已不陌生,它甚至能對產業起到性的變革作用,從而延伸出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銷售模式等。比如某新式茶飲的玩法之所以能夠成功被當作典例,很大程度上在於深諳互聯網的優勢,並充分發揮其作用。

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來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和變化,以此調整企業的決策,如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來精準定位目標客户,來調整發展規模、產品方向和創新內容等,從而能夠提供到精準服務,並以精良的服務實現與客户的密切互動,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推動產品創新。

TAG標籤:#分析報告 #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