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故宮清明上河圖是真跡嗎

故宮清明上河圖是真跡嗎

知科普 人氣:1.39W

故宮清明上河圖是真跡嗎

清明上河圖真跡被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國寶級的文物。它是一幅生動形象的風俗畫,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宋徽宗題名,經過一些波折,最終它被保存在了故宮博物院裏面。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清明上河圖真跡在哪個博物館

《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裏,共繪製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一説528釐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清明上河圖》的評價

作者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圖畫中。圖中所繪城廓市橋屋廬之遠近高下,草樹牛驢駝之大小出沒,以及居者行者,舟車之往還先後,皆曲盡其儀態而莫可數記,全副場面浩大,內容極為豐富,整幅畫作氣勢宏大、構圖嚴謹、筆法細緻,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

《清明上河圖》不僅僅是一件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珍品,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築、交通工具等詳實形象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其豐富的思想內涵、獨特的審美視角、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都使其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被奉為經典之作。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的價值在哪?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是張擇端的真跡嗎?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名畫之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中的絕對是張擇端的真跡。

價值

1.《清明上河圖》用筆寫工,設色淡雅,異一般界畫,即所謂“不成家”。運用鳥瞰全景構圖法,真實而集中地描繪了當時汴京東南角的典型區域。作者採用傳統的手卷形式,以“散點透視”的方式組織畫面。畫面長而不宂,繁而不亂,緊而緊湊,如一氣呵成。畫中拍攝的景物大到寂靜的原野,大到浩瀚的河流,大到巍峨的城牆;小到船上、車上的人物,小販上陳列的商品,市場海報上的文字,都沒有損失。畫面中有各種情節穿插,組織錯落有致,同時也很有趣。

2.被視為中國古代風俗畫的巔峯之作,堪稱描繪北宋社會的“百科全書”。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水平,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宋代,尤其是北宋,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空前發展的歷史時期。宋代城市經濟文化的發展為當時的繪畫藝術開闢了新的創作領域,市井生活的豐富內容成為畫家們描繪的新題材。

3.畫中運用的各種繪畫技法都值得後人敬仰和學習,其中藴含的各種技法和精神都值得永遠傳承下去。當時畫家畫這幅畫的毅力也是值得學習的。《清明上河圖》在歷史上的唯一性也是《清明上河圖》如此被珍惜的重要原因,而且是世界上唯一的。《清明上河圖》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幅只有五米的畫卷描繪了大量的形象,栩栩如生,造型各異。其中,建築還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點,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4.結構嚴謹,繁而不亂,長而不宂,段落清晰。難能可貴的是,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主體突出,整卷渾然一體。畫中的每一個人物、場景、細節都安排合理,疏密、複雜、動靜、聚散等畫面關係處理得當,達到多而不雜、繁而不亂的目的。充分顯示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和較高的畫面組織控制能力。從內容上看,這幅畫屬於風俗畫,也具有風俗畫的特徵。

請問現藏在故宮博物館的《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的真跡嗎?

是真跡!

故宮「鎮宮之寶」——《清明上河圖》被奉為「中華第一神品」的超長畫卷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曾四次被盜、幾落民間,也因此結出了許許多多的傳説和難解的謎團。直至今日,依然有來自各方的人士聲稱擁有真跡,並懷疑故宮藏品為摹本。對此,着名書畫鑑定專家、故宮博物院書畫組前組長潘深亮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故宮所藏的《清明上河圖》早已經過國內外權威文物專家鑑定,絕對是北宋張擇端所繪的原作孤本,唯一的真跡。

藏品遍佈全球 公認故宮為「正」

着名書畫鑑定專家、故宮博物院書畫組前組長潘深亮介紹説,在中國美術史上,《清明上河圖》可謂是一幅最具傳奇色彩的作品,也是歷朝歷代被臨摹最多的一幅作品。據統計,目前國內外公私所藏的清代以前所作的《清明上河圖》有30多卷,其中中國內地藏有10多幅(包括故宮博物院藏5幅、遼寧省博物院藏1幅),台北故宮博物院1幅,美國藏有5幅,法國藏有4幅,英國和日本各藏1幅等。 潘深亮指出,故宮的確藏有《清明上河圖》彷品,但目前正本《清明上河圖》在故宮博物院已是文物界公認的事實,啟功、徐邦達等當代大師都曾對此畫進行仔細研判,結果都認定它是張擇端的原作。

正本雖無落款 歷代題跋「鐵證」

據介紹,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的《清明上河圖》「石渠寶笈三編本」長卷,縱24.8釐米,橫528釐米,共畫有人物684人,牲畜96頭,房屋122間,樹木174株,船25艘,車15輛,轎8頂。如此浩瀚的畫卷,畫面結構嚴謹,有條不紊,人物的各種活動,刻畫的非常細緻生動,前後呼應,一氣呵成。「界畫」畫法,嫻熟自然。

潘深亮説,北京故宮博物館的正本畫上雖然沒有作者張擇端本人的款印和畫的題目,然而從宋到今流傳有緒,歷代名人的題跋豐富、詳實,歷代的收藏印章紛繁複雜,共有歷代13個收藏家寫的14個跋文,鈐章96方。僅末代皇帝溥儀的鈐章就有3枚之多,尤其是畫卷之後金代張着的題跋更是其真跡身份的鐵證。

天價保費 軍隊護送

作為慶祝迴歸十週年而赴港展出的32件珍品,件件價值連城。根據以往經驗,國寶在運輸途中,或會出動護送。

據悉,《清明上河圖》,會於展期首階段展出兩星期,後段則由摹本「接力」。《清明上河圖》會由故宮專家陪同運送來港,屆時會被安放在最長的6米玻璃展櫃,以全貌示人。為免影響畫作,參觀時嚴禁拍攝。

至於保險方面,國寶無價,專家相信特區必然為32件寶貝買重保險,按照慣例找來保險公司估價:「保費一定很高昂。」有保險業指出,今次展覽的保費可達天文數字。

長逾5米 繪盡市井

作者張擇端,南北宋之交的畫家。《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在宋徽宗朝任翰林畫院畫史時所作。圖系絹本,澹着色,畫幅縱24.8釐米,橫528.7釐米。畫中有600多人,他們的職業涉及仕、農、工、商、醫、卜、僧、道、胥吏、船工以及家庭婦女;圖中的情節有趕集、有買賣、有閒逛、有飲酒、有聚談、有推舟拉車,有騎馬乘轎等等;圖中還有皇城的四方輻輳,百肆雜陳,有汴河的河港池沼,船隻往來;有官府宅邸,有茅篷村舍。它是一幅用高度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卷風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緻描寫,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昇平時期的繁榮景象。

傳奇身世:四次被盜 七出宮門

《清明上河圖》自問世以來輾轉飄零,幾經戰火,歷盡劫難,數次進入宮廷,又屢次流出宮外,演繹出許多傳奇故事。

一出宮:金兵擄寶流民間

《清明上河圖》,最先由張擇端獻於宋徽宗,收藏在北宋宮廷,公元1126年9月,金兵擄走了徽欽二帝,洗劫了宮中寶物。《清明上河圖》卻流傳於民間。畫卷後有不少北宋遺民觀圖緬懷故國,感慨繁華興衰的題詠。

二出宮:工匠調包賣顯貴

元滅金後,元統治者到處搜刮財寶,《清明上河圖》第二次入宮。到至正年間,宮內一個裝裱匠使了調包計,拿臨摹本把真本偷換出,悄悄賣給某貴官。貴官離家外任,畫又被人偷賣。這一偷盜情節被得寶者詳細記錄在圖後尾紙上。元末至明嘉靖年間,這幅名畫至少倒過次手,後來落到奸相嚴嵩、嚴世蕃父子手裏。以後嚴嵩倒台,《清明上河圖》被沒收,第三次歸入宮廷。

三出宮:太監跋扈據己有

此畫第3次出宮,據揣測仍是由於偷盜。偷竊者是萬曆時期飛揚跋扈的太監馮保——他還忍不住在畫上加了題跋。馮保以後200餘年中,此畫下落不明,而社會上偽本《清明上河圖》廣為流行,目前存世者不下二三十種。真本在乾隆時重現江湖,由湖廣總督畢沅收藏,他死後,《清明上河圖》也第4次沒收進宮。清廷視之為重寶,深藏紫禁城。

四出宮:溥儀逃亡落庫房

1911年,被溥儀偷運出宮並帶到東北。1945年,溥儀準備帶着一批珍貴的古代書法名畫和金玉財寶亡命日本時被俘獲。他攜帶的珍貴文物被收入東北博物館(1959年改名遼寧省博物館)。但溥儀隨身攜帶的竟有幾套版本《清明上河圖》,一位工作人員將其中一幅《清明上河圖》誤作真品準備收藏,但資深專家楊仁愷在查閲文物時發現了這個贋品,隨後他在庫房內發現了已被置於別處的《清明上河圖》真品。《清明上河圖》再次倖免於難,第5次進入紫禁城——這時已是人民的故宮博物院了。

五出宮:移步上海惹轟動

此畫第5次出宮,是參加2002年的上海博物館「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其時參觀人潮如海,盛況空前,上博更破天荒地將開放時間延至午夜12點。

六出宮:省親遼寧賀新館

第六次出宮,是2004年底,遼寧省博物館慶祝新館開放的展覽上,《清明上河圖》從北京故宮博物院出發,回遼「省親」。

七出宮:出境赴港慶迴歸

是次赴港展出,則是該國寶第7次出宮,且是其首次破例出境展出,足見對香港的重視。

國寶最怕港潮濕氣候

參考資料: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4/16/NS0704160003.htm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明上河圖是真跡嗎???

古董局中局2第2個劇情主線就是圍繞清明上河圖的真偽展開的,其實在宮廷畫師張擇端創作清明上河圖的時候並不是很有名,雖然他當時也是一名宋代的宮廷畫師,但是沒有名氣,作畫的絲絹用的是普通的單絲絹,當時雙絲絹只有有名氣的高等畫師才能使用,這也是得到五脈和百瑞蓮共同認可的,而百瑞蓮的清明上河圖是明朝嘉靖年間有人模仿創作的,用的絲絹也是宋代的宮娟雙絲絹和宋代的墨。

其實故宮版的《清明上河圖》缺了將近三分之一,在大學教學的生物學博士戴海燕告訴許願,《清明上河圖》缺少的那部分上面畫的應該畫的是金明池和西水門,這兩個地方在當時是地標性的建築。既然宋徽宗讓宮廷畫師張擇端把汴梁盛景畫出來,應該不會少了這兩個地方,最重要的是宋徽宗題字和雙龍小印也不見了,所以戴海燕猜測《清明上河圖》有殘卷流落民間,許願一直在想辦法尋找清明上河圖的殘卷,最終找到關鍵物證----雙龍小印殘片。

在香港的鑑寶現場,許願面對兩個版本的《清明上河圖》,拿着關鍵證物雙龍小印殘片,經過一番仔細鑑定後,發現手上這枚有宋徽宗的雙龍小印殘片,它用的是雙絲絹,跟百瑞蓮版本的《清明上河圖》相吻合,而故宮版本《清明上河無》為單絲,這就意味着這枚雙龍小印殘片跟百瑞蓮版本的《清明上河圖》是同源所出。許願明知自己如果把説出來會對故宮版極為不利,但是他滿腦子的去偽存真之心堅守原則説出自己的真實判斷。

當許願説出雙龍小印殘片跟百瑞蓮版本的《清明上河圖》圖是同源所出的結論後,以為自己輸了,但是不料形勢卻出現反轉。原來百瑞蓮的陳達志在現場提前聲明如果有徽宗的雙龍小印的殘片,其必定是造假者刻意製作的贋品。因此,現場的八位專家一致認為能與殘片相符的畫卷必為偽作。就這樣,和殘片同源的百瑞蓮版本《清明上河圖》為後事仿製的贋品,故宮版本的清明上河圖才是真正的國寶真品。

TAG標籤:#真跡 #清明上河圖 #故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