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日晷時間對照表 - 日晷的時間怎麼寫

日晷時間對照表 - 日晷的時間怎麼寫

知科普 人氣:1.5W
1.日晷時間對照表

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着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針,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日晷的時間怎麼寫 日晷時間對照表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2.日晷怎麼看時間的

怎麼用日晷看時間?

利用太陽照射指針形成的影子與圓盤晷面重合的位置判斷時間。

日晷是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針叫做“晷針”,晷針又叫“表”,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勻的。於是,移動着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針,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早晨,影子投向盤面西端的卯時附近。接着,日影在逐漸變短的同時,向北(下)方移動。當太陽達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時,針影位於正北(下)方,指示着當地的午時正時刻。午後,太陽西移,日影東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個時辰。

3.日晷是怎樣指示時間的

是幾何原理.有段文字. 計量時間.就是要尋找一種運動過程.作為度量別的運動的進程.快慢等的標準.這樣的標準運動過程要求是儘量均勻和持續不斷的.根據計量精度的不同.均勻滴下的水滴.緩慢燃燒的香.原子的振盪等等.都可被用作計量時間的標準運動.作為地球自轉的反映.我們看到太陽日復一日的東昇西落,作為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反映.我們感覺到年復一年春夏秋冬的寒暑變化.反映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太陽視運動.很早就被人們用作時間計量的標準運動. 然而太陽太過明亮.人眼不可逼視.所以從古代開始人們就通過觀察太陽投射物體的影子的移動來計量時間.東漢許慎<説文解字>雲:[晷.日景也."此處[日景"即[日影".中國古代將一根標準高度為八尺的竿子豎立在水平的地面上.在一天裏從早到晚觀察竿子投影的變化.就可以用來計量白天的時間.東漢張衡<西京賦>中描述帝王在上林苑狩獵時.有[白日未及移其晷.已獮其什七八"之句,佛經<舍頭諫太子二十八宿經>也有人自顧其影來計時的記載. [日晷"本義是指日影.在古代專業的天文學文獻中一般是指反映週年變化的正午日影長度.後來人們專門發明出一種利用日影的變化來計時的儀器.現代漢語中日晷一詞便專指這樣的儀器了.這種儀器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一根投射太陽陰影的指針和垂直於指針的投影面即晷面.以及晷面上的刻度線.晷面平行於水平面的日晷叫做地平式日晷.晷面還可以不水平放置.從而形成各種不同種類的日晷.晷面與地球赤道面平行的日晷就是赤道式日晷,晷面與子午面(通過正南正北和天頂的平面)平行的是子午式日晷,晷面與卯酉面(通過正東正西和天頂的平面)平行的是卯酉式日晷. 一根固定長度的指針.所投射的日影在長度和方向上都會發生變化.就可以通過觀測投影的方向來計時.赤道式日晷就是通過指針投影方向的均勻變化來指示時間的.因而也是比較容易讀取時間的日晷.而從前文知道日影長度的變化中含有周年變化.因此在一些日晷種類中.譬如子午式.卯酉式和一種類型的地平式日晷.經過預先的計算.可以在晷面上繪製出比較複雜的晷面線.根據日影的長度從中可以同時讀出時刻和節氣.。

4.日晷是如何顯示時間,月份,季節的

日晷的晷面上有許多刻度線,觀看晷針的影子落在晷面刻度的具體位置,就能讀出季節、月份和時間。從“表”到日晷,有一個逐漸過渡的過程。“表”如果配上地面適當的刻度劃分,就可以成為一個地平式日晷。然而地平式日晷的刻度需要用到投影幾何知識——這恰恰是中國古代所欠缺的。而赤道式日晷儘管安裝比較複雜,但在刻度上則相對簡單。故中國古代流行赤道式日晷,是很自然的。

材料與工具:

瓦楞紙箱、圓盤、直尺、剪刀、筆。

製作方法:

1、將一個瓦楞紙箱鋪展開,沿着圓盤畫出輪廓,將其剪下。

2、用直尺找到圓形的中點,劃成四等份。將直尺放在3點和6點的位置,將這四分之一分成三等份,然後標記好4點和5點的位置。以此類推,把12點的位置都標好,這就是晷面。

3、另取紙板剪一個直角三角形,它的一個直角邊長是從錶盤中點到各個數字的距離,另一直角邊長是最長邊的一半,這就是晷針了。將晷針粘貼在錶盤上,指針的末端指向Ⅶ。

4、接着,我們來做支柱。在紙箱上畫出支柱的形狀,將其剪下。注意兩邊要畫得對稱。這樣的支柱需做兩個。

5、將一個支柱從頂端到中間剪一個切口,而另外一個從底端到中間剪一個切口。切口的厚度和紙板的厚度一致。將兩個支柱插在一起,一個穩定的支架就做好了。

6、將晷盤粘在支柱上,然後將日晷放在陽光明媚的花園中。日晷上的影子會告訴你現在的時間。

擴展資料

日晷,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現代的“日晷”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日晷詞條

5.怎麼用日晷看時間

怎麼用日晷看時間?

利用太陽照射指針形成的影子與圓盤晷面重合的位置判斷時間。

日晷是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針叫做“晷針”,晷針又叫“表”,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勻的。於是,移動着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針,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早晨,影子投向盤面西端的卯時附近。接着,日影在逐漸變短的同時,向北(下)方移動。當太陽達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時,針影位於正北(下)方,指示着當地的午時正時刻。午後,太陽西移,日影東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個時辰。

6.古人是怎樣利用日晷記錄時間的

日晷,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

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晷面兩面都有刻度,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又等分為“時初”、“時正”,這正是一日24小時。絕大部分的日晷顯示的都是視太陽時,有些在設計上作了變更,可以顯示標準時或是日光節約時間。

7.日晷時間對照表

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着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針,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8.日晷是怎樣看時間的

角度等計算 日晷的製作除了指時針必需正確的安裝之外,時間線的刻劃也不能忽視。

各形日晷時間線的刻劃與日晷的地理位置,指時針的高度等,都有關係。假設地理緯度為φ,指時針的高度為H,要刻劃的時間與正午的差值為T;時間線與指時針的夾角為A,距離為D,則各形日晷的計算式如下: (1) 水平式日晷:TAN(A)=TAN(T)*SIN(φ) (2) 赤道式日晷:等分圓盤,每小時相當與十五度,正午線垂直朝下。

(3) 極地晷:D=H*TAN(15*T) (4) 南向垂直日晷:TAN(A)=TAN(T)*COS(φ) (5) 東或西向垂直式:D=H*TAN((6-T)*15) (6) 側向垂直式:TAN(A)=SIN(O)*TAN(R+15*T) 指時針與牆面垂線的夾角TAN(W)=SIN(θ)*COT(φ) 指時針高出於牆面的夾角SIN(O)=COS(θ)*COS(φ) 指時針與正午線的時間線差COT(R)=COT(θ)*SIN(φ) 6點與12點時間線的夾角COT(S)=SIN(θ)*TAN(φ) θ:日晷牆面的斜角 (7) 投影日晷:D= SIN(T*15),V= sin(φ)*COT(φ) 橢圓長軸與短軸的比:sin(φ) 豎竿(人立足)的位置:Z=TAN(del)*COS(φ) del:太陽的赤緯,V:時間點在短軸方向上的值 D:時間點在長軸方向上的值 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

銅製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

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着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針,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中國古代測時儀器。由晷針和晷盤組成,晷盤上有時間刻度,晷針垂直於盤面,通過晷針日影在盤面上的方向就能測定時間。

因盤面安置的方向不同,日晷可分為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斜晷。日晷的早期歷史尚不清楚,最早的可靠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594)發明的短影平儀(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獨醒雜誌》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但晷盤是木製的。後世改用石質晷盤,金屬晷針。

北京故宮等處保存的都是清代製造的石質赤道日晷。赤道日晷的晷面平行於赤道面,晷針指向南北極。

相持既久,日晷漸移。——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2) [sundial]∶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

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

銅製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

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着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針,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日晷又稱“日規”,是古代人利用日影來定時刻的計時器。日晷的種類很多,根據晷面所處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等多種,功能也不盡相同。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誕生於六千年前的巴比倫王國。中國最早文獻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發明的短影平儀 即地平日晷 。

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誌》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 赤道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

銅製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

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着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針,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所用達幾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個致命弱點是陰雨天和夜裏是沒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國才出現。

TAG標籤:#對照表 #時間 #日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