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寓言的寓怎麼寫

寓言的寓怎麼寫

知科普 人氣:2.77W
1. 寓言的 寓是什麼意思

“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裏,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寓言的寓怎麼寫

解釋:1. 原指寄居,後泛指居住:~公(古代指寄居他國的官僚貴族;後泛指失勢寄居他鄉的地主紳士等人)。~居。

~所。~舍。

~邸。2. 住的地方:公~。

客~。3. 寄託:寄~。

~目(過目)。~言(a.有所寄託的話;b.用來説明某個道理的小故事)。

~意(語言文字中所寄託或暗含的意思)。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特點: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闢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4.常用手法:比喻、誇張、象徵、擬人等。

5.“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裏,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在中國,寓言註定是一種弱於並低於歷史的寫作,因為它是與先秦哲學家的佚事寓言寫作相聯繫的。

其源頭是非儒家的道家“異端”。然而寓言式閲讀又是儒家文人的常見閲讀模式。

在這模式中,讀者意識到故事的小説性質,因而不把它看做真實的歷史。這些小説真正具有意義是在其説教和哲學的層面上。

它們可以為讀者帶來一堂道德課。關於奇異夢境、螞蟻、狐狸或龍的故事都不會被認為是真實的,儘管它們也許都貌似使用了一些歷史修辭的技法。

一旦不屬於歷史真實範疇,那它們就只能屬於寓言的範疇了。比如《南柯太守傳》和《枕中記》可以被讀成一個道家的寓言,它們旨在暴露儒家所追求的忙碌人生是無意義的,從而指出真正的道的所在。

同理,《毛穎傳》也可以被讀成儒家的寓言,講的是臣子與國君的關係問題。它批評國君在對待這個年邁而忠誠的臣子時表現出的無德。

對一個富於攻擊性的儒者來説,道家與佛家的寓言仍然是不可接受的。同時,“寓言這一術語在傳統中國批評中並未得到廣泛的接受。”

如果一個故事既不能合理地讀成歷史,也不能讀成寓言,它就是無意義的、微不足道的、怪異的、誤入歧途和顛覆性的。這就是許多小説敍事的命運,因為它們不能在官方文化符碼中得到理解。

這樣,我們觸及了“幻想”這一問題,它意味着對文本和閲讀過程的一種不確定態度。

2. 寓言怎麼寫

其實 寓言都是對生活的提煉,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1.鮮明的教育性 2.強烈的諷刺性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 4.語言精煉,極富表現力 5.一般篇幅短小,結構緊湊 6.常用手法為:比喻,誇張,象徵,等手法 意思:有所隱含的語言。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説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寓”有“寄託”的意思。將深刻的道理揭示。 什麼是寓言?《現代漢語詞典》上是這樣解釋“寓言”的: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説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 其實我們語文課本中的許多成語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盜鈴》、《拔苗助長》、《亡羊補牢》等,這些喜聞樂見的成語故事很簡短,含着的道理卻很深刻,這就是寓言。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情節高度凝練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怎樣才能寫好一則寓言 首先要有一個通俗簡單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開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説理。通過講述故事來達到説理的最終目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係到寓言的未來。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範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成功之處在於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你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國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漢語中的矛盾一詞就直接由這則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由此可以看出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沒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沒有一個安身的地方。同學們可發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動起來,讓他們來到你的故事中,演講出一個富含某種哲理的故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規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鮮活潑,才能吸引人,讓讀者在笑聲中有所獲益。 其次,一個簡單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藴含一個怎樣的道理,既要聯繫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來決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創作的靈魂,就好似人類必須要有思維一樣重要。在寓言創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見的線,大多數時候,這根線並不會直接在文字中體現。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會隨着讀者的閲讀進程而逐漸明晰。這是寓言獨立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魅力所在。如古代作品《東施效顰》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寓意並未直接體現在文字中,但是讀過的讀者大都體會到東施效顰、欲蓋彌彰的效果。而我們小朋友寫寓言可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講一些淺顯的生活道理。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愛小、熱愛勞動、不講謊話等道理,也可以通過寓言給大家講一些生活常識,教會大家遵守交通法則,正確使用水、電等。 我先寫了我的理解,然後找了定義,接着是如何寫?比較有條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3. 寓言的寓意

想好好活就有限制,無限的自由就意味死亡。是指自由與限制的辯證關係。

魚以為自己離開水就獲得了自由,卻沒有考慮到水和水裏的氧氣是它賴以生存的,最終斷送了自己的性命。説明一個人如果做事之前如果沒有經過大腦深思熟慮,一衝動之後就去做了,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很可能是不可挽回的。告訴我們做事要冷靜,在思考以後再決定要不要做,怎麼去做。

後面的兩條説的是一個意思,青蛙踢兩腳就感覺自己像奔馬了,一隻蒼蠅帶上口罩就以為自己與眾不同了,都是脱離實際的想法,遭人笑話。説明一個人要是不根據客觀實際來説話辦事,只會給別人製造笑柄。

4. 寓言故事怎麼寫

1、要以小見大,從小處體現一個道理

2、要有豐富的想象力.要藴含豐富哲理或真

一般是在短小精悍的故事情節裏 藴含人生哲學的小品文章

寓言,顧名思義,就是把道理寓於故事之中。由於寓言故事短小精悍、生動有趣,又具有啟發性,所以學生很喜歡讀。既然喜歡讀,那麼親自動筆寫寓言,也並不神祕。

寫寓言與寫記敍文有許多類似的地方,但兩者不能完全畫等號。只有瞭解了寓言本身的特點,才能寫出一則真正的寓言。下面以《內胎與外胎》為例,談談怎樣寫寓言。

內胎與外胎

汽車在泥濘的路上飛快奔馳,沾滿污泥的外胎極不滿意長期的露天生活,一股怒氣衝內胎撒去:“你的生活真是太好了,一切都由我護着你,你卻整天躲在裏邊睡大覺,真是豈有此理!”內胎只是挺了挺肚子,並未作答。

又過了一段時間,外胎又發話了:“老弟,我看世界上最舒服的就屬你了,這麼多年,你總舒服地躺在我的懷裏。你餓了,主人給你打氣,讓你吃飽喝足;你病了,主人給你治病。但主人就是不管我,還老是讓我遭受荊棘、砟石的刺和硌。不管風裏雨裏,都是我衝向前。夏天,太陽炙烤;冬天,寒風刺骨。你有這些感受嗎?”外胎絮絮叨叨地發着牢騷,説着怪話。只聽砰的一聲炸響,內胎終於氣炸了肚皮,外胎也立刻癟了下去,汽車不能行駛了。

這時,外胎明白了:“啊!原來我使的力氣全是你給的,這可錯怪你了。我實在不知道,真對不起。”內胎謙遜地回答:“沒關係!在裏在外,缺一不可,都得有人樂於去做才行。”

要藉故事講道理

寓言的中心思想就是寓意,即要説明一個道理。可以通過普通的常識,表達深奧的道理;或者敍述常見的事物,寄予深刻的內涵;或者描寫簡單的現象,揭示覆雜的關係。藉此喻彼、借近喻遠、借小喻大、借古喻今等都是常見的構思方式。例文《內胎與外胎》就是藉助常見的車胎,告訴我們世界上的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分工不同,需要精誠合作。

寫寓言應注意:道理要通過故事來表現;故事要簡單,故事裏的人物或事物不要太多,篇幅要簡短;故事不必是真人真事,可以想象虛構,但旨在為現實服務。

要有較強的諷刺性

寓言一般不直接讚揚新風尚、好品質,而常常是暴露不良現象,批評不良作風,帶有諷刺意味,意在促使人們警醒,引以為戒,同時也從側面弘揚正確的行為。在例文《內胎與外胎》中,內胎與外胎互不服氣,結果使汽車爆胎,不能行駛,由此教育人們要團結合作。

5. 寓言的寓意

這則寓言是表現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

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

《莊子·蝶夢》中有一段妙語:“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清人張潮寫的《幽夢影》,可稱得上是一副供燥熱的現代人服用的清涼散。禪不可説,清言不可譯。

《幽夢影》中有這麼一句妙語,可謂是點出了莊子哲學的精髓:“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嗎?莊周化為蝴蝶,從喧囂的人生走向逍遙之境,是莊周的大幸;而蝴蝶夢為莊周,從逍遙之境步入喧囂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哲學觀點】 莊周夢蝶是莊子提出的一個哲學論點,認為人不可能確切地區分真實和虛幻。 莊子以故事的形式對此進行了如下闡述:“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選自《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 ] 其大意就是莊子一天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夢醒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莊子,於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呢,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在這裏,莊子提出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識真實。

如果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相關形式】 1641年,笛卡爾在《形而上學的沉思》(en: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中闡述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人通過意識感知世界,世界萬物都是間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實的也有可能是虛假的。

這一論點是懷疑論的重要前提。 【詩文中的“莊周夢蝶”意象】 莊周夢蝶的故事為後人所喜愛,成為了詩文中的一個重要意象。

詩人們常常藉助這一意象來表達人生如夢、故國與親友之思以及恬淡閒適之情。本文主要從這三方面進行闡釋。

一. 莊子《齊物論》“夢蝶”的寓言故事充滿了夢幻迷離:是莊周夢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夢為莊周呢?莊周與蝴蝶又有什麼分別呢?莊周的“蝴蝶夢”就像那隻栩栩飛舞的蝴蝶一樣讓人夢魂牽繞,其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使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醉,此後“夢”與“蝶”交織在一起,以其迷離的夢幻色彩為歷代遷客騷人所吟唱,這一文學意象也變得越來越迷人而富有魅力。此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文人們雖然對蝴蝶有大量的描寫,但把蝶與夢聯繫起來演繹莊周夢蝶的故事,藉此抒懷的,應首推梁簡文帝蕭綱。

他在《十空六首·如夢》一詩中首次運用莊周夢蝶的典故來表達一切皆空、人生如夢的思想:“祕駕良難辨,司夢併成虛。未驗周為蝶,安知人作魚。”

簡文帝雖貴為帝王,但身為傀儡的他終日如履薄冰,此時多麼希望化為莊周夢中之蝶,來消解心中的憂愁。此後文人們往往藉助“莊周夢蝶”的故事抒發他們人生如幻,變化無常,時光易逝,富貴不可求的惆悵與感歎。

李白在《古風五十九首》中寫道:“莊周夢蝴蝶,蝴蝶為莊周。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

乃知蓬萊水,復作清淺流。青門種瓜人,舊日東陵侯。

富貴固如此,營營何所求。”人生本如蝴蝶夢一般,變化莫測,昔日的東陵侯,現在成了城外的種瓜人,富貴哪有定數,又怎值得去追求呢?白居易仕途遭受挫折,理想破滅時,整日也如在夢中:“鹿疑鄭相終難辨,蝶化莊生詎可知。

假使如今不是夢,能長於夢幾多時。”(《疑夢二首》)是蝴蝶化為莊周呢,還是莊周化為蝴蝶,誰又能分得清楚?縱然現在不是活在夢中,但又與夢有什麼區別?人生真是一場夢。

宋人梅堯臣對此也有深切的感受:“忽忽枕前蝴蝶夢,悠悠覺後利名塵。無窮今日明朝事,有限生來死去人。”

人生就如蝴蝶夢,富貴名利作塵埃。因此詩人陸游在晚年告誡人們説:“世言黃帝華胥境,千古榛荒孰再遊。

但解消搖化蝴蝶,不須富貴慕蚍蜉。”(《睡覺作》)在詩人們的筆下,莊周的蝴蝶夢充滿了消極與迷離的色彩。

國破家亡,苟且偷生的日子更使南宋遺民們恍若隔世,因此留下了大量以蝴蝶夢來抒寫自己夢魘般生活的詩歌。如俞德鄰的“夢中知是蝶,還復是蒙莊”(《鄰居》)、劉辰翁的“何日花開,作兩蝴蝶”(《莊子像贊》)和方鳳的《莊生夢蝶圖》:“素來夢覺兩俱空,開眼還如闔眼同。

蝶是莊周周是蝶,百花無口罵春風”等等。人世間,哪有比國破家亡更讓人痛苦的事情?忠君愛國的遺老們又無力扭轉乾坤,只好將自己的迷惘、愁思與希望寄託於蝴蝶夢中。

人生如夢、富貴何求的慨歎更瀰漫在身心備受摧殘的元代文人身上。在異族鐵蹄統治下的漢人政治上沒有了出路,身心也備受摧殘,因此莊周夢蝶的故事成了他們經常藉以抒懷的主題。

如盧摯的[雙調·殿前歡]《莊周化蝶》:“酒新,一葫蘆春醉海棠洲,一葫蘆未飲香先透,俯仰曹丘,傲人間萬户侯。重酣後,夢景皆虛謬,莊周化蝶,蝶化莊周。”

曾瑞的[中呂·山坡羊]《蝶夢叟》:“虛名休就,眉頭休皺,終身更不遇機轂,抱官囚,為誰愁,功名半紙難能夠,爭如漆園蝶夢叟。”人生如夢,功名何求,那萬種愁思。

6. 寓言故事怎樣寫

寓言故事

一天,獅子餓了,就跑到森林裏小動物多的地方站着,等待小動物們自投羅網。

小動物們看見獅子在那裏,早被嚇得四散逃竄。這時,一隻老虎在此路過,看見獅子親切地説:“老兄,怎麼了?怎麼站在這裏呢?獅子有氣無力地説:“我餓了,來找些吃的,我正等小動物們呢。”老虎聽了哈哈大笑,對獅子説:“你站在這裏,小動物們看見你,早就嚇跑了,誰敢在你面前露面?你應該躲在草叢後面,等他們來時,出其不意、迅猛出擊!還愁沒有美食麼?”

可獅子卻不以為然,老虎只好走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了,一隻小動物也沒在它面前露面。最後,可憐的獅子被餓死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動腦,要思考,不能不聽勸告而一意孤行,如果這樣,付出沉重代價的將會是自己。

TAG標籤:#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