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茶具的簡畫法

茶具的簡畫法

知科普 人氣:1.11W

茶具的簡畫法

1. 首先,畫出一個茶壺的簡單輪廓。可以從上到下畫一個長方形,再在頂端畫出一個圓形,並在底部畫出一個略微凸起的橢圓形。

2. 畫出茶杯的簡單形狀。可以從上到下畫一個高的矩形,再在中心位置畫出一個圓形。

3. 畫出茶葉的簡單形狀。可以畫出若干個不規則的橢圓形,表示茶葉的形態多樣。

4. 給茶壺和茶杯填充顏色。可以嘗試使用淡綠色或淺黃色來表示茶具的質感和温暖的感覺。

5. 最後,在背景中加入一些線條來表示茶具的紋理和細節。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素描技巧,如交叉陰影和輪廓線。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壺怎麼畫

茶壺簡筆畫分步驟畫法是:

步驟一:一個圈圈。

步驟二:加個蓋子。

步驟三:伸出手、耳。

一個圈圈,加個蓋子,伸出手、耳。用乾淨毛巾搓茶壺表面,作用是將表面髒色進行再拋光.每天2-3小時。圓器:主要由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線構成的茶壺。

茶壺是一種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種,主要用來泡茶。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脣牆)、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於壺的把、蓋、底、形的細微差別,茶壺的基本形態就有200種。

簡筆畫茶壺的畫法

茶壺是一種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也是茶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我給大家帶來簡筆畫茶壺的畫法,快來看看吧!

第一步:先畫上半個圓形,下面用弧線連接起來。

第二步:在橢圓上面,畫上兩條弧線作為壺蓋,橢圓下面也畫上一條的弧線作為厚度。

第三步:壺蓋上面,畫上半個橢圓形作為壺帽,右邊畫上兩條橢圓形的弧線作為把手。

第四步:在茶壺左邊畫上兩條斜線,中間畫上一個小的橢圓形作為壺嘴。

第五步:在壺身左邊畫上一些的高光,防止塗色的時候忘記。

第六步:最後給畫好的茶壺塗上漂亮的顏色就好了。

小插畫簡單又漂亮茶杯-茶杯怎麼畫畫的漂亮又簡單

茶杯怎麼畫簡單又漂亮

畫茶杯簡單又漂亮的方法如下:

1、用鉛筆畫出杯口和茶杯輪廓。

2、畫出茶杯把、兩顆愛心和熱氣。

3、擦去鉛筆多餘痕跡,用畫筆給愛心塗色。茶杯用藍色畫筆塗色。

4、茶杯內層用橘色和深藍色塗色,段排熱氣何特岔用藍色畫筆塗愛低色。

茶杯的相關簡介如下:

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從茶壺而來,倒進茶杯,之後給客人品嚐茶水。茶杯分大小兩種:小杯主要用於烏龍茶的品啜,亦叫品茗杯,是與聞香杯配合使用。

茶杯作為盛茶用具,一般可分大小兩種:小杯主要用於烏龍茶的品啜,亦叫品茗杯,是與聞香杯配合使用的;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於高級細嫩名茶的品飲。

紫砂茶具泥質天成,用深藏在當地山腹之中特有的紫、紅等彩泥,加工成型,再放到1100-1200℃的高温窯爐中燒成陶。由於泥料中含有氧化硅、鈉、鉀、錳、鎂等多種化學成分,燒後的成品赤如紅、紫如葡萄、赭如墨菊、黃如柑橙,絢麗多彩,變幻莫測。

紫砂茶具造型數以千計,“方非一式,圓無一相”,有仿幾何形體造型,工藝精湛,色澤純樸。

茶杯怎麼畫畫的漂亮又簡單

杯子是用來喝水的,是常見的生活用品之一,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杯子來保證大家健康的飲水習慣。

1.先用線條畫出杯身。

/"/>

2.然後在杯身的右側邊緣線條出將杯子的鏤空環狀把手給畫出來。

/"/>

3.在畫好的杯口上邊緣處往下畫出杯子裏乘的茶水的線條輪廓。

/"/>

4.接着拿出藍色彩筆,將畫出的誰的線條輪廓與杯口線邊緣組成的橄欖形區域填上顏色。

/"/>

5.最後塗上顏色,一個簡單又好看的杯子就畫好啦。

/"/>

茶杯的簡單畫法

茶杯畫法其實很簡單,畫出主要線條表示形狀就是成功了一大半,下面一起來看看怎麼畫茶杯吧。

第一步:先畫一個茶托。

第二步:上面畫上一條橫線,兩邊分別弧下來一條弧線,注意越往下越窄,還要對稱。

第三步:在右邊,畫上一個弧形的雙弧線把手,有點像耳朵的形狀。

第四步:在茶杯的中間畫上兩條橫線,中間可以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靠近把手的地方加上一點小凸起。

第五步:最後給畫好的茶杯塗上漂亮的顏色就好了。

水墨畫茶壺的畫法

水墨畫茶壺的畫法如下:

1、先畫出茶壺的輪廓形狀。

2、然後畫出茶壺的蓋子。

3、接着畫出左側滑殲的倒茶口。

4、畫出茶壺的右側的手柄。

5、最後給茶壺添加顏色,完成茶壺簡筆畫作圖。

茶壺的保養方法:

1、用乾淨毛巾搓茶壺表面,作用是將表面髒色進行再拋光,每天2-3小時。不要將茶湯留在壺面,這樣久而久之壺面上會堆滿茶垢,會出現破相,這對品相玩家來説比較忌諱。

2、一星期後表面會有紅色痕跡這都是漸漸形成包漿底層,隨時間茶壺顏色變淺色。

3、自然放置一個星期,讓茶壺自然乾燥。同時表面均勻的和空氣接觸形成細密均勻的氧化保護層。

4、開始手盤。這時的手一定是要剛洗過並且已經乾透。汗手請不要直接盤。一天可以盤30分鐘左右。

5、每週用鹽浸泡,按照鹽15克、清水500克。因為人的死皮組織衝讓春容易附着在茶壺上會滋生真菌,最後酸化使得茶壺最後酥脆自裂。

6、重複4和5的過程5到6遍也就是3個月的時間,會看到茶壺很有靈氣的光澤。包漿好的茶壺散耐會呈現較強烈的反光,有些像玻璃光澤。

簡單的插畫畫法-如何畫一個茶壺插畫

手帳筆記——插畫篇(如何畫敲可愛的分割線)

一頁手帳通常會包括好幾個模塊的內容,我們可以通過使用空格、簡單的線條或者插畫,來進行分割,方便統一管理。貼圖、插畫可能會複雜些,這一篇文章,咱們就從最簡單的分割線開始説起。

最簡單的分割線,適合長度不是特別長。畫法簡單:畫兩條不是很浪的波浪線,頂點處標個點或者小桃心(可以自由發揮),中間加個小裝飾。

直線加懸掛法。畫法:以一條直線為主體,將其想象成一條平面,底部懸掛各種素材。常見素材:燈、國旗、植物。

這類的特點是,特別浪,各種卷邊愛心圖標讓你如同漫步在中世紀的歐洲的貴族花園裏,看着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親親我我。

畫法十分簡單,將第一部分的那些直線全換成波浪就OK啦。

歐式田園風格,怎麼能少得了輕盈優雅的羽毛筆呢,畫上!

等到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挑戰以上風格了,我給取了個名字:公主牆!是不是特別浪漫!哈哈哈哈哈,想起了前一陣流行的一部劇,忘記具體啥名了,大體是類似於公主日記的這種。我賭100毛,劇中女主用的肯定都是這類風格的日記本。

這一類型的難度較第一種較大,但再難也就是個小學生美術課水平,擼起袖子蘸上墨水,咱也可以的。

上面幾張圖看水印應該是來自一位微博的插畫家的作品,建議大家感興趣的多去看看,畫的非常棒。

不規則構圖,寄情于山水,藉助於插圖本身的形狀來切分手帳。高手!

插畫的畫法?

1手繪鉛筆稿2掃描進電腦3微調修圖去掉不要的多餘線條畫面局部調整(一般是用手繪板牛B的人直接用鼠標都OK)4區域劃分一般把圖用簡單色塊先填充下關鍵是畫起來方便不用變畫邊想顏色事先就規劃好5上色一般有的人拿PS畫普遍簡單6別忘了不確定的地方新建圖層別直接在底上畫便於修改7細節放大了刻畫更加細膩生動8完工完善畫面。

如何畫一個茶壺插畫

茶壺插畫畫法如下:

1、首先,用鉛筆在紙上畫出基本的茶壺形狀,包括茶壺的身體、噴口和手柄等部分。

2、接着,用黑色水彩筆或油性筆(或者其他顏色)勾勒出茶壺的輪廓線和細節部分,例如茶壺的紋理和花紋等。

3、然後,使用不同顏色的水彩或彩鉛填充茶壺的不同部分,例如身體和手柄等。可以選擇漸變填充或純色填充,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4、最後,在茶壺上添加陰影和高光,使畫面更具立體感。可以使用灰色或棕色色調來描繪陰影,使用白色或淺色來描繪高光。

需要注意的是,在畫茶壺插畫時,還要注意保持整個畫面的平衡和協調。可以通過添加一些與茶壺相配的物品,如茶杯、茶葉等來豐富畫面內容,讓畫作更加生動有趣。

畫插畫技巧

1、勾勒輪廓線:在開始繪製前,可以用鉛筆或細筆先勾勒出主體物品的大致輪廓線和形狀,並在此基礎上逐漸添加細節。

2、選擇顏色:根據插畫的主題和氛圍,選擇相應的顏色和色調。可以採用漸變或混色等方式讓畫面更加生動有趣。

3、注意比例和構圖:儘量使畫面中的物品和元素比例協調、佈局合理、層次分明,達到視覺上的平衡感。

4、突出重點:將畫面中的重點物品或元素突出出來,可以使用鮮豔的顏色、粗細不同的線條等方式來實現。

5、模仿和創新結合:可以借鑑其他插畫作品的風格和技巧,同時也要注重自己的創新和個性,形成自己的插畫風格。

6、多練習和嘗試:需要不斷地進行練習和嘗試,不斷探索和發掘新的表現方式和技巧,以提高自己的插畫水平和創作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簡單的畫插畫的技巧和方法,具體的畫法和風格還需根據個人的喜好和特長而定,多加嘗試和練習,才能畫出更優美精緻的插畫作品。

宋代點茶3

兩宋時建州北苑生產的“龍團鳳茶”乃進御貢茶,極為珍貴,鬥茶風靡全國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民間活動隨着貢茶傳入了朝廷,並受到皇帝的推崇。而同樣來自福建的黑釉茶盞也隨之名聲鵲起。蔡襄《茶錄》上説:“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也説“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鬥茶時,茶麪泛出的湯花呈白色,建盞的黑釉與茶湯的白色正好相互映襯,而湯花形成的水痕亦清晰可見,故宋人鬥茶喜用建盞。

建盞,黑瓷代表,中國八大名瓷之一。中國茶文化中, 是唯一為茶而生的器具,被視為“茶之聖器”,因產自福建建陽,故此稱為建窯建盞。

建窯黑釉盞能在點茶、鬥茶盛行的宋代成為最受歡迎的茶碗,並在陶瓷史、科技史上成為黑釉瓷代表,其決定性因素就是它的獨特工藝,以及此工藝帶來的獨特釉色。建盞釉色變化萬千,1300°以上的窯火,高度還原的氣氛,自然生成不同形態、大小、質感、排布、色彩的斑紋,奇詭瑰麗,蔚為壯觀。

簡單介紹下:宋代五大名窯

——是指官窯、哥窯、汝窯、定窯、和鈞窯。

八大窯系

——是指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龍泉窯系、景德鎮窯系、建窯系和越窯系。

宋代,也是我國瓷業發展史上的一個繁榮時期,瓷窯遍佈全國各地。它的技術流傳至今。

除了盞,還有其他對應的器皿。

茶具圖贊——史上第一部茶具圖譜。

陸羽在《茶經》中把飲茶器具稱為“茶器”,而將採製茶葉用的器具稱為“茶具”這種稱呼一直沿襲到北宋。到了南宋,審安老人(其真名董真卿)於鹹諄五年(公元1269年)撰寫《茶具圖贊》時才將飲茶品具改稱為“茶具”,沿用至今。它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茶具圖譜。

《茶具圖贊》用白描畫法將盛行於宋代的鬥茶用具記錄成圖,稱之為“十二先生”,賜以名、字、號,並按宋時官制冠以銜職,非常形象生動地反映出宋代社會對茶具的鐘愛和對茶具功用、特點的評價。這十二件茶具分別是:韋鴻臚(茶籠)、木待制(木椎)、金法曹(茶碾)、石轉運(茶磨)、胡員外(茶杓)、羅樞密(茶羅)、宗從事(茶帚)、漆雕祕閣(茶托)、陶寳文(茶盞)、湯提點(湯瓶)、竺副帥(茶筅)和司軄方(茶巾)。

宋代點茶法有一套獨具審美的茶具。

從茶藝與茶道精神來講,宋代繼承了唐代時期開創的茶文化,並在其基礎上結合自身社會文化的底藴加以發展,其中,點茶法就是一個代表,其上承唐代精緻的煮茶法而有創新,窮盡雅緻的點茶法成為當時飲茶的主流方式。據資料顯示,宋代點茶法有一套獨具審美的茶具,欣賞宋代茶具,首先要了解以點茶法為代表的宋代飲茶方式。慶曆末年,位居北宋士大夫集團核心層的蔡襄繼丁謂之後任福建轉運使,專事貢茶,並對之加以改良,並於皇祐年間寫成繼唐代陸羽《茶經》之後又一部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的茶書——《茶錄》。其上篇論茶,下篇論器,專述建安民間鬥茶時使用的衝點茶湯之法。蔡襄作為當朝書法聖手,所著《茶錄》“書之於石”並自寫絹本,流行於世。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對點茶法作了詳細論述,以“碾茶”“羅茶”“候湯”“熁盞”“點茶”為基本過程的點茶法成為宋人主導的品飲方式。

“鬥茶”又稱“茗戰”。就是品茗比賽,把茶葉質量的評比當作一場戰鬥來對待。由於官廷、寺廟、文人聚會中茶宴的逐步盛行,特別是一些地方官吏和權貴為博帝王的歡心,千方百計獻上優質貢茶,為此先要比試茶的質量,鬥茶之風便日益盛行起來。範忡淹描寫“茗戰”的情況説:“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和章岷從事鬥茶歌》)鬥茶不僅在上層社會盛行,還普及到民間,唐庚《鬥茶記》記其事説:“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與鬥茶於寄傲齋。予為取龍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為上,某次之。”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輪流品嚐,決出名次,以分高下。

宋代還流行一種技巧性很高的烹茶技藝,叫做分茶。宋代陶谷《清異錄•百茶戲》中説:“近世有下湯適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茶百戲'”玩這種遊藝時,碾茶為末,注之以湯,以筅擊拂,這時盞面上的湯紋就會幻變出各種圖樣來,猶如一幅幅水墨畫,所以有“水丹青”之稱。

鬥茶和分茶在點茶技藝方面有相同之處,但就其性質而言,鬥茶是一種茶俗,分茶則主要是茶藝,兩者既有聯繫,又相區別,都體現了茶文化豐富的文化意藴。

宋代點茶是對於宋代美學的傳承與致敬,同時也是感受茶葉的真味。近年來,在人們生活中也更加註重我國的傳統茶文化,品味一杯茶,其實就是品味了禪,品味了人生。

想知道茶具的知識,知道的告訴我下,謝謝!!

中國茶具發展史

茶具如同其他飲具、食具一樣,它的發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共用到專一,從粗糙到精緻的歷程。隨着“茶之為飲”,茶具也就應運而生,並隨着飲茶的發展,茶類品種的增多,飲茶方法的不斷改進,而不斷髮生變化,製作技術也不斷完善。

1、隋及隋以前的茶具

一般認為我國最早飲茶的器具,是與酒具、食具共用的,這種器具是陶製的缶,一種小口大肚的容器。韓非在《韓非子》中就説到堯時飲食器具為土缶。如果當時飲茶,自然只能土缶作為器具。史實表明,我國的陶器生產已有七八千年歷史。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便是當時食具兼作飲具的代表作品。但按現有史料而論,一般認為我國最早談及飲茶使用器具的是西漢(公元前2068年)王褒的《僮約》其中談到“烹荼盡具,已而蓋藏”。

這裏的“荼”指的是“茶”、“盡”作“淨”解。《僮約》原本是一份契約,所以在文內寫有要家僮烹茶之前,洗淨器具的條款。這便是在中國茶具發展史上,最早談及飲茶用器具的史料。

但是,明確表明有茶具意義的最早文字記載,則是西晉( 公元265-316年 )左思(約公元250-約305年)的《嬌女詩》,其內有“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這“鼎”當屬茶具。唐•陸羽在《茶經•七之事》中引《廣陵耆老傳》載:晉元帝(公元317-323年)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接着,《茶經》又引述了西晉八王之亂時,晉惠帝司馬衷(公元290-306年蒙難,從河南許昌回洛陽,侍從“持瓦盂承茶”敬奉之事。所有這些,都説明我國在隋唐以前,漢代以

後,儘管已有出土的專用茶具出現, 但食具和包括茶具、 酒具在內的飲具之間,區分也並不十分嚴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兩者是共用的。

2、唐(含五代)茶具

由於唐時茶已成為國人的日常飲料,更加講究飲茶情趣,因此,茶具不僅是飲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並有助於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實用性,而且,一件高雅精緻的茶具,本身又富含欣賞價值,且有很高的藝術性。所以,我國的茶具,自唐代開始發展很快。中唐時,不但茶具門類齊全,而且講究茶具質地,注意因茶擇具,這在唐•陸羽《茶經•四之器》中

有詳盡記述。本世紀80年代後期,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成套唐代宮廷茶具,與陸羽記述的民間茶具相映生輝,又使國人對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的認 識。但唐代的飲茶方式與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許多茶具是今人未曾見到過的。有關唐代宮廷茶具,下面已分件專述。這裏,將唐代陸羽在《茶經》中開列的28種茶具,按器具名稱、規格、造型和用途,分別簡述如下:

風爐 形如古鼎,有三足兩耳。“厚三分,緣闊九分,令六分虛中”,爐內有牀放置炭火。爐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於通風。上有三個支架( 格 ),用來承接煎茶的。爐底有一個洞口,用以通風出灰,其下有一隻鐵製的灰承,用於承接炭灰。風爐的爐腹三個窗孔之上,分別鑄有“伊公”、“羹陸”和“氏茶”字樣,連起來讀成“伊公羹,陸氏茶”。“伊公”指的是商朝初期賢相伊尹,“陸氏”當指陸羽本人。《辭海》引《韓詩外傳》曰:“伊尹……負鼎操俎調五味而立為相。”這是用鼎作為烹飪器具的最早記錄,而陸羽是歷史上用鼎煮茶的首創者,所以,長期以來,有“伊尹用鼎煮羹,陸羽用鼎煮茶”之説,一羹一茶,兩人都是首創者。由此可見,陸羽首創鐵鑄風爐,在中國茶具史上,也可算是一大創造。

灰承 是一個有三隻腳的鐵盤,放置在風爐底部洞口下,供承灰用。

炭撾 是六角形的鐵棒,長一尺,上頭尖,中間粗,握處細的一頭拴一個小。也可製成錘狀或斧狀,供敲炭用。

火策 又名筋,是用鐵或銅製的火箸,圓而直,長一尺三寸,頂端扁平,供取炭用。

交牀 十字形交叉作架,上置剜去中部的木板,供置用。

夾 用小青竹製成,長一尺二寸,供炙烤茶時翻茶用。

紙囊 用剡藤紙(產於剡溪。剡溪在今浙江嵊州市境內)雙層縫製。用來貯茶,可以“不泄其香”。

碾 用桔木製作,也可用梨、桑、桐、柘木製作。內圓外方,既便於運轉,又可穩固不倒。內有一車輪狀帶軸的墮,能在圓槽內來回轉動,用它將炙烤過的餅茶碾成碎末,便於煮茶。

拂末 用鳥羽毛做成,碾茶後,用來清撣茶末。

羅合 羅為篩,合即盒,經羅篩下的茶末盛在盒子內。

則 用海貝、蠣蛤的殼,或銅、鐵、竹製作的匙、小箕之類充當,供量茶用。

水方 用稠木,或槐、楸、梓木鋸板製成,板縫用漆塗封,可盛水一斗,用來煎茶。

漉水囊 骨架可用不會生苔穢和腥澀味的生銅製作。此外,也可用竹、木製作,但不耐久,不便攜帶。惟用鐵製作是不適宜的。囊可用青竹絲編織,或綴上綠色的絹。囊徑五寸,並有柄,柄長一寸五分,便於握手。此外,還需做一個綠油布袋,平時用來貯放漉水囊。漉水囊實是一個濾水器,供清潔淨水用。

瓢 又名犧杓。用葫蘆剖開製成,或用木頭雕鑿而成,作舀水用。

竹夾 用桃、柳、蒲葵木或柿心木製成,長一尺,兩頭包銀,用來煎茶激湯。 水方 用稠木,或槐、楸、梓木鋸板製成,板縫用漆塗封,可盛水一斗,用來煎茶。

漉水囊 骨架可用不會生苔穢和腥澀味的生銅製作。此外,也可用竹、木製作,但不耐久,不便攜帶。惟用鐵製作是不適宜的。囊可用青竹絲編織,或綴上綠色的絹。囊徑五寸,並有柄,柄長一寸五分,便於握手。此外,還需做一個綠油布袋,平時用來貯放漉水囊。漉水囊實是一個濾水器,供清潔淨水用。

瓢 又名犧杓。用葫蘆剖開製成,或用木頭雕鑿而成,作舀水用。

竹夾 用桃、柳、蒲葵木或柿心木製成,長一尺,兩頭包銀,用來煎茶激湯。

熟盂 用陶或瓷製成,可用水二升。供盛放茶湯,“育湯花”用。

鹺簋 用瓷製成,圓心,呈盆形、瓶形或壺形。 鹺就是鹽,唐代煎茶加鹽, 鹺簋就是盛鹽用的器具。

揭 用竹製成,用來取鹽。

碗 用瓷製成, 供盛茶飲用。在唐代文人的詩文中,更多的稱茶碗為“甌”。 此前,也有稱其為“盞”的。

畚 用白蒲編織而成,也可用,襯以雙幅剡紙,能放碗十隻。

札 用茱萸木夾住栟櫚皮,作成刷狀,或用一段竹子,裝上一束櫚皮,形成筆狀,供飲茶後清洗茶器用。

滌方 由楸木板製成。製法與水方相同,可容水八升。用來盛放洗滌後的水。

滓方 製法似滌方, 容量五升,用來盛茶滓。巾用粗綢製成,長二尺, 做兩塊可交替拭用。用於擦乾各種茶具。

具列 用木或竹製成,呈牀狀或架狀,能關閉,漆成黃黑色。長三尺,寬二尺,高六寸。用來收藏和陳列茶具。

都籃 用竹篾製成。裏用竹篾編成三角方眼; 外用雙篾作經編成方眼。 用來盛放烹茶後的全部器物。

以上28種器具,是指唐時為數眾多的茶具而言,但並非每次飲茶時必須件件具備。 這在陸羽的《茶經》中説得很清楚,在不同的場合下,可以省去不同的茶具。

3、宋(含金、遼)茶具

宋代的飲茶方法與唐代相比,已發生了一定變化,主要是唐人用煎茶法飲茶逐漸為宋人摒棄,點茶法成了當時的主要方法。本世紀以來,河北宣化先後發掘出一批遼代墓葬,其中七號墓壁畫中有一幅點茶圖,它為我們提供了當時用點茶法飲茶的生動情景。

到了南宋, 用點茶法飲茶更是大行其道。但宋人飲茶之法, 無論是前期的煎茶法與點茶法並存,還是後期的以點茶法為主,其法都來自唐代,因此,飲茶器具與唐代相比大致一樣,只是煎茶的,已逐漸為點茶的瓶所替代。北宋蔡襄在他的《茶錄》中,專門寫了“論茶器”,説到當時茶器有茶焙、茶籠、砧椎、茶鈐、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

宋徽宗的《大觀茶論》列出的茶器有碾、羅、盞、筅、缽、瓶、杓等,這些茶 具的內容,與蔡襄《茶錄》中提及的大致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審安老人的《茶具圖贊》。審安老人真實姓名不詳,他於宋鹹淳五年( 公元1269年 )集宋代點茶用具之大成,以傳統的白描畫法畫了十二件茶具圖形,稱之為"十二先生",並按宋時官制冠以職稱,賜以名、字、號,足見當時上層社會對茶具鍾愛之情。“圖”中的“十二先生”,作者還批註“贊”譽。

其實,《茶具圖贊》所列附圖表明;韋鴻臚指的是炙茶用的烘茶爐,木待制指的是搗茶用的茶臼,金法曹指的是碾茶用的茶碾,石轉運指的是磨茶用的茶磨,胡員外指的是量水用的水杓,羅樞密指的是篩茶用的茶羅,宗從事指的是清茶用的茶帚,漆雕密閣指的是盛茶末用的盞託,陶寶文指的是茶盞,湯提點指的是注湯用的湯瓶,竺副師指的是調沸茶湯用的茶筅,司職方指提清潔茶具用的茶巾。

宋人的飲茶器具, 儘管在種類和數量上, 與唐代相比,少不了多少。但宋代茶具更加講究法度,形制愈來愈精。如飲茶用的盞,注水用的執壺(瓶),炙茶用的鈐,生火用的銚等,不但質地更為講究,而且製作更加精細。

4、元代茶具

元代茶具從某種意義上説,無論是茶葉加工,還是飲茶方法,抑或是使用的茶具,元代是上承唐、宋,下啟明、清的一個過渡時期。

元代統治中國不足百年,在茶文化發展史上,找不到一本茶事專著,但仍可以從詩詞、書畫中找到一些有關茶具的蹤影。在當時既有采用點茶法飲茶的,但更多是採用沸水直接沖泡散茶。

在元代採用沸水直接沖泡散形條茶飲用的方法已較為普遍,這不僅可在不少元人的詩作中找到依據,而且還可從出土的元馮道真墓壁畫中找到佐證。在圖中,沒有茶碾,當然也無須碾茶,再從採用的茶具和它們放置的順序,以及人物的動作,都可以看出人們是在直接用沸水沖泡飲茶。用於點茶用的元影青的刻花執壺。

明代茶具,對唐、宋而言,可謂是一次大的變革,因為唐、宋時人們以飲餅茶為主,採用的是煎茶法或點茶法和與此相應的茶具。元代時,條形散茶已在全國範圍內興起,飲茶改為直接用沸水沖泡,這樣,唐、宋時的炙茶、碾茶、羅茶、煮茶器具成了多餘之物,而一些新的茶具品種脱穎而出。明代對這些新的茶具品種是一次定型,因為從明代至今,人們使用的茶具品種基本上無多大變化,僅僅在茶具式樣或質地上有所變化。

另外,由於明人飲的是條形散茶,貯茶焙茶器具比唐、宋時顯得更為重要。而飲茶之前,用水淋洗茶,又是明人飲茶所特有的,因此就飲茶全過程而言,當時所需的茶具, 明•高濂 《遵生八箋》中列了16件,另加總貯茶器具7件,合計23件。 但其中很多與燒水、泡茶、飲茶無關,似有牽強湊數之感,這在明•文震亨的《 長物志 》中已説得很明白:“吾朝”茶的“烹試之法”,“簡便異常”,“寧特侈言烏府、雲屯、苦節君、建城等目而已哉”明代張謙德的《茶經》中專門寫有一篇“論器”,提到當時的茶具也只有茶焙、茶籠、湯瓶、茶壺、茶盞、紙囊、茶洗、茶瓶、茶爐8件。

不過,明代茶具雖然簡便,但也有特定要求,同樣講究製法、規格,注重質地,特別是新茶具的問世,以及茶具製作工藝的改進,比唐、宋時又有大的進展。特別表現在飲茶器具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一是出現了小茶壺,二是茶盞的形和色有了大的變化。

總的説來,與前代相比,明代有創新的茶具當推小茶壺,有改進的是茶盞,它們都由陶或瓷燒製而成。在這一時期,江西景德鎮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蘇宜興的紫砂茶具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無論是色澤和造型、品種和式樣,都進入了窮極精巧的新時期。 明代茶具,對唐、宋而言,可謂是一次大的變革,因為唐、宋時人們以飲餅茶為主,採用的是煎茶法或點茶法和與此相應的茶具。元代時,條形散茶已在全國範圍內興起,飲茶改為直接用沸水沖泡,這樣,唐、宋時的炙茶、碾茶、羅茶、煮茶器具成了多餘之物,而一些新的茶具品種脱穎而出。明代對這些新的茶具品種是一次定型,因為從明代至今,人們使用的茶具品種基本上無多大變化,僅僅在茶具式樣或質地上有所變化。

另外,由於明人飲的是條形散茶,貯茶焙茶器具比唐、宋時顯得更為重要。而飲茶之前,用水淋洗茶,又是明人飲茶所特有的,因此就飲茶全過程而言,當時所需的茶具, 明•高濂 《遵生八箋》中列了16件,另加總貯茶器具7件,合計23件。 但其中很多與燒水、泡茶、飲茶無關,似有牽強湊數之感,這在明•文震亨的《 長物志 》中已説得很明白:“吾朝”茶的“烹試之法”,“簡便異常”,“寧特侈言烏府、雲屯、苦節君、建城等目而已哉”明代張謙德的《茶經》中專門寫有一篇“論器”,提到當時的茶具也只有茶焙、茶籠、湯瓶、茶壺、茶盞、紙囊、茶洗、茶瓶、茶爐8件。

不過,明代茶具雖然簡便,但也有特定要求,同樣講究製法、規格,注重質地,特別是新茶具的問世,以及茶具製作工藝的改進,比唐、宋時又有大的進展。特別表現在飲茶器具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一是出現了小茶壺,二是茶盞的形和色有了大的變化。

總的説來,與前代相比,明代有創新的茶具當推小茶壺,有改進的是茶盞,它們都由陶或瓷燒製而成。在這一時期,江西景德鎮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蘇宜興的紫砂茶具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無論是色澤和造型、品種和式樣,都進入了窮極精巧的新時期。

6、清代茶具

清代,茶類有了很大的發展,除綠茶外,又出現了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和黃茶,形成了六大茶類。 但這些茶的形狀仍屬條形散茶。所以,無論哪種茶類,飲用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沖泡法。在這種情況下,清代的茶具無論是種類和形式,基本上沒有突破明人的規範。S

清代的茶盞、茶壺,通常多以陶或瓷製作,以康熙乾(隆)時期最為繁榮,以

“景瓷宜陶”最為出色。清時的茶盞,康熙、雍正、乾隆時盛行的蓋碗,最負盛名。清代瓷茶具精品,多由江西景德鎮生 產,其時,除繼續生產青花瓷、五彩瓷茶具外,還創制了粉彩、琺琅彩茶具。清代的江蘇宜興紫砂陶茶具,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有新的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任溧陽縣令、“ 西泠八家 ”之一的陳曼生,傳説他設計了新穎別緻的“十八壺式”,由楊彭年、楊風年兄妹製作, 待泥坯半乾時,再由陳曼生用竹刀在壺上鐫刻文或書畫,這種工匠製作,文人設計的“曼生壺”,為宜興紫砂茶壺開創了新風,增添了文化氛圍。乾隆、嘉慶年間,宜興紫砂還推出了以紅、綠、白等不同石質粉末施釉燒製的粉彩茶壺,使傳統砂壺製作工藝又有新的突破。

此外,自清代開始,福州的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編茶具、海南的生物( 如椰子、貝殼等 )茶具也開始出現,自成一格,逗人喜愛, 終使清代茶具異彩紛呈, 形成了這一時期茶具新的重要特色。

7、現代茶具

現代茶具,式樣更新,名目更多,做工更精,質量也屬上乘。在這眾多質地的茶具中,貴的有如金銀茶具,廉的如竹木茶具,此外還有用瑪瑙、水晶、玉石、大理石、陶瓷、玻璃、漆器、搪瓷等製作的茶具,枚不勝數。

手繪茶具的簡介

【品名】:高檔功夫茶具

【規格】:茶壺高:8cm,寬:11cm。杯高:3.5cm,寬:7cm。茶海高:cm,寬:9cm。茶海高:4.5cm,寬:8cm

【材質】:優質白玉瓷1300多温度燒製

【等級】:優級

【包裝】:高檔精美禮盒包裝【尺寸】28cm*28cm*22cm

【產地】:中國瓷都德化

【特性】:高白玉瓷茶具精品,瓷質細密、胎釉純白、晶瑩潤滑,令人愛不釋手,是送禮或閒暇之餘品嚐好茶的首選茶具。

茶具套裝圖片欣賞及選購技巧

茶具主要指的是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中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下面介紹的是茶具套裝圖片欣賞及選購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一、茶具套裝簡介

茶具套裝——泡茶器:泡茶器的定義是隻要能泡出茶來的器具,分別是茶壺、蓋碗等。

茶具套裝——煮水器:鐵壺、泥壺、爐等。

茶具套裝——茶葉罐:材質有陶瓷、玻璃、金屬,其中密封保鮮效果最好當屬金屬純錫製茶葉罐。

茶具套裝——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形狀似無柄的敞口茶壺。因烏龍茶的沖泡非常講究時間,就是幾秒十幾秒之差,也會使得茶湯質量大大改變。

茶具套裝——茶慮:過濾茶葉罐碎末的器皿。

茶具套裝——茶盤:又稱茶船就是盛放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狀可方可圓或作扇形。

茶具套裝——茶道配件:茶夾、茶刀、茶荷、茶針等,統稱茶道六君子,組合方式可以根據需求不同,做不同搭配。

茶具套裝——輔助用具:茶洗、杯託、茶席、壺承、茶巾。

二、茶具的挑選

瓷器茶具的品種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這些茶具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都曾有過輝煌的一頁。茶具在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中是點睛之品,在愛茶之友眼中更是一種藝術。那麼如何挑選茶具呢?

1、美感。雙龍戲珠陶瓷茶具

茶壺是自己使用的,所以在選擇茶壺的造型及外觀方面。只要依個人喜好、個人感受選擇便可,最重要是自己看得舒服滿意。

2、質地。

泡茶用的壺,一般是以砂為主,因為砂器具吸水性且不透光,外型較瓷器渾親和,在上面提款也別具韻味,所以大致上砂壺比瓷壺受歡迎。至於茶壺的質地,主要是以胎骨堅、色澤潤為佳。

3、壺味。

在選購新壺時,應嗅一嗅壺中味,新壺有些也許會略帶瓦味,這倒還可選用,但若帶火燒味或其它雜味,如油味或人工着色味則不足取了。

4、精密。

壺的精密度是指壺蓋與壺身的緊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則茗香散漫。

温馨提示:根據茶材質的不同,也會有一些挑選標準不一樣,還有價格也差別很大的哦!那就要看大家擦亮眼睛了哦!

茶具種類有哪些?

茶具種類有哪些?常見茶具種類簡介

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既有實用價值,又富藝術之美。常見的茶具種類有紫砂茶具、瓷器茶具、黑瓷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竹木茶具等,下面我們將帶來常見的茶具種類簡介,一起來看看吧。

常見的茶具種類簡介:

1、陶土茶具: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興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為別樹一幟的茶具大為流行。紫砂壺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裏外都不敖釉,採用當地的紫泥、紅焙燒而成。由於成陶火温高,燒結密緻,胎質細膩,還能汲附茶汁,藴蓄茶味;且傳熱不快,不致燙手;若熱天盛茶,也不會破裂;若有必要,甚至還可直接放在爐灶上煨燉。紫砂茶具還具有,色調淳樸古雅的特點,外型有似竹結、蓮藕、鬆段和仿商周古銅器形狀的説陽羨(既宜興)瓷壺自明季始盛,上者與金玉等價。可見其名貴。明文震享"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的奪香,又無熟湯氣"。

2、瓷器茶具:我國茶具最早以陶器為主。瓷器發明之後,陶質茶具就逐漸為瓷器茶具所代替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1.白瓷茶具;白瓷以景德鎮的瓷器最為著名,其它如湖南的、河北唐山的也各具特色。景德鎮原名昌南鎮,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4年真宗趙恆下鎮建辦御窯,並把昌南鎮改名為景德鎮。到元代,景德鎮的青花瓷聞名於世)2.青瓷茶具;青瓷茶具晉代開始發展,那時青瓷的主要產地在浙江,最流頭流子的有嘴茶壺。宋朝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達到了鼎盛時期,器包括茶壺、茶碗、茶杯、茶盤等,甄江兩岸盛況空前,羣窯林立煙火往返如梭,一派繁榮。

3、黑瓷茶具:宋代福建鬥茶之風盛行,鬥茶者根具經驗認為建安所產的黑瓷最為適宜,因而弛名。宋蔡襄《茶錄》説:"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其坯微厚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自不用。這種黑瓷免毫茶盞,風格獨特,古撲雅緻,而且瓷質厚重,保温性能茶行家所真愛。3漆器茶具;漆器茶具始於清代,主要產於福建一帶。福州生產的漆器茶具多資多彩,"金絲瑪瑙"、"釉變金絲"、"雕填"、"高雅"和"白銀"等品種,特如寶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藝以後,更加鮮麗奪目,逗人喜愛。

4、玻璃茶具:在現代,玻璃器皿有較大的發展。玻璃質地透明,光澤奪目,外行可塑性大,廣泛。玻璃杯泡茶,茶湯的鮮豔色澤,茶葉的細膩柔軟,茶葉在正個沖泡過程葉片的逐漸舒展等,可以一覽無餘,可以説是一種動態的藝術欣賞。特別是沖泡晶瑩剔透,杯中輕霧飄渺,澄清碧綠,芽葉朵朵,亭亭玉立,觀之賞心悦目,玻璃杯價廉物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玻璃器具的缺點是容易破碎。

5、金屬茶具:用金、銀、銅、錫等製作的茶具,尤其是錫作為茶器材料有較大的優點:成小口長勁,蓋為筒狀,比較密封,因此對防潮、防氧化、防光、防異味都有代時皇宮飲用顧渚茶,金沙泉,便以銀瓶盛水,直送長安,主要因其不易破碎價貴,一般老百姓無法使用。

6、竹木茶具:在歷史上,廣大農村,包括產茶區,很多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價廉物美,經以很少使用。至於用木罐、竹罐裝茶,則仍然隨處可見,特別是作為藝術品的竹片茶罐,既是一種饋贈親友的珍品,也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中國歷史上還有用玉石、水晶、瑪瑙等材料製作的茶具,因為這些器具製作困難,價格高昂,並無多大實用價值,主要作為主人富有而已。

TAG標籤:#茶具 #畫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