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關於學習刻苦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關於學習刻苦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知科普 人氣:9.46K

關於學習刻苦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關於學習刻苦的成語故事有:卧薪嚐膽、勤能補拙、勤學好問、韋編三絕、牛角掛書、十年寒窗、映雪讀書、將勤補拙、圓木警枕、發憤忘食、廢寢忘食、得勝頭回、埋頭苦幹、斷織之誡、紙上談兵、水漫金山、初出茅廬、駑馬十駕等。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虎年的成語故事推薦度:古人小暑的詩句推薦度:古人優秀家訓家風的故事推薦度:勤奮刻苦國旗下演講稿推薦度:《成語故事》讀後感推薦度:相關推薦

古人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精選7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成語都不陌生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還苦於找不到優秀的成語?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人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薦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人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 篇1  負薪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裏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揹着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

韋編三絕

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覆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

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裏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裏,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讀書。(孫康映雪苦讀)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裏,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車胤囊螢夜讀)

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着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樑苦讀)

這就時孫敬懸樑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説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古人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 篇2

傳説古時候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他畫龍畫得特別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現在南京)安樂寺得牆壁上畫四條巨龍,那龍畫得活靈活現,非常逼真,只是都沒有眼睛。人們問張僧繇:“為什麼不把眼睛畫出來。” 他説:“眼睛可不能輕易畫呀!一畫,龍就會騰空飛走得!”大家聽,誰也不信,都認為他在説大話。後來,經不起人們一再請求,張僧繇只好答應把龍得眼睛畫出來。奇怪得事情果然發生,他剛剛點出第二條龍得眼睛,突然颳起大風,頃刻間電閃雷鳴。兩條巨龍轉動着光芒四射得眼睛沖天而起,騰空而去。圍觀得人,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對張僧繇更佩服。

成語“畫龍點睛”就是從這個傳説中來得。現在一般用來比喻寫作、講話時,在關鍵性得地方用上一兩句精闢得語言來點明含義,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這種手法也稱為“點睛”之筆。

  古人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 篇3

“開誠佈公”這則成語得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為成語“開誠佈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三國時,蜀漢得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得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得兒子劉禪託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並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幹出危害國家得事來,你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得後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並認為自已受先帝委託,已經擔任這麼高得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麼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得。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常看重得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説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後主批准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得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得。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於軍中。他一生清貧,並無什麼產業留給後代。

  古人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 篇4

脣亡齒寒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想找藉口派兵去消滅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着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國。“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説:“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美玉和寶馬,他會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捨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説:“虞虢兩國是脣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難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裏罷了。”晉獻公聽後,便採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份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説要借道給虞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説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脣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説:‘脣亡齒寒’,沒有嘴脣,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説:“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歎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着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出處:《脣亡齒寒》選自《春秋左傳·宮之奇諫假道》

脣亡齒寒: 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覺得冷,比喻雙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經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敍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説:“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説:“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説,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退避三舍: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呆若木雞

戰國時,鬥雞是貴族們尋歡作樂的一項活動,齊王便是當時的一位鬥雞迷。為了能在鬥雞場上取勝,齊王特地請專家紀(shěng)子幫他訓雞。

齊王求勝心切,沒過幾天,便派人來催問,紀子説:“雞沒訓好,它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沉不住氣。”過了幾天,齊王又派人來問,紀子説:“還不到火候,看樣子雞雖不亂動了,但還不夠沉穩。”又過了幾天,紀子終於對來人説:“請你告訴齊王,我花工夫把雞訓好了。”待到鬥雞時,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子訓好的雞卻像只木雞,一點反應也沒有,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然都被嚇跑了。因此,齊王用這隻雞和別人鬥,自然場場獲勝。他那高興的樣子就甭提了。

  古人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 篇5  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頻繁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歎口氣説:“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説着,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唸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鉅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閲,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手不釋卷

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

一次,他點兵3萬,用船80餘隻襲擊荊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艙裏。黑夜,船到當陽江邊,烽火台的漢兵厲聲盤問。吳軍詐稱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風,漢兵信以為真。約至二更,船上吳軍突然襲擊,佔據了烽火台。隨後,呂蒙帶兵長驅直入,輕取荊州。

呂蒙作戰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孫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從此,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着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牀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着揹着,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方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着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裏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温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裏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户時,發現窗縫裏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裏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頻繁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方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是孫敬懸樑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

  古人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 篇6  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户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説:“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歎,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現代科學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於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時就生患絕症,然而他堅持不懈,戰勝了病痛的折磨,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聖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

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説:“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為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為恥辱呀!” 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 。

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佔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着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説:“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於現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卧薪嚐膽

公元前496年,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因小怨而爆發了一場戰爭! 年輕的越王勾踐以范蠡為軍師,使吳軍大敗,年老的吳王也因傷重而亡! 年輕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發誓消滅越國。三年後,夫差率領雄兵攻伐越國。雙方交戰後,越敗吳勝,吳國大軍攻至越都會稽。 文種買通離間吳國大臣伯?河敕蠆羆?χ苄??沼諶梅蠆疃?嘶橙手?模?幻鷦焦?T焦?靡員4妗9醇?釋鹺笥敕扼蝗胛饢??N???旰螅?蠆釕? 7扼蛔プ×薊??黴醇??蠆畛⒎嘍?罷也≡矗?司儷溝贅謝?朔蠆睿?傭?頭帕斯醇? 回到越國的勾踐,睡在柴草上,在房樑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着一隻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嚐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二十年,他雷打不動,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踐祕起藏於民間的三萬雄兵,一舉將姑蘇城團團圍困。此時,夫差還有五萬兵馬,卻因糧草難濟而不敢出城一戰。 勾踐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蹟!他苦心勵志,發憤強國,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人間神話!卧薪嚐膽的典故被稱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經典中的經典,勾踐的超人意志或許更有人類意義!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

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説:“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説,“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説:“你什麼也別説,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着前方説:“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説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哀鴻遍野

解釋:比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遊離失所的災民。哀鴻:哀鳴的大雁.

《詩經·小雅》中有一篇題為《鴻雁》的詩。其中有兩句是:“鴻雁于飛,哀嗚嗷嗷。”

它的意思是説:鴻雁找不到安棲的地方,沒有目的地飛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悽慘景象。

由於這兩句詩,後來人們就把不得安居的難民叫作“哀鴻”;形容受難的人民極多,幾乎到處都有,就説是“哀鴻遍野”或“遍地哀鴻”。原詩中“哀嗚嗷嗷”的“嗷嗷”兩字,後來還常常用來形容啼飢叫餓的嘈雜之聲,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給點吃的)”。

  古人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 篇7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問起,現在要知道和要去幹的事情很多,究竟應該先知道和幹些什麼。孟子回答説:“有智慧的人無所不知,但要知道當前應該做的事中最急需要辦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們無所不愛的,但應先愛親人和賢者。又比如古代的聖主堯和舜,尚且不能認識所有的事物,因為他們必須急於抽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堯舜的仁德也不是愛一切人,因為他們急於愛的是親人和賢人。”接着,孟子又從反面來回答這個問題:“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喪期,卻對服三個月、五個月喪期的禮節很講究;在長者面前用餐沒有禮貌地狼吞虎嚥,咕哆咕哆地喝湯,卻去講什麼不能用牙齒咬斷乾肉等等,這就是捨本逐末,不知道當前最需要知道和乾的是什麼。

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户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説:“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歎,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現代科學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於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時就生患絕症,然而他堅持不懈,戰勝了病痛的折磨,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聖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

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説:“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為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為恥辱呀!” 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 。

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佔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着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説:“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於現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卧薪嚐膽

公元前496年,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因小怨而爆發了一場戰爭! 年輕的越王勾踐以范蠡為軍師,使吳軍大敗,年老的吳王也因傷重而亡! 年輕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發誓消滅越國。三年後,夫差率領雄兵攻伐越國。雙方交戰後,越敗吳勝,吳國大軍攻至越都會稽。 文種買通離間吳國大臣伯?河敕蠆羆?χ苄??沼諶梅蠆疃?嘶橙手?模?幻鷦焦?T焦?靡員4妗9醇?釋鹺笥敕扼蝗胛饢??N???旰螅?蠆釕? 7扼蛔プ×薊??黴醇??蠆畛⒎嘍?罷也≡矗?司儷溝贅謝?朔蠆睿?傭?頭帕斯醇? 回到越國的勾踐,睡在柴草上,在房樑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着一隻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嚐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二十年,他雷打不動,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踐祕起藏於民間的三萬雄兵,一舉將姑蘇城團團圍困。此時,夫差還有五萬兵馬,卻因糧草難濟而不敢出城一戰。 勾踐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蹟!他苦心勵志,發憤強國,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人間神話!卧薪嚐膽的典故被稱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經典中的經典,勾踐的超人意志或許更有人類意義!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

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説:“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説,“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説:“你什麼也別説,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着前方説:“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説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哀鴻遍野

解釋:比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遊離失所的災民。哀鴻:哀鳴的大雁.

《詩經·小雅》中有一篇題為《鴻雁》的詩。其中有兩句是:“鴻雁于飛,哀嗚嗷嗷。”

它的意思是説:鴻雁找不到安棲的地方,沒有目的地飛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悽慘景象。

由於這兩句詩,後來人們就把不得安居的難民叫作“哀鴻”;形容受難的人民極多,幾乎到處都有,就説是“哀鴻遍野”或“遍地哀鴻”。原詩中“哀嗚嗷嗷”的“嗷嗷”兩字,後來還常常用來形容啼飢叫餓的嘈雜之聲,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給點吃的)”。

  古人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 篇7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問起,現在要知道和要去幹的事情很多,究竟應該先知道和幹些什麼。孟子回答説:“有智慧的人無所不知,但要知道當前應該做的事中最急需要辦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們無所不愛的,但應先愛親人和賢者。又比如古代的聖主堯和舜,尚且不能認識所有的事物,因為他們必須急於抽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堯舜的仁德也不是愛一切人,因為他們急於愛的是親人和賢人。”接着,孟子又從反面來回答這個問題:“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喪期,卻對服三個月、五個月喪期的禮節很講究;在長者面前用餐沒有禮貌地狼吞虎嚥,咕哆咕哆地喝湯,卻去講什麼不能用牙齒咬斷乾肉等等,這就是捨本逐末,不知道當前最需要知道和乾的是什麼。

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着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牀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着揹着,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着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裏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温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裏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户時,發現窗縫裏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裏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是孫敬懸樑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韋編三絕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 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個。一部書 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 能閲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 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着,他又讀第三 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 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閲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 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説:“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牛角掛書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裏當侍衞。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寫幾個關於勤奮學習的成語典故???(類似於懸樑刺股、鑿壁偷光之類的成語典故)

鑿壁偷光、囊螢映雪、聞雞起舞、學而不厭、韋編三絕。

1、鑿壁偷光

【解釋】: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釋義: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

【示例】:一個説要用功,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鑿壁偷光”的志士。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廢寢忘食

【反義詞】目不識丁、不學無術、胸無點墨

2、囊螢映雪

【解釋】: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後形容刻苦攻讀。

【近義詞】囊螢積雪、裹足取暖、囊螢照雪

【反義詞】不思進取

3、聞雞起舞

【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自】:唐房玄齡《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半夜聽到野雞啼叫,祖逖用腳把劉琨踢醒,説:“這雞鳴不是壞聲音呀。” 於是起牀習舞劍藝。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然糠照薪、發奮圖強、鍥而不捨

【反義詞】自暴自棄、苟且偷安

4、學而不厭

【解釋】: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出自】:《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孔子説:“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説,還有什麼遺憾呢?”

【示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中國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手不釋卷、好學不倦

【反義詞】好為人師、驕傲自滿

5、韋編三絕

【解釋】: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孔子為讀《周易》而多次翻斷了編聯竹簡的牛皮帶子。

【示例】:我們提倡韋編三絕的讀書精神,更提倡學以致用,期待創新人才的大量湧現。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懸樑刺股、三絕韋編、牛角掛書

【反義詞】偶一為之

有關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有哪些呢?

程門立雪

鑿壁借光

有關讀書刻苦的成語故事十個

1、韋編三絕

孔子一生都在學習,到了晚年後,更是喜歡上了易經。易經非常難懂,學起來特別吃力,但孔子卻不怕吃苦,一直反反覆覆地誦讀,直到完全弄懂為止。當時還沒有發明出紙張,書都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的,非常笨重。將許多竹簡使用皮條一同穿起後,便做成了一冊書。因為孔子過於勤奮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多了,竟弄斷了三次皮條。

2、牛角掛書

李密在少年時發奮學習,上進心很強,他打聽到緱山有一位名士包愷,就前去向他求學。李密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着用蒲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着一部《漢書》。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漢書》中的《項羽傳》。

正巧越國公楊素騎着快馬從後面趕上來,勒住馬讚揚他:“這麼勤奮的書生真是少見呵!”少年書生回過頭來,一見是越國公,趕緊從牛背上跳下來行禮。一老一少在路邊上交談起來,李密談吐不俗,楊素深深感到他不同尋常。果然,李密後來成了隋末農民起義隊伍瓦崗軍的首領。

3、穿壁引光

西漢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幹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裏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後來在漢元帝時期當上了太子少傅。

4、映月讀書

南齊有一讀書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時間讀書,但家貧買不起燈,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讀書。他每當讀到月亮西斜時,就搬一張梯子擱在牆腳下,站在梯上讀,月光逐漸下墜,他也一級一級升高,一直爬到屋頂。有時讀累了,一不小心從梯上掉下來,他連忙爬起來,連身上的泥土也顧不得拂掉,又爬到梯上,繼續讀下去。

5、圓木警枕

司馬光從小到老,一直堅持不懈地學習,做官之後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圖書和卧具,再沒有其他珍貴的擺設。卧具很簡單:一架木板牀,一條粗布被子,一個圓木枕頭。

為什麼要用圓木枕頭呢?説來很有意思,當讀書太睏倦的時候,一睡就是一大覺。圓木枕頭放到硬梆梆的木板牀上,極容易滾動。只要稍微動一下,它就滾走了。頭跌在木板牀上,“咚”的一聲,他驚醒了就會立刻爬起來讀書。司馬光給這個圓木枕頭起了個名字叫:“警枕”。

6、牧豕聽經

後漢時琅邪有個叫承宮的,是個孤兒,從8歲給人放牧豬羊。鄉里人徐子盛給幾百個學生講授《春秋經》。一次承宮放牧經過,在那兒休息時聽見《春秋經》,於是請求留下,為學生們拾柴。

雖然過了幾年艱苦的生活,但承宮都勤學不倦。後來天下大亂,承宮和妻子到了蒙陰山,努力耕種。莊稼快熟時,有人來説那地是他的,承宮也不和他計較,把地讓給他就離開了。永平年間,承宮被朝廷封作博士,最後還作到了侍中祭酒,他的名聲一直傳揚到了北方遙遠的匈奴。

7、懸樑刺股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髮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家。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奮圖強努力讀書。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8、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着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的水平那樣高了。

9、臨池學書

王羲之自幼研讀書法,他對東漢的大書法家張芝非常崇拜,一有時間就揣摩字體的間架結構和氣勢,心裏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畫着,時間一長,連衣襟都劃破了。

王羲之決心要趕上張芝,他一邊遊歷祖國的名山大川,一邊用心學習前人的書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每天寫完字後,都要到家門前的池塘裏洗刷筆硯,天長日久,池塘的水全部成了深黑。人們把這個池塘叫做墨池。

10、晝耕夜誦

北魏崔光幼年家貧,嗜書好學,白天耕種,夜晚讀書。後為人撰寫書稿,以潤筆之資贍養父母。北魏孝文帝泰和六年,崔光仕魏為中書博士著作郎,與祕書丞李彪共撰國史,後李彪解職,史事由崔光專任。後因謀略功,實授太子少傅,遷右光祿大夫。孝明帝熙平元年,封為平恩縣侯,加授太子太保。

擴展資料:

形容讀書刻苦的成語有:牛角掛書、懸樑刺股、廢寢忘食、鑿壁偷光、學而不厭、韋編三絕、囊螢映雪、專心致志、勤學苦練、全神貫注、聞雞起舞、手不釋卷、目不窺園、焚膏繼晷、雞鳴而起,等等,有着很多的經典故事,激勵着人們刻苦學習、努力成才。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韋編三絕

百度百科-牛角掛書

百度百科-以荻畫地

百度百科-懸樑刺股

關於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

(一)孟母斷布

古時候,有個學問家叫孟軻。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不久,他覺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於是,他逃學了,常到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裏,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麼這麼早就放學了?”他只好承認逃學了。媽媽生氣地説:“我辛辛苦苦織布供你讀書,你卻逃學,太沒出息了!”小孟軻連忙給媽媽跪下。

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説着:“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麼用處!”

小孟軻哭着説:“我錯了!今後再也不貪玩了。我一定好好讀書!”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後來他成了着名的大思想家。

(二)孫敬懸樑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着名的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樑的故事。

(三)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四)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説:“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説:“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藉着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户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着鋪蓋出現在大户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説:“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乾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閲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五)映雪囊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裏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裏,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讀書。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裏,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關於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有什麼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樑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樑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牀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過來,匡衡就着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牆壁,藉着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裏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温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裏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户時,發現窗縫裏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

劉綺燃荻讀書.樑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伕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裏當侍衞.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着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市)人,從小家裏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着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着,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羣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户,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裏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牀,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牀,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牀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牀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鑑》的大文豪.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户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裏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藉着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着.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説,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讚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練成神箭手.李晟的父親是一員威武的大將,李晟希望長大成為父親一樣的人.可是,父親卻總是説他年紀小,不能習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學習射箭,終於練成了百發百中的神箭手,讓父親刮目相看.

陸游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裏,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牀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劉勰佛殿借讀.夜深了,佛殿裏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裏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閻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據學家閻若璩小時候是個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負,在母親和老師的鼓勵下,閻若璩憑着勤能補拙的精神,刻苦讀書,付出別人幾倍的努力,趕上了正常的同學,此後,閻若璩仍舊憑着這股好學肯吃苦的精神,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顧炎武讀破萬卷書.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鑑》,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歐陽修借閲典籍.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裏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蒲松齡草亭路問.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蒐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鉅著《聊齋志異》.

賈逵隔籬偷學.賈逵,字景伯,出生於公元30年,東漢人,是有名的經學家、天文學家.他是西漢名家賈誼的九世孫.父親賈徽也是一個大學問家.賈逵深受家庭的影響,從小聰慧過人.為了能夠讀書,賈逵小時候隔着竹籬笆,偷聽老師講課的故事.

孟柯改過勤學.孟子是戰國時代的著名思想家、家.

但是,孟子並非是一個天生就有學問的人,他幼年的時候非常貪玩,不喜歡讀書.後來,孟母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還剪斷布匹開導他.終於,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須努力勤奮的道理.

宋濂冒雪訪師.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讚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園求學.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説,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裏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裏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細緻的觀察,陶弘景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祕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裏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云亦云.

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

(1)囊螢映雪:用螢火蟲照明讀書,藉着雪光照明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2)懸樑刺股:把頭髮掛在樑上,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發奮刻苦學習.

(3)韋編三絕: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覆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

(4)程門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頤的門前站着,形容尊師重道,虔誠求教.

(5)鑿壁偷光:鑿穿牆壁引過光線.形容家境貧困仍刻苦勤學.

(6)牛角掛書:把書掛在牛角上,邊放牛邊看書.比喻勤奮好學.

(7)晝耕夜誦:白天種地,夜晚讀書,形容抓緊時間學習,讀書勤奮.

(8)圓木警枕:用圓木做枕頭,睡着時容易醒,不會懶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奮不懈.冬寒抱冰,夏熱握火:形容發奮圖強,刻苦磨練自己.

有關刻苦學習的成語典故

1、囊螢映雪:用螢火蟲照明讀書,藉着雪光照明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2懸樑刺股:把頭髮掛在樑上,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發奮刻苦學習。

3、韋編三絕: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覆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

4、程門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頤的門前站着,形容尊師重道,虔誠求教。

5、鑿壁偷光:鑿穿牆壁引過光線。形容家境貧困仍刻苦勤學。

6、牛角掛書:把書掛在牛角上,邊放牛邊看書。比喻勤奮好學。

7、晝耕夜誦:白天種地,夜晚讀書,形容抓緊時間學習,讀書勤奮。

8、圓木警枕:用圓木做枕頭,睡着時容易醒,不會懶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奮不懈。冬寒抱冰,夏熱握火:形容發奮圖強,刻苦磨練自己。

9、卧薪嚐膽:在柴草上睡覺,飯前先嚐嘗苦膽。比喻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10、破釜沉舟:砸碎鍋,鑿沉船。比喻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幹到底。

關於勤奮學習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勤奮

發憤忘食

廢寢忘食

分秒必爭

焚膏繼晷

雞鳴而起

磨穿鐵硯

勤學苦練

夙夜匪懈

夙興夜寐

無冬無夏

宵衣旰食

學而不厭

圓木警枕

幼學壯行

朝乾夕惕

只爭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爭分奪秒

手不釋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詣

囊螢照讀

任勞任怨

埋頭苦幹

卧薪嚐膽

懸樑刺股

仰屋著書

映月讀書

映雪讀書

勇猛精進

引錐刺股

鑿壁偷光

折節讀書

坐薪懸膽

專心

不敢旁鶩

不知肉味

目不窺園

傾耳而聽

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氣凝神

全神貫注

專心致志

有恆

持之以恆

堅持不懈

精衞填海

始終如一

始終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死不瞑目

其他

不遠千里

不敢告勞

兢兢業業

默默無聞

默默無言

駑馬十駕

勤勤懇懇

身體力行

事必躬親

手足胼胝

手足重繭

參考文獻: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338797.html

表示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

【車胤盛螢】:車胤:晉朝人名。比喻家貧苦學之人。

【刺股懸梁】:形容刻苦學習。

【刺股懸頭】:形容刻苦學習。同“刺股懸梁”。

【刺骨懸梁】:懸樑:以繩子系頭掛在屋樑上。形容刻苦學習。

【鈍學累功】:鈍:遲鈍,笨拙;累:積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頓學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甯越之辜】:甯越:戰國人,苦學了十五年終於學成。犯了像甯越那樣有情可原的罪過。比喻給別人所加的罪責是不合理的。

【駑馬十駕】: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三年不窺園】:指專心苦學。

【懸樑刺股】:形容刻苦學習。

【懸樑刺骨】:形容刻苦學習。

【懸頭刺股】:形容刻苦學習。同“懸樑刺股”。

【懸頭刺骨】:懸:吊掛。把頭掛在屋樑上面,用錐刺自己的大腿骨。形容刻苦學習。

【映雪囊螢】:形容夜以繼日,苦學不倦。

TAG標籤:#學習 #成語故事 #刻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