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紫砂壺最稀有頂級的泥料

紫砂壺最稀有頂級的泥料

知科普 人氣:1.79W

紫砂壺最稀有頂級的泥料

紫砂壺最稀有頂級的泥料是"朱泥",也稱為"大紅袍泥"。這種泥料產於福建省武夷山一帶,是非常珍貴稀有的紫砂泥料之一。這種泥料質地堅硬,細膩,具有很好的韌性和透氣性,非常適合製作壺體和壺蓋。朱泥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和燒製後,具有一種獨特的"硃砂紅"色澤,非常美麗,因此備受紫砂壺收藏家的青睞。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紫砂壺最稀有頂級的泥料”主要包括:天青泥、本山綠泥、朱泥、清水泥、龍血砂、紫泥、大紅袍、天青泥、本山綠泥、朱泥、清水泥、龍血砂、紫泥、大紅袍,並且大部分用户都認為天青泥更好。

天青泥熟泥細膩,可塑性好,燒成後呈深豬肝色,表面呈細梨皮狀,胎質細密堅潤,色澤細膩豐富。

本山綠泥 看起來像純綠色的泥,但有點甜黃色。這是一種罕見的泥料,這種泥料泡的茶温暖和醇厚,值得回味。燒成時窯温稍低,水色差,胎骨疏鬆;窯温較高時,黑點密集,亮針不易脱落。

朱泥出趙莊山,在周高起的陽羨茗壺系早有記載,朱泥出自三個礦區:黃龍山、趙莊、小煤窯,趙莊朱泥,長期以來被詡為歷代最著名的朱泥,古今文人雅士公推的朱泥極品。

1.清水泥。燒成呈棕紅色,俗稱“紅紫砂”。富含赤鐵礦、雲母,成色温和,穩定性好,成型容易。窯温約:1150℃~1180℃,燒成收縮率約12%。適合沖泡輕焙火系列烏龍茶、普洱生茶。

龍血砂為高端降坡泥的一種,龍血砂對降坡泥猶如大紅袍對朱泥,底槽清對清水泥的關係。

紫砂泥料當中最為珍貴的是紫泥,而紫泥當中的天青泥是泥料中的佼佼者。

大紅袍 產於江蘇宜興的丁山趙莊山、黃石和黃巖心,泥紅耀眼,氣質優雅,是瀕臨滅絕的最好的硃紅色泥料,具有泥中之王的風格。燒成後,紋理致密細緻,結實、厚重、紅潤而華麗。倒入熱水後,顏色變化很大,呈現紅色和紫色。這種壺成品很容易表現出“紙漿包裝”的美。 墨綠泥 是一個產量稀少的優質泥料,既適用於制光器壺,

“紫砂壺最稀有頂級的泥料”主要包括:天青泥、本山綠泥、朱泥、清水泥、龍血砂、紫泥、大紅袍、天青泥、本山綠泥、朱泥、清水泥、龍血砂、紫泥、大紅袍,並且大部分用户都認為天青泥更好。

天青泥熟泥細膩,可塑性好,燒成後呈深豬肝色,表面呈細梨皮狀,胎質細密堅潤,色澤細膩豐富。

本山綠泥 看起來像純綠色的泥,但有點甜黃色。這是一種罕見的泥料,這種泥料泡的茶温暖和醇厚,值得回味。燒成時窯温稍低,水色差,胎骨疏鬆;窯温較高時,黑點密集,亮針不易脱落。

朱泥出趙莊山,在周高起的陽羨茗壺系早有記載,朱泥出自三個礦區:黃龍山、趙莊、小煤窯,趙莊朱泥,長期以來被詡為歷代最著名的朱泥,古今文人雅士公推的朱泥極品。

1.清水泥。燒成呈棕紅色,俗稱“紅紫砂”。富含赤鐵礦、雲母,成色温和,穩定性好,成型容易。窯温約:1150℃~1180℃,燒成收縮率約12%。適合沖泡輕焙火系列烏龍茶、普洱生茶。

龍血砂為高端降坡泥的一種,龍血砂對降坡泥猶如大紅袍對朱泥,底槽清對清水泥的關係。

紫砂泥料當中最為珍貴的是紫泥,而紫泥當中的天青泥是泥料中的佼佼者。

大紅袍 產於江蘇宜興的丁山趙莊山、黃石和黃巖心,泥紅耀眼,氣質優雅,是瀕臨滅絕的最好的硃紅色泥料,具有泥中之王的風格。燒成後,紋理致密細緻,結實、厚重、紅潤而華麗。倒入熱水後,顏色變化很大,呈現紅色和紫色。這種壺成品很容易表現出“紙漿包裝”的美。 墨綠泥 是一個產量稀少的優質泥料,既適用於制光器壺,

紫砂壺十大稀有泥料

紫砂壺十大稀有泥料如下:

一、天青泥

天青泥產於青灰紫泥之下,礦料質地均勻細膩,呈紫褐微透紅色,緻密塊狀,白色雲母碎片含量極少,表面呈貝殼紋理狀,有白色蠟質狀,斷面呈紫黑微透紅色。

二、青灰紫泥

青灰紫泥和天青泥同礦區,礦料外觀呈灰紫褐色緻密塊狀,比較堅硬,含有少量微細的白色雲母碎片,礦料上有淡綠色的豆斑狀,表面呈紋理狀。

三、4號井紫泥

礦料外觀呈紫褐色緻密塊狀,比較堅硬,含有一定量的白色雲母碎片,礦料上有青綠色的豆斑、斑紋狀及紫黑色的條紋花斑狀。

四、梨皮泥

梨皮泥本質是綠泥的一種,它產自於天青泥的貼層,是泥中泥,產量極為稀少。

五、桃花泥

桃花泥原礦出產自黃龍山,查閲資料顯示,下方還出產黃金段泥。油性足,砂粒豐富是桃花泥最顯著的優點,泡養後散發美玉般微光。

六、底槽青

底槽青是紫泥中應用最廣泛,也是較為優質的泥料之一,其分佈在黃龍山深腹紫泥礦層的底部,在以前紫泥也被稱之為青泥,其泥料又是位於探槽的底部,因此稱其為底槽青。

七、本山綠泥

綠泥一般在紫泥和紫泥或是紫泥和其他泥料中間的夾層中,即綠泥為夾脂,也是非常稀少的泥料。

八、黃金段

金黃段,也叫黃金段,是段泥中質地最純,色澤最接近黃金原色的一款泥料,是本山段泥中最為優質的精品泥料。

九、大紅袍

古時的大紅袍泥是原礦為暗紅色,是紅泥中的極品泥料;現在所説的大紅袍泥,原礦是的,是朱泥中的極品泥料。

十、烏泥

烏泥,從大類上來看,屬於紫泥的範疇。質量一般的烏泥,大都用來製作花盆,用來制壺的精品烏泥產量稀少,烏泥壺的傳世珍品更是寥若晨星,可遇而不可求。

最稀少的紫砂泥有哪幾種

最稀少最稀少的紫砂泥有這幾種:

1.本山綠泥,買不到。但是有些人手上確實有,量非常少,只做幾千元以上的高價壺。

2.龍血砂,泥料跟被龍血浸過似的,收縮率號稱百分之一,一共只有三噸礦源。

3.黑心土,底槽青最底層的一種墨黑的一點點礦,絕世好泥。

4.大紅袍,沒了,有的都是假的,早已絕跡。

擴展:

1.紫砂泥:包括紫泥、綠泥及紅泥三種,統稱紫砂泥。 

2.紫泥是甲泥礦層的一個夾層,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穩定性差,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紫紅色,並帶有淺綠色斑點,燒後外觀顏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份為水雲母,並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綜合分析,紫砂泥屬於粒土--石英雲母系,頗類制瓷原料的特點,因此單種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強度高,乾燥收縮率小,為多種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藝條件。 

2.紅泥(或稱朱泥)則是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有少量的在當地的小煤窯,礦形瑣碎,需經手工挑選。周高起雲:“石黃泥,出趙莊山,即未觸風日之石骨也,陶乃變硃砂色。”因其含鐵量多寡不等,燒成之後變硃砂色、硃砂紫或海棠紅等色。因為產量少,早期除銷往南洋的水平小壺用朱泥製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粧土裝飾在紫砂泥坯上。至於朱泥的胎土,不過是制壺陶手,為了求得更精細的泥料,將紅泥以洗泥沉澱,得到約80目到140目細孔的泥料,製成細如滑脂的朱泥壺。朱泥的土質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極高的氧化鐵,約在14%到18%之間,這是朱泥所以燒成後壺身成為紅色的主要原因。由於朱泥的泥性甚嬌,成型工藝難度亦高,(由於變形率高,一般工藝師很少做朱泥壺)而朱泥由生坯至燒成,因收縮率高達20%至30%,故一般成品良率約僅七成。 

3.從礦層開挖出來的紫泥,俗稱生泥,泥似塊狀巖石,經堆放在露天稍事風化,待其鬆散,然後用錘式破碎機初碎,輪碾機粉碎,泥料過60目篩(泥料如太粗則製作費勁,如太細製作時則易黏手,且燒成後收縮比大),濕水後通過真空練泥機捏練,便成為供製坯用的熟泥料。紅泥、綠泥的製備與紫泥相同。

紫砂最頂級的泥料

紫砂最頂級的泥料是天青泥。

光緒八年《宜興縣誌》記載:“天青泥於諸泥最貴,制茗壺者特用之”,天青泥在古時就不多見,非常稀少。

天青泥產於青灰紫泥之下,礦料質地均勻細膩,呈紫褐微透紅色,緻密塊狀,白色雲母碎片含量極少,表面呈貝殼紋理狀,有白色蠟質狀,斷面呈紫黑微透紅色。天青泥熟泥細膩,可塑性好,燒成後呈深豬肝色,表面呈細梨皮狀,胎質細密堅潤,色澤細膩豐富。

古代的窯温有限,而今的話,天青泥從可從1100度到1400度的跨度差異,高温燒成髮色呈青色,窯温跨度大,顏色跨度更大。

紫砂壺鑑別真假方法

1、看:真紫砂壺的紋理清新、圓潤,視覺有啞光的效果,有眾多細小顆粒。

2、摸:真紫砂壺摸上去的手感細膩但不打滑。

3、轉:真紫砂壺的壺蓋轉動靈活流暢,併發出“絲絲”或“沙沙”的悦耳聲。

4、聽:輕敲壺體,真紫砂壺敲擊的聲音清脆悦耳,聲音短暫,敲擊結束聲音立刻停止。

5、試:澆水在壺上,真紫砂壺不會形成明顯的水珠,且會被吸收。

6、證書:正品紫砂壺一般會有製作者的手寫證書。

紫砂哪種泥料最珍貴

紫砂泥料當中最為珍貴的是紫泥,而紫泥當中的天青泥是泥料中的佼佼者。紫砂泥分成四種泥土,也就是紫泥、綠泥、紅泥和緞泥。其實泥料沒有什麼大不同,只是礦產量稀少,所以變得比較珍貴。紫泥裏面石英、雲母、和鐵量的含量高,因此粘性比較好,提煉燒製出來的紫砂壺比較温潤好看,用這種紫砂壺泡製任何茶葉都非常適合。人們燒製過程中温度會有所變化,就會讓紫砂壺出現不同的色澤,變化多端。

“”-自徐渭《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可見人們很早就喜歡使用紫泥製作的紫砂壺。

綠泥一般是指黃龍山的優質泥,燒製以後會變成米,有些還會有很多芝麻大小的黑點。紅泥也產自黃龍山,但多在表層,燒出來的顏色是紅色。紅泥當中的大紅袍含有氧化鐵,燒製後會變成大紅色,細膩度又高,非常受人喜歡,更適合泡普洱茶和黑茶。

緞泥多用來調砂和搭配其他顏色的泥土,燒出來的顏色有米、棕等。這些當中天青泥最珍貴,是因為現在大家找不到天青泥的蹤跡。人們有時會把天青泥和綠泥混合燒製,但是燒製出來的紫砂壺顏色還是和用天青泥燒製的有所不同。人們想看到天青泥的作品,只得去南京博物館看楊鳳年製作的“風捲葵”紫砂壺了。

紫砂壺哪種泥料最好

紫砂壺天青泥料最好。

古云“天青色”,黯肝色中閃現藍光,以礦石顏色命名之,在丁蜀鎮中心的大水潭礦中有產出,為珍貴稀有泥料之一。紫砂壺的天青泥料是最好的,也是紫泥中最好的一個品種,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被視為珍品,當開採出來的時候,它的顏色類似於天藍色,但經過高温煅燒後呈暗紅色,質地温潤細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除了天青泥外,其次還有紅泥、墨綠泥、紫泥、本山綠泥、黑金砂等,而每種泥料都有品質的好壞,而天青泥的產量稀少,且品質高貴典雅,經久耐用,可謂藝術和使用的完美結合,在市場上的價格也很高。

天青泥特點

天青泥顏色變幻多端,天青泥品系眾多,爭論不已,唯以藍、綠、灰基本色調為主來識別,色調傲然不羣,氣質高雅,不玄誇。泡茶特性是親茶性佳,香氣醇滑,甘韻可口,温度時差掌握平實易上手,是很好的泥料之一。

天青泥,其原礦質細膩呈青藍色,產於清代中期,曾在丁蜀鎮中心的大水潭礦中有過。成陶後呈暗肝色,高温後顏色泛青,泡養後青裏透綠,而且越養越綠。天青泥所需要的窯温約1100℃,收縮比約14%,產於江蘇宜興丁山,泥性粘度適中、疏密均具,能製作細膩花貨處理,雲母、石英含量較高,張力足,變化不大。

紫砂壺哪種泥料最好

紫砂壺最好的泥料是天青泥。

天青泥這種泥料,其顏色為黯肝色,質地温潤細膩,觸手有明顯的顆粒感,泡茶後茶香經久不散,很是罕見,現在基本上已經封礦絕跡了。市面上的天青泥紫砂壺,大多在清末年前燒製,價格不菲。

天青泥因為開採出來的顏色天空一般得名,很是罕見,現在基本上已經封礦絕跡了,能在市場上遇到用天青泥燒製的紫砂壺十分難得,並且大多都是古物,價值連城。據記載,天青泥龍骨上的一個夾層,只是比較嫩,燒製出來後效果較好,深受文人雅士們的喜愛。

紫砂壺的樣式

據專家介紹,一把紫砂壺準確地説共有鈕、壺蓋、壺腹、壺把、流嘴、足、氣孔等七個部位。而從製作的工藝上細分,足有圈足、釘足、方足、平足之分,鈕有珠鈕、橋式、物象鈕等三種。壺蓋有嵌蓋、壓蓋、截蓋,把有單把、圈把、斜把、提樑把,其形真可謂紛繁多樣。

歷代流傳的紫砂壺型制都有一定名稱,至今還有數十種流行。如洋桶、一粒珠、龍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魚兒龍、壽星等,仍普受歡迎。現代人較注意紫砂壺的收藏價值,單從其收藏價值考慮,紫砂古壺價值連城、寸柄之壺則更珍貴。

稀有紫砂壺泥料哪些

朱泥,大紅袍,本山綠

紫砂壺哪種泥料最好

底槽青泥料。泥料總體分為三大系,紫泥,紅泥,本山綠泥。一切泥料離不開這三個主系泥料,清水泥屬於紫泥類別,朱泥屬於紅泥類別,而底槽清和段泥是共生礦。

底槽青泥料是當前最好的紫泥。

本山綠泥:古名“梨皮泥”。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燒成陶後現梨皮凍色(米)。產於黃龍山巖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僅數釐米厚,位紫泥上層與巖板間,俗稱“龍筋”。

段泥原礦目前非常稀貴,現在宜興制壺人開始用本山綠泥加紫泥來人工調配,形成非自然段泥料。

擴展資料

紫泥主要成份為水雲母,並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綜合分析,紫砂泥屬於粒土--石英雲母系,頗類制瓷原料的特點,因此單種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強度高,乾燥收縮率小,為多種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藝條件。

綠泥是紫砂泥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團山泥則是紫泥和綠泥混雜共生一起的泥料)。綠泥產量不多,泥質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塗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顏色更為多彩。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紫砂壺

【紫砂】紫砂哪種泥料最珍貴

紫砂陶——是我國傳統陶瓷工業中的一個珍貴的品種。紫砂陶有壺、瓶、盆、鼎、文房雅玩、假山石景、人物雕塑等等,品種有千種以上。因為它造型獨特,又有精美的書畫雕刻,深為人們所喜愛;特別是其中的紫砂壺,因其“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質,盛暑不易餿”,是最理想的注茶器,早已聞名中外,博得舉世稱頌。

  紫砂陶為我國所獨有,主要產在我國的陶都——江蘇宜興縣丁蜀鎮。這裏因為原料豐富,又有松枝、硬柴和優質煤炭作燃料,加以多條河流交匯於此,運輸方便,經過歷代勞動人民的努力,成為我國著名的陶瓷之鄉。

  紫砂陶的原料是一種深藏在“甲泥”之中的“紫砂泥”,又稱“泥中泥”、“巖中巖”。用這種泥料製成各種陶坯,經過晾曬,再放進窯內煅燒,即成紫砂陶器。紫砂泥是硃砂泥、紫泥和團山泥的總稱,有朱、紫、米黃三種顏色,燒製時温度稍有交差變化,產品的色澤就會變化多端,呈現出紫銅、海棠紅、栗色、硃砂紫、葵黃、墨綠、鐵青、棕黑等各種顏色,絢麗多彩。

  紫砂陶有特殊的實用價值,又是精美的藝術品,歷來受人稱頌。有人稱它是“名器名陶,天下無類”。明清兩代更有專著加以介紹,特別稱道其中的紫砂壺,所謂“茗注(泡茶之器)莫妙於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宜興古有陽羨之稱)”“壺必言宜興陶,‘較茶’(品茶)必用宜壺”,對宜興紫砂陶稱頌備至。為什麼紫砂陶有這樣的特性呢?近年來通過科學分析知道,紫砂泥料具有特殊的性能,紫砂陶土本身有着較多量的天然細分散的熔劑,經過合理的温度(一般在1110℃——1120℃之間)燒結,其產品有很高的緻密度。同時,紫砂陶器裏外都不塗玻璃層“釉”,能保持低微的吸水率,有一定的透水性。這就是它成為絕好的注茶工具的原因。

  據歷史記載,宜興的紫砂陶在宋代已經開始燒製,元代又有新的發展,到了明代則已相當繁榮。歷史上有名的紫砂藝人供春(又稱龔春),就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人。他出身於勞動人民,做過進士吳頤山的家僮,隨吳讀書於宜興金沙寺時,曾向老和尚學習制壺方法,製成樹癭式的壺(樹癭即樹瘤)。後來供春就專門從事制紫砂壺工作,創制出許多精美的作品。有人稱頌供春壺“栗色喑暗,如古金鐵,敦莊周正”,又有人説“供春小壺一具,用之數十年,值金一笏”,“供春壺”成為史載的第一批紫砂稀世珍品。供春之後,又出現董翰、趙樑、元暢、時朋制壺四大名家。其中時朋之子時大彬對紫砂的泥色、形制、技法、銘刻等更有相當研究,他的作品有“千奇萬狀信手出,巧奪坡詩百態新”的稱譽。到了清代則有陳鳴遠、邵大亨等頗負盛名。邵大亨是道光、咸豐年間人,他所製作的紫砂壺,無論素靜光貨,或者浮雕花貨,都有獨到之處:素靜者輪廓端正,氣韻流暢,造型豐腴;浮雕者形象真,工整完美,技藝精妙;圖案格律謹嚴。如“魚化龍”“一捆竹”“風捲葵”等壺,精美絕倫,達到紫砂工藝前所未有的高峯。因此,後來仿效他的工藝技法者頗多。

  解放前,統治時期,宜興的紫砂工藝受到嚴重摧殘,面臨人散藝衰的境地。新中國成立後,古老的紫砂工藝得到新生。老藝人精神振奮,中年藝人繼往開來,現在,青少年藝徒也初露頭角,使紫砂工藝又得到長足的發展。78歲的老工藝師朱可心,臨摹梅花的千姿百態,採用立雕、浮雕的傳統裝飾手法,創制了別具一格的“詠梅壺”“梅段壺”,頗受讚賞。女工藝師蔣蓉精心創制的紫砂象真果品,如“白藕酒具”“荷葉壺”等,是兼有實用和欣賞價值的工藝品,具有很高的成就。今天,從事紫砂陶工藝的人員比建國初期增加了20倍,產量增加了40多倍,品種從200多種擴大到1000種以上。紫砂產品不僅暢銷國內,而且遠銷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新加坡、羅馬尼亞、美國、西德、法國、英國、意大利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過70多次國際性博覽會,頗得好評。

  古老的宜興紫砂正滿園春色,開放出鮮豔的花朵,為祖國四化建設增添新的異彩。

紫砂泥料之桃花泥

【桃花泥】記載於明清時期許多紫砂茗壺史料的桃花紫泥曾一度失傳,由宜興穆氏明砂藝術中心根據史料記載和存世珍品進行長期研究,再通過反覆的泥對泥調配和燒製,歷經艱辛才使這一失傳已久的神奇礦泥料重現紫砂藝壇。

桃花泥在紫砂泥當中有“頂級泥料”之稱,選用的都是最為珍稀的泥料,老紫泥、降坡泥、老段泥……配製而成,結合了所有泥料的優點,具有高透氣、超強吸水性、隔夜不餿等特點。把剛燒開的水倒進壺中,蓋上壺蓋的頃刻間,絲絲縷縷的白色霧氣蒸騰環繞壺身。近看,只見壺壁外立面佈滿了水珠凝露,壺身如披了一層珍珠罩衫。當開蓋把水倒出後,壺內水分又頃刻間蒸發消散

桃花泥豐富的特性,給予紫砂茗壺創作更多的發揮空間,同時更賦予紫砂茗壺獨特的藝術效果。在紫砂藝術中,其所散發的素雅的藝術美感無與倫比,而茗壺所包容的文化意境更能得以恰當的詮釋和昇華。以桃花泥質“魚化龍”為例,壺身祥雲繚繞,微塑的魚和龍翻卷於雲片之間,雲捲雲舒,神韻俱佳,除造型所凸顯的藝術效果外,泥質更是起畫龍點睛之用。由於透氣性超強,開水倒入壺中,蒸騰起的白色霧氣就像真實的雲霧,使得魚化龍之象活靈活現,飄渺之感仿若人間仙境,霧氣色澤變幻、美如桃花,美的讓人陶醉不已。“魚化龍”寓意着吉祥如意的文化韻味,水霧好似祥雲撲面,將吉祥的氛圍最大程度地予以表現出來,藝術效果不言而喻。

宜興紫砂壺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國人收藏的大項。紫砂界對一把紫砂壺是否優劣的評判標準首先要看礦料的品質,從古至今,原礦泥料的好壞是決定一把壺品位和價值的重要因素,好泥才能出好壺。而宜興紫砂壺種類繁多,桃花泥壺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僅在於其是曾經失傳、現又復興的珍稀品種,更在於其優化的藝術效果和無可比擬的保健功能。我們根據史料記載和存世珍品進行長期研究,再通過反覆的泥對泥組合、調配、試製和燒成,歷經艱辛才使這一失傳已久的神奇礦泥料重現紫砂藝壇。

TAG標籤:#稀有 #泥料 #紫砂壺 #頂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