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綜合知識>滿族的發源地

滿族的發源地

知科普 人氣:1.47W

滿族的發源地

滿族的發源地:答案是長白山。

滿族的發源地:答案是長白山。

滿族的發源地:答案是長白山。

歷史上清朝滿族人的發源地是長白山。滿族及其先人千百年來即生息繁衍於長白山區,是長白山以及黑龍江、松花江、圖們江總稱“白山黑水”養育了滿族的先人和滿族人民,因此,滿族人尋根溯源一般都稱長白山是他們的故鄉,祖宗發祥之地。 滿族譜書大都記述本氏族的祖宗源流,其族源亦皆記為長白山。

長白山。滿族歷史悠久,滿族歷史據推測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衝文化時期。肅慎、挹婁、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現代滿族一脈相承的祖先。黑水靺鞨是滿族的直系祖先,後發展為女真。滿族是唯一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過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歷史上清朝滿族人的發源地是長白山。滿族及其先人千百年來即生息繁衍於長白山區,是長白山以及黑龍江、松花江、圖們江總稱“白山黑水”養育了滿族的先人和滿族人民,因此,滿族人尋根溯源一般都稱長白山是他們的故鄉,祖宗發祥之地。

滿族譜書大都記述本氏族的祖宗源流,其族源亦皆記為長白山。長白山是滿族各姓氏的“根”。滿族及其先人明代女真人,在至今五六個世紀的歷史長河中,歷經了數次較大規模的舉族遷徙,氏族的發展變化大,人口繁衍快,居住遷移繁頻,但為了不“數典忘祖”,都把自己的“根”植於長白山。

因此,滿族人追根溯源之風較其他民族尤其強烈,而絕大多數滿族人將自己的“根”紮在長白山,許許多多的滿族神話傳説、故事都與長白山有着密不可分的淵源關係,從而形成了滿族特有的長白山文化。

在大約2500萬年的時間裏,長白山地區經歷了4次火山噴發活動,此4次火山噴發形成了長白山火山錐體形態和主峯。在以上4次火山活動中,每一次噴出的火山物質都使火山增高200米以上。此後,長白山進入相對穩定時期。在11000—15000年(第四紀全新世期間)前,火山再次復活,最終形成了長白山天池。

長白山區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東南部主要為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向西北逐漸降低為低山、丘陵,直至海拔300米左右的台地等。屬大陸性季風氣候。長白山區年平均氣温2—6℃。氣温隨緯度、高度的增加而遞減。長白山區河網密佈,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綏芬河4大水系皆源出長白山區。

唐玄宗時,渤海與唐保持了密切關係,入唐的貢使幾乎每年都有,多次派遣學生到唐都長安的太學學習。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和先進的科技、文化的影響,促進了渤海的農業和手工業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冶鐵和織綢更為有名。

渤海建國前後,黑水靺鞨經常向唐朝進貢。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區設黑水軍,隨後設黑水府,分別授黑水靺鞨各部首領都督、刺史等官,並置長史監之,賜姓李氏。以雲麾將軍領黑水經略使,隸幽州都督,成為唐朝在黑龍江流域設置的直屬地方機構。

當渤海強盛時,部分黑水靺鞨人為其部屬。遼亡渤海後,南遷渤海部民,而黑水靺鞨隨之向南遷徙渤海故地,逐漸取代渤海而興。五代時黑水靺鞨稱為“女真”,遼時為避遼興宗耶律宗真諱,改稱女直。此後,女真這一稱呼代替了靺鞨,一直沿用到明代末年。

滿族的發源地是哪?

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即現在的黑龍江和長白山一帶。

滿族人口總數為1068.2萬人(2000年),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居第二位。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統一全國,從此開始了滿族貴族對全國的統治,辛亥之後,清廷覆亡。

滿族是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善於博收外來文化並融匯創新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滿族特色。

擴展資料:

由於歷史的原因,滿族散居全國各地,以居住在遼寧省的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新疆、甘肅、山東等省區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廣州、銀川等大、中城市。

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點。主要聚居區已建立岫巖、鳳城、新賓、青龍、豐寧等滿族自治縣,還有若干個滿族鄉。

元末明初一部分女真人南遷,到達吉林省和遼寧省北部及東部一帶定居。至此,女真致分為三大部分,在明朝記載中分別被稱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其中建州女真就是後來形成滿族的主要成員。

金亡後,女真成了蒙古汗國的被統治民族。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女真人為元王朝管轄下的居民。蒙古汗國和元王朝對女真的管理,集中反映了女真與蒙古兩族在、經濟方面的關係。首先是蒙古貴族在女真地區設置了路、府、所一套行政機構,“設官牧民,隨俗而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滿族

滿族的由來

滿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以及後來的挹婁、勿吉、靺鞨和女真。1115年,由完顏阿骨打建立了金國。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逐步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公元1635年,皇太極即位後,把女真族改為滿洲族。中華建立後,孫中山先生改定五族共和制:漢滿蒙回藏,始有滿族一説,但社會大多稱為旗族或旗人。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才開始正式稱為滿族。

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族稱姓氏為哈拉,豐富而複雜,極富民族文化特色。最初,一個哈拉就是一個穆昆(家族)。後來隨着人口繁衍、家族分支與隨任駐防調往別處,原來的穆昆又分化出數個新穆昆。一般一個穆昆只有一個哈拉,但也有數個穆昆屬於同一哈拉的情況。歷史記載,滿族姓氏有600多個,在中國各民族的姓氏中,僅次於漢族。

滿族及其先民長期居住在山林地區,精於騎射是他們的特技,也在他們的生活習俗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滿族育兒所用的搖車,直到今天,很多農村仍然沿用。兒童初生時,懸弓箭於門前,象徵着他未來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射手。六、七歲時,即以木製弓箭練習射鵠,稍長,就騎馬佩箭馳騁山林。女人執鞭不亞於男子,姑娘出嫁,弓、箭、鹿皮服是必備之品,結婚時的天地桌上要插上弓和箭。轎車進門,新郎要射三支箭。滿族兒歌與民謠中也留下了深深的狩獵生活的痕跡。

滿族重視禮節。過去少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少輩每隔三天要給長輩打千請安,隔五天見長輩得叩頭,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別,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狀,女人雙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見不相識的長者,要鞠躬垂手問“賽音”(滿語,好的意思)。如騎馬,要下馬閃在路旁讓路,等長輩過去,再上馬趕路。遠方親友相見,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禮。

滿族在哪裏

滿族興起於東北地區,與東北歷史上的很多民族有傳承關係,17世紀中期入主中原,分佈於大江南北及其廣大的範圍內,19世紀以後逐漸漢化。

滿族的發源地

長白山。滿族歷史悠久,滿族歷史據推測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衝文化時期。肅慎、挹婁、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現代滿族一脈相承的祖先。黑水靺鞨是滿族的直系祖先,後發展為女真。滿族是唯一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過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

1115年,由完顏阿骨打建立了金國。 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逐步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公元1635年皇太極廢舊族名,改稱“滿洲”。公元1636年改後金為清。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奪取政權,定都北京。辛亥後通稱“滿族”。

滿族統治階級建立的清朝,代表中國封建地主階級持續統治了中國二百六十多年。其間,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都是很有歷史貢獻的傑出人物。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文是十六世紀末以蒙文字母為基礎創制的。後又在字母右邊或加圈,或加點,史稱“有圈點的滿文”或“新滿文”。

滿族主要從事農業。散居城市的滿族多從事工業和文化科學事業。滿族重視教育,崇尚理學,善於學習,文人輩出。對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的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都有突出的貢獻。

滿族起源

滿族起源 明代女真叮為建州、海西(扈倫)、東海(野人)女真三部。1616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起兵統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後金。1635年,皇太極廢除“女真”的族號,改稱“滿洲”,將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鮮、漢、呼爾哈、索倫等多個民族納入同一族名之下,滿族自此形成。作為血統最為“純正”的組成部分,建州女真人被稱為“佛滿洲”(舊滿洲),其他 人則被稱為“依徹滿洲”(新滿洲)。

滿族八大旗的來歷 八旗是清代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創立,初建時設四旗:黃旗、白旗、紅旗、藍旗。1614年因“歸服益廣”將四旗改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並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統率滿、蒙、漢軍。

1、八旗滿洲的由來:

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女真族人,在明朝時期,由女真民族首領努爾哈赤統率,逐漸強大,於1616年建立了後金國。努爾哈赤把自己屬下的部民,按旗編制組成軍隊,先是四旗,即四種顏色的旗子。後來,人數增多,變為八旗,這便是八旗的由來。滿族人都編入旗內,都稱為旗民,也稱為在旗的。由於滿族全部編入旗下,所以,便出現了凡滿人都是旗人之説。

2、組織形式:

清朝八旗旗主印璽

滿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獵為業,每年到採捕季節,以氏族或村寨為單位,由有名望的人當首領,這種以血緣和地緣為單位進行集體狩獵的組織形式,稱為牛錄製。總領稱為牛錄額真(牛錄意為大箭;額真,又稱厄真,意為主。滿語:niru i ejen)。規定每300人為一牛錄,設牛錄額真一人,五牛錄為一甲喇(隊),設甲喇額真(參領)(jalan i ejen)一人,五甲喇為一固山,設固山額真(都統、旗主)(gūsa i ejen)一人,副職一人,稱為左右梅勒額真(副都統)(meiren i janggin)。

3、具體來歷解析:二十四旗

皇太極繼位後為擴大兵源在滿八旗的基礎上又創建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其編制與滿八旗相同。滿、蒙、漢八旗共二十四旗構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體。清朝入關後八旗軍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駐防八旗。

八旗分類:

正黃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以旗色純黃而得名。正黃、鑲黃和正白旗列為上三旗,上三旗內無王,都歸皇帝所親統.兵是皇帝親兵,侍衞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至清末,是八旗滿洲中人口最多的一個,下轄92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3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5萬人。

鑲黃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鑲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內無王,由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衞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清末時的規模是轄84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13萬人。很多清皇室成員都是鑲黃旗。如乾隆帝的孝賢純皇后、哲憫皇貴妃,嘉慶帝的孝和睿皇后,朝廷的高級中 也有不少是來自鑲黃旗的。歷史上的慈禧太后是鑲藍旗,後抬旗入鑲黃旗。

正白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初定,以旗色純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旗而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多爾袞病逝後,順治就將正白旗納入上三旗,此後清代就成了定製。正白旗是皇帝親統旗之一,旗內無王,兵為皇帝親兵,並從中挑選侍衞皇室的成員。清末規模為轄86個整佐領(基本户口和軍事編制單位,100―300人 為一單位)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和清末代皇后婉容(達斡爾族)都是正白旗人。

鑲白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白色鑲紅而得名,鑲白旗屬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的規模是84個整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

正紅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為純紅而得名,正紅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旗,規模為下轄74個整佐領,兵丁2.3萬,男女老少總人......>>

滿族的發源及發展歷史 htt:/...wtp=tt

歷史上清朝滿族人的發源地是哪? 中國北地區一帶。滿族在清朝以前叫女真族。清朝前,女真人最早建立政權是在宋代時的金朝,後被蒙古軍滅。

滿族人的來歷 滿族的起源和滿語源流 (一)滿族的起源 雖然嚴格地説,滿族的歷史至今只有四百年左右。但滿族先世的歷史卻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從先秦時代的肅慎人。漢代至三國,滿族先世肅慎人又稱挹婁人。南北朝時,稱勿吉人。勿吉,為女真語“窩集”之音轉,乃是“森林”之意。隋唐時期,滿族先世又稱。至宋遼時期稱女真,遼朝將女真分為兩部,開原(今遼寧開原)以南稱“ *** 真”,開原以北稱“生女真”。12世紀初,生女真的完顏部崛起,其首領阿骨打統一女真一些部落後,於1115年稱帝,國號大金,定都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12世紀中國北方蒙古族down.manchuren/...eID=82

滿族的來歷 滿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傳説中的舜、禹時代就和中原王朝建立了聯繫。禹定九州時,周邊各族各以其職來貢,其中包括“東北夷”“息慎”,“息慎”也就是肅慎。周武王時,肅慎人貢獻過“楷矢石奢”。成王時,肅慎又派使來貢。成王命大臣榮伯作“賄息慎之命”。周人在列舉其疆土四至時,稱:“肅慎、燕、毫,吾北土也。” 漢代以後,不同朝代的史書上分別記載的挹婁(漢、三國)、勿吉(北朝)、(隋、唐)、女真(遼、宋、元、明),是肅慎的後裔,也是滿族的先人。

肅慎的歷代後裔和滿族是既有關聯又不能等同,不應該把肅慎、挹婁、勿吉、、女真的發展過程作為滿族本身的發展過程;但是,在滿族史中如果把肅慎以下迄明代女真的世代相承的聯繫與滿族割裂開來,也是不能正確反映滿族悠久的歷史淵源的。 遼朝(相當於北宋)時期,女真人在現中國東北地區分別有南女真( *** 真),北女真,生女真,黃龍府女真,順化女真,長白山女真等等,除語言風俗接近外,這些女真部族之間並不相互統屬。其中生女真的完顏部逐漸強大,建立金國,消滅遼國和北宋佔據中原地區。金朝繼承了北宋和遼國的君主制政體,遷入中原的金國人在文化和血統上也逐漸和中原民族融合。 經過金朝的發展,女真的概念比起前代變得更加明確起來,但是隨着金國被蒙古帝國所滅,女真這一稱謂再次籠統化。女真人除了一部分在戰爭中死亡,有一部分被漢化,如部分完顏部的人改為漢姓,元朝蒙古人將在中原地帶已經逐漸被漢化的契丹、女真和漢族的後裔統稱為 *** ,而將南宋後裔統稱為南人。而部分沒有進入中原的女真人和退回東北的女真人繼續在遼寧附近地區聚居,亦有其它新的部落遷入。 明朝在今東北地區設立三個衞所,分別稱作:建州,野人和海西,分設督司受明總兵節制,因此東北的各民族以地域劃分為三部女真,稱作野人女真、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實際上他們彼此之間不一定有血統關係。海西女真的葉赫部源自蒙古邊緣部落。野人女真與之前金朝的女真族有較近的血統關係,但其不少部落後來被排除在滿族之外,變成現在的赫哲族,鄂温克族,鄂倫春族等。滿洲是建州女真其中一個部族的名稱。後來滿洲崛起,征服了東北各部族,統一稱謂為“滿洲”,其中包括了歸順滿洲的蒙古人、朝鮮人及遼東 *** 。

滿族的發源地是今天的哪裏? 滿族原起於長白山之東北,布庫哩山下一 泊,名布勒瑚裏

現在滿族人主要分佈在:(1)中國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2)北京及鄰近的河北省,(清代規定北京內城由八旗分旗居住)(3)長城以內的某些重要城市,基本上都是清代有八旗駐防的戰略要地

滿族的起源是什麼 滿族最初來自哪裏 滿族歷史悠久,據推測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衝文化時期。肅慎、挹婁、勿吉、、渤海、女真,是現代滿族一脈相承的祖先。黑水是滿族的直系祖先,後發展為女真。滿族是惟一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過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

滿族姓氏的由來? 滿族的姓氏是以複姓為主的,有三個來源:

1、以部落或地名為姓

例如:清末的慈喜太后,她姓“葉赫那拉”,其中“葉赫”是清朝之前女真族的一個部落名,而“那拉”則是現在位於中國東北黑龍江一帶一個叫那拉河的地方。

現在姓這個姓的人改姓為“葉”、“那”等。

2、借少數民族的姓為姓

例如:清初的孝莊太后,她姓“博爾濟吉特氏”,這個姓源於蒙古人的姓,是元代孛兒只斤鐵木真的族姓,譯為“藍眼睛的人”。

現在姓這個姓的人改姓為“博”、“包”等。

3、以圖騰崇拜為姓

例如:清朝的權臣和,他姓“鈕祜祿氏”,這個姓是滿族647個姓氏中最老的姓。這個姓被譯為“兇猛的動物-狼”。

現在姓這個姓的人改姓為“鈕”、“郎”等。

例如:郎平(當代著名排球運動員)

對“裕瑚魯氏”我也簡單的瞭解了一下,現在姓這個姓的人已改姓為“婁”、“於”、“玉”、“裕”。

其中姓“裕”的人中最有名的要屬裕德齡和裕容齡兩姐妹了。她們初為慈禧太后御前女官,德齡公主和容齡公主(壽山郡主)就是她們。

德齡公主與美國駐滬領事館副領事(後改做報館記者)撒迪厄斯・懷特結婚,後隨夫去美國。抗戰期間,德齡曾追隨宋慶齡在海外從事愛國救亡運動,為給抗日軍民籌集經費和物資做出了貢獻。1944年11月22日,德齡在加拿大死於車禍,享年58歲。容齡公主曾任北京總統府女禮官、晉察政務委員會交際員,解放後任文史館館員。

滿族起源於哪裏? 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肅慎人.其後裔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上游.烏蘇里江流域.黑水是滿族的直系祖先.後發展為女真.1115年.由完顏阿骨打建立了金國.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逐步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5年10月13日.皇太極稱皇帝.改國號清.改族名為滿洲.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領有中國全境.中華成立後.滿洲族改稱滿族.

歷史上清朝都是滿族人,那麼滿族人的發源地是哪?

滿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以及後來的挹婁、勿吉、靺鞨和女真。

肅慎人是東北地區最早見於記載的居民之一,他們生活在長白山以北,東濱大海以及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肅慎人以狩獵遊牧為主業,擅騎射,性勇猛。

早在舜、禹時代,肅慎人就與中原地區建立了聯繫。西周初(公元前11世紀初)肅慎部曾向周朝進獻“楛矢石砮”。《左傳》記載:“肅慎、燕、亳”為周代的“北土”。

擴展資料:

名族特色

1、語言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族文字創立於16世紀末。宋、金時代,女真人曾有過自己的文字,早期女真文字是從漢字脱胎出來的表詞音節文字,但久已失傳。

2、姓氏

滿族稱姓氏為哈拉(hala),豐富而複雜,極富民族文化特色。最初,一個哈拉就是一個穆昆(家族)。後來隨着人口繁衍、家族分支與隨任駐防調往別處,原來的穆昆又分化出數個新穆昆。

3、服飾

滿族的服飾,男子自頭頂後半部留髮,束辮垂於腦後,清入關後,強行在全國推廣,使之成為清代滿、漢、蒙各族的共同髮式。女子髮式,幼年時期與男孩一樣,稍長,在腦後留有一根或兩根辮子,結婚時開臉上頭,戴鈿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滿族

滿族的發源地在哪裏?

滿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其發源地主要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等地。滿族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非常深遠,曾經建立了清朝王朝並統治了中國約300年,對中國、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據歷史記載,滿族的祖先為女真族,他們原本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遼河流域,後來逐漸擴展了領地,並在17世紀建立了清朝王朝。滿族在清朝統治期間,曾經實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文化等制度,同時也發揮了重要的軍事作用,對中國歷史上的許多事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今天,滿族已經分佈在中國各地,尤其是東北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滿族人民對其傳統文化和歷史遺產的繼承和弘揚,一直是中國文化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上清朝滿族人的發源地是哪?

歷史上清朝滿族人的發源地是長白山。

滿族及其先人千百年來即生息繁衍於長白山區,是長白山以及黑龍江、松花江、圖們江總稱“白山黑水”養育了滿族的先人和滿族人民,因此,滿族人尋根溯源一般都稱長白山是他們的故鄉,祖宗發祥之地。

滿族譜書大都記述本氏族的祖宗源流,其族源亦皆記為長白山。長白山是滿族各姓氏的“根”。滿族及其先人明代女真人,在至今五六個世紀的歷史長河中,歷經了數次較大規模的舉族遷徙,氏族的發展變化大,人口繁衍快,居住遷移繁頻,但為了不“數典忘祖”,都把自己的“根”植於長白山。

因此,滿族人追根溯源之風較其他民族尤其強烈,而絕大多數滿族人將自己的“根”紮在長白山,許許多多的滿族神話傳説、故事都與長白山有着密不可分的淵源關係,從而形成了滿族特有的長白山文化。

擴展資料

清朝滿族與長白山文化的發展

隨着滿族(女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由牧獵生產向農牧生產以致進入農耕生產的發展階段,農業民族諸神先後進人了滿族人的殿堂。清太祖努爾哈並起兵前後,曾嚮明廷請神,明帶送來觀世音菩薩、關帝聖君和土地三尊神像,因此,清宮和各王府的神位,既反映了長白漁獵文化,也反映了中原農業文化,兩種文化的代表神並坐滿族人的神殿。

清官的神殿供奉的神位有至聖先師孔子、關帝聖君、長白山神、牽牛織女星君、月光神等;各王府的神位有如來佛、觀音、仙女神、長白山神。此外,常享煙火之神還有天神、佛託媽媽神、狐仙等神。在陳滿洲人家,如新賓滿族自治縣的愛新覺羅氏(肇)家族的神板上即供奉有佛祖、觀音、關公、努爾哈齊的老祖母,還供奉有清代肇、興、景、顯四祖與佛託媽媽。問佛祖為何神,答曰:長白山神。

不管神位有多少,其中必有長白山神位。從滿族角度看,滿族發祥時期的長白山神,是滿族神,她更多地是賜福於滿族人。因此,滿族人為求“神貺”,無論是宮廷、王府,還是普通百姓都是崇祭至誠。

康熙十七年“封長白山神,祀典如五嶽”,已將長白山神位晉升為五嶽神相同的位置,這就更將代表滿族民族神的長白山神提高到了代表中華民族神之列,甚至將長白山神位提高到中國八大名山之首。因此,清廷每致祭八大名山時,都將長白山列為榜首,而且派遣滿洲旗人代表帝王致祭,以顯示滿族從貴族到平民不忘先祖,對先祖發祥之地格外尊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滿族發源地歷史研究

滿族的發源地是哪?

清朝的滿人在入關前居住在盛京,也就是今遼寧省瀋陽市。

關內關外,以上海關為關。明清稱山海關以西地區為“關內”。即今四川省康定縣以東地區亦稱為“關內”。

東北三省,即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為“關外”,因位於山海關以外而得名。

天命十年清太祖皇太極把都城從遼陽遷到瀋陽,並在瀋陽着手修建皇宮。天聰八年清太宗皇太極尊瀋陽為“盛京”。

順治元年清朝遷都北京後,瀋陽為留都。順治十三年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瀋陽設奉天府,故瀋陽又名“奉天”。

擴展資料:

清朝入關前時的盛京:

努爾哈赤進瀋陽後,沒有立即着手修建,而是向西進攻,僅在城內靠着鎮邊門內(即九門裏)依照女真族建築模式建設一個簡單的“居住之宮”。

後金對瀋陽城牆的再次修建,是在皇太極繼承汗位後。天聰元年至天聰五年在原來城牆的基礎上建設新城,將城牆加厚、加高、加固,將明朝的四門改為八門,八旗軍各守一門,城市通道由明時的十字街變為井字街。

明朝原來最為牢固的北門在戰爭中毀壞最小,又因離努爾哈赤居住之所近,有幸在清時得以保留,成為第“九門”。此時老瀋陽城內除故宮外,還有汗王宮、11座王府、六部衙門、廟宇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盛京

百度百科-關內

百度百科-關外

滿族人的祖地是哪裏?

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

滿族人口總數為1068.2萬人(2000年),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居第二位。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統一全國,從此開始了滿族貴族對全國的統治,辛亥之後,清廷覆亡。

滿族人口分佈於全國各地,以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自治區、北京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多,其他散居於新疆、甘肅、寧夏、山東、湖北、貴州等省區及西安、成都、廣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擴展資料:

歷史沿革

戰國以後,肅慎人改稱挹婁,有時仍沿用舊稱。挹婁人也用“楛矢石砮”狩獵,種五穀並長於養豬,能織麻布,會造小船。三國以後,挹婁人屢次向中原王朝進貢,直接臣屬於中原王朝。“挹婁貂”在三國時是當時社會上的珍品。

南北朝、隋、唐時期,肅慎、挹婁的後裔,相繼以勿吉、靺鞨的名稱出現,人口發展多達數十個部落。靺鞨後來發展為粟末、白山、伯咄、安車骨、拂涅、號室、黑水等七部。

唐代,大祚榮以粟末靺鞨為主體,在松花江上游、長白山北麓一帶,建立地方政權“振國”。唐開元元年(713年),大祚榮被唐朝冊封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從此便以渤海為號。渤海國的、軍事制度,均按唐制建立,使用漢字。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措施,加強了與漢區的聯繫,促進了女真社會的經濟發展,出現“滿洲民殷國富”的局面。同時,在和軍事上進行改革,萬曆十五年(1587年),在二道河畔建立費阿拉城,六月“定國政”,確立了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滿族

TAG標籤:#滿族 #發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