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知科普>综合知识>智利大选

智利大选

知科普 人气:2.02W

智利大选

智利大选是指智利国家元首和国会成员的选举。智利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议员选举每四年一次(半数议员每两年选举一次)。智利的政治体系是一个总统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他或她被选举为由两院议会选举的国家元首。智利的政党制度允许多个政党公正地竞选,并且大多数政党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政治观点。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全球锂价新变数:智利左翼总统当选,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高度紧张

【文 观网 财经 /王木巨】智利是全球第一大铜矿供应国和全球第二大锂矿供应国。“家里有矿”的智利,其总统大选挑拨着全球铜、锂矿行业的神经,新能源 汽车 行业同样紧张。

12月19日,加夫列尔·博里奇(Gabriel Boric)当选智利总统,他主张强化国家、提高矿企特许权使用费、反对矿产资源私有化、推动建立国营锂业公司等。周一(20日),美股锂电池板块走低。

在外媒看来,博里奇在采矿方面的执政措施,难免会对中国企业产生影响。

外媒报道截图

智利左翼总统当选, 全球锂价再生新变数?

锂是电动 汽车 行业不可或缺的材料。

智利矿业机构Cochilco报告显示,未来十年电动 汽车 行业将主导锂的需求,到2030年锂将占超轻电池金属消耗量的79%,高于2019年的三分之一。Cochilco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电动 汽车 对锂的需求减弱,预计为7.5万吨左右,但到2030年将飙升至140万吨。同时,到2030年手机和其他消费品的需求将达到37.7万吨,而2020年的预期为24.2万吨。

该报告预测,澳大利亚和智利将以更小的利润率保持其在生产方面的领先地位,

商务部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市场的锂资源主要来自6个国家:澳大利亚、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中国和美国。智利储量大于750万吨,拥有占全球(1400万吨)的52%,主要来自第二大区的阿塔卡玛盐湖(Salar de Atacama,储量占全国的81%)。

锂矿开采权属于智利。锂矿是智利的战略资源,开采实行配额控制。智利是世界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国之一,锂在智利矿产品出口额排名中位于铜、钼和铁之后。主要出口至韩国、中国和日本,占全部的73%。

智利是美洲矿产大国 商务部网站图

当地时间12月19日,智利左翼联盟“赞成尊严”(Apruebo Dignidad)候选人博里奇以出乎意料的优势,击败右翼政党联盟“教 社会 阵线”候选人何塞·安东尼奥·卡斯特(Jose Antonio Kast),当选智利新总统。综合路透社、法新社和卫报等媒体消息,博里奇竞选时明确主张强化国家、提高矿企特许权使用费、反对矿产资源私有化、推动建立国营锂业公司。在看来,全球锂价或将再生新变数。

锂消费市场需求强劲 公告截图

博里奇当选,市场动荡: 中国新能源 汽车 发展计划也要被打乱?

出于对之后可能出台的激进经济担忧,周一智利股市与外汇价格齐跌。智利基准股指收盘下跌6.2%,此前跌幅达7.5%。智利2050年到期的美元计价债券的收益率上升了8个基点,至3.3%。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智利股指下跌10.45%,为5月中旬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在智利运营的矿业公司股价应声下跌,周一伦丁矿业公司(Lundin Mining Corp.)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下跌近17%,英国矿业公司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在伦敦股市下跌超过5%。全球第二大锂生产商智利化工矿业(Sociedad Quimica y Minera de Chile SA,SQM)领跌智利主要股指IPSA,跌幅达14%,为疫情以来最大跌幅。

wind截图

市场情绪也传导到了国内锂价格。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20日,金属锂大涨2万元/吨至117.5万元/吨,月涨幅超7%;电池级碳酸锂涨0.35万元/吨至24.15万元/吨,月涨幅超18%,不断刷新统计口径内(2017年至今)新高。

目前,智利的锂行业主要由智利矿业化工(SQM)和雅宝(Albemarle)主导。

其中SQM和中国企业关系颇深。

SQM网站截图

智利矿业化工成立于1968年,经营化肥、化工产品、碘、锂的生产及销售。资产总额13.6亿美元。2017年实现利润4.28亿美元,同比上涨54%。1971年,SQM公司曾被完全国有化,但在皮诺切特政变上台后被私有化。

2018年,来自中国的天齐锂业斥资40.66亿美元收购SQM23.77%股权,交易完成后合计持有A、B类股25.86%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这笔天价收购使天齐锂业的负债率从2017年的40.39%飙升至2019年的80.88%,但全球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崛起后,也让天齐锂业占尽先机。

公告截图

博里奇的上台,让外界对天齐锂业和整个锂市场充满猜想。

《金融时报》认为,博里奇反对“破坏”环境的采矿计划,导致了天齐锂业持股的SQM股价下跌。美国银行分析师西蒙纳托(Isabella Simonato )发布研报,将智利矿业化工(SQM.US)的评级从“中性”下调至“跑输大盘”,目标价从67美元下调至50美元。西蒙纳托认为博里奇虽然暂时没有正式提出提高税收和特许权使用费,但这些对智利矿业化工构成潜在下行风险。

公告截图

除了锂资源行业之外,整个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也面临着成本继续上升的风险。由于全球新能源 汽车 销量增长极快,今年以来,锂电池所需的锂、镍、铜等金属资源价格已经大涨,对宁德时代等锂电池厂商的利润率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未来成本继续抬升,可能会导致锂电池和新能源整车价格上涨,叠加新能源补贴退出步伐,恐怕会对消费者需求形成较大压力。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此次选举在中短期内不会影响已规划产能的锂供给;长期看,对未开采资源项目有延期可能,对远期全球锂资源供给释放有所。

隆众资讯分析师认为,在博里奇执政期间,最悲观的情况是提前收回智利矿业化工(SQM)的勘探许可,但这是非常极端的情形。短、中期内,当地已规划的锂供给不会产生影响,前期投建的产能也将逐渐达产。长期来看,未来新建项目或有延期可能,对远期全球锂资源供给释放有所。

“尽管博里奇努力强调他的经济模式不会激进,但很明显,对市场有利的可能已成为过去。”布朗兄弟哈里曼(Brown Brothers Harriman)全球外汇策略主管Win Thin表示,“市场讨厌不确定性,而智利提供了未来多年的不确定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智利前总统皮涅拉赢得大选曾强调应加强对华关系吗?

12月18日据英国报道,智利中右翼反对派联盟“智利前进”的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皮涅拉宣布赢得了第二轮总统选举,而其竞争对手吉耶也承认败选。

据新华社早前报道,根据智利选举服务局11月19日晚公布的智利总统选举初步计票结果,智利中右翼反对派联盟“智利前进”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皮涅拉和中左翼执政联盟主要候选人亚历杭德罗·吉耶将进入12月17日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

皮涅拉得票率为36.63%,吉耶得票率为22.66%,排名第二。由于无候选人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超过50%的选票,根据智利法律,得票最多的两人将进入第二轮投票,得票多者当选总统。

这是自1990年智利军“还政于民”以来举行的第七次总统选举。自1999年智利总统选举以来,所有胜选总统均于第二轮投票中胜出。

11月20日,皮涅拉曾召开与外国记者见面会,他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是新兴大国,对于智利来说,在各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是重中之重。我们应尽一切努力加深、拓宽两国关系,使两国关系更为完整。”

皮涅拉说,智利是首个与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是首个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签署双边协议、首个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有着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的传统,如今中国已成为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他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皮涅拉表示,智中两国不仅要发展货物贸易,还要加强服务贸易、投资和其他各领域的合作。他说,他在担任总统时曾于2010年访问中国,与中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其中部分涉及可再生能源、科技等领域,智利应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合作。

智利总统的竞选资格

智利规定,由国家元首共和国总统负责。凡在智利出生、年满40岁、有选举权并具备其他必要条件的公民均可竞选总统。每届总统任期结束前90天,必须举行新总统选举。国家不设副总统职位,若当选总统因故暂时无法就职,应按参议院院长、最高院长和众议院院长的顺序出任总统。若当选总统因故根本不能就职,应在60天内重新进行大选。若总统出国访问等,短期不能行使职责可由一名内阁(一般是内政)出任代理总统。若总统在任内去世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完成任期,由参议院以绝对多数同意任命一位继任总统,任职到该届期满为止,并不得参加下届总统竞选,其任职期间拥有给予共和国总统的一切职责,但无权解散众议院。未经参议院同意,总统出国不得超过30天,也不得在其任期最后90天内离开国家。总统任期届满后必须按期交权。

阿连德社会主义又称“智利道路”,阿连德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

1970年智利大选中,由社会党、激进党、党、社会民主党、统一人民行动运动和人民行动等6个党派组成的“人盟”的总统候选人、社会党领导人萨尔瓦多·阿连德当选为总统。阿连德就任总统后自称:“我的将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而是要“通过民主、多党制和自由的方式走向社会主义”,他说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第二种模式。

他的“社会主义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行国有化。阿连德将美国垄断资本霸占的铜矿、以及被美国资本和其他外国资本控制的铁、硝石等矿业,全部收归国有;还对70多个垄断企业或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实行征收、接管、征用或国有化;并对16家外国和本国私人银行也实行了国有化。智利人民兴奋地称这是“第二次”。二、是实行土地改革。在智利农村中,大庄园制占统治地位,约有1.35万个大庄园主控制着占全国87%的耕地。阿连德对占地在40公顷以上的庄园主的耕地实行征收,并将这部分耕地分给农民,在农民中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阿连德执政的第一年,共征收了1328个大庄园主的240万公顷耕地。三、是实行福利。如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改善贫困户的居住条件,低价出售粮食、生活必需品,对孕妇、育婴妇女和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每天免费供应半公斤牛奶等。

在对外方面,阿连德坚持反帝、反殖、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的立场。它提出在拉丁美洲国家中建立反帝阵线,支持亚非拉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强调“多种意识形态并存”,积极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1971年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阿连德是一个进步、民主的,它所实行的改革反映了智利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作用,但并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范畴。阿连德没有也不可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而是依靠旧军队,按照资产阶级和现行法律来实现所谓经济、社会和改革,鼓吹在智利开辟一条通过合法途径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1973年9月11日,智利武装部队三军司令和首脑,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政变部队要求阿连德总统立即辞职,并许诺提供飞机,送他与家属及合作者一起离开智利,阿连德总统对此断然拒绝。政变部队向总统府发起进攻,除使用坦克外,还出动飞机对总统府进行轰炸和扫射。阿连德总统率领30多名总统卫队的战士坚持抵抗,一直战斗到英勇牺牲。执政不满8年的阿连德被右派发动的军事政变推翻了,智利顿时处于白色恐怖之中。阿连德关于“通过民主、多党制和自由的方式走向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萨尔瓦多·阿连德·戈森斯的当选总统

1970年大选时,以智利社会党和党为主,联合激进党、人民行动运动、社会民主党和人民行动共同组成了人民团结阵线,阿连德被推举为人线的总统候选人。人民团结阵线在其竞选纲领中指出:“智利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它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并被资产阶级集团所控制。”教民主党不过“是为国内外资本主义服务的资产阶级”,它所进行的改革“只造成了经济停滞、生活费用上升和严厉群众”。要根本解决智利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走“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人民团结阵线提出的施政纲领是: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以获得经济上的;加强和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减轻工人阶级的负担;重建智利的经济和,以便过渡到社会主义。

1970年10月大选的结果是,第一轮中没有人超过半数,教民主党候选人拉米多罗·托米奇得票占27.8%,人民团结阵线候选人阿连德得票36.2%,民族党(由保守党和自由党于1966年合并成立)的候选人豪尔赫·亚历山德里·罗德里格斯得票占34.9%。根据智利规定,在总统候选人没有获得半数以上选票的情况下,在得票最多的两人中由议会通过投票选举来决定总统人选,简单多数即可获胜。

阿连德热衷于马克思主义,公开批评资本主义,致力于社会主义改革。美国在智利拥有实质性的经济利益,一旦社会主义者执政,一些美国的大公司就有可能被智利国有化或没收。美国担心智利会成为主义国家,加入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因此阿连德在美国中不受欢迎。

第二选开始前,美国情报局联系即将卸任的智利总统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希望他能说服他所在的智利教民主党在国会投票中支持民族党候选人豪尔赫·亚历山德里·罗德里格斯。按这一计划,亚历山德里在就任总统后将会立即辞职,并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弗雷就能够合法地再次竞选总统(智利不允许同一人“连续”担任两届总统,但对非连续的当选没有),按照当时形势,亚历山德里应该能够轻松击败阿连德。

美国及智利一些右派集团力图阻止阿连德当选,在进行二选前夕暗杀了智利武装部队总司令雷内·施耐德(施耐德主张反对军人干政),这件事使智利民众和教民主党极为震惊。之后教民主党决定支持阿连德当选,但向阿连德提出了“保证条例”,作为在议会选举中支持他的条件。其主要内容是:阿连德执政以后一切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不能破坏的任何条文;必须尊重军队和国家的原有、等级制,不得建立同国家军队和相平行的武装组织。阿连德接受了“保证条例”,智利党也保证要在资产阶级法律范围内行事。

在议会投票中,教民主党支持人民团结阵线的阿连德,从而保证了阿连德的胜利。阿连德在议会选举中获胜。1970年11月3日,阿连德正式就任智利总统,成为智利乃至拉丁美洲历史上第一位通过竞选获胜的具有主义倾向的总统。 由于阿连德没有掌握军队等重要的国家机构,以及忽视了组织生产和会发必要的社会经济秩序,加上失误、国际形势变化,阿连德执政两年后,智利经济形势恶化,政局动荡。

1972年,由于需求过旺,智利出现了商品短缺的局面,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率高达140%,而采取的限量供应,冻结物价等方法使黑市上的大米、大豆、糖、面粉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飞涨,在土地改革方面,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加深,冲突日益激烈。国际铜价此时也在下跌,1970年高峰时铜价在66美元每吨,而到了1972年铜价每吨不足50美元。智利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罢工和次数不断增加,早在1971年年底,妇女们便组织了,以唤起人们对商品奇缺的关注,1972年8月,零售商们举行罢商活动,当年10月,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大罢工,此次罢工由公司职员、商人、律师、司机、工人和学生等发起,持续了长达24天,此次全国大罢工给智利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阿连德总统也由于过于担忧得了心脏病,为了防止引发政变,阿连德生病的消息一直被严格封锁,11月2日,智利将军卡洛斯·普拉茨出任内政后,罢工才通过谈判逐渐平息。

到了1973年,智利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社会动荡加剧,国内局势一片混乱。1973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6%,为了增加就业和生产,积累了大量的财政赤字,1973年9月通货膨胀率达到381%;由于土地改革的失误,农业生产下降,1973年农业生产下降22%,小麦产量下降40%,为保证粮食的供应不得不增加粮食进口,1970年进口粮食花了1.35亿美元,而1973年则花了5.11亿美元,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出现了严重问题,铜价下跌使智利铜的生产和出口下降,加上美国对智利的制裁,阻止国际组织给予阿连德援助,阿连德的国家财政储备濒临枯竭,智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阿连德与教民主党主导的国会摩擦不断。教民主党作为左翼政党参加了1970年大选,然而在阿连德的任期内,该党不断右倾,最终与右翼的国家党结成联盟。他们指责阿连德将智利引向古巴式的,试图反对阿连德的一些激进改革措施。阿连德与他的反对者在国会互相指责对方违背,践踏民主。

阿连德愈加坚定的社会主义(部分是应同盟中激进成员的要求)和与古巴的亲密联系使美国忧心忡忡。尼克松通过多边组织向智利施加经济压力,继续支持阿连德在国会中的反对派。阿连德当选后,尼克松随即指示情报局和对阿连德“施加压力”。

对政变的担心持续了很久,最迟在1972年就有流言传出。1973年,由于智利的贸易伙伴对阿连德心怀不满,而铜价又快速下跌,智利经济坠入低谷。到9月,恶性通货膨胀和商品短缺导致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

虽然经济指标下滑,但是阿连德所在的人民团结联盟在1973年早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所获席位仍然些微上升至43%。然而此时与教民主党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已经解体,教民主党与右翼的民族党结盟组成“民主联盟”,继续反对阿连德。

1973年6月29日,罗伯托·索帕上校指挥一批下级军官起事,政变军队的坦克团朝国防部前进,到了国防部,坦克就开始密集开火,导致22人死亡,32人受伤,此次军事被称为“坦克突击”,政变军人还企图攻占总统府,但并没有成功。最终军人在武装部队总司令普拉茨的劝说下放下了武器。

8月9日,阿连德任命普拉茨将军为国防,但这一决定招致包括人民团结阵线内部和部分军人的不满,8月23日,普拉茨宣布辞去国防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职务,由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取而代之。阿连德相信皮诺切特能使国家恢复稳定。

在这几个月中,由于担心国家军队对的忠诚度,阿连德始终不敢动用军队来维持国内秩序。1973年8月,宪政危机已经浮出水面,最高公开抱怨执行土地法不力,而众议院(此时教民主党已与民族党结成紧密同盟)指责阿连德违背,号召军队维持秩序。 国内外反动势力本来就对阿连德怀有敌意,在上的失误、经济形势的恶化和人民团结阵线内部意见分歧,再加上阿连德没有掌握军队等重要国家机器,受到左、右两面夹击,政局开始动荡,阿连德面临政变的危险。阿连德在几个月前便预感到政变,他的朋友曾劝他出国,但他坚定的回答:“让他们拽着我的双脚,把我拉出莫内达宫!”

1973年9月,全国性的大罢工持续不已,内外交困的阿连德构想通过公民投票的方法解决危机,同时决定自己的去留,然而一切为时已晚。与反对派势力经过激烈较量之后,酝酿已久的军事政变终于在1973年9月11日发生。

9月10日,阿连德的拥护者们在各大城市发现了军官们的反常行为;第二天凌晨1点半,全国各地的军队纷纷开始行动,分头出击的部队很快控制了圣地亚哥的广播电台、市政设施、局和其他要害部门。瓦尔帕莱索港早晨7点落入叛军之手,全国第三大城市康塞普西翁不久后也被占领。军方在占领电台后,开始广播进行曲,并不时插播新闻说军队正在控制国家局势。

阿连德心知大势已去,他出人意料地回绝了下属们让他出国避难的请求,决定前往总统府进行最后的抵抗。9月11日上午7点半,四辆蓝色“菲亚特”和一辆小货车出现在总统府前的广场上。阿连德大步从车中走出,他的身边跟随着23名战士,每人都身佩自动步,还带着两挺机和三支火箭筒。阿连德头戴钢盔,手中则紧握着一杆由菲德尔·卡斯特罗亲自赠送的AK—47自动步,那上面铭刻着“送给我战斗中的朋友和同志”的字样。

阿连德在总统府内,其空军副官通知他,空军参谋长加夫列尔已为他准备了一架飞机让他国外。阿连德却坚定地对空军副官说:“你去转告加夫列尔将军,智利总统决不逃跑。他知道怎样履行一个战士的职责!”总统将部下召集起来,告诉他们自己将在总统府献身。

8时30分,以皮诺切特为首的三军司令和局组成的员会发表公告,勒令阿连德立即辞去总统职务,并把政权交给军警当局。叛军首脑的电话很快打来,声称如果阿连德愿意投降就放他一条生路。阿连德拒绝了——他知道,出尔反尔的皮诺切特一定会在他乘坐的飞机离开智利领空前将其击落。之后阿连德在总统府两次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强烈谴责军事政变,断然拒绝辞职,起初他呼吁人民保卫,但之后他为了减少无辜群众的伤亡,放弃发动民众抵抗军队。

大约9点钟左右,他走上阳台,无比凄凉地望了一眼空荡荡的广场,通过临时搭建的广播站向全国发表了最后的讲话:“我决不辞职。我将用一切方式进行抗争,哪怕以生命为代价……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的联合——使得智利军队放弃了传统,发动了政变……智利万岁!智利人民万岁!……我相信,自己不会白白牺牲;我相信,这至少给大家上了一堂道德课,是对犯罪、懦弱和叛国的斥责!”

之后,在重火力的掩护下,听命于皮诺切特的步兵团开始向总统府进发,总统府内忠于阿连德的侍卫与政变部队展开激战,双方互有伤亡。11点30分,皮诺切特向阿连德发出最后通牒,如不投降就轰炸莫内达宫。阿连德拒不投降。12点,两架英国造的“猎鹰”战斗机升上了天空,向总统府投掷(发至少18枚导弹),势头之凶狠甚至让人怀疑它们是否是由美国人直接操纵。十几门大炮很快也加入了围攻的行列,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总统府顿时一片火海,浓烟滚滚……

13时30分,政变军队发起最后的进攻,步兵冲入总统府,声零落,有一些人员伤亡,阿连德和他的一队人退入厅内,13时45分,政变部队彻底攻陷了这座千疮百孔的建筑物,阿连德以身殉职,人民团结垮台。指挥这次袭击的哈维尔·帕拉西奥斯将军通过无线电向上级报告,“总统府已被攻下,总统死亡。”

关于阿连德的死,有两种说法,按照军的官方版本,阿连德是用AK—47自动步自杀身亡的,托上镶嵌有黄金,上刻“送给我战斗中的朋友和同志,菲德尔·卡斯特罗赠。”多年以来,阿连德的支持者几乎一致认为他是被政变军人杀害的。近些年来,自杀的这一版本开始被接受。另一个版本称,阿连德是在总统府外台阶上的交火中被射杀的。

阿连德去世时65岁,当了1042天总统。人民团结的失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国内外右翼势力的联合进攻是人民团结失败的重要原因,而本身与策略的失误,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美国在政变前插手了智利,介入的程度仍众说纷纭。情报局在政变前两天得到了消息,但中情局称其“没有直接参与”政变。皮诺切特掌权后,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向总统尼克松汇报说,美国“没有发动政变”,但是“尽力创造政变的条件”,包括领导经济制裁。1977年,尼克松承认美国曾卷入智利政变,他表示:“对于美国的安全来说,智利的右派要强于左派民主。近期解密的文件显示,美国和情报局曾试图在1970年阿连德就职之前推翻智利,计划代号“福贝尔特”(Project FUBELT),导致当时智利陆军总司令雷内·施奈德被暗杀。许多相关文件至今仍未解密,因此情报局是否直接参与了1973年的政变还没有公开的档案证据。

导致阿连德下台的这场政变是美国冷战时期对外行动的热点话题。虽然同一时期拉丁美洲也发生了多起政变,这场政变仍然是最具争议性的。

智利的总统是谁?

总统里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尔 (Ricardo Lagos Escobar),2000年1月当选,同年3月宣誓就职 今年1月15日,米歇尔.巴切莱特当选为智利新总统.她也是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塞巴斯蒂安·皮涅拉的竞选总统

皮涅拉在竞选中提出的口号是给所有智利人“希望、改变和未来”,承诺给智利委靡不振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加强民主和,推崇改革和创新,并实施打击不平等现象以提高社会福利的举措。在选民最关注的社会保障等上,皮涅拉提出了关注贫困群体、为贫困家庭提供补贴等竞选承诺。他甚至提出了具体的“指标”数据,包括将在未来四年内创造一百万个就业机会,落实家庭补贴和就业补贴等计划,帮助五十万智利人在2014年前摆脱贫困生活状态,并使智利人均收入增长百分之六,达到一万二千美元,承诺将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商智利科德尔克铜公司的百分之二十的份额私有化,雇用一万名新改善治安,推动可再生资源发展,改善公共教育。同时他还将扩大的合法权益,促成婚姻合法化和允许收养孩子等等。皮涅拉提出的这些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内容颇得人心,并使他得到了很多中左选民的支持。

在制定和实施竞选策略时,皮涅拉还十分注意总结历史经验。皮涅拉所代表的“争取变革联盟”属于中右派,包括民族革新党和民主联盟这两个政党。在他之前,智利右派曾连续四次在大选中败北,这与选民因军问题而不信任右派政党有很大关系。智利前军十七年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但在社会问题等方面备受谴责。在皮诺切特统治期间,有三千多人被杀或“失踪”,还有两万多人惨遭酷刑。军与智利右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民主联盟党的很多党员都是前军,皮涅拉竞选团队的三名首席顾问中,有两人曾在军时期任职,皮涅拉的哥哥还是军养老金改革的设计者。对此,皮涅拉非常警觉。尽管他代表智利中右派参选,但皮涅拉始终以温和右派的形象示人,并与1973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智利军“划清界线”。皮涅拉在竞选中多次表示,目前智利的中右派与历史上的右派不同,他代表的是现代的、温和的、自由的和反的新右派。他还再三强调,如果他当选总统,他的中不会有前军的担任重要职务。在竞选过程中,他亲自参与造势拉票,做出种种亲民举动,曾用踢足球、骑车等方式与年轻选民拉近距离。 2010年1月17日,智利举行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据智利内政部当晚公布的计票结果,在99.2%已统计完毕的选票中,智利反对派联盟“争取变革联盟”总统候选人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得票率为51.6%,执政联盟候选人、前总统爱德华多·弗雷·鲁伊斯-塔格莱得票率为48.3%。皮涅拉当选总统已成定局,将成为智利第51任总统,同时也将是智利52年来首位通过投票当选总统的右翼党派总统。结束了智利1990年“民主化”以来执政联盟持续当权20年的格局。

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通过电话向皮涅拉及其夫人表示祝贺。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皮涅拉的支持者纷纷走上街头,呼喊口号、挥舞旗帜庆祝胜利。皮涅拉当晚将在其竞选大本营发表获胜演讲。 2010年3月11日,智利当选总统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在国会宣誓就职。就职仪式在位于海滨胜地瓦尔帕莱索的智利国会举行。

皮涅拉是智利政坛半个世纪来通过大选上台的第一位右翼总统,上台后他的将面临领导智利灾后重建的重大挑战。

皮涅拉向参议院议长豪尔赫·皮萨罗宣誓,表示将捍卫国家,忠实履行全民族赋予的职责,按良知严格遵循行为准则,保守国家秘密,尊重并执行议会决定。随后,皮涅拉宣布被任命的内阁名单。

皮涅拉是在“2·27”大地震发生后第12天宣誓就任总统的。2月27日,智利中南部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目前已确认身份的遇难者为497人,20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估计达约300亿美元。皮涅拉被寄予领导智利抗灾重建的历史使命。

智利总统的现任总统

米歇尔·巴切莱特 (Michelle Bachelet) 1951年9月29日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她的父亲阿尔贝托·巴切莱特曾是智利空军少将,母亲安赫拉·赫里亚是考古学家。少年时代,由于父亲工作原因,她随父亲在国内外多处生活和学习。1970年,她进入智利大学医学系学习,同年参加社会党,作为学生领导人组织学生运动。

巴切莱特青年时期历经坎坷。1973年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执政后,巴切莱特的父亲因同阿连德合作而惨遭,入狱致死。1975年,巴切莱特和母亲曾遭到军情报机构拘捕数月。获释后,她中断学业,与母亲澳大利亚和原东德,并在柏林一所大学继续攻读医学。

1979年回国后,巴切莱特继续学业。1996年至1998年间,她还先后在国立和战略研究学院及美国泛美防务学校进修了军事学的课程。

1990年智利军还政于民后,从1994年起,巴切莱特先后在民选的卫生部和国防部担任顾问。2000年,巴切莱特出任卫生。2002年,她成为智利首位女国防。在担任期间,她为解决群众看病难和协调与军队的关系作出了贡献。

2004年9月,她辞去国防,为竞选总统做准备。巴切莱特在竞选中强调的连续性,并重视社会领域的工作。在同僚们眼里,巴切莱特是一位坚强有魄力、工作不知疲倦、具有亲和力和诚信度的女性。

2006年1月15日,巴切莱特作为智利执政联盟总统候选人参加大选并获胜,成为智利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同年3月11日宣誓就职,任期4年。

2010年9月14日,潘基文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任命智利前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担任妇女署负责人。

2013年3月15日,巴切莱特辞去联合国妇女署执行主任职务,2013年12月15日,米歇尔·巴切莱特再次当选智利总统。

问一个政治人物

奥古斯托·何塞·拉蒙·皮诺切特·乌加尔特(卡斯蒂利亚语:Augusto José Ramón Pinochet Ugarte,1915年11月25日-2006年12月10日),1973年至1990年为智利军事首脑。他通过流血政变,推翻了民选总统阿连德建立军。在任内进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但是同时残酷打击异己,造成大量侵犯的事件。

1973年9月11日,皮诺切特指挥军队包围总统府,总统阿连德遇难。随即皮诺切特建立军,中止执行,解散国会,执行严厉的言论检查,取缔左翼政党,暂停一切活动。根据近年美国CIA的解密资料,皮诺切特的行为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援。军对左翼活动的导致至少约3,000人被杀或失踪,超过27,000人遭监禁或拷打,其中许多人国外。

1980年,新在一次普遍认为是“不规范、不民主”的公民投票中获得通过。新规定,1988年进行等额选举的总统大选,1990年还政于民。皮诺切特在那次大选中失利。1989年,智利举行差额选举的总统大选,帕特里西奥·埃尔文(Patricio Aylwin)获胜,于次年接替皮诺切特出任总统。皮诺切特卸任后,仍保留军队总司令的职务至1998年。根据1980年的规定,他可以在智利参议院获得一个终身参议员席位。

1998年,皮诺切特前往英国就医。西班牙法庭发出传票,将其拘禁在家中逾一年。最终由于健康原因,皮诺切特获得释放回到智利。2002年,智利最高裁定皮诺切特因为血管痴呆症不适宜出庭接受侵犯的指控,他随即放弃了在参议院的席位。2004年5月,智利最高又裁定他具有接受审判的能力。当年12月他遭到多项罪名的起诉。

皮诺切特的支持者认为他的主要功绩是:阻止了主义的蔓延,同左翼运动之类的激进组织的恐怖活动作了斗争,执行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为1990年代智利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反对者则认为,皮诺切特破坏了智利的民主,实行了导致数千名反对者死伤的国家恐怖主义,攫取个人利益,经济迎合富人而中下阶层利益受损。

早年生涯

1915年11月25日,皮诺切特出生于智利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Valparaíso)。1933年进入军校学习。1937年以少尉毕业成为步兵。1939年晋升为中尉。1940年回到步兵学校学习。1943年1月30日结婚。育有二子三女。

1948年,皮诺切特进入战争研究所。作为该所最年轻的军官,他尚有任务需要执行,次年才真正开始在研究所的学习。1951年,他获得了参谋长的职务,回到军校教书,他同时在战争研究所做助教,讲授军事地理学和地缘学的课程。另外他还积极参与学术刊物《百鹰》(Cien águilas)的编辑。

1953年,他晋升至少校。随后回到圣地亚哥接受了战争研究所教授职位的任命。后又进入智利大学法学院学习。

1956年,皮诺切特与一群年轻的军官同时被选中,与厄瓜多尔战争研究所进行合作项目。他不得不因此放弃了法学的学业。在合作的三年半中,他致力于地缘学,军事地理学和情报学的研究。

1959年末,皮诺切特回国,进入陆军第一师总部。1960年,他被任命为“埃斯莫拉尔达”军团司令。由于任上工作出色,1963年,他被任命为战争研究所副所长。

1968年,他出任陆军第二师参谋长。年底擢升为准将,出任第六师师长。

1971年1月,皮诺切特任圣地亚哥驻军司令,晋升为少将。1972年,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

1973年8月23日,在智利国内斗争风起云涌之际,皮诺切特出任智利陆军总司令。

政变前后

1973年9月11日,叛变的智利空军轰炸了陆军部队包围的总统府。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遇难。普遍认为阿连德是用一把AK-47步自杀的。仍存争议。

政变后建立的军由代表陆军的皮诺切特和海军、空军、军警各一名代表组成,以皮诺切特为首。原本计划由这四人轮流领导,但之后皮诺切特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军立即开始对左翼反对者进行,数百人被逮捕,其中一些遭到杀害。接下去的3年里有数千人遭监禁和拷打,超过3,000人遇害。皮诺切特践踏的行径造成了国际影响,包括大量的失踪人口。

皮诺切特在其传记中称自己为政变的领导者,他作为陆军总司令牵头与海军、空军、军警达成了政变计划。近年来,有当时的高级军官指出皮诺切特只是在政变计划进行前几天勉强介入其中,而且在政变中接受了其他军种(尤其是海军)的领导。

军上台后,皮诺切特巩固了自己的唯一领导地位。1974年6月27日,皮诺切特自任总统。他的也提升到“大元帅”,之前只有殖民首脑和智利开国元勋得到过这一军阶。

军中的空军代表古斯塔博·雷(Gustavo Leigh)逐渐对皮诺切特的不满。1978年7月24日,他被逐出军。

1977年至1978年间,智利与同处于军事下的阿根廷濒临战争边缘,起因是对于美洲南端的三个小岛(Picton, Lennox and Nueva)的归属。天主教罗马教皇若望·保禄二世派出特使,成功避免了两国间的全面战争。这一争议最终于1984年以和平友好条约的形式获得解决。智利获得了对系争岛屿的主权。

经济

皮诺切特上台后,立即采取了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措施。他表示自己希望“将智利变成一个企业家的国度,而不是无产者的国度”。皮诺切特起用“芝加哥小伙”(指一群在芝加哥大学学习过的经济学家,货币深受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影响)来贯彻他的。

皮诺切特开创了智利经济放松管制和私有化的纪元。他先后废除了最低工资,取消了工会权利,将养老金体系,国有工业和银行进行私有化改革,降低了部分税收。这些的支持者们(尤其是弗里德曼)认为“智利奇迹”是因此产生的(1960-1980年,智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了35%)。反对者则指出,智利失业率从1973年的4.3%上升至1983年的22%,而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了40%。在皮诺切特当政的最后几年,情况略有改善。1990年失业率降至7.8%。阿连德时期出现的物资短缺现象也得到了补救。

由于受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80年代被其他拉美国家普遍称为“失去的十年”。相反,在皮诺切特治下的智利经济保持了强劲且持久的增长。皮诺切特的经济有三个主要目标:经济自由化,国有企业私有化,稳定通货膨胀。1985年,智利开始了第二轮的私有化改革,它修改了之前的提高关税,并赋予了银行更大的权力。80年代中叶,智利的45%的人口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下,而到了1992年,智利的失业率下降到5%以下,每年的平均GDP增长率达到了6.2%。[1] 皮诺切特下台后,他的的市场自由化由他的继任者Patricio Aylwin所继续使用。[2]

皮诺切特的私有化,公共开支的削减和工会权利的废除都对智利工人阶级产生了消极影响,而对富有阶层有利。

异己

掌权后,皮诺切特对前的残余支持者进行了残酷的。军政权立即取缔了所有左翼政党。对被视为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同情者则采用暴力,一些公开反对的人士也遭到。皮诺切特当政17年间遇难人士的具体数目至今不详。智利“与和解”国家委员会1991年发布的报告认为,有2,095人遇害,1,102人失踪。

严刑拷打也是军异己的常用手段。成千上万的智利人因此出逃国外。2004年,“犯与酷刑”国家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大约有35,000人声称遭到了军政权的酷刑折磨。其中有28,000份证词被认为是合法的。该报告同时认为,超过半数的逮捕行动发生于军人建政数月内(大约有18,000人称他们是在1973年9月至12月间遭到拘禁的)。

任内,智利频繁发生乱与暴力袭击,政局不稳。另有数次未遂暗杀,深化了的妄想症,加剧了的恶性循环。

智利与其他拉美国家不同,在政变之前有长期的民主宪政史,鲜见军人干政。一些观察家将军政权的血腥行动归咎于非极端措施无法推翻的民主制度。

1976年9月,智利形势引起了国际关注。前智利驻美国大使,阿连德内阁成员奥兰多·勒特里尔(Orlando Letelier)在华盛顿特区遭汽车袭击身亡。而在此之前2年,前任陆军总司令卡洛斯·普拉茨也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遇刺身亡。

对外关系

军政权在建立之初便立即与古巴断绝了自阿连德时期建立起的外交关系。当时拉丁美洲的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均先后进入军事。六国制定了“秃鹰计划”,旨在打击同盟国中的马克思主义“分子”、游击队和他们的同情者。随着这些政权的相继垮台,更多细节泄露出来。该计划遂被广泛批评为国家恐怖主义。但军仍辩称是为了应对各自国家内游击队的武装行动。

智利是马岛战争中唯一不支持阿根廷的拉丁美洲国家。

美国默许了皮诺切特政权,并提供了物资支持。但美国在政变前后的介入程度众说纷纭。

政权终结

1983年5月,反对派和劳工运动组织了示威和罢工。对此进行了武装。1986年,安全部门发现了被取缔的智利党的武装分支曼纽尔·罗德里格斯爱国前线(FPMR)走私的80吨武器,这一行动被古巴情报部门暗中监视,民主德国和苏联也介入其中。9月,其中一些武器被用于FPMR发动的一起针对皮诺切特的未遂暗杀。皮诺切特在暗杀中仅受轻伤,但他的5名保镖身亡。

1985年,3名主义者遭军警杀害,导致军成员门多萨(Mendoza)将军辞职。

1980年,在一场被严格控制的公民投票中,过渡条款获得75%的支持率而通过。条文规定,1988年10月5日将举行公民投票,决定是否给予皮诺切特新一届8年任期。法庭裁定,这场公民投票必须严格按照选举法组织。相关规定包括:所有选项(这场投票中是“同意”和“反对”两项)将获得同等的不间断的电视宣传时段,所有电视频道都将同时转播这些宣传内容。除此之外不能有任何宣传。反对派领导人里卡多·拉各斯(Ricardo Lagos)鲜明而乐观地呼吁选民投反对票,并要求皮诺切特对所有“失踪”人口负责。宣传“同意”的时段相对而言基调阴沉,他们称投反对票就意味着回到人民团结联盟执政的混乱中,试图向选民灌输恐惧心理。

最终的投票结果是反对票55%,赞成票42%。总统大选于1989年与国会选举同时举行。1990年3月11日,皮诺切特离任。

按照1980年的规定,皮诺切特于1998年3月前仍保有陆军总司令职务。同时还规定,在任6年以上的总统可以获任终身参议员。皮诺切特因这一职位获得司法豁免权。

软禁经历

皮诺切特在1998年10月出国治病期间于英国伦敦被捕,并被当局实施软禁,该国际逮捕令是由西班牙法庭发出的。软禁开始在他动手术的诊所,以后在一个租来的豪华房子。

司法行动

2005年12月,智利最高裁定皮诺彻特的健康适合接受1975年哥伦布行动中六名反对者失踪案件的审讯。

海外账户

2004年7月15日,美国参议院的调查委员会经过长达一年的发表了关于里格斯银行(Riggs Bank)的报告,该银行协助皮诺切特,掌管其财产中的4至8百万美元。根据这份报告,里格斯银行为皮诺切特洗钱,设置离岸空壳公司。

去世

2006年12月3日,皮诺切特因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和肺气肿被送往圣地亚哥军医院接受治疗。10日14点15分,皮诺切特在该医院去世,终年91岁。

要智利的历史

早期境内居住着阿劳干人、马普切人、火地人等印第安民族,16世纪初以前属于印加帝国。1535年,西班牙殖民者从秘鲁侵入智利北部。1541年建立圣地亚哥城,智利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9月18日成立执政委员会,实行自治。此后,智利人民在民族英雄贝尔纳多·奥希金斯率领下开展反殖民统治斗争。1817年2月同阿根廷联军击败西班牙殖民军。1818年宣告。1970年社会党人阿连德当选总统,组成“人民团结”。1973年以皮诺切特为首的军人推翻阿连德上台,开始了长达16年的军统治。1989年,社会党、基民党等组成“争取民主联盟”(后称执政联盟)参加议会选举和总统大选,基民党人艾尔文当选总统,于 次年3月11日开始执政,从而恢复了代议制民主。1994年3月基民党人弗雷继任。1998年皮诺切特交出军权,作为终身参议员进入国会,智“民主过渡” 进程基本完成。

在圣地亚哥举行的国际图书节。智利是南美的图书出版大国,年均出版图书2500多种。

TAG标签:#大选 #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