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學習教育>精選江蘇留園導遊詞範文

精選江蘇留園導遊詞範文

知科普 人氣:5.54K

江蘇留園導遊詞包括三個部分,首先介紹一下留園的歷史背景,讓大家對留園有個簡單的瞭解。然後詳細介紹留園的特色,比如留園的歷史文化、故事和留園的建造和規模等。最後呼籲大家愛護留園的環境,並歡迎大家下次再來參觀。

 江蘇留園導遊詞(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

【站在門後留園全景圖前】有道是:“蘇州好,城裏半園亭。”現在,我們就來遊覽蘇州著名的園林—留園。留園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代表了清代江南園林的建築風格,結構緊湊,富麗堂皇。其餘的三處分別是宋代的滄浪亭、元代的獅子林和明代的拙政園。同時,留園也是全國四大名園之一。所謂全國的四大名園,是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四處園林,其中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是北方皇家園林的代表作品,而蘇州的拙政園、留園則是南方私家園林的代表作品。瞧,留園的門很小,高不過2米許,寬不過1.5米,很不起眼,小中見大,這正是私家園林的典型特徵之一。1997年12月4日,留園又與拙政園、網師園、環秀山莊一起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典型範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門廳正中上方懸掛着“吳下名園”匾額,似乎要告訴我們留園曾經擁有的輝煌,大型漆雕屏風上繪有留園的全景圖,它是用2500塊玉石鑲嵌而成的。那麼,為什麼要用2500塊玉石呢?因為這幅圖是在蘇州2500歲生日的時候,由蘇州玉石雕刻廠製作,每塊玉石代表了蘇州一年的歷史。通過這幅全景圖,我們可以看到留園分為四個部分:中部是精華所在,以山水見長;東部以庭院建築取勝;北部依稀可見鄉村田園風光;西部林木高聳,盡得山林野趣,整個園林佔地30多畝。

那麼,這座園林為什麼叫“留園”呢?其實,留園一開始並不叫這個名字,她最早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相當於伽利略、莎士比亞生活的年代。第一個主人叫徐泰時,曾經當過工部營繕郎中,所以他對建築是有一番研究的,這對他後來修建東園很有幫助。因為他工作做得好,被提升為太僕寺卿,相當於從建設部的高級官員升到交通部的部長。

徐泰時為人耿直,得罪了權貴,遭人彈劾罷官回家以後,修建了東、西兩園,東園就是今天的留園,西園後來被他的兒子捐做寺廟,也就是今天的西園寺。徐泰時去世以後,這個園子也就逐漸荒廢了。到了清代的乾隆末年嘉慶初(公元1794-1798),曾任廣西右江兵備道(用今天的話講就是廣西右江軍區的警備司令)的吳縣東山人劉恕(號蓉峯)辭官回家後買下了東園的舊址,進行整修和擴建,改建為“寒碧山莊”,因為園內多植白皮松,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所以年取了這個名字;又叫“花步小築”,因為前面有一條路叫花步裏;又因為主人姓劉,所以老百姓都叫它“劉家花園”。同治末光緒初(公元1873-1876),湖北布政使(大致相當於今日分管財政、税務、民政等的副省長)盛康(字旭人)買下寒碧山莊廢園,對此園進行了大範圍的修葺,盛旭人出身中藥世家,精通醫道,原在常州開國藥店,曾給李鴻章搞軍需品,經李鴻章介紹,獻丹藥治好了慈禧太后的慢性皮炎,慈禧太后高興之下,就把台灣海峽的釣魚島等三座小島賞給盛家種草藥。盛家是近代中國顯赫的家族,盛康的兒子盛宣懷是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洋務派重臣,當過郵傳部尚書,是既有權,又有錢,連宋子文都曾經追求過盛家的小姐。二十世三十年代,張治中曾在這裏設立“高級教官室”作為籌劃抗戰的祕密司令部,蘇州淪陷後,日軍駐紮在這裏,被用來養馬,裏邊馬屎堆積,糟蹋的不成樣子。

盛旭人買下寒碧山莊後就將它改名為“留園”,一個原因是“劉家花園”的“劉”與“留園”的“留”諧音,這是園林易主常用的一種改名方法,比如袁枚將“隋園”改為“隨園”;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園時曾發現一塊“長留天地間”的石碑,他想這個花園歷經戰火仍然保留下來,“庚申亂”(太平天國戰亂)後蘇州閶門外“劉園者則巋然獨存”,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爺的保佑,也希望留園能永遠留在盛家手中;另外“但留風月伴煙蘿”,這個“留”字又有讓客人流連忘返之意。漆雕屏風背面刻有清末樸學大師俞樾的《留園記》,上面有“泉石之勝,留以待君之登臨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台之幽深,留以待君之遊息也。”

從留園的得名,我們可以看到園主修建花園時花費了不少心血,留園中的每一處建築,每一個小品,每一幅對聯,每一處題額,都別有一番用意。因此,我們在遊覽園林時,必須把握住園主的用意,留園是最適合人居休閒的園林之一,這樣,您才能真正領會到園林的魅力所在。咫尺山林,書寫人生文章,蘇州園林大多數以“隱逸”為主題,那麼,留園是怎樣體現這一主題的呢?接下來,我將結合具體的景觀跟大家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從留園的門廳到中部花園入口處的腰門,是一條50多米長的“S”形過道,這條過道是園林建築中空間處理極為成功的例子,至於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請大家跟我一邊走,一邊看,一邊體會。

進了門廳,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小天井,這個天井有什麼作用呢?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風,採光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雲朵,飛翔的小鳥,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後邊的這個建築是轎廳,相當於今天的私家停車場,古時候,有錢人出門,大都坐轎子,但轎伕是下等人,不允許與主人一起進入內廳,只能坐在這兒歇息。順着邊上的過道往前走,彎彎曲曲,前面有兩個蟹眼天井,種了一些瘦竹,為昏暗的過道引來一些光亮。這兒也是一個天井,花台裏種了桂樹、白玉蘭,還有石筍,合起來就是金玉滿堂的意思。到了這個敞廳,大家再回過來想一想,體會一下,這一段過道由小變大,由暗轉明,隨着空間的變化,“放”“收”“再放”“再收”,讓人感覺不到過道的昏暗呆板,反而讓人覺得很有趣味。同時,園主巧妙地藉助這個過道將外界的塵器擋於門外,反映了主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不受外界干擾的隱逸思想,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大家品味一下,走過了這一段過道,是不是有點進入世外桃源的感覺?

大家抬頭看一下,門楣上有磚刻的“長留天地間”幾個篆刻字,落款是“伯温”,據説是劉伯温寫的,盛康發現此碑額時非常高興,他很崇拜劉伯温,認為有先賢的保佑,一定能使此園傳於後世。其實據分析,這幾個字是元朝參知政事(相當於富宰相)周琦周伯温所書,此“伯温”彼“伯温”,究竟是誰寫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研究一下。

現在,我們來到了留園的中部,園中有大型假山和寬闊的水池,極具文人寫意山水園的典型特徵。前面的粉牆上有六扇漏窗,通過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隱隱可見。我們説漏窗好,好就好在“隱隱可見”上。用《紅樓夢》中賈政的話説:“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則有何趣?”這六扇花窗,圖案各異,大家一邊慢慢地走,一邊透過花窗往裏邊看,你會感到隨着步子的移動,所看到的景色也在變化,這就叫“移步換景”或“一步一景”。並且,這幾個花窗還有通風、透光的功能。牆上有磚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壇裏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樹,“交柯”指兩樹枝幹交錯纏繞,象徵夫妻連理,百年好合。此處以粉牆為底,翠柏山茶,上有磚額點綴,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機的山水畫。

【到綠蔭軒】這座“綠蔭軒”,軒名取自明代詩人高啟的“豔發朱光裏,叢依綠蔭邊”詩句。原來,在綠蔭軒旁曾種有一棵老櫸樹,一棵老楓樹,樹枝像兩把大傘遮在屋頂上,所以叫“綠蔭軒”。在留園的中部,可以觀賞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這兒便是我們觀賞春景的地方。春天,前面曲橋上紫藤開花,樹木發芽,似乎凸顯出一幅立體的春色圖。來到後邊,牆上有“花步小築”四個字,為什麼要寫上這幾個字呢?留園一帶舊名“花步裏”,“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裝卸花木的碼頭;“裏”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們常説的“里弄”“鄰里”,古代五户為一鄰,五鄰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稱為一里;“小築”就是小的建築,比如“網師小築”,主人很謙虛地説,我這個花園只是花步裏邊上的一處小建築而已。此處園主以牆為紙,牆角散置湖石,花壇中堆石筍,植天竺、爬山虎衝宵而上,又垂下幾縷綠葉,整幅圖畫給人以運筆凝練灑脱之感。

【走進曲廊】留園曲廊是蘇州園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長約700米,另外兩廊是拙政園的水廊和滄浪亭的復廊,各有特色。廊按位置可分為沿牆走廊、爬山廊、水廊、迴廊、樓廊等;按形式又可分為曲廊、波形廊、復廊。廊是園林建築中獨立的有頂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虛”字,有連貫的作用。留園的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牆直廊曲,明暗相間,有的地方貼近牆面,有的地方又有間隙,還種了一些花草,巧妙地運用對比的方法,使廊顯得更加活潑。廊在這裏有這麼個幾個功能:一是夏天可遮陽,冬天可擋雨;二是景點之間的聯繫紐帶,天然的遊覽線路;三是作為平緩地過渡,巧妙地將客人引到山上的“聞木樨香軒”,觀賞秋景。爬山廊的旁邊牆壁上有明代董漢策鐫刻的“二王”法帖,二王指的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與眾不同的是,此處的法帖只收“二王”書法,點評全放在釋文的後面,可以讓遊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自己欣賞評點。法帖是指匯刻名家書法墨跡在石、木版上並拓印成可供人們學習的墨本,留園牆上保存了379方法帖(另有4方因破損殘缺放在倉庫沒有上牆,文廟碑刻博物館現存6方,蘇州圖書館有10方僅存拓片,根據推算留園原有法帖應在400方以上),留園牆上的這些書條石不僅收錄了歷代書家名帖,還記載了很多留園珍貴的史料,是當之無愧的“書法長廊、藝術長廊、園史檔案”,堪稱園林一絕。

現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聞木樨香軒”,“木樨”就是桂花,這兒四周遍種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飄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懸,倒映水中,隨波盪漾。因此,這兒是觀賞秋景的地方。我們説,蘇州園林建築的命名很講究,此處的“聞木樨香軒”也包含有深刻的禪理,佛教的禪宗講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樣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但卻看不見,摸不着,無影無蹤。

大家抬頭看,這便是曲溪樓,書聖王羲之曲水流觴,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從這個名稱也可以看出園主對書聖的景仰。曲溪樓向右就可以進入了西樓,它位於五峯仙館之西,所以叫“西樓”。因為處於五峯仙館和曲溪樓之間,為取得統一,東邊採用木菱花裝飾,在尺度和比例上與五峯仙館相呼應,而西邊做成粉牆漏窗和飛檐翼角與曲溪樓相呼應,起到了一個承接的作用。一過西樓,地平臨水,清風吹來,這裏便是清風池館,它以水榭的形式向西敞開,與濠濮亭、小蓬萊構成一個景區,不種荷花,池水明淨,樓台倒影,環境十分幽雅。

留園的東部是高低錯落、曲折深邃的建築羣,這裏是舊時園主生活起居和宴飲活動的場所,通過粉牆、走廊等劃分出不同的空間,形成了重院疊户、庭院幽深的景緻。

抬頭我們看到的這副對聯非常有名氣,是蘇州狀元陸潤庠所寫,“讀書取正,讀易取變,讀騷取幽,讀莊取達,讀漢文取堅,最有味卷中歲月;與菊同野,與梅同疏,與蓮同潔,與蘭同芳,與海棠同韻,定自稱花裏神仙。”上下聯各取五句,都用五字或韻,與“五峯”之數相合,讀起來讓人感覺清香徐來,琳琅在目,上聯用“正、變、幽、達、堅”五字概括這五部古代文人士大夫必讀書的精髓,意思説潛心讀書,其樂無窮,説的很有道理,不然古人就不會講“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所以中國人向來重視教育,讀書考大學幾乎是所有為人父母的理想;下聯用“野、疏、潔、芳、韻”五字概括了五種花的獨特風格,與人的品格道德一一對應,花品即人品,自喻為花中神仙,借物言志,這是古代的文人士大夫的典型表達方式,我們中國人比較含蓄,説話做事比較委婉,園林建築中的很多東西都體現了這一點。

最後,我們來看看這座小院的“第二個層面”,也就是冠雲周圍的幾組建築。冠雲峯北面是一組體量高大的建築“冠雲樓”,東北側的六角形亭子為“冠雲亭”,戧角黛瓦,頂部有泥塑如意和橘子,寓意如意吉祥。冠雲峯的東面是盛氏的家庵,是盛康參禪禮佛的地方,盛康別號待雲,所以當時叫“待雲庵”(後來改名叫佇雲庵或貯雲庵),往南小院中有亦不二亭,是一個半亭,亭名深含禪意,佛教中有“不二法門”之説,“不需要語言,也不需要文字,直接入道。”留園中很多景點融合了主人在這方城市淨土中參悟人生,尋求解脱的佛教思想,如“聞木樨香軒”、“活潑潑地”、“自在處”、“亦不二亭”等。在浣雲沼的西面有冠雲台,是四方形,背靠長廊,三面敞空,台下砌駁岸,台內匾上有“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則藴含了園主對道家思想的追求。

此處小院以冠雲峯為中心,周圍的幾座石峯、池子和幾組建築猶如眾星拱月,加之園主人有意控制周圍建築的高度,更加烘托出冠雲峯的高大。通過色彩的明暗對比,灰白色的太湖石與周圍的黑色的屋頂對比,產生視覺上的強烈衝擊;通過線條的對比,高高豎立的冠雲峯與周邊的建築屋脊、屋檐等橫線條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由此而襯托出冠雲峯猶如江南少女般明快、修長、靚麗,所有的這一切都給人一種美感。

精選江蘇留園導遊詞範文

江蘇留園導遊詞(二)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典園林留園。留園屬於私家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最初是萬曆年間太僕寺少卿徐泰時所建的東園。徐泰時曾任工部營繕郎中,參與營造萬曆滴的壽宮,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後代範允臨是他的女婿。他為人耿直,終因得罪權貴,被彈劾回鄉。由於長期在朝為官,他深感身心疲憊,因此回到蘇州後,便不問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園中賞花弄草,吟風誦月,在自然的空間中盡情地復甦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靈。到了明清之際,東圓已逐漸荒廢。到清乾隆年間,該園歸吳縣人劉蓉峯所有。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後重新整修並加以擴建,同時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該為寒碧莊。但由於園主姓劉,所以民間俗稱為劉園。咸豐年間,蘇州閶門外遭兵燹,園子周圍街巷宅屋幾乎毀盡,惟獨該園倖存下來。到了同治年間,常州人盛康,即盛旭人因用偏方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皮炎,得到朝廷賞賜的釣魚島等三個台灣海峽中的小島用以種植草藥。盛氏從此發跡,於是購得此園,並重新修建一新。盛康襲劉園其音易其字,將園名改成了留園。爾後,經過盛康之子盛宣懷的用心經營,留園聲名大振,成了吳中著名的私家園林。

自抗日戰爭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留園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園內建築幾成廢墟。一九五三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留園進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園重現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的頤和園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被首批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這四個古典園林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蘇州古典園林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就是首批四個典型例證之一。留園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讓我們從這門廳開始,到園中去細細品位一番吧。

首先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剛剛進來的這扇黑漆大門,很不起眼。大家是否會想留園的主人為什麼有錢造如此精美園林,卻不把大門裝修得豪華、氣派一點呢?難道是買得起馬,置不起馬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剛才已經講過,我們蘇州的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後回鄉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園。他們本着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他們不愛人來客往的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的園中玩石賞月,經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的生活。基於這種生活理念,蘇州的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的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請大家看這門廳正中屏門上嵌的一幅綴玉留園全景圖。這是一九八六年時,為紀念蘇州古城建成2500週年,由揚州工匠用2500枚各類玉石薄片相綴而成的。在全景圖的上方高懸着一方扁額,上面寫着吳下名園四個大字,點出了留園在蘇州園林中的地位。這是由當代著名版本目錄學家,前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延龍先生所題寫的。在全景圖屏門背面刻有清代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所擇,吳進賢所書的《留園記》。

【門廳與橋廳間的東側長廊】

各位現在看到院子裏有一塊長方形花崗巖,上面刻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頒佈的世界遺產標識。他是留園於1997年12月被批准作為蘇州古典園林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後,於1998年立的。

【長廊中部蟹眼天井處】

這兩方小小的露天空間,蘇州人稱之為天井。由於他們面積太小,所以人們稱之為蟹眼天井。這兩方蟹眼天井在這裏主要是為了採光而設計的。為了避免造景上的單調,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豐富了此處的景觀內容。

【長留天地間東側大空窗旁】

各位請看這扇窗。這是一扇沒有任何圖案設計的單純的長方形漏窗,這種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處如果沒有這扇空窗的話,那麼這裏的採光就不足,就會顯得昏暗。所以説,這扇空窗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採光。和前面講過的蟹眼天井同樣道理。園林建築哪怕是一扇門一扇窗在建築設計時,一定得考慮其造景功能。所以為了避免空窗的單調,就利用了植物盆栽來映襯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時,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立體的畫面,此可謂一舉兩得。

再請大家看這門楣上的磚刻門額長留天地間這幾個字。這是篆刻書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寫的,寓意留園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園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願我們大家都能不辜負先人的期望,保護好我們的文化遺產。

來到這裏,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了一條長長的走廊,這條長廊雖有數十米長,然而造園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並且在比較封閉的暗處設計了蟹眼天井來採光,用富於變化的建築技巧使廊在空間上產生出了明與暗大與小的對比,另遊人在不斷變化的空間中,欣賞着各種佈置獨到的園林小品,在不知不覺中走完了這段長廊。另外,從園林審美方面來看,這段長廊相對於秀美的中部遠景來説,大有一種欲揚先抑的審美效果。因此,這段長廊不僅被園林專家評定定為留園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個蘇州古典園林的廊形建築中也有一處佳例。

【六扇花窗處】

穿過了長留天地間門洞,我們看到前面的粉牆上有六扇窗圖案,因此漏窗也俗稱花窗。在便於通風和採光的同時,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隱若現地透過來,因此,花窗在園林建設中長作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處六扇花窗將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來,使人隱約可見,從而激發起遊人的遊興,催人急於進園去領略窗外那片勝景。同時,從花窗中透出的園景,隨着遊人腳步的移動而不斷地發生變化,這就是古典園林欣賞中的所謂移步換景之妙。

當然,在通風采光和透鏡的同時,花窗本身的花格圖案在園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的豐富牆面審美內容的效果。另外,在不同的光影照射下,花窗的花格會呈現出各種多姿多彩的落影,為古樸的園林平添了幾份活潑的生氣。

我們現在請大家看南面的這堵白牆。牆根處有一明式青石花壇。上面有山茶,旁邊植有翠柳,花開之時,紅點綴綴,生機勃勃。花壇上方白牆上嵌有古木交柯磚額一方。花壇上原有古柏、女貞兩棵古樹,枝接交錯,蒼勁虯曲,給人以高潔堅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貞交柯連理之意。

【一梯雲旁】

出綠蔭軒向北,各位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體量高大的兩層樓建築,這就是取《水經注》中目對魚鳥,水目明瑟之意來命名的明瑟樓。這裏面臨清澈明淨的池水,樓邊又有青楓庇廕,環境清雅明淨。明瑟樓底層因建築外形象古代畫舫前艙,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鄰》詩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之意,命名為怡杭。這裏的杭通航。在明瑟樓南有一湖石假山,登臨二樓的石階就隱在其中。這裏的一峯湖石上刻有一梯雲三個字,取上樓僧踏一梯雲之意。梯雲,既以云為梯。古人以為雲是觸石而生,因此稱石為雲根。遊人若在這雲根盤旋之間拾級登臨,一定會有步雲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台】

繞過明瑟樓,我們來到了留園中部寬敞的露台上。這裏瀕臨水池,每當盛夏時節,池內荷花盛開,這裏便是賞荷的絕佳之處。因此,這裏也被稱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緊靠明瑟樓而建的涵碧山房。這是中部花園的主廳,是取宋代理學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的詩意來命名的。該廳幾無裝修,南北兩面都不設牆,顯得樸素大方,通暢明潔。廳內涵碧山房扁額上的篆書是舊時園主盛康請香禪居士潘中瑞所書。

廳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壇,旁邊還種有玉蘭、石榴、繡球等花木,春秋時節,繁華吐妍,美不勝收。

我們站在荷花台上還可以欣賞到佈置獨到的留園中部山水。湖石與黃石參差而築的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樹參天,靈秀中透着一股陽剛。尤其是幾棵蔭可蔽日的古銀杏、古樟樹,與假山渾然一體,登臨其間,會另人產生一種猶如進入了深山幽谷的感覺。在蘇州各古典園林中,也稱得上是一處城市山林的佳例。由於山體直逼水池,古樹、假山與水面之間所呈現的高與低的視覺差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就是古典園林造景中以低襯高的造景手法.另外,從山水佈局來函,這裏水雖居中,山水其側,但在審美上,山的氣勢卻遠在水的生機之上.水在這裏只是襯托山體氣勢的一個配角。此相反。而同為蘇州園林代表作的拙政園中部的山與水在審美上的位置則正好與拙政園中部的主體假山雖以一池三島的規制築於水池的中央,但奪人眼目的仍然是那片富於變化的水面。在那裏,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審美效果的一種道具。山成了水的陪襯,水的靈秀往往超過了山的敦厚。

【聞木樨香軒】

循着爬山廊,我們來到中部花園中最高建築聞木樨香軒。從建築形式上看,這實際上是一個依廊而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軒前是一幅對聯:奇石盡含千古秀,桂花香動萬山秋。這是一幅狀景聯。此處千姿百態的湖石在桂花樹的掩映下,顯的玲瓏而古樸,而每到秋分送爽時,則滿山盪漾着桂花的香氣。這裏的動字用的極妙,將香味這一園林中的虛景寫活了。不僅如此,聞木樨香還頗富禪儀意,它似乎在暗示別人們,佛理就像這桂花香氣一樣,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着,但他卻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只要用心參禪,人人都可以頓悟得道的。

TAG標籤:#範文 #江蘇 #導遊詞 #精選 #留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