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學習教育>中國古代文學名詞解釋 - 名詞解釋天天背

中國古代文學名詞解釋 - 名詞解釋天天背

知科普 人氣:1.69W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的是從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運動以前中華民族文學發展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上曾經產生出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作家和數不清的優秀作品,出現了多姿多彩的體裁、題材、風格、流派,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文學現象、文學潮流和文學理論, 內容極其豐富。

以下是漢語言文學自考中常見的一些中國古代文學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天天背,中國古代文學名詞解釋

   1.建安風骨——建安詩歌的獨特風格。“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建安時期,正處於漢魏易代之際,這一時期文學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詩人蔡琰。他們掀起了文人五言詩的創造高潮。其作品直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真實而廣泛反映了動亂的社會現實和人民苦難,展示了廣闊的時代生活畫面;抒發了作家建功立業的理想壯志和積極進去的精神;同時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情緒。特點是意境宏大,筆調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風格,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個性特色。於是,後人把這種獨特風格稱之為“建安風骨”鍾嶸《詩品》“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故志深而筆長,梗概而多氣。”(04年已考)

2.永明體——齊樑時期,一種新體詩的名稱。源於齊武帝永明年間聲律學説的發展,周顒總結出“平、上、去、入”四種聲調,即“四聲”。同時,沈約提出了八種必須避免的聲病。確立了以“四聲”“八病”為核心的聲律説。詩人們把聲律説自覺運用於詩歌創作,產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詩體就是“永明體”。其代表作家有謝眺、沈約、王融等。(05年已考)

   3.宮體詩(徐庾體)——“宮體”之名始於樑簡文蕭綱。宮體詩以描繪女性體態、生活為主要內容,風格雕飾綺豔。由於統治者和文人附和,宮體詩成為樑陳時期詩歌主流,代表人物主要有:樑代蕭綱、蕭繹、徐摛和徐陵父子、庾肩吾和庾信父子,陳代有陳後主以及“狎客”江總、孔範等人。因為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寫豔體詩著稱,又把這種形式講究的豔體詩風稱為“徐庾體”。宮體詩雖為詩歌史上一種不良傾向,但它進一步發展了永明體,推動了詩歌由自由表現的古體詩向法度森嚴的格律詩轉變。

4.沉鬱頓挫——杜甫詩歌的主要風格。沉鬱頓挫都是指感情而言。“沉鬱”有深摯、沉雄、鬱結、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濃度、深度,側重於“意”、“思想”。“頓挫”有抑揚頓挫、句斷意連、波瀾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達的層次、節奏,側重於“法”“表現”。沉鬱頓挫之間有緊密聯繫,是指感情特別充沛深厚而又無法一下傾吐出來,彷彿有東西梗塞其間,幾經反覆終於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05年已考論述。04已考)

5.大曆十才子——指唐大曆年間的十位詩人。其出處最早見於姚合《極玄集》所載,計:李端、盧綸、錢起等十人。但後來一些文獻記載都有所不同,因此,大曆十才子又成為一個不確定的概念。大曆詩人的詩風清麗空靜,省淨纖巧,但內容貧乏。其中成就最高者當推盧綸、錢起。(司空曙“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6.氣盛言宜——韓愈主張的散文創作理論。在孟子“養氣説”和樑肅“文氣説”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一條為文的原則。“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認為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及文章的情感力量是寫好文章的關鍵。“氣”是修養的結果,其中不僅有道德因素,還源於個性稟賦和社會實踐的精神氣質,情感力量。當“氣”極度噴盈而出時,文章就會寫得好有動人力量。

名詞解釋天天背,中國古代文學名詞解釋 第2張

7.行卷、温卷——唐代科舉考試時士子“行卷”“温卷”之風盛行。士子在應試之前,常把先以所作詩文投獻名公巨卿,以求榮譽,稱為“行卷”。見《雲麓漫鈔》“文備眾體,可見史才、詩筆、議論,故常用作'行卷'.”唐代士人行卷,逾日又投,謂之'温卷'“。”行卷“”温卷“之風盛行對唐傳奇的繁榮產生了一定影響。

8.變文——寺院僧侶向聽眾作宣傳的一種説唱體長篇敍事通俗文學。主要指唐代敦煌變文。內容包括講唱佛經故事和世俗故事兩類。講唱佛經故事主要宣傳禪門佛理和封建迷信如《大目乾連冥間救母》、《降魔變文》等;講唱世俗故事變文富有生活氣息和現實意義如《孟姜女變文》、《董永變文》、《伍子胥變文》等。

9.花間詞派——得名於詞集《花間集》。五代時期,趙崇祚把晚唐五代詞風相近詞人温庭筠、韋莊等十八家詞共五百首,編成了我國最早的一部文人詞總集《花間集》。因為這些文人都奉温庭筠為祖進行詞創作,詞風大體相近,“花間詞派”由此而得。花間詞是供歌妓伶工演唱的曲子詞選本,是齊樑宮體與晚唐五代倡風相結合的產物。內容大多是冶遊宴樂,男女私情,風格也都難逃辭豔情柔得窠臼。(03年已考)

10.詞——是一種文體,它的特定含義是依照燕樂府樂曲所定的樂段樂句和音節聲調而填寫的歌詞。詞有各種不同的曲調,每個曲調都有一個名稱,謂之詞牌,如《菩薩蠻》、《蘇幕遮》、《憶江南》、《念奴嬌》等。每首詞,可以無題目,但絕不可無詞牌。詞是依曲填寫的,所以每個詞牌都有固定的樂譜,這就決定了每個詞牌的句數,每句的音節,也就決定了詞本身的句數、字數、用韻的位置及平仄關係,也就是説,每個詞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即所謂“調有定格,字有定聲”。詞是供演唱用的,一支樂曲演奏一遍叫一闕,所以一段歌詞也叫一闕,或稱一片。一般的樂曲演唱時要重複一遍,所以詞一般也就分為上下兩闕。只有一段歌詞的詞稱單調,當然後世也有一首詞有三闕或四闕的。詞又根據篇幅的大小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長調又稱慢詞。

關於中國古代文學名詞解釋,我們就分享到這啦!

TAG標籤:#名詞解釋 #古代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