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學習教育>《儒林外史》讀後感200字

《儒林外史》讀後感200字

知科普 人氣:2.13W

《儒林外史》讀後感作文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首先可以描寫這本書講了哪些內容,第二個就是要描寫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哪些知識,第三個要描寫這本書藴含了哪些道理。

《儒林外史》讀後感作文1

在一篇篇辛辣的諷刺話語中,我彷彿看到了舊時被科舉毒害的懷才不遇的人們對封建頑固禮教的不滿、憤怒的吶喊。

《儒林外史》,中的周進令我印象很深。剛出場時,周進已經六十多歲的老童生。在汶上縣做了三年西席,學生顧小舍人都進學成了秀才,他再無資格繼續教下去,淪落到薛家集觀音庵私塾中來坐館餬口,飽受秀才梅玖和舉人王進的嘲弄和冷遇。不久,他被生活所迫替一羣商人當賬房,飄過貢院,觸景生情。大半生追求功名利祿卻求之不得與所受過的凌辱夾雜着悲憤的情緒一下子全部發泄出來,化作一廂老淚縱橫,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讀到那裏,我不禁心感酸楚,周進只是一個代表,世上以前有多少人被封建禮教毒害,又有多少人去鑽令人費解的深奧古經而耽誤青春,使得人性蕩然無存,尊富鄙貧,社會不得安寧!

周進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進變驢變馬也要報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幾個頭。可見他已深陷科舉毒害中,不得自拔。這是一種社會濃厚的風氣。

自此,周進的人生陡然發生了喜劇性變化。如果説從前沉淪落魄受盡冷眼,此後可謂春風得意一帆風順。中舉人,中進士,做御史,做學道,一路升到國子監司業。他節節高升的仕途更加顯現出世態醜陋,這是對整個士人階層和市民社會的批判。

周進用錢買來了監生,讀一個叫范進的老童生的文章。正因無事可做,便多讀了幾遍,這才領悟到文章玄機多,變化妙,加上遭遇與自己甚是相似,立刻產生共鳴。從字裏行間也體現出對考場監生的諷刺:他們囫圇吞棗,漫不經心,不識人才

其實,從辛辣的諷刺中,我還讀到了欣慰的一點,就是已經有人開始意識到危害,並且想要革命去改變現狀,這是思想的昇華。

《儒林外史》讀後感200字

《儒林外史》讀後感作文2

所謂外史,大抵既有一點正史的莊重,也有一點野史的詼諧,是一種綜而合之兼嚴肅和幽默皆有之的敍述方式。

後人有把吳敬梓與塞萬提斯擱在一起品味,把《儒》稱之為諷刺小説,與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相提並論。吳敬梓寫的是儒士外史,塞萬提斯寫的是騎士外史。一中一西,一文一武,而其中內容又都同樣的令人啼笑皆非之餘,又不免掩卷不語。蓋出於其文其事雖讀來荒.唐,卻又無端親切,彷彿就在身邊發生不久。

荒.唐,就是這個東西,構成了我們世界的離奇性和生活的趣味性。惟其荒.唐,才能於膚淺中有了娛樂性,於沉重中有了深刻性。惟其荒.唐,才能於善中見到惡,於悲中看到喜。惟其荒.唐,才能於短暫中體現永恆,於喧囂中品味無聲。

某種意義上,小説是對真實世界真實生活的某種影印,影印本身就是一種荒.唐的行為。而被影印的原件,亦即世界和生活本身,其荒.唐又甚於被影印件。看上去,對於個體而言,影印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意義,而是在於一種展示的效果。設使一件影印品從未得到展示,並不意味着這個世界會失去什麼,受到什麼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看待小説作品,這種文學形式本身即意味着某種不可克服的荒.唐性。而恰恰就是這種荒.唐,正是其意義所在。正如世界的荒.唐和生活的荒.唐本身,正是世界與生活的意義所在。

《儒林外史》敍述的荒.唐是一個羣體的荒.唐,從周進與范進的痛苦與瘋狂,從偽裝斬下人頭的張鐵臂到煉銀的假神仙,從散財如土的杜少卿到建功立業的蕭雲仙,荒.唐的看上去是那樣鄭重,鄭重的看上去又是那樣荒.唐。在荒.唐之間,沒有被矯正的荒.唐,只有被抽象到荒.唐得近乎不能被覺察再也正常不過的荒.唐。而也有一種荒.唐令我們不免肅然起敬,杜少卿問其父遺言,杜父説,我活着是我的事,死了是你的事。此話荒.唐而堅硬,堅硬到我們不免為之一振,有想要喝采的願望。

相較於《儒》,《堂吉訶德》敍述的是一個人的荒.唐。然而荒.唐既然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作為疾病的一種,難以避免其傳染性。所以桑丘受到感染。其後,當荒.唐得一本正經戲弄堂吉訶德的貴族以騎士之禮戲弄吉訶德時,貴族們也正在與同等量和質的荒.唐戲弄自己,然而他們無從得知自己的荒.唐。而荒.唐的作者曾經在小説中鄭重而荒.唐的和主角進行了對話,卻忘記了與荒.唐的貴族討論關於荒.唐本身。作者的荒.唐,的確未免太荒.唐了。

讀完了這本書,吳老先生筆下入木三分地描述了很多沽名釣譽,表裏不一,吹牛扯淡,道德敗壞的讀書人,也有堅持自己,人格獨立,性情灑脱的真名士,真豪傑。這些讀書人羣體總的來講層次都不算很高,很少接觸到高層,這就與很多正兒八緊的史書不同,讓我們看到了普通讀書人的人生與人品。今人都説人心不古,實際上不管古今都有道德敗壞及道德高尚之人,古代有些人之虛偽齷齪不亞於如今。

讀下來,以旁觀者的角度看這人間百態,讀到老先生對那些人的暗諷,更能培養三觀,識人更明,也能對各種現象抱有平常心態,自古以來各色人都有,在滾滾歷史長河中,上演了無數次類似的人間故事。所以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珍惜身邊人就好。

其實這本書讀下來還有很大的一點收穫就是了解了無數的傳統習俗,講了這麼多人,而且又有很多生活描述,可以看到大量的民間習俗。吳老先生本是安徽滁州人,晚年又客居南京和揚州,所以能在先生筆下看到不少至今我老家鹽城能夠看到的習俗,覺得非常有趣,感歎傳統的魅力。很多東西具有了儀式,便讓我們的記憶和情感有了寄託之處,讀了本書,對於古人對禮節的重視,印象深刻,到處充滿了儀式,小到見面前寫拜見貼,大到泰伯祠那一段極其繁雜的禮儀。我覺得從中吸取營養,去其不合時宜部分,對我們的待人處事大有裨益。才讀一遍,感悟不深,有趣的地方該選段再讀,有妙處了再與大家分享。

我們無力以嚴肅的態度審視生活,審視世界,審視整個嚴肅的人類文明。因為,當我們試圖嚴肅時,嚴肅本身即是一種對嚴肅的諷刺,荒.唐的諷刺。正因為這樣荒.唐的原因,促使我們永遠不能擺脱文學,正如我們永遠不能擺脱荒.唐。於是我們努力嚴肅,以一種荒.唐的姿勢。

《儒林外史》讀後感作文3

高爾基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説: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閲讀經典,可以提高自身知識儲備,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增強自己的精神力量,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貫穿全文,全書的思想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對科舉制度及儒林人士的嚴峻批判和辛辣諷刺;一是對理想社會和道德楷模的熱切渴求。就如書中寫道:蘧公孫由“名”的驅動來拜會馬二先生,馬二先生聽説蘧公孫不曾致力於舉業,便把舉業與做官的緊密聯繫不加掩飾的揭示出來,充滿諷刺之意。古人致力於舉業來取得功名富貴,今朝很多人不也是如此嗎?

很多人都認為搞科研十分辛苦,不僅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想出名也十分困難。就如《黃曉明的兩個億婚禮和屠呦呦的半個客廳》這篇文章所述一樣,科研人員所得收入還不如一個戲子收入高。屠呦呦畢生致力於科研,飽受艱苦,可所得獎金卻只夠在北京買半個客廳,於是就有些人本想從事科研行業,但卻因為諸多困難而放棄了。可是,如果人人因此而放棄為國貢獻的機會,那我們的國家還有什麼發展;如果人人都因為功名富貴才致力於舉業,那我們的國家還有什麼希望。

《儒林外史》的現實意義就在於反腐反俗,提倡理想社會,保持優秀的道德品質。我國近幾年的反腐活動提倡“老虎蒼蠅一起打”也是為了抵制某些人為了功名富貴而做出有損他人利益的行為。還有曾熱播的《人民的名義》中講到的一連串利益集團一網打盡的故事一樣,反腐反俗一直是國家工作的重點。的卻,作為一名學生,我們不應該為了功名富貴才致力於學習當中,應保持自己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養,像屠呦呦一樣熱愛自己所從事的科研行業,不應為外在的困難使得內心有所動搖。

現今眾多的“拜金族”都以“金錢至上”為原則,用物質享受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裏。有的明星也是為了提高知名度,惡意炒作,在社會上造成不良風氣。這些人,他們在物質上是得到了滿足,可精神生活卻如此的迂腐,這些令人嘲諷的行為不應該早日杜絕嗎?

唐朝宰相盧懷慎清正廉潔,不搜刮人民錢財,他的住宅和家裏陳設用具都非常簡陋,當官以後,縱使身份高貴,但妻子和兒女仍然免不了經常挨餓受凍,他也不會為此而貪污國家的一分錢。海瑞一生清貧,抑制豪強,安撫窮困百姓,打擊奸臣污吏,深得人民愛戴。陶淵明看透官場迂腐,離官歸隱,嚮往山水田園的生活。他們不曾渴望功名富貴,但求世人幸福安康,其事件才為世世代代所流傳。所以,功名富貴又如何,都不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願世人少為功名富貴而忙碌,靜下心來保持職業操守。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共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做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祖國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儒林外史》讀後感作文4

斷斷續續看完《儒林外史》,想是功力尚淺,不足以看透作者之思,只隨文中描繪而愛、惡、敬、厭一番,作者十幾年功夫,精雕細琢,慢慢讀來——除恨透科舉制度外,還展現了世人百態。

全文開頭起得妙,“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一段話道盡官場沉浮,筆下有着自身對功名的怨恨後變成釋然。以王冕為首,將心中美好願望寄之,奇人開篇,結尾亦講述了另外幾位奇人異事。

前半部分,講述讀書人士,假風流,裝清高,,自詡賢士,作者更有幾句諷刺夾雜。中間思路漸開,有世人道“痴傻”的杜少卿,亦有不為名利所動的莊徵君,令人敬佩的虞博士,郭孝子遠涉千里尋父,救人報國反被誣陷的蕭雲仙,蕙質蘭心的沈瓊之……泰伯祠祭祀等情節。總之,其間小人從中牟利,也有仗義疏財之士,故事漸漸豐滿而不拘於作者自身。後半部分,湯總鎮的一番智鬥,亦有舉手稱讚之處,惜有小人在上,湯反到樂得自在,解甲歸鄉。假裝中書而被壯士鳳四爺所救的萬青雲。而後妓院裏的描寫,燈花驚夢,那夢中的場景想必是天下苦寒而媚富貴的女子念想,作者寥寥幾筆勾畫出,不過南柯一夢罷了……全書從科舉考場、戰場、風景名勝、宗廟祠堂,舊時南京風貌一一展現,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後面祝文將文中人物幾字概括。

更有風俗描寫,祭祀禮儀,難怪古人語“先禮而後賓”。禮,成為交往之必備,亦成為趨勢之徒藉以欺世盜名。不拘禮法者,要麼是奇怪才,要麼便是無知。那麼,現如今,禮靜默地站在我們中間多久了?德改裝換面在地上鋪了幾層?我感慨的是,儒林外史裏交往的首句便是“尊姓大名?”,現如今有多少是直接請教姓名和經歷的呢?多數都是聊得暢快無比之時突兀地問對方姓名。

“君子以果行育德”出自《周易》,故事開始和結束都是出自果斷的行動,沒有開始便不會有結束。

文中有美好品質之人,像是鮑文卿——有情有義。只因自七歲學戲唸的是向鼎創造,便向按察司求情,雖其間迂腐,但貴在忠義,不為名利所動。惜其養子因變故,未曾學到分毫。

最可恨的場景之一便是王玉輝家三姑娘殉節時,那句"仰天大笑道‘死得好’",這樣一句看得我心驚膽顫。雖後面,王玉輝後知後覺失女之痛,也抹不掉那令人憎惡的封建思想。殉節在明絕非罕事,怪只怪當時那可恨的理學教條,把好好的女子逼上絕路——思想上的絕路,遠遠比現實封殺更決絕。

關於其間詩文,我就不隨意評論了,只是應了那句“盛於早,衰於早”。

以上是我讀文感受,其間制度問題我未能深刻領會,帶給我的只是一些感慨和教訓罷了。

TAG標籤:#儒林外史 #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