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學習教育>造句弱不禁風

造句弱不禁風

知科普 人氣:1.1W

下面為您提供關於【造句弱不禁風】內容,供您參考。

1、她曾是個弱不禁風的姑娘,由於堅持鍛鍊身體,成了長跑運動員。

2、瘦弱的妹妹倚着門框站着,看上去一幅弱不禁風的樣子。

3、弱不禁風的林黛玉很討人喜歡。

4、他幼年多病,而後一向被人認為弱不禁風

5、他的兒子弱不禁風,應該多運動運動。

6、兩年的悉心呵護,結果兩棵樹弱不禁風

7、大病之後,她已經是弱不禁風了,身體虛弱得很。

8、要把自己養壯一點,不要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

9、她弱不禁風的樣子,大有林黛玉的韻味。

10、我很擔心他那弱不禁風的體質,如何撐得起全家的重擔。

11、她立即把弱不禁風的小人放到桌上。

12、她從小身體就不好,弱不禁風

13、她獨自站在那裏看上不弱不禁風

14、亞洲沒有以前那麼弱不禁風,這是由於對美國市場依賴的下降及強勁的國內消費。

15、她的身體太差了,簡直弱不禁風

16、這位小姐像林黛玉一般,弱不禁風

17、看你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竟能登上玉山。

18、你們這幫東西,弱不禁風!中士對新兵嚷道。

19、我們還弱不禁風,經不起一次罷工。

20、有的人因為節食,所以弄得營養不良,弱不禁風

造句弱不禁風

關於【弱不禁風】擴展閲讀

【弱不禁風】漢語拼音為:ruò   bù   jīn   fēng。

【弱不禁風】基本意思為:身體太嬌弱,連風都承受不住。[反]身強力壯。

【弱不禁風】出處為:宋·陸游《六月二十四日夜分夢範致能、李知己、尤延之同集江亭》:“白菡萏香初過雨;紅蜻蜓弱不禁風。”

【弱不禁風】解釋:弱不禁風,成語,讀音為”ruò bù jīn fēng“,意思是形容人身體嬌弱,連風吹都經受不起。出自唐朝詩人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詩》。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號、問號或感歎號。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在分析並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説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為“瞻仰”是懷着敬意抬頭向上看。

2、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裏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説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隨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3、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衞生是光榮的,不講衞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衞生是一種美德。

4、用比擬詞造句,可以藉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彷彿”造句:“今天冷極了,風颳在臉上彷彿刀割一樣。”

5、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儘管……可是……”造句:“儘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 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類型分清並記住。

6、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展成詞組,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設備”、“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隨着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並有將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絡話題的熱議和網絡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絡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絡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為造句的主體,並迅速在網絡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為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絡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絡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徵主要是將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

TAG標籤:#造句 #弱不禁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