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學習教育>曾國藩家書讀書感悟

曾國藩家書讀書感悟

知科普 人氣:2.77W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首先可以描寫這本書講了哪些內容,第二個就是要描寫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哪些知識,第三個要描寫這本書藴含了哪些道理。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範文一

讀書,明智,人生

讀一本書,書中有智慧,更有方法。近日來,我翻閲了《曾國藩家書》,被內容吸引的同時,更是被他的一些人生理念所震撼,傲,恆,誠,惰四個字正是書中的精華,這正是給我們每一個人提醒,修身,方能齊家,從傲恆誠惰出發,真正提升自身修養,方能迎接新時代的挑戰,方能迎接高速路工作的新方向,真正貢獻我們的力量。

談及修身,曾國藩恪守儒家禮教,終生有志向、有膽識、有恆心,這也是正是給我們帶來新的方向和目標。曾國藩的家書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任務。

修身方能齊家,不能驕傲,要肯幹實幹。作為年輕人,平日處事中,不能驕傲,用真誠與踏實與同事相處,用肯幹實幹做好本職工作,這不僅僅是一種責任,更多的是一種主動作為。在這個大家庭裏,我們平日相處時間很多,如何打造好屬於我們高速路的家園文化,真正讓同事們之間和諧、融洽相處與工作,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做到“誠懇”在心,真正做好“主人”的責任。真正的工作中,不需要驕傲,需要的正是腳踏實地。

修身方能齊家,需要我們以“誠”待人,有膽有識。我想,這是對每一名工作人員提出的要求。在我們這個小家庭裏,我們或許有繁忙的工作,也或許會遇到一些難題,但是隻有以誠待人,營造好氛圍,一切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作為一名青年人,雖然年輕,或許生活經驗沒有那麼豐富,但是善待大家、用真心與暖心陪伴身邊人,這是我力所能及做到的,更是我對待工作的態度。我相信,只有營造好一個充滿“家園文化”的氛圍,我們才能提高我們的工作積極性,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更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氛圍。

修身方能齊家,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持之以恆。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青年工作者,我知道,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太多。未來,我將進一步加強自身學習,從學習高速路知識入手,我們在學習之餘,更要牢記解放思想、創新突破,真正將學習和工作,當做持之以恆的任務,時刻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率先作為,起到一名青年工作者的先鋒模範作用;要求別人不做的,更要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垂範,方能贏得認可。當然,學習之餘,更不要忘了持之以恆,用恆心擊破難題,用恆心改變困境,這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堅持的原則,恆心之後,定可以迎來屬於我們的小成績。

讀書使人明智,學習使人進步。一本好書可以捧讀一時,更可以受益一生,甚至改變人的命運。當然,我們高速路在發展的同時,同樣迎接挑戰和機遇,這就為我們青年人提出更高要求。今天,站在這裏,我也曾經經歷過很多困難和磨鍊,我也曾受遇到過很多挑戰和機遇,正如曾國藩家書帶給我們的震撼,修身齊家,方能迎難而上,未來,我已經做好準備,用家書來指導自己,在未來的新徵程上,蓄勢待發,勇敢前行!

曾國藩家書讀書感悟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範文二

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筆者就被書裏濃濃的親情味所感染。隨着閲讀的深入,這位被譽為“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筆者心裏徹底被改變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艱難的家書,字裏行間藴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着濃郁親情。看的筆者都想讓時光倒退幾十年,重新回到僅靠書信聯繫的時代。

如今人們,應該説是趕上了好時光。隨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可以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網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電子通訊技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代人可以説已經告別了原始的信紙、信封。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讀着《曾國藩家書》,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幾年前自己寫信讀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都栩栩如生,彷彿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讀着親朋好友的來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如今,無論是接電話還是看短信,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和感覺。

讀《曾國藩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作為史上名臣曾國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麗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閃現。那一封封家書,無論長短,字裏行間充滿的是對親朋好友的掛念、關心和關懷,字裏行間充滿的是中華民族最美好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通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看曾公的家書,感受到的是他骨子裏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曾公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助家人和親朋。看到這些,我感動了,而且感動的想流淚。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裏少了像曾公一樣的親情和友情。

也許是因為現在的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也許是因為人人都忙於追名逐利,如今,人與人之間曾經擁有的濃濃親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漸變得淡薄,維繫人與人之間感情聯絡的紐帶越來越脆弱,感情的深淺和好壞全維繫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嚴重失衡,曾經濃厚的親情和友情就會變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的人間百態,在當今物質極度文明的社會上更加凸顯。我們將一切都歸咎於窮和富這兩個字,似乎有點偏薄。《曾國藩家書》一書中,從很多家書裏我們都能夠看出作為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艱難,有些時候冬天要靠外官進獻的炭資錢過活。這樣的生活境況也許現在人覺得不可思議,更不敢相信,但是,當時曾公的生活境況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還時刻不忘盡最大努力接濟家人和親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書,我有點頓悟了,維繫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和道德薰陶。

曾公在家書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們學習狀況,從中可以看出曾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曾公家書中字裏行間流露出的那份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來源於曾公深厚的文化修養和積澱。所以説,改變人的素質,真正的根源還在於教育和文化。今天,現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質的超前發展和教育的相對滯後,物質和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導致瞭如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當下的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迫切的問題是發展文化和教育。經濟可以改變人的生活狀況,而文化和教育可以改變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素質。民強方可國富,民強首先強的應該是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繫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處處洋溢的濃濃親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現代人正在丟失的和渴望得到的東西。當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的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時,也許這個社會才不會那麼浮躁和狂熱,也許每個人的心兒才會多幾分寧靜和安逸。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來自於民眾深厚的文化積累和道德修養,除此也許別無他法。

曾公作為歷史上一位譭譽參半的人物或者領袖,我們不去評説其史上的功與過,只就其人性中最閃光最美好的一點就足矣,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最後,以曾公的一首詩結束此文,“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説,萬事浮雲過太虛。”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範文三

當今時代,隨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可以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網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人寫過信,回想起學生時代,自己也成寫過信收過信,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都栩栩如生,彷彿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曾國藩家書》中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艱難的家書,字裏行間藴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着濃郁親情。一代名人重臣通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看他的家書,感受到的是他骨子裏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他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他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助家人和親朋。

看到這些,我感動了。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裏少了像他一樣的親情和友情。更深一層的思考中,我頓悟到,維繫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和道德薰陶。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繫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範文四

初讀《曾國藩家書》,是在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時候。在單位的書架上,不經意發現書架上放着一本長江文藝出版社的《曾國藩家書》。這本書,是清代曾國藩所著,由名家唐浩明進行評析,內容比較全面且深刻。書的品相九成新,書頁有點泛黃,但仍能嗅到出廠時的淡淡墨香。那時捧讀《家書》,只覺得曾國藩是個異常心細又貧困交加的人,從北京運往湖南的幾兩白菜種子,都要在信裏反覆詢問收到了沒有?關於兄弟子侄的教誨,也常常苦口婆心,甚至有點喋喋不休。在京城已是朝廷二品官,居然有不少書信是向家人借錢,真有點“啃老族”的感覺。那時候,對工作與生活的閲歷較少,雖然通讀《家書》,但不求甚解、感觸不深。

再讀《曾國藩家書》,工作的第二年。有了對生活的感悟,有了對工作淺顯的思考和感悟。靜夜之時,便常常將《曾國藩家書》置於牀頭,圈圈點點、細細品味。讀書的過程,讓我漸漸瞭解到,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他的一生譭譽參半:他是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多延續了60多年,但他處理“天津教案”受到榮祿欺騙,殺人割地,開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致使晚節不保,成為時人眼中的“賣國賊”;他地位顯赫、修養精湛,但他也鎮壓農民起義、手段老辣,被民眾冠以“曾剃頭”的惡名……

當然,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不能脱離當時的歷史條件,特別是對曾國藩這樣的歷史人物,史家自有公論。但無論關於他的爭議多大,我們都無法否認他的《家書》平淡中藴含着真知良言,那些關於修身齊家、為學處世、用人交友、理財帶兵的感悟,是他一生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思想精華。

因此,品讀《曾國藩家書》,就像與一位歷盡滄桑、充滿智慧的老者晤談,字裏行間書寫着他對世事變遷的獨到見解、對人生浮沉的深邃思考、對學養修為的孜孜不倦。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

比如,關於治學,他力求有志向、有見識、有恆心。他説,“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讓我想到自己讀書時常半途而廢,貌似博覽羣書,實際未通一本、未精一門;更讓我聯想到,讀書治學如此,為人做事又何嘗不是如此?作為年輕人,我們往往在做事上“常立志”而做不到“立長志”,往往在業務上“囫圇吞棗”而做不到 “如琢如磨”,這些浮皮潦草的不良習慣,想來怎能不讓人覺得慚愧?

關於做人,他力求謙虛謹慎、謹言慎行,他説,“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讓我常常反思作為年輕人,我們就像打磨未精的玉石,初有形狀但燥性未除,往往在生活上貪圖“安逸自在”而不願經受“艱難困苦”,往往在處事上喜歡“大自我小天下”而做不好謙虛謹慎、虛懷若谷,這些浮躁不堪的不良習慣,想來怎能不讓人汗顏?

關於為官,他力求清清白白、廉潔自守。他説,“予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宦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財以遺後人。”讓我常常想到,從政做官不僅是組織賦予的一種權力,更是肩頭扛着的一份責任,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既不能把官位大小作為榮辱的標誌,更不能心存做官發財、謀取私利的念想。

關於胸懷,他力求心態平和、不悲不喜。他説,“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讓我常常想到,我們閲歷尚淺,看待功勞、苦勞,有沒有做到心態平和、隨遇而安?如果沒有,我們的境界和胸懷就還需要千錘百煉!

關於忠誠,他力求表裏如一、至誠至真。他説,“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讓我常常想到坦誠、真誠、忠誠不僅是一個人應有的重要品行,更是為人做事、贏得認可的重要前提。只有坦誠待人,真誠做事,忠誠事業,我們才能在歷史長河裏做出踏石留印的事功、開拓波瀾壯闊的明天,贏得大眾的點贊!

關於精神,他力求堅持不懈、昂揚上進。他説,“精神越用越多,陽氣越提越盛。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眠就越輕鬆”,要“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讓我常常想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要活出精彩,必須時刻保持飽滿向上的“精氣神”,不虛度、不耗費每一寸幹事的光陰。這樣,當我們回首人生的時候,才不會覺得經歷單薄、記憶蒼白,才會欣慰的感到一路走來、收穫滿滿!

關於家風,他力求克勤克儉、杜絕浪費。他説,“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讓我常常想到家庭生活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作為年輕人,貧困時要學會“安貧樂道”,富足時要常思“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必須時刻保持刻苦勤勉、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關於交往,他力求擇善而交、淨化朋友圈。他説,“道不同不交,諛人者不交,恩怨顛倒者不交,不孝不悌者不交,落井下石者不交,德薄者不交……”。讓我常常想到,社會即是江湖,往來形形色色,與人交往還需慎之又慎,時時刻刻都要守住底線。

關於言談,他力求老成執重、不信口開河。他説,“道聽途説,聰明的人嘲笑你,無知的人為之驚駭。驚駭之人最終會弄明白你在騙他;嘲笑你的人看不起你,你再發誓他們也會懷疑”。讓我常常想到,當今時代通訊便捷,手機在握,人人都是電台,面對網絡流言、官場傳説,必須嘴上掛起一把鎖,學會辨別真假良莠。

《曾國藩家書》洋洋灑灑數十萬言,品讀《家書》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雖然兩次讀它,感觸大不相同,但我理解的依舊比較膚淺。但我相信,隨着年齡增長、閲歷漸豐,等我再次品讀它的時候,一定還會有更多更新的感受。這些感受會更深刻、更透徹,可以幫助和指導我們的人生。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範文五

曾國藩是晚清時期非常有影響的代表人物,官居一品,被封為大學士、兩江總督,統帥的湘軍在大清帝國搖搖欲墜之時,平定了持續了15年之久的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200多年來權勢地位最高的漢臣。曾國藩的家書有寫給自己的弟弟、兒子和其他家人,內容既有自己從政治軍的感悟,也有對親人的諄諄規勸,讓人受益匪淺。

在曾國藩的書信中,可以看出他嚴格自律,毫不懈怠。他在咸豐六年九月寫給兒子的信中説道:“餘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並且告誡兒子讀書寫字不可以間斷,每天要早起,不能丟掉祖輩相傳的家風。他本人更是如此,即使是在軍隊裏,他也每天讀書,記日記,練習書法。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在怎樣的環境中,他都始終投入、專注,不斷磨鍊自己。聯繫到自己,自從大學畢業之後,距今已經十多年了,可是在學校學習期間保持的學習習慣現在基本都沒有了,連日常的閲讀時間都很難保證,更不用談及深入的研讀和思考,而且還會往往給自己尋找理由:工作太忙、事情太多、生活節奏太快……看到曾國藩在軍隊裏都保持着讀書寫字的習慣,不禁汗顏。軍隊裏,每天需要行軍佈陣、操練對敵,直面生死,在這樣的情況下曾國藩都能不改學習的初衷,靜心入學;與之相比,我們現在的理由其實只是藉口,學習不只是在學校中學習,更要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曾國藩的書信中,可以看出他剛毅自強,堅韌耐挫。剛剛步入官場的時候,曾國藩稜角分明,只認理不認情,與整個官場氛圍格格不入,得罪了不少人。有了兵權,他躊躇滿志,卻大意輕敵,多次大敗而歸。然而挫折並沒有打垮他,在寫給弟弟的信中説道:“然剛毅與剛愎有別,古語云自勝之謂強”。他絕不妄自菲薄,以他剛柔平衡的人生智慧,不斷超越自我,最終修身齊家,成為了治軍治國之才。在工作生活中,特別是自己剛剛進入工作崗位,面臨很多新問題新挑戰,剛開始往往是憑着一股激情,時間久了,往往就會懈怠了,而且一旦在工作中遭受挫折,就容易否定自己、懷疑自己,變得不自信不主動。面對挫折、面對困難時缺乏足夠的勇氣,害怕自己會失敗,其實犯的錯誤也好遇到的困難也好,都是提高自己的踏腳石,是自己能力水平進步的階梯,沒有人一直是一帆風順,沒有逆風起飛的勇氣,哪會有在逆境中堅定勝利的意志和求得突破的能力。

從曾國藩的書信中,可以看出他不忘初心,持之以恆。他有寫日記的習慣,日寫一記是他的常態,他毫不留情的剖析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對自己的工作生活進行梳理、改正、反省。他還要求他的弟弟們和他用一樣的格子紙互寄家書,便於裝訂成冊,每年都拿出來反覆閲讀,“其中好處,萬不可忽略看過”。要做到不忘初心,説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工作了已經是12個年頭,現在回憶起自己入黨、工作時那一刻的想法,想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的講話,明白了不忘初心的真正含義。不忘初心,入黨時的誓詞就是自己的初心;牢記使命,做好工作,勇於擔當就是自己的使命;永遠奮鬥,克服困難、不斷進步、有所作為就是自己的奮鬥目標。在工作中、生活中,通過不斷的反省自己,對照自己,才能讓自己按照自己的初心和目標不走偏,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人的一生,既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懈怠懶散,我們要學習曾國藩自律自強,堅韌不拔,不忘初心的精神,不斷自我加壓磨礪自己,在困難和逆境中鍛造和提高自己。曾國藩晚年曾言:“毋揠毋助,看平地長得萬丈

高”。只有不斷積累,守住初心,才能最終成就自己,為我們黨在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徵程、迎接新挑戰中能夠真正做到有擔當、有作為、有貢獻。

TAG標籤:#曾國藩 #讀書 #家書 #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