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學習教育>介紹浙江景點導遊詞範文大全

介紹浙江景點導遊詞範文大全

知科普 人氣:6.37K

浙江景點導遊詞要怎麼寫呢?一起來看看小編的今日分享吧。

浙江景點導遊詞包括三個部分,首先介紹一下景點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讓大家對景點有個簡單的瞭解。然後詳細介紹景點的特色,比如景點的歷史文化、故事和景點的建造和規模等。最後呼籲大家愛護景點的環境,並歡迎大家下次再來參觀。

介紹浙江景點導遊詞範文1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到台州神仙居來觀光旅遊。台州位於美麗的東海之濱浙江沿海中部,依山面海。有“山海台州”之稱。現轄椒江、黃巖、路橋3個區,臨海、温嶺2個縣級市和玉環、天台、仙居、三門4個縣。台州屬於中亞熱帶氣候,氣候温和濕潤,其陸地面積9411平方千米,大陸架海域面積80000平方千米。這裏平原丘陵相間,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格局。台州市樹為樟樹,市花為梅花和桂花。

台州歷史悠久,先秦時為甌越之地,唐武德五年置台州,因為境內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從此形成。台州歷史文化底藴豐厚,名人輩出。台州是海洋資源大市,港口資源豐富,擁有大小港口15處。台州市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獲得中國模具之鄉、中國塑料製品之都和中國工藝禮品之都等稱號。在台州現代名人裏數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最為有名。台州的民俗文化很有特色,至今還保留着“正月十四鬧元宵,八月十六過中秋”的習俗,據説這就與抗倭名將戚繼光和農民起義領袖方國珍有關。台州擁有兩處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一天台風景名勝區和仙居風景名勝區;兩處國家地質公園臨海桃渚國家地質公園和温嶺方山國家地質公園。台州的物產可以概括成“兩水”資源:一指水產,有三門青蟹、對蝦、大黃魚、帶魚等;二指水果,適宜的氣候和土壤造就了許多優質水果,其中臨海是中國無核蜜橘之鄉,玉環楚門為文旦之鄉,仙居為楊梅之鄉等。

各位遊客朋友,仙居縣位於台州的西部,“仙居”顧名思義就是神仙居住之地。相傳在唐宋年間,有個名叫王温的人,平時救危濟貧,樂善好施。方圓幾百裏都十分有名氣,據説連天上的神仙都知道王温的美名。於是神仙點化王温一家,這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個典故的由來。皇帝宋真宗趙恆聽了這一奇事後,欣然下旨,就把永安縣改名為仙居縣。仙居神仙居景區由西罨寺、韋羌山和聚仙谷三大部分組成。北部西罨寺景區,南部聚仙谷景區,這裏有中國八大神祕文字中唯一未解的蝌蚪文,期待人們去;中部韋羌山景區主要是火山熔巖形成,多石泡流紋巖。三大景區由北海、南天兩條索道有機連接,整個遊程需要三個小時。20_年,仙居神仙居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現在我們即將進人西罨寺,據説在北宋年間,高僧雪崖禪師曾經在這兒主持修築了一座寺廟,叫做西罨寺,當時規模十分的龐大,裏面住着好幾百的僧人。但到民國末年,由於年久失修而倒塌。我們現在眼前看到的這片空地,就是西罨寺的舊址。走過問仙橋,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將軍巖,只見將軍的五官輪廓十分分明,高挺的鼻樑,自然張開的嘴巴,惟妙惟肖,自然雕琢,可所謂大自然的傑作。俗話説得好,英雄難過美人關,將軍正在注視着對面山崖上的一個睡美人,只見一個姑娘正躺卧在山腳邊,她的頭、頸、胸、身體線條惟妙惟肖,甚至連眼睛上的睫毛都清晰可見,“美人”跟“將軍”正好是遙遙相對,兩兩相望。

現在我們乘着纜車進人韋羌山景區。韋羌山地勢高遠,山勢險峻,原來很少有人能夠來到山頂。20_年,一羣勇敢的開拓者歷經三年在懸崖峭壁上修建了棧道和索道,才能讓我們的遊客輕鬆上山,飽覽這裏的美景。大家注意到了嗎?崖壁上有許多球星的石泡,有的像籃球那麼大,有的像乒乓球那麼大,這就要説到地質構造了,這裏和雁蕩山一樣,屬於火山流紋巖地貌,巖漿冷卻後形成了這樣的地貌特徵。

最後遊覽的是聚仙谷景區,在聚仙谷景區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就是觀音峯了。只見眼前的山峯彷彿是一尊坐着的觀音,梳着高高的髮髻,眉眼十分逼真,雙手合十正在向前方默默祈禱。最神奇之處是觀音峯的海拔剛好是919米,正好印證了觀音成道的日子農曆九月十九,這不得不讓人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神仙居景區的宣傳logo正是這座觀音峯。

現在我們可以坐纜車下山。大家請看遠處的那塊巖石,上面有很多奇怪的紋路,人們稱它為蝌蚪文,是我國存在的八種神祕的文字之一。那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央視的地理中國欄目組,帶領地質專家曾經來到這裏,近距離的拍攝蝌蚪巖上的圖案,並對仙居的其他巖石羣落,進行了廣泛的考察。初步證實,蝌蚪文其實並不是人為的書寫上去的,而是一種地質演變的現象。因為這裏的兩種巖石成分的不同,所以抗風化的能力也不同,經過億萬年的風雨侵蝕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層次,從山腳遙遙遠眺像極了蝌蚪的形狀,這就是蝌蚪文的真正來歷了。

介紹浙江景點導遊詞範文2

太湖旅遊度假區位於太湖南岸,距湖州市區8公里,有38米寬的大道與市區相連,為省內唯一依託太湖資源優勢而開發的省級旅遊度假區。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和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太湖古稱震澤,又名五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750平方公里,有大小島嶼48個,山峯72座。太湖東、北、西沿岸和湖中諸島,為吳越文化發源地。

太湖流域行政區劃分屬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其中江蘇19399平方公里,佔52.6%;浙江12093平方公里,佔32.8%;上海5178平方公里,佔14%;安徽225平方公里,佔0.6%。流域內分佈有上海市,江蘇省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4個地級市,浙江省的杭州、嘉興、湖州3個地級市,共有30縣(市)。流域內有耕地2266萬畝,主要用於建設用地。其中水田1856萬畝,旱地410萬畝,複種指數200%。流域用地狀況,耕地佔41%,水域15%,建設用地18%,其他用地26%。

太湖流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四周略高,中間略低,形似碟子。其中山區丘陵佔16%,河湖水面佔16%,平原佔68%。太湖不僅位於全流域的中心,而且是全流域的水利中樞。太湖西南部上游來水,主要有來自浙江天目山脈的東、西苕溪和來自蘇皖界山和茅山山脈的荊溪。東、西苕溪在湖州匯合後,主流由長兜港、小梅口注入太湖,其餘分散由吳興、長興“七十二漊港”入太湖,另有一部分通過塘水路直接東泄。荊溪正流由宜興大浦口注入太湖,洮湖、滆湖地區來水則由宜興百瀆流入太湖,另有一部分經京杭大運河直接東泄。吳興、長興沿湖諸漊港和宜興百瀆均有橫塘連接,水量可以互相調節。太湖東北面出水也有上百條漊港(已湮廢不少),其中主要的有樑溪口、沙墩口、胥口、鮎魚口、瓜涇口、南厙等,越過京杭大運河入陽澄、澱泖湖羣,再通過黃浦江、吳淞江和太倉、常熟間眾多港浦入長江、入海,其中以黃浦江泄量最大。京杭大運河縱貫太湖北、東、南三面,溝通了眾多東西向的排水河道,起着相互調節的作用。

太湖是一個天然的巨大水庫。太湖在水位2.99米時的庫容為44.23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89米,在水位4.65米時的庫容約83億立方米。太湖不僅接納上游水,下游地區或遇暴雨,水也會倒流入湖。當長江水位高漲而通江港口無水閘控制時,江水也會分流入湖。由於湖面大,每上漲1釐米,可蓄水2300多萬立方米,故洪枯水位變幅小。一般每年4月雨季開始水位上漲,7月中下旬達到高峯,到11月進入枯水期,2~3月水位最低。一般洪枯變幅在1~1.5米之間。1991年太湖平均水位4.79米,為歷史最高;1934年瓜涇口1.87米,為歷史最低。由於太湖的調蓄,其下游平原雖然地勢比較低窪,一般年份仍可免受洪水威脅。

太湖流域不僅下游地區依賴太湖水灌溉,上游大部分地區也依賴太湖水灌溉,太湖水可一直灌到西部山腳邊。一般年份,灌溉水源都可滿足,特殊乾旱年份水源不足時,需從長江引水。現已在通江河口陸續增建翻水站,引江入湖,使水源更為豐盈。

太湖不僅對全流域灌溉有很大作用,而且對流域城鄉供水有重要作用。一湖好水,不僅沿湖無錫、蘇州等城市可直接取用,黃浦江以太湖為源,清水長流,對衝淤、衝污、衝咸和上海城市用水有着重要意義。不幸的是,目前黃浦江每天要接納大量工業廢水。據有關單位分析,每當上游來水與接納污水的比例小於8∶1時,就會發生黑臭。如1992年太湖流域大旱,黃浦江水黑臭長達268天,嚴重影響人民身體健康。近年來太湖已受到了嚴重污染,整個地區的水質下降,保護太湖已提到議事日程,並列為國家重點治理項目。兩省一市聯手採取行動,對重點排污單位限期治理,達標排放,否則就勒令停產,禁止使用含磷洗滌劑等。現第一階段目標已初見成效。自古以來,太湖流域航運事業就十分發達。目前全區有干支航線900餘條,通航里程1.2萬公里,形成了一個江河湖海直達、干支相連、四通八達的航運網。據不完全統計,全流域有各類船舶4.7萬艘、134萬噸。上海港通過內河集疏的貨物約佔70%,蘇州、無錫、常州三市水運量佔江蘇全省水運量的44%。

太湖寬淺的水域有魚蝦多達30多種,其中以銀魚、白殼蝦、鱭魚為水產珍品。太湖流域是我國重點淡水漁業基地,淡水魚產量約佔全國的10%。

太湖範圍大,景點多,人文古蹟多,有極好的風景旅遊資源。目前著名風景點有無錫蠡園、黿頭渚和蘇州洞庭東山、洞庭西山等。從總體上説,太湖與“人間天堂”蘇州、杭州兩個風景遊覽城市及整個錦繡江南聯繫在一起。近年來,隨着我國“四大名著”電視劇的拍攝,無錫相繼建成了“三國城”、“水滸城”等,成了新的旅遊熱點。目前,蘇州至洞庭西山已架起了跨湖長橋,西山不再是“孤島”,從蘇州、無錫到湖州已開有旅遊客班,穿越太湖。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太湖的旅遊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蘇、浙、滬兩省一市在太湖流域做了大量的水利工作,建了不少水利工程。1984年12月成立太湖流域管理局,歸水利電力部和國務院長江口及太湖流域綜合治理領導小組雙重領導。現由水利部直接領導。

1991年,太湖流域發生了暴雨洪水,太湖出現了有實測記錄以來的最高水位4.79米,災害造成的損失上百億元,全國震驚。災後,在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兩省一市人民攜手合作,加快了太浦河、望虞河、杭嘉湖南排、環湖大堤等太湖治理“十大骨幹工程”建設。20_年左右基本完成了10項重點骨幹工程及黃浦江上游幹流防洪工程建設,使太湖流域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最後一批工程於20_年基本完成。目前,太湖洪水的主要通道已基本暢通,治太工程總體框架已經形成,初步改善了流域防洪除澇條件。

太湖旅遊度假區1995年開始開發建設,1996年對外開放。度假區的開發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南太湖山水文化為標誌,以水上活動、會議度假為主、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統一,以帶動整個湖州市域旅遊經濟的發展。度假區以迴歸自然為形象主題,體現真山真水的自然風貌、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和濃郁的水鄉民俗文化,形成以湖山覓勝、尋古探幽、石林野趣、夢裏水鄉為鮮明特色的、四季皆宜的南太湖康樂度假區,並塑造太湖旅遊度假區“湖、農、山、水、古”的總體旅遊形象。太湖旅遊度假區將建設發展成為湖州中心城市以度假休閒為主的重要功能區和長江三角洲及環太湖旅遊圈內的重要旅遊基地。

太湖旅遊度假區的邱城遺址,位於湖州城北9公里的白雀鄉小梅口,它是春秋時吳國所修築的三城之一。邱城依山而建,周長1.5公里。由於城址東南和西南分佈着一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所以叫“邱城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個文化層,下層距今約6020_年,屬馬家浜文化;中層距今約5020_年,屬崧澤文化;上層距今約2520_年左右。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湖旅遊度假區裏的紀念碑是“湖州軍民治太湖紀念碑”。整個碑體象三張鼓滿的風帆,帆高21米,三帆中間鑲着一個大圓球。紀念碑標誌着湖州軍民堅持走建設、管理、開發一體化道路,同心同德邁向21世紀。碑基周圍有四個台階,表示從91年以來,湖州軍民經過四次大會戰,終於完成了治理太湖的工程。碑上有幾個大字是由國務院委員陳浚生來湖州視察時題寫的。

太湖樂園

太湖樂園位於太湖旅遊度假區梅花洲。梅花洲四面環水,其中三面臨太湖,南面背靠小梅山下的南橫港(古時稱裏河)與岸相隔。南橫港開鑿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歷時八個多月,貫通小梅山麓長興境內的坍缺港與湖州徐婁港,作為漁民的避風港。南橫港長380多米,寬約12米,又沿河築石堤,寬1.7米,這段明代河堤至今仍完好,成為梅洲一景。

進入園中就可以看見一座拱橋,橋名為同心橋。同心橋下右邊有同心苑、同心亭,是專門為新婚伉儷舉辦禮儀的場所,新人在這裏可以栽種同心樹,結同心鎖,鑄同心牌。

千米棧橋九曲八彎連接到水上世界,圍成400畝內湖,是樂園遊艇俱樂部的大本營。

水上世界邊上有水上別墅。一期工程由上海寶產實業總公司建造,新型建材,不用一磚一瓦,有獨立別墅9幢,棧橋相連。A型房二室一廳獨衞,B型房一室一廳,水電衞齊全。

介紹浙江景點導遊詞範文大全

介紹浙江景點導遊詞範文3

朱家尖大青山海島生態公園位於朱家尖島的南端,佔地2.97平方公里,它三面臨海崗巒依海起勢,峯巒綿亙十餘里,海岸線達30多公里。公園以朱家尖島的最高峯——大青山為主體,最高海拔378.6米。景區融山、海、沙、石、洞、礁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在依山腳而建的9公里環島一線上,形成了牛頭看沙、箬槽觀海、貓跳品礁、彭安賞石等各不同的觀景帶,區內絕壁峭立,溝壑縱橫,氣勢險峻,彙集了海蝕崖、海蝕台地、海蝕溝壑、海蝕岬角等各種海島景觀,不愧為海崖礁石薈萃之地。

朱家尖大青山國家公園是普陀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景區——朱家尖的核心景區。十平方公里的區域面積、30多公里的海岸線、18公里的環島旅遊大道,集聚了陽光、海浪、沙灘、礁石、峭壁、漁村、千島海景等一系列現代濱海休閒度假的優質資源以及國家公園特有的稀缺元素,大青山國家公園以其特有的“山奇、石怪、灘美”風景資源而聞名。

“十里金沙”勝景中的千沙、裏沙、青沙,各具風姿。千沙時尚浪漫,是婚紗攝影首選之地;裏沙典雅靈秀,以千年古木林為背,以“海上盆景”為臂,環抱着幽藍如鏡的大海,是自然界的皇家園林;青沙恬靜悠然,如小家碧玉,獨處一隅,時而與這裏的山海共同幻化出“青沙煙濤”的神奇景緻。三沙毗連,拱衞着無垠碧海,邀您徜徉其間,共享大青山海島陽光的私家典藏!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區內彙集了海蝕崖、海蝕台地、海蝕溝壑、海蝕岬角等各種海蝕地貌,特別是以裏柱弄海溝為主體的峭壁公園,被譽為“海崖礁石薈萃之地”,一條約百米長的索橋凌空橫亙海溝之上,讓人深感大自然造物之奇險。

“中國筲箕灣漁村”是目前浙東沿海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原生態漁村。筲箕形的天然港灣內百户“黛瓦白牆”的漁家星羅棋佈。以此為依託開發的漁家樂,供往來遊客餐飲住宿,體驗“耕海牧漁”的別樣人生!

登臨378.6米的朱家尖制高點——青山峯,身在青山醉霧繚繞中,東看著名的舟山洋鞍漁場,南眺“海上絲綢之路”—蝦峙門國際航道和國際商船錨泊地,西攬千島勝景,北望“中國漁都”沈家門漁港千帆競發、瞻仰佛教勝地普陀洛伽,未進山門心已無塵。

介紹浙江景點導遊詞範文4

古堰畫鄉位於麗水西南的大港頭,這有裏麗質天成又磅礴大氣的水鄉景色,拍照或寫生尤其漂亮,因此許多美術院校選擇這裏作為寫生基地,有了“畫鄉”的美譽。江濱古街邊常能看到支着畫板創作的人,頗有文藝氣息,而已有千年歷史的水利工程通濟堰,是來到古堰畫鄉的遊客必到的地方。

甌江將景區分為兩部分,“古堰”是北岸的堰頭村,“畫鄉”指的是南岸鎮政府所在的大港頭鎮。二者隔河相望,沒有橋,只有畫舫往返兩岸。遊人通常會先到大港頭,而後乘船去對面的堰頭村。

大港頭看點最集中的是江邊一條掛着紅燈籠的街——江濱古街,雖然新修後看不出古意,也算得上風景如畫。街道兩邊大多是畫室或者和畫有關的店鋪,你可以在街邊文藝的特色小店淘些特色小玩意兒,也可以在他她愛情郵局寄張明信片給親人朋友。東面街口有棵古香樟樹和以此命名的雙蔭亭,很有韻味。亭旁是香樟古埠,可在此乘坐去往對面堰頭村的渡船,或者沿街走到攝影展覽館附近的通坪埠頭乘船。

甌江的江水平靜,水很乾淨,周圍的自然風光也很是不錯。江上時常有掛着白帆的小船,適合採風拍照。乘上畫舫,不久就能到達江對岸的堰頭村。

從古堰碼頭至村邊的景觀道旁有不少塑像,介紹了歷代與通濟堰有關的政客、水利學家和詩人。走過一段汀步,岔路口往前可沿着江邊一路走到通濟堰,往右則通往村北的文昌閣。由文昌閣往西走也能到通濟堰,不過沿路有許多古樟樹、古民居,人文景觀更為豐富。其中,文昌閣是座小巧的二層建築,被大片的古樟樹圍繞着,一旁是有着三個引水孔的三洞橋。往南是嘉慶年間的“孝節流芳”貞節牌坊,還有“示禁”石碑。村中有一些清朝和民國時期建築,裝飾簡單大氣,少數被闢為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展覽館。

通濟堰是一段橫卧在碧水之間的拱形石壩,它一面是漣漪層起的平靜水面,另一面則是洶湧的注水口,和長着灌木,散佈着鷗鳥的河灘互相映襯,甚是搶眼。通濟堰一旁的詹南二司馬廟內,有元代以來二十多個水利碑刻,可以藉此瞭解這個千年間浙江最大的水利工程。

介紹浙江景點導遊詞範文5

各位團友, 大家好. 歡迎來到大明山風景名勝區. 我是你們的導遊小俞. 下面由我來帶領大家參觀我們的大明山. 大明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臨安縣西南部,面積約29平方公里。風景區以大明山為主體,共有32峯、13澗、8瀑。大明山位於臨安西部順溪鎮,別名千畝田,山顛平坦,廣達千畝,故名。《昌化縣誌》載:“大明山,縣西九十里,其巔廣千餘畝,如平地。”相傳唐宣宗微時,首隱居於此,賦詩明志:“穿山透石不辭勞,地遠方知山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此山 多奇峯怪石,森聳峭拔,足稱名勝。有白蛇巖、鷂子峯、隱將林、玉龍瀑。遠望七峯如鍔刺天稱七峯尖;山頂清溪蜿蜒,游魚細長如竹葉,稱竹葉魚;半山有瀑布,一瀉而下,氣勢跌宕。許多古蹟隨着美麗的民間傳説。有一巨石,平坦如榻,相傳朱元障起義兵敗至此,曾卧石上,故名“天子石”;朱元璋屯墾時曾登台拜將,故山頂有點將台;朱元障屯軍千畝田,招兵買馬,生聚訓練,養精蓄鋭,然後殺 下山去,打下大明江山,故此山稱為大明山。

大明山距黃山70公里,地形高差達一千餘米,因而山高谷深,層巒迭嶂,羣聳立,氣勢十分壯觀。氣候條件及地質條件與黃山類似,山色黟然若黛,宛如國畫中的潑墨山水,奇鬆、怪石、雲海、峯林層出不窮,稱之“浙江小黃山”,然而大明山又不同於黃山,南側幾座1400米以上高峯及三處1100米以上的高山盆地,均由變質砂頁巖及變質火山巖組成,山形平緩,林木葱葱,水草豐盛,流水清清,長年不斷。溪水在高山盆地中輕輕流淌,一旦進入花崗巖區,便飛流直下,形成千姿百態的飛瀑。大家請看那裏, 大家可以過去參觀一下, 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各位團友, 請隨我來. 現在我們已經置身於雲海中了, 請大家跟緊隊伍.霧山雲海是大明山經常可見的景色,特別是春秋二季,時而滾滾雲海翻騰飛躍,將青山吞沒;時而座座青峯又隱現於虛無縹緲的雲山之中。夏季的早晨,特別是霽雨初晴,青山滴翠,冉冉升起的紅日映照着白絮般的雲海,叢叢峯林浮露於滾滾的雲海之上,就象散佈在大海中的瀛洲仙島。

大明山的雲海足以稱奇,但那裏的飛瀑羣更是令人叫絕。飛瀑主要分佈於玉龍溪和白蛇澗,在大明村匯合。玉龍溪水量充沛,水流湍急,於峭壁叢生的峽谷險境中奔騰北流,不僅山明水秀,綠蔭葱葱,而且處處可聞響如壑雷的水濤聲。玉龍潭的上游自千畝田北龍門口以下,垂直河牀驟然增大,一公里流程落差竟達四百多米,溪水劈開萬仞石山,飛流直下,形成四級瀑布,以龍門瀑布最為壯觀。

白蛇澗自外蘭塘緩緩流去,一進入花崗巖區,水流驟然湍急,形成五級瀑布,自上而下依次為劍池瀑、玉笏瀑、白蛇瀑、三龍戲珠瀑,瀑間有潭,潭中有魚,長尺許,見人不驚。

現在我們在的這個地方, 大家是不是看到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 是啊, 大明山怪石比比皆是,每一個怪石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有一尊“和尚取經”披着袈裟的老和尚正朝着西天翻山越嶺;“金蟾望月”,一隻千噸金蟾坐在山頂,望着日月星辰。然而,當您換一角度時,它又變成了千年石猴。從龍門口北行,一隻大石龜躍然出現於眼前,當您走近細看時,發現烏龜變成了昂首的海豹,再退後一點看,海豹變成了鯨魚,這就是奇石“龜豹鯨”。此外“鳳凰蛋”、“玲瓏石”、“大盆景”、“雙桃石”、“雞冠石”,造型各異,維妙維肖。如果説象形石僅是些玲瓏小景,那這裏的林立柱峯則令人驚歎!花崗巖峯林景觀最為突出,有飛來石、金雞報曉、金蟾望月、虎嘯石、獨秀峯等,尤以七峯尖為最。七峯尖就是由排列如北斗的七座尖峯組成的。其中有幾座尖峯下的峭壁高達三、四百米。在陡立的崖壁上,流水造成的道道沖刷痕,猶如仙人撥弄的琵琶。獨秀峯令人聯想起黃山的夢筆生花,而其氣勢卻使其有所遜色。特別是登上白蛇巖遠眺七峯尖時,竟似看到了桂林陽朔的石灰巖峯林,雄偉壯麗,令人驚歎不已。“天門”洞開,疑是到了瑤琳仙境。當您登上這看來無法攀登的絕頂,鳥瞰這層巒迭嶂、滴翠青山時,彷彿自己真成了神仙。

區內林木覆蓋率高,名貴樹種較多,有珍貴的黃山鬆、成片的雲錦杜鵑及被國家列為二級保護植物的夏臘梅。奇鬆是黃山一絕,但在大明山亦比比皆是。雖然這些松樹未加任何修整,但千姿百態,爭妍鬥豔的景色則更叫人留連忘返。

如果大明山的上述奇絕景色已足以使人傾倒的話,那麼,千畝田的景色則更叫人拍手稱絕,讚歎不止。千畝田地形平緩,是一處羣山環抱的小型山間河谷盆地,溪流由盆地中曲折迴盪,錚淙緩流,僅在龍門口附近出現寬不足三十米的山口,溪流的山口衝出後便是龍門飛瀑。山坡上草深林茂,野花遍地,猶當初夏之交,山下已綠肥紅瘦了,這裏卻幽蘭吐馨,杜鵑盛開,色彩繽紛宛如凝霞,真是美不勝收;谷底土層深厚,水草豐盛。過去這裏曾開墾出良田千畝,“千畝田”地名就由此而來。在嵯峨挺拔、崢嶸突兀的萬仞崇山之巔,竟出現一派質樸幽靜的山谷盆地風光。這不僅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就是在國內名山中也是從未聽聞的。這裏類似千畝田這樣的山頂河谷盆地還有二處,一是與千畝田一嶺之隔的裏蘭塘,標高1100米,現已建成高山水庫,真叫高峽出平湖;另一處是位於白蛇巖的外蘭塘另有云海、日出等天象勝景和拜將台、隱將村、慧昭寺、現代革命活動遺址等人文景觀。大明山風景名勝區內還包括瑞晶洞、昱嶺關、湍口温泉等處景點。今天的遊程就到這,不知大家對我的講解是否滿意, 歡迎下次再來大明山. 謝謝!

TAG標籤:#導遊詞 #範文 #介紹 #浙江 #景點 #